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辦公室主任如何為企業創造利潤
辦公室主任的職責在不同的公司也有著不同的定義,但普遍來說,基本上是從事公司內部管理的工作。
主要有:管理公司辦公用品的采購、發放;其他日常事務,工作紀律的管理。幫助公司領導當好參謀並提出各種合理化建議,一個辦公室主任就是公司領導的助手,業務和全公司職員的當家人。它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全面地理解和執行公司的各項工作,在行政工作中,主任這個職務就是一個「管家婆」的工作,事無巨細,管點管面。
在個別公司沒有專門人事部門的時候,還要負責員工的培訓,考核,管理,員工檔案,車輛管理等工作。
辦公室主任主要把以上的工作內容干好了,就是為企業創造了利潤,因為企業這部機器正常運轉,就是各司其職的每個人干好分內的事,不要讓自己的工作的這個零件影響企業這部機器正常運轉,就是為企業創造了利潤.
Ⅱ 建築會計如何給單位創造利潤
1、原則上講 ,會計是管理人員,跟行政、人事、采購等,不實際產生利潤的,因為一般意義上利潤是生產製造產生的。
2、但是,會計和其他管理人員一樣,都是通過提升管理水平,減少相關成本費用來影響公司的利潤
3、例如:會計可以合理進行稅收籌劃,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量少納稅,盡量晚納稅,由此會影響利潤
Ⅲ 什麼是行政效益分析
行政效益是指一定的行政活動中所產生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社會效果與在此活動過程中的耗費的比例。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現行的行政效益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素質不高、政令不暢、行政費用居高不下等等一系列問題明顯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是政令不暢的原因所在,是「三亂」行為屢禁不止的根源,從本質上講,嚴重製約了行政效益的提高。
用數學語言來表述就是:行政效益=行政收益-行政成本
從上面公式中可以看出,行政效益是行政收益與行政成本的差額,它類似於企業的利潤,是所費與所得的比較。行政效益的本質要求是,政府應當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或者盡可能低的行政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行政收益。
行政效益率是行政效益與政府資源消耗和資源佔用的比較。行政效益率可用行政效益與資源消耗或行政成本進行比較,也可以用行政效益與政府佔用的資源進行比較:行政效益率=行政效益/資源消耗或行政成本
這類似於企業成本利潤率。這一公式反映了行政效益與資源消耗的關系。如果分母不變,即消耗同樣的資源或付出同樣的行政成本,獲得的行政效益愈大,行政效益率就愈高;反之則相反;如果分子不變,獲得同樣的行政效益消耗的資源愈少,或者說,付出的行政成本愈低,行政效益率就愈高,反之則相反。
上面的公式反映了行政效益和資源消耗的關系,並未反映出行政效益和資源佔用的關系。反映行政效益和資源佔用的關系可用下面公式來表述:行政效益率=行政效益/資源佔用
這一公式類似於企業的資金利潤率,可以全面反映行政效益和政府資源佔用的關系。
Ⅳ 工作困惑:做醫葯代表還是做行政人事
您好,我是2010年的葯學專業畢業生,男,23歲,現在從事代表工作。結合本人情況,互相交流一下心得。魚和熊掌兼得,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自己大包,但如果自己真有大包的實力了,就不可能再做行政人事了,因為大包很賺錢。
給您以下幾條建議:
1、如果僅僅因為自己什麼都處在學習階段的壓力,那麼可以繼續做行政,因為無論做什麼工作初期都是學習,都有壓力,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2、就前途而言,醫葯代表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年齡大了,要不就升職,大多數不是轉行、自己大包就是做穩定的工作了,而行政人員並非無前途,直接創造利潤的部門往往面臨更大的壓力和風險。
3、就家庭而言,做行政是理想的結婚對象,尤其是女生。女性五分之三都想找男行政,男性五分之二都想找女行政或教師。
4、就收入而言,醫葯代表的基本工資和獎金很有誘惑力,但是一年四個季度都能拿到獎金,並且能持續幾年如此的醫葯代表恐怕鳳毛麟角,而且醫葯代表攢錢很費勁。
5、只要有價值,不存在改行沒人要的情況。一個成功的人,在任何方面做得都會很好。
最後,對於剛畢業的學生,我建議無論有什麼想法最好都在現有崗位上堅持至少一年半(2010年7月到2011年12月末),這段期間會收獲很多,跳來跳去反而是最不可行的,因為到了另一個崗位又會重新開始,跳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什麼崗位都做過,卻什麼都不懂。
綜上,我建議你暫時先繼續做行政,到2011年末,如果還是想走,那才是走的最佳時機。
Ⅳ 淺談行政人事管理如何為直營門店賦能
人事行政屬於職能部門,直營門店屬於業務部門,前者是基礎支撐,後者是直接創造利潤,那麼行政人事該如何為直營門店賦能呢?主要是兩點:
一是基礎賦能,說的是在人事行政工作上,不能讓直營門店過多的分心,他們需要人你們能快速把人找到補位,他們的員工嘗嘗擔心住宿問題而不能安心工作,你們不能讓這些事發生,讓直營門店一門心思放在業務而不是這些雜碎的事情上;
二是業務賦能,現在很多企業普遍存在的情況是門店要人,人事也招來了人但並不是對口的,行政下發了很多管理制度,但並沒有考慮到門店很多實際情況,不僅對他們沒幫助還形成諸多束縛,所以現在人力資源開始有了HRBP,說的就是要懂業務 這樣人事行政工作才能和業務部門融合,真正對他們賦能。
當然,很多先進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論還需要藉助信息化等手段才能實現落地,比如電子化辦公系統,讓直營店員工和管理人員隨時隨地能夠辦公,在公交上,在家裡的床上也能學習公司下方的學習資料,能在線考試,能在線審批,這也是未來發展的重大趨勢。
Ⅵ 行政支出和事業支出的區別
行政支出和事業支出的區別就是行政支出屬於行政單位的支出而事業的支出,屬於的是事業單位的支出財政情況。
Ⅶ 政府的盈利行為有哪些
政府收入形式是指政府取得收入的具體方式,即來自各個部門、單位和個人的政府收入通過什麼方式上交給國家。在世界各國,取得政府收入的主要形式都是稅收,除此之外,其他非稅收入形式,則視各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和財政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當前,政府收入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稅收收入是政府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取得的收入。稅收收入是政府收入最主要的形式,是政府活動的主要財力支柱。前,稅收收入占各國政府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90%左右。稅收是財政發展史上最早出現的政府收入范疇之一,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逐漸成為政府收入的主要形式。其原因主要是:
1.稅收在籌集政府收入方面具有其他收入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取得政府收入的最佳形式。稅收具有依法計征的強制性、稅款不直接返還納稅人的無償性、按標准計征的固定性等特徵,這就保證了國家及時、穩定地取得政府收入。
2.稅收在調節經濟運行以及在調節社會財富分配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政府通過對什麼征稅,對什麼不征稅,對哪些征重稅,對哪些征輕稅以及在什麼環節、以什麼方式征稅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社會各階層、集團和個人的利益,進而起到調節經濟運行的作用。
3.稅收稅源大,涉及面廣,且歷史悠久,人們已經形成照章納稅的習慣。國家採用稅收的形式擴充財源或調節經濟,既可獲得充足的政府收入,又可以收到預期的政策效果。
債務收入是國家以信用方式從國內、國外取得的借款收入。債務收入形式始於封建社會,並在現代信用經濟發達以後獲得了極大發展,成為各國取得政府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債務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有以下原因:
1.政府為了增加政府收入,擺脫財政困境。從封建社會後期開始國家財政就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現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隨著國家職能的擴展,政府支出的需要也越來越大。特別是當代資本主義國家赤字政策的廣泛推行,使財政赤字與日俱增,財政危機不斷出現。為擺脫財政困境,國家不得不發行公債,以增加財政收入,緩解財政危機。
2.舉債較之徵稅,更適應人們的社會心理,易於被人們接受,便於推行。由於公債在形式上是有償的,債權人預期不僅可以收回本金,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息。同時,公債雖然是一種延期的稅收,但它卻沒有稅收的強制性,且不直接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所以它是籌集社會閑散資金、增加政府收入的一種有效手段。
3.公債又是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首先,國家把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進行再投資,能夠改變積累和消費的比例,改變社會投資方向。其次,國家還可以通過公債的拋售和購買,直接減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的作用。
國有企業運營收入是指國家以國有資產所有者代表的身份,採取上繳利潤、租金、股息紅利和資產佔用費等形式取得的政府收入。這種收入形式也有較長的歷史。在前資本主義時期,由於國有企業即官業,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數量上都很少,而且官業所提供的產品主要是為了滿足王室和宮廷的消費需要,所以國有企業運營收入(即官業收入)一般不作為單獨的政府收入形式,只是包括在官產收入之中。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國有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都得到了發展,國有企業運營收入才成為一種獨立的收入形式。當前,國有企業成為各國政府積極干預經濟和推行社會政策不可缺少的物質手段之一。
國有財產收入是指政府憑借其所擁有的財產而取得的租金、利息和變價款等收入,可分為國有動產收益和國有不動產收益兩類。前者主要是指債券、股票、儲金、基金等的收益,後者是指以取得財政收入為目的的國有財產,如土地、森林、礦山、水力資源等的收益。國有財產收入曾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政府收入的主要形式。現今世界各國保留和利用這種形式,已不再是單純出於收入目的,而主要是為了對土地、礦山、海港、道路、河流等實行國家壟斷,用以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能力。掌握了這些關系國計民生的資源,不僅可以起到控制整個經濟局勢的作用,而且可以通過組織國有財產收入,促進國有財產的合理有效使用。國有財產收入盡管在國家政府收入中不佔主要地位,但在政府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中,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行政司法收入是指政府或公共機關由於向居民提供某種服務或為了限制人們的某些行為,根據一定的標准收取的規費收入或罰沒收入。前者是指國家機關向居民或法人提供特定權力或特殊服務而定向收取一種經濟補償或報酬,如工商執照費、商標注冊費、戶口證書費、結婚證書費、商品檢驗費以及護照費和刑事、民事裁判費等等;後者是指工商、稅務、海關、公安、司法等國家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對違法、違紀、違章行為實施經濟處罰,而獲得的一種懲罰性收入,包括罰金、罰款和沒收贓款、贓物及其變價款。行政司法收入的取得,既可以為公共機關所提供的勞務收取報償,又可以為某些特定公共工程籌集建設、維護資金,還可以對人們的某些行為或經營活動進行約束或限制。因此,這種收入形式,除了具有籌集政府收入的功能外,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 政府收入是貨幣形態的社會產品價值,從它的價值構成來看,不外是C、V、M三部分。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社會總產品中,相當於生產過程中物質消耗的C的價值部分只有回到生產過程,才能保證社會再生產以原有的規模進行,因此,這部分價值一般在生產單位內部經過財務分配後繼續進入再生產過程,屬於企業經營管理許可權的范圍,不宜由國家管理使用,即不能構成政府收入的來源。
社會總產品中用來補償勞動消耗的V的部分是個人消費基金的最主要部分,它歸勞動者個人所有,既保證勞動者腦力和體力的恢復,又保證勞動者多方面的發展,這一部分可以成為政府收入的來源。就現實的經濟運行來看,來自於V部分的政府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直接向個人徵收的稅收,如個人所得稅、個人繳納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等;第二,直接向個人收取的規費收入(如結婚登記費、護照費、戶口登記費等)和罰沒收入等;第三,居民個人購買的國庫券;第四,國家出售高稅率消費品(如煙、酒、化妝品)所獲得的一部分收入,實際上是由V轉移來的;第五,服務行業和文化娛樂業等企事業單位上繳的稅收,其中一部分是通過對V的再分配轉化來的。今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和完善,我國政府收入中來自於V的比重將不斷提高。西方國家普遍實行高工資政策和以個人所得稅為主體稅種的稅收制度,政府收入中很大一部分來自V。
社會總產品價值構成中的M,是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產品價值,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財力保證,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不僅是因為這部分價值在分配中與C和V相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而且這部分價值的分配使用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政府收入主要來自M,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M仍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
研究政府收入價值構成的重要意義在於:從根本上說明影響政府收入的基本因素,從而採取有效措施增加政府收入。由於M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政府收入規模大小直接受到M多少的制約,因此要增加政府收入,就必須想辦法增加M。在國民經濟中影響M增減變化的因素主要有三個:生產、成本和價格。其中,生產是從絕對量上影響M,生產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以及實現的產品產量和產值是決定政府收入規模和增長速度的基礎。在產品產量和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成本和M成反比例變化,政府收入隨M相應增減 。因此,要增加財政收入,根本的途徑就是增加生產和厲行節約,即降低成本,增加盈利。降低成本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問題,這是我國發展經濟的主要方向,也是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方向,即主要應通過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來增加政府收入。 無論國家以何種形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政府收入的籌集過程總是和該國的經濟制度及經濟運行密切相關。如果把政府收入視為一定量的貨幣收入,它總是來自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經濟作為政府收入的基礎和最終來源,對政府收入本身具有決定作用。按政府收入來源的分類,有助於研究政府與經濟之間的制衡關系,有利於合理調整政府收入的規模和結構,並建立經濟決定政府分配、政府分配影響經濟發展的和諧運行機制。
按政府收入來源的分類,包括兩種不同的亞類:一是以政府收入的所有制結構為標准,將政府收入分為國有經濟收入、集體經濟收入、中外合營經濟收入、私營經濟收入、外商獨資經濟收入和個體經濟收入等;二是以政府收入來源中的部門結構為標准,將政府收入分為工業部門和農業部門收入,輕工業部門和重工業部門收入,生產部門和流通部門收入,第一產業部門、第二產業部門和第三產業部門收入等。該部分內容將在政府收入結構一節中作進一步分析,這里不再詳述。 按收入形式,政府收入可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兩大類。按照收入形式分類的好處是突出了稅收收入在政府收入中所佔據的主體地位。其中,稅收收入是政府憑借其政治權力無償佔有的一部分社會資源或收入,包括所得稅、商品稅、財產稅、資源稅等各項稅收。現代社會中,政府所憑借的這種政治權力通常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如《憲法》中的有關條款、《預演算法》、《稅法》,等等,政府正是依據這些法律來課稅的。從數量上看,稅收收入通常也是一個國家主要的收入來源,它在政府總收入中佔有絕對地位。
非稅收入是相對於稅收收入而言的,是指國家在依照稅法征稅取得稅收收入以外,各級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以國債、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集資、罰款等形式向法人、社會團體和居民個人取得的收入,以及依據財產權利收取的國有資產運營收益和國有財產收益等收入,具體而言,包括債務收入、國有財產收入、國有企業運營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各種非稅收入在政府總收入中雖然所佔比重不大,但是,它們的資金籌集過程、反映的分配關系、在政府理財活動中的作用以及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等與稅收不同,在政府收入中也具有相當重要的獨特地位。
按照政府收入形式進行分類,也稱為政府收入的項目分類法,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政府收入分類方法,這種分類方法在各國預算的編制過程中,包括我國的財政統計中已經得以普遍採用。
此外,政府收入還可以按徵收管轄政府的不同級別,分為中央政府收入和地方政府收入;按編制復式預算的要求,分為經常性收入和建設性收入或政府公共預算收入、國有資本金經營預算收入、社會保障預算收入和其他預算收入;按存續時間的長短,分為經常性收入和臨時性收入等。
Ⅷ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摘要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
摘要:
在當今社會,人力資源已成為時髦並被廣泛接受的名詞,原來的人事部已紛紛改稱人力資源部。然而,僅將人力作為資源還不夠,還應將人力變為資本,使其成為企業的財富,讓其為企業所用,並不斷增值,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關鍵字: 分析 招聘 使用
一、資源和資本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資源是自然形成、未經開發的,而資本卻經過精心的開發和籌劃,成為企業產生利潤的基礎。其次,資源和資本在使用上考慮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資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錢越多越好,技術越先進越好,人越能幹越好,但作為資本,人們就會更多地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會在乎成本,會考慮利潤。第三、提到資源人們多考慮尋求與擁有,而提到資本人們會更多地考慮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資源是未經開發的資本,資本是開發利用了的資源。
1、在人才招募上:如果我們正在找工作,我們讀十份招聘廣告,會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內容十分雷同:35歲以下,本科以上學歷,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能流利地使用英語等等,難道有這么多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是一樣的嗎?
我曾聽一個年長朋友抱怨過,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時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語交流,那時,這個要求很普遍,為了找工作,他在應聘前還真在口語上下了不少功夫,應聘面試時與考官侃侃而談,順利過關,結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之類的就沒說過什麼英文。還有的公司,招聘話務員,要什麼:"本科以上學歷,英語四級以上,能用關於交流。"本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從來沒有做過對外貿易,資源浪費啊!也許他們是為了長久之計吧!
上述的招聘就是將人作為資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論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流利的英語等,只要別人要求,我就要求。這種招聘方式,或者會為企業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為員工隊伍不穩定的根源。終將回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一個人的能力不同,其對薪金和發展前景的要求就會不同,一個不太會講英語的人和一個能流利地進行英語聽說讀寫的人對薪酬的期望會有很大差別,同樣,一個營銷專業畢業的大專生和一個MBA或EMBA對薪酬的要求更會大不相同,一個人具備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社會就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使其容易不穩定,同時,由於他們投入了大量成本才成為了較為稀缺的人才,社會提供給他的報酬水平也會較高,一個企業如果想招募並留住這樣的人才,只能按社會標准付給他較高的薪酬,這就意味著我們增加了成本。如果,我們將人力看作資本,這是我們會很自然地考慮一個問題:我們多付的成本能否給我們帶來收益?
假設一個企業只做國內貿易,估計在一年之內都不會與國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時非要求良好的英語水平,這對企業來說只會帶來兩種結果:
(1)增加工資成本。本來銷售部的工資成本可能是15000元/月,由於要滿足高素質員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資成本增加至30000元/月,而增加的15000元成本並不給企業帶來任何價值。這樣做不是白白浪費嗎?
(2)造成流動,增加招聘培訓成本。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招來的員工在了解到他們的收入狀況後會產生不滿,然後另謀高就,這樣,不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訓費打了水漂,還得不斷再去"浪費"招聘培訓費用,以維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給企業帶來價值。
2、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個公司招募了一個新員工,在招聘時其條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試用期結束時,該員工卻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這是誰的過錯?公司?員工?
我們很難說這完全是一方面的過錯,但我們知道,對同一個員工來說,將其視為資本或視為資源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孫先生的故事。
孫先生大學畢業後應聘到甲公司做銷售員,三個月過後,被炒了魷魚,於是,孫先生又來到乙公司,銷售業績卻很不錯,不到一年,就被提升為銷售主管,同樣一個人,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表現?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招聘過後,甲、乙公司都做了些什麼。
孫先生來到甲公司後,人力資源部讓他填寫了各種表格,然後,就讓他到銷售部上班。銷售經理將一摞產品和公司的介紹資料給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領了筆、本等用具,向他介紹了部門的其他同事,最後,給他下達了銷售指標,並讓他坐到辦公桌旁開始工作。孫先生沒有銷售經驗,由於拿到的資料是公司發給客戶的宣傳資料,對產品的介紹很簡單,孫先生對產品是什麼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闖,結果三個月過去了,仍是一頭霧水,不要說完成銷售任務,根本就沒開張,結果被炒了魷魚。
在乙公司孫先生有著不同的經歷,到人力資源部報到後,人力資源部對他們進行了關於公司文化、公司發展史、公司規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訓,使孫先生對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銷售部,又受到產品知識、銷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訓,隨後銷售經理親自帶他到銷售現場觀摩其銷售過程,在這之後,才讓他獨立進行工作。在每周的銷售例會上,銷售經理還會不斷組織大家對銷售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幫助大家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孫先生不笨不傻,在這種周到的訓練和輔導下,很快就入了門,加上孫先生勤奮敬業,銷售業績迅速上升,漸漸成為銷售員中的佼佼者,很快就被提升了。
甲、乙公司對人才不同的處理方式反應了不同的人才觀,甲公司將人才僅視為資源,只要招進來,就算完成任務,而乙公司將人才視為資本,根據企業的需要不斷對其進行經營開發,使其升值,成為企業的利潤來源。兩種做法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甲公司在感嘆"人才難求",一直忙於苦苦尋找好的"人力資源",乙公司卻人才濟濟,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而實際上他們擁有同樣的資源,就像他們都招聘過孫先生一樣。
現在,我們了解了將人力作為"資源"和"資本"的不同做法和不同結果,我們知道只有將人力視為資本,才能最經濟地擁有人才,並擁有充足的人才,並使人才不斷成長,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那麼,我們應如何將"人力資源"變成"人力資本"?
二、人才招聘1、招聘前進行規劃:現在許多企業尚無能力做全面的人力資源規劃,但起碼在招聘前應有一個針對本次招聘的規劃,這個規劃應包括如下內容:。 招聘的目的:為什麼要招這個人?。 應聘者的工作任務:招進來的人將完成哪些工作。 對應聘者要求:為完成上述工作,應聘人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2、追求"門當戶對"
農夫娶到公主當然是美事一樁,但如果日後因農夫養不起公主而遭公主拋棄,那還不如開始就娶個村姑,白頭偕老,和和美美過一生。招聘人才也是這樣,不要一味追求水平高,而要追求經濟適用…… 根據企業的需要確定招聘條件。在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過高的要求將造成人力成本增加或人員流動頻繁…… 增加透明度,充分確認合作意向。人力資源部應該盡力為企業吸引人才,但吸引人才應靠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政策,而不要僅靠招聘技巧。"騙"進門,留不住,不如當初就不讓進門,因此,在招聘時應與招聘者充分溝通,首先,應讓應聘者了解他到公司後將要完成什麼工作任務,需要具備哪些技能,以使應聘者能判斷自己是否喜歡並勝任這份工作,其次,應該向應聘者客觀地介紹公司能提供的待遇和發展機會,這樣,雖然損失一些人才,但願意進入公司的人會相對穩定地為公司工作,從而減少因人才流動造成的招聘和培養等費用的損失。
三、人才使用
1、人才開發:
(1)人才開發的目的:
使社會人才成為企業人才。雖然我們在招聘時對應聘者的基本素質做了基本的規定和審核,但要想使應聘者的能力能充分為我所用,還需要我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培訓。例如:當我們招聘一名銷售代表時可能會要求他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如果我們不對他進行有關公司和產品知識的培訓,他還是不能很好地向客戶介紹我們的公司和產品,只有提供相應的支持,員工的才能才會被開發利用,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使人才適應企業的變化和發展。隨著市場的變化,企業也會不斷發展和變化,因此,對人才的要求也會不斷變化和提高,而企業不可能靠頻繁地換人來適應這種變化,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根據企業的需求不斷為員工提供學習提升的機會,使員工的能力不斷增長,以適應企業的發展。從而降低人才成本,為公司節約資金,變相的為公司企業增加利潤。
(2)人才開發的主要方法:
人才開發的主要方法是培訓,培訓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即可以是參加培訓課程,也可以是在工作崗位上的輔導和訓練,還可以用鼓勵員工自學的方式使員工自己通過讀書、上學、進修等方法來進行自我培訓,因為是以為企業開發人才為目的,因此,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應從企業對人才知識技能的需求出發,鼓勵員工按企業的要求去不斷提高自己。
2、人才使用:恰當地使用人才,能調動員工積極性,使其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並能引導員工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對企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人力資本與其他資本相比有其獨特性,即其創造利潤的能力有很大的彈性,一個工人可以每天生產20件產品,也可以每天生產50件產品,一個銷售員可以每年帶來10萬元利潤,也可以每年帶來40萬元利潤,這關鍵看企業如何去使用員工。從人力資本開發的角度來講,員工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要想使人才創造最大價值,就要為員工提供工作所需的各種支持,包括相關的培訓、相應的辦公設備、其他部門的配合等等,這樣,員工的工作才能得心應手,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大效益。
(2)激勵:
激勵的作用:激勵一方面可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為企業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對員工進行引導,鼓勵員工去做正確的事,使員工素質有所提高,從而使人才增值。
激勵的方法:激勵可以通過滿足員工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兩種方法去實現,滿足物質需求可以通過工資、獎金、福利等多種方式實現,滿足精神需求可以通過提供晉升或發展機會、感情關懷、工作成績認可等方式來實現。
談了這么多,目的還是想把公司的人力資源觀提升為人力資本觀,但還有待於試行。我認為這一觀點在實行中會有迅速改進,最終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
參考文獻:
1.《企業經營戰略概論》劉仲康 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12
2.《企業管理咨詢》劉仲康 主編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1
3.《細節決定成敗》汪中求 主編 新華出版社,2004.10
4.《現代企業管理》楊湘洪 主編 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12
5.《管理學基礎》單鳳儒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6.《管理科學基礎》吳育華 杜綱 主編 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9
Ⅸ 部門或行政手段對營業收入的影響
行政手段換崗、罰款、辭退等影響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是利潤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凈利潤。營業收入是從事主營業務或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指在一定時期內,商業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貨幣收入。
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如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收入、生產加工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飲食業的飲食品銷售收入、服務業的服務收入、倉儲企業的倉儲收入、運輸企業的運費收入、代辦運輸收入等。
發生商品銷售取得收入時,通過「營業收入」帳戶核算,借 (增) 記「銀行存款」或「現金」帳戶,貸 (增) 記「營業收入」帳戶。對不屬於企業主營業務范圍的兼營業務的收入,作為附營業務收入處理。
計算公式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或 營業收入=產品銷售量(或服務量)×產品單價(或服務單價)。
主副產品(或不同等級產品)的銷售收入應全部計入營業收入;所提供的不同類型服務收入也應計入營業收入。
Ⅹ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能為企業創造利潤嗎
可以肯定的說,能。企業的利潤創造,歸根結底,來自於人,人力資源回管理原來叫行政管理,後答來發展到人事管理,再後來是人力資源管理,現在叫人力資本管理,人不再僅僅是一種資源,而是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的資本,是最具升值潛力的資本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