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職務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屬於誰,發明人享有哪些權利/
職務發明是發明人為完成公司所交給的任務所作的或者利用公司的物資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屬於公司。發明人享有署名權以及獲得公司獎勵的權利。職務發明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技術創新有兩個基本要素,人的創造性和資金投入。其中,人的創造能力起決定性作用。隨著技術競爭加劇,研究開發深度增加,研究開發投入規模也越來越大,需要有組織的研究開發才能完成。因此,職務發明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我國的專利申請和授權中,職務專利創新水平高於非職務發明,但職務專利的數量少。1985至2002年,國內專利申請和授權中,職務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佔22%,非職務專利申請中的發明專利僅佔14%,但職務專利申請只是專利申請總量的1/3,其餘都是個人的非職務發明。而同期,國外申請專利中,職務發明專利佔95%。這些現象反映了我們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完善職務發明權屬政策,提高國家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國際經驗:突出職務發明人作用總結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其職務發明權屬政策有以下規律。――職務發明的適用范圍有兩種主要劃分方法。一種是按照職務責任劃分,雇員在僱傭合同規定的正常工作中或受僱主委託完成的發明屬於職務發明。另一種是按資源使用劃分,除了雇員職責約定的正常工作或受僱主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外,利用僱主的經驗、勞動和設施的發明也屬於職務發明。前一種劃分方法以契約規定的責任和任務為依據,界限比較明確。第二種劃分范圍比較寬,若掌握不好,可能限制雇員靈活創造的空間。――職務發明專利權歸屬有兩大類。一是採取「僱主優先」的原則,職務發明專利歸僱主所有,職務發明人具有分享知識產權報酬的權利。例如,法國的專利法規定,雇員依僱傭和委託合同獲得相應報酬。二是採取「發明人優先」的原則,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力歸職務發明人,僱主享有專利實施權。如日本和德國採取這種原則。日本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屬於發明人,僱主自動享有非獨占實施權;當雇員將職務發明專利權利轉讓給僱主時,發明人有權從僱主處獲得合理報酬。――平衡僱主和發明人的利益,突出職務發明人的地位和作用。無論是僱主優先還是發明人優先,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法在專利申請資格上都突出了發明人的地位,明確規定專利申請人必須是發明人或其受讓人(含法人)。有了這條規定,僱主必須尊重職務發明人,發明人也對研究成果的創新性負有責任。如,美國實行職務發明僱主優先原則,但其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人應是發明人,非發明人申請專利時,必須持有發明人的申請轉讓書。――規范國有機構和政府資助的職務發明人激勵機制。通常,各國的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人報酬的基本原則,但不規定具體報酬比例或額度,實際報酬由雇員與僱主之間的合同來決定。由於政府財政支出是公共資源,許多國家和地區通過一些專門法律或行政條例規定政府所屬機構和政府資助機構的職務發明人報酬比例。美國的《聯邦技術轉移法》明確規定了轉移聯邦技術收入中職務發明人提成的比例下限。我國主要問題:重僱主輕發明人與國際上相比,我國職務發明權屬政策的主要問題是重僱主輕發明人。――對職務發明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視不夠。我國的職務發明採取顧主優先的原則,而且專利法規定,申請職務發明專利的權利歸僱主。其結果是,一方面,僱主直接控制了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忽視了雇員的權利和作用;另一方面,由於職務發明人沒有申請的權利,不必對成果的創新性負責。――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不到位。盡管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人享有專利收入的分配權力,國家科技部等部門「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也提出,要依法對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給予獎勵。但因缺乏具體的操作辦法,在實施中,企事業單位往往強調職務發明歸單位所有,缺乏對職務發明人應有的激勵機制。特別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分配製度存在平均主義,大部分職務發明人難以獲得應有的報酬,員工的創新積極性不高。――職務發明的范圍太寬,限制了研究人員的靈活創造的空間。我國的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指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包括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做出的發明創造;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一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我國的職務發明定義接近德國,但德國的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歸發明人,僱主擁有實施選擇權。在我國,不僅職務發明專利歸僱主所有,而且職務發明的范圍定義太寬,限制了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和靈活性。――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由於大部分科研機構和大學,以及國家科技計劃沒有建立規范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在職務發明權屬處理上,一方面,由於強調機構利益,忽視發明人利益,抑制了科研人員轉化成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於管理不善,存在著發明人通過各種途徑將職務發明轉為非職務發明的現象,有些公共資源被轉化為個人成果。 幾點建議:重視職務發明人作用建立科技人員可以自由發揮所長的激勵機制是職務發明權屬政策的重要目標。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和技術市場不成熟,個人專利的後續研發和市場開拓比較困難,產業化程度低。因此,職務發明權屬應採取僱主優先的原則,但要重視職務發明人的作用,加大對發明人的保護力度和激勵。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並不是簡單的收入分配問題,應提高到增強國家創新能力的高度來認識,在法律和制度上給予必要的保障。一是明確職務發明人的申請專利權。在專利申請權上突出發明人的作用,增強僱主尊重職務發明人的意識,提高發明人創新的責任心。二是適當縮小職務發明涵蓋的范圍。以職務合同和委託合同為主確定職務發明的適用范圍,給雇員留有更多自由創造的空間。同時,為保證僱主的利益,可以允許僱主優先選擇實施雇員非職務發明專利。三是規范公共機構職務發明人的補償和獎勵制度,落實對發明人的激勵機制。制定專門的補充性法規,細化國有和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的職務發明人補償和收入分配辦法。國有企事業單位要破除平均主義大鍋飯的觀念,切實建立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民營企業主要靠市場競爭機制來決定職務發明人的激勵。
2. 怎樣確定專利申請人和發明人
專利申請人是指提出抄專利申請的單位或個人,當專利審查通過之後,專利申請人就成為專利權人,具有主張專利法所賦予專利的權利,簡單說,申請人就是專利還在審查中的稱呼,審查通過後身份就變成專利權人,專利權人才能拿著專利去告人。
發明人是指對該件專利的技術具有貢獻的人,一般來說在企業內,研發人員是發明人、企業是專利申請人,當專利核准後企業就是專利權人(研發人員還是發明人),企業可以拿專利告人,但是研發人員不行。
在權利上,發明人只有姓名表示權,如果發明人與申請人是僱主/受雇關系,發明人可以要求申請人給予獎勵。
專利申請人可以是單位或是個人,但發明人只能是個人不能是單位,單位的發明具體一定是落在個人身上,在申請專利的時候,發明人可以填寫多人、專利申請人也可以填寫多個單位或多個個人或是單位跟個人共寫,專利授權後,在專利權的分配上就是所有專利權人共有。
3. 企業專利工程師能夠和研發人員一樣獲得專利獎勵嗎
專利工程師在針對產品抄研發中自行想出來的技術方案,那這位專利工程師就是發明人,按法律公司就應該給予獎勵。
我國《專利法》第6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的,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做出約定的,從其約定。」職務發明創造人因其創造發明、享有下列權利:
1、職務發明人和設計人,有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權利;
2、獲得單位給予獎勵的權利;
3、發明或者設計專利實施後,有獲取合理的報酬的權利。
4. 專利申請人和發明人的區別
申請人(個人)與發明人或設計人可以為不同的人。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規定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發明人應當是個人,不能是單位或者集體,例如「××科研組」等等。如果是數人共同作出的,應當將所有人的名字都寫上。
在完成發明創造的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應當被認為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專利申請人可以是單位或是個人,但發明人只能是個人不能是單位,單位的發明具體一定是落在個人身上,換句話說,發明一定是人來完成的。
專利申請人是指提出專利申請的單位或個人,當專利審查通過之後,專利申請人就成為專利權人,具有主張專利法所賦予專利的權利,簡單說,申請人就是專利還在審查中的稱呼,審查通過後身份就變成專利權人,專利權人才能拿著專利去告人。
發明人是指對該件專利的技術具有貢獻的人,一般來說在企業內,研發人員是發明人、企業是專利申請人,當專利核准後企業就是專利權人(研發人員還是發明人),企業可以拿專利告人,但是研發人員不行。
在申請專利的時候,若發明人是張三,專利申請人也是張三,專利授權後,則張三享有專利權;若發明人是張三、李四、王五,專利申請人是A公司,專利授權後,則A公司依法享有專利權;若發明人是張三、李四、王五、專利申請人也是張三、李四、王五,專利授權後,則張三、李四、王五共同享有專利權;若發明人是張三、李四、王五、專利申請人是A公司和張三,專利授權後,則A公司和張三共同享有專利權。
5. 專利發明人、申請人 、專利權人的關系
專利申請人和專利發明人可以不是同一人。專利發明人只能是個人不能是單位,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可以為個人和單位,擁有獨占權(獨占實施本專利)、許可權(許可他人實施本專利)、轉讓權(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專利授權一定是授權給申請人。
專利發明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
專利申請人是向專利局提出就某一發明或設計取得專利請求的當事人。各國均規定,並非任何人都可向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
(5)研發人員與發明創造擴展閱讀:
中國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人應具備兩個條件:
(1)具有專利權利能力的公民或法人;(2)具有專利申請的申請權。享有申請權的民事主體一旦向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後,便在專利申請和審査階段享受權利並承擔義務,並有可能在將來成為專利權人。
專利權人是享有專利權的主體。專利權人包括專利權所有人和持有人,前者可以是公民、集體所有制單位、外貿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後者是全民所有制單位。專利權人又包括原始取得專利權的原始主體和繼受取得專利權的繼受主體。專利權人享有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承擔法律所規定的義務。
參考資料:專利發明人網路 專利申請人網路 專利權人網路
6. 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的常用基準
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一項發明只有獲得創造性,即與現有技術相比,對所屬領域的人員來說要具有非顯而易見性,才能夠獲得專利保護。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的常用基準?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的常用基準研發人員在著手研發前,應當對這一規則有所了解,以便後續的研發更加具有針對性。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的常用基準(1)是否產生意料不到的技術結果或有益效果是指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其技術效果產生質的變化,具有新的性能;或者產生量的變化,超出人們預期的想像。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這種質的或者量的變化事先無法預測或者推理出來,例如:化合物制備更容易、制備成本更低、更穩定、毒性降低、療效更好等任一效果;(2)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更好的技術效果,例如:能夠改善質量、提高產量、節約能源、防治環境污染等;(3)發明代表某種新技術的發展趨勢;(4)盡管發明在某些方面有負面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明顯積極的技術效果;(5)發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的不同方案,其技術效果能夠基本上達到現有技術的水平;(6)解決了人們一直渴望解決,但始終未能獲得成功的技術難題;(7)克服了技術偏見;(8)發明的技術特徵直接引發商業上的成功;(9)開拓性發明,即一種全新的技術方案,在技術史上未曾有過先例,它為人類科學技術在某個時期的發展開創了新紀元;(10)組合發明能在功能上彼此相互支持,並取得了新的技術效果,或者說組合後的技術效果比每個技術特徵效果的總和更優越;(11)從現有技術中公開的較大范圍中,有目的地選出現有技術中未提到的小范圍或個體的發明,且取得了預料不到技術效果的選擇發明;(12)轉用發明,能產生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或者克服原技術領域中未曾遇到的困難;(13)取得預料不到技術效果的已知產品的新用途;(14)產生預料不到技術效果的要素關系改變、要素替代和要素省略等要素變更發明。
7. 做研發人員最基本的條件
做研發人員最基本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必須是有強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貓,好奇心人皆有之。不過研究員就應該更強,強烈到他會積極地、主動地去探求、去挖掘事情的真相。他的腦袋裡應該是時時刻刻掛著一個問號:「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為什麼是這個為什麼?為什麼不是那個為什麼?為什麼會為什麼?他就象一個瞪著大眼睛的小孩,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越是好的研究員,其好奇心越不容易滿足,一個答案接著就會引出來一個新的問題,吸引著他繼續探討下去。
要求研究員需要對人有好奇心。人是一個很復雜的動物,復雜到自己往往也不知道自己是想要啥,而強烈的好奇心才可以幫助你對一個數據、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很敏感,然後才能順藤摸瓜,尋找出背後的真相。
2、必須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有好奇心而沒有邏輯思維能力,那探討的結果就只能是一堆糨糊,而不會是別的。順藤摸瓜可能就摸到了大象的大腿上去了。好的研究需要大膽地假設,仔細地求證。大膽的假設來源於好奇心所帶來的敏感,而仔細地求證則非依賴邏輯推導能力而不可。這兩者相符相成的。一般來說,理工科出身的童鞋邏輯思維能力還是比較有基礎的,而文科班童鞋則相對較弱一些。另外,喜歡下棋的人邏輯性也比較強。
但即使是這樣,即使是這兩個條件都滿足,在進入到市場研究的領域之後,初學者往往也是覺得進入一個迷宮里,好奇心越重的,遇到的問題也是越嚴重,想法很多,疑問很多,結論很多,但就是理不出來。
3、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想法很多,疑問很多,結論很多的時候,如果沒有經過艱苦的思考,沒有經過長時間高強度的腦力運動,這團亂麻是不可能解開理順的。這樣的思考很折磨人,但你又不能怕辛苦而停下,如果停下,剛剛想出的一點東西可能就不知道跑哪去了。只有做到不停的思考、努力地思考、上廁所在思考、坐公車也在思考,才有可能出現柳暗花明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現蘋果掉在你頭上的結果。只有能忍受這樣的磨練,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後,才可能達到快刀斬亂麻的境界。
4、擅長模仿
吃苦耐勞是體力活,沒有這點素質成不了大器。但只懂體力活,成長速度也有限,人之所以能成為巨人,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擅長模仿是學習的最有效方法。在市場研究領域,要擅長模仿別人好的分析方法好的排版方法好的故事結構。你可能說了,照抄誰不會啊。這倒不一定,抄襲是咱中國人最擅長的活,但可並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會的都抄得好的。好的模仿需要領會其精髓,需要通過其表面看到其本質,需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否則也只能是抄襲,而不是模仿。
5、勇於創新
模仿再好,充其量也只能是跟在別人的後面吃救濟糧。必須要創新,要勇於創新。創新是科學家的精神,也應該是市場研究人員的精神。市場研究也是科學工作的一個領域,我們從事這個行業也可以說是科學工作者。我們需要創新,創新才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而市場研究所面臨的課題是千變萬化的,墨守成規而沒有創新是絕對不可能很好地解決我們要研究的課題。
研發人員的工作內容:
1、負責組織有關部門編定中長期科研計劃、新產品發展計劃根據新產品開發計劃;
2、組織領導各項新產品的研究與設計工作,工裝工藝設計及工藝管理工作,做到分工合理,全面完成公司下達的各項計劃向分管經理建議新產品的試驗鑒定;
3、參與驗收,並負責組織評定推薦新產品成果上報工作認真貫徹國家的技術政策,保證新產品的技術水平,提高公司經濟效益開展對新產品開發和引進技術的測試及試驗研究工作廣泛收集各類信息(新材料、工藝、產品、設備、新產品市場信息、各類會議、會展、洽談會信息);
4、定期向有關領導匯報對新開發的產品進行環境、安全方面的評估,保證新產品的污染和安全都沒有問題。
研發人員應具備的幾項能力:
1、思維能力
對研發人員而言,思維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應該說,研發人員作為高學歷人群,其智力水平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高的智力水平卻並不代表高的思維能力。就現實情況來看,研發人員之前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更多地側重於邏輯思維、內斂思維和順向思維,這些當然都非常重要,不過對於從事發明創造的研發人員而言,更重要的可能是與以上思維相對應的形象思維、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
2、學習能力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決定了他將來有多大的潛力。出身不是最重要的,畢業的學校不是最重要的,專業不是最重要的,資歷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一般而言,在學校,學生主要接受的是系統知識的學習,即理論學習;工作後,員工主要是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即實踐學習。學習成績好,往往就會被評為好學生,技術熟練的員工常常也被評為好員工。對研發人員而言,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始終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那些專業知識扎實且知識體系隨時代發展不斷更新,同時又具備較強的獨立創新能力和實施能力員工才能被認為是優秀的研發人員。
3、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的重要無需再贅言,這里談談如何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孰能生巧,自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不過我們還是有辦法來加快我們練就一雙巧手。
4、信息處理能力
現在的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信息海量飛來。對研發人員而言,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實際就是對知識的管理能力。知識的獲取、梳理和分析是研發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
5、組織統籌能力
研發人員需要組織統籌能力,那些不做研發的人員聽起來可能覺得不大好理解。許多人往往以為,做研發只要專業對口,沉得住氣,耐得住枯燥寂寞就好了。不可否認,我們研發人員好靜的多,性格內向一些的多,不過作為研發團隊中的一員組織統籌能力同樣是研發人員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
6、壓力承受能力
在那些所謂的啞鈴型企業中,研發人員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往往待遇也較其他部門的人員要好。除了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外,他們往往承受著較高的工作壓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8. 發明人、申請人、專利權人、專利幾者之間是什麼關系
專利復申請人是指提出專利申請的單制位或個人,當專利審查通過之後,專利申請人就成為專利權人,具有主張專利法所賦予專利的權利,簡單說,申請人就是專利還在審查中的稱呼,審查通過後身份就變成專利權人,專利權人才能拿著專利去告人。發明人是指對該件專利的技術具有貢獻的人,一般來說在企業內,研發人員是發明人、企業是專利申請人,當專利核准後企業就是專利權人(研發人員還是發明人),企業可以拿專利告人,但是研發人員不行。在權利上,發明人只有姓名表示權,如果發明人與申請人是僱主/受雇關系,發明人可以要求申請人給予獎勵。專利申請人可以是單位或是個人,但發明人只能是個人不能是單位,單位的發明具體一定是落在個人身上,在申請專利的時候,發明人可以填寫多人、專利申請人也可以填寫多個單位或多個個人或是單位跟個人共寫,專利授權後,在專利權的分配上就是所有專利權人共有。
9. 個人(不屬於公司全職職工)以公司名義申請專利,如果專利有效益要怎麼分
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9)研發人員與發明創造擴展閱讀:
專利申請的相關要求規定:
1、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2、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3、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他人專利的,應當與專利權人訂立實施許可合同,向專利權人支付專利使用費。被許可人無權允許合同規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該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