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沒有創造者哪來的財富

沒有創造者哪來的財富

發布時間:2022-05-14 06:30:36

1. 歷史的創造者和歷史的參與者(非創造者)分別舉例

馬克思主義關於歷史創造者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經典
作家關於歷史創造者的理論曾有許多論述,但由於
對這些有關論述人們理解不一,觀點也各有不同。一種意
見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認為這是歷史唯物主
義的基本原理。人民群眾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
國家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但勞動群眾始終是人民的主
體。他們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
創造者,又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主此說者強調「創造
者」是指歷史的推動者,必須把創造歷史活動同參與歷史
活動區別開。社會實踐的一切領域都是人參與的,但並不
意味著人人都創造了歷史。只有站在歷史潮流前面,推動
歷史發展的人民群眾(包括其領袖,還包括在歷史活動中
起過積極作用的各階級的成員)才是歷史的創造者,阻礙
歷史潮流前進的反動力量,則沒有資格充當歷史創造者。
一種意見認為,對歷史創造者應從廣狹兩個含義來理解。
廣義歷史創造者是指那些在歷史活動中起作用的力量,
因而任何參加歷史活動的人都是歷史創造者;狹義歷史
創造者是指那種在歷史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力量,因而
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創造者。一種意見認為人類歷史
是人們自己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提法
在馬恩著作中並無根據,是由原蘇聯哲學家普·尤金
1939年首次提出,後被1959年根據蘇共二十大決定重寫
的《蘇聯共產黨歷史》正式肯定,然後再傳入我國的。其實
這一命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持此說者認為物質財
富的生產是創造歷史的前提,也是人們第一個歷史活動,
然而它不能代替在此基礎上相繼發生的一切領域的歷
史。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固然是一切科學文化藝術的源
泉,但它也不能代替一切精神財富的創造。一切歷史都是
具體的,英雄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不能創造一切歷史;
人民群眾也是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不能創造一切歷史。
所有的人都在既定條件的制約下參與了歷史的創造。還
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體系關於人類歷史創造者的完整
認識應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人類歷史是由在一
定條件下和一定社會關系中活動的人們自己創造的,是
方向不同的各種社會力量相互沖突融合而成的歷史合力
的結果。第二個層次是,在承認人們自己創造歷史的前提
下,指出各種力量所起作用不同。歷史創造者的主體是人
民群眾,剝削階級及其代表人物則從不同角度參與了歷
史的創造。第三個層次是,在人民革命的歷史進程中,歷
史是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同時充分肯定英雄人物的重
大作用。人民領袖、英雄人物的作用可以包括在人民群眾
創造歷史這一范疇之內,或者說,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實
際即指人民群眾在自己領袖領導之下創造歷史。一種意
見認為凡是給人類社會系統信息量增殖做出貢獻者,都
是歷史的創造者。「創造」即是給出新的綜合的信息(包括
自然信息和社會信息)選擇。人類歷史是人類社會系統信
息總量的增殖。誰為這種信息量的增殖做出了貢獻,誰就
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一種意見認為人類歷史是社會合
力共同創造的。社會的進步正在於藉助、利用各種分力,
形成巨大的社會合力,共同創造人類歷史。從創造歷史力
量的體現者來說,是由各種社會力量和階層力量交互作
用而共同創造的。

2. 為什麼說勞動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應該受到尊重

說的是沒有高低貴賤,但是呢事實上生活中或者社會上都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就看你自己的心情,自己的自尊,自己的裝五,內心強不強大而已。

3. 勞動是創造財富的唯一源泉嗎

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 財富不同於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創造價值的源泉只能是勞動。而財富是指商品的使用價值,即商品的自然屬性。創造財富的源泉是多樣的,除了勞動之外,至少還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土地、設備、原材料等非勞動生產要素也對社會財富創造做貢獻。因此,勞動和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共同構成社會財富(使用價值)的源泉。

拓展資料:

財富一般分為個人財富、社會財富、國家財富三種。財富管理是指以客戶為中心,設計出一套全面的財務規劃,通過向客戶提供現金、信用、保險、投資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將客戶的資產、負債、流動性進行管理,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幫助客戶達到降低風險、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和傳承等目的。 財富管理范圍包括 : 現金儲蓄及管理、債務管理、個人風險管理、保險計劃、投資組合管理、退休計劃及遺產安排。

隨著高凈值人群不斷增長,市場競爭也在與日俱增,如何管理資產使其保值、增值是當下人們關注的重點,而財富管理的出現則是一劑良葯。

私密性

能為人們提供一對一的一站式理財服務,它涵蓋了個人、家庭和事業的一攬子綜合金融和增值服務解決方案;

高端性

可以為人們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產品,確保資產能帶來可預期的增長;

優雅性

財富管理能讓我們了解到投資所面臨的風險並及時規避風險;

輕松性

通過財富管理可以讓我們的資產運作起來的更加輕松自如,選擇一個很好的理財團隊就能解決所有的煩惱。

4. 世界上的財富是哪來的

這個問題不是什麼哲學問題,是一種長期存在得社會現象,只要有階級存在,大概就一直存在差別得問題。 有資本得富人就越富,沒資本的窮人也就越窮了。 所以資本主義的國家會出現經濟危機、社會主義國家也會出現「金融風暴」!! 呵呵,沒有什麼不平的。你我、我們的下一代、下幾代都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不要困擾自己了。畢竟、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不是嗎? 1回答者: ann9511很簡單, 馬太效應。 富人只會越富, 窮人則相對越窮。 舉個簡單的例, 假設投資收益相等,都是百分之10, 但是富人的投資了100W, 他收益了10W, 窮人投資了1W, 只收益了1000。 所以差距越來越大了。 而且先階段老百姓雖然理財觀念加強了, 但是由於不具備專業知識, 投資的收益往往沒有富人高。 首先,在你心中的定位,什麼樣的人是富有的。 有錢人==富人 要是在你心中是這樣定義的話,那給你舉個很好的例子啊,前短時間有個彩民中了600W,但是你知道結果嗎? 家破人亡............ 所有我們現在的理念不應該只是錢,應該是掙錢的渠道和理財的方法。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幾乎每個人都很努力,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只有20%的人成了富人,他們掌握了80%的財富,而剩下的80%的人都是窮人,他們僅掌握20%的財富!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每個人都想擁有財富,成為富有的人,首先我們研究一下富人和窮人的特點和區別: 窮人和富人沒有構造之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都可成為富人,富人也可能成為窮人。 富人大多是企業主、老闆,而窮人大多是打工族;不管他是藍領. 銀領還是金領,職位是老闆給他的,而老闆的職位往往是老闆自己給自己的;老闆永遠比員工賺錢多。 富人不見得比窮人更努力,富人不見得比窮人更聰明,富人不見得比窮人學歷更高。 富人支配金錢,支配別人,窮人被金錢和別人支配。 富人往往在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窮人往往一輩子為別人打工,為他人做嫁衣。 富人往往擁有系統(公司、體系、團隊等),富人在休息和娛樂時,他的系統還在運轉,很多人還在為他工作 ;而窮人往往是單打獨斗,只有自己一個人在為自己工作。 富人老想著找更優秀的人為自己打工,窮人老想著,如何使業務更精通,得到更優裕的職位。 富人往往能改變自己和家族和其他人的命運,窮人往往只能為自己的命運終生忙碌。 代理優秀品牌,往往能使窮人成為富人。 做生意的商人往往是富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往往是窮人。 富人較有好奇心,較能把握機會,窮人往往見怪不怪,坐失良機。 富人較愛思考和總結,窮人往往只顧埋頭走路。 富人往往有堅持力,窮人往往不能堅持到底。 富人較有冒險精神,窮人往往安於現狀。 富人往往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不斷積累資源,而窮人的資源往往不斷地歸零。 富人往往充滿夢想,而窮人往往被生活磨滅夢想。 窮人往往為富人打工。 人分四種,沒時間沒錢、有時間沒錢、有錢沒時間、有錢有時間。窮人往往是前兩種人,富人往往是第三種人,而擁有系統的人往往是第四種人,第四種人才算真正成功和擁有財富的人。 財富的定義是:假設一個人從此刻停止工作,其金錢可以維持其目前生活方式方式的月數,由此可見,即使您的職位收入豐厚,您得財富也不多,因為如果您停止工作,就不再有收入。 機會具有隱蔽性,往往大部分人往往不認同,能夠認同並把握住的只有少數人,把握住了就成了富人,把握不住仍然是窮人。 從上面的情況看窮富不在於是否更聰明、是否更努力、是否更能幹,而是在於思維、慧眼識珠、在於選擇、在於系統、在於堅持,在於能否有效地積累人生資源。我們要遠離貧窮,成為富人,就必須改變自己的窮人的思維方式,做出正確選擇,創建自己的系統(事業),做生意、做老闆、代理世界優秀品牌,快速積累人生資源,成就自己的輝煌和夢想。 如果您有夢想,如果您一直在尋找創業機會,請伸出您的手,讓我們一起合作,共同奮斗,達成夢想,共享輝煌! 提問者: 33wo - 一級最佳答案不對 窮是因為自己不努力沒有頭腦 世上才有幾個有錢人一出生就是財主?? 靠父輩的錢成為有錢人的 如果沒有能力 將來還不是一樣坐吃山空 成為窮鬼 所以說 窮人的將來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所以。富人只會越富。
求採納

5. 有請經濟學高手,「財富」是從哪裡來的是怎樣產生的

財富,指具有價值的東西就稱之為財富,包括自然財富、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等。語出 《史記·太史公自序》:「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
「財」指「儲備金」、「金融積蓄」、「銀行存款」;「富」指「家屋充實」。「財」與「富」聯合起來表示「吃、用的東西多,還有多餘的金錢」。
對人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財富,這是人們對財富的初級認識。金錢、財富、財產,特別是它們的積累、保留和使用,是中產階級的顯著標志。
國家或社會總財富
全體居民財富的總和,稱為國家或社會的總財富。依其不同作用,可劃分為三個部分:留作目前消費的部分、固定資本部分、流動資本部分。
留作目前消費的財富,其特點是不提供收入和利潤。譬如,消費者以前購買,現在還仍在使用的食品、衣服、傢具等物品,就屬於這一類。僅供自己居住的房屋,都要看作是目前消費的費用。
固定資本,其特點是不必經過流通就能提供收入和利潤。它又包含四項,一是一切有利於節約勞動的機器和工具;二是一切能取得利潤的商店、貨棧、場地、庫房等建築物,不僅對出租人能提供收入,對承租人也能提供收入;三是通過開墾、灌溉、修建圍牆等方式改良土地所留下的基本設施,都能夠便利勞動;四是人們通過進學校、受教育、當學徒所掌握的技術和有用才能,都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
流動資本,其特點是要經過流通才能取得收入。它也包含四項,一是貨幣;二是即將出售的所有食品;三是各種工匠手中待售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四是還沒有轉到消費者手中的各種製成品。這么說來,流動資本就包含商家手中的食品、材料、製成品和貨幣,其中貨幣是周轉與分配的媒介。

個人財富
個人擁有的財富,如果只是用來維持幾日或幾周的生活所需,他就會很少考慮用這些財富來賺取收入。更可能的是,他在小心翼翼地來花費完這些財富之前,依靠自身的勞動來取得收入以及時補充,他的收入完全來自勞動。各國貧困勞動者的生活大致如此。
如果個人的財富足夠維持他數月或數年的生活時,他就自然希望這筆財富中的一大部分能夠賺取收入,而將其中的很小部分留作目前的生活需用。這樣,他的全部財富就分為兩個部分:提供收入的部分和維持生活的部分。其中,前者用以賺取收入的部分,稱之為資本。後者供目前消費的部分,又包含三種情況:一是原先留作消費的財富;二是逐漸得到的收入;三是以前購買但尚未用完的物品。所以,提供目前消費的財富,應包含其中一項、兩項或者三項都有。用來提供的資本,可以分為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兩種。
流動資本。資本可用來生產、製造或購買貨物,然後再賣出去,從而獲得利潤。就這樣,商人的資本不斷以一種形態投入,又以另一種形態回收,並且只有依靠這種連續不斷的交換來賺取利潤的資本,就叫做流動資本。
固定資本。資本也可用來改良土地,購買機器設備,或用來置備不需要流通就可以提供利潤的東西,這樣的資本就叫做固定資本。
行業不同,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之間分割的比例也極不相同。
如果是一個商人,他的資本就基本上全是流動資本,因為他基本不需要機器或者工具就能營業。如果是手工業者或製造者,他的一部分資本就必須花費在工具上,只不過這一部分的多少隨著行業而變。
如果是煉鐵業,他就需要較大的固定資本,因為他要置備煉鐵、鍛鑄、截鐵等設備。至於采礦行業,固定資本還要更高。
就農業而言,購買農具的部分屬於固定資本,支付工人工資的部分屬於流動資本。購買牲畜的價值或價格,屬於固定資本,飼養牲畜的費用,類同於維持工人的工資,也屬於流動資本。但是,購買牲畜如果不是為了耕地,而是以出售為目的來獲取利潤的話,購買費和飼養費就應算作流動資本。購買牲畜,如果不是以耕地和販賣為目的,而是用以剪毛、擠奶、繁種來求取利潤,那麼購買牲畜的費用屬於固定資本,喂養牲畜的費用屬於流動資本。就農作物種子來說,可劃作固定資本,理由是種子在土地和糧倉之間流動,但沒有更換主人,而不是依靠出售種子來獲利。

6. 人民群眾是怎樣通過勞動 創造物質財富的

首先,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其主要的內穩定的部容分是勞動群眾。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對歷史的創造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你所問的問題是這三個方面中的第一個方面。原因如下:

我們說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主要是說勞動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自然資源只不過是一種天然財富,要把天然財富改造成社會財富,勞動者就必須掌握適當的工具,進行艱苦的勞動。勞動群眾又總是不斷的積累經驗、改進工具,提高生產力水平,從而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不創造出衣、食、住、行等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質生活資料,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不能發展。

在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中,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切物質財富歸根到底都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共同產物。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化大生產中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生產過程日益自動化,生產勞動日趨智力化,腦力勞動在創造物質成果中的作用回越來越突出,從而使知識分子的作用越來越大。

7. 說「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的具體事例

印象中是說「什麼類似長城啊、等等偉大建築是人民群眾建的
領導者是發起人

8. 財富是工人農民創造的,還是統治階級創造的

回答兩點:
第一,財富是勞動者即工農創造的這一說沒有問題,在任何國家或版社會都是權如此。
第二,關於是不是統治階級要看具體國家的社會制度。譬如在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是統治階級,他們就不是財富的創造者,而是廣大工農的吸血者,也就是剝削者。再看社會主義國家,統治階級是工農聯盟,那麼,我們可以說,社會主義國家的工農即是財富的創造者,又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這也是其必將替代資本主義的一個主要原因。

9. 財富是如何創造的

財富是這樣創造的:威廉·配第曾經指出:「勞動是財富之母,土地是財富之父」,馬克思也曾經在《資本論》和《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獻中多次指出勞動並非一切財富的唯一源泉。現實的常識告訴我們僅僅有勞動者而沒有資本、土地等其他生產要素的參與,是不可能創造價值和財富的,在生產過程中三者缺一不可(應該注意這並不意味著資本、土地也創造價值)。對此馬克思曾經論述到:「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麼也不能創造。它是工人用來實現自己的勞動,在其中展開勞動活動,由其中生產出和藉以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的原材料。」
財富是指有足夠的錢和時間,使你做你所想做的事情。

你想,擁有上百億資產的比爾·蓋茨在微軟工作,是因為他只能如此,還是出於自願?我想,這樣說會比較保險:比爾·蓋茨已經擁有足夠的錢和時間在做他想做的事情,因為他已經擁有真正的財富,而不單單是收入。簡而言之,真正的財富就是自由。

財富意味著選擇自由

切克·芬尼與比爾·蓋茨屬於同樣富有的人。作為一個世界各地數百個機場免稅店的創辦人,芬尼擁有數十億財富。在1984年,芬尼把35億美元財富的99.5%捐給了慈善機構。今天,他繼續在世界各地把金錢捐給有意義的事業。

比爾·蓋茨和切克·芬尼都明白,真正的財富意味著擁有完全的自由去選擇如何花費你的時間和金錢。蓋茨選擇把時間用在創造更多財富上,而芬尼選擇把財富捐獻出去。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的共同之處,是都擁有真正的財富。

大多數人以為,真正的財富是擁有足夠的錢來買東西。但明智的人明白真正的財富與其說是買更多的東西,不如說是有更多的時間做你想做的事情。
所謂的財富就是愛,一個人沒有了愛,有再多財富也是沒用的!
所以我會把十元錢全部拿出來捐給災區,在災區那裡十元錢就可以讓兩個快死的人重新回到世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人生價值可以用其所創造的社會財富來衡量
:「價值」是一個社會實踐的概念,它產生於人們的需要之中。一個東西是否有價值,就看它能否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和社會成員對它評價如何。人們對那些能滿足它們需要的東西給予肯定的評價,反之便給以否定的評價。正如馬克思所說: 「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這種關系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外界物對人們需要滿足,二是人們對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評價。
人既然是現實中的人,一刻也離不開社會,他的價值就應該體現在他與社會發生關系的過程中。歷史和現實郡說明,一個人的尊嚴地位,意義,榮譽,是同他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那些為社會,為人民幸福付出辛勤勞動的人,才會在人民中獲得崇高的價值。
每個人能力有大有小,職位有高有低,但只要盡自己的力量發光發熱,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同樣可以作出巨大貢獻。戰斗在老山前線的將士們,以「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作為他們的價值觀,他們深知「沒有奉獻便沒有幸福」, 「沒有軍人的犧牲,不會有一輪明月下的萬家燈火,不會有億萬人民的合家歡聚。」因此,當祖國和人民需要自己獻身時,他們表現得何等從容鎮靜。一切鼓吹「人的本質都是自私」的人,一切爭名逐利,不惜踐踏他人幸福和生命的人,將在這種無私的價值觀面前無地自容。這就是我國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人生價值觀念。
當前,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人們的價值觀念必然要受到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制約。而且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互關系的原理,社會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念必然要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相適應。這對於反映封建主義特權思想的人生價值觀念,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人生價值觀念,以及小資產階級的平均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念,都是一種否定。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堅持等價交換原則,要求保護競爭,促進聯合,要求貫徹物質利益原則,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與此相適應的人生價值觀念,就必然要沖擊封建特權、拜金主義和平均主義,要求承認個人的差別,承認貢獻的大小,承認社會滿足個人需要的程度不同。但是,人生價值概念雖然來源於一般商品價值概念,但又不完全等同於商品的價值概念,不能簡單地把商品交換原則普遍運用於人生的價值評價,尤其不能以等價交換原則限制和否定人們為社會的無私奉獻。因為人生價值概念具有一般商品價值所沒有的一些重要特徵。
第一,人生的價值是在改造自然界,改造社會和改造入自身的實踐中實現的。一般說來,每個人都有價值,因為每個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自身的能力。因為人有覺醒的自我意識,在勞動中,人積極地調整著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矛盾,使之適應人們生活的需要,同時創造著自己的生括,並且在改造客觀世界中改造自己。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存在和發展。世界上一切物質形態的價值物都是人創造的,都是人類繼續發展的基礎,也是人生價值的具體表現。每個人的價值都是在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中實現的,所以社會主義首先強調人民的價值,只有在人民的價值中才談得到每個個人的價值。這是人生價值的第一個特徵。
第二,人生的價值體現在人的一系列的現實的行為活動中。人的行為活動都是經過目標選擇,是有一定目的的意志所向活動。換句話說,行為背後總是有一定價值目標支配著。所謂價值目標,就是指在利益的支配、影響、制約下,人們對現實的客體條件具有的一定的目的性,從而成為人們活動的指導力量。當人們對利益、需要的理解是正確的,那他的價值目標的選擇也就是正確的,價值目標是正確的,人的行為活動才會是自覺的和自由的。這種價值目標的選擇和以利益為基礎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統一,是人生價值的第二個特徵。
第三,人既是價值物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物的享受者,消費 者每個人在其創造價值物之前,都是價值物的消費者,享受者。在成為創造者之後,他繼續是消費者,享受者。因為人的生命在和延續需要一定量的生活資料,耗費一定量的價值物。人類一切創造活動,都是為了人類自身的需要和發展,創造價值物是為了消費和享受價值物。因此,人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價值是目的和手段的統一,是需要和創造的統一,是勞動和享受的統一。這是人生價值的第三個特徵。這些特徵決定了人生價值特有的評價標准。
1. 衡量人生價值的客觀標準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貢任和貢獻
在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准或尺度上,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觀點是不同的。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把等級,門第作為衡量人的價值標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產階級把對錢財的佔有作為衡量人的價值標准。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仍有人把地位,權勢,金錢作為人的價值標准,究竟什麼是人的價值標准呢?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在個人和社會的關繫上,人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即: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尤其必須著重指出的是,我們決不能只從社會給個人這方面來談人的價值。因為社會要能夠提供實現每個成員的人的價值的條件,首先就需要把它們創造出來。所以,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的存在和需要是否從社會,從他人那裡得到承認和滿足,更重要的是在於他為社會,為他人盡了什麼責任,作了什麼貢獻。社會主義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共產主義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都是從這兩個方面的結合來規定個人和社會的關系的,而且都把為社會,為他人盡其所能放在首位。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人的價值,應該從倫理角度反映這種關系。所以從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看來,人的價值首先在於為共產主義事業,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作出貢獻,在我國,在今天,首先就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貢獻。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完整的科學的概括。它既反映了個人和社會的本質關系,又反映了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念,不僅能為少數進分子所理解,而且也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2.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也是人生價值評價的重要標准
人類社會的文明,是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構成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樣需要人們在這兩個方面作出貢獻。 因此,社會對個人的價值評價也是從這兩個方面衡量的。在社會主義社會,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不僅要看他對社會物質文明建設方面的貢獻,而且要看他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貢獻。人們創造的物質財富是可以計量的,而精神財富卻很難用數字加以計量,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視。正象愛因斯坦說的那樣:「現在這代人往往注意我們這些人發明了什麼,有哪些著作,實際上我們這些人的道德行為對世界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來講更大。
我們既要重視物質產品的價值,而且也要重視精神產品的價值。在精神方面,不僅要重視論文,論著的意義,更要重視人們優秀品質的意義。李大釗、魯迅、劉胡蘭,江姐以及千千萬萬為革命獻身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獻身精神至今仍是培養青少年的寶貴精神財富。雷鋒的共產主義精神同樣具有很高的價值,他的精神培育了千百萬青少年,培育了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張華。張華為救老農而犧牲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這不是人生價值的「毀滅」,恰恰相反,乃是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使他的生命得以無限地延續。
把個人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貢獻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准之一,這是社會主義人生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特點,它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很深遠的意義。
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也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既體現為物質形式的工資,獎金等,又體現為各種政治榮譽。這種形式適應了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步發展。
3. 地位,權力,錢財、知識和職業,都不能作為社會主義社會評價人生價值的標准
有的人認為:誰的地位高,權力大,誰的價值就大。這是剝削階級的傳統觀念,也是對黨和政府的某些機構中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的官僚主義、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的消極反映。但它不能作為社會主義社會評價人生價值的標准。
在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確立了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這就從根本上鏟除了以地位,權力作為人生價值標準的基礎。幹部的地位和權力都是人民給的, 人民是主人,幹部是公僕。一般說來,地位越高,權力越大,應該對社和人民負有的責任越大,為社會創造的價值越大,社會也會給他較多的滿足和較大的尊重。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人的貢獻往往同其權力和地位不一致。有些地位高,權力大的人,顛倒了公僕與主人的關系,不是盡力為社會作貢獻和盡責任,相反,卻以權謀私,損害社會,做人民的主人,要人民做他們的公僕。而許多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卻對社會盡職盡責,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為社會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因此,以地位、權力作為人生價值標准,不能准確地反映客觀實際,不利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不利於社會的發展。所以,社會主義社會決不能把地位和權力作為人生價值標准。
社會主義社會,也不能以錢財作為人生價值標准。思格斯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 「金錢確定人的價值:這個人值一萬英磅,就是說,他擁有這樣一筆錢。誰有錢,誰就『值得尊敬』,就屬於『上等人』,就『有勢力』,而且在他那個圈子裡在各方面都是領頭的。但是,金錢,財產佔有的多少,既不能證明人的才能的大小,也不能證明德行的好壞,更不能證明一個人是否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相反,那些以權謀私,經濟犯罪者卻正是通過損害他人,損害社會,謀取大量錢財。如果以錢財作為人生的價值標准,這些人也變成最有價值的人了。可見,以錢財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准必然導致人們的貪婪和道德的敗壞。
知識也不能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准。『知識越多越反動」,這是禍國殃民的「四人幫」毀滅人類文明,打擊、陷害、鎮壓知識分子的一大惡棒,是必須徹底批判和否定的。但是也不能認為,知識越多就一定貢獻越大。因為知識對於創造知識的人們來說是他們的人生價值,但佔有知識本身,並不等於人生價值。知識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和手段,對於實現人生價值有重要作用,但只有把知識運用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社會,對人民作出了貢獻,知識才能轉化為價值。如果不把知識用之於社會,付諸為人民服務,擁有的知識再多也是毫無價值的。正如薩迪所說:「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釀蜜。」而在階級社會里,掌握知識的人還有二個為誰服務的問題。同樣一種知識,可以用來為生產服務,造福於人類,也可能用以為侵略戰爭服務,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也不能以知識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准,而只能把用知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貢獻作為人生價值的標准。
社會主義社會,也不能以職業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准。職業是由社會分工決定的,各種職業的同時存在,才使得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得以和諧發展。缺少任何卜種職業,都會影響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如果以職業作為人生價值標准,就會造成社會各部門生產的失調,人們生活的不和諧,人們之間的不團結。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以職業評價人生價值的現象,如輕視或看不起那些從事服務行業(服務員、售票員、清潔工、護士、炊事員等)的人們,這是剝削階級思想和舊的傳統觀念的影響。

10. 拜託各位,我想不通的一個問題:社會財富是怎樣增加的

以你的看法,把社會分成家庭和企業.
企業創造的產品的價值,也就是它背後的財富有三部門組成:成本+支付的工資+利潤
而家庭購買產品用的是工資
那你就可以看出,你所謂的家庭與企業抵消的那部門,只是產品的成本和工資部門,利潤部門就轉變成企業家手中的資本了,就是新的社會財富.

閱讀全文

與沒有創造者哪來的財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