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創造學起源什麼國家
1941年,奧斯本完成並出版了《思維的方法》一書,第一次面對世界闡述了創造發明的思路與方法,從此誕生了新的學科——創造學。
亞歷克斯·奧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1888.5.24 - 1966.5.4):創造學和創造工程之父、頭腦風暴法的發明人,美國BBDO廣告公司(Batten, Bcroton, Durstine and Osborn)創始人,前BBDO公司副經理。是美國著名的創意思維大師,創設了美國創造教育基金會,開創了每年一度的創造性解決問題講習會,並任第一任主席,他的許多創意思維模式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常有方式。所著《創造性想像》的銷量曾一度超過聖經的銷量。20世紀40年代,亞歷克斯•奧斯本在其公司發起創新研討。1953年和帕內斯教授在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學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創造學系,開始招收創造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1954年,奧斯本作為布法羅州立大學的董事會成員,促成該校建立「創新教育基金會」。
編輯本段頭腦風暴法
亞歷克斯·奧斯本提出的最負盛名的促進創造力技法——頭腦風暴法,所以大家都稱他為「頭腦風暴法之父」。這種方法的目的是通過找到新的和異想天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⑵ 如何構建英語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
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於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為此,教師應注意:(1)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愛的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韁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強的求知慾。教師親切的教態、愛撫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形成和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心態。(2)把成功帶給學生--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學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有種種誘因或手段,成就動機則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種,它應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並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及時滿足學生急於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解題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贊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於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⑶ 救火啊~~!!關於創造學的!!哪位高人幫個忙,解決之後50分獻上~!!
創意來自何方,何時?也許永遠沒有共同的定律,只有個人的發想。創意,我認為是燃燒出來的。
閱歷是燃燒的燒料、燃素
創意不是從真空來,到虛無中去;而是從人生中來,到生活中去。往日的故事,童年的歌謠,青春的夢想……尷尬、誤會、失約、重逢、游歷,俚語、方言、小品,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童話、神話、史話、笑話等等,這些無一不是創意的燃料,多多益善,來者不拒。那麼,是不是說要等到耄耋之年,才能有創意的呢?而年輕人就只能無能為力呢?當然不是。只要我們留意,生活中每一個分分秒秒都充滿著創意的素材,生活中的每一個方方面面都閃爍著創意元素。這就要求一個以廣告創意為職業或事業的人,要時時有一份留心,留心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要始終保留足夠閱讀量,閱讀自然之書、閱讀社會之書。閉目塞聽、閉門塞視、深居簡出、安坐帷幄是與創意之燃燒南轅北轍、椽木求魚的。另外,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就是說創意小組是從某種程度上把每個人的閱歷之柴加以集中。
思維是燃燒的氧氣
要讓生活的素材燃燒成創意,創造性的理性思維是燃燒的氧氣。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才能使平凡的生活元素,成為創意的燃素。沒有氧氣,燃素就不能燒,再多的生活元素都會被窒息在舊的思維模式的桎梏中;沒有足夠的氧氣,燃燒只會在光中與熒光中閃爍。創造性思維不單純是對天賦的依賴,更主要的是來自思維訓練。就廣告創意而言,非對稱性、非慣性、非邏輯性是尤其重要的。思維訓練是形成跳躍性思維、換位式思維、互動式思維等的不二法門。
感性與理性碰撞是燃燒的火種
創意是靈魂是靈感。靈感不是幽靈,而是豐富感性的素材與創造的理性思維撞擊的產物,是生活的積淀與訓練有素的思維交叉嫁接的寧馨兒。要想使感性之柴與理性之氧變成燃燒升騰的火焰,就是要讓刀與石交鋒,撞擊得越猛烈,火種越燦爛。如果沒有這種撞擊,再豐富的燃料和氧氣都歸於沉寂。
⑷ 大一創造學作業,急. 在線等!
漂亮、安靜、靈巧、貼心?
非專業,只是自己的感覺
⑸ 中小學開展創客教育方式主要有哪三種
客培養基本有三種形式:
一是體驗式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代中國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最初萌動,基本來自於課堂。浸入式的科技製作課、神奇的科技館之旅,都點燃了年輕人對自然科學、應用科學的強烈好奇心。於是,一些教育者們通過開發一些簡單的手工製作、拼裝實驗,將青少年慢慢帶入動手實踐的環節。這種體驗式的培養效果功能明顯,但不足也在於大多數體驗都停留在「耳聞」或「模仿」階段,即使有一些製造機會,也是成品或半成品的拼裝組合,很難讓學習者保持長期的興趣,並真正開發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二是素養式培育。課程是教育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在體驗式培養的基礎上,教育者們開始注意青少年科技興趣長效機制的建立,通過課程使之連貫起來。這種方式更重素養的培育,把創新當作個人素養的必須品,進行補充強化。長期的興趣才能讓興趣轉化為成果,一些小創客在這樣的機制下快速成長,雖然不一定就能百分之百成為一個完整創意,或稱為創業的起點,但卻給了很多年輕人尤其是90後一個嘗試的機會。
三是平台式教育。體驗和課程是創客培育的條件,二者不可偏廢。可僅有這些就足夠了嗎?顯然不是。目前,創客教育已經進入了平台式的教育階段。如果學生在一個很自主、很開放的空間里,輔以技術支撐和導師支持,便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應用能力,充分發揮創意。此外,這個過程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綜合性平台是目前最為成熟的創客教育模式。
「創客理念」:
第一,將創意變成實物。創客就是將個人創意變成人工製品的那些人,主張將創意付諸實施,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設想層面。從教學方面來說,我們打算讓學生在現代學習技術課程學習中,以個人和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可以看見的創意作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和文本中。
第二,做中學。創客一般都是邊做邊學的,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知識的學習與問題的解決是同步進行的,而不是彼此分離的。我們准備從一開頭就向學生布置「完成創意作品」這個任務,讓任務驅動學生邊做邊學。
第三,持續分享。創客都是一群熱愛分享的人。我們把新建構主義分享式學習理念引入課堂教學中,採取讓學生「說出」、「寫出」和「做出」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三次小組和全班分享活動。
第四,協作學習。創客一般不是單打獨斗的,而喜歡在一起互相切磋,相互協作。在教學中我們也將開展小組協作活動。
第五,跨學科。創客式學習不會局限於某一傳統的學科分類,而會根據問題的需要進行跨學科的學習。我們也將要求學生完成的作品包含跨學科知識在內,也不宜局限在某一學科領域。
第六,運用信息技術。創客活動一般都與信息技術及其產品關系密切,比如採用開源軟硬體、3D列印技術進行創作。我們也將要求學生的創意作業要使用信息技術工具。這也與我們這門課的主題相一致。
⑹ 地理作業如何實現創新
首先是適應新課標改革的需要。新的地理課程改革更加重視社會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地理教師教育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更多的參與體會知識的獲得過程。地理作業為學生的發展能力、探索知識以及正確的環境、人口、資源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演練平台,為達到地理作業適應新課標需要的目的,就要深入系統的對地理作業進行研究,使之為科學設計地理作業服務。
其次能有助於形成正確的作業價值觀。新課程標准要求下,作業是重建和提升課程意義的重要途徑,而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附庸。通過不同的設計模式,創設自主性、多樣化、趣味性的作業,強化課堂教學意義,從而使作為課程資源的地理作業,發揮出更大的效能。地理作業,還應實現由知識本位向發展本位的轉變,追求最大化的效率。
最後是學生地理學習的需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類更加關注環境、資源、人口問題,更加重視地理學。教材更新速度慢,而地理知識更新速度快,在課堂上教給學生所有的知識也是不現實的。通過做作業,學生可以把握地理知識要點,用地理的方法提出,分析,以及解決地理問題;再者學生學習地理趨向於終生學習,作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1、傳統的地理作業模式,教師對作業具有絕對的發言權和評價權,教師布置什麼作業,學生就做什麼樣的作業,湮沒了學生的主體性,以致於作業成了師生之間淺薄的文本符號的交流。教育,作為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創生出課堂教學,而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自然也應該走向對話。教師通過對話可以看到學生作業中的智慧和辛勞;學生的主體性在對話中得以凸顯,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教師與學生在對話中形成了一種默契,地理作業變得鮮活,充滿生機,師生之間更加的尊重和了解。
2、統一標准轉向個性發展。人,作為獨特性個體而存在,興趣、性格、能力和學習方式等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為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地理作業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還要考慮知識之間的差異,打破過去不同學生做同樣的作業的局面。為適應能力各異的學生的需要,我們認為,作業應從兩個層面上強調學生的個性和層次性發展:一是學生層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作業,這樣在各自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才能使不同的學生獲得進一步的提高;二是知識層面,應該安排由易到難的作業題目順序,從陳述性知識到程序性知識進而到策略性知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生個性的發展。
3、書本知識轉向挖掘生活。作業就是一種從理論到理論,從知識到知識的過程,假設一種虛假的場景來讓學生演練知識,達到對書本知識的再現和鞏固的目的。而傳統模式的地理作業題目都源自於課本,在這種作業中,學生做著大量的機械記憶,不僅毫無樂趣,而且效率及其低下。地理是一門服務性、實踐性的學科,地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中的這些地理問題、地理知識都可以作為地理作業的題目。地理教育的生活化強調讓地理作業生活化,讓作業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該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問題,最終能夠將地理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實際的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感知地理知識的價值。
4、單一形式轉向多元模式。地理作業應該多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實驗性的作業,打破僅靠作業本來完成作業的局勢。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以及調查、藉助於地理最新的探測工具等方式,讓作業的手段多樣化,讓紙筆作業不再是地理作業的唯一表現形式。地理作業從單一形式轉向多元模式,不僅要改變作業形式,還應該轉變作業評價、目標、批改、形式、內容和類型等多方面,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作業內容的生活化、作業目標的豐富性、作業結果的開放性、作業類型的多樣性。
總之,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行,原有的地理教學模式逐步落伍;教師需要尋求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新環境,從而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學生由於學習模式落後,造成學習效率降低的現象的產生。所以創新必不可少,只有創新才能夠讓現代初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⑺ 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炸葯是什麼呀 創造學作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主題,我選的是炸葯。
按威力從大到小依次是:黑索金、C4、TNT、硝化甘油。
C4是混合炸葯,不是單一的炸葯。
當然排除核武器。
⑻ 如何讓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
傳統的體育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長期以來,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一直處於被動、消極、受壓制的地位。教師強行施教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打擊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出現了隨著年齡增長、年級升高,喜歡上體育課的人數逐漸下降的不良現象。很大一部分學生上體育課時無精打采,甚至反感教師的說教,而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卻興致盎然,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展和進一步的深入,以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為基本特徵的體育教學模式已被摒棄,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日益增長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加強學生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的培養,也成為必然。
最近幾年來,出現了不少新型教學模式,如:引導──發現,情境──陶冶,目標──調控,先練習──後指導等等。這些教學模式都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個性化是新課改的方向之一,它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一種手段。課程目標對學生的要求很明確: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要達到課程目標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激發運動興趣,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一、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內容,突出的是教師的作用,學生主體作用不明確。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大多採用教師講授為主,輔之以練習、復習的方法,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發揮。只注重對教法的研究而忽視了對學法的探討,致使學法的目的、作用不明,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這些重教法輕學法的現象就顯得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了,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首先要建立學生為主體的全新課堂教學格局。
1.師生地位平等化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同處於平等地位,必須一改教師獨立主宰整個課堂的局面。變主宰為主導,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揮學生主動性,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只有從「唯我獨尊」 的神壇上走下來,和學生拉近距離,做學生的朋友,真正實現平等,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保證。教師也才能比傳統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達到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師生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如此,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
2.教學形式多樣化
在體育教學中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首先要大力開發體育課程資源:有關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方式方法、活動方法、價值觀,它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我們稱之為素材性資源;另外還有雖然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課程的實施水平的人力、物力、場地實施、校內校外等等因素,我們稱之為條件性資源。只有把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的開發做好了,利用現有的有限資源讓其發揮出最大的效能,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現代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場所,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體教學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要有機地結合,體現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個體化學習的兼容並存,從而構建多邊互動的課程教學結構。做到由「以教定學」 向「以學定教」 的方向轉變,才能真正喚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3.教學方法個性化
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每位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同,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也有區別,因而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幹篇一律,要樹立特色意識。事實證明,單一化、模式化、公式化的教學方法是行不通的,是令學生反感的,不利於主動性的培養。要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必須根據教師自身的優點來進行。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學的創造性首先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理上;其次體現在教學方法的優化上;再次,體現在教學風格的個性化上。例如,有的教師善於抒情,上課感情充沛、以情動人,學生在強烈的感染中受到教育;有的教師擅長訓練,上課時傳授方法、指導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有的教師注重思維,課中巧設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思維增長聰明才智;有的教師追求生動,講解教材引人入勝、出神入化,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還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其生理心理特點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避免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4.教學手段現代化
教學手段是教學過程中師生傳遞信息的工具。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單一的課堂教學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沖擊。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使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將極大地增加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又可以使體育課堂教學發生深刻的變化,它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處理知識的能力,它可以創造超時空的課堂,它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將是教學領域突破性的變革。
二、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理念之一。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慾望的良方,是衡量課堂教學好壞的重要標准,興趣能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這就使得我們必須考慮到可能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方面面,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盡可能地去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變畏學、厭學、苦學為愛學、好學、樂學,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使他們學習積極性得到不斷的提高,為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打下良好的基礎。
1.主體意識的喚醒
學生和教師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教、學生學」的觀念在部分學生頭腦中依然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人人動腦、動口、動手,主動參與教學雙邊活動,從中真正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把體育學習看成是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自覺地積極地投人到學習中去。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仔細研究教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問題分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自覺地、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效率的提高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最反感那些繁瑣冗長的練習,最討厭那些喋喋不休的教師,體育課在他們心目中是一門輕松愉快、調節緊張學習的課。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體育,獲得成功感,體驗戰勝困難後帶來的喜悅。要講究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否則學生便會離我們的課堂越來越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體現在「精」字上,真正做到「精講精練」。這有別於以往提倡的「精講多練」,一課堂只有45分鍾,我們沒有大量的時間來組織學生更好地進行練習,只有讓他們懂得練習的目的和方法,利用課余時間自覺鍛煉,也有利於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備課,仔細鑽研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輔助練習,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3.感染情境的創設
感染,就是通過語言文字或其他形式激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都能產生很大的影響,能在教學中創設生動、合理的感染情境,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感染力,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大為提高。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是創設感染情境的前提,只有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並且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才能不斷地創新,設計出具有特色的、適合學生成長需要的情境創設。
4.和諧氣氛的營造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關系。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也有一個情感經歷的過程,為什麼學生偏愛那些善於溝通師生情感的教師?這一方面是受教師本身人格魅力的影響,另一方向也是和教學過程中和諧的氣氛分不開的。在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體育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都處在一種平等的地位。教學中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也要尊重教師的教學工作,從而達到師生在教學中的情感共鳴,知情和諧。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個性和人格得到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之間起到的是一種「橋梁」作用:知識的傳授、品德教育、情操陶冶、身體鍛煉,只有在師生之間和諧的氛圍下才能實現。
5.激勵手段的運用
教學過程中,若能用好激勵手段,也同樣能夠起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激勵的根本在於肯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去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注意對他們進行成功意識的培養。特別是注意對他們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進步進行適時的肯定和贊許,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進步帶來的快樂,這對增強自信、超越自我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從而推動他們自己更加自覺、努力地學習。
三、學習創造性的培養
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創造能力的具備並不是一湖而就的,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以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使這種創造能力不斷地得到鞏固和提高。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刻意地去模仿,機械地去練習,思維活動並不都能產生出創造性思維成果,他們思維表現更多的是記憶顯現性思維。結果只能是完成對知識的積累和對技能的掌握,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創造能力的提高作用並不明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特別看重人才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和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為社會多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優秀人才,是教師應盡的職責和義務。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並非要求學生去發明創造出新事物,而是訓練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初步經驗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應從這門學科本身做起,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創造性的培養。
1.適時激勵,激發創新意識
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激勵,有利於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激勵措施。一是期望和鼓勵。應用期望激勵學生,學生會朝教師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狀況不進行積極的評價,甚至表現出失望的情緒,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減退。在教學中多用「希望你……」「不用怕、失敗了不要緊。」「來,你一定能……」 的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打消思想上的顧慮。多參與、多練習,在參與中成長,在練習中提高。二是表揚與批評。對於差生,在眾目腹腔之下經常性的失敗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和對練習的畏懼感,。進而逐漸失去對體育的興趣。這時教師就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甚至於在必要的時候還要「杜撰」出優點來,加以表揚和肯定。而當他們能在練習過程中有了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時,更是需要大肆表彰和鼓勵。這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相反,對於那些完成練習質量較高,。而沾沾自喜,驕傲自大的學生而言,則需要進行適當的批評和教育。及時指出動作不足之處,激發其在練習中不斷完善和提高。三是合作與競爭。通過集體游戲和球類運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通過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來激發創新意識。例如,學生在不同角色的分工協作中會思考怎樣才能利用好個體資源,使其更好地為整體服務,戰勝對手。那麼他會考慮個體的整合和重組,這就是創新意識的出現。如果新方法比舊方法好,這就是他創新成果的體現。體育教學在競爭條件上有其獨具的優勢,這些教學優勢通過教師的組織教學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創新動機。四是成功與失敗。在合作與競爭過程中,成功者固然會得到表揚和肯定,一般情況下會再接再厲;而失敗者也不會由此而甘心,他們會積極思考取勝的方法和策略,最終實現戰勝對手的目的。
2.重視好奇心理,培養觀察能力
中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生理、心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周圍新鮮事物的了解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理,常常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發現事物。從好奇心理產生出愛好和興趣,從愛好和興趣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最後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不斷進取,攀登科學事業的高峰,成為對社會有貢獻之人。這是許多成功人士的成長足跡,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慾望的滿足,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學生在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過程中,有著天生的、強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這種本能和需要是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學習創造性培養的重要基礎之一。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生才會有新的發現;只有培養了發現問題的能力,才會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強調個性發展,培養思維能力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學生存在的差異是多方面的,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那麼利用好學生各自的優勢,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努力達到的目的。學習活動是一種「感知──概括──應用」的認識過程,這是一個思維的全過程,從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正體現出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我們的教學過程應該成為揭示知識發生、恩維的過程。只有在此過程中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才會得到應有的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訓練,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要消除傳統體育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還需要我們教師去做大量的工作;要達到體育與健康的課程目標和領域目標,就必須以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學方法來實現。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對好的方面還要繼承和發揚,只有充分認識到了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優勢與不足,才能使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准得到更好實施。
⑼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一,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呢?有以下四點根據。
(一)是貫徹教育方針,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是深化教育改革,適應為新世紀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
(三)開發右腦潛力,促進思維創造力全面發展。
(四)適應國家上級學校選才需要。
二,怎樣結合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一)轉變觀念,把教的過程轉變為學的過程。培養學生樂於自覺求疑、主動探索的積極性與自學能力。如:黛玉教詩。
(二)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比較,「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思維習慣。
(三) 在處理理解、掌握、運用新老知識矛盾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1,由以知引導出未知過程中,培養聯想與想像能力;
2,由舊知過渡到新知結果中,消除思維定勢;
3,由具體到抽象,由抽象到具體,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系統能力;
4,由知識到技能,在實驗、實踐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5,由內到外,由結果到過程,注重考試的啟發與創造性。
(四)注意不同年齡段學生認識過程的不同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不同教學活動。
(五)注意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發展中的作用。
(六)要特別重視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專指在創造性活動中的思維過過程。它是創造力的核心。而所謂創造力,是指為改善某一目標,在以往經驗、知識基礎上,經過反復分析、對比、聯想、想想、綜合等思維活動,提出新設想的能力,即發現新問題和創造性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創造性思維,一般認為有如下五種品質:
一敢懷疑、不盲從、勇於突破舊框框的求異性;
二善於由此及彼進行縱向、橫向、逆向聯想的品質;
三從不同角度想問題的多向性品質;
四省略思維步驟或跨越事物相關度差距及可觀度限制的跨越性品質;
五具有辯證分析能力和思維統攝能力的綜合性品質。
一,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呢?有以下四點根據。
(一)是貫徹教育方針,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需要。
人類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人的自身發展去適應它、促進它。因此,從推動現代化建設出發,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就成為擺在教育面前的主要課題。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在生理、心理兩方面的發展。心理,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像、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人的心理現象的總體。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智力,即通常指的智慧,是人的各種能力的綜合。包括觀察、注意、記憶、思維等能力,其核心是人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有別於再現思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改善人們智能結構,提高人的素質的需要。如愛因斯坦所說:「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
(二)是深化教育改革,適應為新世紀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
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說:「明天的社會,將是人類在技術系統下處理情報資料,運用考察力,而從事於創造性的工作。至於機器則越來越僅是日常的例行工作。」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標。日本由七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根本目標,就提出「為人的心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世界中的日本人」。著重培養適應未來科學發展的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包括「能從多方面觀察事物的敏銳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概念抽象能力;能抓住整體中復雜相關的各個部分和要素的分析能力;能全面的、變化的抓住事物的綜合能力;盡可能多的專門領域的知識,特別是邊緣學科的知識。」
這個目標的確定,出於它經濟競爭的需要,也是為世界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所決定的。人類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687年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與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為標志,與其相對應的,培根提倡科學教育,出現了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度與教學原則,以及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1873年),電磁波的被證實(赫茲於1888年),和電力的普遍應用為標志,與之相對應的,在教育領域提倡義務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建立理工學院,發展師范教育。第三次,以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的建立,原子能的開發應用為標志。在教育方面,提倡科學教育,強調專才教育,建立研究生制度。提倡中等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第四次,科技革命,,以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的建立及電子計算機的普遍應用為標志。在教育方面,提倡終身教育、智能教育、未來教育。博才教育育創造教育。由此可見,提倡創造教育,大力培養青少年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是教育自身發展內外部規律所決定的。
從提高人的自身素質看,進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符合人類智能發展過程的。美國布魯納認為,人類發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書本知識的識記、領會。第二階段,用原則概括來解決新問題、分析新情況的能力。第三階段,創造性思維的結合和評價。人類智能由低到高層次的發展,電腦的廣泛應用,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必然性與現實性,開辟了難以預計的美好前景。
(三),是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思維全面發展的需要。
美國醫學、生理學家1981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斯佩里博士創立的右腦開發理論認為:人的大腦分成左、右兩個半球,它們各有分工,又互相配合。左腦專管邏輯思維,右腦專管形象思維,負責繪畫、音樂、自然風光欣賞,憑直覺觀察事物,縱觀全局,把握整體。按大腦生理學來解釋,可分為類別認識能力、圖形認識能力、形象認識能力、空間認識能力、繪畫認識能力、形象認識能力。右腦的記憶容量是左腦的萬倍。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才思是否敏捷,主要取決於右腦。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內容重視數理與語言,而這是大腦左半球的功能。人們只重視左腦功能的發展,忽視了右腦。然而腦科學表明,左右腦半球同樣具有高級智力功能,只是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及功能。左大腦半球善於分析、抽象、計算和求同,是人腦處理語言、數學,進行抽象邏輯思維、集中思維、分析思維的智力活動控制中心;而大腦右半球則善於想像、虛構、感受和求異,是人腦處理表象、進行具體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的智力活動控制中樞。左右兩半腦在功能上雖有分工,但也有一定互補能力,是相輔相成、協調統一,缺一不可的。然而我們的教育只注重大腦一半功能的開發,這是一種多麼巨大的浪費!特別是與創造活動直接有關的許多高級智力功能,如具體的、形象的、直覺的、綜合的思維能力,都有在於人腦的右半球。加強形象思維的培養,發展創造思維能力,必然促進右半腦智力的發展和整個大腦的生理發育,充分發掘人類自身的最大的潛力。
邏輯學家費斯德說:「知識的高速發展部分的必須歸於人類業已積累起來的背景知識所起的背景知識所起的積累作用-----但是,自從十六世紀以來,促使人類長足進步的主要是思維方式亦即科學方法。」因此,腦力的開發,人類自身素質的提高將給人類帶來不可想像的巨大財富。促使人類社會發生歷史性的巨大變化。
(四)是適應國家為上級學校選才標準的需要。
國家高考的試題,時根據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和教材決定的。反過來,也必將推動教學向著人才培養目標方向發展。幾年的考題都注重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的考察。測驗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敏捷性。八七年語文卷十六頁,五千五百多字,沒有機敏的頭腦,根本適應不了要求。
創造學在國際上的研究,已有五十年的歷史,只是把它作為一門技術訓練課程,納入學校教育中還是近年來在個別國家的事。近兩年,我國語文界有些同志結合教學對創造思維某些方面能力的培養,做了很好的探索,這是被語文課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作為基礎工具課的語文分語言和文章。從語言作為人的意識符號看,他是與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第二信號系統)相聯系的。它不僅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意志的工具,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這也可以說是語言的一種內部功能。從文章與文學作品角度看,一百九十是篇精選課文幾乎都是作者匠心獨運的創造性成果,是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好教才。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自覺的、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探索,一定會把語文教學水平提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二,怎樣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呢?
(一)轉變觀念,注意把教的過程變為學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覺求異的學習積極性與自學能力。
據說外國父母在孩子放學時,總愛問「你今天又向老師提什麼問題了?」而中國父母則問:「老師今天又教你什麼了?」中國老師往往喜歡那種「終日不違如愚」式的學生,而外籍教師則抱怨中國學生不好教,不知提問題。只有把立足點移過來,把教的過程變為學生學的過程,才能發揮學習主體的能動作用。
我國古代很注意啟發性教學。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和學記中的「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都是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探索,自覺求異。「憤、悱」就是在疑難面前,欲解不能的狀態。後三局就是誘導啟發增強自信。《紅樓夢》林黛玉很懂這個道理。在她教香菱學詩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領略她循循善誘的師德師能,更能領會出她關於構思詩的感性思惟狀態及詩的標準的論述。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學詩分這樣幾步:
一注重自學,加強指導。開始主要布置香菱自已多讀範文,從旁指導。
1,去其畏難,鼓其自信心,破其迷津。黛玉接手後就說:「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2,導其方向,破其迷津。香菱說她最愛陸放翁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黛玉道:「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在學不出來的。」
3,精選教材,要學生細心揣摩。王維五律100首,老杜七律120首,青蓮七絕1--200首。肚子里先有這三個人在做底子,然後再讀其它。
二抓住重點、難點,平等討論。也不說的很多,而是順人思路,藉以破難,因勢利導。一日,黛玉道:「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你聽聽。」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香菱笑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 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象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陶淵明的"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寶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講,越發倒學雜了。你就作起來,必是好的。」
三是苦練實練,激發靈感。香菱接受作業後苦到什麼程度呢?寶釵說;「這個人定是瘋了」。「可真詩魔了」。詠月詩寫了兩遍不合格,被退回重寫。最後終至精血誠聚,靈感來潮,激發潛能,「忽於夢中得了八句」。總算成功了。
黛玉教詩,是一篇完整的創造思維教學過程。從中可見,教者首先必須深諳教材真髓,才能名師出高徒。黛玉的詩道、品格合於一身:「透徹玲瓏……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也。豈冬烘翁可比?
縱觀近年語文教改中,涌現出的優秀教師,盡管具體做法有異,但都貫穿了這條誘導啟發基本精神。
1,加強預習,強調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自學、思考,還要進一步探討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提出問題,主動的把懷疑、評價預想加到裡面,學會自己提問題。不僅解疑,而且質疑。這樣在邊讀邊思考中,是自己處於主動支配地位,從而提出反映鞥新的因果聯系、新的信息組合的較高層次的問題。這樣問題的提出就標志著認識已跨進新創造的大門。愛因施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在這里,學生通過自己讀書,愛葉老說:「可獲得獨創成功的快感」,(包括能向老師提出創設性的問題)、「作比量長短的思考」 、「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和第一次閱讀新教材的新鮮求知慾。這種心理是繼續向下學習的巨大內動力。布魯諾說「學習最大的刺激乃是對新教材的興趣。」
2,導讀、討論,是學生在進一步精讀教材的基礎上解疑問難,和師生討論啟疑解疑的過程。讀書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邊讀邊勾劃圈點。隨疑隨記,隨得隨評,隨積累隨歸納整理,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在課堂導讀過程中,教師最應忌諱的就是炫耀多知善講。仍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路發展。自己則「引而不發,躍如也」。為學生設疑、啟疑、點疑,以便使學生在師生在共同解疑中,不斷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把問題逐漸引向深入。
朱熹是提倡讀書有疑的。他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方始是學。」但是他未能向前邁一步,在似乎無所疑之中去創設新疑,這才是創造性思維所要求的,這「 方始是學」的根本目的倘不能在學思結合有所創新上下工夫,那學得再多又有什麼用?美國亞克敦,除了博覽圖書館書以外,把家中收藏的七萬冊書全部讀完了,而且做了讀書附記與校勘,但終生無任何創造性建樹,無一專著發表。鄭板橋曾說:五經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讀是書獃子,漢魏六朝,三唐(初盛晚)兩宋詩人,字字都學,便是蠢人。
在討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積極性。氣氛輕松活潑,學生智力才能處於最佳狀態。學生不愛發言有兩個障礙,除了不相信自己,習慣於照抄書本與老師的話,主要是怕答不好丟面子,自尊心特別強。因此老師不要輕易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課堂搞的緊張兮兮的。還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那種好提新問題的冒尖學生。
西德心理學家海特納教授,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出12條訓練法,對我們很有啟發。例如第二條他說:「不以權威態度對待學生」,第五條,「不要向學生予示結果和方法,要推遲判斷。」第七條,「鼓勵學生獨自評價他人的進步、成績。」第十一條,「培養挫折忍耐力」及十二條「抓住整體結構,不讓學生過早研究一個孤立組成部分。」以免過早單一化
或鑽牛角尖里出不來。這些對語文教學的導讀、討論這一步,都有重要啟示(見《創造學》)。
3,練習與考試。很多成功的語文教師都十分注意在聽、說讀書訓練與考試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培養。
習題的設計,深淺適度,靈活多樣,富於思考。題,出的好,學生對這個思維發散點興趣能厚,可以在比較、聯想、想像中「精鶩八極,心游萬仞」,調動各種接受器官參與活動,使學生感到勞動創造的愉快。在愉快中進取。這樣就要求練習題注意目的性、多樣性、趣味性、啟發性、差異性。而在考察題目的類型上也注意從判斷、選擇、配對、比較、填充、分析、綜合、量大、題活、綜合性強等多方面考慮,以便於有助於發展人的創造思維。
(二)注意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觀察能力。
觀察,包括注意與知覺兩個階段,是有意的知覺活動。由於知覺同思維密切聯系是觀察的主要特徵,故觀察有時也被稱為思維的知覺。有人把大腦功能分成四種能力:吸收能力、貯存能力、運行能力與創造能力。觀察與注意即屬於吸收能力。觀察,不僅在耳聰目明,更表現為心智腦力敏銳深刻,注意力的集中。而這正是創造思維所需要的品質。
達爾文曾經說過:「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感覺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作家、美術家、科學家、發明家,無不得力於觀察力的敏銳。晚清著名畫家任伯年,為朋友畫貓多幅不中意,直到有一晚上爬上房頂,親自觀察了一隻又驚又怒的貓,才華除了傳世的《狸貓圖》。中學課本吳丞相為歐陽修品畫,也說明了觀察的重要。
觀察,一要進行細致的比較,找出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比如有這樣一個智力測驗題: 「南來的北往的兩隊人要同時過一座獨木橋,怎樣過?」粗心的孩子就可能想加寬橋面,機智的孩子可能想一個抱一個調換位置。而善於觀察的孩子可能發現,題給的條件,從南來和向北往實際上是一個方向,按次序走就可以了。這里用的南來北往,不是習慣用語的固定含義,有向南去的,有向北去的,而是就字面取義。傳說福樓拜教莫伯桑寫作時就要求他觀察一堆篝火和樹,寫出這堆篝火和這棵樹的特點;還曾要求他寫出與別個不同的雜貨商與守門人的特點,而且要他用一句話讓人知道一匹馬與前後五十匹馬的不同之處。
二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這個道理。
三要就觀察到的東西進行聯想、推理,像福爾摩斯那樣。
四要注意敏捷,講究速度。高考語文題量很大,反映慢的,不等弄明白,下課了。
(三)在處理理解、掌握與運用知識過程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⑽ 寫出組合創造法中的三種主要模式,並舉例說明。
組 合 法
組合創新是很重要的創新方法。有一部分創造學研究者甚至認為,所謂創新就是人們認為不能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組合到一起。日本創造學家菊池誠博士說過:「我認為搞發明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全新的發現,第二條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實進行組合。」近年來也有人曾經預言,「組合」代表著技術發展的趨勢。
總的來說,組合是任意的,各種各樣的事物要素都可以進行組合。例如,不同的功能或目的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組織或系統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機構或結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物品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技術或原理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方法或步驟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顏色、形狀、聲音或味道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狀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領域不同性能的東西也可以進行組合;兩種事物可以進行組合。多種事物也可以進行組合。可以是簡單的聯合、結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綜合或化合等。
一、成對組合
成對組合是組合法中最基本的類型,它是將兩種不同的技術因素組合在一起的發明方法。依組合的因素不同,可分成材料組合、用品組合、機器組合、技術原理組合等多種形式。如材料組合,一般是對現有的原料不滿意或希望它能滿足某種要求,與另一種不同性能的材料組合起來,從而獲得新材料,例如諾貝爾為了使稍一震動就爆炸的液體硝化甘油做成固體易運輸的炸葯,將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在一起;用品或機器組合常將兩個用品組合成一個用品,使之具有兩個用品的功能,使用方便,如保溫杯,帶電子表的圓珠筆,帶收音機的應急燈,有起罐頭功能的水果刀等,這種用品組合一般是以一種用品的形式和功能為主,將另一種用品巧妙地置於該用品的形體之內,使之不僅增加功能,同時又給人以新穎、華貴的感覺,機器的組合常是把完成一項工作同時需要的兩種機器或完成前後相接的兩道工序的兩台設備結合在一起,以便減少設備的數量、提高效率。它比用品組合復雜的多,如某廠用灰漿攪拌機拌灰漿時需加入麻刀,由於麻刀成團,需預先抽打疏鬆後方能加入攪拌機。為使灰漿與麻刀攪拌均勻且節省人力,他們把彈棉機的有關機構與攪拌機結合,先彈開麻刀,再用風力吹人攪拌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而技術原理組合的例子就更多了,如將金屬0 昿貣A和B按各種不同的比例混合,當達到某一比例時,其熔融點比A與B各種金屬的熔融點都低,這就是所謂低共熔結晶現象,此種現象是金屬學的人門知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焊錫便是利用鉛和錫的低共熔現象。鉛和錫的熔點分別為327℃和232℃,然而鉛和錫混合後卻生成了熔點為183℃的合金(即焊錫)等;還有的組合是以某一特定對象為主體,通過置換或插入其他技術導致發明或革新的方法,如在音響設備上加上麥克風的功能出現了卡拉OK機,彩電設備中加上錄放裝置產生了錄像機,洗衣機中插入了甩干裝置,出現了全自動漂洗與甩乾的功能等,也有人把這種組合叫做內插式組合。
以上各種成對組合,若把對象增加也能形成更多的組合創造。
二、輻射組合
輻射組合是以一種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為中心,同多方面的傳統技術結合起來,形成技術輻射,從而導致多種技術創新的發明創造方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進一步的開發應用;這也是新技術推廣的一個普遍規律。現以人造衛星這種新技術為例,看它所引起的輻射組合。如圖6-2所示,人造衛星技術成功以後,它與各種學科的輻射組合,發展了衛星電視轉播、衛星通訊轉播。衛星氣象預報、衛星導航、全世界的時間標准、生物進化科學,以及對月、行星、恆星等宇宙研究的各技術等。
這種輻射組合的中心點是新技術,若把這個中心點改為一項具有明顯優點,具有人們所喜愛的特徵,也可以考慮用輻射組合來開發產品。例如閃光技術,小電機等也有許多輻射組合的新產品。以家用電器為例,由於電進人家庭,由電的輻射組合,現已發展了眾多的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空調機、電爐、電飯堡、洗碗機、電熱毯、抽油煙機、電烤箱、電取暖器、電子游戲機、電吹風等等。此外,還有一種類似輻射組合的方法,即某事物尋求改進或創新,把此事物做為中心點,與一些與改進事物毫不相乾的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強行組合,形式上與輻射組合相似,這種組合大多數可能是無意義的、荒唐的,但往往也可以從中找到有價值的方案。可以對於這種組合有人又叫它為焦點組合法。該法實質上是焦點法和強制聯想法的結合。
三、形態分析組合
形態分析組合也稱形態分析法,是瑞典天文物理學家卜茨維基於1942年提出的,它的基本理論是:一個事物的新穎程度與相關程度成反比,事物(觀念、要素)越不相關,創造性程度越高,即易產生更新的事物。該法的做法是:將發明課題分解為若干相互獨立的基本因素,找出實現每個因素功能所要求的可能的技術手段或形態,然後加以排列組合得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篩選出最優方案。
例如,要設計一種火車站運貨的機動車,根據對此車的功能要求和現有的技術條件,可以把問題分解為驅動方式、制動方式和輪子數量三個基本因素。對每個因素列出幾種可能的形態。如,驅動方式有柴油機、蓄電池,制動方式有電磁製動、腳踏制動、手控制動,輪子數量有三輪、四輪、六輪、則組合後得到的總方案數為2×3×3=18種。然後篩選出可行方案或最佳方案。
形態分析組合的一般步驟
(1)確定發明對象:准確表述所要解決的課題,包括該課題所要達到的目的及屬於何類技術系統等。
(2)基本因素分析:即確定發明對象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因素),編制形態特徵表。確定的基本因素在功能上應是相對獨立的,在數量上應以3?個為宜,數量大小,會使系統過大,使下步工作難度增加,數量大多,組合時過於繁雜很不方便。
(3)形態分析:要揭示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技術手段),應充分發揮橫向思維能力,盡可能列出無論是本專業領域的還是其他專業領域的所有具有這種功能特徵的各種技術手段。在形式上,為便於分析和進行下一步的組合,往往採取列矩陣表的形式,一般表格為二維的,每個因素的每個具體形態用符號Pj表示,其中j代表因素,j代表具體形態。對較復雜的課題,也可用多維空間模式的形態矩陣。
(4)形態組合:根據對發明對象的總體功能要求,分別把各因素的各形態一一加以排列組合,以獲得所有可能的組合設想。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選出少數較好的設想後,通過進一步具體化,最後選出最佳方案。
由於所得方案是在各種方案中選出的,因此形態分析組合的特點是具有全解系性質。
另一特點是具有形式化性質,它需要的主要不是發明者的直覺和想像,而是依靠發明者認真、細致、嚴謹的工作及精通與發明課題有關的專門知識。第三個特點是該法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它不僅運用於發明創造,而且也適用於管理決策,科學研究等方面,從而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該法的發明者F·茨維基利用形態分析組合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其中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是他的最大成就,也是形態分析組合法達到的高峰。下面將此例介紹如下,其一般步驟為:
(1)確定發明對象: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
(2)基本因素分析:選擇了11項形態特徵:
P1——燃料來源(化學媒介體);
P2——牽引力產生方式;
P3——牽引力調節類型;
P4——牽引力調節方式,
P10——動作狀態,
P11——燃料性質。
(3)形態分析:將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用矩陣表的形式列出: P11P21——內部、外部化學媒介物;
P12P22——內源、外源牽引力;
P13P23P33——自身調節、外力調節、無調節;
P14P24——內部、外部調節;
P16P26P36P46——化學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四種方式;
P17P27P37P47——發動機在無空氣的空間、空中、水中、地下四種做功的能力;
P18P28P38P48——推進運動、旋轉運動、振動運動或局部無運動;
P19P29P39 ——氣體燃料、固體燃料、液體燃料;
P110P210——連續動作或非連續動作;
P111 P211——自然燃料、引燃料。
(4)形態組合:選每種基本因素中的可能變數組合。如
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 P110P111
共有方案數
N=2×2×3×2×2×4×4×4×3×2×2=36864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在36864種方案中評價篩選,最後選定的最佳解決方案是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