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鬼穀子"的出處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
先生。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
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
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
益與否,關系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繫到經濟上之成敗
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繫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
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
游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
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穀子之精髓所在。孫
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穀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
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國標碼表中無對應的少數漢字,均以「□」符號代之。
------------------------------
鬼穀子捭闔第一
奧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
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
今,其道一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
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
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
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
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欲捭之,貴
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
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
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
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
「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
「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
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
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
天下。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
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
戶。
注釋
捭:〔音3〕分。
闔:〔音he2〕關。
稽:〔音ji1〕考。
朕:〔音zhen4〕跡象。
牧:處理。
內:接納;忤:逆。
------------------------------
鬼穀子反應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
復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復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
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綱
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鮒��說鋈酥�僖病33制涓僨��*
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
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
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遠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
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
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
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復,觀其所託,故用此者。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
內,量其能,射其意;符應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
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鐵;若舌
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圓與方。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
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
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
鬼穀子內楗第三內楗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
思。
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貨結以采色。用其
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
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穩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
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
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
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
者,聖人不為謀也。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
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
出可入,可楗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萬物。
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欲合者用內,欲去者
用外。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名入產業,曰楗
而內合。上暗不治,下亂不□,楗而反之。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
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注釋
內:入。
楗:門拴。
內楗:在本文指以言辭與謀略游說國君。
------------------------------
鬼穀子抵戲第四抵戲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
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戲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戲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
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戲之理也。
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
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謀,皆由抵戲。抵戲之隙為道術用。
天下紛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鼠匿,貪利詐偽者
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戲罅。聖人見萌牙戲
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
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
此之時,能抵為右。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戲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
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
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注釋
抵:抵塞。
戲:隙。
抵戲:意為堵塞有缺漏的地方。
------------------------------
鬼穀子飛箝第五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
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
用。
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
後重累;或先重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
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戲。
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
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
重,以飛箝之辭,鉤其*�茫�艘澤榍籩�*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
之,此飛箝之綴也。用之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可橫,可引而
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注釋
飛:製造聲譽。
箝:箝制。
飛箝:意為先以為對方製造聲譽來嬴取歡心,再以各種技巧來箝制他。
------------------------------
鬼穀子忤合第六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
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
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
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
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
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
箝之術。
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
桀,而不能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
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
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
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注釋
忤,相背;合,相向。合於此,必忤於彼。良臣須擇主而事。
------------------------------
鬼穀子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
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
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
慧,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
孰好孰憎?反側孰辨?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
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者,不能隱其情。情慾必出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
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隱者,此
所以謂測深探情。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慾,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
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
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可索之。此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常
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
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
注釋
揣:估量。
------------------------------
鬼穀子摩篇第八
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索欲,測而探
之,內符必應;其索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
故能成其事而無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
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聖人謀之於陰,故曰
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
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
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
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
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
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任之。故謀必欲
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
偶者也。說者聽,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
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事誓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
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
拘,久而化成。
注釋
摩,順,合也;意為以事情去順合於說服之君王。
------------------------------
鬼穀子權篇第九
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
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橐病#ㄑ曰蚍錘玻��噯匆病#┠蜒
哉擼�綽垡玻蝗綽壅擼�黽敢病*
佞言者,諂而干忠;諛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決而干勇;戚言者,權而干信;靜言
者,反而干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縱舍不疑者,決也;策選進謀者,
權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姦邪。故曰:參
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者見)要得理。故無目
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
之也。物有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諱忌也。
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
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
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亦知其用而用也。故
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
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
之,利則行之。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
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
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
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
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
注釋
權:權衡。
干:同於或為。
------------------------------
鬼穀子謀篇第十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
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於古之所從。
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
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異同之分也。
故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斯蓋其分也。
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儀,儀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
事,故百事一道,而網路一數也。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於
數,明於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
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為強者,積於弱也;為直者,積於曲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也。
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
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
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
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
者,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
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貌者不美
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是貴制人,而不貴制於人。制人
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
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
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
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聖人之制道,在隱
於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之義,則可於語。由能得此,則可以殺
遠近之誘。
------------------------------
鬼穀子決篇第十一
凡決物,必托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用患;善至於誘也,終無惑偏。有利焉,去其
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若有利於善者,隱托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
者,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
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於事度之
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
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貴則決之;去患者,可貴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故夫決情
定疑,萬事之基,以正治亂,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
鬼穀子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靜,其被節先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右主位。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
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輻輳並進,則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
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
右主德。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而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諳化矣。誠
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干君。
右主賞。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
右主問。
心為九窮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所以
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故能長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家於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聞,開閉不
善,不見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諳變
更。
右主恭。
循名而為貴,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
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
右主名。
注
右:有。
㈡ 鬼穀子的徒弟除了孫臏還有誰
鬼穀子評價 簡介回答:
鬼穀子,姓王名詡,一說為春秋時代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淇縣)人;一說為戰國時代衛國(今江西省貴溪市)人;但具體生卒日不詳,是「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
鬼穀子先師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鬼穀子先師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穀子是一位奇才、全才。他著有《鬼穀子》一書,又叫做《捭闔策》。民間亦有傳說鬼穀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鬼穀子先師從衣、食、住、行、醫等、了家理財、治國方案、外政外交、兵書戰策、兵器發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養生教子等等可以說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鬼穀子先師據傳說是為個人而笑天下之人。也可以說是個難駕馭之人。他的書籍流傳甚少,多為抄譯。冶銅煉鐵、鎢鐵鑄劍、過目不忘、貧富均化、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製造了熱氣球等!在台灣除了算命、卜卦、業奉他為祖師外,還有據說鬼穀子雙目失明,以鏡掩飾,所以眼鏡業也以他為祖師,鬼谷仙師王禪老祖的生日是農歷三月二十五日。在現代,從事於營銷策劃或整合營銷的人士偶有人遵其為祖師。
㈢ 戰國時代鬼穀子的年齡
沒有他的年齡紀錄,"毛遂自薦"公元前257年的毛遂是他的關門弟子.
可以推算出來.兩百多歲.
鬼穀子,晉平公(公元前557-公元前532)在位時人,姓王,名翊,因隱居鬼谷,號稱鬼穀子.鬼穀子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鼻祖,古代游說理論的創始人。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後人把他尊為神,不僅歷史上縱橫家們侍奉他為祖師爺,兵家們崇尚他的謀略;即便是民間占卜卦之流都推尊他為師爺,甚至那些修鞋、配眼鏡的也都推崇他為自己的先烈先祖。
㈣ 聰明絕頂的鬼穀子,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嗎
戰國時代,各種學說競相綻放,蔚為大觀,爭奇斗艷。兵家代表人物孫臏、龐涓;縱橫家蘇秦、張儀;法家商鞅、李斯;雜家呂不韋等等,都給歷史留下了擲地有聲的文字,成為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些影響過歷史氣候的著名人物,據說都師出鬼穀子門下。除了他們之外,徐福、毛遂、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蒯通、黃石、李牧、尉繚等響當當的人物也都曾受到鬼穀子的教誨。
這些人物的年齡跨度、專業范圍的差異太大。於是,在一些平台上,出現了懷疑鬼穀子真實性的情況。
那麼,鬼穀子真實存在嗎?
明朝成化年間,《河南總志》書成,其中寫道:“雲夢山在嵩縣南九十里,昔鬼穀子游息於此,一名鬼谷山,前有水簾洞。”雲夢山被認為就在商朝首都朝歌的南部,位於今天河南省汝陽縣一帶,而關於鬼谷山一名,有人說是因鬼穀子得名,有人則主張是因為此地異常幽靜,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成為鬼谷,鬼穀子也因此得名。
㈤ 問一下誰發明的五行,是人們傳說中的鬼穀子嗎。
不是鬼穀子。
五行記載,最早見於《尚書 洪範篇》。周武王向箕子詢問治國之道的版時候,箕子對答說九種權治國方略,其中第一就是五行,關於五行的原文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到五行實際上是五種力量,不是五種物質,而且五行也有對應的味道,後人不斷發展五行學說,也就是形成了今天的五行學說。
不少學者認為五行應該源自《洛書》。不過最早有明確記載的就是孔子整理的《尚書》。鬼穀子此人很難考證,但是如果說孫臏和龐涓是他的弟子的話,這個人生活的時代應該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孔子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末期。也就是說孔子應該比鬼穀子還要早一些,如此一來,這個理論應該就不是鬼穀子創立的。
不過《鬼穀子》一書陰符經中,論及了不少五行方面的知識,不過從成書年代來說,不是最早,但是在當時來說,對五行論述卻比較詳細。
㈥ 鬼穀子可以說他一個人主宰著戰國亂世 他的弟子什麼學派都有我要他更詳細介紹 生平事跡或者個人對他的評價
我國傳統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說,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縱橫家」。鬼穀子被公認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見《孫龐演義》〕。 蘇秦、張儀是戰國時候的最為耀眼的兩顆政治明星,同時又是最為出色的兩大外交家。蘇秦配六國之相印到處游說,聯合六國共抗強秦。一人同時任六個國家的宰相,在世界史上也再無第二人。張儀憑借著高超的智謀和辯術而成為秦國宰相,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使秦國最終統一了天下。蘇秦主張的是合縱策略,而張儀卻主張的是連橫策略,可以說兩個人的策略是背道而馳的(可見鬼谷先生教育觀之先進,因材施教,主張學生個性化發展),但都一前一後達到了各自的目的,功成名就,將戰國後期各諸侯及天下形勢掌握於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馬遷曾經高度評價他們二人:」此兩人真傾危之士!」 孫臏與龐涓一同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他倆後來都成了戰國時期的大軍事家。著名戰例」圍魏救趙」就是在這對師兄弟間展開的。龐涓生不逢時,與軍事造詣極深的孫臏同時代,所以老敗給孫臏。加上他心胸狹窄陷害過孫臏,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不高。其實當時除孫臏外,龐涓的軍事才能可說是天下無敵。史載,龐涓在鬼穀子那裡快畢業時,正逢魏國招聘人才,他去一應試,就被魏王任命他為軍師兼元帥,執掌魏國兵權。龐涓上任不久,便攻打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當時,他每戰必勝,每攻必克。魏國因擁有龐涓而威震天下,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去到魏國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打敗了當時非常強大的齊國軍隊! 孫臏更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畢業後受過不少磨難(曾被同門的龐涓陷害致殘),後來得到齊威王的賞識,一躍成為叱吒風雲、旋乾轉坤的英雄人物,名揚天下。他不僅打仗神威,而且在軍事理論研究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孫臏兵法》。孫臏和《孫臏兵法》,在歷史上久負盛名,一向與兵聖孫武和《孫子兵法》並稱」孫子」,至今猶以」兵聖兩孫子」的美稱載譽中外。在《漢書·藝文志》中則更為明確,把《孫子兵法》列為所有兵書之首,而《孫臏兵法》則位居第二,在吳起兵法、范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兩大政治家、外交家蘇秦、張儀、兩大軍事家孫臏與龐涓均出自門下,鬼穀子的教師生涯真是風光!與現在終其一生都在照本宣科的教師不同,鬼穀子還自編教材,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穀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講養神蓄銳之道。《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評價:由於鬼穀子所代表的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代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這與儒家思想長期在中國占據統治地位有關,是極其不公正的。 在鬼穀子的五百弟子中,最有名氣的是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剩下的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蒯通、黃石、李牧、魏僚等一個個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奈何沒有確切而權威的文獻記載,是以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社會評價鬼穀子先師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穀子先師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穀子是一位奇才、全才。他著有《鬼穀子》一書,又叫做《捭闔策》。民間亦有傳說鬼穀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 鬼穀子先師從衣、食、住、行、醫等、了家理財、治國方案、外政外交、兵書戰策、兵器發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養生教子等等可以說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鬼穀子先師據傳說是為個人而笑天下之人。也可以說是個難駕馭之人。他的書籍流傳甚少,多為抄譯。冶銅煉鐵、鎢鐵鑄劍、過目不忘、貧富均化、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製造了熱氣球等! 在台灣除了算命、卜卦、業奉他為祖師外,還有據說鬼穀子雙目失明,以鏡掩飾,所以眼鏡業也以他為祖師,鬼谷仙師王禪老祖的生日是農歷三月二十五日。 生平:鬼穀子先生曾任楚國宰相,後歸隱衛國授徒,他是「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希望可以解決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