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煙是誰發明的,那個國家那個朝代那個人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於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煙草起源於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目前發現有66個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種,即普通煙草(N.tabacum.L.)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rustica L.)。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1492年10月,哥倫布率領探險隊到達美洲,看到當地人在吸煙。
1536年5月,有個叫嘉蒂的探險家經過長時間的探險,重新回到美洲見證關於印第安人使用煙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倫布記載更加詳細的記述:「他們把煙草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而後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隻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煙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里冒出為止,就像煙囪里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裡,那種熱辣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關於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牙人 — 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談》。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第安人吸食煙草的情景。
此外,還有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里,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裝著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煙,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像他們從這種習慣里究竟獲得了什麼快樂,除非在吸煙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台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後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雲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植。
⑵ 為什麼國外不生產烤煙
因為混合型香煙和烤煙型香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口味,大多數中國人已經習慣了烤煙型香煙口味,就抽不慣混合型香煙的口味,同樣道理外國人也適應不了咱們烤煙的口味。
國內的煙草行業,烤煙和曬煙都這兩種都是有的,產量排名都在世界前列。烤煙亦稱火管烤煙,源於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具有特殊的形態特徵,因而也被稱為弗吉尼亞型。烤煙的主要特徵是植株高大,葉片分布較疏而均勻。一般株高120-150cm,單株著葉20-30片,葉片厚苤適中,中部的質量最佳。栽培上不宜施用過多的氮素肥料。葉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採收,最初的調制方法也是晾曬,後來(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目前是在烤房內調制,烤後呈金黃色。其化學成分的特點是含糖量較高,蛋白質含量較低,煙鹼含量中等。烤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積最大的煙草類型,是卷煙工業的主要原料,也被供作斗煙。世界上生產烤煙的國家主要有中國、美國、印度,其次是巴西、辛巴威、泰國、加拿大、日本等。我國烤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重點產區有河南、山東、雲南、貴州、黑龍江、湖南、湖北、陝西、安徽、等省,四川、廣東、福建、遼寧、江西、廣西、吉林等省(區)也有較大面積的栽培。曬煙的煙葉利用陽光調制,主要有曬紅煙與曬黃煙。一般曬黃煙外觀特徵和所含化學成分與烤煙相近,而曬紅煙則同烤煙差別較大。曬紅煙的葉片一般較少,葉肉較厚,分次採收或一次採收,曬制後多呈深褐色或此褐色,以上部葉片質量最好。煙葉一般含糖量較低,蛋白質和煙鹼含量較高,煙味濃,勁頭大。曬煙為人世間斗煙、水煙、卷煙,也為作為雪茄芯葉、束葉和鼻煙、嚼煙的原料。此外,有些曬煙還可以加工成殺蟲劑。世界上生產曬煙的主要國家是中國和印度。我國各省都有曬煙種植,但分布零散,比較集中的有四川、廣東、貴州、湖南、湖北、雲南、吉林、山東、陝西等省。
⑶ 第一個發明煙草的國家是誰
據考證,人類使用煙草的最早證據見於公元432年墨西哥賈帕思州一座神殿里的浮雕,浮雕展現了瑪雅人在舉行祭祀時以管吹煙的場面。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南美洲發現了3500年前的煙草種子,證明那時人類就有了種植煙草的行為。
許多文獻記載,美洲土著民將煙草視為「萬靈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感冒、頭痛、牙痛、創傷、燒傷、膿瘡潰爛,還可麻醉、增白牙齒、抗疲勞等,還因其能治癒令人絕望的疾病而被稱為「聖葯」。
1492年10月15日,探險家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美洲大陸首次接觸到煙草這種神秘的物品,但因不認識而丟棄。
1501年,被哥倫布派到古巴尋找「中國皇帝」的2名船員首次見到美洲土著民抽煙,並了解到煙草的許多醫療用途,船員傑雷茲還學會抽煙並上癮,於是將煙草和抽煙的習慣帶回了西班牙。
1518年,西班牙征服者科特茲應一位曾隨哥倫布出航的修道士的要求,從墨西哥帶回了煙草;1530年,西班牙船員帶回了煙草種子,自此煙草被正式引入了歐洲,並逐漸傳遍到歐洲各國,在治療雅司病(yaws)、侵蝕性潰瘍(noli-me-tangere)包括狼瘡和梅毒等時獲得了奇效。
(3)烤煙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煙草除能製成卷煙、旱煙、斗煙、雪茄煙等供人吸食外,尚有多種醫療用途。
雖然煙草給人類帶了很多危害,甚至被稱為「毒草」,許多國家或地區明文限制流通或抽吸,世界衛生組織成員還簽署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葯用植物,其醫療價值不能因其危害性而被抹殺。
⑷ 煙是誰發明的
由西班牙探險家——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發現的
香煙,是煙草製品的一種。製法是把煙草烤乾後切絲,然後以紙捲成長約120mm,直徑10mm的圓桶形條狀。吸食時把其中一端點燃,然後在另一端用口吸咄產生的煙霧。雪茄是以煙草捲成圓桶形條狀吸食。香煙跟雪茄的主要分別在於香煙體積較小,煙草經過煉制和切碎。香煙最初在土耳其一帶流行,當地的人喜歡把煙絲以報紙捲起來吸食。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士兵從當時的鄂圖曼帝國士兵中學會了吸食方法,之後傳播到不同地方。1843年6月25日,法國開始製造歷史上第一批用以商業販售的香煙。後來香煙就在各地流行起來。
⑸ 誰發明煙草
yancao煙草
茄科(Solanaceae)煙草屬(Nicotiana)一年生草本。葉片含煙鹼(尼古丁),採收後經過調制、分級和加工處理,用於制卷煙、雪茄煙、斗煙、旱煙、水煙、嚼煙和鼻煙等,是世界性栽培的嗜好類工業原料作物。
分類 煙草屬約60餘種,其中大多是野生種。中國栽培較廣的種,一為普通煙草(N.tobacum),又名紅花煙草,是世界性商品生產用煙種;一為黃花煙草(N.rustica),蘇聯和印度栽種較多,中國新疆、甘肅等地有少量栽培。兩者都原產南美洲,其原始野生種分布在自厄瓜多和玻利維亞直到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脈一帶。二者還都是自然產生的雙二倍體。普通煙草還因調制方法以及種源、地區、栽培措施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形成多種類型:烤煙型,系在室內以火管將煙葉烤乾,葉色黃亮的煙型,又稱弗吉尼亞型;白肋煙型,系煙株的莖和葉主脈呈乳白色的一種晾煙;馬里蘭煙型,系原產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一種晾煙;雪茄煙型,系用以製造雪茄的一種晾煙;熏煙型,系在室內利用陰火的熱量和陰燃產生的濃煙熏制的一種煙草;香料煙型,系具有特殊芳香、葉片較小的一種曬煙,又稱土耳其煙或東方型煙;曬紅煙型,系用日光曝曬將煙褶上的煙葉調製成棕褐色的曬煙;曬黃煙型,系用日光曝曬和烤曬結合,將煙褶或架索上的煙葉,調製成鮮黃、褐黃或紅黃色的曬煙。每一類型各有很多栽培品種。此外,還有花煙草(N.alata)和光煙草(N.□lauca)供觀賞用。
歷史和分布 建於公元 432年的墨西哥帕倫克一座神殿里的浮雕,表現了瑪雅人的祭司在舉行典禮時以管吹煙的情狀(圖 1祭司吹煙圖),這是人類利用煙草的最早證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約在650年時發現了穴居的印第安人遺留下的煙草和煙斗吸剩的煙絲,加勒比地區的印第安人將煙葉稱作淡巴菰(tobago),英文名即源於此。1519年煙草開始栽培於墨西哥的尤卡坦,1531年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島的海地種煙,繼而傳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當時法國駐葡萄牙的大使J.尼科把煙草種子送給法國國王。以後逐漸傳向各國。林奈為紀念尼科而把煙草屬定名為Nicotiana。
形態和特性 普通煙草主根不很明顯,側根和不定根是根系的主要部分。根系能合成煙鹼,根尖活動與煙鹼含量的高低關系很大。株高1~3米。莖直立,每個葉腋都有腋芽,均可萌發成分枝。葉互生,螺旋狀排列。煙株移栽後葉片生長較快,頂峰期在移栽後的45天前後,每天約增加1片。多數普通煙草品種無葉柄,葉基部與莖連接處呈耳狀的側翼,俗稱葉耳。大多數烤煙品種的葉面積指數在0.65左右。葉形有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圓形、長卵圓形、披針形和心臟形等。除白肋煙外,葉色都為綠色。圓錐狀聚傘花序,花萼鍾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由5個花瓣連合而成,多為粉紅色。自花傳粉,但天然雜交率較高,常超過4%。一般烤煙品種從移栽到現蕾需45~60天,從現蕾到開花需7~10天。在白天的開花數約佔全日開花數的80%,從夜間9時到翌晨4時幾乎不開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1個月左右。蒴果卵圓形,花萼宿存。一般含2000~3000粒種子。種子很小,淡褐至深褐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網狀花紋,形狀不規則。每克種子約有10000~15000粒(圖2煙草形態圖)。
黃花煙草株高不如普通煙草,木質化差。葉呈心臟形,葉長為寬的1~1.5倍,基部最寬,葉基近中脈處凹陷,葉質較厚而重,葉柄明顯。花色蒼黃到微綠。種子較普通煙草稍大。
煙草葉、莖、花萼和果都有多細胞的毛。其中腺毛細胞中含有葉綠素,能綜合含有樹膠和樹脂的滲出物。腺毛與煙草的香氣有一定關系。
煙草喜溫、喜光、耐旱、怕澇、耐瘠、需鉀較多。地上部在8~38℃氣溫下均可生長,最適溫度為25~28℃。根部可耐的最低溫度為 7℃,最高溫度為43℃,最適溫度為31℃左右。一般烤煙葉片成熟階段的日平均溫度以20~25℃為宜。曬煙、白肋煙等需平均氣溫在18℃、持續時間在90天以上;黃花煙草則較能耐冷涼氣候,生長時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而不強烈的條件下,煙葉質量表現優異。
降水對煙草的影響主要決定於雨量是否均勻分布。生育期間平均月降雨量100~130毫米即可。土壤對煙葉質量的影響很大,不同類型、用途的煙草對土壤有不同的要求。曬紅煙適宜於較粘重和有機質多的土壤;白肋煙要求含氮較高的肥沃土壤;香料煙適宜種在有機質含量少、肥力不高、表土不厚而有小石塊的砂性地上。烤煙以質地疏鬆、結構良好的壤土和砂質粘土為宜。要求有機質含量為 1~2%,速效氮為40~60ppm,速效磷為25ppm左右,速效鉀要大於 100ppm。土壤含鹽量要小於0.06%,含氯量小於35ppm,pH在5.5~7.0之間。
栽培管理 輪作中煙草是禾穀類作物的良好前作。煙茬種麥、稻和油菜等,一般生長良好。栽培管理上有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育苗移栽 在中國,除個別地區的黃花煙草和曬煙用直播外,多數採用育苗移栽。苗床面積約為大田栽種面積的5~7%。因氣候不同,有的用釀熱溫床或加熱溫床,有的用溫室,也有用覆蓋塑料薄膜、紗布、玻璃或其他覆蓋物的冷床育苗。苗床用土需用蒸汽、化學葯劑或熏土等方法消毒,以防病、蟲、雜草和線蟲為害。精選的種子須經葯劑消毒、清水沖凈和晾乾要及時播種或催芽。一般每10平方米用種4~5克。播種期因春、夏、冬煙和地域不同而異。播後用薄層細沙、草木灰、騾馬糞稻草或松針覆蓋。
種子萌發的開初12小時為物理吸水階段;以後的24~36小時為感光階段,此時光對發芽有一定促進作用;再後進入生長階段。煙種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4~29℃,最低溫度為 7~10℃,最高溫度為35℃。苗床溫度以25~30℃為宜。一般進行兩次間苗,苗距6~8厘米。育苗中期和後期採取斷水、揭覆蓋物或掐葉等鍛苗措施,可使煙苗均衡生長並提高抗逆能力。當氣溫穩定在12~13℃,地溫達 9℃以上時即可進行移栽。如用雙行或四行移栽機移栽,則開穴(溝)、栽苗、澆水和壅土等作業可一次完成。種植密度因煙草類型、地勢、土壤等情況而異。中國一般畝栽1300~1800株。
大田管理 煙草移栽後要適時澆水、施肥、中耕、培土和防治病蟲害。肥料對煙葉品質的影響很大。土壤中缺氮則煙葉小而單位面積重量低,烤後葉薄而輕;氮肥過量則葉片疏鬆粗糙,烤後煙味辛辣,呈綠褐或近黑色,品質下降。磷肥不足時煙株生長緩慢,葉狹長而色暗綠,烤後無光澤;施用過多則葉脈突出,質地粗糙,油分少且易破碎。鉀素是煙草灰分的主要成分,施用適當時葉面光滑,吸用時有香味,燃燒性好;不足則葉粗糙發皺,葉尖葉緣組織停止生長,形成枯死斑穿洞成孔,葉片殘破,燃燒性差。土壤中氯的含量是能否適於種煙的限制因子,煙葉中含氯量高於1%時煙葉燃燒速度開始減慢,1.5%為臨界線,超過2%就黑灰熄火。施足肥料、適時移栽、及時澆水和排水,可促進煙株健壯生長,避免煙株未達一定高度和葉數而提早開花的「早花」現象。同時,還應種植密度適當,適時澆水、排水與防治病害,以防止乾旱、水澇、田間郁閉和防止煙株下部葉片未達正常成熟而提前發黃,以至枯萎的「底烘」現象。
打頂抹杈是促成優質豐產的主要措施之一。除香料煙外都必須適時進行。一般在現蕾時摘去花序,以利上部葉片擴展,並及時抹去腋芽,不使長出側枝(煙杈),約 5天左右進行一次。現可使用氣流式自動打頂裝置進行。打頂機後部裝有噴霧機,在打頂的同時向煙莖噴灑抑杈葯劑如脂肪醇等,抑制腋芽生長。(見彩圖煙田、普通煙草)
成熟和採收 移栽後50~60天,煙葉就自下而上逐漸成熟。當葉片停止生長,組織逐漸充實,葉內干物質積累達最多時為工藝成熟期,即可採收。煙葉成熟的特徵是葉色由綠變黃綠,主脈變白發黃,基部發脆,葉毛脫落,葉面有光澤,葉尖和葉緣微向下垂。在生產上採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縮短煙葉成熟期,並使煙葉均勻落黃。歐美國家採收時用整株齊地砍收法或摘葉採收法,也有用收獲機採收的。中國的烤煙和絕大部分曬晾煙用人工採摘,通常採摘3~9次,個別也有整株一次分段砍收或一次采完。
育種 煙草育種的目標是選育品質優良、產量高和抗逆(抗病、耐旱、耐肥等)力強的品種。選育新品種一般採用系統育種、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原生質體培養和細胞融合育種也已有應用。煙草單倍體育種,能縮短培育新品種年限,20世紀70年代,單倍體育種首先在煙草上獲得成功,中國用單倍體育種法選出了單育1號、皖煙 1號等品種。此外還用煙草屬的一些野生種與普通煙草進行種間雜交,將野生種的抗病蟲基因轉移到普通煙草的優良栽培品種中,從而育成了一個品種能抗單一或多種病害的許多新品種。中國現在推廣的優良抗病品種有紅花大金元、長脖黃、永定 1號、NC82和Speight G-28等。
主要病蟲害 煙草從發芽出苗到葉片成熟,從調制到倉庫貯存的全過程中,隨時可能遭受各種病、蟲、雜草的侵襲。尤以病害最為嚴重。非生物性病害很多同氣候有關,如寒冷可導致幼苗葉片褪綠和煙株凍傷;暴風雨沖擊可使葉背形成赤褐色雨斑;冰雹可撕裂葉片,擊傷煙莖;雷擊可使葉片扭曲褶皺,髓心組織呈碟狀層;乾旱可使葉片形成褐、黃色斑;葉背面常被風吹轉而受日灼,可產生不定形的枯死區;空氣污染可導致氣候斑點等。此外,由於煙草對營養元素過多與不足反應靈敏,還常發生氮、磷、鉀、鎂、鈣、硼和氯等元素的缺素症或多素症。
屬於寄生性的病害按病源分為:①細菌性病害。如角斑病可使葉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多角形、黑褐色斑點;青枯病可導致煙株迅速枯萎,但葉色仍保持綠色,莖的一側出現黑色條斑,維管束變黃褐或黑褐色等。②真菌性病害。如黑脛病症狀為根變黑褐色,葉片萎蔫,莖基變黑且向上延升,髓變黑褐色並干縮呈碟片狀,葉上發生大塊圓形病斑,嚴重時全株死亡。褐斑病或赤黑病在葉中脈、花梗和蒴果上形成病斑,病斑死組織內常出現同心輪紋。③病毒性病害。在中國為害較大的是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和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均在葉片上形成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重則煙株變形矮化,兩者並可混合侵染煙株。此外,馬鈴薯病毒也常造成危害;還發現了煙草曲葉病毒等。④其他寄生性病害。主要有根結線蟲造成的根結線蟲病,寄生於煙草的種子植物列當等。
侵害煙草的害蟲主要有煙蚜、煙草夜蛾、煙潛葉蛾、斜紋夜蛾和煙蛀莖蛾等。
調制 即對成熟煙葉進行初加工,使含水85%左右的鮮葉變干,內含的化學成分發生一系列對品質有利的變化,並固定各類煙草要求的顏色、香氣和吸味,使之成為適於煙草工業用的原料。根據煙草的不同類型,主要有下述幾種不同的調制方法。
烘烤 將烤煙葉綁在竹(木)竿或繩索上,掛入專用烤房內用人工加熱等措施進行。根據煙葉顏色和乾燥程度的變化可分為 3個階段:①變黃期。溫度從35℃逐漸升到42~45℃,相對濕度由95%左右逐漸降到70%左右。在此條件下,初期煙葉由於發生一定程度的水分虧缺,細胞內水解酶的活性增強,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蛋白質被分解成還原糖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等對品質有利的一些化學成分。絕大部分葉綠素分解消失;類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則僅有一部分被破壞,因其顏色不再被葉綠素的綠色掩蓋而顯露鮮黃色。類胡蘿卜素的降解產物包括環檸檬醛等數十種,煙草中含量雖微,但對煙葉的香氣起著重要作用。②定色期。由變黃結束時的溫度逐漸升到55℃,平均每1~2小時升溫0.5℃左右,相對濕度逐漸降到30%左右(濕球溫度穩定在38~39℃),使葉片逐漸脫水乾燥、褪黃而固定。③干筋期。煙葉通過定色期,還有部分主脈未烤乾,這時可每小時升溫2~3℃,直至70℃左右,相對濕度降到15%左右(濕球溫度不得超過43℃),待主脈完全乾燥,即可結束烘烤。整個烘烤過程需3~5天。
煙草烘烤多用火管加熱、自然通風的氣流上升式烤房。烤房內平面溫度要均勻。用以通風排濕的進風洞和排氣窗可根據烤房裝煙數量、煙葉含水量、烘烤季節的氣候條件和烘烤過程中的煙葉變化,調節其開口的大小。另外,還有隧道式連續化烤房、以氣體或液體為燃料的密集烤房,以及溫、濕度自動控制的堆積烤房。
晾制 將煙葉懸掛在晾房內完成凋萎變色乾燥的調制方法。白肋煙即用此法調制。晾制的最適溫度為25~35℃;最適相對濕度白天70~75%,夜間90~95%。凋萎褪黃階段中葉片的變化與烤煙相近,只是因晾制時間較長,晾制後的葉片糖分很低。在褪黃後的乾燥階段,葉片仍處於晝干夜濕交替變化的狀況,煙葉的顏色變深,這對白肋煙特有香氣吸味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白肋煙也可在腰葉成熟後整株晾制,這樣需時較長,但較省工。
曬制 即利用陽光調制煙葉。按曬制工具的不同可分索曬和折曬兩種。黃花煙中的「綠煙」系整株收獲後,在田間曝曬。因失水快,葉綠素未完全分解,曬制後為綠色;若成熟後任其留在田間曝曬,葉綠素分解,曬制後為黃花煙中的「黃煙」。曬黃煙變色後曝曬,可使其較快乾燥定色。淡色曬黃煙的品質與烤煙近似;深色曬黃煙則介於淡色曬黃煙與曬紅煙之間。曬紅煙在乾燥階段藉助夜間吸露回潮,促進煙葉內多酚類物質的氧化氨基酸和糖的變化。調制後煙葉色澤棕褐,煙氣醇香,生理強度大。
分級 煙葉的分級以葉片著生部位、顏色等品質因素作為主要依據。中國烤煙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標准,根據煙葉著生部位和顏色分為中下部黃色、上部黃色、青黃色3組,再以品質因素(油分、組織、光澤、顏色、殘傷等)定級。曬晾煙分級標准目前多為地方性的。世界生產煙草的國家都有各自的煙葉分級標准。制訂標準的依據各國大體相同,但等級的數目不一。
用途 煙葉是製作煙製品的基本原料。煙製品多種多樣,品味各有特色:①卷煙。可分3種煙型。烤煙型卷煙幾乎全部原料為烤煙煙葉,煙絲色淺,具烤煙香氣,勁適中;混合型卷煙以烤煙、白肋煙和香料煙為主要原料,並摻用其他曬煙,煙絲色深,具多種類型煙葉混合香氣,勁較大;曬煙型卷煙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原料為曬煙,具曬煙香氣,勁大。②雪茄煙。以雪茄芯葉、束葉和包葉煙為原料,機制或手工製作,有尖頭或圓頭兩類,香氣濃郁,勁大。③皮絲煙(水煙)。以曬晾煙為主要原料,用水煙袋、竹煙筒或旱煙袋燃吸,香氣芬芳,勁大(圖 3中國的竹煙筒和水煙筒)。④斗煙。以曬煙和晾煙為主要原料,製成粒狀、小片狀或絲狀,用煙斗燃吸,香氣濃郁,勁大。⑤鼻煙。以曬煙為主要原料,磨成粉末,直接塗抹在鼻孔內聞吸。⑥嚼煙。以晾煙為主要原料,製成糕狀、餅狀、條狀或丸狀,在口內咀嚼,濃香而略帶甜味,也有的帶鹹味。近年來研製的葯用煙,是將中草葯摻入卷煙中製成的。對某些疾病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有一定療效。從煙桿、煙筋中提取的煙鹼可作殺蟲劑。煙桿纖維可作造紙原料及壓制纖維板。種子油可作油漆原料,油餅可作飼料或肥料。煙草葉中含有能供食用的可溶性蛋白質,經提純後成為無色無味的結晶,其提取量可達煙草產量的 6%以上,將有可能成為營養豐富的潛在食品。提取蛋白質後的殘渣,可打漿製造煙頁薄片,作為低焦油卷煙的填充料。
煙草對人體健康有害,其吸用長期受到反對和限制。早在1535年《印第安通史》中就認為吸煙是一種「邪惡習慣」。反吸煙最早發生在英國。日本在1615年下令禁煙,焚毀煙葉,拔去田間煙株。中國明代崇禎年間,也曾禁煙,違者處以劓刑。1954年和1964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美國衛生署相繼發表吸煙危害健康的報告,從而引發了持續時間較長的反吸煙高潮。當時卷煙銷售量一度下降。近20年來,已從煙氣中鑒別出4500~5000個組分。在煙氣微粒相中,約有0.6%的成分與癌症有關,其中0.2%是癌症誘發物,大多是多環芳香烴、雜環芳香烴和脂類化合物;還有0.4%為促發癌症的前導物,大多是四環芳香烴、五環芳香烴、酚類、取代酚類、亞硝胺和去甲基煙鹼等。減少煙草和煙製品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成分,是煙草研究的重要任務。由於煙氣中的絕大部分有害成分含於煙焦油中。因此減少卷煙中的焦油含量已引起重視。
⑹ 烤煙的烤煙育苗
烤煙直播栽培方法可節省育苗、移栽及追肥環節用工;縮短種植時間;節省草炭和育苗盤;省去育苗大棚。是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發明的一件專利,2012年11月21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該方法的操作要點如下:
第一步,提前一個半月整理煙地、開廂,沿壟底中心線條施基肥,然後起壟,並等雨水補充壟體水分至土壤墒情充足。
第二步,雨止後打孔,往孔穴內施入拌有防地下害蟲葯劑的草木灰。
第三步,在孔穴中播種,每孔播1粒,隨後往小孔內噴施移栽靈葯劑至草木灰和包衣種子吸水濕潤,蓋上地膜。
第四步,待種子萌發出苗並長至二葉一心時在膜上破孔,當煙苗到20cm高時,再次施肥,肥料施入煙株根部孔中,用土填滿孔,至煙株長至50cm高後揭膜培土,防治病蟲害,及時打頂抹芽,成熟後及時採收烘烤。 我國自九十年代後期開始研究漂浮育苗,進入二十世紀漂浮育苗面積逐步推廣,並成為占統治地位的育苗方式。漂浮育苗具有育苗效率高,節約育苗用地,減少育苗用工,減少病害發生等優點,深受煙農歡迎。目前,我國各地都在探索不同的育苗方法,如濕潤育苗法。漂浮育苗上主要是圍繞減少草炭的消耗和降低成本方面。如:半基質育苗法、砂培育苗法。但這些在操作上都無法代替主流漂浮育苗法。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漂浮育苗仍將是我國烤煙育苗的主要育苗方法。
煙草漂浮育苗是一項可規模化、專業化、商品化進行育苗生產的現代育苗技術,關鍵技術多,工序復雜,管理要求高,關鍵細節難掌握,如果操作不到位,所育出的漂浮苗素質低,抗逆性差,煙苗帶病,影響煙葉生產。要培育出健壯煙苗,需重點把握好四個關鍵:一是全程嚴格消毒;二是科學調控網、肥水及溫度;三是適時適度剪葉煉苗;四是加強病蟲防控。
煙苗出苗後,隨著氣溫不斷升高,煙苗生長較快,強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以培育壯苗為重點,強化肥水、溫溫度等五個方面的管理。
一是強化水肥管理。池水管理,原則是「先淺後深」。播種後,氣溫較低,池水深度應控制在5厘米左右。待到大十字期後,隨著氣溫升高,池水應逐漸加深到10~15厘米。肥料管理,原則是「先少後多」。第一次施肥在第一片真葉出現時,施肥以盤計算,每盤25克。必須將營養液肥先溶解,再分次混勻施入池水中;第二次施肥在第三片真葉出現時進行,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均與第一次相同,池水深度10~15厘米;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施肥後15天左右,此時,煙苗一般會出現明顯的缺肥現象,施肥量以20克為宜。施肥應靈活掌握,根據葉色深淺,適量追肥。
二是強化溫濕度管理。種子萌發期適宜溫度為25℃~28℃,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做到不能高於或低於下限溫度和上線溫度。要注意觀察溫度計,及時進行保溫和降溫管理,通風一般在中午棚內溫度高於28℃時進行,下午要關棚保溫;溫度驟降時要蓋嚴棚膜及遮陽網,並加蓋覆蓋物進行保溫。第二次剪葉後小棚要揭開棚膜,逐漸揭去遮陽網,大、中棚打開通風門窗,讓煙苗逐步適應外界環境,達到煉苗目的。因天氣變化異常,要靈活控制溫濕度管理。
三是強化間苗、定苗和剪葉管理。當煙苗長到小十字期時就要進行間苗了,間苗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證煙苗的整齊度。間苗前操作人員要備齊消毒設施和器具,及時對一切能接觸煙苗的物體進行消毒。間苗時先將病苗、弱苗間除,然後用多餘的健壯煙苗補齊空穴,保證每個孔穴有1株煙苗;剪葉要適時剪葉進行,調節煙苗根系與莖葉生長的關系。剪葉前的消毒措施把關要嚴,消毒要到位。第一次剪葉在煙苗長至5片真葉時進行,將長勢過快的煙苗減去1/2,目的是「控大促小」,促使煙苗生長整齊一致。以後每隔6~7天剪葉一次,剪葉3~5次,保證煙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協調生長。刮根用竹片將生長出底孔的根系颳去,提高莖稈韌性和促進根系發育。每次剪下的葉片、根殘體要清理干凈,煙葉前和剪葉後要及時噴打農葯,及時進行毒消處理。
四是強化鍛苗管理。當煙苗進入成苗期後,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加滿池水,斷肥鍛苗。將小棚上的棚膜揭開,大、中棚打開門窗,使成苗期苗色成正綠至淺綠色。葉色濃綠的育苗池要更換池水,保障提高壯苗率。
五是強化病蟲害防治管理。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消除病原,控制發病條件為主開展防治。必須作好育苗場地、育苗棚、基質、育苗盤等環節的消毒工作,一旦發現病原中心要及時清除,同時噴施防治葯劑,以防蔓延。苗期容易發生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黑脛病、炭疽病、普通花葉病等,可選用百菌清、敵克松、退菌特、代森鋅等進行防治,根據說明書適量用葯。危害煙苗的害蟲主要有蚜蟲、蛞蝓、潛葉蠅等,可用敵百蟲、萬靈、抗蚜威等進行防治,根據說明書適量用葯。要嚴格控制營養液中磷肥濃度,嚴格對育苗盤、基質、池水消毒,規范裝盤操作,加強通風透光,降低藻類危害。出現藻類時噴施硫酸銅殺藻。嚴格控制營養液的養分濃度可避免鹽害。對已產生鹽害的煙苗要噴水淋洗或用換池水的辦法消除。
⑺ 煙草的起源,是誰發明並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的
拉美發明,哥倫布帶回歐洲並傳向亞、非洲,繼而傳向全世界。也有說法是中國諸葛亮最先吸食煙草的。
⑻ 煙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起源:
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發展歷程: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士兵從當時的鄂圖曼帝國士兵中學會了吸食方法,之後傳播到不同地方。1843年6月25日,法國開始製造歷史上第一批用以商業販售的香煙。後來香煙就在各地流行並傳播起來。
(8)烤煙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危害
煙草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可預防死亡原因,煙草使用者中的一半都會死於煙草使用。目前全世界吸煙者總人數超過十億,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每年煙草使用導致全球五百多萬人死亡。在發展中國家,隨著人口的穩步增長以及煙草企業的大力市場營銷措施,煙草使用人數持續增長。
如果當前的發展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由於煙草使用導致的年死亡人數將超過八百萬;到本世紀末,煙草將奪去十億人的生命—而且據估計,其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會集中在中低收入國家。
在世界前八位死因中,煙草使用是其中六個死因的危險因素。吸煙可引發肺、喉、腎、膀胱、胃、結腸、口腔和食道等部位的腫瘤,以及白血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腦卒中、流產、早產、出生缺陷、不孕等其它疾病,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卻是可預防的痛苦和嚴重的生產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