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試問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意義. 800字左右...跪求..急!!!
有一段時間,文藝復興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詳細分析
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西歐與中歐國家在文化思想發展中的一個
時期 .「文藝復興」的原意就是「在古典規范的影響下,藝術和文學的復興」。實際上文藝復興
作為歐洲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點,其含義還要寬廣得多 .在經歷了封建教會勢
力的一千年統治後,人們開始掙脫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錮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
人們的重視,並成為驅散中世紀的黑暗,建立新型的資產階級文化的重要武器 .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不僅動搖了中世紀的社會基礎,也確立了個人的價值 ,
肯定了現實生活的積極意義,促進了世俗文化的發展,並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與
宗教神權文化相對立的思想文化——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的特徵首先在它的世俗
性,與封建文化的宗教性質截然對立 .人文主義肯定人是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
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 ,
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因此,人文主義的學者
和藝術家提倡人性以反對神性,提倡人權以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自由以反對人身
依附 .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資本主義的因素最先在義大利萌芽,市民階層的形成有力地促進了世俗文化
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也首先發生在義大利 .
文藝復興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工藝美術
文藝復興不是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簡單重復,而是標志了資產階級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興市 民階級的要求。在人文主義的旗幟下,文藝復興時期的工藝美術也與繪畫、雕刻和建築藝術 一樣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它的支持者就是城市市民、商人和各行會的工匠。較之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的工藝美術出現了幾個重要的轉變:一是工藝美術的活動中心已逐漸擺脫了 教會的控制,而出現了封建君主的宮廷作坊,即由所謂宗教性質的工藝美術變成了宮廷性質 的工藝美術,當然這只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二是工藝品的生產與人們的生活需求發生了更 為緊密的聯系,從而導致了工藝美術的空前繁榮;三是盡管工藝美術由於受到材料和實用等 因素的制約,一般來講藝術家創作個性的流露並不明顯,但此期的工藝品已能更多地反映出 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可以看出藝術家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四是中世紀傳統的工 藝美術種類,如聖書裝幀和貴金屬工藝等已呈衰落傾向,而符合廣大市民階級需要和材料自 身價值較低的木質傢具、玻璃器皿和陶器等則獲得了廣闊的發展。另外,文藝復興時期的工 藝美術似乎更注重造型或色彩等各方面比例與協調的感覺,如室內裝飾和傢具設計就注意與 建築各部分比例的協調和色調的和諧,一般器物的造型也更加考慮到適用和便利的因素。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14世紀下半期至16世紀末,是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黑暗的中世紀在 日趨崩潰,新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逐漸形成。
新的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體制內部的萌芽,必將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意識形態,引起思想和文 化體系的變革。當新興資產階級還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政權時,為了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擺 脫封建專制的枷鎖,他們首先在思想文化領域進行變革,製造輿論,動搖舊的精神體系,這 就形成了一個氣勢磅礴的文化革新運動,史稱「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提倡世俗的「人」為中心,肯定「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 者和享受者。他們提倡「人性」來反對教會的「神性」,提倡「人權」來反對中世紀的「神 權」,用「人道」來反對替封建制度辯護的「神道」。他們反對宗教禁慾主義和來世觀念, 歌頌世俗生活,蔑視天堂;主張個性解放,宣揚個人現世幸福高於一切。同時人文主義者睥 睨貴族的世家出身,嘲笑僧侶的愚昧無知,痛斥經院哲學和神秘主義,提倡理性、探索自然 ,追求科學知識。並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要為人生謀幸福,教育應發展人 的個性。另外人文主義者還擁護國家集權以利發展經濟,反對分裂和外來干涉,要求民族獨 立統一。
在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美術創作發生了相應的變革,顯示出鮮明的時代特徵。美術已不再 是宗教神學的奴僕,在題材上開始描繪世俗 的人和人的現實生活,即使是宗教神話題材, 也注入了人性和人的思想感情,把神變成世俗的人;在表現手法上提倡面向自然,以造化為 師,對自然以理性的解釋,引進科學的成就塑造藝術形象,透視學和解剖學成了文藝復興美 術造型的兩大支柱,在這一時期的美術家往往是集工匠、科學家、建築家、畫家、雕刻家於 一身,這是一個產生巨人的時代,至使無數優秀的美術家宛如燦爛群星出現在歐洲的上空, 照亮了歷經千年的「黑暗世界」。
文藝復興首先發端於義大利,然後逐漸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表現的 形式也不盡相同,在義大利表現為繪畫和雕刻、建築的成就,而在德國則表現為農民戰爭和 宗教改革運動。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首先發源於14世紀的義大利,如恩格斯所說: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今資本主 義時代的開端是由義大利詩人但丁為表徵(1265-1321年)他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 是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區域中央、中古時期世界上最大貿易地區的心臟位置。佛羅倫薩、米蘭和 威尼斯都是當時水陸交通樞紐和貿易的集散地,在那裡最早出現工商業、萌芽資本主義,所 以也是出現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
所謂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針對在中世紀被宗教所扼殺的古代希臘羅馬以人為本的科學 文化走向復興而掀起的一場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從拜占庭滅亡時被搶救出來的手抄本,羅 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再現了那個時代的光輝形象。人們打著「回到希臘去」的旗 號。實際上新興資產階級召喚古希臘的亡靈並非是要重建奴隸制文化,而是借用其中有利於 資產階級需要的科學、哲學以及人文主義的藝術;是借用他們的名字、戰鬥口號和外套,以 便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現代世界歷史的新場面。義大利作為 古羅馬的後代,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得天獨厚而無與倫比。
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在佛羅倫薩發生發展,爾後擴展到其他地區,形成一些既有佛羅倫 薩藝術成就又有地方特色的畫派。除強大的佛羅倫薩畫派以外,達芬奇到米蘭為米蘭大公服 務,形成米蘭畫派;勃拉曼特,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到羅馬為教皇服務,形成具有紀念碑氣 勢,象徵宏大、莊重、堅強有力為其特點的羅馬畫派。到16世紀,禁固森嚴的威尼斯在佛羅 倫薩輝煌之後,捷足而登上文藝復興藝術的巔峰的最後一位大師,公認是古托•雷托。
義大利文藝復興可分為初期、盛期和晚期。初期以佛羅倫薩為中心,自喬托始到波提切利止 ;盛期主要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藝術成就為標志;晚期則是以提香為代表的威 尼斯畫派。
佛羅倫薩之所以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發祥地首先在於它的地理自然條件,它位於阿諾河畔 ,是水陸交通要道,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發達;有深厚的古羅馬、中世紀文明基礎;社會各階 段對藝術的需求,尤其是以美第奇家族為代表的統治者提倡和保護藝術創造,這些因素促進 了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初期的代表,它在藝術觀念、藝術題材和藝術 表現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藝術的內容仍以傳統基督教的《聖經》故事為題材,但自 喬托開始,畫家們努力探索如何將世俗現實生活注入神的形象創造中,把神從神壇上拉到人 間變成凡人,使自己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成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因此他們引進科學成 就,將解剖學、透視學和光學原理運用到藝術創造中,塑造真實的人物和真實的空間關系; 藝術語言重明暗素描造型,構圖追求對稱、均衡和諧。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主宰畫壇,標志著文藝復興盛期到來,在他們的藝術創作中不 僅直接描繪現實生活中有名有姓的真實人物,而且借宗教神話故事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美 學理想和思想感情。他們在佛羅倫薩、米蘭和羅馬顯示出巨人般的藝術建樹,用他們的智慧 和力量樹立起繪畫和雕刻的紀念碑。
在佛羅倫薩畫派走完自己的光輝歷程之後,威尼斯畫派興旺發達起來了。
位於亞德里亞海上,背靠義大利半島、面向東方的威尼斯,是個完全不同於佛羅倫薩和羅馬 的義大利海上都市,它是商業和貿易的中心,是資產者雲集的市場,它是為世俗之人頂禮膜 拜而建立的人間享樂的天堂,它像是嵌在義大利皮靴上的無價珠寶,威尼斯人宣稱自己的故 鄉是「世界的珍寶箱」,它是冒險家、貴族和資產者尋歡作樂的伊甸園,16世紀的威尼斯什 么都有,唯獨沒有上帝的管束。在這個奢華淫糜、燦爛輝煌的都市裡,佔有支配地位的並不 是科學和知識而是美,尤其是繪畫藝術,因為它不僅能創造美,而且能使現實的美和理想的 美借畫中形象得以永存人間。盡管畫家們沒有社會地位,但往往都能成為教皇、國王和貴族 資產者的座上貴客。在這個城市裡產生了可與佛羅倫薩並駕齊驅的大畫家喬爾喬內、提香以 及他們的弟子委羅內塞、丁托雷托等。
藝術是客觀世界在藝術家頭腦中的反映,是一切文明的形象結晶,因此藝術風格必將受到時 代思潮、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由於威尼斯是海上貿易和商業中心,是景色秀麗的水鄉都 市,因而在這里產生的藝術無論內容或形式,都與佛羅倫薩有著天壤之別。
佛羅倫薩的美術,傾向於宗教《聖經》題材,而威尼斯則更多的是描繪古希臘神話故事。縱 情於歡樂與享受,題材以愛情、酒宴、裸體女神為多;畫面形象充滿激情而富有想像,洋溢 著活潑、明朗、歡樂的氣氛;很少有悲哀和傷感,女神們具有豐腴的肌膚,金色的秀發,華 麗的服飾,完全是威尼斯上流社會的嬌艷女子,放射出人性的光芒。畫家們為迎合王公、貴 族的享樂需要,不僅描繪美麗裸女,還配以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了充分展現這種美,畫家十 分重視色彩的創造,他們極善於從自然中發現和表現無限豐富艷麗的色彩變化。如果說佛羅 倫薩的畫家們重素描和尊從構圖的對稱、均衡與和諧,那麼威尼斯的畫家們則竭立追求色彩 和激情傳達,它奠定了歐洲近代油畫發展的基礎。
畫面空間透視誇張,人物變形,如拉長人體和勁部,畫中人往往被擁擠在狹窄的空間里,有 沖出畫面之感;色彩不著意再現客觀自然的外貌而著力於傳達畫家主觀的情感。在雕塑方面 ,能適應全方位觀賞,給觀眾以舒服愉悅感。
代表畫家有羅索•菲奧倫蒂諾,雅各布•達•蓬托爾莫,帕爾米賈尼諾,阿尼奧洛•布龍齊 諾等。雕刻家有詹博羅格那和切利尼。
樣式主義
樣式主義亦稱矯飾主義或風格主義,它是指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藝術向巴洛克藝術轉變的一 個過度時期的特殊藝術現象,它既不同於文藝復興時期那種崇高和諧,也區別於後來的巴洛 克藝術,史家們稱這個時期的藝術風格為「矯飾主義」或「樣式主義」。藝術家有意識地追 求某種較為極端的形式,熱衷於用復雜的形象和動作來表達內心的騷動不安和壓抑的情感。
樣式主義美術的主要特徵是:在表現題材中有相當部分是裸體人物,具有古怪和扭曲的體態 和發達而誇張的肌肉,作品的思想內容比較隱晦朦朧,人們難以認識;畫中情節往往不在視 覺中心顯現,被隱約在次要地位。
凡是文藝復興新藝術,其性質都是相同的,都是以人為主體的人文主義世界觀與以神為主體 的世界觀之間的斗爭。但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文化傳統背景下,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創造個 性。義大利文藝復興藉助於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明遺產來突破中世紀宗教藝術的束縛,而尼 德蘭只有中世紀哥特藝術的傳統,又沒有義大利先進的科學與哲學的支持與配合,所以藝術 家的觀念更新緩慢,文藝復興藝術發展曲折。
義大利地處海洋性氣候,教堂建築壁面大,宜作壁畫,而尼德蘭地勢潮濕,哥特式教室窗多 ,不宜畫壁畫。因空間小尼德蘭流行架上畫(畫於木板等平面材料上,可移動)。畫面小製作 精密,形成細密精緻的畫風,類似工筆畫,精細到能在鈕扣大小的面積上繪制人物的肖像。 這種細密畫最初採用膠粉畫法,後來畫家們在追求精細的色彩表現中,又在膠粉底上罩以油 彩,稱之為膠粉油彩畫。後來畫家凡•艾克兄弟改革了油畫彩畫材料,運用恰當的調色油調 和顏色作畫,從此油畫問世。所以後人稱凡艾克兄弟是發明油畫的始祖。
德國文藝復興美術
15世紀的德國還處於封建割據的分裂局面,但在有些生產部門已經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工商業有顯著的發展。德國尤以印刷出版行業發達而著名於世。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 成,並開始沖擊和破壞封建制度的基礎時,就產生了尖銳的階級斗爭,終於爆發了偉大的農 民戰爭和宗教改革運動。在文化領域中引發和促進了人文主義美術的形成和發展,達到高度 繁榮。
德國的文藝復興美術發端於15世紀,在上半期以建築為主,雕刻和繪畫佔次要地位,到了中 期以後,繪畫作為更敏銳、更方便的宣傳手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超越了建築。在這個時 期,建築仍嚴守哥特式傳統。繪畫與哥特式傳統還保持著聯系,仍然沿用金色背景和平面裝 飾手法。由於哥特式建築限制了壁畫的發展,因而導致了祭壇畫極為發達。當時在祭壇畫中 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對世俗生活的現象和自然環境的描繪出現了,畫家的構圖和形 象塑造開始超越平面和裝飾性,著力於空間感與物象體積感的探索與表現。
上帝主宰世界的時代,藝術中的形象只是某種教條觀念的符號。自喬托開創了近代藝術以來 ,藝術家都竭力追求人物的個性表現,達芬奇首先在《最後的晚餐》中創造了13位與眾不同 的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個性的多樣性被藝術家們意識到了,個別的、單一的事物被承認並 在藝術作品中被表現出來了。如果說是義大利人開創了藝術中人物個性的表現,那麼人物個 性表現最充分的應該是德國畫家。
德國藝術最具個性化,在藝術創造中最重視情感的抒發,歌德認為德國的性格就是「情感就 是一切」,在他們看來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所以德國的畫家們對人物的個性具有敏銳而深 刻的觀察力和完美的表現力,他們觀察男人和女人,追求內心的東西,著意於精神氣質的描 繪,在肖像畫方面,德國人是大師。
德國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美術,是在農民戰爭和宗教改革運動中發生、發展和繁榮起來的。在 這個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先進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科學的影響,到16世紀誕生了德國最偉 大的美術家、可與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相媲美的藝術大師丟勒和荷爾拜因。
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除了義大利在文化藝術諸方面成為先道者以外,在歐洲阿爾卑斯山 以北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以城市為中心也逐漸出現了新文化、新藝術的曙光。就繪畫藝術而 言,當時的尼德蘭和德國已成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又一個繁盛之地。
「尼德蘭」一詞意為低凹之地,包括萊茵河、繆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即相 當於今日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部分地區。它面臨大西洋與英國遙望,南 由萊茵河為紐帶與整個西歐相連接。早在中世紀時,它就因地理優勢而成為北方主要的國際 貿易中心之一。在13、14世紀時,這里的手工業,特別是呢絨業,就已相當發達。15世紀, 尤其是到了16世紀前期,由於尼德蘭的貿易和呢絨業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建設極為迅速。其 中尤以布魯日、伊普爾、根特、列日等城市最為繁榮。同時,市民們在和封建領主的斗爭中 ,為爭取城市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特權,從而獲得了相對的獨立性。另外,由於通過皇家 聯姻和協議,使尼德蘭大部分地區都成了強大的勃艮第公國的領地,完成了初步的政治上的 統一,並促進了尼德蘭各城市的長足發展。所以 ,當時的尼德蘭已成了歐洲唯一可以與意 大利相提並論的先進地區。雖然當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以磅礴之勢,突破了中世紀的樊籠而 迅猛發展之時,尼德蘭的藝術大都仍處於哥特藝術的晚期階段。但是,這並未妨礙尼德蘭民 族藝術特鈀的形式,尤其是為歐洲油畫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同時我們可 以在烏爾比諾的宮廷中看到尼德蘭的藝術家在工作,在佛羅倫薩的教堂中欣賞到尼德蘭大師 的作品,由他們創造的油畫技法和擅長的木刻畫也同樣吸引著義大利的畫家。
14世紀的尼德蘭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藝術體系,它的藝術活動主要是和法國有著比較密切的 聯系。當時有許多尼德蘭的雕刻家和畫家活躍在法國地區,在法國兩個主要的藝術贊助者勃 艮第公爵和伯里公爵的宮廷里,曾留下了大量的尼德蘭藝術家的作品。同時,在法國南部由 於教皇一度定居在亞威農城,因此義大利的藝術,尤其是錫耶納畫派在這里十分盛行,所形 成的極大影響遠及當時美術活動中心的巴黎。所以尼德蘭的藝術家也曾通過法國多少受到了 義大利藝術的影響。
⑵ 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美是一種事物的表現形式,它具有使人賞心悅目,興奮激動的功能。審美教育習慣上稱美育,它是指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通過美的欣賞和創造發展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豐富精神生活,陶冶道德情操的基本手段。我國著名學者郭沫若曾說:「人類社會根本改造的步驟之一應當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孩子的感性教育——美的教育入手」。美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要求,現代社會的人們都力求按美的規律來改造生活,要把孩子培養成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必須重視美的教育。
美育的基本任務有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評價美的能力,使其懂得美與丑的區別;二是培養孩子進行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技能與技巧,發展其藝術創造;三是培養孩子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習慣,使其在生活中能夠表現美。
從孩子生理和心理特點來看,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具有特殊的功能。兒童對世界的認識是直觀的、感性的,離不開具體的形象,因此,過多的說理教育效果是不好的,而美育以形象的直觀和情感的激勵來實現它的教育目的,這正好符合兒童少年的心理特徵。在美育過程中,孩子不斷受到現實美、自然美的熏陶,受到藝術形象的感染和藝術技能的訓練,他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也會隨之而提高,最終對於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有積極作用。美育熔化在德育中,形成心靈美;熔化在智育中,形成理智美;熔化在體育中,形成健壯美。美育、智育、務育和體育,相互影響、互相促進,成為子女進步的強大動力。因此,美育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不可少的。
⑶ 美的觀念是如何形成的
美不是無本之木,憑空產生的。在人類文化史上,它附著了人類漫長的探詢的過程。人在宗教中創造美,也在勞動中創造美。美被創造出來,美就成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產物。這里我們要討論的是,美是如何產生的。
(一)從石器的造型看美的產生
作為自由創造主體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內容。在早期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是互助合作的關系,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勞作中人類是作為自由創造的主體而存在的。首先人類用自己的物質勞作創造了實用價值,而後才發現了美的物質形式。如圓潤、合比例等等。事物的在物質層面上的使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它反映了美的產生的實際的歷史過程。為什麼使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呢?因為人們的物質生產中首先是為了解決人們在物質生活中的迫切需要,這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所謂「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墨子》),「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綉」(《韓非子》)。說明人們總是在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然後才能提出精神生活的需要。恩格斯說:「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人類最初進行生產並不是為了創造美,也沒有專門創造出美的對象,美和實用是結合的,有用的有益的,往往也就是美的。因為只有在有用的對象中,才能直觀到人類創造活動的內容,才可以感到自由創造的喜悅。
從石器造型的演變上看美的產生。人類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工具的製造最明顯地體現了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從工具造型的演變上充分體現了人類自由創造的特性,並具體地說明了美的產生是使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
從北京周口店中國猿人談起,中國猿人距今約四、五十萬年,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當時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很粗糙,沒有定型,往往一器多用,在外形上和天然石塊的差別雖不很明顯,但是,畢竟在石面上留下了人的意志的烙印。從材料的選擇,加工的方法,到外形的特徵,都體現了人類自覺地、有意識、有目的的創造活動。所以不管這種石器如何粗糙,對人類歷史的意義卻極為重大,它標志著人類脫離了動物。原始人類製作這種石器的目的並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為了實用。被稱作「北京人的後裔」的山西許家窯人,也是屬於舊石器時代。從許家窯人的遺址中發掘出許多石器,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石球,數量約1500枚。根據賈蘭坡先生的研究和推斷這些石球是屬於狩獵用的武器。石球的圓形最初並不是作為美的標志,而是標志著器物的實用性質。為什麼投擲武器要用圓形?這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圓形的物體在投擲時,較之不規則的物體更易於准確擊中目標。所以石球的造型是由事業的需要決定的。當原始人類從這些實用的形式中看到自身的創造、智慧和力量引起喜悅時,這種圓的造型才能成為美的對象。
丁村人(山西襄汾縣),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北京中國猿人之後,經歷了幾十萬年艱苦的實踐,人類在製作石器上積累了經驗,在石器的造型上由於用途不同形成了初步的類型。如砍砸器、厚尖狀器、球狀器等,其中大三棱尖狀器雖然數量不多,但為丁村舊石器特有。既尖銳,又堅實,在造型上從實用出發注意均衡對稱;丁村舊石器加工的難度較大,在外形上和自然形態的石塊已有較顯著的區別,體現了人類智慧的發展。
山頂洞人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從美學意義看這個石器的器物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鑽孔和磨製技術的發現,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骨針,針尖和針孔的加工都是一種細致的勞動;一是裝飾品的出現,裝飾品中有石珠、獸牙、海蚶殼等,裝飾品有紅色、黃色、綠色,相映成趣。這些器物反映了原始人類在解決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審美要求的發展。據賈蘭坡先生分析,山頂洞人佩戴某種裝飾品的目的,是為了顯示他們的英雄和智慧。例如山頂洞人所佩戴的獸牙,「很可能是當時被公認為英雄的那些人的獵獲物。每得到這樣的獵獲物,即拔下一顆牙齒,穿上孔,佩戴在身上作標志」。這些穿孔的獸牙全是犬齒。為什麼要用犬齒,據賈蘭坡先生分析:「因為犬齒齒根較長,齒腔較大,從兩面挖孔易透,另一方面犬齒在全部牙齒中是最少也是最尖銳有力的。最尖銳牙齒更能表現其英雄。」這說明獸牙成為美的事物,開始並不是由於它們的顏色、形狀的特徵,而是由於它們體現了人類在勞動中的智慧、勇敢、力量。正如普列漢諾夫所說:「野蠻人在使用虎的皮、爪和牙齒或是野牛的皮和角來裝飾自己的時候,他是在暗示自己的靈巧和有力,因為誰戰勝了靈巧的東西,誰就是靈巧的人,誰戰勝了力大的東西,誰就是有力的人。」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也指出了這一點:「原始裝飾的效力,並不限於它是什麼,大半還在它是代表什麼。一個澳洲人的腰飾,上面有三百條白兔子的尾巴,當然它的本身就是很動人的,但更叫人欣羨的,卻是它表示了佩戴者為了要取得這許多兔尾必須具有獵人的技能;原始裝飾中有不少用牙齒和羽毛做成功的食品也有著同類的意義。」這段話說明了澳洲人用兔尾做裝飾的原因,主要是這么多的兔尾代表狩獵者的技能,也就是由於裝飾物品作為對人的本質力量的肯定,才叫人欣羨的。在原始的裝飾中由於條件比較單純,使我們能較清楚地看出裝飾物的感性形式和內容之間的聯系,因此,更便於理解美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對生活的積極意義。
西安半坡村和山東大汶口的石器,均屬於新石器時代。這些石器大多是磨製的。磨製石器是新石器時代有特徵性的東西,最早只是刃部磨光,後來才發展到通體發光。同時還出現了鋸割等先進技術。最常見的有斧、鑿、錛、鏃等。這些器物由於採用磨製的方法,不但提高了實用效能,而且在造型上美的特徵(如光滑、勻整、方圓變化等)也更加明顯。從舊石器時代石器上粗糙的裂痕,我們可以看到自然對人力的抵抗,頑石好象一匹不馴服的野獸;在新石器時代石器上光滑勻整的造型,我們看到了自然被征服,頑石彷彿變成溫馴的家畜。人在戰勝自然中取得了新的勝利。
這里還要特別提到的是山東大汶口出土的玉斧(一說為玉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這種玉斧具有明顯的審美特性。在造型上方圓薄厚的處理十分規整、勻稱;在色彩上又是那麼瀅潤、光澤、斑爛可愛。玉石的質地堅硬易碎,加工的難度較大,在五千年前能生產出這樣的產品,可說是一件美的創造的傑作。據考古工作人員分析這種玉斧雖然還保留了工具的形式,但主要並不是為了實用,可能不是供一般人使用,而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在原始社會供一些「頭人」所掌握使用。在大汶口出土的器物中還有許多頭飾、頸飾、臂飾,這說明人們的審美需要越來越發展。
(二)從古代「美」字的含義看美的產生
從「美」字的含義,也可以探索到美的產生的一些消息。對「美」字的含義曾有各種不同的解釋。
一種解釋是大羊為美。在《說文解字》中寫道:「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美與善同意。」所謂「美善同意」,說明美的事物起初是和實用相結合。羊成為美的對象和社會生活中畜牧業的出現是分不開的。羊作為馴養的動物是當時人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對於人類來說是可親的對象。羊不僅「主給膳」可充作食物,而且羊的性格溫順,是一種惹人喜愛的動物,特別是羊身上有些形式特徵,如角的對稱、毛的捲曲都富有裝飾趣味。在甲骨文中的「羊」字,洗練地表現了羊的外部特徵,特別是頭部的特徵,從羊角上表現了一種對稱的美,不少甲骨文中的「羊」字就是一些圖案化的美麗的羊頭。
另一種解釋,不同意大羊為美的看法,認為美和羊沒有關系,「美」字是表現人的形象。「美」字的上半部所表現的是頭上的裝飾物,可能是戴的羊角,也可能是插的羽毛,有人推測:「象頭上戴羽毛裝飾物(如雉尾之類)的舞人之形……飾羽有美觀意」(康殷釋輯《文字源流淺說》)。從美字的初文來看,是表現一個人頭插雉尾正手舞足蹈。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從美字體現了美和人體、美和裝飾、美和藝術的關系。羊大為美還有更深層的意味,那就是將羊頂於頭頂,表現向神靈獻祭,表明好吃的才是敬神的尤物。這說美的產生和早期的信仰不脫干係。另外,羊人相合也多少反映了早期圖騰制社會的宗教觀念,意即心靈歸向圖騰感應,才能產生美感,這也進一步證實美起源於原始信仰。
對於美字的含義,以及在歷史上的演變,這是一個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古代對農作物也有稱為美的。如孟子曾說:「五穀者,種之美者也。」這里所說「美」與「善」、「好」同意,也體現了美與實用的關系。因為五穀對人類的物質生活有重要實用價值,所以才被視為美。
從以上對美的產生的分析,說明了以下幾點:
1、美產生於勞動。美的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它直接呈現於對象的感性形式(色彩、線條、形體等),在這些感性形式中凝聚著人們的勞動和創造。這些形式成為人的智慧、靈巧和力量的標志。因此能喚起人們的喜悅而成為美的事物。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美也在不斷發展。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地了解了自然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同時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雙手和頭腦也越來越發展,從石器、陶器的發展過程說明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中日益豐富地顯示出人的本質——自由創造的力量。
2、在美的產生過程中使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正如普列漢諾夫所說:「從歷史上說,以有意識的實用觀點來看待事物,往往是先於以審美的觀點來看待事物的。」人類製造工具首先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中的實用需要,石器造型的發展由簡單到復雜,由粗糙到精細,從凹凸不平到光滑勻整,從不規則到逐漸類型化,這一切演變說明是人們的實用要求推動了工具造型的發展。因為它們實用,而且又體現了人的創造,人們才喜愛這些事物,這些事物才具有美的性質。在工具造型上的每一個新的進展,不但體現了實用效能的提高,才逐漸出現產品的裝飾,並分化出主要為滿足審美需要的裝飾品。
3、從實用價值到審美價值的過渡,這中間人類的觀念形態起了中間環節的作用。例如丁卡族的婦女戴20磅的鐵環,開始也可能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富的觀念才戴的,其後「富」與美的觀念逐漸結合,才形成了「富」的也就是美的,所以普列漢諾夫說:「把二十磅的鐵環戴在身上的丁卡族婦女,在自己和別人看來,較之僅僅戴著兩磅重的鐵環的時候,即較為貧窮的時候,顯得更美。很明顯,這里問題不在於環子的美,而在於同它聯系在一起的富有的觀念。」「勇敢」的觀念也是如此。在原始民族中動物的皮、爪、牙成為裝飾,正是因為這些東西在「暗示自己的靈巧和有力」。原始的圖騰崇拜本來也沒有美的意思,只是由於宗教迷信,其後隨著圖騰的發展和本民族的強大,圖騰除了作為原始宗教崇拜外,還有裝飾作用,並逐漸發展到具有獨立的審美意義,成為美的形象。中國的龍和鳳就是如此。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就是觀念形態雖然在實用到審美價值的過渡中起中間環節的作用。但觀念形態並不是美的根源。觀念形態本身也是決定於一定社會生產力狀況和經濟。丁卡族之所以把鐵環看作美,雖然和富的觀念相聯系,但最終的根源還是在於生活實踐已經發展到「鐵的世紀」。
4、在生產實踐中主體與客體的辨證關系。在原始社會中各種工具造型的發展,單從客體本身是無法說明的。在歷史發展中人類不斷改造自然,物在變,人也在變,人與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確理解實踐中主體與客體的辨證關系是探索美的產生的根源的一把鑰匙。
我們所謂的「客體」,是指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這個對象世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也就是人化的自然。反過來又影響主體,憑著對象的豐富性才發現了人的感覺的豐富性。馬克思說:「人的感覺、感覺的人類性——都只是由於相應的對象的存在,由於存在著人化了的自然界,才產生出來的。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產物。」例如人類在製作石球、紡輪、石珠和鑽孔中發展了人對圓的感覺;磨製石器不僅發展了人對光滑、勻整的感覺,而且發展了面與線的感覺。在磨製石器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幾何圖形的面(如圓形、方形、梯形等)以及面與面相交形成的各種清晰的線(曲線、直線等)。從磨製石器上我們看到人類對形式的感覺愈來愈發展。在舊石器時代早期與粗糙石器相適應,人的感覺也是粗糙的感覺。在編織勞動中啟示人們掌握一些圖案的組織方法。從彩陶以及後來玉器製作發展了人們對色彩的美感。離開了對象就無從說明主體思維、感覺的發展,同樣離開主體也無法說明產品的變化。在勞動中人類創造了美,在創造美的過程中又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審美需要。人類憑借著這種提高了的審美能力,又創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從創造美的對象到提高主體審美能力,再去創造新的美。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使美從低級走向高級發展。前面所說的石器、陶器的發展過程,既是物的發展過程,也是人的發展過程,人和物在實踐過程中相互影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實踐、自由創造起著決定的作用。
(三)播種美的祭壇:從原始宗教中看美的產生
宗教與審美到底有什麼聯系呢?
從原始民族對「第二自我」(靈魂)的描述中我們會發現,那些被我們視為「藝術」的紋身、假面、歌舞、岩畫之類,本身就是宗教文化的一部分。這些東西依照文化的慣性在後進民族中,首先表現了人對「不死」的人文性的補救。他們造墳使靈魂有「在家」感,他們為屍體舉行二次葬禮使靈魂有「戀世」感,他們把圖騰畫在死者臉上(如美洲西北部印第安人),希望死者復生,他們戴上面具送喪(如彝族)表示生死界域的互通,他們狂舞是為的是產生幻覺,接通神靈……
可見原始藝術是為了表現另一種實在和另一種生存。軀體死亡並不意味著靈魂死亡,宗教的目的就是為了表示這種不死感。比如,靈魂常被視為可以外在與人的獨立存在,像珞巴族阿迪人神話所講的,害人的精靈「烏洛木」,其形可能像風,也可多變,常作祟於人,是靈魂的一種非道德化形態(惡靈)。它們可變形,如同夢境和影像。這是對死的恐懼而產生的創造力。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曾引述過不少民族把靈魂、精靈叫做「影子」的例子,這與珞巴族神話是相吻合的。這即是說,具象、類比、象徵、比擬等等,在原始宗教中,都作用於人對「第二自我」(靈魂)的勾摹,作用於其間的神秘聯系。
西藏日土烏疆地區發現的「齊吾普」岩畫,繪有背負行囊沿山道側身行走的小人影身;宋人王象之《輿地紀勝》把廣西武宣縣岩壁上刻繪的人叫「仙人影」。岩畫人物刻繪的特點是採用平面造型的手法,不考慮透視效果,同樣的姿勢反復重疊,抓住基本形態,不繪五官,看上去影影綽綽,氣勢較大。由於岩畫常遠離人們出入之所,常刻繪在一些人跡難至的地方(如「齊吾普」岩畫群坐落在離日土近百公里且無路可走的小山谷間),無疑,其目的不是為了炫耀和展示,亦不是為了美,而是表現「影身」(靈魂)的寓居之處,有希望他們(亡人)永存之意。
既然原始藝術在人類原始初期是信仰和儀式的一部分,那麼對原始藝術我們無法做到剝離宗教而「獨立」研究。而且美在這一時期被包容在原始民族的宗教生活之內,我們就得相信:與其說二者有相互混融的起源,倒不如說它們自始至終存在著相似性。最重要的是,宗教和審美都立足於對生存死亡的終極關懷;都暫時放棄人的自然生活狀態,進入一種近神似的迷狂狀態,對於自然人生人們應對,對於近神境界人們沉浸其中。原始宗教的這種沉浸,這種神人交合是利生的,有影響力的,從而是巫術的。
宗教和審美的無分彼此,同生共觀,應該說是出自它們的天然相似。烏格里諾維奇在其《藝術與宗教》一書中寫道:
「人們的審美活動與宗教活動還沒有『分道揚鑣』,沒有『自立門戶』,而是在完整的神話儀式綜合體中見諸實現。可是從審美活動和宗教活動(膜拜活動)在遠古時代尚未分家這一事實並不能得出結論說,這兩種活動一種導衍於另一種,一種派生出另一種。」
這一見解的令人信服之處就在於:宗教和審美彼此都不產生對方,彼此就是對方。「神話儀式綜合體」是初民精神文化的一個典型的構成形式。馬克思也說:「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話中經歷了自己的史前時期。」宗教的本質也在於幻想,儀式就是由幻想支配著的一種行動。祭祀亡靈的儀式,祈求風調雨順的儀式,都含有在儀式中實現自身願望的意味。特別是人為了達到自身的目的而試圖藉助自己想像的力量,操縱、控制自然秩序的巫術儀式,更強調人的神秘體驗,它對原始藝術影響最直接。流傳於世界原始民族中的「射日」型神話(屬除禍滅患的英雄神話),和原始巫儀就是兩相確證的。
當原始人和太陽在生存關系中出現矛盾時(如久旱不雨,土地乾涸,民不聊生),人們藉助幻想來擴張自己的力量,降服太陽,使之聽命。壯族《特康射太陽》一則神話敘述特康為民除害,連射11個「毒太陽」;毛難族神話《格射日月》說的是天上九頭烏龍精噴射烈焰焦人間,生靈塗炭,英雄格爬上九千九百九十九丈高的巴音山頂,用神箭射落七個烏龍精,留下兩個為日月。珞巴族的《九個太陽》神話也具有除災滅禍的性質。射日神話也就流行於台灣中北部高山族地區。據說古時天有二日,塗炭生靈,高山族先民派出祖孫三代射手,經過艱難跋涉,不惜犧牲,最後將一個太陽射傷,變成了月亮。
我國射日神話多流傳在農耕、狩獵為主的古代民族中(包括漢族的「羿射日」神話),神話隱含的內容首先與這些地區經濟文化類型密切相關,而神化人物征服太陽的射箭之舉,說明狩獵經濟為神話想像提供了前提。
這類神話,表現了在原始生產方式狀態下人對自然的征服欲。在原始宗教中,以一定儀式表演控制超人力量、影響人類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均可視為巫術。按照列維——布留爾的說法可,只要物我接觸,某一方就可以對另一方滲入影響力,那麼射日就表明了這么一種心態:即對太陽施加所欲加的作用,就可以控制太陽的熱量,使之由害變利,恩澤人間。這是一種行善巫術(白巫術)。我們據此可以判明,「射日神話」可能與求雨巫術中的射日儀式有關。
射日儀式表演者相信通過內在的力量,對外物施加控制或絕滅的影響,那麼擴張了自身的力量所發揮的作用,在表演中形象地程式化為宗教儀式;對神靈鬼域和儀式的神秘闡釋即神話,即原始的語言藝術(如射日神話)則相應產生出來。對繼續產生神話的現代原始民族文化考察證明,凡神話都在十分神聖、庄嚴和神秘的儀式中演唱或誦述,具有神諭靈驗的性質;神話從祭壇走向世俗,並逐步故事化,則是審美需要的自覺結果。
無論如何,宗教中的人與神的關系,蘊含著人與現實的關系。人與現實的關系是一切宗教的出發點,也是其歸結點。神靈遊走或安身於宗教世界,但一切神的活動都不過是人的活動的影子罷了。
這里我們又一次用了「影子」的概念。對於這個「影子」而言,伴隨儀式的狂舞而產生的幻覺是對「影子」的捕捉;紋身和體飾是「影子」的裝扮(據說可以接通神力,防止巫術傷害);符咒和歌唱是因聲求像(影子),珞巴族巫師跳鬼時,在迷狂中發出怪異的聲調,據說此時巫師已變成某種鬼靈,是鬼靈在說話。南非祖魯人的tunzi一詞有影子和鬼魂的雙重含義。他們認為人死影去,成為祖靈。巫術中對影子的處理比比皆是。彝族黑巫術要咒人於死地,會用「類比」的辦法對影身進行攻擊。製作影身並施以影響,在喪葬儀式中經常見到。前面提到拉祜族為死者招魂所剪的紙人,就是「影身」,是第二自我(靈魂)的類比。對他的處置(高掛於竿上)表示所欲施加之影響。應該說,被看作「原始藝術」的文化構成,從廣義上講,都是人對影子(第二自我,靈魂)施加影響的巫術。
對原始宗教是什麼的問題,就像是美什麼一樣,是難以回答的。與其說審美對它有非常有效的使用性,倒不如說它們有著合一性。原始時期,宗教合於人的自在、自為的精神嚮往的目的,這也是審美本身的目的。自在、自為、精神嚮往、自由表現之類,都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所在,這其實是人類本能的需要(物質)和超越自我的需要(精神)在人心上打上的一個標記,是人的生命意識和樂生需要的頑強表現。馬克思講得明白不過:「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麼也不能做。」原始宗教就是物質和精神兩種需要互為交融、互為過濾的「容器」,可標寫成下式:
物質需要 宗教 精神需要
⑷ 簡述新時代內涵及意義
內涵: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意義:從中華民族發展史特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多年的艱苦的奮斗,堅持不懈的努力創造了奇跡。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是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歷程三個具有決定性的關鍵歷史節點的深刻概括,也集中凸顯了新時代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的重要歷史地位。
⑸ 美學對生活的意義
生活美學的真正意義是讓大家有一顆發現美,熱愛美,創造美的心,讓我們生活更加絢爛多彩,讓我們人生更加有意義。生活本就普通平凡,因為有美,有愛,有了生活美學,才變得不平凡。
生活美學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美的享受,還有生活的智慧,高格局和廣視野,提升審美力,思考力和創造力。生活美學滋養我們的身心,從真善美中感受滿滿的正能量和為人處事的智慧。
(5)創造美的時代意義擴展閱讀:
清末民初,以王國維先生為代表的留學知識分子,將西方美學的思想方法、學科體系引入中國。以王國維先生修訂的教學大綱將《美學》列入教學計劃,標志著美學在中國的確立。
後以朱光潛先生為代表的一批美學家,進一步將西方美學理論介紹到中國。特別是,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使美學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重視。
⑹ 美學對人類生活的意義
美學的真正意義是讓大家有一顆發現美,熱愛美,創造美的心,讓我們生活更加絢爛多彩,讓我們人生更加有意義。生活本就普通平凡,因為有美,有愛,有了生活美學,才變得不平凡。
美學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美的享受,還有智慧,高格局和廣視野,提升審美力,思考力和創造力。
美學滋養我們的身心,從真善美中感受滿滿的正能量和為人處事的智慧,讓我們自信,自律,自醒。而且審美力,思考力和創造力是我們工作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會助推我們生活和事業更好的成長。
(6)創造美的時代意義擴展閱讀:
研究對象
第一種意見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美本身。在持這種意見的人看來,美學要討論的問題不是具體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個美本身,那個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種意見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美學就是藝術的哲學。這個觀點在西方美學史上得到了相當一批美學家的認同。
第三種意見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這種意見是隨著19世紀心理學的興起,主張用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解釋和研究一切審美現象,把審美心理和審美經驗置於美學研究的中心。
⑺ 新時代的五個內涵和三個意義是什麼
新時代的五個內涵和三個意義分別是:
新時代的五個內涵是:
1、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3、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4、全體中華兒女戮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5、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是時代。
新時代的三個意義是:
1、新時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中里程碑式的一頁,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新時代助推了文化進一步發展。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新時代,我們的文化將在吸收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並產生偉大影響力,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3、新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正在不斷綻放出生生不息的活力,使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得到了有力地延續。表明社會主義並沒有沒落,在新時代的中國大地上持續煥發生機,為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輸送著新的希望。
新時代青年要做什麼:
1、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青年階段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時期,思想開始趨於成熟,事業進入起步階段。人在青年時期最需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因為崇高的理想是指路的燈塔,堅定的信念是不竭的動力,將激勵廣大青年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2、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看法,指導著一個人的認知與行為。正確的價值觀有助於人們做出科學的判斷。
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為自己、家庭以及社會做出貢獻。反之,則會容易使人誤入歧途,迷失方向,不僅毀掉自己的人生,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災難。
3、要勇於擔當時代重任:新時代青年要勇於擔當起時代的重任,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更要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質、豐富的知識學養和積極主動的實踐精神。
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讓新時代青年具有強烈的擔當意識和勇氣,而精神品質、知識學養和實踐精神則是新時代青年擔當時代重任的必備條件。
⑻ 什麼是美,什麼才叫美,美的含義.
美
美
拼音: měi
筆劃: 7
部首筆劃: 2
筆順編號:43114
⑴指味、色、聲、態的好。如:美味;美觀;良辰美景。《史記·吳太伯世家》:「見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⑵指才德或品質的好。如:美德;價廉物美。《管子·五行》:「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王勃《滕王閣序》:「賓主盡東南之美。」
⑶善事;好事。《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⑷贊美;稱美。《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⑸喜歡;稱心。《醒世恆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滿座之人見王勃年少,卻又面生,心各不美。」
⑹美洲、美國的簡稱。
⑺美學的基本范疇和中心問題。
美的哲學意義:美是人們創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動活動及其在現實中的實現或對象化;簡單說來,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美 měi 【形】 (會意。金文字形,從羊,從大,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肥壯的羊吃起來味很美。本義:味美) 同本義〖delicious〗 美,甘也。——《說文》 然後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注:「謂甘露醴泉之類也。」 食必珍美。——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美酒;美甘甘(形容非常甘美或甜蜜);美味(美好的滋味;可口的食品);美食(味美的食品;吃味美的食物) 形貌好看,漂亮〖beautiful;good-looking;handsome;pretty〗 美孟姜也。——《詩·鄘風·桑中》 美孟弋矣。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戰國策·齊策》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龔自珍《病梅館記》 又如:美姬(美麗的女子);美眷(美麗的女眷;美人);美色(姣美的姿色);美劭(俊美,秀美) 美好〖fair;good;nice;fine〗 晉侯之美也。——《公羊傳·庄公十二年》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戰國策·齊策一》 王為建取妻於秦而美。——《呂氏春秋·慎行》 其民願,其俗美。——《荀子·王霸》 芳草鮮美。——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天下之美。——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才美不外現。——唐·韓愈《雜說》 又如:良田美池;美除(好差事,好官職);美缺(有利可圖的官職,肥缺);美文(優美的文辭);美姿(美好的姿容);美祿(美好的賞賜;指酒);美才(出色的才學;傑出的人才);美中不足(雖好但還有不足之處);美玉無瑕(比喻完美無缺) 理想〖ideal〗 盡美也。——《論語》。皇疏:「堪合當時之稱。」 又如:美選(理想的人選);美遷(升任理想的職位);美拜(美除、美授。擔任好的官位) [方言]∶得意,高興〖bepleasedwithoneself〗。如:瞧他這美勁兒;美滋滋 美國的〖American〗。如:美軍;美元;美噸 美 měi 【動】 稱美;贊美〖praise〗 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莊子·齊物論》 又如:美言(嘉言);美刺(稱美與諷惡。多用於詩文);美詠(贊美詠嘆) 認為…美;使事物變美,變好〖beautify〗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國策·齊策》 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齊民要術·耕田》 又如:美田(使田地肥沃);美政(使政治美善);美俗(使風俗淳美) 美 měi 【量】 音調的主觀單位,等於頻率為1000赫的音的音調的千分之一——尤其用於聽覺學〖mel〗 美不勝收 měibùshèngshōu 〖『ttakethemallin;〗美景多得看不過來;藝術品太美而目不睱接 美餐 měicān 〖feast;goodmeal〗 指味道鮮美而質量高的飯菜 吃了一頓美餐 十分滿意地吃 有個蜘蛛想捉住小蒼蠅美餐一頓 美差 měichāi 〖cushyjob;well-paidpost〗 指條件優越的差事 能得到好處的工作 稱心的工作 美鈔 měichāo 〖greenback;UnitedStatesnote〗美國紙幣 美稱 měichēng 〖laudatorytitle〗美好的稱呼或聲譽 美德 měidé 〖beautifulcharacter;moralexcellence;pleasantvirtue〗美好高尚的品德 美德與惡行 美感 měigǎn 〖aestheticfeelings;senseofbeauty〗在審美過程中產生的愉悅感 美工 měigōng 〖artdesigning〗∶電影、各種戲劇藝術表演時涉及到的美術工作,包括布景的設計,道具、服裝的設計、選擇和製作等 〖artdesigner〗∶負責這些美術工作的人 美觀 měiguān 〖bepleasingtotheeye;bebeautifultolookat〗外形好看;漂亮 美好 měihǎo 〖desirable;fine;glorious;happy;beautiful〗在各方面都使人喜歡;極好 美好的天氣 美好的計劃 美化 měihuà 〖beautify;prettify〗裝飾、點綴使美觀 美化環境 植物和花卉通常用來美化所有的公園和建築物 〖embellish〗∶玩弄手段,把丑惡的說成美好的 美姐 měijiě 〖beautifullady〗參加選美的女士 美勁兒 měijìnr 〖behappy〗〖口〗∶得意的樣子 瞧你的美勁兒 〖becomfortable〗∶十分舒服 在海濱暢游時的那個美勁兒就甭提了 美景 měijǐng 〖beautifulscenery〗優美的景色(如海、陸地或天空的) 美酒 měijiǔ 〖goodwine〗色、香、味俱佳的酒;好酒 美酒佳餚 美麗 měilì 〖beautiful〗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風度、顏色或聲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種感官極為愉悅 美輪美奐 měilún-měihuàn 〖magnificent,sumptuous〗盛大,鮮明,亮堂。多形容建築物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輪,高大的樣子。奐,繁富的樣子(《禮記·檀弓》:「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我們經過一個美輪美奐的宏麗華廈的區域,開車的告訴我們說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區域。——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驚濤駭浪後》 美滿 měimǎn 〖happy;perfectlysatisfactory〗感到幸福、愉快;美好圓滿 美滿的生活 美貌 měimào 〖goodlooks〗美麗的容顏 美夢 měimèng 〖fonddream〗 一個令人感到心情愉快的夢 比喻美好但不能實現的幻想 美妙 měimiào 〖beautiful;marvellous;nice;splendid;wonderful〗美好;美好絕妙 美妙的詩句 美名 měimíng 〖goodname;goodreputation〗好名聲 英雄美名天下揚 美女 měinǚ 〖queen;beauty;belle;beautifullady〗容貌美麗的女子 美其名曰 měiqímíngyuē 〖callitbyfine-soundingnameof〗給予一個好聽的名字(名稱)叫做… 美其名曰「為職工謀福利」,坑害職工的事不是時有所見嗎? 美其名曰「富士山」。——魯迅《藤野先生》 美芹之獻 měiqínzhīxiàn 〖memorialtotheemperor〗古人對自己的上書、建議表示自謙,稱「芹獻」或「獻芹」。例如辛棄疾不顧自己官職低微,就宋金雙方和與戰的前途作具體分析,寫成十篇論文,即名之為《美芹十論》。這里的「美芹之獻」指的就是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見 美人 měirén 〖beauty〗 美女 一個長著油光發亮的黑頭發、紅嘴唇、眼睛一點也不怯懦的大膽的美人 品德高尚的人;賢人 全州的美人和紳士都聚集在那裡 美人遲暮 měirén-chímù 〖abeautyinheroldage〗感嘆美人年老色衰之詞。喻指美人從前有作為,而今卻衰老無能了 美人計 měirénjì 〖sex-trap〗三十六計之一,用美人引誘人上當 美容 měiróng 〖beautifytheface;improveaperson『slooks〗使容貌美麗;美化容貌 美聲唱法 měishēngchàngfǎ 〖belcanto〗起源於17和18世紀義大利的強調自如、純凈、平穩的發聲與靈活和准確的聲樂技巧的歌劇唱法 美術 měishù 〖finearts;painting〗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特指其中的繪畫 美談 měitán 〖astorypassedonwithapproval〗使人稱頌的故事;對某件好事的美好談論 美味 měiwèi 〖deliciousfood;delicacy〗味道美好的食品 烤野雞和雞尾酒的美味 美味 měiwèi 〖delicious;delicate〗鮮美;味道好 美味烹調 美味的甜食 美味佳餚 měiwèi-jiāyáo 〖slap-upfeed〗∶上等的、第一流的食品 一頓美味佳餚…還有雪利酒 〖daintydish〗∶精緻可口的飯菜 准備擺在國王面前的美味佳餚 〖delectablemorseks〗∶味道鮮美的食品 分開坐著,大口嚼他自已的美味佳餚 美我 měiwǒ 〖paymeacompliment〗認為我美。美,以……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戰國策·齊策》 美秀 měixiù 〖fineanddelicate〗∶美麗清秀 美秀動人 〖theoutstandingpeople〗∶指才能、智力十分出眾的人 美學 měixué 〖aesthetics〗 哲學的一個分支,論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對審美鑒賞力的判斷 美術的哲學或科學;特指主題是描述和解釋美術、美術現象和美學經驗並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藝術史和重要的有關方面的科學 美言 měiyán 〖putinagoodwordforsb.〗替人說好話 多進美言 美顏 měiyán 〖fair〗美麗的容顏,美貌 願你永愛不衰,祝她美顏常駐 美艷 měiyàn 〖prettyanddazzling〗美好艷麗 姿容美艷 美意 měiyì 〖goodwill;kindness〗好心意;善意 謝謝您的美意 美育 měiyù 〖aestheticecation〗又稱「審美教育」。學校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發展他們對於美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育 美譽 měiyù 〖goodfame〗美好的名譽 美元 měiyuán 〖buck;American(U.S.)dollar〗美國的本位貨幣 美中不足 měizhōng-bùzú 〖aflyintheointment〗在美滿之中,仍有缺憾之處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紅樓夢》 美洲 Měizhōu 〖America〗全稱亞美利加洲。東臨大西洋,北接北冰洋,南隔德雷克海峽同南極洲相望。由北美和南美兩個大陸及其鄰近許多島嶼組成,一般以巴拿馬運河作為南美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總面積4200餘萬平方公里。人口5.9億(1978年) 美滋滋 měizīzī 〖beverypleasedwithoneself〗形容心裡高興而在臉上表現出很得意的樣子 他考了滿分,美滋滋的
美學研究的中心范疇,包括美的本質和美的形態。
美的本質 美學研究的一個根本理論問題 。在西方美學史上,關於美的本質的理論眾說紛紜,但從哲學的出發點看,基本上不外兩種:一種從客觀物質的屬性中去尋找美的根源;另一種從精神中去尋找美的根源。此外,還有游移於上述兩者之間的各種折衷、含混的說法。馬克思主義主張從人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實踐改造中去尋找美的根源。
美的形態 美的普遍本質的各種具體表現形態,包括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等。①社會美。經常表現為各種積極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場景、某些勞動過程和勞動產品等的審美形態,是社會實踐的直接體現。②自然美。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於實踐。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屬性、特徵,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認的或實踐中肢體所能運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們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的主要特點側重於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喚起人的美感,它和社會功利的聯系較為曲折。③藝術美。藝術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審美特徵的能動反映,是審美意識的集中物態化形態。藝術美作為美的高級形態來源於客觀現實,但並不等於現實,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它包括兩方面:藝術形象對現實的再現;藝術家對現實的情感、評價和理想的表現,是客觀與主觀、再現與表現的有機統一。它的特徵在於具有審美功能,能給人以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最為純粹的美的愉悅和享受。
⑼ 在新時代為什麼要做好美育工作
教育部陳寶生:為什麼要全力推行新時代美育工作?
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佔有重要地位。
美育隨著人們的審美活動和藝術的產生而產生,人們的審美活動和藝術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原始人最初的歌唱就是他們的勞動號子。他們的舞蹈、壁畫、雕像等,也往往是原始部落勞動生活的再現,是他們生產實踐的美化形式。在原始社會中,有了原始的審美活動和藝術,也就有對年輕一代的原始審美經驗的傳授。
社會主義社會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育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它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像、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培養高尚情操,提高社會主義覺悟,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