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三角函數的發明

三角函數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2-05-07 00:24:48

㈠ 誰發明了三角函數

歷史上沒有統計,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唐朝就有了三角函數表了。

㈡ 請問三角函數里sin cos tan cot 都是誰發明的,為什麼而發明

sine(正弦)一詞始來於阿拉伯人雷基自奧蒙坦。他是十五世紀西歐數學界的領導人物,他於1464年完成的著作《論各種三角形》,1533年開始發行,這是一本純三角學的書,使三角學脫離天文學,獨立成為一門數學分科。 cosine(餘弦)及cotangent(餘切)為英國人根日爾首先使用,最早在1620年倫敦出版的他所著的《炮兵測量學》中出現。 secant(正割)及tangent(正切)為丹麥數學家托馬斯·芬克首創,最早見於他的《圓幾何學》一書中。cosecant(餘割)一詞為銳梯卡斯所創。最早見於他1596年出版的《宮廷樂章》一書。 1626年,阿貝爾特·格洛德最早推出簡寫的三角符號:「sin」、「tan」、「sec」。1675年,英國人奧屈特最早推出餘下的簡寫三角符號:「cos」、「cot」、「csc」。但直到1748年,經過數學家歐拉的引用後,才逐漸通用起來。

㈢ cos,tan是誰發明的有什麼用

sine(正弦)一詞始於阿拉伯人雷基奧蒙坦.他是十五世紀西歐數學界的領導人物,他於1464年完成的著作《論各種三角形》,1533年開始發行,這是一本純三角學的書,使三角學脫離天文學,獨立成為一門數學分科.
cosine(餘弦)及cotangent(餘切)為英國人根日爾首先使用,最早在1620年倫敦出版的他所著的《炮兵測量學》中出現.
secant(正割)及tangent(正切)為丹麥數學家托馬斯·芬克首創,最早見於他的《圓幾何學》一書中.cosecant(餘割)一詞為銳梯卡斯所創.最早見於他1596年出版的《宮廷樂章》一書.
1626年,阿貝爾特·格洛德最早推出簡寫的三角符號:「sin」、「tan」、「sec」.1675年,英國人奧屈特最早推出餘下的簡寫三角符號:「cos」、「cot」、「csc」.但直到1748年,經過數學家歐拉的引用後,才逐漸通用起來.

㈣ 三角函數哪位偉人發現的。

暈,。。

三角函數沒有哪個人發現~~(也許會讓你失望~~)

就是直角三角形邊兩兩的比

這個不能說是哪個人發現的

只能說使一種數學概念吧~~

㈤ 三角函數的發明者是誰

1464,德國人用sine表示正弦.
1620英國人根日耳用cosine表示餘弦.
1640,丹麥人用tangent表示正切,secant表示正割.
1596哥白尼的學生用coscant表示餘切.
1623德國人首先提出用sin簡寫正弦,tan簡寫正切,sec簡寫正割.
1975英國人提出把餘弦,餘切,餘割簡寫為cos,cot,csc.
這一切要歸功於歐拉,在歐拉的推廣下,人們開始使用三角函數.

㈥ 歐拉怎樣發明了三角函數

歐拉並沒有發明三角函數,他是三角函數符號的推廣者.
1464,德國人用sine表示正弦.
1620英國人根日耳用cosine表示餘弦.
1640,丹麥人用tangent表示正切,secant表示正割.
1596哥白尼的學生用coscant表示餘切.
1623德國人首先提出用sin簡寫正弦,tan簡寫正切,sec簡寫正割.
1975英國人提出把餘弦,餘切,餘割簡寫為cos,cot,csc.
歐拉並沒有發明三角函數,他是三角函數符號的推廣者,在他的推廣下,人們開始使用三角函數.
證明過程詳見高中數學必修四.

㈦ 是誰發明的三角函數古代的中國人嗎

最早的三角函數,就是中國古代的「勾股定理」。「勾三四,股弦五」這是早在夏商時代就出現的。中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三角函數,是因為古人計算每天的時辰,是要在日光下插一根標桿,根據日影變化來確定當時所處的時辰,即後來的「日晷」。正是根據標桿、桿影以及標桿頂端到影子頂端的距離變化,中國古人發現了這個定理。

㈧ 三角函數誰發明的

歷史表明,重要數學概念對數學發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函數概念對數學發展的影響,可以說是貫穿古今、曠日持久、作用非凡,回顧函數概念的歷史發展,看一看函數概念不斷被精煉、深化、豐富的歷史過程,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它不僅有助於我們提高對函數概念來龍去脈認識的清晰度,而且更能幫助我們領悟數學概念對數學發展,數學學習的巨大作用. (一) 馬克思曾經認為,函數概念來源於代數學中不定方程的研究.由於羅馬時代的丟番圖對不定方程已有相當研究,所以函數概念至少在那時已經萌芽. 自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以後,運動就成了文藝復興時期科學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人們在思索:既然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它本身又有自轉和公轉,那麼下降的物體為什麼不發生偏斜而還要垂直下落到地球上?行星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原理是什麼?還有,研究在地球表面上拋射物體的路線、射程和所能達到的高度,以及炮彈速度對於高度和射程的影響等問題,既是科學家的力圖解決的問題,也是軍事家要求解決的問題,函數概念就是從運動的研究中引申出的一個數學概念,這是函數概念的力學來源. (二) 早在函數概念尚未明確提出以前,數學家已經接觸並研究了不少具體的函數,比如對數函數、三角函數、雙曲函數等等.1673年前後笛卡兒在他的解析幾何中,已經注意到了一個變數對於另一個變數的依賴關系,但由於當時尚未意識到需要提煉一般的函數概念,因此直到17世紀後期牛頓、萊布尼茲建立微積分的時候,數學家還沒有明確函數的一般意義. 1673年,萊布尼茲首次使用函數一詞表示「冪」,後來他用該詞表示曲線上點的橫坐標、縱坐標、切線長等曲線上點的有關幾何量.由此可以看出,函數一詞最初的數學含義是相當廣泛而較為模糊的,幾乎與此同時,牛頓在微積分的討論中,使用另一名詞「流量」來表示變數間的關系,直到1689年,瑞士數學家約翰·貝努里才在萊布尼茲函數概念的基礎上,對函數概念進行了明確定義,貝努里把變數x和常量按任何方式構成的量叫「x的函數」,表示為yx. 當時,由於連接變數與常數的運算主要是算術運算、三角運算、指數運算和對數運算,所以後來歐拉就索性把用這些運算連接變數x和常數c而成的式子,取名為解析函數,還將它分成了「代數函數」與「超越函數」. 18世紀中葉,由於研究弦振動問題,達朗貝爾與歐拉先後引出了「任意的函數」的說法.在解釋「任意的函數」概念的時候,達朗貝爾說是指「任意的解析式」,而歐拉則認為是「任意畫出的一條曲線」.現在看來這都是函數的表達方式,是函數概念的外延. (三) 函數概念缺乏科學的定義,引起了理論與實踐的尖銳矛盾.例如,偏微分方程在工程技術中有廣泛應用,但由於沒有函數的科學定義,就極大地限制了偏微分方程理論的建立.1833年至1834年,高斯開始把注意力轉向物理學.他在和W·威伯爾合作發明電報的過程中,做了許多關於磁的實驗工作,提出了「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例」這個重要的理論,使得函數作為數學的一個獨立分支而出現了,實際的需要促使人們對函數的定義進一步研究. 後來,人們又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如果一個量依賴著另一個量,當後一量變化時前一量也隨著變化,那麼第一個量稱為第二個量的函數.「這個定義雖然還沒有道出函數的本質,但卻把變化、運動注入到函數定義中去,是可喜的進步.」 在函數概念發展史上,法國數學家富里埃的工作影響最大,富里埃深刻地揭示了函數的本質,主張函數不必局限於解析表達式.1822年,他在名著《熱的解析理論》中說,「通常,函數表示相接的一組值或縱坐標,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是任意的……,我們不假定這些縱坐標服從一個共同的規律;他們以任何方式一個挨一個.」在該書中,他用一個三角級數和的形式表達了一個由不連續的「線」所給出的函數.更確切地說就是,任意一個以2π為周期函數,在〔-π,π〕區間內,可以由 表示出,其中 富里埃的研究,從根本上動搖了舊的關於函數概念的傳統思想,在當時的數學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原來,在解析式和曲線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級數把解析式和曲線溝通了,那種視函數為解析式的觀點終於成為揭示函數關系的巨大障礙. 通過一場爭論,產生了羅巴切夫斯基和狄里克萊的函數定義. 1834年,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函數的定義:「x的函數是這樣的一個數,它對於每個x都有確定的值,並且隨著x一起變化.函數值可以由解析式給出,也可以由一個條件給出,這個條件提供了一種尋求全部對應值的方法.函數的這種依賴關系可以存在,但仍然是未知的.」這個定義建立了變數與函數之間的對應關系,是對函數概念的一個重大發展,因為「對應」是函數概念的一種本質屬性與核心部分. 1837年,德國數學家狄里克萊(Dirichlet)認為怎樣去建立x與y之間的關系無關緊要,所以他的定義是:「如果對於x的每一值,y總有完全確定的值與之對應,則y是x的函數.」 根據這個定義,即使像如下表述的,它仍然被說成是函數(狄里克萊函數): f(x)= 1 (x為有理數), 0 (x為無理數). 在這個函數中,如果x由0逐漸增大地取值,則f(x)忽0忽1.在無論怎樣小的區間里,f(x)無限止地忽0忽1.因此,它難用一個或幾個式子來加以表示,甚至究竟能否找出表達式也是一個問題.但是不管其能否用表達式表示,在狄里克萊的定義下,這個f(x)仍是一個函數. 狄里克萊的函數定義,出色地避免了以往函數定義中所有的關於依賴關系的描述,以完全清晰的方式為所有數學家無條件地接受.至此,我們已可以說,函數概念、函數的本質定義已經形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經典函數定義. (四) 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的進一步發展,又引起函數概念新的尖銳矛盾,本世紀20年代,人類開始研究微觀物理現象.1930年量子力學問世了,在量子力學中需要用到一種新的函數——δ-函數, 即ρ(x)= 0,x≠0, ∞,x=0. 且 δ-函數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激烈爭論.按照函數原來的定義,只允許數與數之間建立對應關系,而沒有把「∞」作為數.另外,對於自變數只有一個點不為零的函數,其積分值卻不等於零,這也是不可想像的.然而,δ-函數確實是實際模型的抽象.例如,當汽車、火車通過橋梁時,自然對橋梁產生壓力.從理論上講,車輛的輪子和橋面的接觸點只有一個,設車輛對軌道、橋面的壓力為一單位,這時在接觸點x=0處的壓強是 P(0)=壓力/接觸面=1/0=∞. 其餘點x≠0處,因無壓力,故無壓強,即 P(x)=0.另外,我們知道壓強函數的積分等於壓力,即 函數概念就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能動地向前發展,產生了新的現代函數定義:若對集合M的任意元素x,總有集合N確定的元素y與之對應,則稱在集合M上定義一個函數,記為y=f(x).元素x稱為自變元,元素y稱為因變元. 函數的現代定義與經典定義從形式上看雖然只相差幾個字,但卻是概念上的重大發展,是數學發展道路上的重大轉折,近代的泛函分析可以作為這種轉折的標志,它研究的是一般集合上的函數關系. 函數概念的定義經過二百多年來的錘煉、變革,形成了函數的現代定義,應該說已經相當完善了.不過數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函數現代定義的形式並不意味著函數概念發展的歷史終結,近二十年來,數學家們又把函數歸結為一種更廣泛的概念—「關系」. 設集合X、Y,我們定義X與Y的積集X×Y為 X×Y={(x,y)|x∈X,y∈Y}. 積集X×Y中的一子集R稱為X與Y的一個關系,若(x,y)∈R,則稱x與y有關系R,記為xRy.若(x,y)R,則稱x與y無關系. 現設f是X與Y的關系,即fX×Y,如果(x,y),(x,z)∈f,必有y=z,那麼稱f為X到Y的函數.在此定義中,已在形式上迴避了「對應」的術語,全部使用集合論的語言了. 從以上函數概念發展的全過程中,我們體會到,聯系實際、聯系大量數學素材,研究、發掘、拓廣數學概念的內涵是何等重要.

㈨ 三角學的歷史

古希臘的自然科學家泰勒斯(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的理論,可以認為是三角學的萌芽,但歷史上都認為古希臘的天文學家喜帕恰斯是三角學的創始者。他著有三角學12卷,並作成弦表。可大都是天文觀測的副產品.例如,古希臘門納勞斯(Menelaus of Alexandria,公元100年左右)著《球面學》,提出了三角學的基礎問題和基本概念,特別是提出了球面三角學的門納勞斯定理;50年後,另一個古希臘學者托勒密(Ptolemy)著《天文學大成》,初步發展了三角學.而在公元499年,印度數學家阿耶波多(ryabhata I)也表述出古代印度的三角學思想;其後的瓦拉哈米希拉(Varahamihira,約505~587年)最早引入正弦概念,並給出最早的正弦表;公元10世紀的一些阿拉伯學者進一步探討了三角學.當然,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天文學研究的組成部分.直到納西爾丁(Nasir ed-Din al Tusi,1201~1274年)的《橫截線原理書》才開始使三角學脫離天文學,成為純粹數學
的一個獨立分支.而在歐洲,最早將三角學從天文學獨立出來的數學家是德國人雷格蒙塔努斯(JRegiomontanus,1436~1476年)。
雷格蒙塔努斯的主要著作是1464年完成的《論各種三角形》。這是歐洲第一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全書共5卷,前2卷論述平面三角學,後3卷討論球面三角學,是歐洲傳播三角學的源泉。雷格蒙塔努斯還較早地製成了一些三角函數表。
雷格蒙塔努斯的工作為三角學在平面和球面幾何中的應用建立了牢固的基礎.他去世以後,其著作手稿在學者中廣為傳閱,並最終出版,對 16 世紀的數學家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也對哥白尼等一批天文學家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三角學一詞的英文是trigonometry,來自拉丁文tuigonometuia.最先使用該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數學家皮蒂斯楚斯(B.Pitiscus,1561~1613年),他在1595年出版的《三角學:解三角形的簡明處理》中創造這個詞.其構成法是由三角形(tuiangulum)和測量(metuicus)兩字湊合而成.要測量計算離不開三角函數表和三角學公式,它們是作為三角學的主要內容而發展的.
16世紀三角函數表的製作首推奧地利數學家雷蒂庫斯(G.J.Rhetucu s,1514~1574年)。他1536年畢業於滕貝格大學,留校講授算術和幾何。1539 年赴波蘭跟隨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學習天文學,1542年受聘為萊比錫大學數學教授.雷蒂庫斯首次編制出全部6種三角函數的數表,包括第一張詳盡的正切表和第一張印刷的正割表。
17世紀初對數發明後大大簡化了三角函數的計算,製作三角函數表已不再是很難的事,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了三角學的理論研究.不過三角函數表的應用卻一直占據重要地位,在科學研究與生產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角公式是三角形的邊與角、邊與邊或角與角之間的關系式.三角函數的定義已體現了一定的關系,一些簡單的關系式在古希臘人以及後來的阿拉伯人中已有研究.
文藝復興後期,法國數學家韋達(FVieta)成為三角公式的集大成者.他的《應用於三角形的數學定律》(1579年)是較早系統論述平面和球面三角學的專著之一.其中第一部分列出6種三角函數表,有些以分和度為間隔。給出精確到5位和10位小數的三角函數值,還附有與三角值有關的乘法表、商表等。第二部分給出造表的方法,解釋了三角形中諸三角線量值關系的運算公式.除匯總前人的成果外,還補充了自己發現的新公式.如正切定律、和差化積公式等等.他將這些公式列在一個總表中,使得任意給出某些已知量後,可以從表中得出未知量的值.該書以直角三角形為基礎。對斜三角形,韋達仿效古人的方法化為直角三角形來解決.對球面直角三角形,給出計算的完整公式及其記憶法則,如餘弦定理,1591年韋達又得到多倍角關系式,1593 年又用三角方法推導出餘弦定理。
1722年英國數學家棣莫弗(ADe Meiver)得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三角學定理
(cosθ±isinθ)^n=cosnθ+isinnθ,
並證明了n是正有理數時公式成立;1748年歐拉(LEuler)證明了n是任意實數時公式也成立,他還給出另一個著名公式
e^(iθ)=cosθ+isinθ,
對三角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代三角學是從歐拉的《無窮分析引論》開始的.他定義了單位圓,並以函數線與半徑的比值定義三角函數,他還創用小寫拉丁字母a、b、c表示三角形三條邊,大寫拉丁字母A、B、C表示三角形三個角,從而簡化了三角公式.使三角學從研究三角形 解法進一步轉化為研究三角函數及其應用,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數學分支學科.而由於上述諸人及 19 世紀許多數學家的努力,形成了現代的三角函數符號和三角學的完整的理論.

閱讀全文

與三角函數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