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西方發明黃銅

西方發明黃銅

發布時間:2022-04-27 05:58:58

A. 商朝青銅器,周朝戰車等早期華夏文明是從西方傳入的嗎

不是

從世界范圍內看,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西亞地區出現了最早的冶金技術,冶金技術的出現是古代生產技術的一大飛躍,這種技術比同時 期的陶器或石器製造技術相比更加復雜和抽象,是一整套復雜工藝的整合,需要更強的社會協作才能完成。出現冶金技術的主要技術和社會因素包括:對礦石的認識 與利用技術的提高;長期對自然銅和隕鐵的使用所積累的對金屬性能的認識;由陶器燒造技術所發展而來的對冶金窯爐的鼓風、築爐和爐內氧化還原氣氛控制技術的 進步;社會發展的需要等等。冶金技術自西亞地區出現後,逐步向周邊地區傳播。中國早期冶金技術也許是直接或間接從西亞地區傳播而來的,但到了中國以後,逐 步形成了具有中華文明特質的冶金技術傳統。2014年11月中旬在北京大學召開的「冶金技術與中華文明發展學術研討會」展示了早期冶金考古的最新發現和研 究成果,就中國早期冶金技術的起源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萌芽初露——中國最早的銅器
目前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金屬器均為黃銅器,有5件,發現於四個遺址。
半圓形黃銅片和黃銅管
地點:陝西姜寨遺址
時代:姜寨仰韶文化一期(公元前4700~前4000年)
特點:含有雜質錫、鐵的銅-鋅-鉛三元合金,黃銅鑄造組織,組織不均勻。
長條形銅笄
地點:陝西渭南仰韶文化晚期遺址
時代:仰韶文化晚期(約公元前3000年)
特點:黃銅熱鍛組織,組織比較均勻,存在夾雜物,含鋅30%左右。
黃銅錐
地點: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
時代:龍山文化時期(公元前2300-前1800年)
特點:1974年發現,是最早通過考古發掘發現的黃銅器物,成分不是單純的銅鋅二元合金,而含有鉛、錫,應為復雜黃銅,又含有鐵、硫、銻等少量雜質,組織不均勻,成分偏析大,具有早期銅器的特徵,反映了所用原料不純凈和冶煉方法的原始。
銅片
地點:山西絳縣周家莊遺址
時代:龍山文化時期
特徵:銅鎳鋅三元合金,為鎳黃銅(或鎳白銅)。製作工藝為整體熱鍛加局部冷加工。銅片具有早期銅器的特徵。可能採用共生礦的混合礦或多金屬共生 礦經共熔冶煉得到。銅片為中原龍山時期銅器的新材質,表明中原地區的黃銅技術可能從仰韶早期一直延續到龍山早期。該銅片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以鎳為主要 合金元素之一的銅器。
這四件黃銅器具有早期銅器的特徵,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黃銅器物,它們是在原始冶煉條件下偶然得到的產物。這也與世界其他地區冶金技術發展歷程較為一致,即隨著技術的提高,冶金技術逐漸從無意識的行為進入到有意識冶煉紅銅和青銅的階段。

B. 最早冶煉和使用黃銅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中國不僅是最早冶煉和使用青銅的國家,也是最早冶煉、使用黃銅的國家。宋代李叻等編著的網路全書《太平御覽》中,引用了三國時鍾會的《芻蕘論》中的一段話:「稗早像稻身,俞石像金子。」所謂俞石,是我國古時對於黃銅的稱呼,這一記載,說明至少在公元3世紀我國已具備了煉制黃銅的技術。

到了唐代,冶煉黃銅的規模已相當大了。根據《唐書·食貨志》記載,玄宗時候,全國有99座煉銅爐,每座爐子每年鑄錢3300串,使用21200斤黃銅。這些數字已很令人吃驚。

唐以後的著作,對於冶煉黃銅的方法有不少記載。宋人崔方在他的《外丹本草》一書中寫道:「用銅一斤,爐甘石(即菱鋅礦)一斤,煉之即成俞石一斤半。」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爐甘石大小不一,赤銅得之,即化為黃,今之黃銅皆此物也。」明末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也談到冶煉黃銅的方法,在所有著述中最為詳盡。

C. 鐵和黃銅熔化到一起,可以固溶嗎

紅銅的1089左右,鐵的1534
最常見的是黃銅,黃銅是銅鋅鉛等的合金 熔點相對低好多,少量銅的話可以用氧炔焰來融化非常迅速;量多的話還是需要焦炭火,還要鼓風機的送風,也很慢。
在早期的文明國度和地區中,中國使用銅、鐵等金屬的年代相對說來是較晚的。但是,由於中國在冶鑄技術方面的發明和創新,使中國的冶金業很快就後來居上,躍升於世界的前列,並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度發達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技術進步帶動生產發展,並進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典型範例。

埃及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時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進入鐵器時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時開始利用自然銅,公元前4000年時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1200年左右開始進入鐵器時代;愛琴海地區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時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進入鐵器時代;印度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時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800年左右開始進入鐵器時代;而中國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500年左右開始進入鐵器時代的。
中國冶金史上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鑄造技術佔有重要的地位,以至於鑄造既作為成形工藝而存在,又成為冶煉工序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達到了「冶」與「鑄」密不可分的地步。因此在古代文獻中往往是冶鑄並稱,並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常用詞彙「模範」、「范圍」、「陶冶」、「就範」等,都是由冶鑄技術衍生而來的。這種冶與鑄密不可分的冶金傳統,是古代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所無法比擬的。
1.青銅冶煉
被認為是中國古文明象徵的商周到戰國的青銅器,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鑄造技術所造就的。中國開始冶煉青銅的時期雖然晚於西方約千餘年,然而後來居上,冶煉水平很快超過了西方。
從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盤和大型的隨縣編鍾群,以至大量的禮器、日用器、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已經非常熟練地掌握了綜合利用渾鑄、分鑄、失蠟法、錫焊、銅焊的鑄造技術,在冶鑄工藝技術上已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考工記》中所記載的:「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經驗性科學總結,表明當時中國已認識到合金成分與青銅的性能和用途之間的關系,並已定量地控制銅錫的配比,以得到性能各異,適於不同用途的青銅合金。
《考工記》中還記載有:「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說明當時已掌握了根據火焰的顏色,來判定青銅是否冶煉至精純程度的知識,這是後世化學中火焰鑒別法的濫觴。用以比喻工夫達到純熟完美境界的成語「爐火純青」,就是由此引伸出來的。
在煉銅中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濕法煉銅,也叫膽銅法。這是利用煉丹家所發現的鐵對銅離子的置換反應,進行冶銅的方法。其工藝過程是把硫酸銅或碳酸銅(古稱曾青、膽礬、石膽等)溶於水,使成膽水,然後投鐵塊於溶液中,因鐵的化學性能比銅活潑,鐵離子會置換出銅來。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濕法冶金,宋代已用此法進行大規模的煉銅生產。
2.鑄鐵冶煉
中國冶煉塊鐵的起始年代雖然遲至公元前6世紀,約比西方晚900年,然而冶煉鑄鐵的技術卻比歐洲早2000年。中國鑄鐵的發明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而歐洲則遲至公元後的15世紀。由於鑄鐵的性能遠高於塊鐵,所以真正的鐵器時代是從鑄鐵誕生後開始的。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鑄鐵的出現是社會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主要標志。中國從塊鐵到鑄鐵發明的過渡只用了約一個世紀的時間,而西方則花費了近三千年的漫長路程。中國古代煉鐵技術發展得如此迅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英國著名科學史家貝爾納說,這是世界煉鐵史上的一個唯一的例外。
由於生鐵含碳量高,雖硬但脆,不耐碰擊,易毀壞,為改進生鐵的性能,中國古代發明了一系列的生鐵加工技術:
其中,首先是戰國時期問世的鑄鐵柔化術。該項技術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氧化氣氛下對生鐵進行脫碳熱處理,使成白心韌性鑄鐵;一類是在中性或弱氧化氣氛下,對生鐵進行石墨化熱處理,使成黑心韌性鑄鐵。而在西方,白心韌性鑄鐵的生產技術1722年方由法國人首次記述,黑心韌性鑄鐵是1831年才在美國問世的。到漢代,鑄鐵柔化術又有新的突破,形成了鑄鐵脫碳鋼的生產工藝,可以由生鐵經熱處理直接生產低、中、高碳的各種鋼材,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的先進鋼鐵生產國。其產品亦隨著中外交通貿易的發展,輸運到周圍各國以及中亞、西亞和阿拉伯一帶。
另一傑出的生鐵加工技術是炒鋼,它是中國古代由生鐵變成鋼或熟鐵的主要方法,大約發明於西漢後期。其法是把生鐵加熱成液態或半液態,並不斷攪拌,使生鐵中的碳份和雜質不斷氧化,從而得到鋼或熟鐵。河南鞏縣鐵生溝和南陽瓦房庄漢代冶鐵遺址,都提供了漢代應用炒鋼工藝的實物證據。東漢時成書的《太平經》中也說:「有急乃後使工師擊治石,求其中鐵,燒冶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乃成莫耶。」「莫耶」乃古代寶劍之稱。這段文字雖失之疏簡,但不難看出,它敘述的是由礦石冶煉得到生鐵,再由生鐵水經過炒煉,鍛打成器的工藝過程。炒鋼工藝操作簡便,原料易得,可以連續大規模生產,效率高,所得鋼材或熟鐵的質量高,對中國古代鋼鐵生產和社會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類似的技術,在歐洲直至十八世紀中葉方由英國人發明。
中國古代的煉鋼技術主要是百煉鋼。自從西晉劉琨寫下「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後,「千錘百煉」、「百煉成鋼」便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百煉鋼肇始於西漢早期的塊煉滲碳鋼,其後不斷增加鍛打次數而成定型的加工工藝。到東漢、三國時,百煉鋼工藝已相當成熟。上引《太平經》中的「萬鍛之,乃成莫邪」,即是其生動的寫照。曹操曾令工師製作「百辟利器」,曹丕的《典論·劍銘》中說:「選茲良金(指鐵),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劉備曾令「蒲元造刀五千口,皆連環,及刃口刻七十二湅」。《古今注·輿服》亦說:「吳大帝有寶劍三,……一曰百煉,二曰青犢,三曰漏景」。後世這一工藝一直被繼承,並不斷得到發展。
此外,在1981年經中國學者關洪野等人對513件出土的漢魏時期鐵器研究後表明,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經發明了球墨鑄鐵,遠遠早於發達的歐洲國家。目前,中國學者所做的結論已經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承認。
創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灌鋼技術,是中國冶金史上的一項獨創性發明。陶弘景說:「鋼鐵是雜煉生柔作刀鐮者」,北齊的綦母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剛」,說的就是灌鋼技術。灌鋼的工藝過程大致為,將熔化的生鐵與熟鐵合煉,生鐵中的碳份會向熟鐵中擴散,並趨於均勻分布,且可去除部分雜質,而成優質鋼材。灌鋼技術在宋以後不斷被改進,減少了灌煉次數,以至一次煉成。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三說:「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並說「二三煉則生鐵自熟,仍是柔鐵」,正反映了灌煉次數的減少。其中把柔鐵屈盤起來是為了增加生熟鐵的接觸面,提高灌鋼的效率,並促使碳份分布更均勻;封泥則可以促進造渣,去除雜質,並起保護作用。明代灌鋼技術又進一步發展,據《天工開物》卷十四記載,已把柔鐵屈盤改為薄熟鐵片,進一步增加了生熟鐵的接觸面,加速「生熟相和,煉成則鋼」的進程,泥封亦改為草泥混封。灌鋼又稱「抹鋼」、「蘇鋼」,其工藝自清至近代仍很盛行。在坩堝煉鋼法發明之前,灌鋼法是一種最先進的煉鋼技術。
銅、鐵外,中國古代冶煉和使用的金屬還有金、銀、汞、鉛、錫、鋅等,其中鋅的煉制是中國首先發明的。中國在先秦的青銅中已把鋅作為伴生礦加入銅合金中,從漢代至元代更是有意識地把鋅的氧化物「爐甘石」加入化銅爐中,以生產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合金黃銅。明代時,則開始了大規模地用爐甘石作原料提煉金屬鋅。從十六世紀起,中國的鋅便不斷傳進歐洲。歐洲到十七世紀才開始煉鋅,其工藝也是源自於中國。

D. 黃銅是什麼時期出現的

黃銅是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九千年出現的。

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銅製品主要是在西亞,如伊拉克的札威·徹米地區,發現有銅裝飾品,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九千年;伊朗西部的阿里·喀什地區也發現過銅裝飾品,年代為公元前九千年至公元前七千年。

土耳其南部的恰約尼遺址出土過銅針、銅錐,年代約為公元前八千年。這些銅製品都是天然紅銅的打製品,不是通過冶煉礦石得到的銅。

從利用純銅,到冶煉銅礦石獲得純銅,再到冶煉出青銅合金,人類經歷了相當漫長的一段摸索時光,就好比是魔法世界裡用銅一點一點地打造一個閃閃發光的時空隧道。

(4)西方發明黃銅擴展閱讀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冶煉銅發現於中國的陝西。1973年,在陝西臨潼姜寨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塊半圓形黃銅片和一塊黃銅管狀物,年代測定為公元前4700年左右。

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在上海光源,採用X射線熒光面掃描分析,發現姜寨黃銅片不同區域的鋅含量差異顯著,而鉛元素呈零星點狀分布,其特徵與固態還原法制備的黃銅完全相同,從而證明先民在使用天然金屬與發明金屬鑄造之間,都曾採用熱煅法或固體還原法冶煉金屬。

我國最早用黃銅鑄錢開始於明嘉靖年間。

E. 黃銅是什麼年代發明的

我國最早用黃銅鑄錢開始於明嘉靖年間。
「黃銅」一詞最早見於西漢東方朔所撰的《申異經·中荒經》:「西北有宮,黃銅為牆,題日地皇之宮。」
這種「黃銅」指的是何種銅合金,待考。《新唐書·食貨志》又有『青銅」、「黃銅」的稱謂,分別指礦石顏色和冶煉產品,並非現在的銅錫合金與銅鋅合金。宋人洪咨夔撰《大冶賦》中又有「其為黃銅也,坑有殊名,山多眾朴」,指的是火法煉制的純銅。
黃銅一詞專指銅鋅合金,則始於明代,其記載見於《明會典》:「嘉靖中則例,通寶錢六百萬文,合用二火黃銅四萬七千二百七十二斤……。」通過對明代銅錢成分的分析,發現《明會典》中所說的鑄錢種真正意義上的黃銅的出現較其它幾種銅合金晚很多,這是因為黃銅中金屬鋅的獲得比較困難。
但是,在姜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出土有含鋅量超過20%的黃銅片和黃銅管,山東膠縣三里河龍山文化的地層中也曾出土兩種黃銅錐。顯而易見,這些黃銅器物的出現並不是說人們在史前就掌握了黃銅的冶煉技術,而是人們在利用銅鋅共生礦時無意中獲得的。
商周時期銅器的含鋅量都很低,一般在10-z數量級。西漢、新莽的錢中有板個別的銅鋅甘金錢,其巾有的錢幣中鋅的含量達到7%,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黃銅鑄錢產生於西漢新莽之際。因為這些銅鋅合金是極個別現象,其含鋅量又普遍較真正意義上的黃銅含鋅量15%一40%要小得多。所以我們認為這些含鋅的銅錢是漢代在「即山鑄錢」中使用銅鋅共生礦時產生的。據對有關礦山進行調查後發現,山東的昌濰、煙台、臨沂及湖北等地都有資源豐富的銅鋅共生礦,這就使冶煉後的銅含有一小部分鋅。到了唐代,由於鑄錢材料的規范化,使所鑄行的錢幣中鋅的含量均為恆量。

F. 古代有黃銅製品嗎

使用歷史
我國最早用黃銅鑄錢開始於明嘉靖年間。 「黃銅」一詞最早見於西漢東方朔所撰的《申異經·中荒經》:「西北有宮,黃銅為牆,題日地皇之宮。」 這種「黃銅」指的是何種銅合金,待考。《新唐書·食貨志》又有『青銅」、「黃銅」的稱謂,分別指礦石顏色和冶煉產品,並非現在的銅錫合金與銅鋅合金。宋人洪咨夔撰《大冶賦》中又有「其為黃銅也,坑有殊名,山多眾朴」,指的是火法煉制的純銅。 黃銅一詞專指銅鋅合金,則始於明代,其記載見於《明會典》:「嘉靖中則例,通寶錢六百萬文,合用二火黃銅四萬七千二百七十二斤……。」通過對明代銅錢成分的分析,發現《明會典》中所說的鑄錢種真正意義上的黃銅的出現較其它幾種銅合金晚很多,這是因為黃銅中金屬鋅的獲得比較困難。 氧化鋅在950℃一1000℃的高溫下才能較快地被還原成金屬鋅,而液態鋅在906℃時已經沸騰,所以還原得到的金屬鋅以蒸氣狀存在。在冷卻時反應逆轉,蒸氣鋅為爐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鋅,因此要得到金屬鋅必須有特殊的冷凝裝置。這是金屬鋅的使用比銅、鉛、錫、鐵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黃銅鑄幣出現較晚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姜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出土有含鋅量超過20%的黃銅片和黃銅管,山東膠縣三里河龍山文化的地層中也曾出土兩種黃銅錐。顯而易見,這些黃銅器物的出現並不是說人們在史前就掌握了黃銅的冶煉技術,而是人們在利用銅鋅共生礦時無意中獲得的。 商周時期銅器的含鋅量都很低,一般在10-z數量級。西漢、新莽的錢中有板個別的銅鋅甘金錢,其中有的錢幣中鋅的含量達到7%,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黃銅鑄錢產生於西漢新莽之際。因為這些銅鋅合金是極個別現象,其含鋅量又普遍較真正意義上的黃銅含鋅量15%一40%要小得多。所以我們認為這些含鋅的銅錢是漢代在「即山鑄錢」中使用銅鋅共生礦時產生的。據對有關礦山進行調查後發現,山東的昌濰、煙台、臨沂及湖北等地都有資源豐富的銅鋅共生礦,這就使冶煉後的銅含有一小部分鋅。到了唐代,由於鑄錢材料的規范化,使所鑄行的錢幣中鋅的含量均為恆量。 從約公元 1230 年起,黃銅製品在歐洲流行了約 300 年之久,因為它們比大型的雕塑品便宜得多。始於 1231 年的威爾普大主教的銅像,是人們所知的用黃銅製作的最早的銅像。鑄造黃銅製品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把粉碎的鋅礦和木炭跟銅塊混合起來加熱,使鋅和銅結合在一起,再加熱使合金熔融,然後將銅液灌入鑄模。英國最早的黃銅器是進口的,主要是從圖爾內進口。委託人可以從圖爾內訂購已經裝在漂亮的底板或大理石底座里的完整的墓碑。製作銅制墓碑的辦法,是先鑄好銅像,通常還要鑄好周圍挑棚的剪影,再把它放在預制的石板里,用刀子在銅像上面刻出人的細部。有時銅像的手和面部要使用雪花石膏或其他鑲嵌材料。銅像安全做好後,用裝在鉛栓里的暗銷固定在石頭底座上。銅像本身放在一層瀝青上。很大的銅像就分段鑄造,然後接合起來。

G. 精銅、紫銅、黃銅、青銅有什麼區別

1、成分組成不同

精銅:精銅是指含銅量在99以上的純銅。

紫銅:紫銅又名紅銅就是銅單質,因其顏色為紫紅色而得名。

黃銅:黃銅是由銅和鋅所組成的合金,由銅、鋅組成的黃銅就叫作普通黃銅

青銅: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純銅(紫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

2、用途不一樣

精銅:用於冶煉。

紫銅:很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塑性極好,易於熱壓和冷壓力加工,大量用於製造電線、電纜、電刷、電火花專用蝕電蝕銅等要求導電性良好的產品。

黃銅:被用於製造閥門、水管、空調內外機連接管和散熱器。

青銅:青銅鑄造性好,耐磨且化學性質穩定,鑄造各種器具、機械零件。

(7)西方發明黃銅擴展閱讀:

紫銅性能

1、普通性能

紫銅是比較純凈的一種銅,一般可近似認為是純銅,導電性、塑性都較好,但強度、硬度較差一些。紫銅具有優良的導熱性﹑延展性和耐蝕性。紫銅中的微量雜質對銅的導電、導熱性能有嚴重影響。

其中鈦、磷、鐵、硅等顯著降低電導率,而鎘、鋅等則影響很小。硫、硒、碲等在銅中的固溶度很小,可與銅生成脆性化合物,對導電性影響不大,但能降低加工塑性。

紫銅在大氣、海水和某些非氧化性酸(鹽酸、稀硫酸)、鹼、鹽溶液及多種有機酸(醋酸、檸檬酸)中,有良好的耐蝕性,用於化學工業。

另外,紫銅有良好的焊接性,可經冷、熱塑性加工製成各種半成品和成品。20世紀70年代,紫銅的產量超過了其他各類銅合金的總產量。

2、物理性能

紫銅中的微量雜質對銅的導電、導熱性能有嚴重影響。其中鈦、磷、鐵、硅等顯著降低電導率,而鎘、鋅等則影響很小。氧、硫、硒、碲等在銅中的固溶度很小,可與銅生成脆性化合物,對導電性影響不大,但能降低加工塑性。

普通紫銅在含氫或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氣氛中加熱時,氫或一氧化碳易與晶界的氧化亞銅(Cu2O)作用,產生高壓水蒸氣或二氧化碳氣體,可使銅破裂。這種現象常稱為銅的「氫病」。氧對銅的焊接性有害。

鉍或鉛與銅生成低熔點共晶,使銅產生熱脆;而脆性的鉍呈薄膜狀分布在晶界時,又使銅產生冷脆。磷能顯著降低銅的導電性,但可提高銅液的流動性,改善焊接性。適量的鉛、碲、硫等能改善可切削性。紫銅退火板材的室溫抗拉強度為22~25公斤力/毫米2,伸長率為45~50%,布氏硬度(HB)為35~45。

H. 銅有什麼特性


1.以一價和二價為主的金屬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熱和電最佳導體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產出的金屬,也存在於各種礦石(例如黃銅礦、輝銅礦、斑銅礦、赤銅礦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屬狀態及黃銅、青銅和其他合金的形態用於工業、工程技術和工藝上。如:銅山(出產銅礦的山);銅花(銅屑);銅金(赤銅);銅粉(銅屑。銅和其他金屬熔融在一起所做出來的黃金色粉狀合金,可當作顏料);銅陵(產銅的山);銅落(銅屑。可入葯);銅腥(銅的腥臭味)

2.銅制的[器物]。如:銅丸(銅鑄的小球);銅牙(弩上鉤弦的鉤叫牙,以銅制者稱銅牙);銅瓦(銅制的瓦);銅史(漏刻銅壺上的銅人像);銅印(銅鑄的印章。也稱「銅章」);銅兵(銅制的兵器);銅狄(銅鑄的人。即「銅人」。或稱「金人」);銅洗(銅制的盥洗用具);銅柱(銅制的柱子);銅荷(銅制的燭台。形似荷葉);銅猊(銅制的獅形香爐);銅渾(銅制的渾天儀。又叫「銅儀」);銅鼻(古代官印上銅制的鼻狀紐孔)

3.銅鑄的貨幣。也用以泛指金錢 。

4. 喻堅固的。如:銅郭(形容城郭的堅固,如同銅鑄一般);銅堞(像銅鐵般堅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牆);銅樓(華美堅固的樓房);銅山鐵壁(比喻風節的堅毅剛正);銅頭鐵額(比喻人非常勇猛強悍)

5.喻堅強,強大有力的。如:銅豌豆(喻有經驗的老狎妓者)

元素名稱:銅

元素原子量:63.55

元素類型:金屬

發現人: 發現年代:

發現過程:

在古代就發現有銅存在。

元素描述:

呈紫紅色光澤的金屬,密度8.92克/厘米3。熔點1083.4±0.2℃,沸點2567℃。常見化合價+1和+2(3價銅僅在少數不穩定的化合物中出現)。電離能7.726電子伏特。銅是人類發現最早的金屬之一,也是最好的純金屬之一,稍硬、極堅韌、耐磨損。還有很好的延展性。導熱和導電性能較好。銅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較好的耐腐蝕能力,在乾燥的空氣里很穩定。但在潮濕的空氣里在其表面可以生成一層綠色的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這叫銅綠。可溶於硝酸和熱濃硫酸,略溶於鹽酸。容易被鹼侵蝕。

元素來源:

黃銅礦、輝銅礦、赤銅礦和孔雀石是自然界中重要的銅礦。把硫化物礦石煅燒後,再與少量二氧化硅和焦炭共熔得粗煉銅,再還原成泡銅,最後電解精製,即可得到銅。一個新的提取銅的方法正在研究中,就是把地下的低品位礦用原子能爆破粉碎,以稀硫酸原地浸取,再把浸取液抽到地表,在鐵屑上將銅沉澱出來。

元素用途:

銅是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屬,被廣泛地應用於電氣、輕工、機械製造、建築工業、國防工業等領域,在我國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於鋁。

銅在電氣、電子工業中應用最廣、用量最大,占總消費量一半以上。用於各種電纜和導線,電機和變壓器的繞阻,開關以及印刷線路板等。

在機械和運輸車輛製造中,用於製造工業閥門和配件、儀表、滑動軸承、模具、熱交換器和泵等。

在化學工業中廣泛應用於製造真空器、蒸餾鍋、釀造鍋等。

在國防工業中用以製造子彈、炮彈、槍炮零件等,每生產100萬發子彈,需用銅13--14噸。

在建築工業中,用做各種管道、管道配件、裝飾器件等。

以下是各行業銅消費占銅總消費量的比例: 行業 銅消費量占總消費量的比例

電子(包括通訊) 48%

建築 24%

一般工程 12%

交通 7%

其他 9%

※ 銅性能的應用

導電性:64%,耐蝕性:23%,結構強度:12%,裝飾性:1%

元素輔助資料:

自然界中獲得的最大的天然銅重420噸.在古代,人們便發現了天然銅,用石斧將其砍下來,用錘打的方法把它加工成物件。於是銅器擠進了石器的行列,並且逐漸取代了石器,結束了人類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

在我國,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已經開始使用紅銅,即天然銅。它的特點是鍛錘出來的。1957年和1959年兩次在甘肅武威皇娘娘台的遺址發掘出銅器近20件,經分析,銅器中銅含量高達99.63%~99.87%,屬於純銅。

當然,天然銅的產量畢竟是稀少的。生產的發展促進人們找到從銅礦中取得銅的方法。銅在地殼中總含量並不大,不超過0.01%,但是含銅的礦物是比較多見的,它們大多具有各種鮮艷而引人注目的顏色,招至人們的注意。例如鮮綠色的孔雀石CuCO3.Cu(OH)2,深藍色的石青2CuCO3.Cu(OH)2等。這些礦石在空氣中燃燒後得到銅的氧化物,再用碳還原,就得到金屬銅。

1933年,河南省安陽縣殷虛發掘中,發現重達18.8千克的孔雀石,直徑在1寸以上的木炭塊、陶制煉銅用的將軍盔以及重21.8千克的煤渣,說明3000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從銅礦取得銅的過程。

但是,煉銅製成的物件太軟,容易彎曲,並且很快就鈍。接著人們發現把錫摻到銅里去製成銅錫合金——青銅。青銅器件的熔煉和製作比純銅容易的多,比純銅堅硬(假如把錫的硬度值定為5,那麼銅的硬度就是30,而青銅的硬度則是100~150),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青銅時代。

我國戰國時代的著作《周禮·考工記》總結了熔煉青銅的經驗,講述青銅鑄造各種不同物件採用銅和錫的不同比例:「金有六齊(方劑)。六分其金(銅)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箭)之齊;金錫半,謂之鑒(鏡子)燧(利用鏡子聚光取火)之齊。」這表明在3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已經認識到,用途不同的青銅器所要求的性能不同,用以鑄造青銅器的金屬成分比例也應有所不同。

青銅由於堅硬,易熔,能很好的鑄造成型,在空氣中穩定,因而即使在青銅時代以後的鐵器時代里,也沒有喪失它的使用價值。例如在公元前約280年,歐洲愛琴海中羅得島上羅得港口矗立的青銅太陽神,高達46米,手指高度超過成人。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更最早利用天然銅的化合物進行濕法煉銅,這是濕法技術的起源,是世界化學史上的一項發明。這種方法用現代化學式表示就是:

CuSO4+Fe=FeSO4+Cu

西方傳說,古代地中海的CYPRUS島是出產銅的地方,因而由此得到它的拉丁名稱CUPRUM和它的元素符號Cu。英文中的COPPER,拉丁文中的CUIVRE、都源於此。

銅具有獨特的導電性能,是鋁所不能代替的,在今天電子工業和家用電器發展的時代里,這個古老的金屬有恢復了它的青春。銅導線正在被廣泛的應用。從國外的產品來看,一輛普通家用轎車的電子和電動附件所須銅線長達1公里,法國高速火車鐵軌每公里用10噸銅,波音747-200型飛機總重量中銅佔2%。

1. 電氣工業中的應用

※ 電力輸送

電力輸送中需要大量消耗高導電性的銅,主要用於動力申.線電纜、匯流排、變壓器、開關、接插元件和聯接器等。

在電線電纜的輸電過程中,由於電阻發熱而白白浪費電能。從節能和經濟的角度考慮,目前世界上正在推廣"最佳電纜截面"標准。過去流行的標准,單純地從降低一次按裝投資的角度出發,為了盡量減小電纜截面,以在設計要求的額定電流下,不至出現危險過熱,來確定電纜的最低允許尺寸。按這種標准鋪設的電纜,雖然按裝費低了;但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電阻能耗卻比較大。"最佳電纜截面"標准,則兼顧一次按裝費用和電能消耗這兩個因素,適當放大電纜尺寸,以達到節能和最佳綜合經濟效益的目的。按照新的標准,電纜截面往往要比老標准加大一倍以上,可以獲得50%左右的節能效果。

我國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由於鋼供不應求,考慮到鋁的比重只有銅的 30%,在希望減輕重量的架空高壓輸電線路中曾採取以鋁代銅的措施。目前從環境保護考慮,空中輸電線將轉為鋪設地下電纜。在這種情況下,鋁與銅相比,存在導電性差和電纜尺寸較大的缺點,而相形見絀。

同樣的原回,以節能高效的銅繞組變壓器,取代!日的鋁繞組變壓器,也是明智的選擇。

※ 電機製造

在電機製造中,廣泛使用高導電和高強度的銅合金。主要用銅部位是定子、轉子和軸頭等。在大型電機中,繞組要用水或氫氣冷卻,稱為雙水內冷或氫氣冷卻電機,這就需要大長度的中空導線。

電機是使用電能的大戶,約佔全部電能供應的60%。一台電機運轉累計電費很高,一般在最初工作5 00小時內就達到電機本易的成本,一年內相當於成本的4~ 16倍,在整個工作壽命期間可以達到成本的200倍。電機效率的少量提高,不但可以節能;而且可以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開發和應用高效電機,是當前世界上的一個熱門課題。由於電機內部的能量消耗,主要來源於繞組的電阻損耗;因此,增大銅線截面是發展高效電機的一個關鍵措施。近年來己率先開發出來的一些高效電機與傳統電機相比,銅繞組的使用量增加25~ 100%。目前,美國能源部正在資助一個開發項目,擬採用鑄入銅的技術生產電機轉子。

※ 通訊電纜

80年代以來,由於光纖電纜載流容量大等優點,在通訊干線上不斷取代銅電纜,而迅速推廣應用。但是,把電能轉化為光能,以及輸入用戶的線路仍需使用大量的銅。隨著通訊事業的發展,人們對通訊的依賴越來越大,對光纖電纜和銅電線的需求都會不斷增加。

※ 住宅電氣線路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電迅速普及,住宅用電負荷增長很快。如圖6.6所示,1987年居民用電量為 269.6億度( l度=1千瓦·小時),10後年的 1996年猛升到 1131億度,增加 3.2倍。盡管如此,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例如,1995年美國的人均用電量是我國的14.6倍,日本是我國的8.6倍。我國居民用電量今後仍有很大發展。預計從 1996年到2005年,還要增長l.4倍。

2.電子工業中的應用

電子工業是新興產業,在它蒸蒸日上的發展過程中,不斷開發出鋼的新產品和新的應用領域。目前它的應用己從電真空器件和印刷電路,發展到微電子和半導體集成電路中。

※ 電真空器件

電真空器件主要是高頻和超高頻發射管、波導管、磁控管等,它們需 要高純度無氧銅和彌散強化無氧銅。

※ 印刷電路

銅印刷電路,是把銅箔作為表面,粘貼在作為支撐的塑料板上;用照相的辦法把電路布線圖印製在銅版上;通過浸蝕把多餘的部分去掉而留下相互連接的電路。然後,在印刷線路板上與外部的連接處沖孔,把分立元件的接頭或其它部分的終端插入,焊接在這個口路上,這樣一個完整的線路便組裝完成了。如果採用浸鍍法,所有接頭的焊接可以一次完成。這樣,對於那些需要精細布置電路的場合,如無線電、電視機,計算機等,採用印刷電路可以節省大量布線和固定迴路的勞動;因而得到廣泛應用,需要消費大量的銅箔。此外,在電路的連接中還需用各種價格低廉、熔點低、流動性好的銅基釺焊材料。

※ 集成電路

微電子技術的核心是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是指以半導體晶體材料為基片(晶元),採用專門的工藝技術將組成電路的元器件和互連線集成在基片內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電路。這種微電路在結構上比最緊湊的分立元件電路在尺寸和重量上小成千上萬倍。它的出現引起了計算機的巨大變革,成為現代信息技術的基?D殼凹嚎�⒊齙某�蠊婺<�傻緶罰�詒刃∧分訃諄剮〉牡ジ魴酒�婊�希�蘢齔齙木�騫蓯�浚�捍鍤�蟶踔漣僂蛞隕稀W罱���手��募撲慊��綢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己採用鋼代替硅晶元中的鋁作互連線,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種用銅的新型微晶元,可以獲得30%的效能增益,電路的線尺寸可以減小到0.12微米,可使在單個晶元上集成的晶體管數目達到200萬個。這就為古老的金屬銅,在半導體集成電路這個最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開創了新局面。

※ 引線框架

為了保護集成電路或混合電路的正常工作,需要對它進行封裝;並在封裝時,把電路中大量的接頭從密封體內引出來。這些引線要求有一定的強度,構成該集成封裝電路的支承骨架,稱為引線框架。實際生產中,為了高速大批量生產,引線框架通常在一條金屬帶上按特定的排列方式連續沖壓而成。框架材料占集成電路總成本的1/3~ l/4,而且用量很大;因此,必須要有低的成本。

銅合金價格低廉,有高的強度、導電性和導熱性,加工性能、針焊性和耐蝕性優良,通過合金化能在很大范圍內控制其性能,能夠較好地滿足引線框架的性能要求,己成為引線框架的一個重要材料。它是目前鋼在微電子器件中用量最多的一種材料。

3.能源及石化工業中的應用

※ 能源工業

火力及原子能發電都要依靠蒸氣作功。蒸氣的迴路如下:

鍋爐發生蒸氣- 蒸氣推動汽輪機作功- 作功後的蒸汽送至冷凝器- 冷卻成水- 回到鍋爐重新變成蒸汽。

其間主冷凝器由管板和冷凝管組成。由於鋼導熱性好並能抗水的腐蝕,所以它們均使用鍋黃銅、鋁黃銅或白銅製造。根據資料介紹,每萬千瓦裝機容量需要5噸冷凝管。一個60萬千瓦的發電廠就需要3 00噸冷凝管材。

太陽能的利用也要使用許多銅管。例如:英國倫敦附近某旅館的一個游泳池,裝備了太陽能加熱器,在夏季可以將水溫保持在18~24℃。在該太陽能加熱器中含有784磅(3 56公斤)銅管。

※ 石化工業

銅和許多銅合金,在水溶液、鹽酸等非氧化性酸、有機酸(如:醋酸、檸檬酸、脂肪酸、乳酸、草酸等)、除氨以外的各種鹼及非氧化性的有機化合物(如:油類、酚、醇等)中,均有良好的耐蝕性;因而,在石化工業中大量用於製造接觸腐蝕性介質的各種容器、管道系統、過濾器、泵和閥門等器件。還利用它的導熱性,製造各種蒸發器、熱交換器和冷凝器。由於銅的塑性很好,特別適合於製造現代化工工業中結構錯綜復雜、銅管交叉編制的熱交換器。此外在石油精煉工廠中都使用青銅生產工具;原回是沖擊時不迸出火花,可以防止火災發生。

※ 海洋工業

海洋佔地球表面面積70%以上,合理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海水中含確"容易造成腐蝕的氯離子,鋼鐵、鋁、甚至不銹鋼等許多工程金屬材料均不耐海水腐蝕。此外在這些材料,以及木材、玻璃等非金屬材料的表面上還會形成海洋生物污損。銅則一枝獨秀,不但耐海水腐蝕;而且溶入水中的銅離子有殺菌作用,可以防止海洋生物污損。因而,銅和銅合金是海洋工業中十分重要的材料,業己在海水淡化工廠、海洋採油采氣平台、以及其它海岸和海底設施中廣泛應用。例如,海水淡化過程中使用的管路系統、泵和閥門,以及採油采氣平台上使用的設備,包括飛濺區和水下用的螺栓、鑽孔日,抗生物污損包套、泵閥和管路系統等等。關於銅和銅合金在船舶中的應用情況,將在後節中介紹。

4.交通工業中的應用

※ 船舶

由於良好的耐海水腐蝕性能,許多銅合金,如:鋁青銅、錳青銅、鋁黃銅、炮銅(錫鋅青銅)、白鋼以及鎳銅合金(蒙乃爾合金)己成為造船的標准材料。一般在軍艦和商船的自重中,銅和銅合金佔2~3%。

軍艦和大部分大型商船的螺旋漿都用鋁青銅或黃銅製造。大船的螺旋漿每支重 20~ 25噸。伊麗莎白皇後號和瑪麗皇後號航母的螺旋漿每支重達3 5噸。大船沉重的尾軸常用"海軍上將"炮銅,舵和螺旋漿的錐形螺栓也用同樣材料。引擎和鍋爐房內也大量用鋼和銅合金。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商船,使用了30噸白銅冷凝管。近來用鋁黃銅管作油罐的大型加熱線圈。在10萬噸級的船上就有12個這種儲油罐,相應的加熱系統規模相當大。船上的電氣設備也很復雜,發動機、電動機、通訊系統等幾乎完全依靠銅和銅合金來工作。大小船隻的船艙內經常用鋼和銅合金來裝飾。甚至木製小船,也最好用鋼合金(通常是硅青銅)的螺絲和釘子來固定木結構,這種螺絲可以用滾軋大量生產出來。

為了防止船殼被海生物污損影響航行,過去經常採用包覆銅加以保護;現在,則普遍用刷含銅油漆的辦法來解決。

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御防德國磁性水雷對艦船的襲擊,曾發展了抗磁性水雷裝置,在鋼船殼周圍附一圈銅帶,通上電流以中和船的磁場,這樣就可以不引爆水雷。從1944年以後,盟軍的所有船隻,共計約18,000艘,都裝上了這種去磁裝置而得到了保護。一些大型主力艦為此需用大量的銅,例如其中一艘用去銅線長 28英里,重約 30噸。

※ 汽車

汽車用銅每輛10~2I公斤,隨汽車類型和大小而異,對於小轎車約占自重的6~9%%。銅和銅合金主要用於散熱器、制動系統管路、液壓裝置、齒輪、軸承、剎車摩擦片、配電和電力系統、墊圈以及各種接頭、配件和飾件等。其中用鋼量比較大的是散熱器。現代的管帶式散熱器,用黃銅帶焊接成散熱器管子,用薄的銅帶折曲成散熱片。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銅散熱器的性能,增強它對鋁散熱器的競爭力,作 了許多改進。在材質方面,向銅中添加微量元素,以達到在不損失導熱性的前 提下,提高其強度和軟化點,從而減薄帶材的厚度,節省用鋼量;在製造工藝 方面,採用高頻或激光焊接銅管,並用鋼釺焊代替易受鉛污染的軟焊組裝散熱 器芯體。這些努力的結果示於表6.2,與釺焊鋁散熱器相比,在相同的散熱條件 下,即在相同的空氣和冷卻劑的壓力降下,新型銅散熱器的重量更輕,尺寸顯 著縮小;再加上鋼的耐蝕性好、使用壽命長,銅散熱器的優勢就更明顯。

※ 鐵路

鐵路的電氣化對銅和銅合金的需要量很大。每公里的架空導線需用2 噸以上的異型銅線。為了提高它的強度,往往加入少量的銅(約1%)或銀 (約of%)。此外,列車上的電機、整流器、以及控制、制動、電氣和信 號系統等都要依靠銅和銅合金來工作。

※ 飛機

飛機的航行也離不開銅。例如:飛機中的配線、液壓、冷卻和氣動系統需使用銅材,軸承保持器和起落架軸承採用鋁青銅管材,導航儀表應用抗磁鋼合金,眾多儀表中使用破銅彈性元件等等。

5.機械和冶金工業中的應用

※ 機械工程

幾乎在所有的機器中都可以找到銅製品部件。除了電機、電路、油壓系統、氣壓系統和控制系統中大量用鋼以外,種類繁多用黃銅和青銅製造的傳動件和固定件,如齒輪、蝸輪、蝸桿、聯結件、緊固件、扭擰件、螺釘、螺母等,比比皆是。幾乎在所有作機械相對運動的部件之間,都要使用減磨銅合金製作的軸承或軸套,特別是萬噸級的大型擠壓機、鍛壓機的缸套、滑板幾乎都用青銅製成,鑄件重量可達數噸。許多彈性元件,幾乎都選用硅青銅和錫青銅作為材料。焊接工具、壓鑄模具等更離不開銅合金,如此等等。

※ 冶金設備

冶金工業是消耗電能的大戶,素有"電老虎"之稱。在冶金廠的建設中通常必須要有一個依靠銅來進行工作的龐大的輸、配電系統和電力運轉設備。此外,在火法冶金中,連續鑄造技術已佔據主導地位,其中的關鍵部件一結晶器,大都採用鉻銅、銀銅等高強度和高導熱性的銅合金。電冶金中的真空電弧爐和電渣爐水冷坩堝使用鋼管材製造,各種感應加熱的感應線圈都是用銅管或異型銅管繞制而成,內中通水冷卻。

※ 合金添加劑

銅是鋼鐵和鋁等合金中的重要添加元素。少量銅(0.2~0.5%)加入低合金結構用鋼中,可以提高鋼的強度及耐大氣和海洋腐蝕性能。在耐蝕鑄鐵和不銹鋼中加入銅,可以進一步提高它們的耐蝕性。含銅30%左右的高鎳合金是著名的高強度耐蝕"蒙乃爾合金",在核工業中廣泛使用。

在許多高強度鋁合金中都含有銅。通過淬火 一 時效熱處理,在合金中析出彌散分布的細小顆粒,而顯著提高其強度,稱為時效硬化鋁合金。其中著名的有杜拉鋁或稱硬鋁,它是一種含銅、錳、鎂的鋁合金,是製造飛機和火箭的重要結構材料。

6.輕工業中的應用

輕工業產品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品種繁多、五花八門。由於鋼具有良好綜合性能,到處可以看到它大顯身手的蹤影。現僅舉數例如下:

※ 空調器和冷凍機

空調器和冷凍機的控溫作用,主要通過熱交換器銅管的蒸發及冷凝作 用來實現。熱交換傳熱管的尺寸和傳熱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空 調機和製冷裝置的效能和小型化。在這些機器上採用的都是高導熱性能的異型銅管。利用鋼的良好加工性能,最近開發和生產出帶有內槽和高翅片的散熱管,用於製造空調器、冷凍機、化工及余熱口收等裝置中的熱交換器,可使新型熱交換器的總熱傳導系數提高到用普通管的2~3倍,和用普通低翅片管的 1.2~1.3倍,己在國內使用,可節省 40%的銅,並使熱交換器體積縮小 1/3以上。

※ 鍾表

目前生產的鍾表,計時器和有鍾表機構的裝置,其中大部分的工作部件都用"鍾表黃銅"製造。合金中含1.5-2%的鉛,有良好加工性能,適合於大規模生產。例如,齒輪由長的擠壓黃銅棒切出,平輪由相應厚度的帶材沖出,用黃銅或其它銅合金製作摟刻的鍾表面以及螺絲和接頭等等。大量便宜的手錶用炮銅(錫鋅青銅)製造,或鍍以鎳銀(白銅)。一些著名的大鍾都用鋼和銅合金製作。英國"大笨鍾"的時針用的是實心炮銅桿,分針用的是14英尺長的銅管。

一個現代化的鍾表廠,以銅合金為主要材料,用壓力機和精確的模具加工,每天可以生產一萬到三萬只鍾表,費用很低。

※ 造紙

在當前信息萬變的社會里,紙張消費量很大。紙張表面看來簡單,但是造紙工藝卻很復雜,需要通過許多步驟,應用很多機器,包括冷卻器、蒸發器、打漿器、造紙機等等。其中許多部件,如:各種熱交換管、輥輪、打擊棒、半液體泵和絲網等,大部分都用鋼合金製作。

例如,目前採用的長網造紙機,它要將制好的紙漿噴到快速運動的具有細小網孔( 40~60目)的網布上。網布由黃銅和磷青銅絲編織而成,它的寬度很大,一般在20英尺(6米)以上,要求保持完全平直。網布在一系列小的黃銅或銅輥子上運動,當帶著噴附其上的紙漿通過時,濕氣從下面空吸出去。網子同時振動以使紙漿中的小纖維粘結在一起。大型造紙機的網布尺寸很大,可以達到寬26英尺8英寸( 8. l米)和長100英尺( 3 0. 5米)。濕紙漿不但含水,而且含有造紙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葯劑,腐蝕性很強。為了保證紙張質量,對網布材料要求很嚴,不但要有高的強度和彈性;而且要抗紙漿腐蝕,銅合金完全可以勝任。

※ 印刷

印刷中用銅版進行照相製版。表面拋光的銅版用感光乳膠敏化後,在它上面照相成像。感光後的銅版需加熱使膠硬化。為避免受熱軟化,銅中往往含有少量的銀或砷,以提高軟化溫度。然後,對版子進行腐蝕,形成分布著凹凸點子圖形的印刷表面。

在自動排字機上,要通過黃銅字型塊的編排,來製造版型,這是銅在印刷中的另一個重要用途。字型塊通常用的是含鉛黃銅,有時也用銅或青銅。

※ 釀酒

在世界的啤酒釀造中,銅起重要作用。經常用銅作麥芽桶和發酵罐的內村。在一些著名的啤酒廠中備有十餘個容量超過2萬加侖的這種大桶。在發酵缸中,為了降溫,常用鋼管通水冷卻。還用鋼管通水蒸汽在釀造啤酒時進行加熱,以及用鋼管輸送酒液等。

蒸餾威士忌和其它烈性酒時,通常用鋼制蒸餾鍋。威士忌麥芽酒需蒸餾兩次,要用兩個大銅蒸餾鍋。

※ 醫葯

制葯工業中,各類蒸、煮、真空裝置等都用純銅製作。在醫療器械中則 廣泛使用鋅白銅。銅合金還是眼鏡架的常用材料等等

7.建築和藝術用銅

※ 管道系統

由於鋼水管具有美觀耐用、安裝方便、安全防火、衛生保健等諸多優點,使它與鍍鋅鋼管和塑料管相比存在明顯優越的價格性能比。在住宅和公用建築中,用於供水、供熱、供氣以及防火噴淋系統,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當前的首選材料。在發達國家中,銅制供水系統己占很大比重。美國紐約號稱世界第六高樓的曼哈頓大廈,其中僅供水系統一項,就用去銅管 6萬英尺 (l公里)。在歐洲,飲水用鋼管消耗量很大。英國的飲水用鋼管消耗量平均每人每年1.6公斤,日本為0.2公斤。由於鍍鋅鋼管容易銹蝕,許多國家己明令禁用。香港早於1996年 1月起禁止使用,上海也於 1998年5月起實行。我國在房屋建設中推廣使用銅管道系統,勢在必行。

※ 房屋裝修

在歐洲採用鋼板製作屋頂和漏檐已有傳統。北歐國家中甚至用它作牆面裝飾。銅耐大氣腐蝕性能很好、經久耐用、可以回收,它有良好的加工性可以方便地製作成復雜的形狀,而且它還有美觀的色彩;因而很適合於用做房屋裝修。它在教堂等古建築物屋頂上的應用己有悠久歷史,至今仍發出誘人的光彩;而且在現代大型建築甚至公寓和住宅的建設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多。例如:在倫敦,代表現代英國建築藝術的"英聯邦委員會"大廈,屋頂形狀復雜,用鋼板建造,重約 25噸;於 1966年開放的水晶宮運動中心,用鋼 60噸做成波浪形的屋頂等等。據統計,用做屋頂的銅板,在德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費0.8公斤,美國為0.2公斤。

此外,屋內的裝修,如:門把手、鎖、百頁、按欄、燈具、牆飾以及廚房次具等等,使用鋼製品不但經久耐用,消毒衛生,而且裝點出高雅的氣息,深受人們喜愛。

※ 塑像和工藝品

世界上沒有那一種金屬,能夠像鋼那樣廣泛應用於製造各種工藝品,從古至今,經久不衰。今天城市建設中,各種紀念物、鑄鍾、寶鼎、雕像、佛像、仿古製品等等,大量使用鑄造銅合金。現代樂器,如長笛使用白鋼製成,薩克斯管用的是黃銅材料。各種精美的藝術品,價廉物美的鍍金以及仿金、仿銀首飾也都需要使用各種成分的銅合金。

1996年建成的香港天壇大佛,使用錫、鋅、鉛青銅鑄造拼接而成,高26米,重206噸。1997年建成的浙江普陀山南海觀音大佛,高20米,重 70噸,是世界上第一座使用仿金材料建成的巨型銅像。嗣後在無錫落成了高88米的青銅釋跡牟尼佛像。更高的佛像正在我國的海南島和九華山以及日本印度等地籌建中。

※ 錢幣

自從人類祖先使用錢幣進行交易以來,就用銅和銅合金來製造錢幣,歷代相傳,沿襲至今。隨著現代自動投幣電話、乘車和

閱讀全文

與西方發明黃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