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張旭創造者

張旭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2-04-28 14:31:01

㈠ 我國歷史上的「六聖」都是誰

在我國從西漢到盛唐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史聖”、“草聖”、“醫聖”、“畫聖”、“書聖”及“詩聖”,被後人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的“六聖”。他們分別是:

史聖司馬遷。司馬遷是漢武帝時代的著名史學家,自幼讀書,博文強記,20歲後遍游我國名山大川,了解風俗、採集傳聞。歷盡艱辛的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紀體通史《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多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人,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對後世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位列前“二十五史”之首,與《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司馬遷則被後人尊為“史聖”。

草聖張芝。張芝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愛好書法,史傳他“凡家之衣帛,皆書而後練,尤善章草(舊隸的草體),出諸杜度”。七歲時父親就請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教他識文習字,十歲送到敦煌郡學館讀書。學館內有個水池,張芝每天下午都要在水池邊習字。

當時的紙張還屬於奢侈品,十分昂貴,張芝主要用竹簡來練習書法。久而久之,張芝寫過字的竹簡就堆成了小山,每次練完字,他都要在水池裡沖洗毛筆、竹簡和涮洗硯台。過了五年,原先清澈見底的水池變成了墨水,被人稱之為“張芝洗墨池”。後人稱學習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書聖王羲之就敬佩的說:“臨池學書,池水皆墨,好之絕倫,吾弗如也!”

有一天,唐玄宗忽然想起四川嘉陵江山青水秀,妙趣橫生,就命吳道子去嘉陵江寫生。吳道子公費游覽了一圈就跑了回來,連一幅草圖也畫下。唐玄宗問繪畫的情況時,他說:“臣無粉本,並記在心。”唐玄宗就讓他在大同殿的壁上將景色畫出來。吳道子凝神揮筆,只用了一天的功夫,嘉陵江三百里旖旋風光便躍然紙上。唐玄宗慨嘆:“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

吳道子長於山水,他主畫的《金橋圖》、獨自完成的《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圖》令人拍案叫絕。他更擅長人物畫,代表作《地獄變相》、《送子天王圖》中,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他還大力弘揚繪畫藝術,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藝傳給下一代,使繪畫藝術後繼有人,被後世尊為“畫聖”。

詩聖杜甫。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出身於北方的大士族。祖父就是唐初的詩人杜審言,很有才華,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青少年時期的杜甫家庭環境優越,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使得他自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他本人也聰明好學,七歲就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杜甫早期的作品主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思想,期間很多作品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

杜甫的一生可以用顛沛流離來形容,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的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望春》、《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名作。他的詩作在總體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變化過程,因此被稱為“史詩”,他本人則被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兩位詩人李商隱和李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和李白又合稱為“大李杜”。

㈡ 張旭有哪些傳奇故事

張旭(生卒年不詳),唐代書法家。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

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

史稱「草聖」。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說:「張旭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創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讀,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張旭死後,大家都很懷念他。如杜甫入蜀後,見張旭的遺墨,萬分傷感,寫了一首《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中曰: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及茲煩見示,滿目一凄惻。李頎在《贈張旭》一詩中說: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可見大家對張旭的敬愛之深。常熟人民為了紀念張旭,直到今天,城內東門方塔附近還保留著一條「醉尉街」。

舊時,城內還曾建有「草聖祠」,祠內的一副楹聯:「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酒狂稱草聖,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表達了邑人對這位草書之聖的深深崇敬。張旭洗筆硯的池塘也曾長期保留,稱為「洗硯池」。蘇州將興建唐代張旭草聖祠。位於唐寅墓西側,全部採用古建築材料興建,將草聖祠建成類似浙江紹興蘭亭的建築,陳列展示張旭書法藝術成就,並成為國內外文人雅士筆會場所。蘇州百姓以書法家張旭引為自豪。草聖張旭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光榮。

㈢ 張旭的書法有什麼特點

張旭以草書著稱,還精於楷體。他寫的不是一般的草書,被稱為「狂草」。什麼叫「狂草」呢?就是寫的字筆勢放縱,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可又很有章法。他們往往用書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大文學家韓愈曾經在一篇文章里說:張旭善草書,他的喜怒、憂傷、悲痛、愉快、怨恨、思慕、不平等等,凡屬內心有所感的,必定在書法中抒發出來。張旭和懷素(「狂草」書法家)把草書推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對書法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㈣ 誰了解草書的創始人張旭的背景。

張旭,生於唐上元三年(675),卒於玄宗天寶九年(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工詩書,曉精楷法,以草書最為知名。為人灑脫不羈,豁達豪放,嗜好飲酒,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進、崔宗之、蘇晉、焦遂稱為「飲中八仙」。常於醉中以頭發濡墨大書,如醉如痴,稱「張顛」。時與李白詩,裴文劍舞稱「三絕」。其書得之於二王又獨創新意,書跡有《郎官石記》、《草書右詩四帖》等。其正書《郎官石記》,完全是虞歐筆法,端嚴規整,歐陽修《集古錄》:「旭以草書知名,而《郎官石記》真楷可愛。」《古詩四帖》以其嶄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氣魂展開雄偉壯闊的書卷。豐道生跋:「行筆如從空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宣和書譜》說:「其草字雖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
懷素(624——697),釋懷素,俗姓范,為玄奘和尚的弟子,東塔律宗的創始人。其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傳世書跡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諸帖。

㈤ 草聖張芝和張旭是一個人嗎

不是一個人
張芝
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後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尤善章草,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評價相當高,尤以草書為最。

張旭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有稱於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杜甫筆下的張旭,活脫脫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他的神采一直為世人所傾倒。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的真實寫照。難怪後人論及唐人書法,對歐、虞、褚、顏、柳、素等均有褒貶,唯對張旭無不贊嘆不已,這是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
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㈥ 張旭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生平
張旭,唐代書法家。生於唐上元三年(675年),卒於玄宗天寶九年(750年),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有稱於史。 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那時候,張旭有個鄰居,家境貧困,聽說張旭性情慷慨,就寫信給張旭,希望得到他的資助。張旭非常同情鄰人,便在信中說道:您只要說這信是張旭寫的,要價可上百金。鄰人將信照著他的話上街售賣,果然不到半日就被爭購一空。鄰人高興地回到家,並向張旭致萬分的感謝。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
史稱「草聖」。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的真實寫照。難怪後人論及唐人書法,對歐、虞、褚、顏、柳、素等均有褒貶,唯對張旭無不贊嘆不已,這是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他被後人尊稱為「草聖」。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說:「張旭是中國書書法史上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創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讀,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
有《郎官石柱記》傳世,是最為可靠的張旭真跡,原石久佚,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嚴仁墓誌》,書於天寶元年(742),1992年河南洛陽出土。
張旭死後,大家都很懷念他。如杜甫入蜀後,見張旭的遺墨,萬分傷感,寫了一首《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中曰: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及茲煩見示,滿目一凄惻。李頎在《贈張旭》一詩中說: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可見大家對張旭的敬愛之深。常熟人民為了紀念張旭,直到今天,城內東門方塔附近還保留著一條「醉尉街」。舊時,城內還曾建有「草聖祠」,祠內的一副楹聯:「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酒狂稱草聖,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表達了邑人對這位草書之聖的深深崇敬。張旭洗筆硯的池塘也曾長期保留,稱為「洗硯池」。蘇州將興建唐代張旭草聖祠。位於唐寅墓西側,全部採用古建築材料興建,將草聖祠建成類似浙江紹興蘭亭的建築,陳列展示張旭書法藝術成就,並成為國內外文人雅士筆會場所。蘇州百姓以書法家張旭引為自豪。草聖張旭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光榮。

㈦ 草聖是誰呢

中國書法史上有三人被稱為:「草聖」,分別是張芝、張旭、懷素。

懷素(725-785)草聖。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古往今來的詩人墨客,對懷素草書的成就,贊不絕口。唐大詩人李白就曾吟詩贊美懷素草書:「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山中兔……」(《草書歌行》)韓偓的《題懷素草書屏風》也稱贊:「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趴。雖多塵色染,尤見墨痕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若教臨水照,字字恐成龍」。貫休的《觀懷素草書歌》:「張顛顛後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譚經不說禪,筋力唯於草書妙。顛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神莫及,鐵石畫兮墨須入。金尊竹葉數斗余,半飲半傾山衲濕。醉來把筆猛如虎,粉壁素屏不問主。……知師雄名在世間,明月清風有何極。」呂總的《續書評》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黃庭堅的《山谷題跋》稱:「懷素草書暮年乃不減長史(按指張旭)。蓋張妙於肥,藏真妙於瘦,此兩人者,一代草書之冠冕也」。米芾的《海岳書評》贊「懷素書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而迴旋進退,莫不中節」。某氏的《集古錄》也說:「藏真特以草書擅名當時,而尤見珍於今世。」蔣之奇評說:「草書有妙理,帷懷素得之」,岑宗旦《書評》也形容「懷素閑逸,故翩翩如真仙」,沈右《書畫題跋記》則解釋說:「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王世貞《弇州山人稿》稱贊懷素《千文帖》「字字欲仙,筆筆欲飛」。2017年3月,學者黃錦祥首次發現了散佚已久的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贊曰:「素僧獨步,草聖千秋。神品再現,國之福矣!」書法鑒賞家的評論就更多,幾乎沒有一本書法史著沒提到懷素。

㈧ 張旭草書代表作

應該是《草書心經》和《古詩四貼》

㈨ 草書創始人是誰,是傳說中的張旭嗎

張旭並非是草書的創始人,草書這種字體是出於書寫方便這一目的經由隸書一步步發展而來的,並不存在明確的創始人。草書這種字體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至漢代。眾所周知,自秦始皇完成統一並建立秦朝之後他為了方便各地百姓進行交流對文字也進行了統一,這文字便就是小篆。不過由於小篆這種文字的書寫相對比較復雜,故而除它之外秦朝當時還出現了一種名為“隸書”的文字。

伴隨著狂草字體的出現,張旭、懷素等人也因擅長草書而聞名於世。其中張旭這人性情十分不羈且酷愛飲酒,每每酒醉之後還會乘興揮毫,故而人們將他稱呼為“張顛”。張旭的狂草在唐朝時期極具盛名,也因此被評為唐朝“三絕”之一。同樣因擅長草書而聞名的懷素同樣是草書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一個人物,其別稱是“草聖”。

㈩ 唐朝時期的書法家張旭在書法上有哪些造詣世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唐代書法家張旭被譽為草聖,也就是說他寫草書是最擅長的,他也不是不會寫其他的字體,而是說他最擅長的是這個與懷素並稱為顛張醉素。因為他經常喜歡喝酒喝的,瘋瘋癲癲的,而懷素也喜歡喝酒,喝的跟醉打驢似的,兩者就是一個顛一個醉。

歷史上張旭也是比較有名氣的,他本身與張若虛包容賀知章稱之為吳中四士。要知道賀知章張若虛那都是步入課本的人才,張旭是在歷史書裡面才出現的。賀知章當時寫的關於柳的那個,張若虛寫的春江花月夜,號稱孤篇壓全唐,能夠與這樣的人幫相提並論,就證明張旭本身確實是非常有才學的。

閱讀全文

與張旭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