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力資源管理中「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各指什麼意思
價值創復造,就是你能制不能為公司帶來有價值的人才,是不是能創造價值;價值評價就是每一個員工進行合理的評價,就像是績效評比一樣,作出合理的評價;價值分配就是你要合理的將每一個人適合什麼樣的崗位或者是工作,合理安排和分配,。這是我的理解,因為之前從事過人事,希望能幫到你
2. 管理學的 價值創造 是什麼意思
一,什麼是價值創造:
我們把一個國家的經濟簡化一下,試想經濟由原材料商,產品生產商和消費者構成,他們的交易關系形成一條簡單的價值鏈。原材料商開采地球資源,形成產品生產需要的原材料,以一定價格交付給產品生產商;產品生產商將原材料進行加工,形成最終產品,並以一個更高的價格交付給消費者。那什麼是價值創造呢?只要在上面所描述的價值鏈條的各個交易環節,賣方能夠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讓買方自願支付一個比他創造產品所付出的所有貨幣總額(即成本)更高的貨幣價格來購買產品,我們就說賣方創造了價值,實現了價值增值。兩者差值越大,價值增值越多。換句話說,賣方的利潤越高,價值增值越多。
注意,上面的兩個關鍵詞『充分競爭』和『自願』非常重要,去掉是不行的。為什麼不行呢?
首先來看『充分競爭』。經濟學有個術語叫『需求價格彈性』,即指賣方能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什麼程度的情況下,買方仍然願意購買。有些東西的需求價格是具有『完全』彈性的,比如醫療;有些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高得嚇人,比如住房,同樣的房子,上海的價格能賣到成都的四倍。有好多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也非常高,比如打行動電話,中國的移動通信費率比歐洲很多國家都高,考慮收入的差距,移動通信的需求價格彈性也能算高的離奇。當市場在充分競爭的條件下,所有同質產品的供給方都必須通過削減價格來贏得生意。而在沒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對於那些需求價格彈性高的東西,賣方就可以肆意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來對買方實施剝削。
因此,只有在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下,買方自願對賣方出售產品付出溢價才是賣方創造的有效價值增值。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講,這意味著賣方在創造產品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使買方的效用得到增加。
有沒有想過什麼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最高呢?有一種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是無限大,那就是『只輸不贏的賭博』。因為如果價格是分子,使用價值是分母,只輸不贏的賭博在把分母做成零的情況下把價格做到很大,商數就是無限大。什麼是只輸不贏的賭博呢,是遇到『賭神』出老千嗎?我們回頭再討論這個問題。
接著來看『自願』。舉個例子,當年晚清時候歐洲人為了把鴉片賣到中國,八國聯軍把軍艦開過來,把洋槍洋炮架到你脖子上讓你掏錢買毒品。這個時候,買方(當時的清政府很老百姓)付出高昂價錢來購買賣方(當時的歐洲侵略者)的東西,顯然並不是出於自願。在今天的和平與文明的時代,經濟生活中的交易必須是『自願』的,不能硬逼。但是,會時常有人賣東西給你是先給你設個套,讓你『自願』掏錢,買完後才發現東西是假的,上當受騙了。這個時候,交易的達成仍然是『自願』的,因為沒人用槍指著你腦袋讓你買東西。即便是買方受騙了,價值的『增值』也完成了。記得前面的定義嗎?增值是指賣方讓買方自願支付一個比他創造產品所付出的所有貨幣總額更高的貨幣價格來購買產品。我掏錢買了東西,雖然後來發現完全沒有使用價值,但是我不得不『認』了,可能會譴責賣方在欺騙,埋怨自己也很傻,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我不是被暴力搶劫的,我也不可能把錢要回來。讀到這里你也許會想,如果誰『騙』你去買『只輸不贏的賭博『,這種『價值增值』的實現過程豈不是很卑鄙,如果中招的是自己那豈不是很恐怖!
3. 價值創造和財富生產的源泉有什麼不同
理解他們關系的關鍵在勞動二重性,價值創造和財富生產分別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創造關系,前者的源泉是抽象勞動,後者的源泉是具體勞動。
4. 什麼是價值以及怎麼創造價值
價值是人類對於自我本質維系與發展,為人類一切實踐要素本體,包括任意的物質形態。價值是定義人本身存在的核心概念,其是人這一存在與發展的本質。
人類一切自我解放行為,即本質規律(人性)下對於自我的創造及再創造並最終達成對於這一規律的本質以維持及發展。
簡單的表述就是人類一切實踐中具有對於自我的維持及發展所在的本質,一切價值形態都脫離不了此范疇,不能脫離此范疇。
價值在很多領域有特定的形態,如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經濟學價值,法律價值等等。
這些價值的存在是人在不同領域發展中范疇性規律性本質存在。同時由於意識上存在一些概念化的維系與發展人類的思想沒有形成實際的物理力量,此類價值單獨定義為名義價值。
價值創造是指企業生產、供應滿足目標客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系列業務活動及其成本結構。在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中,價值就是成品的使用價值。
影響價值創造的因素主要有: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它們是影響財務戰略選擇的主要因素。
價值創造能力:
企業根據顧客的需求和偏好創造優異顧客價值能力,它是整合研究開發能力、產品生產能力以及員工能力等要素的核心能力。
在新的競爭環境下,企業試圖構建堅實和持久的競爭地位以獲得持續發展,必須擁有一系列的短期競爭優勢 ,並持續地改變和破壞它們。
企業的生存發展歷程,就是價值創造能力不斷遷移,持續獲得短期競爭優勢的過程。
在動態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競爭優勢是短期的,建立在原有價值創造能力基礎之上的競爭優勢經常會受到削弱。
為獲得持續發展,在開發利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克服認知惰性並防止認知對立,適時主動地構建新能力,並在開發利用原有能力和構建新能力之間保持均衡協調。
以平衡企業的現時生存與未來發展,順利平穩地實現價值創造能力的遷移, 獲得新的短期競爭優勢,這種短期競爭優勢的持續獲得保障企業的持續發展。
5. 財務戰略分析是否包含財務分析即營運能力什麼的或者swot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財務戰略(financial strategy),是指為謀求企業資金均衡有效的流動和實現企業整體戰略,為增強企業財務競爭優勢,在分析企業內外環境因素對資金流動影響的基礎上,對企業資金流動進行全局性、長期性與創造性的謀劃,並確保其執行的過程。
對財務戰略的本質,理論界雖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但在一些基本問題上還是達成了共識。譬如,財務戰略是對企業財務活動的整體性決策,其著眼點不是當前,而是未來,是立足於長遠的需要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發展所作出的判斷。但在對財務戰略的目的、范疇、依據等問題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分歧。筆者認為,財務戰略是戰略理論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應用與延伸,它既具有一般戰略的某些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性。
在進行具體的戰略控制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優先原則。對財務戰略中重大問題優先安排,重點解決;
2.自控原則。戰略實施的控制要以責任單位與人員自我控制為主,這有利於發揮其主動性與創造性;
3.靈活性原則。盡量採用經濟有效的方法迅速解決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4.適時適度原則。要善於分析問題,及時反饋信息,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實施過程中努力確保各項工作同步進行,進度差別不大,從而利於內部協調。此外,財務戰略實施完畢後,應對其實施進行評價,這是回頭分析企業的預測、決策能力的很好途徑,同時也為以後發展積累管理經驗,吸取教訓,為下一步財務戰略管理奠定基礎。
具體財務戰略分析方法有:
(1)基於波士頓矩陣矩陣分析法 該方法將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部產品或業務的組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其著眼點是企業各種業務的相對市場份額以及給企業帶來的現金流量 。(問號、明星、金牛、瘦狗)。
特點:指出了每個經營業務在競爭中的地位,使企業了解它的作用和任務,從而有選擇和集中地運用企業有限的資金,非常有利於財務戰略的制定。
(2)產品生命周期分析法 根據企業各項業務所處的產品/市場生命周期階段和業務的大致競爭地位決定戰略類型的方法。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假設產品都要經過引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競爭環境和採取的經營戰略不同,導致了不同的經營風險
特點:不僅適用於特定產品,也適用於相關的一組產品(業務單位)。如果企業只有一種產品或業務單位,它也適用於企業。
(3)波士頓矩陣與生命周期理論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將引入期的產品視為幼童(問號)產品,將成長期的產品歸於明顯產品,將成熟期的產品歸於金牛產品,將衰退期的產品歸於瘦狗產品。
特點: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競爭環境和採取的經營戰略不同,導致了不同的經營風險。
⑷基於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搭配的分析方法 經營風險的大小是由特定的經營戰略決定的,財務風險的大小是由資本結構決定的,它們共同決定了企業的總風險。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結合方式可以有四種類型:高經營風險與高財務風險搭配、高經營風險與低財務風險搭配、低經營風險與高財務風險搭配、低經營風險與低財務風險搭配。
特點: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反向搭配是制定資本結構的一項戰略性原則。產品或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經營風險,企業應當採用不同的財務戰略。
(5)基於創造價值/增值率的財務戰略選擇 這是運用價值創造/增長率矩陣(也稱為財務戰略矩陣)評價和制定戰略的分析工具。它把價值創造(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和現金餘缺(銷售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聯系起來。(增值型現金短缺、增值型現金剩餘、減損型現金剩餘、減損型現金短缺)。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6. 價值創造的理解
稻盛和夫運用阿米巴經營模式,創造了經營上的神話;美國全食超市的發展也給出例證;海爾「人人是創客」的組織變革實踐,把6萬多名員工轉變為自動自發的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並使每一個經營體就像一家自主經營的公司,讓每個人變成自己的CEO。
這些領先企業的實踐表明,今天企業的發展需要遵循「共生」的邏輯,而其帶來的核心變化,就是獨立個體的價值創造。
然而,任何價值創造的過程都必然伴隨著失敗。管理者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必須學會接納創新失敗。
2016年12月29日,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交流對話的內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交流從姚老師談他一個朋友新進入一家跨國企業——華為談起。
姚老師的這位朋友是一位技術專家,他覺得最開心的是,華為對他沒有進行硬性的考核,而是讓他安心研究。姚老師關注地問道: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否會得不到研發結果?
01 做出來的是天才,做不出來的是人才
任正非說,在華為,研發創新做出來的是天才,做不出來的是人才。
華為的容錯率是很高的,它放手讓大家去做,在研究上允許大家犯錯誤,給予研究人員時間和空間安心去做。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能夠做出來,那華為就獲得了天才;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做不出來,華為就得到了人才。
因為能夠成功的項目非常少,所以做出來的就是天才。而項目失敗的研究人員,經歷過失敗,知道失敗的滋味,同時努力過、奮斗過,所以一定可以更好地總結過去,不重復犯錯誤,繼續前進,這正是公司所要得到的人才。
科研本來就是試錯的過程,沒有試錯,哪會有創新?創新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每次創新都會成功,那也就不是創新了。所以,能夠創新成功的項目本身就少之又少,研究人員一旦成功也就可以稱為天才了。
我們鼓勵創新,就要接納創新失敗,如果一旦失敗或者犯錯,就淘汰並給其貼上標簽,那麼就不會有人敢去創新。華為會包容創新上的失敗,不會因為失敗而否定大家。
02 華為「金錢變知識,知識變金錢」的啟發
如果寬容失敗,是否在創新上的嘗試太過發散呢?
任先生回答說不會。華為是一家有戰略耐心的公司,所有的創新和嘗試,都是在主航道上做出的選擇,由戰略做出界定。所有創新項目的選擇,已經通過戰略做出篩選。任先生將張開的雙手慢慢收攏,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廣泛納入到戰略框架下,然後篩選出與戰略相適應的項目。這些篩選出來的項目才會進入公司創新項目集群中,組合各種資源付諸實施
7. 如何基於價值創造或增長率選擇財務戰略
基於創造價值/增長率的財務戰略選擇
創造價值是財務管理的目標,也是財務戰略管理的目標。為了實現財務目標,必須找到影響創造價值的主要因素,以及他們與創造價值之間的內在聯系。
(一)影響價值創造的主要因素
1.企業的市場增加值
計量企業價值變動的指標是企業的市場增加值,即特定時點的企業資本的市場價值與佔用資本的差額。
企業市場增加值=企業資本市場價值-企業佔用資本
公式中的「企業資本市場價值」是權益資本和負債資本的市價。
公式中的「企業佔用資本」是指同一時點估計的企業佔用的資本數額(包括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它可以根據財務報表數據經過調整來獲得。這種調整主要是修正會計准則對經濟收入和經濟成本的扭曲。比如調整時將「壞賬准備、商譽攤銷、研究與發展費用」等項目剔除。
【提示】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大化並不意味著創造價值。
企業的市場價值由「佔用資本」和「市場增加值」兩部分構成。
股東和債權人投入的資本(企業佔用資本增加)越多,即使沒有創造價值(企業市場增加值為零),企業總的資本市場價值(即企業資本市場價值)也會變得更大。
2.權益增加值與債務增加值
企業市場增加值=(權益市場價值+債務市場價值)-(佔用權益資本+佔用債務資本)
=(權益市場價值-佔用權益資本)+(債務市場價值-佔用債務資本)
=權益增加值+債務增加值
【提示】(1)債務增加值是由利率變化引起的。如果利率水平不變,舉借新的債務使佔用債務資本和債務市場價值等量增加,債務增加值為零。在市場利率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市場增加值最大化等同於權益市場增加值最大化。
(2)利率變化是宏觀經濟變動決定的,管理者無法控制。從管理者的業績考核角度看,債務增加值不是管理業績,在考核時應當扣除。管理業績考核應當使用權益的市場增加值。
(3)由於利率不可控,增加企業價值就等於增加股東價值。正是因為如此,准確的財務目標定位應當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即股東權益的市場增加值最大化。
3.影響企業市場增加值的因素
市場增加值=[(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投資資本]/(資本成本-增長率)
=經濟增加值/(資本成本-增長率)
經濟增加值(EVA)=稅後經營利潤-資本成本×投資資本
=(稅後經營利潤/投資資本-資本成本)×投資資本
=(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投資資本
影響企業市場增加值的因素有三個:(掌握)
(1)投資資本回報率:投資資本回報率是公式的分子,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由投資活動和運營活動決定。提高盈利能力有助於增加市場增加值;
(2)資本成本(指的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資本成本同時出現在公式的分子(減項)和分母(加項)中,資本成本增加會減少市場增加值,反映權益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期望值;
(3)增長率:增長率是分母的減項,提高增長率對市場增加值的影響,要看分子是正值還是負值。
當公式分子的「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為正值時,提高增長率使市場增加值變大。
當公式分子的「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為負值時,提高增長率使市場增加值變小(即市場價值減損更多)。
因此,高增長率的公司也可能損害股東價值,低增長率的公司也可以創造價值,關鍵在於投資資本回報率是否超過資本成本。增長率的高低隻影響創造(或減損)價值的多少,而不能決定創造價值還是減損價值的性質。
4.銷售增長率、籌資需求與價值創造(掌握)
在資產的周轉率、銷售凈利率、資本結構、股利支付率不變並且不增發和回購股份的情況下,可得到如下結論:
【提示】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企業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經營效率是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的表現。財務政策指的是股利支付率和資本結構。
8. 價值創造的價值創造的影響因素
1.企業的市場增加值
既然企業的目標是創造價值,管理者就需要知道如何計量價值的創造,計量是管理的前提。
企業市場增價值=企業資本市場價值-企業佔用資本
公式中的「企業資本市場價值」是權益資本和負債資本的市價。如果企業的股票和債券都上市流通,則該數額不難獲得。如果企業沒有上市,則市場價值需要用另外的辦法估計。
公式中的「佔有資本」是指同一時點估計的企業佔用的資本數額(包括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它可以根據財務報表數據經過調整來獲得。這種調整主要是修正會計准則對經濟收入和經濟成本的扭曲。調整的主要項目包括壞賬准備、商譽攤銷、研究與發展費用等。斯特恩—斯圖爾特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調整方法,解決了有關的技術問題。
嚴格來說,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大化並不等於價值創造。企業的市場價值有佔用資本和市場增價值兩部分組成。股東或債權人投入更多資本,即使沒有創造價值,企業的總的資本市場價值也會變得更大。一個大公司的市值很大,一個小公司的市值較小,我們不能認為大公司創造了更多價值,也不能認為小公司的管理業績較差,關鍵是投入的資本是否由於企業活動增加了價值。
2.市場增加值與權益增加值
企業的市場增價值可以分解為權益的市場增價值和債務的市場增價值兩部分:
企業市場增價值=(權益市場價值+債務市場價值)-(佔用權益資本+佔用債務資本)
=(權益市場價值-佔用權益資本)+(債務市場價值-佔用債務資本)
=權益增加值+債務增加值
通常,債務增加值是由於利率變化引起的。如果利率水平不變,舉借新的債務使佔用債務資本和債務市場價值等量增加,債務增加值為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市場增價值等於股東權益市場增加值,企業市場增價值最大化等於權益市場增價值最大化。
利率變化是宏觀經濟變動決定的,管理者無法控制。從管理者的業績考核角度看,債務增加值不是管理業績,在考核時應當扣除,對管理業績的考核應當使用權益的市場增價值。換一個會角度即從可控性角度看,由於利率不可控,增加企業價值就等於增加股東價值。正是因為如此,准確的財務目標定位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即股東權益的市場增價值最大化。嚴格說來,它不同於企業的市場增加值最大化,更不同於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或權益市場價值最大化。
3.影響企業市場增加值的因素
既然在利率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市場增價值最大化與股東財富最大化具有同等意義,那麼管理人員就應努力增加企業的市場增價值。
影響企業市場增加值的主要因素分析過程如下:
假設企業也是一項資產,可以產生未來現金流量,其價值可以用永續固定增長率模型估計。
企業價值=現金流量/(資本成本-增長率)
其中:
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1-稅率)+折舊-營運資本增加-資本支出
=稅後經營利潤-(營運資本增加+資本支出-折舊)
=稅後經營利潤-投資資本增加
假設企業價值等於企業的市場價值:
企業市場增加值=資本市場價值-投資資本
=(稅後經營利潤-投資資本增加)/(資本成本-增長率)-投資資本
=[(稅後經營利潤-投資資本增加-投資資產)×(資本成本-增長率)]/(資本成本-增長率)
=[(稅後經營利潤/投資資本-投資資本增加/投資資本-資本成本+增加率)×投資資本]/(資本成本-增加率)
由於增長率是固定的:
投資資本增加/投資資本=增長率
稅後經營利潤/投資資本=投資資本回報率
所以:
市場增價值=[(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投資資本]/(資本成本-增長率)
這里的企業的市場增加值與經濟增加值(即經濟利潤)有聯系。經濟增加值是分年計量的,而市場增加值是預期各年經濟增加值的現值。
經濟增加值=稅後經營利潤-資本成本×投資資本
=(稅後經營利潤/投資資本-資本成本)×投資資本
=(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投資資本
因此:
市場增加值=經濟增加值/(資本成本-增加率)
經濟增加值與企業市場增加值之間有直接聯系,使得它成為業績考核最為合理的基礎,可以使激勵報酬計劃與增加企業價值保持一致。經濟增加值與凈現值有內在聯系,在第十章企業價值評估中我們曾說明經濟利潤法和折現現金流量法的一致性。因此,投資的凈現值、投資引起的經濟增加值現值、投資引起的企業市場增加值三者是相等的。正因為如此,凈現值法成為最具合理的投資評價方法。
綜上所述,影響企業創造價值的因素有所三個:
(1)投資資本回報率: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由投資活動和運營活動決定;
(2)資本成本: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量,反映權益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期望值,由股東和債權人的期望以及資本結構決定;
(3)增長率:用預期增長率計量,由外部環境和企業的競爭能力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因素對企業增加值的影響是不同的。投資資本回報率是公式的分子,提高盈利能力有助於增加市場價值;資本成本同時出現在公式的分子(減項)和分母(加項)中,資本成本增加會減少市場增加值;增長率是分母的減項,提高增長率對市場增加值的影響,要看分子是正值還是負值。當公式分子的「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為負值時,提高增長率使市場增加值變小(即市場價值減損更多)。因此,高增長率的公司也可能損害股東價值,低增長率的公司也可以創造價值,關鍵在於投資資本回報率是否超過資本成本。增長率的高低隻影響創造(或減損)價值的多少,而不能決定創造價值還是減損價值的性質。
增長率的高低雖然不能決定企業是否創造價值但卻可以決定企業是否需要籌資,是制定財務戰略的重要依據。
4.增長率、籌資需求與創造價值
在本教材的「第三章 財務預測和計劃」中,我們曾介紹過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在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資本結構、股利支付率不變並且不增發和回購股份的情況下:
(1)銷售增長率超過可持續增長率時企業會出現現金短缺。
我們將這種增長狀態定義為高速增長。這里「現金短缺」是指在當前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下產生的現金,不足以支持銷售增長,需要通過提高經營效率、改變財務政策或增發股份來平衡現金流動。
(2)銷售增長率低於可持續增長率時企業會出現現金剩餘。
我們將這種增長狀態定義為緩慢增長。這里的「現金剩餘」是指在當前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下產生的現金,超過了支持銷售增長的需要,剩餘的現金需要投資於可以創造價值的項目(包括擴大現有業務的規模或新的項目),或者還給股東。
(3)銷售增長率等於可持續增長率時企業會出現現金平衡。
我們將這種增長狀態定義為均衡增長。這里的「現金平衡」是指在當前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下產生的現金,與銷售增長的需要可以平衡。這是一種理論上的狀態,顯示中不平衡是絕對的。
從財務的戰略目標考慮,必須區分兩種現金短缺:一種是創造價值的現金短缺;另一種是減損價值的短缺。對於前者,應當設法籌資以支持高增長,創造更多的市場增加值;對於後者,應當提高可持續增長率以減少價值減損。同樣道理,也有兩種現金剩餘:一種是創再價值的現金剩餘,企業應當用這些現金提高增長率,創造更多的價值;另一種是減損價值的現金剩餘,企業應當把錢還給股東,避免更多的價值減損。
綜上所述,影響價值創造的因素主要有:
①投資資本回報率;
②資本成本;
③增長率;
④可持續增長率。
它們是影響財務戰略選擇的主要因素,也是管理者為增加企業價值可以操縱的主要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