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建設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本文就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方法及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談點看法。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後,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採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後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麼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麼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路。如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工會主席、德育處主任、團委書記、年級級長、政治科科長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支部棗工會棗團委」一條線,主管師生政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項政治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管校長棗德育處主任椖曇都凍班主任」一條線,主要負責師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貫徹落實師德規范和《行為規范》;「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棗團支部、班委會、少先隊中隊棗各班值日生」一條線,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工作;「校長室、德育處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學生家長」一條線,主要負責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網路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實。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網路的建設必須立足於職責,從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入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並可能形成熱衷於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級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成立校史展覽室,設計校旗校徽,製作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並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凈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閱不健康的書報雜志,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著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人際關系被稱為人世間最復雜的關系,學校也不例外。從橫向看,有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教師集體的人際關系和學生集體的人際關系;從縱向看,有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人際關系,教師間的人際關系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僅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談點看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又是行為主體,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既可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多種技能,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還可以磨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為以後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總之,要使學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穩定漸進的,要相信,優化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②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哪幾個方面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有理想有夢想,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形成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
2、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向導力量,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為終極目標,服務於高校的人才培養。
在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注意頂層設計,堅持科學性與方向性、主導型與多樣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把正面的教育內容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有效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高校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環境中人們共同的觀念追求、價值標准、行為規范,不斷影響和作用於大學生群體,從而實現教育人、服務人的功能。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2)校園文化與創造力的培養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③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④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思維是推動群體行為的一種強大的能動力,培養大學生創新性思維就成了培育創新型人才的第一把鑰匙。
課堂上講課過程中進行恰當的引導,培養大學生多角度的思維方式,這是最基本的一項措施。
一要不畏常規,敢於超越。創新是真正意義上的超越,是一種敢為人先的膽識。
現在的大學生是從應試教育中走過來的,其在小學,中學接受教育大多是老師機械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即使是掌握的很好的知識,也只是運用於考試之中,這就使他們的悟性、靈感在經過「千錘百煉」之後基本上被埋沒了,思維被嚴重地束縛。正因如此,大學生敢於超越的精神就顯得更為可貴。
二要善於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比如,注意培養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重視直覺和靈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善於運用歸納、演繹、推理等多種邏輯思維方式,等等。真正把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運用好,實質上也就形成了創新性思維。具有了創新性思維,才能獲得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實踐。
三要多進行思維訓練。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教育體制的制約,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缺少非邏輯性思維的能力。因此,各高校應注重適時進行非邏輯性思維訓練。在課堂教學環節,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就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通過提問學生一些答案不唯一或解題思路不唯一的問題,給學生更多的獨立學習時間,讓他們在獨立思考中發展思維能力。
四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思維的開端、學習的起點,任何思維過程總是指向某一具體問題的。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直到解決問題,是學生積極主動開展思維探索的過程。一些富有新意的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即是學生的創新過程。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引導學生討論和分析問題,師生共同概括歸納問題解決程序、要點或結論,並通過進行問題解決後的延伸練習加以鞏固和運用,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2、 優化課外環境 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環境氛圍的影響。
高校應該在課堂之外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創造更為寬松的空間,更多的機遇,提供更充足的營養。可通過寬松的課堂氣氛、創造性的教學活動、高水平的學術活動和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營造民主、寬松的創新氛圍,使教育工作從單純的教育、管理向引導、咨詢、服務轉變,從垂直、直線的管理體制向復雜的網路化方向發展。 一是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精心設計,著力構建一種適合大學生成才的校園文化環境和學術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積極性、主動性。針對學生的求新、求異心理,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通過多層次教學和開展各種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的認同感、歸屬感。這有利於在整體環境熏陶下,讓個性健康發展,使學生在活動中長見識、增才幹,培養創新精神。 二是要組織大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使之與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如組織大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比賽和科技論文比賽、數學建模比賽等,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有特色的科技活動。如浙江大學就推出「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計劃),由學校提供精心設計的選題,讓學生投標取得項目,完成項目研究後由專家論證評比,學生獲得創新學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而且也使學生受到了較為系統的科研素質訓練。
3、要支持、鼓勵大學生創業活動,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鼓勵大學生創業並不是單純地鼓勵大學生開公司當老闆,而是對少數優秀大學生利用其新創意、新設計和發明的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創業,使其發明和創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學校和社會應該為其完成學業和創業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如讓學有特長的學生延長學制,以保證其在專業上花更多的時間培養自己的優勢;也可放低門檻,允許大學生帶項目到大學生科技園自主創業。 同時,高校還應經常邀請各個學科領域的院士、著名專家、校內外學者等舉辦學術講座、報告會和座談會,這也是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的重要方式。請老院士、老專家、校內外學者介紹他們的學術觀點,發表他們的創新觀,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了較高的起點和正確的方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專家學者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更有說服力。另外,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鼓勵他們參加省市和全國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給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使他們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優化學科機制 廣博的知識面、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創造性思維必需的物質基礎。高校必須健全學科機制,構建健全合理的知識體系,以適應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一是要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創新需要基礎,構建創新的知識結構,體現「扎實」、「廣博」、「前沿」、「綜合」,沒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創新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是要優化課程結構。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則設置必修課,合理安排各專業課程,確保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增加選修課比重,允許學生跨校、跨系、跨學科選修課程,可能的話,可開設創造學等課程,使學生依託一個專業,著眼於綜合性較強的跨學科訓練,熟悉盡可能多領域的知識,擺脫重理輕文、重專業輕人文學科的傳統觀念,將各個領域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這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在某個專業深造做好准備,同時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特殊興趣,使之能學有所長,以提高創新的積極性。 三是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大學應該將教學實踐與科研實踐結合起來,直接參與和推進國家的科技創新;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和強大的智力儲備。 總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獲取知識為基礎,以提高素質為核心,以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為最終目標。
四、 大學生如何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創新型人才 作為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希望力量。我們應該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肩負好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創新型人才。但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日後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呢?
(一)遵循科學發展觀 知識和能力同時加強
一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談創新。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礎知識是創新成果誕生的基點,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古語說的好:溫故而知新,創新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麼神秘而高不可攀,它是人們在對原有知識和理論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在對原有知識和理論的實踐運用當中,發現原有理論無法解決或解釋不清楚的問題時,依據實踐經驗對原有理論進行改進,甚至創造更加適用性的新理論的過程。因此,在大學期間,一定要重視學好基礎知識,其中包括數學、英語、計算機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切不可一味埋頭苦鑽基礎而放棄了對基礎知識的延伸和新知識的發現,抱著置疑的態度學習,敢於挑戰權威,在學習中求創新,是創新性學習的關鍵。
(二) 要重視個人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創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沒有高雅的審美情操,不僅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創新型人才,就是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難的。作為當代社會的創新型人才,還要以個性的自由和獨立發展為前提,作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種種條條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創新型人才。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要重視自己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諧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其次,重視自我個性的培養與完善,增強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發展的人。
(三) 針對大學的不同階段,創新性學習要有所側重。
在大學學習的初級階段,也就是打基礎的階段,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較多的以肯定的視角來學習前人的經驗,理論和方法,在接納學習的基礎上求創新;而在大學學習的高級階段,或者研究生階段,由於有了初級階段所打下的扎實理論知識基礎,在這個階段,就要側重於自己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創新思維,擴展思維視角,較多的以否定視角來重新審視以前所學的知識,破除「知識——經驗定勢」,重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大膽的對前人的理論和經驗做出置疑,提出改進觀點,並實事求是的對新提出的觀點和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實現真正的創新。
(四) 加強自身創新意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創新的一大源泉。
但我國文化傳統之一的中庸思想,不鼓勵人們個性發展、獨特思維,我們一定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內涵,適當挖掘,就是豐富的創新源泉,我們要充分利用之。 培養創新意識要從自身做起。創新來源於身邊,因此要想創新首先應該從自身出發留神身邊的事物。遇事要積極的思考才能發現創新的元素。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精英,更應該有創新意識。要想成為創新型人才,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首先要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
(五) 充分利用周邊條件 大學不可虛度,要盡可能早地參加一些創新活動。
有名言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要從生活細節著手,富有創造力,從小培養動手興趣,長大以後,除學習書本知識,更要對動手實踐產生濃厚興趣,所以當機會來臨時牢牢把握住它。 一大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機遇的舞台。在學校會有許許多多的活動等待我的參與,無論是學校還是各個學院組織的活動我們都應該積極地參與其中。大學本來就是一個小的社會,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我們擁有最優越的條件,當我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時就再也不會有保護了,所以每一個在校大學生都應該積極地培養自己的能了,包括創新能力。因此我們應該踴躍參加「創新能力大賽」等活動,比如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挑戰杯」創業大賽作為學生科技活動的新載體,創業計劃競賽在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促進高校產學研結合,推動國內風險投資體系建立方面發揮出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參加此類活動不僅可以鍛煉我們的創新能力而且我們以團隊的形式參加也增強了我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我們的大學生,既要有專注實乾的精神,又要有團結協作的能力。在今天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的時代,團隊協作更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努力利用好這個平台,做一個創新型人才,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政府給我們創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近年來,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例如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自主創業畢業生保管人事檔案(包括代辦社保、職稱、檔案工資等有關手續)2年;提供免費查詢人才、勞動力供求信息,免費發布招聘廣告等服務;適當減免參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勞務交流活動收費;優惠為創辦企業的員工提供一次培訓、測評服務等。
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最實際的應該是下面幾種方法吧:
1。試講評議法
所謂試講評議法, 就是在教學中, 教師把適當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去備課, 去試著當老師給學生講課, 然後由下面的「聽課」學生和教師對講課學生所講的課進行全面評議的方法。
2。情理誘導法
所謂情理誘導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 以教師的真情去感化學生, 用深入淺出的道理去引導學生, 從而激發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 提高創新能力的方法。
3。討論法
4。實踐教學法
5。問題教學法
個人淺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⑤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什麼重要意義
一、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利於規范學生的品德行為
實現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首先要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就是對校園包括各班教室環境的布置文化的設計。通過環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從而讓學生在環境的熏陶下自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可見優雅的校園文化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是最能給學生感染和啟迪的。學校要善於經營,精心布置校園環境,使校園成為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和展示學生成長的舞台。通過認真構思與精心的布置,把教學樓的每面牆都利用起來,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讓「文化牆」里的校訓、校歌、校徽成為師生的精神動力。
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展示台」里展示班級目標、班主任寄語,讓「展示角台成為學生學習的舞台。精心布置的教室環境凝聚著師生的心血,學生一進教室就會被濃濃的文化氣息所包圍。通過這樣的環境熏陶,學生從中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從而規范學生的品德行為。
拓展資料:
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1.校園文化改造
校園是每個孩子學習生活的地方,是他們成長的搖籃,也是實現他們理想,放飛夢想的地方!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說,良好的校園環境給他們帶來的是溫馨、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對校園文化進行改造就是對校園的整體布局進行調整,以及對校園環境進行升華,讓學子們有著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環境孕育希望,理念放飛未來,教學樓走廊牆面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講: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於宇宙。
2.校園文化宣傳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它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
泛的,它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較深的影響。校園文化多種多樣,其主要形式:一是宣傳教育,即以形勢政策、愛國主義主旋律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各種報告、講座、媒體宣傳等。
⑥ 如何促進校園文化創新
如何促進校園文化創新
校園文化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育人條件、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育人資源、拓寬育人渠道、強化育人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與現實意義
作為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筆者從基礎教育的實際出發,對中小學校園文化這樣定義:中小學校園文化是一種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以校園環境和師生實踐活動為載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統一的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的群體文化。
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以鮮明、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熏陶學生;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於抵禦各種消極、頹廢文化對學生的侵襲,有利於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積極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社會、認識人生。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不單是知識的簡單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氣質、行為習慣和道德風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必將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對塑造思想、陶冶心靈、發展個性、促進師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激發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進的精神,形成學校活力,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可以為廣大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陶冶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提高師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過學校輻射社會、帶動家庭、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與方法
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三個方面在整個校園文化體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三者全面、協調地發展將為學校建構完整的校園文化體系。
(一)精心布置校園環境,建設美好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物質文化建設一是要根據教育特點、時代特點、區域特點和學校環境,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形成學校獨特的校園物質文化風格。二是要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使整個校園干凈、整潔,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辟小種植園、小養殖園等美化校園的措施。三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如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有條件的中小學要建好校史陳列室和共青團、少先隊室;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體現教育理念;要發揮校園廣播站、電視台和網路的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
(二)積極組織校園活動,培育健康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學校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建設一是要全面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在教師中扎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增強廣大教師作為人民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激發教師嚴格自律、恪盡職守,樹立人民教師良好師表形象,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鑽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良教風;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於探究的良好學風;要認真抓好班級文化建設,形成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爭做主人的良好班風。二是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活動設計要突出普遍參與性、趣味性、益智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三是要總結、提煉學校精神。學校精神是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指導思想、辦學特色、歷史傳統、培養目標的概括和抽象。學校精神既是學校長期辦學歷史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更是通過對學校辦學特色、歷史傳統、時代要求等總結分析歸納提煉出來的。因此,有條件的學校要發動師生共同參與制訂校訓,總結校風、教風和學風,譜寫校歌,設計校徽、校旗等。
(三)健全學校各項制度,形成民主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一種規范性文化,表現為學校的規章制度、管理體制、組織機構、運行機制等。它既是廣大師生的行為准則,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是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的保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學校所有制度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要求,要有改革創新意識。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則,廣泛聽取廣大教職員工的意見,把制度建立在廣大教職員工認可、滿意的基礎之上,保證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建立之後要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還要建立互相溝通、交流的機制,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有矛盾及時化解。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必須建立一定的組織機構,構建一個高效、精煉、有序的運行機制,確保工作的實效。
三、校園文化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只注重校園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視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只重視物質文化建設,忽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在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不顧學校實際情況,盲目追求高檔,過分講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不能正確處理好傳承與創新、執行規范與張揚個性、剛性管理與人文關懷之間的辯證關系。
二是忽視普通師生員工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重視校長和骨幹教師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要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示範和表率作用,採取有力措施動員廣大師生全員、全程、全方位自主參加校園文化建設,讓廣大師生在主動參與中得到鍛煉,實現師生和學校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三是盲目模仿,校園文化特色不鮮明。校園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鮮明的個性特徵。這正是校園文化具有無限生命力,對學校成員具有巨大影響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過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據學校實際,結合自身特點、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校園文化。
四是要高度重視校園網路文化的建設。時下,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作為最強勢的文化形式,正以不可抗拒的態勢,進入中小學校園,深刻地影響著當代中小學生,改變著中小學生學習興趣、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但是,不良網路文化對中小學生成長的消極影響日顯突出,加強校園網路文化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日益重要。中小學校園網路文化建設是教育界一個嶄新的、重大的課題,我們必須在實踐中認真探索,給校園網路文化以准確的定位,加強校園網路文化的領導、建設和管理。
總之,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統籌協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建設優秀校園文化,推進學校全面和諧發展。
⑦ 校園文化的作用和意義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
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1、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2、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極大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
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築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3、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⑧ 學校文化是最讓學生成長的關鍵嗎
學校文化是讓學生成長的關鍵之一。學校文化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的校園生活,更是體現學校的歷史、文化和時代特徵。
學校文化體現學校辦學的精髓,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激發學生開拓的精神和創新理念,約束學生的不良習慣和風氣,倡導一個以學為主,熱愛生活,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文化理念,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
學校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體現了學校辦學宗旨。
學
校文化著重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特徵文化,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所形成的一種文化。優秀學校文化對整合資源、拓寬渠道、強化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
學校文化是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包括校園標志性建築教學樓、環保優美的綠化,學生創新園等形態內容。及校風、學風、人際關系、心理氛圍及學校各種規章制度組成健康的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學生上進。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⑨ 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成績有哪些幫助
校園文化建設的本質是創造健康的人文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是指以學校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校園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和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結果。這種方式和結果通過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在外部表現出來,影響和制約著校園人的發展。校園文化的最高價值在於促進校園人的發展。因此,校園文化不僅僅是校園環境的建設,而是應該得到充分的理解,而不是局限於物質建設。校園文化可分為靜態文化和動態文化,而靜態文化是指校園內的教育設施、學校建築的結構布局以及對學生有直接或間接教育影響的一切因素。動態文化是指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娛樂等活動。
育人是學校環境建設的目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努力讓學校的牆壁說話。學校應該有五樣東西:有宣傳窗口、讀報欄、板報、廣播和學生會辦公室。同時,學校要把教風、學風、校風、校訓貼在牆上,寫在顯眼的位置。名人畫像、名人雕塑、學校標志性雕塑、勵志名言等掛在校園合適的地方,尤其是初中、小學、美術館、多功能廳等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進步和發展的永恆主題。校園文化直接影響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發展的主要內容。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促進學校更健康、更穩定的發展。反思一下,我們學校的校園文化正在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要真正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健康的風氣感染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奮斗。校園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⑩ 通過校園文化培養什麼樣的能力和素質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校園文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為學生健康成長及和諧校園的構建積極努力。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精神價值的取向與靈魂。展現了學校的內涵與文化,彰顯了學校的魅力與風格。它不僅有美化校園,規范行為,提高學生修養的功能,還對學生心靈凈化,品德的提升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育的靈魂,是學校的最終目標。我校就利用現有的校園文化資源,以高效課堂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宗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培養學生的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班級文化,學生是參與者
每個班級,都有屬於自己班級的文化牆。因為年級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內容。一年級「我會畫,我會寫」。學生稚嫩的筆畫,稚氣的話語,可愛的卡通畫都是一年級小同學一筆一畫用心書寫的。盡管字寫的沒有章法卻很認真、很整齊。畫的畫盡管構圖不夠嚴謹,卻充滿童趣。九年級的文化牆上,綿延的長白山上那展翅高飛的雄鷹吸引我的目光。班長介紹說這是全班同學的成果。我們是長白山上展翅飛翔的雄鷹,以學校為依託,在這里儲蓄能量,等待來日的翱翔。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是設計者,是主人。環境的變化使他們感到更舒適,在參與建設中又鍛煉了能力,更有自豪感。
二、校園文化,學生是參與者
校園文化要有自己的靈魂,並傳承方能經久不衰。我校的校園文化吸引著全校師生。在這里沒有生硬的語言,沒有單調的字幅。有的是充滿情感的提示語「微笑的你真美,樂學的你真好,健康的你真棒!」「唯有體驗安靜,才能體會精神愉悅。」學生的參與使這些字莊重而不失活潑,醒目而不呆板。提示我們新的一天要努力。學校把一些學生活動場所的布置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完成。學生沒有讓我們失望,生動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溫馨的提示都彰顯了我校的風采。無論你走到何處都有一句話在對你述說,述說他們成長的故事。
三、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學生是組織者
校園文化不僅表現在牆上,畫廊和圍牆上,還有更深的無形的文化氛圍。校園內學生自編自演自導的課本劇不定期在校園內會演。精彩的台詞,簡單的化妝,自製的服裝,還顯稚氣的表演都凝聚著學生的心血與智慧。剪紙藝術展;書法作品展;詩歌誦讀會等;還有根據不同的節日安排的活動更是數不清,愛的教育彌漫著整個校園,甚至推及家庭和社會。這里是孩子們成長的樂園。學生們因各種活動而豐富了自己的生活閱歷,歷練了他們的膽量與智慧,激發了學生渴求知識的願望。感受到成長的樂趣。
我們發掘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途徑,利用可利用的資源,給學生展示能力,塑造性格,積極合作等多種素質培養一個平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構建和諧校園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