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工觸山主要內容是什麼急!!!
1、共工觸山主要內容:
共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終。
2、這一傳說曲折地反映了在原始部落中的激烈斗爭和大自然的巨變,用神話來解釋天地運行的自然現象,表示古代勞動人民認識大自然的思想,神奇的傳說中具有現實主義色彩。
(1)共工發明了擴展閱讀:
共工氏貢獻:
1、共工氏是神農氏之後,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共工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黃河的經常泛濫威脅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率領大家與洪水英搏鬥,採取「堵」而不是「疏」的辦法來治水,未能根治洪水,但是為後人治水積累了經驗。
2、共工治水表現出來的永不言敗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之後與顓頊爭奪部落盟主地位,而顓頊則利用民眾迷信的心理,聲稱共工治水會「觸怒上天」,導致共工失去支持,最終失敗。
❷ 歷史人物共工的資料
共工,中國上古傳說中人物。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許錦晶曰:共工,帝直也)。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說共工部落活動區域在今河南輝縣。
❸ 水神共工長什麼樣呢
傳說中水神共工是人面蛇身,有紅色的頭發,性情十分暴躁。
共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水神,掌控著洪水。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之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
共工的傳說:
共工姓姜,炎帝的後代。有關共工的傳說,幾乎都是與水有關,也是為農業生產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人。
共工氏和他的女兒後土都對農業很精通。他們專著於研究農業生產中的水利方面。
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後,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於農業生產的情況,共工氏發明了築堤蓄水的方法。
具體做法是:把地勢高處的土運到低地上填高。認為窪地填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❹ 水神共工是什麼樣的
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
譯文:共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氏的後代、屬於炎帝一族,身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反叛,被顓頊擊敗,共工怒而頭撞不周山,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之後共工仍不斷地作亂(代表洪水的爆發),最後被禹治成(指治水成功)。
(4)共工發明了擴展閱讀: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之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黃河的經常泛濫威脅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率領大家與洪水英勇搏鬥,他們採取「堵」而不是「疏」的辦法來治水,未能根治洪水,但是為後人治水積累了經驗。
共工是華夏的治水英雄,被後世尊為水神。共工治水表現出來的永不言敗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之後與顓頊爭奪部落盟主地位,而顓頊則利用民眾迷信的心理,聲稱共工治水會「觸怒上天」,導致共工失去支持,最終失敗。
而共工為捍衛自己的治水大業,撞山自殺,以表示「看,這樣都沒有『觸怒上天』」。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的故事,後被演繹成「怒而觸不周之山」的神話。
❺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 共工 具體介紹
【簡介】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神。為西北的洪水之神,傳說他與黃帝族的顓頊發生戰爭,不勝,怒而頭觸不周山,使天地為之傾斜。後為顓頊年誅滅。此外還有一說,謂共工是堯的大臣,與驩兜、三苗、鯀並稱「四凶」,被堯流放於幽州。《書.堯典》:「流共工於幽州,放允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又《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真實的共工】 除去神話,共工是在「三皇五帝」中「顓頊」時代一個比較強大部族的首領,活動在輝縣一帶。黃河的經常泛濫威脅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率領大家與洪水英勇搏鬥,他們採取「堵」而不是「疏」的辦法來治水,未能根治洪水,但是為後人治水積累了經驗。共工是我國最早的治水英雄,被後世尊為水神。共工治水表現出來的永不言敗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的故事,後被演繹成「怒而觸不周之山」的神話。毛澤東曾對共工給予高度評價。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說共工部落活動區域在今河南-輝縣。 【共工的貢獻】 共工氏是個治水世家。共工氏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鏟平,低地填高。在平坦地面上修築堤防。用土堤來擋水,這種方法沒有疏通河流,水依然會漫流泛濫成災,所以共工的治水最後都遭到失敗! 共工氏和他的兒子後土都對農業很精通。他們專著於研究農業生產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後,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於農業生產的情況,共工氏發明了築堤蓄水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把地勢高處的土運到低地上填高。認為窪地填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禹攻共工之戰】 相傳帝舜時期(約公元前22世紀),禹部落聯盟進攻共工氏部落聯盟(今河南嵩縣北黃河附近)的作戰。 原始社會晚期,中原地區生活著黃帝族系的部落聯盟(今山西南部),舜為首領。當時,黃河經常泛濫成災,禍及人民。舜命禹治水。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聯盟,長期與舜領導的部落聯盟爭奪生存地域,並為治水發生沖突。於是,禹率領本部落聯盟進攻共工氏,將其擊敗並驅離治水地區,以便治水。從此共工氏再也無力與黃帝族系部落聯盟抗衡。 【共工怒觸不周山】 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後裔,與黃帝家族本來就矛盾重重。帝顓頊接掌宇宙統治權後,不僅毫不顧惜人類,同時也用強權壓制其他派系的天神,以至於天上人間,怨聲鼎沸。共工見時機成熟,約集心懷不滿的天神們,決心推翻帝顓頊的統治,奪取主宰神位。反叛的諸神推選共工為盟主,組建成一支軍隊,輕騎短刃,突襲天國京都。 帝顓頊聞變,倒也不甚驚惶,他一面點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諸侯疾速支援;一面點齊護衛京畿的兵馬,親自掛帥,前去迎戰。 一場酷烈的戰斗展開了,兩股人馬從天上廝殺到凡界,再從凡界廝殺到天上,幾個來回過去,帝顓頊的部眾越殺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駕萬道祥光由和山趕至,龍頭人身的計蒙挾疾風驟雨由光山趕至,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驕蟲領毒蜂毒蠍由平逢山趕至;共工的部眾越殺越少,櫃比的脖子被砍得只連一層皮,披頭散發,一隻斷臂也不知丟到哪兒去了,王子夜的雙手雙腳、頭顱胸腹甚至牙齒全被砍斷,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輾轉殺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邊僅剩一十三騎。他舉目望去,不周山奇崛突兀,頂天立地,擋住了去路,他知道,此山其實是一根撐天的巨柱,是帝顓頊維持宇宙統治的主要憑藉之一。身後,喊殺聲、勸降聲接連傳來,天羅地網已經布成。共工在絕望中發出了憤怒的吶喊,他一個獅子甩頭,朝不周山拚命撞去,只聽得轟隆隆、潑喇喇一陣巨響,那撐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橫塌下來。 天柱既經折斷,整個宇宙便隨之發生了大變動: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原來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腳,身不由己地掙脫束縛,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日月星辰的運行線路,解除了當時人們所遭受的白晝永是白晝,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了,東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百川歸海的情景。 共工氏行為最後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後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❻ 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是個勇敢卻暴躁偏激的人。共工並非神話中的共工(神話中的共工乃伏羲女媧政權時期的人物),乃炎帝魁隗氏政權五任帝祝融時期的「水正」部落首領的統稱。
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權最後一位統治者七任帝,後被神農氏擊敗,帶領部落改名「共工氏」。誇父則為魁隗氏嫡系九世孫,也是炎帝共工(炎帝共工只有一人,所以單指一人)的曾孫輩。
神話傳說
伏羲時期,在華夏有一個共工氏的部落。共工氏在天上對應著一個水神,叫共工,它人面蛇身,有紅色的頭發,性情十分暴躁。共工手下有兩個惡名昭彰的神:一個是長著九個腦袋的相柳,它也是人面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殘酷貪婪,專以殺戮為樂;另一個是長的凶神惡煞一般的浮游,據說它能看透人的心思,從而對人施以蠱惑。
共工氏的人話說的好聽,天花亂墜,但做起事來邪僻,表面上恭敬,實際上無法無天。共工氏的首領叫康回,生的髦身朱發,鐵臂虯筋,身高一丈有餘,力大無窮。康回為人表面恭敬但內心狡詐,陰謀百出,只是礙於伏羲的大威大德而暫時隱忍為上。
伏羲離去後,華夏之民尊奉女媧,康回因此嫉恨,倚仗自己封地的地勢高險,決滔天洪水危害中原,致使華夏天地間一片汪洋。女媧忍無可忍,決定引領華夏之民鏟除共工。
❼ 讀完了這個故事共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共工氏早在女媧氏或神農氏時代後期就是一個以治水興修水利為己任的部落,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以治水興修水利來發展農業的共工氏時代。
只是這個時代與黃帝開創的五帝時代相重疊,五帝是國家政治層面上文明形態的發展過程,屬於上層建築;而共工氏時代則是農業技術層面上的文明形態的發展過程,屬於經濟基礎。
雖然共工氏被許多傳說描述為「殘暴而作惡多端」,但由於他的神力和他與初民生活的密切聯系,他始終受到人們的敬畏。
《山海經》中記載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向)」,就表達了這種原始的敬畏。共工氏的努力最終使人類取得了治理水患偉大勝利,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能力,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提升為三皇。
(7)共工發明了擴展閱讀:
共工的貢獻
共工氏是個治水世家。共工氏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鏟平,低地填高。在平坦地面上修築堤防。用土堤來擋水,這種方法沒有疏通河流,水依然會漫流泛濫成災,所以共工的治水最後都遭到失敗。
共工氏和他的女兒後土都對農業很精通。他們專著於研究農業生產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後,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於農業生產的情況,共工氏發明了築堤蓄水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把地勢高處的土運到低地上填高。認為窪地填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❽ 請介紹共工(古人)
共工
中國上古傳說中人物。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說共工部落活動區域在今河南輝縣。
共工治水
共工氏是個治水世家。共工氏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鏟平,低地填高。在平坦地面上修築堤防。用土堤來擋水,這種方法沒有疏通河流,水依然會漫流泛濫成災,所以共工的治水最後都遭到失敗!
在農業方面的觀點
共工氏和他的兒子後土都對農業很精通。他們專著於研究農業生產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後,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於農業生產的情況,共工氏發明了築堤蓄水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把地勢高處的土運到低地上填高。認為窪地填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共工怒觸不周山
顓頊世系屬黃帝,因此共工氏與顓頊由於農業方面的不同觀點引發的帝位之爭,也便可算作炎黃之戰的繼續。
顓頊不贊成共工氏在農業方面的做法。顓頊認為,他是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以如果按照共工氏的做法實施會惹怒上天為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共工氏力氣上比顓頊要強,但他卻不如顓頊有智謀。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鼓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相信顓頊,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持。
雖然共工氏沒有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依然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
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共工氏駕起飛龍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一聲巨響後,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
共工氏行為最後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後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共工 炎帝裔。據《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宋羅泌《路史、後紀二》注引《歸藏·啟筮》:「共工人面蛇身朱發。」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話最著者,為共工與顓頊之戰。《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為黃炎戰爭之繼續。此戰又或傳為共工與高辛(《淮南子·原道》);與神農(《雕玉集·壯力》);與祝融(《史記,補三皇本紀》);與女媧(《路史·太吳紀》)之爭。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殺共工之臣相柳等傳說,由禹為黃帝系統人物,當亦系黃炎戰爭之餘緒。今河南杞縣流傳的「女媧補天」則謂:共工、祝融,女媧、棺人為兄妹。共工與祝融因吃天鵝蛋之爭,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濫,女媧乃有補天之舉,似更原始。參見「杞人憂天」。
祝融與共工戰 《史記·補三皇本記》:「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此戰或又傳說為顓頊,神農,女媧,高辛與共工之爭。
❾ 水神共工有哪些故事
水神共工姓姜,也是神農炎帝的後代。關於共工的故事,最有名的當然是共工觸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氏觸折不周山,先後有三次,是跟顓頊、祝融、大禹三人打仗失敗而觸折不周山的。至於共工氏,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名號,是與水有關的神的名號。
先說,共工與顓頊。共工的部落聚居在現在的河南北部,是以農業為主的部族,特別著重於水稻的耕作,因而對水利抓得很好,也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許多好方法。
話說共工有個很聰明的兒子叫後土,他對農業生產也很精通,並且發明了很多農具。共工和他的兒子還有部族,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灌溉管理得很好,經常不辭辛勞地帶領族人一起考察部落周圍的土地情況。他們發現有的地方因為地勢太高,田地的澆灌非常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又太低,發大水的時候,很容易被淹掉。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共工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他領導族人高處的土地運到低窪的地方,把低窪的地方墊高。
這樣,高地就不再難於灌溉了,低窪的地方也不會被水淹沒了。這樣大大地擴大了田地的耕種面積,也提高農業的產量。
可是,顓頊卻極力反對共工的這種做法,並且處處阻撓。顓頊心裡想,在部落首領中,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應該只有我,你共工要把高處的高山削平,這分明不就是暗示要爭奪我權威嗎!各個部族都只能聽從我一個人的號令,共工你有什麼權利自作主張呢?
這樣,顓頊就以把山挖平會讓上天發怒為理由,反對共工,不許他這樣做。爭來吵去,都沒有達成一致的協定。最後,顓頊與共工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戰爭,這場戰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斗,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因為顓頊是黃帝的後裔,而共工本是炎帝的後代。
共工和顓頊他們兩個人比起力氣來,共工要比顓頊大得多,但是要論機斷智謀,共工卻遠遠比不上顓頊。
戰爭還沒有開始之前,顓頊就驅使鬼神煽動各個部落的族人,到處散布謠言,說共工的壞話,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當時,人們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其中不少人都上了顓頊的當,站到了顓頊這邊。並且認為共工把大地整治得太平整,肯定會觸怒天上的鬼神,引來災難的。
共工雖然不能得到很多民眾的支持,但是他堅信自己的做法完全是出於對族人的考慮,是為全族人不再忍飢挨餓作打算,所以堅決不肯妥協。可是他又覺得自己要是真正跟顓頊大戰,會給天下的人民帶來更大的災難,而且很可能不會贏。於是,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來證明自己想法的正確。他駕著坐騎飛龍,從半空中猛地朝下面的不周山(昆侖山)撞去。霎時,一聲震天巨響,不周山被共工攔腰撞斷,隨即,整座大山也轟地崩塌下來。天和地也發生巨大的變化,天上,日月星辰都向東邊傾斜;地面上,山川都在移動,江河的水也盡向地勢較低的東方流去。原來這不周山本是天地東邊的一根天柱,這根天柱折斷了之後,使得天和地都向東南方向塌陷。日月星辰從此每天都只會從東邊升起,然後到西邊降落;大江大河的水也就都只向東奔騰,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
這次戰爭,共工雖然被打敗了,但是他那勇敢、堅強,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公無私、英勇戰斗的精神得到了後人的尊敬。後來毛澤東談到共工,都說他沒有被戰敗,並稱他為「英雄共工」。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土地神。
共工怒觸折不周山的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大禹與共工之間。大禹奉命治理水患,但是,這里的共工卻是上天派到地上來製造水患,用以懲罰人間的水神。為了徹底治理好水患,禹和眾臣商議後決定,必須先逐共工。這樣,在共工和大禹之間,一場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其實自大禹來到地上,共工就一直在關注大禹的一舉一動,後來聽說大禹要驅逐自己,共工怒火沖天,大罵大禹不知天高地厚。隨即,共工率相柳等一群水怪興風作浪,一霎時,狂風怒號,波濤沖天,巨大的水患,翻天覆地而來。
大禹看到共工如此囂張,當即命令童律、伯翳召集各地的神氏,聚集在東南方上的會稽山上,商榷討伐之事。最後,大禹派應龍率其部為先鋒,自己率童律、庚辰、烏木由、虞余、伯翳為中軍,其他群神為兩翼,鋪天蓋地向共工發起了沖擊。
共工很快招架不住,大將相柳不敵應龍和庚辰、童律等的圍攻,首先敗下陣來。相繼,其他的水族也紛紛落馬被殺。共工見大勢已去,就憤然撞折了東南的不周山。
共工共工第三次觸折不周山,是在跟火神祝融打仗失敗之後。因為世人那時供奉火神祝融,不供奉水神共工,共工不服,就跟祝融打了起來。可是無一例外,共工輸了,並且也是觸折了不周山。
這些是共工觸折不周山的故事。相傳,共工還有兩個很有名的臣子,一個叫相鯀,也叫相柳,長得人臉蛇身,渾身上下都是青黑一片,一共長著九個腦袋,能同時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另一個叫浮游,浮游死後變成了一頭紅熊,跑到了晉平公的屋子裡,把晉平公嚇出了一場大病。共工還有一個兒子,在冬至的時候死的,死後變成了厲鬼,常常來擾亂人間,他什麼都不怕,但是卻很怕紅豆,人們就拿紅豆來驅除他。
不知怎麼的,共工在後人的心目中總是留下不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