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葉片除冰技術創造價值

葉片除冰技術創造價值

發布時間:2022-05-14 15:19:16

Ⅰ 葉片除冰 紫銅導電網

發明提供一種風力發電機組葉片防冰除冰系統,所述葉片防冰除冰系統包括:風輪葉片本體、粘接材料、加熱單元、加熱裝置、加熱系統、具備防護的防腐絕緣層、防雷保護層、外防護塗料;所述加熱單元包括:復合材料組成的通電加熱層和具備防腐防護功能的朔封層,防冰除冰系統加熱裝置由多塊加熱單元連接組成;加熱單元由通電後逐步升溫復合材料製成的多邊型網狀或者條型狀或者兩者的結合結構(即具備獨立供電通路的任意形狀組成),其中供電電源電壓為100V-690V;所述朔封層將導電加熱層密封在內部;所述加熱裝置通過粘接材料粘接在風輪葉片前緣,及前緣向後緣延伸兩側。

Ⅱ 主要研究方向 (1)相變傳熱理論與應用 主要研究沸騰、凝結傳熱的有關理論與應用,特別是在自然環境條

第一個和第三個都不錯,第二個發展面沒第一個大

Ⅲ 緊急醫學救援核心技術有哪些,簡要闡述技術要點

一、國外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發展概況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指涵道比大於4的渦扇發動機,它具有推力大、耗油率低和雜訊小等優點,廣泛用於軍民用運輸機和其他大型亞聲速飛機。經過30多年的發展,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性能、可靠性、耐久性、經濟性、和環保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與早期的渦噴發動機相比,發動機的雜訊降低了20dB,推力增加了100倍,耗油率減少了50%。目前,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已超過50000daN,發動機的空中停車率從每1000飛行小時1次下降到0.002~0.005次左右,返修率達到每1000飛行小時0.06~0.01次,航班准點率達到99.95%~99.98%。發動機在飛機上不拆換的工作時間達到16000小時,最長超過40000小時。發動機的雜訊強度和污染物排放分別降低了75%和80%。在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市場上,150座級干線客機的發動機是主流產品。據預測,未來20年,世界150座級干線客機至少需要25000台發動機,大約占民用發動機市場的73%。目前典型的150座級干線客機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CFM國際公司的CFM56發動機和IAE公司的V2500發動機。其中,CFM56系列發動機占據150座級干線客機發動機市場的78%,該發動機不僅是B737飛機的唯一動力,而且贏得新型A320飛機一半以上的發動機訂貨,目前已經交付使用的CFM56發動機超過15600台。V2500發動機占據150座級干線客機20%左右的市場份額,主要用於A320、A321和MD-90客機。關於此類發動機今後的發展,CFM國際公司在1998~2004年實施了Tech56計劃,目標是燃油消耗率降低4%~8%,擁有成本和維護成本降低15~20%,NOx排放比目前ICAO標准低40%~50%,雜訊比FAR36第三階段低20dB。該計劃發展的技術包括:金屬材料空心風扇葉片、壓比15的6級高壓壓氣機、雙環腔預旋流燃燒室(TAPS)、鋸齒型噴管(降噪3dB)、低成本控制系統等。2007年,這些技術將用於生產型的CFM56-5B/7B發動機。2004年底,CFM國際公司又開始實施LEAP56(前沿航空推進)計劃,專門研究下一代150座級干線客機所需的發動機技術。該計劃的目標是在目前CFM56-5B/-7B的基礎上,燃油消耗率降低10%~15%,維護成本降低15%~25%,機上壽命延長25%,污染物(特別是NOx)排放降低50%,雜訊比FAR36第四階段的標准低15dB。從1990年開始,普??惠公司與MTU、菲亞特、Avio和Volvo等聯合發展下一代150座級干線客機所需的齒輪傳動渦扇發動機PW8000,2007年第一台GTF驗證機將投入試驗,目標是使發動機的耗油率比目前的水平低11%~12%,雜訊比第三階段的要求低30dB,維修費和使用費分別降低30%和10%。發動機推力為111~156千牛,壓氣機總增壓比40,風扇直徑1.93米。另外,英國羅羅公司和俄羅斯的一些機構也都在積極發展下一代150座級干線客機的發動機技術。軍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技術的通用性很強(達70%),但是在安全可靠性、環保要求、舒適性、經濟性和適航取證方面,民用干線客機發動機比軍用運輸機發動機要求更高、更嚴格,研製難度更大。因此,軍民結合、互相支持是世界通行的發展途徑。由於軍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數量不大,很多大型軍用運輸機發動機就直接是民用發動機的改型,典型的機種包括CFM56-5C發動機和俄羅斯的D-30KP發動機等。二、我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需求與現狀1.需求分析研製大型飛機及其發動機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作出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決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國家已經把大型飛機列為重大專項工程,而且要求最終配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包括軍民用兩型大型飛機發動機,這是必須實現的國家戰略目標。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自主研製大型飛機的關鍵,發動機技術不突破,就無法掌握大型飛機研製的主動權。而民用航空發動機又是航空動力產業的重要支柱(國外民用發動機產值已達總產值的80%),不發展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就沒有獨立、完整、強大的航空動力產業和航空工業。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未來20年,僅150座級干線客機就需要800架左右,加上其他用途的大型飛機,共需軍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約2750台,總價值達412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300億元左右。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用途廣泛、市場巨大,經濟、軍事、社會效益顯著,對國民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科技進步具有重大推動作用和戰略意義。2.發展現狀與差距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在航空動力技術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軍用渦噴和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研製生產能力,研製生產了數十個型號、6萬多台各類航空發動機,裝備了幾十種軍民用飛機,為空軍裝備建設和民用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大型飛機使用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方面,對風扇/增壓級、高壓壓氣機等關鍵技術開展了初步研究,並在航空推進技術驗證計劃支持下,建立了以設計定型的太行發動機核心機為基礎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整機驗證平台。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技術基礎相對薄弱,大量關鍵技術尚未突破和掌握,部分試驗設備還存在缺門,工程設計和使用經驗缺乏,自行獨立研發還有較大困難。三、我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關鍵技術分析1.軍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總體方案根據大型軍用運輸機及特種大型飛機的使用要求,在已設計定型的太行發動機核心機的基礎上,利用航空推進技術驗證計劃構建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驗證平台,對高壓壓氣機葉片進行全三維改進設計,改善核心機性能;同時改進設計風扇/增壓級,匹配設計低壓渦輪,採用全許可權數字電子控制系統,發展12000kgf推力級的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主要技術指標與正在服役的CFM56發動機相當,與現役俄制D-30KP發動機相比明顯提高,在同等條件下,將使大型軍用運輸機航程增加10%以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可滿足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對動力裝置的需求。2.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總體方案突破關鍵技術,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以14噸推力級的下一代先進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為背景,通過預先研究和國際合作,完成部件、系統、核心機和驗證機的設計、加工和試驗,突破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關鍵技術,基本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在驗證機的基礎上,根據市場和飛機需求,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大涵道比民用渦扇發動機,滿足我國干線客機發展對動力的需求,進入市場,逐步形成產業。主要技術指標:起飛推力14000kgf;巡航耗油率:不大於0.56kg/(kgf.h)(H=11km、M=0.8);雜訊、有害物排放水平滿足當時的適航標准;壽命、可靠性、可維護性等綜合性能水平優於現役CFM56發動機,與其後繼機的水平相當。3.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關鍵技術3.1主要設計關鍵技術對於軍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而言,除環保、壽命和經濟性等指標外,其他的主要設計技術是相同的,包括總體、部件、系統、整機、模擬等,因此將其關鍵技術合並研究,主要有:(1)大涵道比發動機總體方案設計技術(含飛發一體化和經濟性分析);(2)民用發動機適航技術;(3)大涵道比風扇/增壓級設計技術;(4)高效高級壓比壓氣機設計技術;(5)低排放、長壽命燃燒室設計技術;(6)高性能長壽命高、低壓渦輪設計技術;(7)發動機短艙及反推力裝置設計技術;(8)核心機設計技術;(9)驗證機設計技術;(10)整機/部件綜合數值模擬技術;(11)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數控系統設計技術;(12)低雜訊設計技術;(13)長壽命、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設計技術;(14)軸承和傳動潤滑系統設計技術;(15)故障診斷和監控技術;(16)渦輪主動間隙控制技術;(17)輔助動力裝置(APU)設計技術。3.2材料、工藝技術軍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主要採用現有成熟材料和工藝,但在部分關鍵零部件(如大型風扇葉片、機匣等)的製造上仍有其特殊要求,需要進行攻關。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由於技術指標要求更高,滿足適航取證的要求也,需要採用的新材料和新工藝,才能達到設計要求。軍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研製中需要攻關的主要材料工藝項目包括:(1)大型寬弦風扇空心葉片(鈦合金或復合材料)製造技術;(2)大型鈦合金中介機匣鑄造、焊接和製造技術;(3)鈦合金整體葉盤/葉環製造及修復技術;(4)復合材料包容環製造技術;(5)風扇盤圓弧型榫槽加工技術;(6)三維彎扭多聯組合渦輪導向葉片精鑄技術;(7)定向凝固帶冠大展弦比低壓渦輪葉片精鑄技術;(8)風扇轉子和發動機本機平衡技術;(9)風扇機匣塗層本機加工技術;(10)耐600℃高溫鈦合金材料工程化與製造工藝;(11)鎳基高溫合金整體葉盤低成本製造技術;(12)低成本燃燒室機匣整體鑄造技術;(13)火焰筒浮動壁材料與製造技術;(14)高壓渦輪動葉及導葉用塗層及其塗覆工藝;(15)耐1100℃單晶渦輪葉片低成本材料、鑄造以及打孔工藝;(16)耐1100℃渦輪導葉低成本材料、鑄造以及打孔工藝;(17)粉末輪盤制粉、鍛造工藝以及缺陷檢測。3.3試驗、測試技術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與軍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相比,除了因為尺寸、流量、推力的增加,而需要對現有試驗設備和技術進行完善改進外,由於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尤其是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為了滿足適航條例的要求,需要進行大量的特殊的適航試驗,如吞咽試驗、包容試驗、環境試驗等。因此,在加緊建設相關的缺門試驗設備的同時,還需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所需的特殊試驗技術進行研究,並發展相應的試驗方法和規范。主要包括:(1)整機試驗與調試技術;(2)發動機反推力試車技術;(3)發動機投鳥試驗技術;(4)發動機吞水、吞冰、吞砂試驗技術;(5)發動機側風、逆風試驗技術;(6)發動機雜訊場測量技術;(7)風扇葉片包容試驗技術;(8)部件和整機壽命和可靠性試驗技術。4.關鍵技術解決途徑與措施建議4.1軍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通過型號驗證機研製、原型機研製和科研試飛、定型批研製和設計定型、生產定型及批量使用等幾個發展階段,充分繼承了定型發動機的核心機、滑油系統和控制系統的部分附件,繼承性較高,研製風險小,可降低研製成本、縮短研製周期。4.2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盡快組織實施先進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計劃,利用10年左右時間,結合國際合作,通過部件/系統/核心機/驗證機研製,突破和掌握關鍵技術,夯實技術基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然後,在驗證機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當代水平的、取得適航證進入市場的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4.2.1關鍵技術攻關和驗證機研製(1)發動機總體方案設計和部件設計、加工和試驗。完成發動機總體方案設計和性能分析計算、整機/部件氣動熱力性能數值模擬分析、發動機方案草圖設計和選材方案、各部件和系統的設計技術指標和參數要求;完成總體/部件/系統試驗件設計和試驗、部件強度壽命設計分析、選材和關鍵加工工藝設計、部件/系統綜合數值模擬分析、輔助動力裝置設計和試驗等。(2)核心機和驗證機的工程設計、加工和試驗驗證。完成核心機和驗證機的工程設計和加工、核心機的地面模擬試驗、驗證機地面台架性能調整試驗、300小時地面台架持久試驗、高空台巡航狀態性能模擬試驗(H=11km,M=0.8)以及部分適航性標准試驗(如雜訊、低污染排放等)。4.2.2原型機研製和適航取證在第一階段驗證機高空台性能達標的基礎上,針對我國干線客機發動機的具體要求,完成原型機的研製,取得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適航證。4.3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我國航空動力行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尤其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技術方面,基礎十分薄弱,缺乏技術儲備,大量關鍵技術尚未突破和掌握,沒有工程經驗,材料、工藝差距更大,試驗設備不配套,缺乏高水平的人才,短期內完全自行研發出先進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有很大困難。為此,必須強化基礎、自主創新,又要改革開放、藉助外力,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同時,也應看到,國際合作發展民用航空發動機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潮流。為了籌措資金、技術互補、減少風險、擴大市場,即使實力超群的大國公司也在奉行合作開發的道路,表示了與我開展合作的意向。盡管仍然存在著多種矛盾和風險,但和平開放的國際環境畢竟為開展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國際合作提供了比較有利的條件。多年的實踐證明,與俄羅斯開展技術合作,能夠學到大部分關鍵設計技術,這是與西方國家合作所做不到的,而且俄羅斯也已經表現出與我合作的強烈意願,所以在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驗證機研製中,重點要抓緊對俄合作的工作。同時,也通過各種方式加強與西方的已有合作,並不斷探索新的合作途徑,通過與西方的商業合作加快型號產品的開發,盡快進入國際市場。4.4加強材料、工藝、試驗等基礎條件建設有關材料、工藝是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關鍵技術之一,必須盡早安排計劃,攻關研究,加以突破。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製需要特殊的加工和試驗手段,必須在現有基礎上,根據軍民結合的原則,盡快進行補充和完善。如:野外試車台、環境試車台、2號高空艙、快速反應科研試制力量等。

Ⅳ 什麼是克隆

什麼是克隆
克隆是英語單詞clone的音譯,clone源於希臘文klon,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無性繁殖或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桿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克隆也可以理解為復制、拷貝,就是從原型中產生出同樣的復製品,它的外表及遺傳基因與原型完全相同。
1997年 2月,綿羊「多利」誕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頭由英國生物學家通過克隆技術培育的克隆綿羊,意味著人類可以利用動物身上的一個體細胞,產生出與這個動物完全相同的生命體,打破了千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如何評價克隆技術?
無論「雷里安」如何狡辯、美化自己的行為,世界許多著名科學家的看法十分相近:「雷里安」進行克隆人實驗沒有任何科學目的,一句話,並非為了科學進步。

不少科學家認為,在評論克隆人這個事件時,重要的是應該先弄清楚:人類到底需不需要克隆人?

莫斯科謝琴諾夫醫學院遺傳學教研室阿利?阿薩諾夫教授評論道,技術和工藝方面的可能性大大超過了我們對「人類需要什麼」的理解。

克隆人贊同者的論據是,該技術能夠幫助不孕者擁有自己的後代。

實際上,這個要求可以通過其它更安全更有效的途徑來滿足。因此可以斷定,利用克隆技術進行傳宗接代只是借口,克隆人實驗背後隱藏著非科學的商業目的。

阿薩諾夫教授認為,眼下,克隆人沒有任何前景,也沒有任何意義。值得指出的是,現在沒有人能夠預言克隆人會產生什麼後果,因此現在進行克隆人實驗是不道德的。

修理病變器官是克隆的未來

阿薩諾夫教授說,俄羅斯科學界堅信,克隆技術的未來應該是在內科療法中的應用,即「內科療法克隆」。不過,現存的問題是,該術語在表達上還極其不準確。

從本質上講,「內科療法克隆」是建立移植細胞材料的方法,在意義上與現在所指的克隆沒有共同之處,它是一種能夠培養健康器官的細胞工藝技術,利用該技術可以部分或全部替換病變器官。

根據阿薩諾夫教授的解釋,現在科學家剛剛觸及到人體體內所發生的內部過程這個問題,只略知皮毛。科學家前不久解讀了人類基因圖譜,但還不能很好地應用所得到的知識來揭開人體奧秘。為此,科學家還要進行若干年的深入研究,才能完善並掌握克隆技術。

現在的克隆,百分之九十九將是醜八怪

阿薩諾夫教授說,俄羅斯科學家已經不止一次發出警告,克隆試驗所得的產物99%是醜八怪。

他們的例證為:著名的克隆羊多利是經過300次失敗後才獲得的。遺憾的是,多利並不是一隻健康的小羊,它患有關節炎等疾病,而且出現早衰病徵。另外,在其它所有克隆動物身上都發現了各種發育畸形。包括阿薩諾夫教授在內的俄羅斯科學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克隆人實驗,至少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克隆人的一生將是一場噩夢,到30歲時,他們將成為蒼老之人。
什麼東西可以科隆
應該說有生命的都可以克隆
現在已經克隆什麼
蛙: 1962年,未成功
鯉魚: 1963年,中國科學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過將一隻雄性鯉魚DNA插入來自雌性鯉魚的卵成功克隆了一隻雌性鯉魚,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於相關論文是發表在一本中文科學期刊,並沒有翻譯成英文,所以並不為國際上所知曉。(源自:PBS)
綿羊: 1996年,多利(Dolly)
獼猴: 2000年1月,Tetra,雌性
豬: 2000年3月,5隻蘇格蘭PPL小豬;8月,Xena,雌性
牛: 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貓: 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小鼠: 2002年
兔: 2003年3-4月分別在法國和朝鮮獨立地實現;
騾: 2003年5月,愛達荷Gem,雄性;6月,猶他先鋒,雄性
鹿: 2003年,Dewey
馬: 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 2005年,韓國首爾大學實驗隊,史納比
盡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還是相當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員經歷了276次失敗的嘗試;70隻小牛的出生則是在9000次嘗試後才獲得成功,並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時就死了;Prometea 也是花費了328次嘗試才成功出生。 而對於某些物種,例如貓和猩猩,目前還沒有成功克隆的報道。而狗的克隆實驗,也是經過數百次反覆試驗再得來的成果

多利出生後的年齡檢測表明其出生的時候就上了年紀。她6歲的時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時才得的關節炎。這樣的衰老被認為是端粒的磨損造成的。端粒是染色體位於末端的。隨著細胞分裂,端粒在復制過程中不斷磨損,這通常認為是衰老的一個原因。然而,研究人員在克隆成功牛後卻發現它們實際上更年輕。分析它們的端粒表明它們不僅是回到了出生的長度,而且比一般出生時候的端粒更長。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比一般的牛有更長的壽命,但是由於過度生長,它們中的很多都過早夭折了。研究人員相信相關的研究最終可以用來改變人類的壽命。

克隆人
由於倫理和現實上可能的後果,克隆人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許多人認為克隆人的嘗試是不道德的,但有些科學家公開宣稱嘗試克隆人。一些團體聲稱他們正在進行克隆人研究或者已經克隆出了人,但是沒有獨立的消息來源證實。
回答者:小璋 - 經理 四級 3-22 19:32

--------------------------------------------------------------------------------

克隆,是英語「clone」一詞的譯音。作名詞使用時,表示從一個共同祖先無性繁殖下來的一群遺傳上一致的DNA分子、細胞或個體所組成的生命群體。作動詞使用時,是指這種無性繁殖的過程。在重組DNA技術中,基因克隆是將特定基因或基因組,插入到能夠自主復制的DNA載體上,而引入到寄主細胞中進行增殖的操作,從而為遺傳上同一的生物品系的大量繁殖和生長提供了有效途徑。克隆技術的問世,必將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圖片
Image
回答者:小潔婷 - 試用期 一級 3-22 19:33

--------------------------------------------------------------------------------

摘要:
本文綜合性闡述了我國當前果苗生產存在的問題與限制因素,分析了國外種苗生產的趨勢,提出了利用新型的育苗技術----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來實現種苗生產工廠化、自動化、產業化的生產模式,結合生產科研實踐概括性地論述了快繁技術在果樹種苗培育上的各方面應用與優勢,並指出了各種不同果樹種類的快繁技術要點,展示了該技術在果樹種苗快繁上運用的廣闊前景與市場空間。

關鍵詞: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果樹,苗木,自根苗,脫毒苗,工廠化,草地果園
引言
果樹生產是我國農業生產中一大重要的產業,是許多地區農民致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項傳統的支柱產業。它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在種苗的繁殖,到生產栽培管理還有收獲加工,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後的產業鏈。但分析我國目前果業的發展情況及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產前與產後兩大環節相對薄弱,這也是影響當前我國果業在國際上市場上競爭力不強的主要因子。如產前的品種選育到快速擴繁直至生產上品種結構的調整,都顯得非常薄弱,在新品種的推廣進程上顯得極為緩慢,在繁殖的手段上顯得極為傳統與落後,與發達國家的工廠化快速育苗相比距離相差甚大〔1〕。我國目前的狀況是種苗培育的業主零散,甚至有些地方還是自育自栽,還有技術上落後,培育的種苗符合壯苗標准較少,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育苗趨勢,這主要也育苗技術的手段方法落後外,還與靠天育苗的生產力狀況有關,如發達國家的設施大棚育苗、穴盤容器育苗及無毒化的脫毒育苗在我國應還很少。這些因子都成為當前果樹苗木產業化工廠化形成難的主要限制因子,針對這些問題,我國科研生產單位也相繼投入研究與引進先進的育苗技術,引進國外的生產技術流程與相應的育苗設施,如組培脫毒,設施栽培,容器基質育苗等技術,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一是投入大一般的育苗專業戶難以承受,二是技術的操作還需有專業基礎的支持。所以盡管不斷地引進發達國家技術,但真正消化吸收用於生產的甚少。針對這些問題,浙江省麗水市農科所農業智能化快繁中心涉足了這個領域的研究,在引進國外先進發達技術同時結合我國國情與生產力狀況,開發了一項新型的育苗技術叫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現就針對這項技術在果樹育苗上的運用作些介紹,讓更多的生產科研者能掌握了解與運用這項技術,利用它來培育出大量能用於當前產業化發展的價低質優的商品苗。

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是一項全新的育苗技術
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是基於傳統扦插育苗與組培技術基礎上面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是利用計算機環境控制手段為植物離體材料創造最佳的溫光氣熱環境,讓植物的根原基快速表達,讓根系充分發育的技術,同時它又結合了營養液無土壯苗技術,實現離體材料的快速增殖與多代循環相結合達到種苗數量幾何級倍增的技術。運用它可以使果樹的一葉一芽離體材料在年周期內實現百倍甚至千萬倍增殖擴繁的技術,這對於促進一個新品種的快速推廣,推動品種產業結構調整來說意義重大。現把它的一些特點作些簡要介紹。(1)利用計算機環控技術後可以實現果樹種苗的周年快繁,不像傳統育苗那樣受季節的限制。(2)利用快繁技術可以為生產提供大量遺傳基因穩定,性狀一致的無性苗。(3)可以使一些在常規扦插技術下根本不能生根的品種,快速生根成苗。(4)可以節省大量傳統育苗下育砧與嫁接的繁瑣操作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5)可以實現母本材料在年周期內幾何級倍增,大大加快新品種的推廣速度。(6)快 快苗對於果樹的矮化密植及早產豐產具有很大生理促進作用。(7)可以實現周年移栽周年建園的技術效果。(8)如果結合隔離快繁還可大大降低脫毒苗的生產培育成本,大大推進脫毒苗在生產上的運用與普及。

如一些平常技術下難生根的桃梅李杏櫻桃板栗楊梅枇杷等,可以利用快繁技術讓其快速生根,培育時,只需截取優良品種的一個枝段或者一葉一芽,就能實現短期內快速生根成苗。這些品種是在常規下難以實現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促進一些傳統與常規下不能扦插成活或組培不能成功的果樹品種,在快繁技術下就能讓其生根成苗呢?關鍵在於育苗氣候環境的優化,以及結合了促進快速生根的各項綜合技術措施。如一改原來的大田扦插或者室內組培變為以無機基質為載體,以營養液激素為促進為補充的技術改進;一改傳統組培的密閉環境為大田苗床的開放環境,一改傳統的自養半自養生根過程為全光照全自養的生根過程。這些技術措施的改進為果樹離體材料的生根構建了最佳的生理模式。如扦插育苗,在無葉的硬枝條件下,插於土壤中讓其生根,就會遇到環境溫度變化的不協調性,大多先萌芽後生根,使枝內的營養大多耗於芽的萌發與生長,使根系的營養得不到最大化供給;另外,在土壤環境,常遇切口的病菌感染與水分過濕過干造成的生根阻礙。在有葉片時的帶葉扦插,常為了避免葉片過份水分蒸騰而導致水份供求失衡乾枯,而採用剪去葉片方法,而造成光合營養不足,因帶葉的果樹枝段,生根的營養與激素需求主要靠葉片光合作用提供。但如果採用蔗陰以減免蒸發,又會造成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不充分,從而影響生根,所以針對果樹品種來說大多屬於難生根的品種,自然在傳統扦插育苗下就難以實現。另外,組培技術也是一樣,通過多年研究還是不能解決許多果樹的生根培養與煉苗這個問題,許多品種既使能完成芽的增殖培養,但生根培養又遇到難生根的障礙,甚至生根後,煉苗移栽環節還要失敗。關鍵問題,組培過程是個異養與密閉環境下培養的過程,所培育出來的苗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常存不正常現象[2],同時密閉試管空間因處於高濕低氧低二氧化碳環境培育而成的苗木,對外界適應性極差,所以煉苗馴化移栽成為組培是否成功的一個主要生產問題,另外組培因化學葯劑的誘導常使種苗發生遺傳變異而影響苗木的純正性。而非試管快繁是在全光開放無機基質的環境下利用材料葉片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力而啟動生根基因,達到成苗目的的技術過程。非試管快繁技術通常利用珍珠岩蛭石等疏鬆透氣不含糖的無機基質為載體,可避免土壤有機物與組培加糖而引致的病菌滋生感染問題,在這種環境下既使細菌真菌進入苗床也不會滋生蔓延。同時計算機環控技術的結合為離體材料生根,光合作用創造模擬出最佳的環境,達到光合自養過程的最大化[3],切口生根部位環境的最優化。還結合了二氧化碳強制供應技術,使單位葉面積的離體材料光合效率提高幾倍,能源源不斷地為切口部位根源基的形成與表達提供豐富的碳源與激素能量的需求,與此還結合礦質營養液噴施補充技術為生根過程提供了所需的礦質離子養分,對於生根與壯苗起到了良好的綜合效應。通過這些技術的創新與改造,實現了通常不會生根或難生根的果樹品種也能快速生根的良好效果,如桃在快繁技術環境下,生根成活率可達85%-90%以上,使板栗這些極難生根品種也達80%以上,而且生根時間短,桃15-20即開始生根,板栗稍長,也只需25天就生根〔4〕。另外這種方法培育的苗木具有不定根根系特發達的特點,具有根莖比極大的特點,最適高溫生長季節的移栽,做到周年快繁周年移栽的高效目的。

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的開發運用,為果樹種苗生產實現工廠化規模化快速化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在加快優良品種擴繁速度,推品種結構調整進程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在果樹上的具體運用
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在果樹上運用最為廣泛的就是各種果樹的無性快繁,解決種苗繁殖中出現成活率低,周期長,難以實施標准化產業化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一些育苗周期較長的果樹品種可以大大縮短種苗培育期,為生產快速捷便地生產出大量商品性一致,遺傳穩定的優質苗木;另外在品種擴繁上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於新選育的品種如何讓其以最短最快的速度達到一定的數量,滿足生產所需,優化品種結構,加快更新速度具有最為快捷的效果;在無毒苗的培育上也具有特殊的效果,在人工基質及相對隔離的環境下實施,可以斷絕各種土壤與昆蟲傳播的路徑,為脫毒苗的擴繁提供了最為理想而成本最低的技術路徑;在提早果樹結果,實現矮化密植上也具有其它種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在果園的建設上,也可以利用快繁苗進行周年移栽全年定植,打破季節的局限性;在草地果園技術的推廣上,無性快繁自根苗更適於台刈修剪[5]。針對這些用途作些簡要介紹,讓快繁技術成為真正能讓廣大果農掌握與操作的實用高新技術。

(1)用於果樹自根苗的培養。所謂自根苗,就是發揮挖掘材料自生的生根能力,形成與植株直接聯系的自生根根系。通常果樹大多採用嫁接方法,利用的是砧木的根系,這是因為在傳統情況下難以實現像桃梅李杏櫻桃板栗楊梅枇杷芒果荔枝龍眼等枝條材料的自發根,既使有些在精細的人工管理環境下也能生根,但成活率與種苗的商品性較低,達不到產業化標准化的技術要求。而利用快繁技術可以讓上述的這些品種枝段或帶葉的離體材料在短期內生根,形成自根苗的不定根根系,如桃梅李杏櫻桃這些核果類果樹,在快繁苗床內,讓一葉一芽或帶葉枝段的材料在15-20天內生根,30天內就可移栽的效果;板栗楊梅枇杷芒果荔枝龍眼等難生根的果樹也可達到30-45天生根移栽的效果;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在常規下要1-2年的育苗周期,大大加快新品種的推廣速度。而且上述品種採用非試管快繁後不僅對於開花結果生長特性沒有影響,還具有更好的早果豐產性。這些品種在傳統嫁接育苗情況下,基本上是利用本砧進行嫁接,所以採用快繁後在抗逆性上不會有變化,可以直接取枝葉進行快繁。

(2)適用於異砧類品種的快繁。對於異砧類的果樹品種,如蘋果梨或一些需利用砧木特殊抗性的葡萄品種,可以進行嫁接快繁法,比如蘋果與梨是利用矮化砧進行矮化或者利用砧木提高抗病性與增強土壤氣候適應性的品種,還有一些生長勢與抗寒性較差的葡萄品種,如直接快繁失去了砧木對品種的優化馴化作用,以及特有性狀的表現,如利用貝達砧木提高北方地區葡萄的抗寒冷性與一些地區的抗線蟲性,利用巨峰這個長勢強的品種作砧木,提高長勢弱的藤稔葡萄的生長勢,以實現大果大肥栽培。這些需通過砧木性狀來優化品種特性的果樹種類,可以採用嫁接快繁法。所謂嫁接快繁就是同時取下砧木枝段與良種枝芽,採用果樹嫁接的方法進行介面綁縛結合,再把這個離體嫁接材料快繁於苗床,實現介面癒合與砧木切口生根同步進行的技術目的,這種方法雖增加了嫁接操作工序,但在育苗速度還是可以達到直接快繁的效果,特別在在計算機控制的快繁苗床內,介面的愈傷會更快更好。

(3)單位面積利用率大大提高。通過上述這兩種方法的結合,幾乎實現了所有果樹種類的快速繁殖成苗問題。育苗效率與速度大大提高,管理成本大大下降,在培育密度上通常一個平方米一批就可繁育400-1000株,以葉片不重疊為准。再加上一年可以培育至少5-6批,這樣單位每平方米面積上的育苗量就幾何級地超過了傳統大田育苗量,可達幾千株,甚至上萬株,一個240平方的標准快繁苗床,年可培育果樹苗木量達50-100萬株,這樣的高密度工廠化自動化育苗技術的實施,大大降低了生產勞動力成本,是一種當前最為有效與快速的工廠化育苗技術。

(4)採用自根苗可以提前果樹的結果豐產期。在這方面的研究與探索國外起步很早,特別是台灣與日本,在桃樹設施栽培及高密度栽培環境下都已開始普及與推廣無性自根苗,它具有比嫁接苗更強的早果性,而且不定根的根系,更有利於樹冠的控制,當前都在推廣限根栽培或叫根域栽培的技術體系下,推廣運用快繁無性自根苗更具技術優勢,不定根的須根根系栽培後,形成的樹冠更為開張,生長的枝條徒長無效枝更少,達到很好的矮化控冠之效果,在桃樹李樹上運用自根苗建園,前期7年中的產量大大高於嫁接苗[,其它品種也一樣,都具有很強的早果性表現[6]。以色列用於這種苗進行畝栽3000-4000株的草地桃園栽培,可以使次年產量達畝產5000公斤以上,充分利用了果園早期的空間,提高了早期效益。

(7)實現脫毒苗的低成本擴繁增殖。實現脫毒苗的低成本生產,當前發達國家大力推行蘋果葡萄草莓棗等脫毒苗技術,特別是蘋果上運用已極為廣泛,但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下,培育與推廣高成本的脫毒苗還存在市場與技術問題。但如果結合快繁技術實施隔離快繁,可以低成本地培育出大量脫毒苗,比土壤自然環境育苗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操作上只需從已組培脫毒的母本植株上取下離體材料,再快繁於用防蟲網隔絕的快繁苗床環境下進行催根育苗,就可培育出脫毒繼代苗,再對繼代苗進行隔離增殖培養,就是採用隔離環境下的營養液栽培,讓其枝梢快速生長,再循環取枝快繁,達到脫毒苗的幾何倍增效果。這種方法培育的脫毒苗成本極低,只需傳統組培脫毒苗的1/10-1/20成本,便於生產推廣運用,對於倡導普及脫毒苗技術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8)用於草地果園建設用苗。草地果園建設時採用快繁自根苗更顯技術優勢,因草地果園收獲後需採取特有的台刈或重截方法以控制樹體的滋長,果園的郁閉;而傳統的嫁接苗常會出現台刈後砧木旺長,影響樹冠快速恢復與增強田間抹萌去梢的工作量,所以國外大多草地果園的建設用苗要採用沒有砧木的自根苗。

一些主要果樹種類的快繁方法
在計算機控制的智能化環境下,為果樹枝段或帶葉離體材料的發育生根創造了最佳的溫光氣熱環境,科學有效地解決了育苗的環境問題,通過無機基質如珍珠岩的運用,解決了生根過程的透氣與菌感染問題。在實施快繁果樹苗木過程中環境一定的情況下,主要的技術在於材料的選擇與葯劑的處理,這兩方面是影響生根成活率的主要因子,現把各種不同生根類型不同難易程度的果樹品種所需採用的不同生根處理方法作些闡述。

(1)易生根品種的處理方法與材料要求,桃梅李杏櫻桃葡萄無花果樹莓等屬於易生根品種,這些品種只需在帶葉生長季節取材快繁都可達90%以上的生根成活率,而且根系特點發達。這類品種取材時一般取一葉一芽或一葉兩芽枝段作為離體材料,運用快繁寶或吲哚丁酸低濃度浸泡作為促根處理。低濃度浸泡時間一般是100-200PPm情況下,切口浸泡1-2小時,在生產上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可進行高濃度浸泡,即1000ppm的吲哚丁處理3-5秒鍾,這些品種的快繁在枝梢旺盛生長期是生根最快成活最高的季節。

(2)較難生根品種的處理方法與材料要求,柑桔、枇杷、蘋果、梨、獼猴桃等品種,要求從3-5年生以下的幼齡樹上獲取離體材料,最好是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生長枝,這些枝所製作的離體材料內源生長激素充足,葉片光合效率較高,生根容易而發達。在快繁時取帶葉枝段或一葉一芽作為離體材料,切口用較高濃度的生根寶或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處理,通常濃度掌握在500-1000ppm間,進行切口浸泡處理1-2個小時。其中蘋果與梨以吲哚丁酸處理效果會較好,而且可以結果滑石粉沾根處理,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經過這些處理後,可以使大多數品種成活率達80-85%以上。

(3)極難生根的板栗楊梅芒果龍眼需進行特殊處理,這些品種因樹體內含有大量阻礙生根的物質,其中單定是板栗與楊梅生根的主要抑制因子,還有芒果與龍眼材料中具有含量極高的脫落酸與其他抑根物質,對於這些品種可以先對取材的母本樹進行蔗光處理,以降低體內抑根物質的合成數量,也可對於枝段的生根部位進行樹上包黑紙處理,達到降低處理部位抑制物質含量,或者對所取的離體材料進行切口流水處理與硝酸銀處理〔7〕,除去部份抑根物質,通過這些處理後,再行生長激素生根處理,一般配製較高濃度的吲哚丁酸濃液1000ppm,進行切口4-6小時的處理,經上述處理後,再繁於快繁苗床也可達到極高的成活率,一般可穩定在75%以上的生根率。另外,對於這些極難生根的品種一定要從幼樹上取材或從已快繁成功的小苗上取材,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通常經多代循環後,成活率還可大大提高。所以對於難生根品種生產上都要求形成以苗繁苗的技術體系,也就是利用已快繁成活的種苗為母本進行繼代多代循環,這樣可激發材料更大的生根潛能,可以使材料體內抑根物質最少化。

運用快繁技術可以使各種果樹品種實現快速生根快速成苗,既使極難生根的品種也能在智能化的環境下,誘導出根源基,形成發達的根系,在生產上關鍵要掌握各種植物生根特性,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快繁處理方案,實現各種果樹都能達到良好的生根育苗效果。

廣闊的運用前景
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在果樹上的運用是當前果樹產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來的一項全新技術,在生產科研上的運用,還有一個人們接受的過程,但從當前果苗產業的發展趨勢來說,走出傳統育苗制限,實現現代工廠化自動化規模化育苗是必由之路,只有這樣才能強化果樹產業的產前產業鏈,才能加快新品種的培育與擴繁推廣速度,才能使廣大果農以最低的成本實現品種結構調整的最優化,才能使果業發展緊跟品種換代的步伐,才能生產出更多優質的果品,以滿足市場及人們生活的需要,它的運用是果樹產業中的一項技術革命,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運用前景。

Plant non- test tube quick numerous technology on fruit tree's utilization

Xu Weizhong,Zhao root,Zeng Fanqing

Agricultural Intelligentized Rapid Propagation Center of Lishui Institu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 nature elaborated our country current young fruit tree proction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he limiting factor, have analyzed the overseas seedling proction tendency, proposed the use new grows seedlings the technical ---- plant non- test tube quick numerous technology, realized the seedling proction factorization, automated, the instrial proction proction pattern, in coor with progress of pro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concisely elaborates the quick numerous technology to apply in the fruit tree seedling cultivation various aspects with the superiority, and had pointed out each kind of different fruit tree type quick numerous technical main point, has demonstrated this technology in on the fruit tree seedling quick numerous utilization broad prospect and the market space.

Key word: The plant non- test tube quick numerous technology, the fruit tree, the nursery stock, from the offspring, escapes the poisonous seedling, the factorization, Lawn orchard

作者簡介:徐偉忠,研究員,浙江省麗水市農科所農業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2004年度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曾主持研究開發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植物水生誘變技術,溫室大棚控制計算機,芽苗菜智能化栽培技術等十多項技術,其中,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經鑒定居國內領先水平,獲國家星火計劃項目,無形資產評估達1.4億元。

聯系電話:0578-2268927,2367609

郵箱:[email protected]

參考文獻:
1、聶書海,張緒圓,李躍.荷蘭果樹育苗現狀考察報告.河北果樹.1995(3).-38-38

2、周煒,曲英華.無糖組培技術在我國的研究進展.農村實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5(7).-24-

Ⅳ 沒大學文憑的小伙,攻克西方技術為國創造價值,受中央重用,怎麼做到的

從此洪家光開始每天堅持工作14小時以上,一遍一遍的實踐改善著方法。就這樣堅持了十多天,他終於攻克了這項難題。掌握了這件核心技術,為我國創造了8500萬元的價值,並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殊榮,還被中央重用,成為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的首席技能專家。

曾經有一個故事說:"一個普通人奮斗十年可能才可以跟一個富家公子一樣坐在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大部分人都覺得這是一個令人難過的事情。但是他不覺得,富二代喝到的只是咖啡,而經過奮斗的人嘗到的是苦盡甘來的幸福。

Ⅵ 野薔薇的栽培技術

常用分株、扦插和壓條繁殖,春季、初夏和早秋的均可進行。也可播種,可秋播或沙藏後春播,播後1-2個月發芽。
分株:即是將植物的根、莖基部長出的小分枝與母株相連的地方切斷,然後分別栽植,使之長成獨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簡單易行,成活快。園藝上廣泛應用。
扦插: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根、芽等(在園藝上稱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後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在農林業生產中,不同植物扦插時對條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順應它們的需求,才能獲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1.插穗的選擇和處理。要選擇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選好插穗後要精心處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後應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響成活。多漿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後應放在通風處晾幾天,等切口略有干縮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燒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爛。一般植物插穗。
2.溫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 ℃C生根最快。溫度過低生根慢,過高則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爛。所以,如果人為控制溫度的條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條件下,則以春秋兩季溫度為宜。
3.濕度。扦插後要切實注意使扦插基質保持濕潤狀態,但也不可使之過濕,否則引起腐爛。同時,還應注意空氣的濕度,可用覆蓋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濕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時間內通氣。
壓條:壓條是將植物的枝、蔓壓埋於濕潤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後與母株割離,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成株率高,但繁殖系數小,多在用其他方法繁殖困難,或要繁殖較大的新株時採用。壓條是對植物進行人工無性繁殖(營養繁殖)的一種方法。與嫁接不同,枝條保持原樣,即不脫離母株,將其一部分埋於土中,待其生根後再與母株斷開。
1.普通壓條。適於枝、蔓柔軟的植物或近地面處有較多易彎曲枝條的樹種(辛夷、蠟梅等)。將母株近地1~2年生枝條向四方彎曲,於下方刻傷後壓入坑中,用鉤固定,培土壓實,枝稍垂直向上露出地面並插縛一支持物。
2.水平壓條。適於枝條較長且易生根的樹種(如蘋果矮化砧、藤本月季等)。又稱連續壓、掘溝壓。順偃枝挖淺溝,按適當間隔刻傷枝條並水平固定於溝中,除去枝條上向下生長的芽,填土。待生根萌芽後在節間處逐一切斷,每株苗附有一段母體。
3.波狀壓條。適於枝蔓特長的藤本植物(如葡萄等)。將枝蔓上下彎成波狀,著地的部分埋壓土中,待其生根和突出地面部分萌芽並生長一定時期後,逐段切成新植株。
4.堆土壓條。適於根頸部分櫱性強或呈叢狀的樹木(如辛夷、珍珠梅、黃刺玫、李、石榴等)。將根頸部枝條基部刻傷後堆土埋壓,待生根後,分切成新植株。
5.空中壓條。由中國創造,又稱中國壓條或高壓。適於高大或不易彎曲的植株,多用於名貴樹種(山茶、桂花、龍眼、荔枝、人心果等)。選1~3年生枝條,環剝2~4厘米,颳去形成層或縱刻成傷口,用塑料布、對開的竹 筒、瓦罐等包合於割傷處,緊綁固定,內填苔蘚或肥土,常澆水保濕,待生根後切離成新植株。 種子剝取一般在播種前進行,可用手工或機器剝取分離,然後將種子用清水沖洗,室內風干。待種子乾燥後即可播種。如不能馬上播種,可放於冰箱內短時間冷藏,但切勿過於乾燥,否則將會影響種子發芽。
播種一般於3~4月份進行。播後覆地膜或在播種床上設塑料小棚,8~10天後幼苗即可出土,如覆地膜,待大部分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撤除地膜,防止燒苗,同時要灌第1次水,細流漫灌,防止淤泥埋壓幼苗。以後可每隔10天灌水1次。當幼苗長出第一對真葉後,可每隔15天灌水1次。同時要注意鬆土除草,當幼苗長至5~6cm高時可進行一次性間苗、定苗。
栽前應開溝施基肥。春季要經常澆水。每年從根部長出新的長枝條,當年在其側枝上開花。花後,應剪除開過花的枝條。多花薔薇十分耐寒肥,生長過程中,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應施肥2-3次,促使未開花的花枝在翌年開花。
幼苗栽植前可用氯化苦、棉隆(二甲硫嗪)等消毒劑對土壤進行消毒,同時要施入腐熟有機肥,植後可於每年深秋開溝施基肥一次,以利生長和開花。開花前一定要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此時受旱會影響開花數量;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若積水過多則易爛根。孕蕾期宜施1~2次稀薄餅肥水,如施則花色好,花期持久。修剪一般於葉芽萌動前進行,修剪時主枝保留1.5m左右,側枝保留基部3~5個芽即可;同時要將枯枝、細弱枝及病蟲枝疏除,並將過老過密的枝條剪掉。 盆栽薔薇通常當年11月或第2年3-4月份上盆,栽培容器宜大一些,便於根系伸展,移栽時先將根系稍作整理(剪掉受傷或過長的根)而後定植,定植深度宜淺,根莖部留出土面,而後澆足水。
春季長出新芽後作適當疏芽,疏掉發育不良或過密的芽,保留健壯芽。整枝、整形一年中至少進行2次。第1次在春、夏花結束以後,大約在7-8月。第2次是在秋花後的12月或次年的3月。疏枝的原則:去弱、病枝,留強、健枝,去密成稀,使留存的枝條分布均勻,佔有合理的空間。剪梢:盆栽薔薇花後需剪梢,通常留15-20厘米。 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和黑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刺蛾危害,用10%除蟲精乳油2000倍液噴殺。
白粉病流行的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二是適宜的環境條件。一般在小麥密度偏大、施氮肥過量的情況下,麥株旺長,植株衰弱,田間濕度大或者發生了倒伏的麥田,發病往往較重。該病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出現發病中心,4月中旬後隨氣溫逐漸回升,病株率迅速增加,在適宜的條件下導致大流行。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一是種植抗病品種;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2.葯劑防治一是秋苗發病重的地塊,可葯劑拌種,方法同小麥散黑穗病;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間發病率3%~5%時(成株期調查以旗葉到旗葉下2葉計算發病率),每666.7平方米用20%粉銹寧乳油20~30毫升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或對水10~15千克低容量噴霧。也可用25%病蟲靈乳油每666.7平方米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勻噴霧。
黑斑病葉、葉柄、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但主要為害葉片。症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發病初期葉表面出現紅褐色至紫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邊緣呈放射狀、病斑直徑約3-15毫米。後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泡子盤。嚴重時植株下部葉片枯黃,早期落葉,致個別枝條枯死,如月季黑斑病。另一種是葉片上出現褐色到暗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輪紋斑,其上生長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嚴重時,葉片早落,影響生長、如榆葉梅黑斑病。
防治方法
①選用優良抗病品種。
②秋後清除枯枝、落葉,及時燒毀。
③加強栽培管理,注意整形修剪,通風透光。
④新葉展開時,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75%白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鋅500倍液,7-10天1次,連噴3-4次。
蚜蟲的防治,應利用各種手段,停止其危害活動,主要有以下各點:
一、消滅蚜蟲,要從花卉越冬期開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單純依靠在蚜害最嚴重的春、秋季進行,防治效果並不顯著。
二、對新引進的花種、花苗,應嚴格檢查,防止外地新害蟲的侵入,對土壤及舊花盆進行消毒,以殺死殘留的蟲卵。
三、結合修剪,將蚜蟲棲居或蟲卵潛伏過的殘花、病枯枝葉,徹底清除,集中燒毀。
四、花卉的品種不同,其抗蟲性也有所不同,應選用抗病蟲品種,既減輕蚜蟲危害又可節省葯物費用。
五、發現少量蚜蟲時,可用毛筆蘸水刷凈,或將盆花傾斜放於自來水下旋轉沖洗,既滅了蚜,又洗凈葉片,提高了觀賞價值和促進葉面呼吸作用;有條件的還可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進行防治。
六、發現大量蚜蟲時,應及時隔離,並立即選用葯物或土法消滅蟲害,其具體措施如下:
1、用1:15的比例配製煙葉水,泡製4小時後噴灑。
2、用1:4:400的比例,配製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噴灑。
3、用1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馬拉硫磺乳劑1000至1500倍液或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灑。
4、對桃粉蚜一類本身披有蠟粉的蚜蟲,施用任何葯劑時,均應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刺蛾:北方年生1代,長江下游地區2代,少數3代。均以老熟幼蟲在樹下3—6cm土層內結繭以前蛹越冬。1代區5月中旬開始化蛹,6月上旬開始羽化、產卵,發生期不整齊,6月中旬一8月上旬均可見初孵幼蟲,8月為害最重,8月下旬開始陸續老熟入土結繭越冬。2—3代區4月中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一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蟲發生期為5月下旬一7月中旬。第2代幼蟲發生期為7月下旬一9月中旬。第3代幼蟲發生期為9月上旬一10月。以末代老熟幼蟲入土結繭越冬。成蟲多在黃昏羽化出土,晝伏夜出,羽化後即可交配,2天後產卵,多散產於葉面上。卵期7天左右。幼蟲共8齡,6齡起可食全葉,老熟多夜間下樹入土結繭。
防治方法
1、挖除樹基四周土壤中的蟲繭,減少蟲源。
2、幼蟲盛發期噴灑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l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5%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

Ⅶ 跪求題目「液壓傳動技術在自動化生產中應用」的論文

給你點素材,自己組織一下.
液壓傳動控制系統

液壓傳動控制是工業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控制方式,它採用液壓完成傳遞能量的過程。因為液壓傳動控制方式的靈活性和便捷性,液壓控制在工業上受到廣泛的重視。液壓傳動是研究以有壓流體為能源介質,來實現各種機械和自動控制的學科。液壓傳動利用這種元件來組成所需要的各種控制迴路,再由若干迴路有機組合成為完成一定控制功能的傳動系統來完成能量的傳遞、轉換和控制。

從原理上來說,液壓傳動所基於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帕斯卡原理,就是說,液體各處的壓強是一致的,這樣,在平衡的系統中,比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壓力比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壓力也比較大,這樣能夠保持液體的靜止。所以通過液體的傳遞,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壓力,這樣就可以達到一個變換的目的。我們所常見到的液壓千斤頂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來達到力的傳遞。

液壓傳動基本原理

液壓傳動中所需要的元件主要有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輔助元件等。其中液壓動力元件是為液壓系統產生動力的部件,主要包括各種液壓泵。液壓泵依靠容積變化原理來工作,所以一般也稱為容積液壓泵。齒輪泵是最常見的一種液壓泵,它通過兩個嚙合的齒輪的轉動使得液體進行運動。其他的液壓泵還有葉片泵、柱塞泵,在選擇液壓泵的時候主要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消耗的能量、效率、降低噪音。

液壓執行元件是用來執行將液壓泵提供的液壓能轉變成機械能的裝置,主要包括液壓缸和液壓馬達。液壓馬達是與液壓泵做相反的工作的裝置,也就是把液壓的能量轉換稱為機械能,從而對外做功。

液壓控制元件用來控制液體流動的方向、壓力的高低以及對流量的大小進行預期的控制,以滿足特定的工作要求。正是因為液壓控制元器件的靈活性,使得液壓控制系統能夠完成不同的活動。液壓控制元件按照用途可以分成壓力控制閥、流量控制閥、方向控制閥。按照操作方式可以分成人力操縱閥、機械操縱法、電動操縱閥等。

除了上述的元件以外,液壓控制系統還需要液壓輔助元件。這些元件包括管路和管接頭、油箱、過濾器、蓄能器和密封裝置。通過以上的各個器件,我們就能夠建設出一個液壓迴路。所謂液壓迴路就是通過各種液壓器件構成的相應的控制迴路。根據不同的控制目標,我們能夠設計不同的迴路,比如壓力控制迴路、速度控制迴路、多缸工作控制迴路等。

根據液壓傳動的結構及其特點,在液壓系統的設計中,首先要進行系統分析,然後擬定系統的原理圖,其中這個原理圖是用液壓機械符號來表示的。之後通過計算選擇液壓器件,進而再完成系統的設計和調試。這個過程中,原理圖的繪制是最關鍵的。它決定了一個設計系統的優劣。

液壓傳動的應用性是很強的,比如裝卸堆碼機液壓系統,它作為一種倉儲機械,在現代化的倉庫里利用它實現紡織品包、油桶、木桶等貨物的裝卸機械化工作。也可以應用在萬能外圓磨床液壓系統等生產實踐中。這些系統的特點是功率比較大,生產的效率比較高,平穩性比較好。

液壓作為一個廣泛應用的技術,在未來更是有廣闊的前景。隨著計算機的深入發展,液壓控制系統可以和智能控制的技術、計算機控制的技術等技術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夠在更多的場合中發揮作用,也可以更加精巧的、更加靈活地完成預期的控制任務。

1、概述

行走驅動系統是工程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工作系統相比,行走驅動系統不僅需要傳輸更大的功率,要求器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長的壽命,還希望在變速調速、差速、改變輸出軸旋轉方向及反向傳輸動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於是,採用何種傳動方式,如何更好地滿足各種工程機械行走驅動的需要,一直是工程機械行業所要面對的課題。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的快速發展,建築施工和資源開發規模不斷擴大,工程機械在市場需求大大增強的同時,更面臨著作業環境更為苛刻、工況條件更為復雜等所帶來的挑戰,也進一步推動著對其行走驅動系統的深入研究。

這里試圖從技術構成及性能特徵等角度對液壓傳動技術在工程機械行走驅動系統的發展及其規律進行探討。

2、基於單一技術的傳動方式

工程機械行走系統最初主要採用機械傳動和液力機械傳動(全液壓挖掘機除外)方式。現在,液壓和電力傳動的傳動方式也出現在工程機械行走驅動裝置中,充分表明了科學技術發展對這一領域的巨大推動作用。

2.1 機械傳動

純機械傳動的發動機平均負荷系數低,因此一般只能進行有級變速,並且布局方式受到限制。但由於其具有在穩態傳動效率高和製造成本低方面的優勢,在調速范圍比較小的通用客貨汽車和對經濟性要求苛刻、作業速度恆定的農用拖拉機領域迄今仍然占據著霸主地位。

2.2 液力傳動

液力傳動用變矩器取代了機械傳動中的離合器,具有分段無級調速能力。它的突出優點是具有接近於雙曲線的輸出扭矩-轉速特性,配合後置的動力換擋式機械變速器能夠自動匹配負荷並防止動力傳動裝置過載。變矩器的功率密度很大而負荷應力卻較低,大批生產成本也不高等特點使它得以廣泛應用於大中型鏟土運土機械、起重運輸機械領域和汽車、坦克等高速車輛中。但其特性匹配及布局方式受限制,變矩范圍較小,動力制動能力差,不適合用於要求速度穩定的場合。

2.3 液壓傳動

與機械傳動相比。液壓傳動更容易實現其運動參數(流量)和動力參數(壓力)的控制,而液壓傳動較之液力傳動具有良好的低速負荷特性。由於具有傳遞效率高,可進行恆功率輸出控制,功率利用充分,系統結構簡單,輸出轉速無級調速,可正、反向運轉,速度剛性大,動作實現容易等突出優點,液壓傳動在工程機械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幾乎所有工程機械裝備都能見到液壓技術的蹤跡,其中不少已成為主要的傳動和控制方式。極限負荷調節閉式迴路,發動機轉速控制的恆壓,恆功率組合調節的變數系統開發,給液壓傳動應用於工程機械行走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與純機械和液力傳動相比,液壓傳動的主要優點是其調節的便捷性和布局的靈活性,可根據工程機械的形態和工況的需要,把發動機、驅動輪、工作機構等各部件分別布置在合理的部位,發動機在任一調度轉速下工作,傳動系統都能發揮出較大的牽引力,而且傳動系統在很寬的輸出轉速范圍內仍能保持較高的效率,並能方便地獲得各種優化的動力傳動特性,以適應各種作業的負荷狀態。在車速較高的行走機械中所採用的帶閉式油路的行走液壓驅動裝置能無級調速,使車輛柔和起步、迅速變速和無沖擊地變換行駛方向。對在作業中需要頻繁起動和變速、經常穿梭行駛的車輛來說這一性能十分寶貴。但與開式迴路相比,閉式迴路的設計、安裝調試以及維護都有較高的難度和技術要求。

藉助電子技術與液壓技術的結合,可以很方便地實現對液壓系統的各種調節和控制。而計算機控制的引入和各類感測元件的應用,更極大地擴展了液壓元件的工作范圍。通過感測器監測工程車輛各種狀態參數,經過計算機運算輸出控制目標指令,使車輛在整個工作范圍內實現自動化控制,機器的燃料經濟性、動力性、作業生產率均達到最佳值。因此,採用液壓傳動可使工程機械易於實現智能化、節能化和環保化,而這已成為當前和未來工程機械的發展趨勢。

2.4 電力傳動

電力傳動是由內燃機驅動發電機,產生電能使電動機驅動車輛行走部分運動,通過電子調節系統調節電動機軸的轉速和轉向,具有凋速范圍廣,輸人元件(發電機)、輸出元件(電動機)、及控制裝置可分置安裝等優點。電力傳動最早用於柴油機電動船舶和內燃機車領域,後又推廣到大噸位礦用載重汽車和某些大型工程機械上,近年來又出現了柴油機電力傳動的叉車和牽引車等中小型起重運輸車輛。但基於技術和經濟性等方面的一些原因,適用於行走機械的功率電元件還遠沒有像固定設備用的那樣普及,電力傳動對於大多數行走機械還僅是「未來的技術」。

3、發展中的復合傳動技術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應用於工程機械行走驅動系統中的基於單一技術的傳動方式構成簡單、傳動可靠,適用於某些特定的場合和領域。而在大多數的實際應用中,這些傳動技術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間都存在著相互的滲透和結合,如液力、液壓和電力的傳動裝置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有機械傳動環節,而新型的機械和液力傳動裝置中也設置了電氣和液壓控制系統。換句話說,採用有針對性的復合集成的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各種傳動方式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從而獲得最佳的綜合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兼有調節與布局靈活性及高功率密度的液壓傳動裝置在其中充當著重要角色。

3.1 液壓與機械和液力傳動的復合

(1) 串聯方式

串聯方式是最為簡單和常見的復合方式,是在液壓馬達或液壓變速器的輸出端和驅動橋之間設置機械式變速器以擴大調速的高效區,實現分段的無級變速。目前已廣泛用於裝載機、聯合收獲機和某些特種車輛上。對其的發展是將可在行進間變換傳動比的動力換擋行星變速器直接安裝在驅動輪內,實現了大變速比的輪邊液壓驅動,因而取消了驅動橋,更便於布局。

(2) 並聯方式

即為通常所稱的「液壓機械功率分流傳動」,可理解為一種將液壓與機械裝置「並聯」分別傳輸功率流的傳動系統,也就是是利用多自由度的行星差速器把發動機輸出的功率分成液壓的和機械的兩股「功率流」,藉助液壓功率流的可控性,使這兩股功率流在重新匯合時可無級調節總的輸出轉速。這種方式將液壓傳動的無級調速性能好和機械傳動的穩態效率高這兩方面的優點結合起來,得到一個既有無級變速性能,又有較高效率和較寬高效區的變速裝置。

按其結構,這種復合式傳動裝置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利用行星齒輪差速器分流的外分流式,其中常見的分流傳動機構又可分為輸入分流式和輸出分流式兩種基本形式;第二類為利用液壓泵或馬達轉子與外殼間的差速運動分流的內分流式。

日本小松公司開發的這種復合方式的液壓傳動變速器,已經應用在裝載機、推土機等工程機械上。德國Fendt拖拉機生產的採用Vario型無級變速器裝備的農用拖拉機,到2003年總銷量超過了30000台。

由此可以看出,這種新型的傳動裝置已日益成為大中功率液力傳動和動力換檔變速器的有力競爭者。

(3) 分時方式

對於作業速度和非作業狀態下轉移空駛速度相差懸殊的專用車輛,採用傳統機械變速器用於高速行駛、附加液壓傳動裝置用於低速作業的方式能很好地滿足這兩種工況的矛盾要求。機械——液壓分時驅動的方式在此類車輛上的應用已很普遍,這一技術也已被應用於飛機除冰車和田間移栽機等需要「爬行速度」的車輛和機具上。

(4) 分位方式

把液壓馬達直接安裝在車輪內的「輪邊液壓驅動裝置」是一種輔助液壓驅動裝置,可以解決工程機械需要提高牽引性能,但又無法採用全輪驅動方式,難以布置傳統的機械傳動裝置的問題。液壓傳動的無級調速性能使以不同方式傳動的驅動輪之間能協調同步,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視為一種功率分流傳動:動力機的功率被分配到幾組驅動輪上,經地面耦合後產生推動車輛運動的牽引力。目前,許多工程機械製造廠商將這一技術用於具有部分自走驅動能力的,諸如自走式平地機和鏟運機這樣的工程機械上。

3.2 液壓與電力傳動的復合

由於現代技術的發展,電子技術在信號處理的能力和速度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而液壓與電力傳動在各自功率元件的特性方面各有所長。因此,除了現在已普遍存在的「電子神經+液壓肌肉」這種模式外,兩者在功率流的復合傳輸方面也有許多成功的實例,如:由變頻或直流調速電機和高效、低脈動的定量液壓泵構成的可變流量液壓油源,用集成安裝的電動泵-液壓缸或低速大扭矩液壓馬達構成的電動液壓執行單元,以及混合動力工業車輛的驅動系統等。

3.3 二次調節靜液傳動系統

二次調節靜液傳動技術是通過對液壓元件所進行的調節來實現液壓能與機械能互相轉換。一般來說,它的實現是以壓力耦聯系統為基礎的,在一次元件(泵)及二次元件(馬達)間採用定壓力偶合方式,依靠實時調節馬達排量來平衡負荷扭矩。目前,對二次調節靜液傳動技術進行研究的出發點是對傳動過程進行能量的回收和能量的重新利用,從宏觀的角度對靜液傳動總體結構進行合理的配置以及改善其靜液傳動系統的控制特性。

為了使不具備雙向無級變數能力的液壓馬達和往復運動的液壓缸也能在二次調節系統的恆壓網路中運行,出現了利用二次調節技術的「液壓變壓器」,它類似於電力變壓器用來匹配用戶對系統壓力和流量的不同需求,從而實現液壓系統的功率匹配。

二次調節靜液傳動系統與傳統靜液傳動系統相比,其優點是更便於控制,能在四個象限中工作,可在不轉變能量形式情況下回收能量,進行能量的存儲,利用液壓蓄能器加速可大大提高加速功率,且系統中無壓力峰值,由於一次元件和二次元件分開安裝,可通過一個泵站給多個液壓動力元件提供油源,減少了冷卻費用,設備的製造成本降低,系統效率高。

二次調節靜液傳動與電力傳動相比,具有閉環控制動態響應快、功率密度高、重量輕、安裝空間小等優點。

由於二次調節靜液傳動系統具有許多優點,使它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地應用。國外已將其成功應用於造船工業、鋼鐵工業、大型試驗台、車輛傳動等領域。賓士汽車公司已將二次調節技術應用於無人駕駛運輸系統中的行駛驅動。

4、結束語

自2O世紀9O年代以來,工程機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新結構和新產品不斷涌現。隨著微電子技術向工程機械的滲透,工程機械日益向智能化和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對工程機械行走驅動裝置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近年來,液壓技術迅速發展,液壓元件日臻完善,使得液壓傳動在工程機械傳動系統中的應用突飛猛進,液壓傳動所具有的優勢也日漸凸現。可以相信,隨著液壓技術與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以及感測技術的緊密結合,液壓傳動技術必將在工程機械行走驅動系統的發展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Ⅷ 目前航空發動機的國產化要攻克哪些核心技術

一、 國外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發展概況
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指涵道比大於4的渦扇發動機,它具有推力大、耗油率低和雜訊小等優點,廣泛用於軍民用運輸機和其他大型亞聲速飛機。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性能、可靠性、耐久性、經濟性、和環保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與早期的渦噴發動機相比,發動機的雜訊降低了20dB,推力增加了100倍,耗油率減少了50%。目前,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已超過50000 daN,發動機的空中停車率從每1000飛行小時1次下降到0.002~0.005次左右,返修率達到每1000飛行小時0.06~0.01次,航班准點率達到99.95%~99.98%。發動機在飛機上不拆換的工作時間達到16000小時,最長超過40000小時。發動機的雜訊強度和污染物排放分別降低了75%和80%。
在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市場上,150座級干線客機的發動機是主流產品。據預測,未來20年,世界150座級干線客機至少需要25000台發動機,大約占民用發動機市場的73%。目前典型的150座級干線客機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CFM國際公司的CFM56發動機和IAE公司的V2500發動機。其中,CFM56系列發動機占據150座級干線客機發動機市場的78%,該發動機不僅是B737飛機的唯一動力,而且贏得新型A320飛機一半以上的發動機訂貨,目前已經交付使用的CFM56發動機超過15600台。V2500發動機占據150座級干線客機20%左右的市場份額,主要用於A320、A321和MD-90客機。
關於此類發動機今後的發展,CFM國際公司在1998~2004年實施了Tech56計劃,目標是燃油消耗率降低4%~8%,擁有成本和維護成本降低15~20%,NOx排放比目前ICAO標准低40%~50%,雜訊比FAR36第三階段低20dB。該計劃發展的技術包括:金屬材料空心風扇葉片、壓比15的6級高壓壓氣機、雙環腔預旋流燃燒室(TAPS)、鋸齒型噴管(降噪3dB)、低成本控制系統等。2007年,這些技術將用於生產型的CFM56-5B/7B發動機。2004年底,CFM國際公司又開始實施LEAP56(前沿航空推進)計劃,專門研究下一代150座級干線客機所需的發動機技術。該計劃的目標是在目前CFM56-5B/-7B的基礎上,燃油消耗率降低10%~15%,維護成本降低15%~25%,機上壽命延長25%,污染物(特別是NOx)排放降低50%,雜訊比FAR36第四階段的標准低15dB。
從1990年開始,普

Ⅸ 格力空調恆暖除霜期間的最大特點是

1.根據家用空調的熱泵原理,在室外溫度低,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下,室外機吸收空氣熱量,外機蒸發器本體溫度會降到0℃以下,附近的水分進而凝結成霜。
2.室外機結霜之後,為了繼續正常工作,空調必須進行自動除霜。傳統除霜方式,是空調由制熱模式轉為製冷模式,通過熱交換給室外機制熱化霜。此時,室內機會吸收室內熱量,室內溫度會出現大幅下降,降溫幅度最大甚至可達10℃。除霜結束後,空調會進入防冷風控制,需要預熱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制熱。
3.以上這個過程,空調雖然是開著的,但空氣中的熱量都被壓縮、吸收用來除霜,所以室內的用戶不僅不會感受到熱,反而會覺得更冷,而且恢復制熱時間較長,升溫緩慢。這個過程就是業界統稱的停機除霜。
4.傳統的空調除霜還因為壓縮機需要啟停兩次,不僅雜訊大,而且更費電。近年來,一些空調產品在除霜技術上不斷鑽研,雖已不斷優化改善了化霜效率和頻率,但並沒有改變化霜造成的制熱中斷的結果。可以說,空調除霜期間無法持續制熱的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消費者的一大痛點,也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

閱讀全文

與葉片除冰技術創造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