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步驟三種禪修·pdf -菩提書院
禪修很好好啊,能提高心的層次,能悟道解決生死問題。
1、系統學習打坐禪修,全面把握實證的理論原理、怎麼入手,各種方法的具體操作,遇到各種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每一步路怎麼走,怎麼悟道等,清涼月老師用自己的所修、所證,講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經驗參考。建議網路「思維本體學實證網」-參閱文章《打坐修證的新手指引》。或網路「本體佛學新浪博客-開悟的一些特點」,博客分類如下:《科學實證》講解(初學到高層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歷程)、視頻教學(打坐各方法、問題的專題匯總)、觀心、實證、開悟。
方法和路這樣走(供參考):一是從觀身體覺受入手:觀手或觀呼吸,心穩定了,再觀心或觀慢動作等入定。二是從心入手:直接觀心(隨時知道自己在干什麼,佛教特有法門)。
欲界定前需要經歷的過程:放鬆入靜,培養靜,讓靜穩定,讓心穩定,提起專注,培養專注,破靜入定。
2、坐姿有雙盤、單盤、散盤、緬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覺舒適、自然為主,不要追求高難度,不能因為坐姿的不適影響了心的突破。因為我們是練心的,不是練習身體。心達到一定的層次,心柔軟了,身體自然會柔軟,自然能雙盤起來,真正標準的坐姿,是在打坐的過程中,隨著心力的提高,身體自然而然會調整到標準的坐姿,標準的坐姿都不是從外形上模仿出來的,大道自然。
3、放鬆入靜,打好基礎。耐心的從身心兩個方面進行放鬆,身體是反反復復放鬆那些容易緊張的肌肉群,心裡是放下那些作意、緊張、追求、急躁的念頭。高度重視放鬆,把放鬆做為一門課程去練習,反反復復從身心兩個方面交叉結合去放鬆。
4、打坐的方法很多。選擇一個觀察對象來觀想,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目的是培養和形成專注力。觀察對象非常的多,動態的有慢動作,靜態的有觀呼吸、觀佛像、觀蓮花、觀一些境界等等,聲音類的有佛號、咒語等。初學從觀呼吸入手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對自己的身體覺受比較敏感,容易形成專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觀呼吸、觀手、觀心、觀慢動作、念佛號、念咒、耳通圓根法門、睡功等,每一個方法的理論原理把握通透,這是最關鍵的。然後是怎麼入門,怎麼用心,怎麼操作,會碰到什麼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是什麼,每一步怎麼修,怎麼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實證起來,不盲目,能少走彎路,預防走錯路,自己能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⑵ 參加菩提書院的三級修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政府合法合規批準的學佛機構。有次第,有氛圍,有方法,有引導,純公益,實際價值不可估量,隨便你什麼商業課程沒法比擬,解決人生最大最根本的問題。
為使佛法走近生活,濟群法師從不排斥使用現代工具輔助弘法,所以早在20年前便開始使用電腦,為信眾答疑解惑。
在10多年前便建立個人主頁並相繼開辦網路佛學院、開設個人博客、微博等,目前擁有粉絲40多萬人。近年來,濟群法師還積極投身於建設大型公益性學習組織——菩提書院。
內容簡介:
《處世》是濟群法師對日常生活中人們追求外物的態度的指導。現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確對待財富、物質、名利、情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則是什麼?快樂的根源又是什麼?《處世》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和方向。
濟群法師是學修並重的僧人,他繼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讓人生更智慧」的理念,並結合目前社會現狀,為大眾解說、傳授正法。
⑶ 菩提書院的修學方法
關於菩提書院的修學,濟群法師提出十八字方針:學習態度上,要「真誠、認真、老實」;學習方法上,要「理解、接受、運用」;學習效果上,要達到「觀念、心態、品質」的改變。學員修學採取個人自修和集體共修相結合的方式。
【個人自修】學員每周必須安排一定時間主動、自覺地學習,反復聞思課程內容,並結合現實人生進行思考,將佛法智慧轉化為自身觀念,進而落實到心行中。
【集體共修】學員以班級為單位,依據修學內容及輔助材料,每周一次聚在一起進行班級共修,討論法義,分享修學心得,在和樂的交流氛圍中共同成長。
⑷ 菩提書院的三級修學內容
三級修學包括初級、中級、高級,逐步引導學人在菩提大道上穩步向前。
【初級——同喜班】以人生佛教為基礎,以信仰建設為中心,學習時間為半年。
【中級——同修班】以道次第為基礎,以菩提心的修學為中心,學習時間為四年。
【高級——同德班】以正見為基礎,以止觀禪修為中心,學習時間為三年。
三級修學的次第引導,初級旨在消除人們對佛教的誤解,學會以佛法智慧看世界、看人生,並確立對三寶的信仰。中級是了解菩提道的修學要領,逐步舍凡夫心,發菩提心,真正走上菩提大道。高級是確立佛法正見,並通過止觀禪修,超越世俗心,發起勝義菩提心,進而通達空性,解除迷惑。
⑸ 菩提書院的書院緣起
提起佛教,國人多有親切之感。論及學佛,卻往往令人望而止步。親切,是因為佛教千百年來與中國傳統文化水乳交融;退卻,則是因為經典浩瀚,難以契入。
近年來,隨著物質條件的極大改善,人們開始對精神生活萌生更多需求。信仰,便是這種需求的終極指向。曾幾何時,信佛還是一個讓人諱莫如深的話題,可今天,寺院香火鼎盛,信眾與日俱增,一派復興之勢。與此同時,網路及各種媒體的普及,讓人們得以大量接觸到以往難得一見的經典法寶。這固然為學佛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選擇上的困擾。若無有效引導,學人或是廣泛涉獵卻不得要領,或是有心深入卻偏執一端,或是上下求索卻流於表面。
佛法,本是安心之道,學得茫然,反而令內心愈加不安;本是離苦之道,學得極端,反而令自他平添苦惱;本是解脫之道,學得刻板,反而令身心更增束縛。
學佛,究竟是要學些什麼?
佛法,怎樣為我們解除迷惑煩惱?
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下,能否保證修學的有效及持續?如何將所學佛法貫穿於工作和生活中,讓生命活出質量?如何按照佛法的指引,從煩惱的此岸,邁向解脫的彼岸……
有感於大眾學佛存在的種種障礙,濟群法師於1992年走上弘法道路,在國內開風氣之先。二十年來,時常應邀至高校及商界、文化界、心理學界等教內外團體舉辦講座。其後,還通過書籍、網路等方式與大眾廣結法緣,法音長流,筆耕不輟,得蒙法益者難以計數。遺憾的是,這些渠道雖然為人們創造了更多聞法因緣,但仍缺乏持續跟進,也就難以系統引導,使之持續產生作用。
有鑒於此,法師以三十年修學所證,提出「皈依、發心、戒律、正見、止觀」為佛法修學的五大要素。這一精闢歸納,為大眾修學指明了直達中心的捷徑。進而,圍繞五大要素施設三級修學,創辦菩提書院,為學人提供了次第井然的引導,既有理論的學習,也有實踐的運用。更為難得的是,這套可以復制並保質保量的修學模式,有效緩解了教界師資奇缺的現實困境。
自菩提書院試行推廣以來,我們已在蘇州、上海、廈門、溫州、深圳等地開辦了三級修學班。雖然學員在入學時程度各異,有些是尚未走入佛門的初學,帶著人生困惑而來;有些是學佛多年的老修,帶著修學難題而來。實踐證明,在三級修學模式的引導下,不論學員基礎如何,只要遵循「真誠、認真、老實」的修學態度,踏踏實實地由理解而接受,由接受而運用,都能在短時間內從中得益,法喜充滿,並願意將這份喜悅分享給周圍的人。所以說,這是一套行之有效且適合當代的修學方式。
關於菩提書院的修學特點,法師提出了「四個一」,那就是:一個目標——解脫;一張地圖——三級修學模式;一位導師——依止修學的善知識;一群夥伴——菩提書院的同參道友。
在這里,每位學員都是不斷成長的菩提種子,共同感受法雨的潤澤;在這里,每位學員都有超越世俗的真摯情誼,共同面對人生的悲歡;在這里,每位學員都是攜手並肩的同參道友,共同走向生命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