『壹』 女主在現代是個工業天才,穿越後成為女扮男裝的王爺,男主是聶政王爺,女主後來
扮個鬼,韃清那鼠尾辮,還女扮男裝。
看清穿的女人,小腦萎縮了吧。
『貳』 人類的重大發明為啥沒有驚動神界
大概是神界覺得這些東西還不能如他們的法眼
『叄』 中國「四大」知多少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 ,貂蟬 ,楊貴妃 ,王昭君
中國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遊記》(作者:吳承恩)、《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
中國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中國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中國四大發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中國四大名妓 :柳如是 ,李師師 ,陳圓圓 ,蘇小小
中國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中國宋四家(書法):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中國唐代四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
中國四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鸛雀樓 (另一說是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蓬萊閣。還有一說法是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越王樓)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五台山、九華山、普陀山
中國四大菜系:川菜 ,魯菜 ,粵菜 ,蘇菜
中國四大古鎮:廣東的佛山,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河南的朱仙鎮
中國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承德)、拙政園(蘇州)留園(蘇州)
中國四大書院:衡陽石鼓書院(因抗日戰爭之衡陽保衛戰中為日軍所毀,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接替其四大書院頭銜)、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
中國四大名關:一、山海關 二、嘉峪關 三、玉門關 四、友誼關
中國四大石窟:甘肅敦煌石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中國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陽、南京
中國四大湖泊:洪澤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
中國四大漆藝:福州脫胎漆器 揚州漆器 平遙推光漆器 成都漆器
中國四大名綉:蘇綉、粵綉、湘綉、蜀綉
中國四大京 :東京汴梁,西京長安,南京建康,北京幽州
中國四大古橋:廣東的廣濟橋(湘子橋)、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的洛陽橋
中國四大名菜: 西施舌 貴妃雞 貂蟬豆腐 昭君鴨
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故宮(北京) 曲阜三孔(山東) 岱廟(山東泰山) 避暑山莊(河北承德)
中國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中國漢字書法四體:正(楷)、草、隸、篆
中國古代文人四藝:琴、棋、書、畫
中國楷書四體: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中國文房四寶:(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中國四大碑林:陝西西安碑林、山東曲阜孔廟碑林、台灣高雄南門碑林、江蘇鎮江焦山碑林
中國廣東四大名狀:陳夢吉、方唐鏡、劉華東、何淡如
中國元代四大家:倪瓚、黃公望、吳鎮、王蒙
中國清初四大家:汪士宏、何焯、姜宸英、陳亦禧
中國康熙間「四大家」(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何焯
中國清朝四大家:劉墉、翁方綱、王文治、梁同書
中國清末民初天津著的四大書法家:嚴修、華世奎、孟廣慧、趙元禮
中國民國時期四大書法家:吳稚暉的篆書、胡漢民的隸書、於右任的行書、譚延凱的楷書
中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
中國唐代四大詩人:李白(詩仙)、杜甫(詩聖)、白居易(詩魔)、王維(詩佛)
中國初唐四大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叛將:英布、呂布、侯景、吳三桂
中國"四大名玉:是新疆產出的「和田玉」、河南南陽產出的「獨山玉」、湖北鄖縣等地產出的「綠松石」、遼寧岫岩縣產出的「岫玉」
中國四大名硯.:從唐代起,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
中國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荊柯
中國清朝四大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楊三姐告狀、張文祥刺馬案、淮安奇案
中國清宮四大奇案:太後下嫁、順治出家、雍正被刺、狸貓換太子
中國四大家族: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陳立夫
中國四大童伶:李世芳、毛世來、宋德珠、張君秋
中國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游記、孽海花
中國四大愛情劇:牆頭馬土、拜月亭、西廂記、倩女離魂
中國明四大傳奇: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
中國戰國四君子: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
中國北宋文壇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蘇軾
中國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中國四大名山:廬山、龍虎山、黃山及九華山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四川)、龍虎山(江西)、武當山(湖北)、齊雲山(安徽) (另一說法是武當山(湖北)、龍虎山(江西)、齊雲山(安徽)、崆峒山(甘肅)
中國古代貴族四術:詩、書、禮、樂
中國古代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中國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中國四大國粹:中醫、書畫、京劇、武術
中國四大劇種:京劇、黃梅戲、越劇、豫劇
中國四大經典玩具: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孔明鎖
中國四大古樂體系:福建泉州南音、西安城隍廟鼓樂、北京智化寺音樂、山西五台山青黃廟音樂
中國中國現代四大才子:徐志摩、魯迅、胡適、金庸
中國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中國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
『肆』 求國學類題目
1、魏晉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賢,《與山巨源絕交書》是竹林七賢中的誰寫給山濤的( )。
A、阮籍 B、嵇康 C、劉伶 D、向秀
2、先秦時代,教育內容以「六藝」為主,下列不屬於「六藝」的是( )。
A、射 B、御 C、禮 D、經
3、科舉制在中國影響深遠,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那麼殿試錄取者稱為( )。
A、「大元」 B、「解元」 C、「進士」 D、「榜眼」
4、「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為哪位詩人的作品?(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隱 D、 李清照
5、「豆蔻」是指( )歲。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國的書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設置的兩類,下列各書院屬於官方創辦的是( )
A、嶽麓書院 B、嵩陽書院 C、集賢書院 D、白鹿洞書院
7、友誼的深淺,由下列那一個成語可以看出情義最為深重?( )
A、莫逆之交 B、金蘭之交 C、刎頸之交 D、點頭之交
8、一提到書法中的草書,人們便會想到「顛張醉素」,請問下列屬於顛張的作品的是( )
A、自敘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黃州寒食帖
9、魯迅先生稱( )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A、史記 B、漢書 C、三國志 D、資治通鑒
10、鄭谷有詩曰:「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鍾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著人間伴月明。」詩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
A、李商隱 B、李賀 C、李白 D、李煜
11、「四羊方尊」是哪個朝代的文物:( )
A、周 B、元 C、商 D、夏
12、張渭《別韋郎中》一詩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無奈別離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產地在( )
A、永濟 B、桑落 C、汾陽 D、綿竹
13、「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觀點( )
A、孟子 B、韓非子 C、荀子 D、老子
14、爵是一種典禮時用的酒器,那麼爵有幾只腳?( )
A、三隻腳 B、兩只腳 C、四隻腳 D、五隻腳
15、魏晉時期,建安七子是當時文學的代表人物,下列屬於建安七子的是( )。
A、嵇康 B、曹植 C、山濤 D、阮瑀
16、南宋時期出現了中興四大詩人,其中陸游聲名最著,下列各詩句不是陸游所作的是( )。
A、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B、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負郭元無三頃田。
D、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17、下列哪一個名稱的由來與伍子胥有關?( )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8、下列不屬於中醫別稱的的是( )
A、杏林 B、懸壺 C、黃芪 D、歧黃
19、「煢煢子立,形影相弔」出自( )
A、《出師表》 B、《答司馬諫議書》 C、《陳情表》 D、《報劉一丈書》
20、下列不屬於「十三經」的是( )
A、周易 B、尚書 C、史記 D、爾雅
21、「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是由誰提出的( )
A、范縝 B、柳宗元 C、周敦頤 D、劉禹錫
22、( )時期,國家設立五經博士。
A、秦始皇 B、漢武帝 C、漢高祖 D、光武帝
2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 )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24、宋朝著名的女詞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還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詞集叫做《漱玉詞》,請問後者詞集是 ( )
A、《飲水詞》 B、《花外集》 C、《夢窗詞》 D、《斷腸詞》
25、韓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強調什麼相結合( )
A道、術、勢 B法、術、勢 C道、法、勢 D 道、法、師
26、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美術形式,我國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國畫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 )
A、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B、 張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D、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
27、下列名句出處對應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誰。 ②朝聞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④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A、孔子 孟子 老子 莊子 B、孟子 孔子 老子 莊子
C、孟子 孔子 莊子 老子 D、孔子 孟子 莊子 老子
28、鮮卑族俗稱其主為( )
A、天子 B、陛下 C、可汗 D、大王
29、西漢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給了呼韓邪單於( )
A、漢元帝 B、漢武帝 C、漢高祖 D、漢明帝
30、「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位於現在哪個省( )
A、新疆 B、甘肅 C、寧夏 D、陝西
B D C D A C C B A C C A C A D C B D C C A B B C B A B C A B
1.《胡笳十八拍》琴曲記述的是什麼故事?(蔡文姬流落塞外)
2.《廣陵散》根據《晉書 嵇康傳》講的是什麼故事?(聶政刺韓王)
3.唐朝的宮廷樂舞是?(燕樂)
4.七國象棋的發明者是?(司馬光)
5.中國最古老的圍棋棋譜專著是?(忘憂清樂集)
6.《本草綱目》的作者是?(李時珍)
7.《楚辭》中有「蘭膏照燭」一句。這里點燈用的「膏」是一種?(動物油)
8.《春秋》是按什麼記事的?(年)
9.《繁星》、《春水》是誰的作品?(冰心)
10.《格薩爾王》史詩是我國哪個民族的優秀作品?(藏族)
11.《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蒙古族)
12.《格薩爾王》是哪個民族的長篇敘事詩?(藏族)
13.《鏡花緣》的作者是?(李汝珍)
14.《洛神賦圖》是誰的作品?(顧愷之)
15《霓裳羽衣》是我國哪個朝代的宮廷樂舞?(唐)
16.《千家詩》收錄的是?(唐宋詩歌)
17.《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社會風俗畫)
18.《全唐詩》收錄的是唐代?(4萬8千多首詩)
19.《三國演義》中的「鳳雛」是誰?(龐統)
20.《清明上河圖》作於?(宋代)
21.《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人?(西漢)
22.《史記》中的「世家」是給什麼人作的傳?(諸侯王)
23.《十面埋伏》是?(琵琶曲)
24.《史記》是?(紀傳史通體)
25.《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劉義慶編著的?(筆記小說集)
26.《水經注》的作者是?(酈道元)
27.《水滸傳》中貌似關羽,鬍子長一尺五,人稱「美髯公」的是?(朱仝)
28.《水滸傳》中阮氏三兄弟人稱阮氏三雄,其中綽號「立地天歲」的是(阮小二)
29.《水滸傳》中綽號「玉麒麟」的是?(盧俊義)
30.《水滸傳》中人稱「浪里白條」的是?(張順)
31.《四季歌》起源於?(魏.晉時期)
32.《孫子兵法》共有多少篇?(13篇)
33.《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是誰?(紀曉嵐)
34.《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
35.《藤王閣序》的作者是?(王勃)
36.《西廂記》的作者是?(王實莆)
37.《西遊記》中的火焰山位於?(新疆)
38.《陽關三疊》是甚麼時候的琴曲?(隋唐)
39.《周易》是哪家的經典之一?(儒家)
40.《竇娥冤》的作者是:(關漢卿)
41.阿詩瑪是我國雲南哪個民族塑造的藝術形象?(彝族)
42.「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語最早見於誰的文章?(魯迅)
43.按風俗,「臘八粥」應在陰歷哪一天喝?(12月初八)
44.按圖索驥中的「驥」本意指的是?(馬)
45.八股文的題目主要摘自?(《四書》)
46.巴金的作品有?(家)
47.把進化論介紹到中國,並整整影響了一代人的世界觀的譯著是?(《天演論》)
48."霸王別姬」的故事最早見於?(《史記》)
49."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由誰而來?(趙晉)
50.幫助商鞅在秦國人民中樹立威信的是?(一根木稈)
51.「榜上無名,腳下有路」。我國古代落第著書終成大器的是:(蒲松齡)
52.被稱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53.被稱為「三蘇」的北宋文學家父子中的父親是 ?(蘇洵)
54.被稱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
55.被稱為我國最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的石窟是哪一個?(甘肅敦煌莫高窟)
56.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為(王羲之)
57.被稱為我國「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鎮)
58.被稱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59.被稱為"中國17世紀工藝網路全書"的<<天工開物>>是誰創作的?(宋應星)
60.被稱作東方威尼斯的是?(蘇州)
61.被國內外人士譽為「中國三大國粹」的是?(京劇、國畫、中醫)
62.被贊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唐代詩人是?(王維)
63."碧雲天,黃葉地,北雁南飛"語出?(《西廂記》)
64.畢升發明活字印刷比歐洲早了多少年?(400)
65.鞭炮和爆竹哪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爆竹)
66."變臉」是哪個劇種的絕活?(川劇)
67.九宮格」的創始人是:(歐陽洵)
68.舊時我國的老百姓稱什麼動物為「倉神」:(鼠)
69.就體裁而言,正史都是:(紀傳體史書)
70.康熙皇帝的廟號是:(聖祖)
71.科舉考試中把考生的姓名糊沒稱「彌封」,它初始於:
(武則天)
72.科舉中,會出現一人兼解元、會元、狀元的「連中三元」,其分別是在什麼考試中取得的?:(鄉試、會試、殿試)
73.「孔」姓的來源是:(祖先的字)
74.孔乙己是科舉制度的犧牲品,科舉制度始創於何時?:(隋朝)
75.孔子曾說過:「微管仲,吾被發左衽」,這的「左衽」是指:(少數民族)
76.昆劇因何地而得名?:(江蘇崑山)
77.臘八粥」最早起源於:(佛教)
78.來龍去脈」的成語產生於:(風水勘探)
79.「蘭桂齊芳」的「蘭桂」指:(子孫
80.狼毫」的原料取自:(黃鼠狼)
81.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指的是哪個風景區?:(廬山)
82.李賀《夢天》詩雲: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這里「齊州」是指哪裡?:(代指中國)
83.李清照的《如夢令》里的「綠肥紅瘦」是描寫什麼季節的景象?:(晚春)
84.歷史上「樂不思蜀」的是哪位皇帝?:(劉禪)
85.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發生在哪兩朝之間?:(北宋、遼)
86.歷史上曾有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聯是在:(東林書院)
87.隸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對嗎?:(對)
88.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語出:(秦觀)
89.「兩袖清風」原指的是誰的「兩袖」?:(於謙)
90.臨風舒四翼,映水作雙身」描寫的是:(蜻蜓)
91.「六書」指的是:(造字方法)
92.柳宗元的《三戒》包括《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和:(《黔之驢》)
93.「六畜興旺」中的「六畜」是指豬、牛、馬、羊、狗、雞六種,其中人工馴化最早的是:(豬)
94.六一居士」是誰的別號?:(歐陽修)
95.魯智深到哪裡出家當了和尚?:(五台山)
96.明清兩代稱在國子監讀書或取得進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對嗎?:(不對)
97.明代以後廷試的前三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
98.明清兩代科舉考試的最高級別「殿試」的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
99.明 清兩代科舉考試中最高級別的考試是:(殿試)
10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誰的詩詞?:(蘇軾)
1. 成語「黃粱一夢」中的「黃粱」是指 小米。
2. 『尚書』相當於一部公文總集。
3. 著名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藏於無錫的東林書院。
4. 李白的詩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指井邊的圍欄。
5. 成語「毛遂自薦」和「脫穎而出」都是與 毛遂本人有關的。
6. 詩句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述的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7. 古人妻子生了男孩叫 「弄璋之喜」, 生了女孩「弄婉之喜」。
8. 唐代特別精通音律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9.「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 「嬋娟」是指月亮。
10.「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中 「仞」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高度。
11.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思想家顧炎武的名言。
12. 「精忠報國, 三字冤獄千古白」 是紀念名將岳飛。
13. 「才高八斗」最初用於形容曹操之子曹植。
14. 『詩經』分為風、雅、頌,其中記載宗廟祭祀的樂歌是頌。
15.五音中「宮商角徵羽」大致相當於簡譜中的1(do)2(ra)3(mi)5(so)6(la),七音指「宮、商、角、清角、徵、羽、大宮」分別相當於與簡譜中的1(do)、2(ra)、3(mi)、4(fa)、5(so)、6(la)、7(ci)。
16.「近日頗懷楓樹之悲」是指表達的心情是長輩去世,心裡難過。
17. 『醉翁亭』中的詩句「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中「四時」是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18. 中國民間故事嫦娥奔月和牛郎織女,嫦娥奔月早於牛郎織女。
19. 詩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故人是指唐代詩人孟浩然。
20. 下列四個成語中與項羽有關的(D)..隔岸觀火 B.暗渡陳倉 C.背水一戰 D. 破釜沉舟
2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出自王勃的詩句。
22. 「生旦凈末丑」是京劇中的行當, 其中「凈」是指男角。
23. 漢語中 「十八般武藝」是指有使用十八種武器的技能。
24. 「名不正言不順」體現了中國的儒家思想。
25. 中國古代的 「樂府雙璧」是指 『木蘭辭』和『孔雀東南飛』。
26. 中國歷史上最早運用「望聞問切」方法進行中醫診斷的是扁鵲。
27. 詩人盧照鄰以詩句「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描述的是元宵節燃燈的盛況。
28. 詩句 「若與功名論,幾與衛霍同」中說的王昭君堪比衛青和霍去病大將軍。
29.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出自陸游的詩作。
30.「聞名遐邇」 中的遐是「遠」的意思,「邇」是指「近」的意思。
31. 中國古人的婚禮是在傍晚舉行的。
32. 我們過詩歌史上詩歌流傳至今最的的詩人是陸游。
33. 詩句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中「柳」是指柳永,柳三變。
34. 『洛神賦』歌頌了洛神的美貌,它的作者是曹植。
3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包含有同樣的思想。
36. 最先為石油命名的是宋代科學家沈括。
37.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描述的是名著『紅樓夢』的成書過程。
38. 「翡」和「翠」是兩種不同的顏色。
39. 唐三彩是指黃白綠三種顏色。
40. 「勾心鬥角」原是形容建築之精巧。
41.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出自李白之詩句。
42. 中國古代典籍中最早用「先生」來稱呼老師的是『禮記』。
1、「請名人代言」是提高廣告說服力的好方法。刪下列四則廣告標題,則如單就文字意義,刡尋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來代言,減則最不恰當的組合是:
A、請莊子代言「自然就是美」。利
B、請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刑
C、請蘇秦、張儀代言「做個不可思議的溝通高手」。凗
D、請司馬光、王安石代言「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凨
2、羅董事長的三位朋友分別在今天過七十大壽、喬遷新居、分店開幕。初如果你是董事長的秘書,凡下面三副對聯該如何送才恰當?
(甲)大啟而宇,初長發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禮,減近者悅遠者來
(丙)室有芝蘭春自永,刪人如松柏歲長新
A、甲送喬遷新居者;乙送分店開幕者;丙送過七十大壽者
B、甲送分店開幕者;乙送喬遷新居者;丙送過七十大壽者
C、甲送過七十大壽者;乙送喬遷新居者;丙送分店開幕者
D、甲送過七十大壽者;乙送分店開幕者;丙送喬遷新居者
3、「城中好高髻,擊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凶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凒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漢代流行的歌謠,刉下列文句,凷與其意義最接近的是:
(A)人棄我取,凲人取我予
(B)入鄉問禁,刓入境隨俗
(C)風行草偃,刊變本加厲
(D)追求時髦,刡風尚互異
4、下列各組語詞「」內的字,凹所指顏色系相同或相近的選項是: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青紅「皂」白/「玄」端章甫
(C)「縞」衣白冠/玉貌「絳」唇
(D)「丹」楓白葦/「赭」衣塞路
(E)「緇」衣羔裘/「黔」首黎民
5、沈德潛《說詩晬語》:「性情面目,刀人人各具。刔讀□□詩,芻如見其脫屣千乘;讀□□詩,鳧如見其憂國傷時。凓」□□中的二位詩人,凹與下列選項所論詩人相同的是:
(A)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刉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
(B)讀柳子厚詩,凟知其人無與偶;讀韓昌黎詩,凸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憑倚風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刖木葉微落
(D)子瞻以議論作詩,刑魯直(黃庭堅)又專以補綴奇字,刨學者未得其所長,凼而先得其所短
7、人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質素,創而文人亦常在詩作中流露對人倫的真切感受。処我國傳統將人倫略分為五個層次: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為了更切合實際,刔可以稍稍改動為:(一)夫妻(二)親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擊下列詩篇,刦其內容符合此排序的選項是:
甲、自君之出矣,刎羅帳咽秋風。凋思君如蔓草,凢連延不可窮(南朝"梁"范雲詩)
乙、遊人武陵去,凝寶劍直千金。劃分手脫相贈,凷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詩)
丙、孤雁不飲啄,凰飛鳴聲念群。刂誰憐一片影,切相失萬重雲。憑
望盡似猶見,刕哀多如更聞。憑野鴉無意緒,刃鳴噪自紛紛(唐"杜甫詩)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出滴破空階蘚暈青。刑便是兒時對床雨,凩絕憐老大不同聽。刀
雁回杳杳渾無夢,凷鵲語啾啾似有憑。凓忽得遠書看百過,刏眼昏自起剔殘燈(宋"劉克庄詩)
戊、燈怯寒威焰不青,刎忽聞急雪打窗欞。凱宵深未敢拋刀尺,凧為伴孤兒課一經(清"汪鈴詩)
(A)甲丙乙丁戊 (B)丙乙甲丁戊 (C)甲戊丁乙丙 (D)丙丁戊甲乙
8、(甲)萬古丹心盟日月,凥千年義氣表春秋
(乙)未劈曹顱千古恨,凍曾醫關臂一軍驚
(丙)天意欲興劉,凊到此英雄難用武
人心猶慕項,凡至今父老尚稱王
(丁)由仁居義,凼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
知言養氣,凘充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
上引對聯各詠一歷史人物,刐若依序排列,刧正確的選項是:
(A)關羽/扁鵲/項羽/孔子 (B)關羽/華陀/項羽/孟子
(C)文天祥/華陀/劉邦/孔子 (D)文天祥/扁鵲/劉邦/孟子
9、下列各組文句中,凶「 」內連用數字的表達意義方式,則前後不同的選項是:
(A)「什一」,凾去關市之徵,刧今茲未能/持戟百萬,鑿秦得「百二」焉
(B)只嫌「六七」茅竹舍,刖也有兩三雞犬聲/四鄰何所有,芻「一二」老寡妻
(C)鬢毛「八九」已成霜,刉此際逢春只自傷/溪回山石間,凸蒼松立「四五」
(D)美人「二八」顏如花,凱泣向花前畏花落/非復「三五」少年日,分把酒償春頰生紅
10、文學作品往往呈現作者不同的思想傾向,刅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安得不死葯,函高飛向蓬瀛」,凓表達追求涅盤永生的佛教思想
(B)「生滅原知色即空,刜眼看傾國付東風」,凧表達諸行無常的佛教思想
(C)「此中有真意,凹欲辯已忘言」,鑿表達言不盡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安得廣廈千萬間,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凝表達民胞物與的儒家思想
(E)「夢想三山更五湖,則新從世外得真吾」,則表達放心物外、崇尚真我的道家思想
B D C D A C C B A C C A C A D C B D C C A B B C B A B C A B
看了一下,有一些還是我們學校國學競賽時候的題目呢……
『伍』 推薦一些古琴曲
古琴名曲 古琴曲《鹿鳴》 《鹿鳴》,古代歌曲、琴曲。詞見{詩經。小雅}首篇。原為周朝宴樂群臣嘉賓所用。為漢代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賦}、(琴操)均有此曲目。據說,由漢末杜夔傳至魏左延年,晉苟勖用為行禮詩。唐韓愈:「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送楊少尹序》),宋朱熹:「此譜乃趙彥肅所傳,即是所謂開元遺聲。」(《儀禮經傳通解》)明張廷玉將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譜,直至清末仍有刊傳。現存琴曲與歷史上記載的同名曲目有無聯系,尚待研究。古琴曲《廣陵散》《廣陵散》,琴曲。又名廣棱止息。漢、魏時期相和楚調但曲之一,既用於合奏,也用於獨奏。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刑前曾從容彈奏此曲以為寄託。明代宋濂跋《太古遺音》則謂:「其聲忿怒躁急,不可為訓。」這些,從正反兩面說明此曲對統治者表現了一定的反抗性。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據該書編者說,此譜傳自隋宮,歷唐至宋,輾轉流傳於後。此外還有《西麓堂琴統》等傳譜。各譜分段小標題均有:「取韓」、「投劍」等目。近人因此認為它是源於《琴操》所載《聶政刺韓王曲》。現存曲譜共四十五段。分為:開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聲十八段,亂聲十段後序八段。其中頭尾幾部分似為後人所增益,而正聲前後三部分則很有可能保留著相和大麴的形式。又本曲使用的「慢商調」為本曲所獨有。古琴曲《梅花三弄》《梅花三弄》,琴曲。存譜初見於《神奇秘譜》,解題說:晉代的「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三次(故稱「三弄」),用以表現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另有急促曲調表現梅花不畏嚴寒,迎風搖曳的動態。各段多以共同曲調作結。古琴曲《烏夜啼》《烏夜啼》,琴曲。原為南北朝時期表現愛情題材的西曲民歌。現存琴譜初見於《神奇秘譜》。解題引《唐書。樂志》臨川王劉義慶作曲之說,後世多沿用之。曲譜中有「反哺」、「爭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寫慈烏與雛鳥的活動情景。唐代的軟舞,宋代的詞牌,元代的曲牌中亦均有此目。古琴曲《碣石調幽蘭》《碣石調幽蘭》,現存最早的琴曲譜。原件在日本,國內有影印件。系唐代手抄的卷子,仍保持早期文字譜的記寫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譜前解題說明此曲傳自南朝梁代的丘明(公元494—590年)。曲名之前冠以調名,這樣的標題,為琴曲中所僅見。據推斷,應是以碣石調表現《幽蘭》的內容。南北朝時期流行碣石舞,《南齊書。樂志》說:「《碣石》,魏武帝辭,晉以為《碣石舞》,其歌四章。」現存琴譜也分四拍,碣石調有可能是當時碣石舞的曲調。至於《幽蘭》,當時有詩人鮑照寫過同名琴曲歌詞,見於《樂府詩集》。內容為借幽蘭抒發其懷才不遇的心情,與現存曲調的情緒吻合。《幽蘭》有多種傳本。司馬相如在《美人賦》中就有「撫弦為《幽蘭》、《白雪》之曲。」《琴操》中也有孔子自傷不逢時而作《猗蘭》的記載。現存琴譜中另有《猗蘭》或《幽蘭》等多種。解題一般沿用《琴操》之說,其曲調與《碣石調幽蘭》並無共同之處。古琴曲《大胡茄》《大胡茄》琴曲。唐代的著名琴家如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都擅彈此曲。當時與《小胡笳》並稱「二胡笳」,或「胡笳兩本」。這兩首作品初見於《古今樂錄》,稱《大胡笳鳴》和《小胡笳鳴》。初唐琴壇流行的「沈家聲」和「祝家聲」,就是以這兩曲著稱。以後董庭蘭繼承這兩家的傳統,整理了傳譜。李頎在《聽董大彈胡笳聲》中說:「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應即指《大胡笳》,因現存《神奇秘譜》中的《大胡笳》正是十八段。它與後世流傳的《胡笳十八拍》在題材上相同,但音樂毫無共同之處。古琴曲《石上流泉》《石上流泉》,琴曲。傳為伯牙或劉涓子作。唐代即有此曲目(見《碣石調幽蘭》譜後)。存譜為八段。描寫碧澗潺潺,枕流漱石之趣,見於《琴譜正傳》、《西麓室琴統》等琴譜。古琴曲《離騷》《離騷》琴曲。晚唐琴家陳康士據屈原辭所作。在屯新唐書。藝文志》中記為九拍,流傳中分為十一拍和十八拍兩種。:《神奇秘譜》採用了後者,每拍都以屈原的詩句作題,曲意怨憤深邃。《琴學初津》在本曲的後記中說:「始則抑鬱,繼則豪爽。」古琴曲《陽關三疊》《陽關三疊》,唐代歌曲,今存古琴歌譜。歌詞據王維的《送元二之安西》一詩並有所發展。詩中有「西出陽關無故人」句,又重復三次,故名《陽關三疊》。唐、宋以來,曾有多種唱法,現存琴譜三十多個版本,共六種類型。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最初見於明代的《新刊發明琴譜》(1530),經清代的《琴學入門》加工後一直流傳至今。另有初見於《浙音釋字琴譜》(1491)的一類,在明代也較流行,全曲殘存八段,只在第一段用了王維原詩。這六種類型的詞,曲和曲體結構多不相同,但其主要曲調卻大同小異,表明是同一淵源,一脈相承的。當代作曲家王震亞曾據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譜(原譜載《琴學入門》)改編為合唱曲,並灌有唱片。古琴曲《搗衣》《搗衣》,古琴曲。傳為唐代潘庭堅作。秋涼時節,家家婦女都為親人趕制冬衣,為此需要搗衣,故又名《秋杵弄》、《秋院搗衣》。樂曲表現了婦女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楊掄《太古遺音》分析其樂曲內容是:「始則感秋風而搗衣」,「繼則傷魚雁之杏然」,「終則飛夢魂於塞北」。《平沙落雁》譜本:最早見於明末尹曄的聽月樓《徽言秘旨》(1649刊行)。明清以來刊載此曲的譜本將近四十種。據明張岱《陶庵夢憶》說,尹曄是在幼年時間向紹興琴師王本吾學得的。曲體中型。原無詞。曲情:琴曲出現在明代,明清各譜均無序跋。據上江琴家傳說是《秋鴻》的節本,那末,它的曲情應該從《秋鴻》的「平沙晚聚」,「遠落平沙」,「銜蘆游弋」,至「南懷北」四個小標題。清王善《治心齋琴譜》說是宋末毛敏仲所作,清秦維瀚《蕉庵琴譜》說是明初朱權所作。這和《秋鴻》的作者是同一疑案。朱權在《秋鴻》的序里說《秋鴻》的作者是西江老懶,天胄詩狂,有些人就認為《秋鴻》是朱權本人所作。但據傳說並從《秋鴻》的原詞看,卻是借《秋鴻》「身南心北」的感傷發抒懷念故國的悲恨,又像是毛敏仲的琴師郭沔所作。這一曲的曲情和作者,仍應存疑。琴曲譜本最多、出入最大的是這一曲,現時演奏的人最多、出入最多的也是這一曲。《關山月》譜本:最早見於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譜》(1931),曲體小型。無詞。曲情:《樂府詩集》杷這一曲歸在漢橫吹的樂類,本來不是琴曲,可能是王燕卿把民間樂曲采來作成琴曲的。六朝時起,就把這一樂曲看作是表現封建統治下反兵役的情感的。徐陵《關山月》詩:「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最能代表此曲的曲情。《秋風詞》譜本:出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譜》。曲體小型。有詞。曲情:原譜旁註唐李白「秋風清秋月明……」原詞,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按:明嘉靖間黃獻的《梧岡琴譜》的《秋風曲》是以六朝張翰思鱸的故事為曲的意境的一個無詞琴曲;與黃獻同時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譜》的《秋風》卻是另一有詞的琴曲,原詞是「秋風秋風秋風生,鴻雁來也,金井梧桐飄一葉,嘆人生能有幾許光陰!?……想人生能幾何」。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風章》卻又是指的漢武帝的《秋風辭》。至於現時國內琴人所彈的全部是王燕卿《梅庵琴譜》的《秋風詞》,和以上三古譜均無關系。《梧葉舞秋風》譜本:清初庄殝鳳在他出刊的《琴學心聲琴譜》(1644)裡面說明這是他自製新曲。在清代,有十二種刊本琴譜采錄了進一曲。這說明它是一個成功作品。曲體中型。無詞。曲情:庄氏自己和後來琴家多未作序跋,曲情應從標題。只有清乾隆間蘇璟春《草堂琴譜》(1744)跋雲「曲意蕭瑟,取韻宜幽」。《瀟湘水雲》譜本:最早見於明初朱權《神奇秘譜》(1425),續見於明清以來三十種刊本琴譜。原只十段,漸發展至十五段的大型曲。無詞。曲情:朱權曲序雲:「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按:郭沔是南宋末年古琴作曲巨匠,景淳間(1260一1274)毛敏仲、楊瓚、徐天民等「紫霞派」的琴家都尊他為師。「毛敏仲的《樵歌》和《漁歌》因毛不仕元有濃厚的民族意識而得傳。但後世琴家一向認為這些琴曲在技巧方面的成功是和郭沔的造詣分不開的。郭沔的事跡只散見於宋俞德鄰的《佩韋齋輯聞》和元袁桷的《清容居士集》,名家記載不如貴族楊纘和他的清客那樣多。吳縣蔣文勛《二香琴譜》(1833)論琴派時提到嚴天池說嚴氏的琴是」受之陳星源,而後之託名標榜者不曰陳氏而曰嚴氏,豈非宰輔之子、太守之尊足以聳動天下耶?「對楊纘和郭沔的看法似乎也可以這樣。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么?為何士民眾庶不怎麼稱譽你啊?宋玉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只有數百人。當歌者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當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人而已。宋玉的結論是,「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陽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復雜,能唱和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文王操》
《文王操》是古代中國人以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理念對於理想社會和理想人格的頌歌,其內涵深邃博大,旋律豐富感人,無愧為古琴曲中的經典之作,聆聽此曲後,一種仰慕的、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在古琴音樂流傳的千百年的歷史中,《文王操》被古人尊為高雅的作品,一首可以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凈化人們的靈魂的琴曲:「鼓此曲令人盪滌邪穢,消融渣滓。」(明代琴譜《杏庄太音補遺》);北宋琴家成玉澗所箸《琴論》稱「其聲古雅,世俗罕聞」;北宋蘇軾在他的古體詩《舟中聽大人彈琴》為聽其父蘇洵彈《文王操》等曲而作,在評說時人「強以新曲求鏗鏘」、「數聲浮脆如笙簧」後,發出了「古意墮渺茫」的感嘆,最後便是「江空月出人絕響,夜闌更請彈《文王》」的千古名句。 第一段:古琴以空弦低音一字一音奏出,庄嚴,肅穆,宏偉。琴聲引導我們進入兩千年前的時空,古代文王、孔子這些偉大的聖賢出現在眼前……不是宗教,猶如宗教,這里有古人的崇拜之情;高山、峻嶺、古代的圖騰……開始的空弦猶如撞擊的磬鍾之聲,碩大無朋的磬鍾、厚重的音響、色彩…… 以上是一段前半部分的音樂,在全曲中有「引子」的作用,一段後半部分出現一些不完整的音調,這是琴曲最初旋律的顯露。 第二段:一段親切的旋律較完整地出現,富有歌唱性,這一段旋律和它的變化在全曲的二、三、四、六段里出現,是全曲最重要的音樂主題。音樂中溫暖、坦然的情感,很好地表達了儒家的「仁愛」的思想,一種發自內心的博大的對人的愛,豐富的人情感的表達自此開始。 第三段:開始是平靜的空弦為主的音調,這是段落最初的導入部分,也是以後段落慣用的結構方式(在傳統的曲式中稱作「合頭」),簡單的音樂營造了一種平和的氣氛,音樂的變化、發展、新的音樂材料的進入都在這種氣氛之中逐步開始。全曲最初呈示的旋律在這里漸漸作變化發展、深化,旋律在勾畫一幅幅美好的圖景,其中有人類生活環境的美,也有美好的圖景後面蘊含的人性人情之美。段落中部有個情緒上的小高潮,像是為某種美好的理想境界所激動,音樂的節奏、音樂的情緒都開始有較大的流動,激情、起伏、跌宕……畫面比以前有更多的的動感。 第四段:帶有過渡性質小段落。旋律在低音區進行,音樂性格醇和、溫厚、柔情。這里是第三段音樂小高潮後短暫的迂迴,象是音樂行程中一次逗留,回首顧盼。 第五段:出現了新的音樂材料,這一段音樂抑鬱凝重,富沉思性,是人類生活中的種種疑惑、不解,是對大千世界的問詰。音樂在低音區進行,音調中不時有變化音出現……音樂由旋律性、歌唱性變為吟誦的語氣,節奏自由跌宕,在思考,在自語……。這一段音樂從形式結構和音樂情緒上體現了儒家理性思考的一面,是人對自己內心、對宇宙深刻的思考,從而對人類生活的社會的關切。段尾又引至豁然清曠之境。 第六段:凝重的音樂氣氛至此復而舒暢、柔美,這一段音樂具有歌唱性和抒情的性格。 第七段:泛音段,與前段音色對比鮮明,予人以超脫、清新的美感。猶如進入一個神奇的境界,人類對美好的追求寄託於神仙生活的地方,我們看到祥雲的飄舞、仙鶴在緩步、麋鹿在遊走……。 第八段:音樂材料又回到第五段材料的變奏,其語氣如苦思,如追問,深奧曲折,又象看到文王在「有所穆然深思」、「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他在深思人類的理想的社會和理想的人格。曲尾的泛音終結句使整個樂曲復歸於靜穆、安祥。第八段象再次給人們呈現一位聖賢文王的形象,他偉岸、目光深遠、心胸博大,予人以無限的崇拜之情。 《孔子讀易》《孔子讀易》為一首古琴曲,又名《讀易》、《秋風讀易》,由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演變而來。據說為清末青城山中皇觀道士,琴學大家張合修(字孔山)所作,他曾在武昌開門授琴,培養出很多琴學高手。張孔山對近代琴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孔子讀易》為琴曲之珍品,全曲分為四段,乾坤定位、陰陽錯綜、剛柔相濟、天人合一,琴音飄然灑脫,體現了虛無縹緲,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道家思想。《岳陽三醉》《岳陽三醉》取意於呂洞賓三醉岳陽,飛渡洞庭的神話故事而作。反映了神仙道化,脫離現實的道家思想。曲調情趣逸致,音韻流暢。為琴曲中之大操。 全曲共二十段,曲譜見《春草堂琴譜》、《琴學入門》、《蓼風堂琴譜》等,琴譜互有出入。據《琴學入門》記載,此曲為《羽化登仙》之刪減本,主要段落相近,而次序有出入。《墨子悲絲》 琴曲《墨子悲絲》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絲》等,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墨翟所作。此曲為廣陵琴派大麴之一。 「墨子悲絲」的本事見於《墨子·所染》:墨子見到潔白的絲被染成各種顏色,引發了他關於社會、人生的哲學思考。他認為,不但絲會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種顏色,一國之君也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無論是「功名蔽天地」的「仁義顯人」,還是「為天下謬」的「不義辱人」,無不是外來的影響所致。「士」也不例外,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而發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感嘆。 曲譜最早見於明末楊掄所撰《伯牙心法》(1609年),《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等也收有此曲。樂曲反映了墨子感傷世人隨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猶如潔絲染色,失去本來面目。曲意深刻,音韻悲愴。 此曲音調悠揚,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種潔己自愛的感慨之情。
古琴曲《流水》 《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在歷史傳說中,人們往往把它和戰國時期的伯牙聯系在一起。 據傳,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間音樂家。他彈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荀子·勸學篇》)是說伯牙彈琴時會引得正在吃草的馬都仰起頭來聆聽。有一次,伯牙彈琴時有個叫鍾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賞,伯牙心中想著巍峨聳立的高山時,鍾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嚮往著奔騰不息的流水時,鍾子期又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能夠准確領會伯牙在琴聲中寄託的感情,使他們一見如故,結成「知音」。子期死後,伯牙為失去知音而萬分悲痛,從此不再彈琴。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說也說明:運用對景抒情的手法創作象《高山》、《流水》這樣的音樂作品,可能在公元前三世紀便已存在。 琴曲《流水》最早傳譜見於明代朱權於1425 年編印的《神奇秘譜》。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神奇秘譜》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琴譜集。但《流水》一曲的產生年代要早得多。據朱權在該書題解中考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扼要地說明了這首樂曲在古代的演變情形。琴曲《流水》目前有著二、三十種傳譜和多種演奏風格流派,但都有著相似的主題或旋律因素,可見它們共同有所依憑。十九世紀的四川道士張孔山在樂曲中加進了描寫湍急水勢的滾拂手法,使樂曲的藝術形象更為鮮明,人們稱它為《七十二滾拂流水》。本書介紹的琴曲《流水》,就是根據川派琴家流傳的版本,它載於1876 年刊印的《天聞閣琴譜》。 琴曲《流水》是我國民族音樂遺產中的一首優秀作品。它對自然景物並不停留於客觀的描繪上,而是藉以抒發人們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一種胸襟開闊、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在音樂表現上以抒情性的曲調為主體,結合摹擬性的展開,既有華麗新穎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實沉鬱的風格。 1977 年8 月20 日,美國發射了兩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學家們希望它有一天將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類」。太空船上帶有一張噴金的銅唱片,它即便過十億年也仍錚亮如新。唱片上錄有二十七段世界著名的音樂作品,其中就有中國的琴曲《流水》。
『陸』 古代裹小腳是那個蠢人發明的。
古代東方女子纏足,西方女子束腰,似乎都在凸現一種女子的體態美。纏足與束腰即表現出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也表現出東西方文化的相。差異只是對審美點要求不同,相同則是男子對女子社會統領地位而產生的苛刻審美要求。
中國女子纏足,始行五代。據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引<道山新聞>中所記載,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61年後)宮中有位嬪妃A娘,纖麗善舞,後主「今A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故後世多把李煜和A娘指為女子纏足的「始作俑者」。
纏足,究歷史有著它的文化背景。最先引人注意的不是足之大小,而是鞋的樣式。女子為其妝飾美在發形、服飾頗注心意,對鞋亦現唐人已有小足為美的觀念。
從對女子尖頭鞋的欣賞到對女子小足的鍾愛,形成了纏足的前期社會文化背景。而A娘為滿足李煜驕奢淫逸,不惜以健康為代價的纏小足愉上謀生。然而,這一纏竟給後世女子帶來了千年劫難。
五代的纏足,還僅限於宮中。北宋也未及流行。南宋時由於程朱理學的發展,纏足恰好適應了封建禮教的精神,或為一種束縛女子的手段。南宋時期纏足得以積漸成俗。
<女兒經>「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道出了纏足審美以外意思。
纏足在歷史上並非無異議。方始作俑,宋代文人車若水在<腳氣集>「婦女纏腳,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來,不知何用」。表示反對自然倍加刻意。<史記、貨值列傳>載,漢代北方趙女鄭姬「揄長袂,躡利屣」。利,是尖利的意思。利屣即鞋頭小的舞鞋。鄭姬長裙曳地,翩翩起舞之時露腳尖尖的舞鞋,使看者大為欣賞。
這種尖頭的鞋,對天性愛美的女子來說,似乎具有永恆的魅力。時至今天尖頭鞋仍為時尚。中唐時「利屣」已在民間普及。大詩人白居易在<送上陽白發人歌>「小頭鞋屣窄衣裳,青黛點眉細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說明窄衣尖鞋在公元742年前後已是風靡民間的一種時裝。
鞋和腳是密不可分的。非屣適足,是則削足適屣。熱衷於尖俏的鞋,自然也會鍾愛纖小的腳。據<天香桉外史>「用妓女足甚小妙者,於一小彩木球上舞,縱橫騰踏,兩足終不離球上。」纏足。到了清代反對纏足的人更多,俞正燮、李汝珍、錢泳、龔自珍、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等都以不同形式抨擊纏足之陋習。為最終徹底鏟除纏足奠定了社會輿論基礎。
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由外國人開辦的耶穌教會發起天足運動。「長老會後學」的史子武編著<勸入腳圖說>是第一部宣傳放足大眾性讀術,於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由上海書局石印出版。這一時期由於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的大力倡導,在上海、廣東相繼成立「天足會」,一時間四方響應。辛亥革命後,各地方政府採取種種具體措施實行「放足」。提出口號「不要小腳女為妻」,馬路上樹立「二十五歲以下小足女子,不準在馬路上行走」,向纏足女子徵收「小腳捐」等方式促使女子腳之解放。漸漸使纏足陋習走向絕跡。
時至今日,我們在一些長壽老太太身上仍能看到纏足的痕跡。
『柒』 能幫我推薦一些忒經典的古琴曲嗎
《平沙落雁》
譜本:最早見於明末尹曄的聽月樓《徽言秘旨》(1649刊行)。明清以來刊載此曲的譜本將近四十種。據明張岱《陶庵夢憶》說,尹曄是在幼年時間向紹興琴師王本吾學得的。曲體中型。原無詞。
曲情:琴曲出現在明代,明清各譜均無序跋。據上江琴家傳說是《秋鴻》的節本,那末,它的曲情應該從《秋鴻》的"平沙晚聚","遠落平沙","銜蘆游弋",至"南懷北"四個小標題。清王善《治心齋琴譜》說是宋末毛敏仲所作,清秦維瀚《蕉庵琴譜》說是明初朱權所作。這和《秋鴻》的作者是同一疑案。朱權在《秋鴻》的序里說《秋鴻》的作者是西江老懶,天胄詩狂,有些人就認為《秋鴻》是朱權本人所作。但據傳說並從《秋鴻》的原詞看,卻是借《秋鴻》"身南心北"的感傷發抒懷念故國的悲恨,又像是毛敏仲的琴師郭沔所作。這一曲的曲情和作者,仍應存疑。琴曲譜本最多、出入最大的是這一曲,現時演奏的人最多、出入最多的也是這一曲。
《關山月》
譜本:最早見於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譜》(1931),曲體小型。無詞。
曲情:《樂府詩集》杷這一曲歸在漢橫吹的樂類,本來不是琴曲,可能是王燕卿把民間樂曲采來作成琴曲的。六朝時起,就把這一樂曲看作是表現封建統治下反兵役的情感的。徐陵《關山月》詩:"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最能代表此曲的曲情。
《秋風詞》
譜本:出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譜》。曲體小型。有詞。
曲情:原譜旁註唐李白"秋風清秋月明……"原詞,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按:明嘉靖間黃獻的《梧岡琴譜》的《秋風曲》是以六朝張翰思鱸的故事為曲的意境的一個無詞琴曲;與黃獻同時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譜》的《秋風》卻是另一有詞的琴曲,原詞是"秋風秋風秋風生,鴻雁來也,金井梧桐飄一葉,嘆人生能有幾許光陰!?……想人生能幾何"。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風章》卻又是指的漢武帝的《秋風辭》。至於現時國內琴人所彈的全部是王燕卿《梅庵琴譜》的《秋風詞》,和以上三古譜均無關系。
《梧葉舞秋風》
譜本:清初庄殝鳳在他出刊的《琴學心聲琴譜》(1644)裡面說明這是他自製新曲。在清代,有十二種刊本琴譜采錄了進一曲。這說明它是一個成功作品。曲體中型。無詞。
曲情:庄氏自己和後來琴家多未作序跋,曲情應從標題。只有清乾隆間蘇璟春《草堂琴譜》(1744)跋雲"曲意蕭瑟,取韻宜幽"。
《 陽關三疊》
譜本:在明代見於五個刊本,都是有唱詞的。但有三個顯著不同派別。最早見的是正德間謝琳的《太古遺音》(1511),不注調式,用極簡單的彈法把王維《渭城曲》的原詩演彈十三遍,這是基本上沒有什麼音樂價值的。嘉靖間黃龍山在甫京刊出的《發明琴譜》(1530)和萬曆間楊掄在南京刊的《太古遺音》(1609)是一個用凄涼調(緊二五弦各一徽)演奏的九段中型琴曲,用相當"典雅"的詞句把《渭城曲》裝飾豐富了。但是曲調和詞都有些許出入(清同治間l866年黃曉珊《希韶閣琴譜》把唱詞和琴曲減為七段屬這一系統,但用調不同,可能是他自己改編的)萬曆間楊表正在南京刊的《琴譜正傳》(1585)和萬曆間福建張憲翼的《太古正音》(1609)是同一系統的三段小型曲。但唱詞旋律都不很同;雖然也都是凄涼調,但楊表正對凄涼調是誤解的,他只緊五弦,"而張憲翼雖然緊二五兩弦,卻又避開二弦不彈。總的說來 ,這一曲在明代是亂雜的,也可以說是不很成熟的。現時琴家所彈的,都無例外地用的是清同治間上海張鶴《琴學人門》的譜本(1867),也是一個三段小型琴曲,注著和明代完全不同的唱詞,張鶴的琴師浦城祝桐君(鳳喈)改編的琴曲。
曲情:人們都知道《陽關曲》是送別的意境,但王維的原詩只有"無故人"三字寫感情。因此,琴家都想豐富它的內容,這是《陽關三疊》許多唱詞不同的原故,同時就不免有些不同的情感表現,個別的譜,有個別唱詞,也就有個別曲情。
《梅花三弄》
譜本:最早見於明初朱權《神奇秘譜》(1452)續見於明清以來其他二十六種琴譜。曲體中型。絕大多數譜本無詞。
曲情:寫晉孝武帝時大將桓伊屈尊接見王徽之並給王徽之吹笛作《三弄》的故事。
《瀟湘水雲》
譜本:最早見於明初朱權《神奇秘譜》(1425),續見於明清以來三十種刊本琴譜。原只十段,漸發展至十五段的大型曲。無詞。
曲情:朱權曲序雲:"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
按:郭沔是南宋末年古琴作曲巨匠,景淳間(1260一1274)毛敏仲、楊瓚、徐天民等"紫霞派"的琴家都尊他為師。"毛敏仲的《樵歌》和《漁歌》因毛不仕元有濃厚的民族意識而得傳。但後世琴家一向認為這些琴曲在技巧方面的成功是和郭沔的造詣分不開的。郭沔的事跡只散見於宋俞德鄰的《佩韋齋輯聞》和元袁桷的《清容居士集》,名家記載不如貴族楊纘和他的清客那樣多。吳縣蔣文勛《二香琴譜》(1833)論琴派時提到嚴天池說嚴氏的琴是"受之陳星源,而後之託名標榜者不曰陳氏而曰嚴氏,豈非宰輔之子、太守之尊足以聳動天下耶?"對楊纘和郭沔的看法似乎也可以這樣。
《流水》
譜本:也是最早見於朱權的《神奇秘譜》。但是現時彈《流水》的都是用的張孔山的《流水》。張孔山的《流水》,僅見於一個刻本的《天聞閣琴譜》(1867),但是四川華陽顧玉成(1808一1876)所傳的張孔山《流水》傳鈔本卻不很同。1850左右張孔山傳於武漢的譜本又不同。
曲情:朱權序雲:"《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高山》分為四段,《流水》為八段。按《琴史》,列子雲:'……伯牙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謹按:《高山》、《流水》兩曲從明初以來,又有演變,朱權(神奇秘譜》寫在前半部稱為《太古神品》的一類中,《高山》短些,《流水》長些,都不分段,證明他是暗示他所輯的是唐代的曲譜,指法也確有晚唐和宋初的痕跡。在明中葉徽藩的《風宣玄品》中(1539),這兩曲依然前短後長不分段,但指法改動了。到明中葉以後,楊表正《琴譜真傳》(1585)的《高山》是四段,《流水》是八段(他加了旁註詞),這時在宮廷中供奉的《高山》也是四段,《流水》也是八段(據《藏春塢琴譜》1620),都和朱權所說宋代的分法相符。但是和楊表正譜距離只有十五年,在同一地點南京出版的楊掄《伯牙心法》(1600)卻把《高山》變成六段了。到了尹曄的《徽言秘旨》(1647,但他在萬曆間約1600左右就已有名於琴壇)又把《高山》分成八段了。從此以後,所有清代各譜的《高山》都是八段。
從楊表正時起,《流水》原是八段,但在張孔山的《流水》中,卻在原第五、六段之間加了一段,成為九段(參看《高山》條)。所加的一段,即張譜的第六段,是用所謂"七十二滾拂"的技巧盡情模擬泉滴水流的聲音的。《天聞閣譜》專為這些滾拂和滾拂中的和音定了些新指法,但很費解。張自己在《天聞閣譜》中寫了一篇小識說:"余幼師琴於馮彤雲先生,手授口傳。所習各操尚易精熟,獨此曲最難。且諸譜所收《流水》雖然各別,其實大同小異,唯此操之六段迥相懸絕。余幼摩既久,始能聆其神趣……"我們還沒有馮彤雲的材料,但可以從此看出張孔山《流水》必另有傳本。顧玉成本對於這一段用的是傳統的滾拂另加旁註,反而不十分費解。顧氏譜在模擬水流里的旋律性較強,《天聞閣譜》模擬水聲較切。
《漁樵問答》
譜本:最早見於明中葉楊表正《琴譜正傳》(1585),續見於明清以來其他二十種刊本琴譜。曲體中型。明代各譜多有詞,清代各譜無詞。
曲情:楊表正此曲序雲:"《漁樵問答》,古操也。查遺譜有指法無音文;《琴史》有文音無指法。今配定文音入譜,使善鼓者知其曲之古淡……然微妙豈於貪徇嗜利輩能知乎。"他的旁註詞,和《漁歌》一樣,是有很健康的意義的;到了清代,凡是有唱詞的《漁樵問答》都是用明楊掄另編的一個以放浪形骸之外,專一吟風弄月的唱詞(比張的原詞簡化了些),他的唱詞多是文人學士替他執筆,比較"典雅"。王光祈在介紹此曲時也是用的楊掄的旁詞,因而楊掄的唱詞大大地傳開了。而比較通俗而又較有意義的楊表正唱詞,反而被忘卻了。絕大多數譜本中都說此曲是楊表正的創作,因而楊表正的原唱詞是值得重新介紹出來的。楊表正所述的原詞是:
第一段 漁問樵曰:"子何求?"樵答漁曰:"數椽茅屋,綠樹青山,時出時還;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雲中之巒。"
第二段 漁又詰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為薪,生長莫達!"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與木,天下古今誰沒?況山木之為性也當生當枯;伐之而後更夭喬,取之而後枝葉愈茂。"漁乃笑曰:"因木求財,心多嗜欲;因財發身,心必恆辱。"
第三段 樵曰:"昔日朱買臣未遇富貴時,攜書挾卷行讀之,一且高車駟馬驅馳,芻蕘脫跡,於子豈有不知?我今執柯以伐柯,雲龍風虎,終有會期;雲龍風虎,終有會期。"
第四段 樵曰:"子亦何易?"漁顧而答曰:"一竿一釣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遊;得魚貫柳而歸,樂觥籌。"
第五段 樵曰,"人在世,行樂好太平,魚在水,揚鰭鼓髡受不警;子垂陸具,過用許極心,傷生害命何深!?"漁又曰:"不專取利拋綸餌,惟愛江山風景清。"
第六段 樵曰:"志不在漁垂直釣?心無貪利坐家吟;子今正是岩邊獺,何道忘私弄月明?"
第七段 漁乃喜曰:"呂望當年渭水濱,絲綸半卷海霞清;有朝得遇文王日,載上安車齎闕京;嘉言讜論為時法,大展鷹揚敦太平。"
第八段 樵擊擔而對曰:"子在江兮我在山,計來兩物一般般;息肩罷釣相逢話,莫把江山比等閑;我是子非休再辯,我非子是莫虛談;不如得個紅鱗鯉,灼火新蒸共笑顏" 。
第九段 漁乃喜曰:"不惟萃老溪山;還期異日得志見龍顏,投卻雲峰煙水業,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楫,衣錦而還;嘆人生能有幾何歡。"
《幽蘭》(又名《猗蘭》)
譜本:最早於日本傳鈔唐卷子《碣石調•幽蘭》文字譜,清光緒間黎庶昌在日本影鈔收入《古逸叢書》。為四段中型曲。無詞。此曲自明初以來歷清代共見於二十三種刊本琴譜,稱《猗蘭》或《漪蘭》,其中清代《自遠堂》仍作《幽蘭》。明譜為十一段大麴,與卷子本迥異,明清兩代的譜亦互異。
曲情:原卷子譜只序說是梁楨明三年丘公明所傳,未敘曲情。但楊守敬(《古逸叢書》編者)《經籍訪古志》從原譜標題下"又名《猗蘭》"四字,斷此為表現《琴操》所述孔丘自傷不逢時的意境。朱權《神奇秘譜》《猗蘭》的序亦同。蔡邕《琴操》:"《猗蘭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歷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返魯,過隱谷之中,見薌蘭獨茂……"乃止車援琴鼓之雲:'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世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自傷不逢時,托辭於薌蘭雲。"
《廣陵散》
譜本:最早見於明初朱權《神奇秘譜》(1425),續見於明中葉(徽藩風宣玄品》(1539)另一節本,初見於明朱常淓《古音正宗》(1643),續見於清秦維瀚《蕉庵琴譜》(1868)。兩本又同見於民初《琴學叢書》(1912)。前者為四十五段大麴;後者縮為九段的中型曲。均無詞。
曲情:此曲的曲情和作者是一千多年來的爭論。一說是根據《唐書•韓滉傳》,認為是嵇康自己的作曲,影射王凌、毋丘儉等四人先後在廣陵對司馬昭的策反;一說是根據《晉書•嵇康傳》,認為是嵇康從古人學來的。內容是描寫"聶政刺韓王"故事。根據《史記》,聶政刺的是韓相韓傀,不是韓王。但我們仍想肯定後一說。理由是,在漢蔡邕的《琴操》裡面,早就有一個"聶政刺韓王曲"的解題,而這個解題是把聶政的故事拿來人民性地藝術化了(蔡邕《琴操》基本上是當時民間故事),所以可取。朱權此曲的序也是明明指出嵇康是從古人學來,而且各段小標題如"井裡"(聶政故鄉)、"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等,都與蔡邕解題切合。
這里就把蔡邕的原文寫在下面,代作此曲的曲情:
"聶政刺韓王"者,聶政之所作也。政父為韓王治劍,過期不成,王殺之,時政未生。及壯,問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殺韓王,乃學塗入王宮,拔劍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學鼓琴,漆身為厲,吞炭變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韓,道逢其妻,從買櫛,對妻而笑,妻對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聶政出遊,七年不歸,吾嘗夢想思見之。君對妾笑,齒似政齒,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齒,盡政若耳,胡為泣乎?"即別去,復入山中,仰天嘆曰:"嗟乎!變容易聲,欲為父報仇,而為妻所知,父仇當何時報復?"援石擊落其齒,留山中三年習操,持入韓國,人莫知政。政鼓琴闕下,觀者成行,馬牛止聽,以聞韓王。王召政而見之,使之彈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內刀在琴中,政於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韓王,殺之。曰:"烏有使生不見其父,可得使乎?"政殺國君,知當及母,即自犁剝麵皮,斷其形體,人莫能識。乃梟磔政形體市,懸金其側:"有知此人者,賜金千斤。"遂有一婦人往而哭曰:"嗟乎,為父報仇邪?"顧謂市人曰:"此所謂聶政也。為父報仇,知當及母,乃自犁剝面,何愛一女之身,而不揚吾子之名哉?"乃抱屍而哭,冤結陷塞,遂絕行脈而死。故曰:"聶政刺韓王。"
《胡笳十八拍》
譜本:現存《胡笳十八拍》曲譜最早見千清初的《澄鑒堂琴譜》。經過幾代人的加工發展,此曲的音樂部分已經脫離了詩句的約束,更充分地發揮了器樂曲的表現性能。《五知齋琴譜》刊載了它的蜀派曲譜,同時又刊出了吳派歌詞-即《胡笳十八拍》原詩,表明詞、曲本來是結合在一起的。這一曲譜記譜比較精細,又有不少旁註,最為琴家所樂用,目前演奏的就是根據這一版本。
曲情:這是一首根據同名抒情長詩而譜寫的琴曲。《胡笳十八拍》一詩,初見於南宋朱熹(公元1130一1200)所編的《楚辭後語》,是繼蔡琰的《悲憤詩》、劉商的《胡笳曲》以及王安石等人詩作之後,同一題材的又一詩作。詩文深刻而感人,抒寫了蔡琰思念故鄉和惜別稚子的思想感情。詩中多次出現:"弦欲絕"、"欲罷彈"、"弦急調悲"等語句,因而可以認為是專門為琴歌而寫。
樂曲是否和詩詞同時創作出來的,目前還無從證實。但從形式到內容,兩者的關系都是很密切的。同一題材的琴曲始自唐代,即前文介紹過的《大胡笳》和《小胡笳》,南唐蔡翼創作過《小胡笳十九拍》,北宋琴曲曲目中出現了《別胡兒》、《憶胡兒》,北宋的吳良輔也曾譜寫過王安石的胡笳詩,但直到南宋才首次看到有關琴曲《胡笳十八拍》的記載。流傳至今的《胡笳十八拍》,應屬後者。
宋朝當局面對北方來的侵略勢力,一再屈辱退讓,愛國人士對此無不痛心疾首,悲憤填膺。陸游、辛棄疾的詩詞,突出地代表了這樣一種強烈的愛國熱情。愛國的文人們還利用傳統題材,抒發他們的感慨。王安石、李元白、李綱等人據蔡琰的《悲憤詩》所擬寫的《胡笳十八拍》,就是在這種歷史情況下的產物。李綱在他擬作的《胡笳》詩序中就明確指出:"靖康之事,可為萬世悲。暇日效其體集句,聊以寫無窮之哀雲"。靖康(公元1126)之後,喪失了北方大片國土,從此開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李綱仿效蔡琰詩體,正是為了寫出現實生活中"無窮之哀"。
南宋滅亡後,汪元亮隨"三宮"北去,在獄中為文天祥彈奏《胡笳十八拍》, 也是抒發亡國之恨與"無窮之哀"。《胡笳十八拍》哀切悲憤的曲調,一時引起許多愛國臣民強烈的共鳴。有的說:"怊悵悲憤,思怨昵昵,多少情,盡寄《胡笳十八拍》。"有的說:"拍拍《胡笳》中音節,燕山孤壘心石鐵。"有的則聯系其重返故國的迫切心情,寫道:"蔡琰思歸臂欲飛,援琴奏曲不勝悲"(均見《琴書大全》)。可見,樂曲在這一時期出現並流傳開來,決非偶然,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社會原因的。
《胡笳十八拍》歌中唱道:"干戈日尋兮道路後,民卒流亡兮共哀悲"。通過描述漢末戰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來控訴宋末人民背井離鄉,飽受蹂躪的同樣遭遇。"干戈日尋"是統治階級間爭權奪利所造成,各族人民之間,本來並沒有什麼根本的利害沖突。"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表達了各族人民要求團結、反對分裂、要求友好、反對征戰的共同心願。人們對殘酷的現實提出了尖銳的質問:問天有沒有眼睛?問神有沒有"靈"?這實際上是對統治者提出的強烈抗議;質問"疆場征戰何時歇?"這種怨氣"浩於長空","不容"於"六合"。
『捌』 吟誦木瓜是用什麼古琴曲
古琴古琴音樂歌曲「鹿鼎記」,「鹿鼎記」,古老的歌曲,優美的旋律。見{書字。小丫}第一篇論文。本來周的樂趣部長客人使用。剩餘4所羅門之歌漢代之一。秦福永{},(樂器)這首曲目。有人說,韓奎都尉年底左傳播疾病,徐金苟用作為敬禮詩歌。韓愈:「對於他們的村莊,歌曲」鹿鼎記「來了。」 (「宋楊少尹序」),宋曦:「這個頻譜是趙閻肅說教,也就是所謂的左開元聲音。」 (「儀式由大眾通用的解決方案」)冥壽 - 宋宇收入將「理性元雅」琴譜,仍然公布的青川,直到結束。現有的旋律記錄具有相同的名稱在歷史的軌道不接觸,作進一步研究。古琴曲「廣陵散」「廣陵散」的旋律。也稱為廣邊緣停火。漢魏時期楚國的相位調制,但一首歌曲,無論是合奏,但也為獨奏。康,誰殺司馬,臨刑前,從容地播放歌曲,寄託反對專政。明·宋濂跋「太古遺音」是:「憤怒煩躁的聲音,不能被視為權威。」這些,從雙方描述叛逆的統治者某首歌曲的表現。現有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根據這本書的編輯器,說,來自該頻譜在後循環後,李唐宋,Suigong。也有「西麓堂琴統」和其他質譜。光譜分割的副標題是:「韓國」,「鑄劍」等項目。鄰居,所以它是來自「樂器」,載「聶政刺韓王曲」。現有的分數的總肆15步。分為:開口指一個小序列三段,五段的大序列,後八十段18段聲音,混亂的聲音序列。這似乎是後代的頭和尾部分的增益,即聲音的一部分的同時很可能周圍三相保留隈形式。此外,在歌曲「業務轉讓緩慢」歌曲是獨一無二的。古琴音樂「梅花」,「梅花」的旋律。存款譜「神奇秘譜」,解決問題的跡象,說:「導演的」浣衣笛子梅花三弄三代得到嚴調鋼琴。「會徽曲泛音曲調在不同的位置上重復3倍(即所謂的「三線」),靜態梅花高貴寧靜的性能。另一個短調表現梅花不畏嚴寒,隨風搖曳的動態。多調整每節最後一個關節。古琴音樂「烏夜啼」,「烏夜啼」的旋律。南北朝以前的西部為主題的歌曲作為情歌。現存琴譜初見「神奇秘譜」。解決問題引「唐音樂」臨川王劉義慶作曲家,說多後續的後代。 「飼料」,「競爭巢」等詞語描述慈烏旋律成績小雞現場活動。唐代軟舞,宋差俳,曲調在元代也有這個目標。古琴音樂「碣石調幽蘭」,「碣石調幽蘭」,現存最早的鋼琴譜。原來在日本,國內影印。唐代手寫的論文,仍然是早期光譜記得寫文本模式,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解決問題的指示之前,歌曲來自南朝梁·丘明(公元494-590年)的頻譜。委託之前的調名,這樣的標題是只看到那些旋律。據推斷的表現,應根據碣石調幽蘭「的內容。南北朝碣石流行的舞蹈,「南齊書·音樂」說:「碣石」魏武帝講話,金認為:「碣石舞」,它的歌聲章節。「樂譜可以分為四個現存的薄膜,它可能時間碣石碣石調舞蹈曲調。 「幽蘭」,正如詩人寫的旋律的鮑照歌詞「樂府詩集中發現,這是相同的名稱。」內容是懷才不遇的蘭花表達自己的感情,情緒與現行的曲調一致。 「幽蘭」有多種傳遞。司馬相如「美人賦」中就有「問和弦」幽蘭「,」雪「的歌曲。」 「樂器」也有自傷是不是每孔子有時「漪瀾」的記載。否則,現有的六線譜「漪瀾」或「幽蘭」和許多其他。解決一般使用的術語「樂器」說,它的旋律和「碣石調幽蘭」並不常見。古琴音樂「大胡茄」,「大胡茄」的旋律。唐代著名鋼琴家,如洞庭薛瀾藝珍陳康釃善於打歌。當時「小胡佳」和「兩個身著」或「兩個身著」所示的第一部作品「古代和現代的音樂記錄的跡象,」:「胡佳明大」和「小胡佳明。」早期鋼琴壇流行的「申音」,「我希望嘉星」被稱為兩首歌曲。經過這兩個傳統繼承洞庭蘭,組織質譜圖。李頎的「聽董胡佳聲音大炸彈」,說:「蔡曦,女的聲音,一顆炸彈十八拍。」應該是指「大胡佳」,因為現有的「神奇秘譜」中的「大胡佳」這是18段。後來傳到「胡笳十八拍」,在題材相同,但音樂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古琴音樂「流石」,「石流泉」的旋律。川劉娟博雅或作出。唐:這首曲目(見「碣石調幽蘭」後的頻譜)。保存頻譜八。碧澗描述潺潺,枕流漱石的樂趣,看到的故事「樂譜」,「西麓室鋼琴統一」和其他樂譜。古琴音樂的「離騷」,「離騷」的旋律。根據屈原晚的鋼琴家陳康什講話。屯新唐書。藝術和文學「心態九個月蝙蝠,蔓延到11分和18桿擊敗兩個種。:」魔術的秘密譜「對於後者,每一個鏡頭是屈原的詩歌標題歌表示深深的怨恨。」秦學初天津「歌曲後記,說:」抑鬱症,以下的豪爽。「古琴音樂」陽關三疊「」陽關三疊「,唐歌,這個存款古琴音樂表。據王偉的歌詞,」送安溪2元,「一首詩和一些發展。詩「西陽關無故人」的句子,反復三次,名為「陽關三疊」唐,宋以來,有各種唱歌,現有的指法超過30版本的六種類型,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最初見於明代,「手稿發明琴譜」(1530),清朝末年,「鋼琴」,加工後流傳至今。否則初見「浙江同聲傳譯字琴譜」 (1491)一類,是比較流行的,在明代,整首歌其餘8,只在第一段與王維詩的文字,音樂和歌曲的結構和更多樣化的六種類型的,但主旋律卻大同小異,表明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據王震亞洲當代作曲家發揮現代鋼琴家霞億豐譜(包含原始分數「鋼琴」)改編為合唱曲,以及灌溉專輯。古琴音樂「搗衣」,「搗衣」,古琴音樂。氣喘吁吁唐劍傳。金秋送爽的季節,每個人都為自己的親人,對婦女冬衣工作需要搗衣,也被稱為「秋杵」,「秋季學校搗衣「音樂表演的遠房親戚婦女的思念之情。青年掄」太古遺音「分析其歌曲:」從秋天的感覺,而搗衣「,」受傷的魚,鵝天然杏「,」夢魂飛塞北的結束。「鵝」:最早見於明末陰液在地板上聽「徽譜秘旨」(1649年發行)。明清以來發表這首歌譜近40種。據明戴「陶庵夢憶」,陰液說是紹興縣秦老師的時候,我從小學到王彎曲身體介質。原無話。情歌:鋼琴音樂在明代,明清沒有序跋的頻譜。據傳說河上秦「仇鴻,」這部分,那麼,它應該是從情歌「仇鴻,」「平沙之夜「,」遠遠關閉平沙「,」標題羅游弋「到」南懷瑾北「四個小標題。清王善」治心齋橋樂譜,說:「宋毛敏仲,清秦危罕」蕉庵琴譜,朱荃說:「明朝初年,這種」仇鴻「的作者是謎一樣的。」仇鴻助拳,「序言中說,」仇鴻「的作者是西江老懶,瘋狂的日子頭盔的詩歌,一些人認為,「仇鴻」朱對我做了,但是,根據傳說「仇鴻,」原字看,但它是由「仇鴻」,「體南心北」感傷的懷舊家園悲恨說話,但也很喜歡的音樂家郭沔毛敏仲應該懷疑這首情歌和作者。鋼琴譜這首歌最出最大的是當前播放的歌曲大多數人來說,獲得最「關山月」:最早見於民國初年í譜?單?「梅庵琴譜」(1931年),一個小弧形機身無話。愛情的歌曲:「樂府詩集」枇杷這首歌歸橫吹中國音樂類,沒有旋律,可能會採取的I?單?民間音樂旋律。六朝,把這種音樂的表現作為反封建的軍事服務法治的情感。徐陵「關山月」詩雲:「思婦高樓,當窗口不應該睡覺; ......所以這間戰爭,軍事復雜幾年的......「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情歌。」秋詞「譜:中國一世共和國?單?」梅庵表音樂。「小彎的身體有個詞。情歌::明嘉靖黃原譜旁註唐·白居易」中秋慶明......「原詞,大概是我?單?作曲家。提供「吳剛樂譜」,「秋歌」的故事六韓思鱸作為一首無詞的旋律的情緒,而西安王志和黃色的其他「西麓堂琴譜」和「秋「還有另外一個詞的旋律,原詞是」秋風秋雨秋出生,鵝來得,金井梧桐浮動的葉,生活可以有嘆了一口氣沖刺的時間嗎? ......覺得人生能幾何。 「此外,日本厚生省事項所得款項毛清」秋季篇「,而是指皇帝的」秋風辭「至於現在,國內的鋼琴演奏是所有的人吧?答?」梅庵琴譜「 「學期」,和不超過三個古譜關系。「梧葉舞秋風」譜:清庄振鋒在他的「聲音的鋼琴樂譜學校的問題」(1644年)指出,這是一個新隨後多首歌曲,他在清朝,有12種收集和記錄指法成印刷版,這表明,它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彎曲的身體介質。無話。情歌:闖自己而不是琴前言,情況應該是主打歌,只有清乾隆蘇敬春「山寨琴譜」(1744)跋雲「,這意味著凄涼的歌曲,韻應採取安靜。」「瀟湘水雲」譜:最早見於明初朱權的「神奇秘譜」(1425),繼續看到明清以來30種的刊本琴譜。原件只有十段,逐漸發展到第35段的大型音樂無話。情歌:朱全聚德序列老話:「希望是一首由朱先生,郭沔由系統。永嘉先生,每個瀟湘雲九嶷尋找庇護公寓認真認真意義。 ......「:郭沔是南宋古琴大師作曲,景陽光房(1260一1274)茂名忠,楊瓚,徐天民等」菊派「的鋼琴回家給他作為一名教師「毛敏仲的」樵歌「和」漁夫「不仕元,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國民意識派生通,但後來秦總認為,這些旋律技能和郭沔造詣的成功分不開。 ,郭沔事跡只有零星的宋余德琳「佩韋齋系列聞」,元袁桷「清容居士集」,著名的楊贊和他的貴族清除掉盡可能多的記錄。吳縣蔣溫馴「二香琴譜」(1833)提到在Qinpai艷艷施鋼琴天池說的是「陳杏園,那麼信託名稱,沒有廣告,但說陳嚴氏說,為什麼不宰輔的兒子,知府足夠挑釁世界的雕像,是嗎?「是的,和郭沔陽瓚的意見似乎是案件。古琴的十大勁歌金曲之一。據傳說,這是春秋晉的音樂家Shikuang或齊劉娟做了。現有琴譜中的「春」和「雪」是兩個器樂,「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春」拿東西知春路,風力輕盪的意思;「雪」採取嚴厲干凈的雪竹寶石A君問的語氣。「」陽春白雪「
曲高和寡的典故,從」詩經「中的」宋「一文。襄王問宇先生,么有什麼陰德?極富聲譽市民董仲舒你啊?宋說,有乘客在宋楚都郢,先唱「低班」,初中,成千上萬的人,當歌手唱「楊阿薤露」,美國只有幾百人當歌手唱「某處「,美國和數十人,但是當首歌曲,然後添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那就是」引領業務刻羽毛,混合流徵「的初中,但只有幾個人。宋認為,「曲彌高,其和彌寡。」陽春白雪「等歌曲,更優雅,更復雜,能唱,人們自然會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文王遊行「「文王操」,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哲學的理想社會和理想人格頌歌,其內涵深厚廣博,豐富的旋律和動人,值得古琴音樂中的經典之作,聽這首歌,一種人欽佩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古琴音樂流傳在千百年的歷史了,「文王操」是崇敬的古人優雅的作品,可以培養人的高尚情操,凈化靈魂的旋律:「鼓歌使清理穢惡,消融廢物。」 (明代琴譜「杏村太音補遺」),宋秦鄭裕彤建筷子,「秦論」被稱為「聲音古樸,世俗的漢文帝」,宋蘇軾在他的古詩詞「舟喜歡成年人玩」聽到他的父親蘇洵彈「文王操」等歌曲,在注釋時人「強勢,以尋求新的歌曲鏗鏘有力的」,「數聲浮脆如笙簧」,發行的「老式下降苗條「的感嘆,他們最終將是」江空月出人民的消失,夜闌更請彈「文王」,「千古名句。段:古琴演奏貝司的聲音一個字,庄嚴,肅穆,氣勢恢宏的空字元串。鋼琴帶領我們進入空間兩千年前的古文王,孔子這些偉大的先賢,出現在眼前......是不是宗教,像宗教,有古老的阿諛奉承;山脈,山脈,古老的圖騰......空字元串,如果罷工開始磬編鍾巨大鈴鐺聲,沉重的聲音,顏色......這些都是一些在整首歌的音樂在「引」的作用,一些不完整的音下半年一段上半年,這是原來的旋律旋律透露第二段:一個親切的旋律顯得更加完整,豐富的歌唱,旋律和它改變了整首歌二,三,四,六段出現,是最重要的音樂主題曲。音樂溫暖,平靜的情緒,很好地表達了儒家的「仁」的思想,人類的愛,財主年初以來情感的表達了由衷的廣度。第三款:開始是平靜的主要是空字元串音,這是第一款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是段通常的方法(在傳統的音樂形式被稱為「頭」)的未來結構,簡單的音樂創造一個和平氣氛,音樂的變化,發展到大氣中,新的音樂素材正逐漸開始在這整首歌最初的旋律在這里逐漸的變化和發展,深化的旋律勾勒出一幅美麗的作品,包括美國人類的生存環境,有也是人性中人類所固有的美麗背後的精彩畫面。中央有一點點的情緒高潮的段落,如某種確定理想的音樂節奏興奮的情緒,音樂開始有更大的流動性,激情,跌宕起伏,跌宕......超過前屏幕動態。第四段:小段落的過渡性質。在低音區,酒精和音樂的性格,脾氣很好的旋律,深情的音樂在這里是一個簡短的彎路後的第三個沖刺,像一個音樂之旅停留凝視。第五段:新的音樂素材,哪一段音樂憂郁凝重,人的生命,所有的疑慮,理解,豐富的沉思性質是無限的出現,詢問詢問在低音區的音樂,不時有變化音調出現了......音樂的旋律,唱一個唄音色,節奏自由跌宕在心裡嘀咕著......在這一段音樂和音樂的正式結構,反映了儒家的理性思維感性的一面是自己的心,深入思考的宇宙,人類生活的社會關注。突然導致段和第六段清曠的境界:音樂結束這個復雜,醇厚,這塊唱歌的音樂和抒情品格的尊嚴和舒適的氛圍。第七段:泛音段,與前面的色調對比,超脫誘人,清新之美。就像進入一個神奇的境界,人類尋求一個更好的地方,住在神的手中,我們看到了飛奔的雲朵,起重機緩慢,麋鹿游盪......第八段:音樂素材回第五段重大變化,其音色,如試圖上來,如質疑,曲折幽深,但也喜歡看文王「有所穆然周到」,「有些自得外觀和高遠志「他說,在思考人類社會的理想和理想人格。曲一個句子的尾部,使整個歌曲泛音恢復寧靜,安寧。第八段的人再次呈現為一個聖人文王的形象,他的體格,他的眼神深邃,心胸廣闊,誘人的無限崇拜之情。 「孔子很容易讀」,「孔子讀」如同一把古琴音樂,也被稱為「易於閱讀」,「秋易於閱讀方便,」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演變。說是在科舉清青城道教認為,學習鋼琴,我們結合張修(字孔山),他在武昌門授鋼琴,培養了不少鋼琴學習專家。張孔山對現代鋼琴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孔子容易讀」旋律的珍品,全曲分為四個部分,定位宇宙,陰陽復雜,硬度和柔軟性,天人合一,聲音飄然灑脫,體現人與自然道教虛幻。 「岳陽三醉」,「岳陽三醉」從義大利在東濱醉岳陽洞庭山飛渡的神話。反映神話,道教的現實脫離。曲調的樂趣懿旨,音韻流暢。偉大的旋律,整首歌共20節遊行,數十看到「春草堂琴譜」,「鋼琴」,「廖峰堂琴譜」等,這些差異琴譜。根據「鋼琴」,錄制的歌曲是「羽化登仙」中刪除的主要通道是相似的,順序差異。 「墨子悲絲」旋律「墨子悲絲」也被稱為「莫悲歌」,「墨子」,「悲絲」等,根據傳說,,墨翟路春秋。曲隈是高麗Qinpai之一。 「莫悲傷絲」的能力見於「墨染」,墨子看見白蠶絲被染成各種顏色,使他對社會,人生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不僅線材將很容易被染成各種顏色,一個國家的國王將會受到各方面,無論是「成名盾世界」和「義重大人」或「荒謬的世界」和「不辱正直的人「,有沒有引起外界的影響。」士「也不例外,錯誤的朋友,是最大的不幸發出了」它不能被意外染成了「的感嘆。總分第一退居到「雅心」(1609),「五個已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在明末楊掄,還收到了一首歌。歌曲反映了跌宕起伏莫感傷的願望與世界不能自拔,像傑斯染色的真面目損失。曲深遠的意義,音韻凄楚。悠揚的樂曲音色,這意味著削減和愛悲傷,旋律優美大方,渾身散發著捷自愛的感覺有感情。
古琴曲「流水」,「水」是一個古老的歷史傳說的旋律,人們往往把它和戰國時期的雅鏈接。據傳說,雅是一個偉大的民間音樂家,他發揮得一手好鋼琴,「雅古琴,而六馬仰密蘇里州」(「荀子·勸學篇」)是說博雅玩的時候被吸引放牧馬抬頭一看,聽。有一次,在玩一個名叫雅鍾子期欣賞誰站在一旁的人,彼得牙齒時,心中想著巍峨的高山,鍾子期說,「好,好幾乎古琴,高聳的幾乎如泰山」。雅嚮往澎湃的水,鍾子期說:「好,好,幾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雅鍾子期能准確理解的感情寄託在琴聲,讓他們一拍即合,形成了「朋友」。兒子亡博雅懷里的損失深感悲痛,不再彈琴這個迷人的古老的傳說也表明:使用的創造力景抒情,如「山」,「水」喜歡音樂,可能已經存在於公元前三世紀。旋律「水」最早見於明代朱傳頻譜使用權,發表於1425年「神奇秘譜」。皇帝朱權明的第十七個兒子,「神奇秘譜」是中國最早的現存古手冊,但「水」了一代人的要早得多,根據朱泉解決方案,在這本書的研究中的一個問題:「」山宋代「,」水「兩個Quben只有一個,唐分為二,不段的數量,作為四星級」高山「,」水「為八。」簡要介紹了歌曲的演變在古代的局面。目前的旋律「水」有兩種,30種質譜和播放各種流派,但他們都有著一個相似的主題旋律因素,顯示出他們所依靠共同十九世紀時,四川長虹香港道教名山中的歌曲添加水勢洶涌的輥刷技術,使這首歌更鮮明的藝術形象的描述,人們叫它「七十二滾拂水。」這本書提出的旋律。 「水」,也就是根據川派古琴版本的傳播,這是包含在1876年出版的「天聞閣琴譜」旋律「水」是我們的民族音樂遺產,其自然特點的優秀作品不留一個客觀的描繪,但寧可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個心胸寬廣,堅韌和專注的精神境界在音樂方面的表現抒情的旋律為主體,結合模仿大自然展開,兩者有是華麗的展示創新能力,同時保持簡單的憂郁風格。 1977年8月20日,美國推出兩個「旅行者」號飛船,科學家希望它有一天能遇到天外來客「人」飛船用噴霧銅盤上的黃金,它也仍然存在數十億年錚亮如新。專輯中有27段記錄在世界著名的音樂作品,其中包括中國的旋律「的水。」
『玖』 春秋戰國四大刺客:要離、專諸、聶政、荊軻,刺了誰
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荊軻刺秦王。
1、專諸
春秋時期吳國人,為了刺殺吳王僚,專諸於是隱太湖學治魚三月。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地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謀成王位,即吳王闔閭。
2、要離
春秋時期吳國人,要離獻計殘身滅家,取得慶忌信任,終於成功刺殺了慶忌。專諸和要離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
3、聶政
戰國時期魏國人,原居軹地深井,因得罪鄉里,帶母及其姐窨避居齊國都城臨淄,乃吳起好友。後吳起因私利將其薦給豪富嚴遂,聶政到達韓國都城平陽後,成功的刺殺了忘恩負義的韓相國俠累。
4、荊軻
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現,刺秦王不中,被殺。
(9)聶政發明擴展閱讀:
春秋末期,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那便是專門刺客的涌現。這是一批生活在民間、不圖富貴、崇尚節義,身懷勇力或武藝的武士。
他們與某些權貴傾心相交,為報知遇之恩而出生人死,雖殞身而不恤。晉國的豫讓、吳國的專諸、要離,都是春秋末期最為著名的刺客。
秦時代的俠雖然還沒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但俠的那種精神已經充分體現在當時社會的三種人身上,就是說客、門客和刺客。
兩漢游俠精神和他們這種精神一脈相承,並且伴隨著當時社會結構變革,新思潮的產生和道德與審美觀念的變化而形成的。
『拾』 古琴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1:古琴的發展史:
古琴,亦稱"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稱"琴"。唐詩中有"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之名句,"泠泠七 弦"指的就是古琴。春秋擂鼓墩墓與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琴"更證實了它的歷史之長久,《詩經》、《尚 書》等古籍和唐宋詩詞也常常見到有關"琴"與琴樂的繼續。所以,古琴是中國歷史十分悠久的一件民族樂 器。
2:古琴的結構
古琴由狹長條的一塊桐木面板(也有用其他松質木材)和一塊梓木底板(也有用其他硬質木材)膠合而 成,外表髹以中國大漆。琴寬的一端為頭部,下面有七個可以調音的小軸,叫做"軫",琴面外側嵌有十三 個小圓形的標志,叫做"徽",為泛音和按音音位的標志。琴面系弦七根,外側至內側由粗至細,橫置於琴 桌上演奏。與很多樂器相比較,古琴有如下獨特之處:古琴弦的有效振動弦長超出一般樂器的弦長,振幅寬 大,音質低沉渾厚,幽靜古樸;古琴的琴面即指板,無品無柱,出音孔開於底板,向下傳音;琴上存有一 百多個實用的泛音,堪稱樂器之最。
3:琴 論
《新論--琴道》:琴論專著。漢代桓譚作。原書已佚,清代有幾種集佚本。《後漢書棗桓譚傳》說此篇未 完成,由班固續成。現存殘篇中包括琴的史論和琴曲解說。介紹琴曲有《堯暢》、《舜操》、《禹操》、《文王操 》、《微子操》、《箕子操》和《伯夷操》。
《琴清英》:琴論專著。漢代揚雄作。原書已佚。《全漢文》輯有佚文。
《則全和尚節奏指法》:琴論專著,收入《琴苑要錄》中。作者為琴僧義海的弟子,北宋著名琴家則全 和尚。文中闡述海大師"急若繁星不亂,緩如流水不絕"的演奏理論。又提出"高以下應,輕以重應,長以 短應,遲以速應"的處理手法,還具體分析了不同體裁琴曲作品的演奏方法。
《琴史》:現存最早的琴史專著。作者朱長文。成書於1084年。全書共六卷。前五卷按時代順序收一百 五十六人與琴有關的事跡,有所辨證和評論。末卷為琴藝的專題論述。
《琴議》:琴論專著。漢代劉籍撰。收入南宋的《太古遺音》中。他把琴的音樂要素分成聲、音、韻, 略同於今人說的樂音、調式、結構。關於琴的藝術要求,他分為琴德、琴境和琴道。認為這些是琴曲具有藝 術感染力的條件。 《琴述》:琴史專著。元代袁角編,收入《清容居士集》中。作者經過調查,論述宋代譜系的演變。從 官方"閣譜"的衰亡到民間"江西譜"的興起,以及宋末"浙譜"的取而代之,對浙譜的形成提供了具體的 歷史資料。
《琴律發微》:琴論專著。元代陳敏子著。收入《琴書大全》中。作者根據宋人徐理《奧音玉譜》中的理 論,分析辨調、制曲等。強調明確調性必須"使主常勝客,不至侵犯他調",論述作曲法深入而具體。
《太音大全集》:琴論專著。原刊於明永樂十一年。原名《太古遺音》,嘉靖間楊祖雲更名《琴苑須知》 。明初袁均哲為此書作注釋。全書共六卷,包括:制琴、琴式、手勢、雜論、指法、調意等。為現存最早的琴論專書。其中保存有唐、宋時期的有關文獻。
《琴書大全》:現存收錄古代琴學文獻最多的一部類書。編者蔣克謙。經祖孫四代不斷積累,於明代萬 歷庚寅年成書。全書共二十二卷。前二十卷收錄歷代有關琴學的記載,極為豐富,不少失傳的琴學專書、專論賴以保存。末二卷收琴曲六十二首,其中有一些獨特的傳譜。
《琴聲十六法》:琴論專著。作者冷謙,字起敬,號龍陽子。著《太古正音》,其十六法為:輕、松、脆 、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淡、中、和、疾、徐,這些美學要求對後世很有影響。
《溪山琴況》:琴論專著。作者徐上瀛根據《琴聲十六法》,進一步分析補充為二十四況:和、靜、清、 遠、古、淡、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逐條闡述, 頗為詳盡,是研究古代音樂美學的重要文獻。
《鼓琴八則》:琴論專著。收入《春草堂琴譜》。作者戴源。
八則包括:得情、如歌、按節、調氣、煉骨 、取音、明譜理、辨派。對彈琴的藝術修養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逐條論述,頗有獨到見解。
《琴旨》:琴論專著。作者王坦。成書於乾隆九年。書中著重探討了音律與琴調的關系,同時也論及琴 派。反對填詞,認為"聲音之道,感人至微,以性情會之,自得其趣,原不系乎詞也。"
《琴學內外篇》:琴論專著。作者曹庭棟。成書於乾隆十五年。內篇論述琴律的正、變、倍、半之理及 定徽轉調之法。外篇薈萃古今琴說,而以己意斷其是非。
《琴史補、琴史續》:琴史專著。編者周慶雲。收藏古琴、琴書稱江南第一。編有《琴書存目》、《琴操存目》等書。《琴史補》補朱長文《琴史》之所遺,《琴史續》續北宋以後史料,共六百餘人,逐條注有出處 。
《琴學叢書》:編者楊宗稷。從1911年到1931年陸續成書。共四十三卷,約七十萬言。收錄資料頗多。 在《琴話》、《琴粹》部分提出"以琴傳聲,如鏡臨物然。"並分析這種反映"不外象形、諧聲、會意三端"。 承認民間曲調對琴曲起到豐富發展的作用。認為一意追摹古調則"難為聽者"。所收三十二曲附有工尺譜。 對《幽蘭》、《廣陵散》等久已絕響的傳統名曲也作了點拍的嘗試。
《今虞琴刊》:今虞琴社的學術刊物。由查阜西、彭慶壽等人編印,刊於1927年。匯集近代琴人、琴社的資料豐富。書中包括記述、學術、考證、論說等部分。論文中提出利用現代音樂知識,系統收集整理古琴音樂遺產的主張。
4:記譜法
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古琴曲《碣石調幽蘭》已由專用的記譜法--"文字譜"記成並流傳至今。唐朝時又將文字譜改進為"減字譜",經千餘年傳衍。歷代琴家編纂刊印了一百五十餘部琴譜譜集,其中共收錄了三 千餘首琴曲和琴歌,以及大量的理論文字篇章。古琴音樂的遺產蔚然大觀,浩如煙海,可謂是中國民族音樂中的瑰寶,已經引起海內外音樂史家、音樂理論家的重視。
(1)文字譜:
為一篇詳細說明彈奏法的文字,不直接記音高和節奏,今世僅存的文字譜為南朝梁丘明所傳的《碣石調 幽蘭》,現存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現今演奏的《碣石調幽蘭》就是根據該譜打出的。舉例如下:"耶卧中 指十上半寸許案商,食指中指雙牽宮商,中指急下,與構俱下十三下一寸許住末商起,食指散緩半扶宮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宮商,縱容下無名於十三外一寸許案商角、於商角即作兩半扶挾挑聲一句。"
(2)減字譜:
相傳為唐代曹柔據文字譜簡化、縮寫而成。減字譜的每一字塊為由漢字減少筆畫後組合而成的復合字。 這種譜式主要只記指法動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記音高和節奏,所以是屬於指法譜(tablature)。 一個字塊通常可分為上下兩大部分:上半表示左手指法及位置,下半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有時左下往往指示左手滑音的動作。以上字塊可讀作"名九注勾三",即左手名指按第三弦八九徽間,右手中指同時勾三弦及左手滑向九徽。
5:純律
指將弦長以二分法、三分法及五分法算出的泛音音位。
6:簡律
簡律(三分損益律)--將弦長分別以三分損(減)一、三分益(加)一方法算出的按音音位。
7:古琴的音樂美
古琴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德音之謂樂"和道家順應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傳統琴曲主要用五聲音階,即五正音,這可說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樂上的落實,而琴樂清虛淡靜的風格和意境則主要為道家思想的反映。
古琴由於其樂器的形制、音色、樂曲題材、內涵、結構等因素,其音樂風格是傾向靜態的、簡單的、含蓄的、古淡的、陰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很多人於第一次聽琴樂時甚至覺得這件樂器是無聲的。古人亦說古琴"難學、易忘、不中聽","琴到無人聽時工"。"不中聽"、"無人聽",其實正因為古琴音樂風格屬於 淡靜、虛靜、深靜、幽靜、恬靜等等靜態的美。這也是為什麽古琴最適宜於夜闌人靜時彈奏,因為這樣的環境才能與琴樂的風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整個古琴音樂藝術被稱為琴道確實有其道理,因為對古琴的欣賞和認識不能只單一地從其音樂曲調去理解,而是綜合地從多方面作為知識份子的精神反映去理解。這一切則表現在對題材的選擇、意境的追求、道德的規范等各方面代表著琴樂的理想風格和審美標准上。
中國樂器中很少像古琴那樣具備一套完整的彈秦風審美准則。古琴音樂的美學,早在六朝麴瞻提出對散音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時已初步形成。而唐末五代之際的劉藉更在《琴議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艷、哀而不傷、質而文辨而不詐、溫潤調暢、清迥幽奇、忝韻曲折、立聲孤秀"作為琴德的標准。其實,論述古琴演 奏風格的文章,歷代均有點滴。有些見於琴文、專集的琴書、琴譜中,亦有些散見於零星的詩文中。而較有 系統和條理地闡述古琴演奏風格的審美經驗結晶和審美准則判斷的琴論文章,則以明代冷謙的《琴聲十六法 》和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況》為較完整和重要。
儒家的入世思想講求中庸、和雅、道德,反映在音樂上則為雅樂、德音的推崇和俗樂、淫聲、溺音的貶斥。雅樂的特色正在於其平和雅正、溫厚含蓄,因而可移風易俗和導人向善,其風格是含蓄的、平靜的,與所謂繁手淫聲,追求聲響效果復雜多變的俗樂相反,故曰"大樂必易"。此乃以道德的約制介入音樂的審美標准,所以對音樂有中和的要求而反對極端與"窮其變"。道家超世的思想講求自然、逍遙和超脫世俗的羈絆,反映在音樂上則為老子"大音希聲"的思想,追求所謂"道的境界"的音樂。所以道家只對音樂的精神層面積極,而對音樂的聲音層面(即物化、形而下的層面)來說,基本上是採取消極和反對的態度。(這與儒家之對音樂的道德層面積極,對聲音本身變化護展之"技藝性"層面約制的主張仍是有其共同之處的,只不過前者以弦外之音的意境為掛搭,後者則以道德為掛搭,唯二者同樣排斥音聲物化層面之過度發展。)道家超世的思想則形成其清微淡遠這一類追求意境、貴"意"說,講求弦外之音的審美理想。而清微遠這一提綱亦包括了如清和淡雅、古淡疏脫、清靜和遠、淳靜簡略、蕭散簡遠、恬淡清逸、靜遠淡逸等等衍生和變奏。
古琴的音樂意境
意境一詞最早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標舉,他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意境"包括了"意",即:藝術家主觀情感的流露,和"境",即:外在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的反映、再現。這種情境相融的境界蘊涵著無窮之味和不盡之意,使人回味,使人流連忘返。所以稱之為"言外之味"和"弦外之響",因為"言外"和"弦外"是超越物化層面之上不受現實羈絆的精神境界,因而天地廣闊、空靈、無限和容攝萬有。簡括地說:意境是心物、主客、內涵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更著重以虛涵實、實中見虛,有著無限和深遠的特徵。意境實為中國一個極富民族特色的獨特美學范疇。
中國的古琴主要為文人雅士的樂器,屬自娛的室內雅樂,所以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意"的概念在琴學中的運用大概始於漢代。《淮南子》說:"瞽師放意相物,寫神愈午,而形諸於弦者,兄不能以喻弟。"《風俗通》亦說:"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傾之間,而意在流水","及其所通達而用事,則著之於琴以抒其意。"意在高山"、"意在流水"、"抒 其意",可見琴是作為一種寄意的精神境界的搭掛。
古琴音樂主要融儒、道二家思想的影響,因後者以逍遙的目光觀宇宙,因而在藝術實踐上影響尤深。無論古琴的曲目、音色、音樂結構、彈奏姿勢等不同層面,均反映出一種清和淡雅、溫柔敦厚、偏向優雅恬靜的風格。"和雅"和"清淡"可說是琴樂一直以來所標榜上午審美情趣和理想風格,於此亦可見儒道哲學在音樂審美中的體現。這種風格所追求的意境自然是一種恬逸、閑適、虛靜、深靜和幽遠的境界。因為能虛、能靜,因而同時能深和遠。深遠則能容攝萬有,羅萬象於胸中,可見琴樂意境所強調者是一種無限和深微的境界。這種境界的至極之處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正是所謂"弦外之音"、"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古琴中最為重要的一部美學論著,明代徐 的《溪山琴況》中形容這種境界為:"其無盡藏,不可思議。";"琴中有無限滋味,玩之不竭";"迂迴曲折,疏而實密,抑揚起伏,斷而復聯,此皆以音之精義,而應乎意之深微也。"這種境界的落實則為一種絕去塵囂、遺世獨立的希夷境界,如:"深山邃谷,老木寒泉";"山靜秋鳴,月高林表";"松風遠拂,石澗流寒";"山居深靜,林木扶蘇"。
琴樂的境界是"無盡"、"無限"、"深微"、"不竭"的,以最少的聲音物質來表現最豐富的精神內涵,所以琴聲音淡、聲稀,琴意得之於弦外,正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陶淵明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正是將琴樂之重意、重弦外之音的思想推至窮極的哲學思維。沈括評北宋琴僧義海為:"海藝不在於聲,其意韻蕭然,得於聲外"。古琴是偏向靜態之美的藝術,因此彈琴要講求幽靜的外在環境於閑適內在心境的配合,方可追求琴曲中心物相合、主客和一的藝術境界。
琴樂既重意、重意境,而又以幽靜深遠者為高,其表達手法則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為主。民初琴家楊宗稷謂琴曲的藝術表現手法為"擬聲、象形、會意"三類。會意是統率著擬聲和象形的,因為後二者仍未脫離音樂的表面物化形態,必須提升至會意才是最終階段。"意"是抽象的主觀精神境界,所以無限和空靈。琴曲之不重直接的擬聲和間接的象形而重融情入景、情景相融的借景抒情,就是中國藝術虛實對立統一手法的運用,和"融實入虛"、"虛實相涵"自然宇宙觀之體現。情景相融才能虛實如一,才能借有限之物質表達空靈和幽遠之致,"以音之精義應乎意之深微",聽之使人悠然意遠。琴曲中擬聲之作多隻取其意以抒胸中對自然向慕之情,而少有實質模擬者。
琴樂重意,故於音樂實踐上富散板、緩起、入慢等特色,又以句為單位配合人之天然呼吸,體現人內在情感的節奏和時值變化。琴曲中多用吟猱微弱之振動以表達人內心深厚的情感和生理基礎之氣。琴樂所反映者多為模擬天籟之生機不息和變化,如:"流水"、"平沙落雁"、"唉乃",或抒情之作如"陽關三疊"、"憶故人"等,多景中含情或情中寓景,使人之精神有所寄和有所游,意有所會。
為了追求和表現高逸、深遠的意境,琴樂強調"音至於遠,境入希夷"的境界。這種境界恰與"俗樂" 的繁聲促調對立。相反地,琴樂以清遠古淡為美,因而琴樂的特色往往是"曲淡節稀聲不多"的。樣的琴樂雖不一定能觸人之耳,但卻能感人之心。因為有了這種和淡、恬淡、靜淡和古淡的審美意識,因此琴曲中較為"繁手淫聲"的都被一些保守的琴家視為異端。
琴曲"孤高岑寂"、"淡而會心",具含蓄之美,因而其意境深遠,非長時間的修養難有深刻體會。其意境之空靈跌盪與禪之直抒性靈竟不謀而合。禪之最高境界為不立文字和當下了悟,此實為最虛、最靈動之化境。音樂本身本不需藉助文字說明而明心見性的,琴樂所追求意境之深、之遠、之靜是必須講求與心之虛靜相配合,能達此,可說是到達禪的境界,此之所以琴亦有琴道、琴禪之稱。 自古琴產生至今,歷代都有對古琴的記載。
周朝:作為宮廷里雅樂伴奏,以彈右手散音為主,弦數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主要作為歌唱的伴奏。作為純器樂彈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見於《呂氏春秋》、《列子》)。著名琴師有春秋時期的鍾儀、師曠,戰國時期的伯牙、雍門周。著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陽春、白雪》。
漢朝:七弦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當發展。著名琴論專著有桓譚的《新論》、蔡邕的《琴操》、揚雄的《琴清英》、劉向的《琴說》。著名琴曲有《聶政刺韓王曲》、《蔡氏五弄》、《別鶴操》、《飲馬長城窟》。
魏晉南北朝:出現一批嚮往超世隱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晉時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時代的戴喁、宗炳、柳惲和柳諧。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晉的蔡琰(文姬)、阮咸、劉琨。著名琴曲有《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烏夜啼》及現存最早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南朝梁丘明所傳)。重要琴論專著有嵇康的《琴賦》、謝庄的《琴論》、麴瞻的《琴聲律圖》、陳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發明減字譜,制琴術的發展。著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賀若弼、王通、王績和唐的趙耶利、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陳拙。著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離騷》、《陽關三疊》、《漁歌調》。琴論專著有薛易簡的《琴書正聲》。
宋元:一弦、二弦、七弦、九弦琴的製作。閣譜、江西譜、浙譜的流行。北宋時調子(琴歌)的盛行。北宋的琴僧系統,琴僧有夷中、知白、義海則全、照曠。文人琴家有歐陽修、沈遵、崔閑、蘇軾;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楊瓚、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實、耶律楚材。代表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瀟湘水雲》、《漁歌》、《澤畔吟》、《醉翁吟》、《古怨》。琴論專著有朱長文的《琴史》、崔尊度的《琴箋》、劉藉的《琴議》、陳敏子的《琴律發微》、則全和尚的《節奏-指法》等。現存較早的減字譜譜式有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元《事林廣記》中的《黃鶯吟》和宋楊瓚的《紫霞洞琴譜》(佚)。
明朝:琴派興盛,著名的琴家有徐仲和、嚴徵、徐青山。代表琴曲有《秋鴻》、《平沙落雁》、《漁樵問答》、《釋談章》等。琴論有冷謙的《琴聲十六法》和徐青山的《溪山琴況》,刊印琴譜流行。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譜集,琴家有:庄臻鳳、程雄、徐祺等。代表琴曲有《水仙操》、《龍翔操》。琴論有戴源的《鼓琴八則》、蔣文勛的《琴學粹言》、庄臻鳳的《琴學心聲-凡例》。
近代:著名琴人有:閩派的祝桐君、川派的張孔山、諸城派的王溥長(心源)、王露(心葵)、王魯賓及黃勉之、楊宗稷。代表琴曲有《流水》(《天聞閣琴譜》)、《醉漁唱晚》、《長門怨》、《關山月》。論著有楊宗稷的《琴學叢書》、祝桐君的《與古齋琴譜》、陳世驥的《制曲要篇》。琴曲中工尺譜的引進。(《琴學叢書-琴鏡》)。
現代前期:琴社活動盛行,琴論有周慶雲的《琴史補》、《琴史續》《琴書存目》,今虞琴社編的《今虞琴刊》,中國音樂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會編的《存見古琴曲譜輯覽》、《歷代琴人傳》。琴曲有《憶故人》、《泣顏回》。古琴改革的推行。
現代後期:大量新琴曲的創作,古琴音樂交響化,專業作曲家加入古琴創作行列。
現代後期:大量新琴曲的創作,古琴音樂交響化,專業作曲家加入古琴創作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