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麻將和撲克分別是誰發明的如題 謝謝了
誒喲卧槽樓下神回復.. 我找了下,好像有,粘貼一下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游戲中。 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144張。另有一種民間趣話,打麻將用四方桌既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張牌,因為一季有十三個星期。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贏了時的那一張,代表一年最後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 年。這也是另一種趣話。 撲克牌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是誰發明的?這兩個問題在國外曾引起爭議。義大利人說: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撲克牌的,是威尼斯人。古代威尼斯商人出外經商,發明了用撲克牌來計算日期和消遣娛樂。法國人說:撲克牌是在1392年時,一個學者專門為有精神病的法國皇帝卻爾斯六世娛樂而設計的。比利時人說:早在1379年時,撲克牌就在比利時出現了。可英國博物館里至今保存著一個瑞士僧侶的文件,裡面記載撲克牌在1377年,就已經流傳到瑞士了。 國外還有人認為,撲克牌應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在我國宋代時,民間就流行一種「葉子戲」的紙牌(叫「葉子牌」,有兩個手指大小。長8公分,闊2.5公分的「葉子牌」,用絲綢及紙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他們認為這種紙牌是在明朝或宋、元時期,由商人、傳教士傳到國外去的,西方受此啟發,才改製成現在流行的撲克牌。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游戲,又都與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游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血緣」關系。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古博戲始於何時,准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 我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6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製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牌時 所用的骰子。 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瓊的大小,藉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關於撲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法國、比利時、義大利還有埃及、印度、朝鮮等國的部分學者認為發明地應歸屬己國,但終因無確鑿的史料可究,至今尚無定論;莫衷一是,現在較被中外學者所普遍接受的觀點就是現代撲克起源於我國唐代一種名叫「葉子戲」的游戲紙牌。相傳早在秦末楚漢爭斗時期,大將軍韓信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愁,發明了一種紙牌游戲,因為牌面只有樹葉大小,所以被稱為「葉子戲」。(「葉子牌」,有兩個手指大小。長8公分,闊2.5公分的「葉子牌」,用絲綢及紙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據說這就是撲克牌的雛形
⑵ 麻將是誰發明的
一說是萬秉迢,還有一說是鄭和發明的。
1、據傳,麻將牌是明代一個叫萬秉迢的人受《水滸》中一百單八將的啟發而發明的。一日,萬秉迢在閱讀施耐庵的《水滸》之後,被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
他想:如果做一副娛樂工具作為紀念該多好。於是,他經過幾天的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我們現在所玩的108張麻將牌。他將麻將牌設計為108張,暗喻著《水滸》中的108條好漢。
2、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1433年),三保太監鄭和曾先後七次奉旨率船隊出使西洋。
由於船隊在大海上航行時間太長,鄭和怕水手們覺得無聊,就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為牌子,設計了一種竹牌游戲。
(2)麻將是一個商人發明的擴展閱讀
特點:
麻將運動不僅具有獨特的游戲特點,而且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於一體的運動,魅力及內涵豐富、底蘊悠長的東方文化特徵,因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麻將運動在中國廣大的城鄉十分普及,流行范圍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成為中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智力體育活動。麻將運動的客觀存在是當今中國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現實。
⑶ 麻將是誰發明的
一說是萬秉迢,還有一說是鄭和發明的。
1、據傳,麻將牌是明代一個叫萬秉迢的人受《水滸》中一百單八將的啟發而發明的。一日,萬秉迢在閱讀施耐庵的《水滸》之後,被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
他想:如果做一副娛樂工具作為紀念該多好。於是,他經過幾天的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我們現在所玩的108張麻將牌。他將麻將牌設計為108張,暗喻著《水滸》中的108條好漢。
2、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1433年),三保太監鄭和曾先後七次奉旨率船隊出使西洋。
由於船隊在大海上航行時間太長,鄭和怕水手們覺得無聊,就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為牌子,設計了一種竹牌游戲。
特點:
麻將運動不僅具有獨特的游戲特點,而且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於一體的運動,魅力及內涵豐富、底蘊悠長的東方文化特徵,因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麻將運動在中國廣大的城鄉十分普及,流行范圍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成為中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智力體育活動。麻將運動的客觀存在是當今中國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現實。
⑷ 麻將是誰創造出來的
麻將是誰發明的?
說法一:
麻將,又稱麻雀、雀牌、馬將等,它與骨牌、葉子、馬吊有密切的淵源。
骨牌起自北宋宣和二年,又稱宣和牌。分天、地、人、和、長、短、無名、七等共32張,按點和等級分大小。一張12點的「天牌」與任意一張7點牌在一起,是九點;一張11點的「短牌」與一張8點的「人牌」在一起,也是九點;前者大稱「天九」,後者稱「人九」。骨牌為矩形塊狀,為今後的麻將製作形式作了提示。
葉子,就至今尚保留著的窄條紙牌。起源於唐朝。宋代王辟子《澠水燕談錄》說「葉子」系一禪師獻給李世民的。「葉子」暗示「二十世李」,即唐可傳給20世。
「葉子」到明朝發展為「馬吊」。紙質品,共4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字、十字4門。文錢分:空沒文、半文和一文至九文。索子分:一索至九索。萬字分:一萬貫到九萬貫。十字分:九十萬貫到二十萬貫。「萬字」「十字」均以水滸人物為標志等級。
到清朝,加入中發白東南西北風,成了麻將。
說法二:
現今人們熟悉的麻將牌,傳說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
從前,有個父母雙亡的少年,姓麻,單名一個人字。他聰明勤勞,好勝心極強,家裡卻一貧如洗。
有一天,一位大將軍得勝回朝,他披紅掛彩,騎著高頭大馬,惹得市民們都擁在街道邊觀看。麻人也在其中,他望著八面威風的大將軍,對身邊的同伴說:「我以後也要做個大將軍,好好威風一下!」同伴們聽罷,笑得前仰後合,譏諷他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你連飯也吃不上,還想當大將軍?」
麻人聽後,一言不發。從此,他起早摸黑地練起武來。同伴們見他當真想做將軍,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他「麻將」。後來叫順了,真名反而忘了。
沒過多久,麻將就無法練武了。因為光練武不幹活,飯都沒得吃了,木棍也耍不起來。沒辦法,只得先幹活掙錢換飯吃。
麻將有一手搓麻繩的手藝,又快又好,因此請他幹活的人很多。「喂,麻將,今天到我家搓。」「麻將,明天到我家去搓。」這樣今天給東家搓麻繩明天給西家搓麻繩,麻將乾脆放棄了練武,到江湖上做起了販賣麻繩的生意。心中卻暗暗發誓:做不成將軍至少也要做個大富翁!
此後,麻將常備著大小不等的細麻繩,賺了一個銅子兒就用細繩串起來,口裡念道:「一銅,兩銅,三銅……」九銅後加一個就挽作一圈掛起來,稱為一束。有了十束就稱之為一萬。他還備了四隻白板箱,打算攢滿十萬,裝滿四大箱。
千辛萬苦,總算積到了九萬,好友們就勸他:「你歷經了那麼多春夏秋冬,已是兩鬢染霜;走遍東南西北,既觀賞了各地的梅蘭竹菊,又飽受了風霜雨雪之苦。不要一心想發財,也該保重身體,回家享享清福了。」麻將聽了,覺得有理,就打道回府了。
可是當麻將回到家裡一看,不由驚呆了:四隻白板箱空空如也。
原來,麻將一心賺錢,心裡全撲在錢上,對子女疏於管教。他的兒子紅中,蓋房子,娶妻子,生兒子都是大搞排場,揮金如土,將他一生的血汗錢花得一文不剩。麻將得知實情,氣得將四隻白板箱砸得粉碎,不久便含憤身亡。
麻將的好友們聞訊趕來,忙幫著料理後事,他們把砸碎的白板箱集攏來,說也奇怪,這些碎塊都差不多大小,共計一百四十四塊。為了紀念麻將,他們便把他的一生經歷刻在了木板上。從此就有了筒子、萬子、東南西北、梅蘭竹菊、發財、白板、紅中,稱之謂「麻將牌」,並且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
說法三:
據傳,麻將牌是明朝時一個名叫萬秉迢的人發明的。萬秉迢被施
耐庵《水滸傳》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於是想做一副娛樂工具來紀
念他們。經過幾天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麻將牌。他把麻將牌設計
為108張,暗喻《水滸》中的108位好漢。牌中的九索指「九紋龍」史
進,二索指「雙鞭」呼延灼,等等。這108位好漢,因分別來自四面八
方,於是牌中有東、南、西、北各4張。而梁山泊聚義的群雄有貧有富,
出身各異,因此又設中、發、白。發者是發財之家,白者是白丁、貧
民,中者是中產人家。麻將又分萬、筒(北方稱餅)、索(北方稱條),
即是發明人萬秉(餅)迢(條)的諧音。
說法四:
麻將原是「護糧牌」之說,倒是頗有趣味。
有關資料記載,江蘇太倉,曾為古時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 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的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做游戲,也是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後經演變而定型,便成為今天的麻將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葯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葯槍。「索」即「束」,是用細繩串起來的雀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來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
還有「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葯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無不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實為「鶻」的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 吃」、「杠」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那麼何為「麻將」?原來太倉的方言叫「麻雀」為「麻將」,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打麻將了。
說法五:
麻將,也稱之為「麻雀」或「雀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正宗的國粹。打麻將是我國國粹中最普及的一種文娛活動。麻將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相傳,唐代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昌樂縣)有個叫張遂的人,自幼聰明過人,後來出家當了和尚,取法名叫一行。一行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天文、數學等方面有過傑出貢獻。公元722年前後,一行和尚曾編制一套供人娛樂用的紙牌。「紙牌」規格為:寬3.5cm,長15cm,上印萬、索、筒的圖樣。後來又增加了類似東、南、西、北、中、發、白的七種牌。
麻將萬、索、筒,本身是古代貨幣量的概念,筒即是銅鈿(外形圓中間一個四方孔的銅質材料所制),一百銅鈿相串而成一索、一萬即一萬個銅鈿,即一百個索之和。
由於紙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難以理順;在娛樂過程中對看來講更是個障礙,故如何克服其缺陷成了當務之急。
實際經驗給予人們以啟發,應以硬質的東西來代替紙牌。於是,紙牌的圖案被刻於竹片或骨料之上,新的硬質牌出現了,從此「紙牌」這一稱謂便銷聲匿跡了。隨著社會的前進與發展,制牌材料逐漸由原來的竹片、骨料,直到發展成為今天的硬塑料與有機玻璃。
麻將是我國歷來在娛樂場中的一個傳統節目,娛樂者在其過程中必須「眼觀四方耳顧八面」,採用守已顧彼,靈活機動的戰術。打麻將的益處很多,對老年孤獨症,對某些慢性疾病,對調節神經緊張等都有緩解作用。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論語·陽貨》)。這就是說「博弈」比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惶惶不可終日要好的多。特別對於老年人,體力和腦力都逐漸衰退,疾病增多,不免有日薄西山之嘆,孤獨憂郁之感,雖可養花釣魚,聊以自慰,總會覺得缺少什麼。憂郁之情常有這對身心健康無疑是很有害的。如果幾十個人聚在一起適當打打麻將,換言笑語,交流感情,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悠閑自得地玩玩麻將,對身心健康是有好處的。故盛傳至今不衰,且廣泛流傳歐洲、東南亞地區,日本更為盛行。
香港流傳另一種說法,說是鄭和下西洋時發明的,參見《麻將高級技巧》。
麻將的由來眾說紛紜,其實它是我國明代傑出航海家鄭和在航海
之中的一大發明。鄭和為何發明麻將呢?這與他航海大有關系。明宣
德年間,鄭和為了能給常年累月航海的船員開解海上生活中的無聊,
在船上設計出了一種竹牌游戲,故後來麻將也有竹牌之稱。
觀麻將中的一些牌名,還真的與航海有關。如:風向是出海航運
最關心的大事,所以,鄭和設計的這竹牌游戲即以「東、南、西、北」
風4張牌為始。當船靠岸時必須拋錨系繩索,為此,在麻將中又設計了
一至九條(索)的牌名。出海航行,淡水是必不可少的,而其時裝水
的器具為竹筒,在船上一直要排上九行,於是便在麻將中有了一至九
筒的名目。麻將中的九張萬字牌是緣於出海之前,朝廷按照級別撥發
給每個船員一至九萬串的銅錢。「春、夏、秋、冬」四張「花」牌則
是代表一年四個季度的區分與變化。
⑸ 麻將是誰發明的
說法一 麻將,又稱麻雀、雀牌、馬將等,它與骨牌、葉子、馬吊有密切的淵源。 骨牌起自北宋宣和二年,又稱宣和牌。分天、地、人、和、長、短、無名、七等共32張,按點和等級分大小。一張12點的天牌」與任意一張7點牌在一起,是九點;一張11點的短牌」與一張8點的人牌」在一起,也是九點;前者大稱天九」,後者稱人九」。骨牌為矩形塊狀,為今後的麻將製作形式作了提示。 葉子,就至今尚保留著的窄條紙牌。起源於唐朝。宋代王辟子《澠水燕談錄》說葉子」系一禪師獻給李世民的。葉子」暗示二十世李」,即唐可傳給20世。 葉子」到明朝發展為馬吊」。紙質品,共4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字、十字4門。文錢分空沒文、半文和一文至九文。索子分一索至九索。萬字分一萬貫到九萬貫。十字分九十萬貫到二十萬貫。萬字」十字」均以水滸人物為標志等級。 到清朝,加入中發白東南西北風,成了麻將。 說法二 現今人們熟悉的麻將牌,傳說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 從前,有個父母雙亡的少年,姓麻,單名一個人字。他聰明勤勞,好勝心極強,家裡卻一貧如洗。有一天,一位大將軍得勝回朝,他披紅掛彩,騎著高頭大馬,惹得市民們都擁在街道邊觀看。麻人也在其中,他望著八面威風的大將軍,對身邊的同伴說我以後也要做個大將軍,好好威風一下!」同伴們聽罷,笑得前仰後合,譏諷他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你連飯也吃不上,還想當大將軍?」 麻人聽後,一言不發。從此,他起早摸黑地練起武來。同伴們見他當真想做將軍,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他麻將」◇來叫順了,真名反而忘了。沒過多久,麻將就無法練武了。因為光練武不幹活,飯都沒得吃了,木棍也耍不起來。沒辦法,只得先幹活掙錢換飯吃。麻將有一手搓麻繩的手藝,又快又好,因此請他幹活的人很多。喂,麻將,今天到我家搓。」麻將,明天到我家去搓。」這樣今天給東家搓麻繩明天給西家搓麻繩,麻將乾脆放棄了練武,到江湖上做起了販賣麻繩的生意。心中卻暗暗發誓做不成將軍至少也要做個大富翁!此後,麻將常備著大小不等的細麻繩,賺了一個銅子兒就用細繩串起來,口裡念道一銅,兩銅,三銅……」九銅後加一個就挽作一圈掛起來,稱為一束。有了十束就稱之為一萬。他還備了四隻白板箱,打算攢滿十萬,裝滿四大箱。 千辛萬苦,總算積到了九萬,好友們就勸他你歷經了那麼多春夏秋冬,已是兩鬢染霜;走遍東南西北,既觀賞了各地的梅蘭竹菊,又飽受了風霜雨雪之苦。不要一心想發財,也該保重身體,回家享享清福了。」麻將聽了,覺得有理,就打道回府了。可是當麻將回到家裡一看,不由驚呆了四隻白板箱空空如也。原來,麻將一心賺錢,心裡全撲在錢上,對子女疏於管教。他的兒子紅中,蓋房子,娶妻子,生兒子都是大搞排場,揮金如土,將他一生的血汗錢花得一文不剩。麻將得知實情,氣得將四隻白板箱砸得粉碎,不久便含憤身亡。麻將的好友們聞訊趕來,忙幫著料理後事,他們把砸碎的白板箱集攏來,說也奇怪,這些碎塊都差不多大小,共計一百四十四塊。為了紀念麻將,他們便把他的一生經歷刻在了木板上。從此就有了筒子、萬子、東南西北、梅蘭竹菊、發財、白板、紅中,稱之謂麻將牌」,並且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 說法三 據傳,麻將牌是明朝時一個名叫萬秉迢的人發明的。萬秉迢被施 耐庵《水滸傳》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於是想做一副娛樂工具來紀 念他們。經過幾天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麻將牌。他把麻將牌設計 為108張,暗喻《水滸》中的108位好漢。牌中的九索指九紋龍」史進,二索指雙鞭」呼延灼,等等。這108位好漢,因分別來自四面八 方,於是牌中有東、南、西、北各4張。而梁山泊聚義的群雄有貧有富, 出身各異,因此又設中、發、白。發者是發財之家,白者是白丁、貧民,中者是中產人家。麻將又分萬、筒(北方稱餅)、索(北方稱條), 即是發明人萬秉(餅)迢(條)的諧音。 說法四 麻將原是護糧牌」之說,倒是頗有趣味。有關資料記載,江蘇太倉,曾為古時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 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的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做游戲,也是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後經演變而定型,便成為今天的麻將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葯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葯槍。索」即束」,是用細繩串起來的雀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來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還有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葯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麻將玩法的術語也無不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實為鶻」的諧。
求採納
⑹ 麻將的創始人是誰
是中國的一個商人,他開始是為了讓子孫記住創業的辛苦,中年創業,白手起家,後來發財就是中,發,白
然後錢從一貫到九貫,就是1到9條,再到一筒到九筒,最後有了1到9萬
⑺ 麻將和撲克分別是誰發明的大神們幫幫忙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游戲中。 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144張。另有一種民間趣話,打麻將用四方桌既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張牌,因為一季有十三個星期。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贏了時的那一張,代表一年最後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 年。這也是另一種趣話。 撲克牌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是誰發明的?這兩個問題在國外曾引起爭議。義大利人說: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撲克牌的,是威尼斯人。古代威尼斯商人出外經商,發明了用撲克牌來計算日期和消遣娛樂。法國人說:撲克牌是在1392年時,一個學者專門為有精神病的法國皇帝卻爾斯六世娛樂而設計的。比利時人說:早在1379年時,撲克牌就在比利時出現了。可英國博物館里至今保存著一個瑞士僧侶的文件,裡面記載撲克牌在1377年,就已經流傳到瑞士了。 國外還有人認為,撲克牌應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在我國宋代時,民間就流行一種「葉子戲」的紙牌(叫「葉子牌」,有兩個手指大小。長8公分,闊2.5公分的「葉子牌」,用絲綢及紙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他們認為這種紙牌是在明朝或宋、元時期,由商人、傳教士傳到國外去的,西方受此啟發,才改製成現在流行的撲克牌。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游戲,又都與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游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血緣」關系。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古博戲始於何時,准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 我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6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製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牌時 所用的骰子。 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瓊的大小,藉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