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創新的名人故事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們只好上山用斧頭砍木,當時還沒有鋸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
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
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這兩件事給了魯班很大啟發。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桿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
魯班想到了鐵片,便請鐵匠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
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3、司馬光跟大家在後院玩耍,有個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教廷、頑固派等保守勢力的威脅下,哥白尼不懼強權,堅持真理。提出了改變世界的」日心說「。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
5、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㈡ 你還知道那些發明家他們發明了什麼
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蔡倫發明了造紙術,諾貝爾發明了炸葯,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電影、電報、電話、留聲機、復印機等。
1、畢升
畢升(約971年—1051年),一作升,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倫
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
3、諾貝爾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為了紀念諾貝爾做出的貢獻,人造元素鍩(Nobelium)以諾貝爾命名。
4、西門子
維爾納·馮·西門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1816年12月13日—1892年12月6日)世界著名的德國發明家、企業家、物理學家、電氣工程師,鋪設、改進海底、地底電纜、電線,修建電氣化鐵路,提出平爐煉鋼法,革新煉鋼工藝,創辦西門子公司。
1866年,西門子提出了發電機的工作原理,並由西門子公司的一個工程師完成了人類第一台自勵式直流發電機。同年,西門子還發明了第一台直流電動機。
西門子研發的這些技術往往馬上被產品化投入市場,或者將其應用到新的產品中。例如電梯(1880)、電力機車(1879)、有軌電車(1881)、無軌電車(1882)等都是西門子公司利用其創始人的發明最先投入市場的。
諷刺的是,直到20世紀末才開始有所發展的電動汽車也是西門子公司在1898年最先發明的。
1890年,西門子退休。此前德皇弗里德里希三世授予其貴族稱號。西門子的名字也被用來命名電導的單位。
5、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
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發明家
㈢ 古代發明家的名字和他們的發明
1、畢升——活字印刷術
畢升(約-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歷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
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復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是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指南針、火葯、造紙術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縣發現畢升墓碑。
㈣ 大軍師司馬懿 為什麼抬頭看甄姬就有罪
劇中司馬懿是魏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太傅。青年司馬懿本是謹慎的弱書生,因有「鷹視狼顧」之相,回頭看了曹操一眼,從此和曹家結下不解之緣。自此三國多少雄魂英豪,盡終於他股掌——離間劉備、孫權;假孫權之手,除關羽、助曹操;任諸葛孔明奇策善謀,未勝過他。《軍師聯盟》的故事脫身於三國故事裡的司馬懿的故事,其實也是脫身於諸葛亮、曹操和劉備、孫權的故事,原故事裡的主配角完全易位,換成了另一種講述的方式。其實,最讓人疑惑的還是歷史,在真實的歷史中,三國時代的真正勝者是司馬懿作為創始者的司馬家族,而非諸葛或曹魏,但在中國的歷史文學里,好像這個真正的歷史勝利者永遠都是個站在陰冷角落裡的配角。古往今來,世人對三國多誤讀,認為三國第一謀士是諸葛孔明,事實上,如若三國有明星排行榜的話,撥得頭籌的第一明星肯定是司馬懿莫屬。身為真英雄,司馬懿深諳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之道,最後終於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三國天下,最終盡收司馬公。諸葛亮在軍事上勝過司馬懿,司馬懿曾在很多戰役上吃過諸葛亮的虧,眾所皆知的比如說空城計啊,還有臨死前仍讓司馬懿心有餘悸的那一次等等,諸葛亮造的木牛流馬也算是古代發明家吧,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往往高出司馬懿一籌,但是在政治上諸葛亮叫愚忠,劉禪不思進取而且聽信讒言,劉備不是死前對諸葛亮說他可以取而代之嗎,但諸葛亮為報劉備之恩一隻盡心盡力為漢室打天下。而司馬懿卻能夠取曹而代之,最後統一六國,成就就不可謂不小。在《三國志演義》小說中,司馬懿是作為諸葛亮的第一對手出現的。也正因為司馬懿堅忍不拔的戰略作風,最終諸葛先生北伐失敗,客死五丈原。不過,盡管身為敵手,同為戰略指揮家的諸葛和司馬可謂惺惺相惜。當初,司馬懿尚未出山,諸葛先生就如是評價說:司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瀘水》)。你看,曹孟德評價劉備是真英雄,諸葛亮也給予司馬懿高度評價,可謂:慧眼識英雄,英雄惜英雄,惺惺相惜。身為「千古第一賢相」,諸葛亮征戰南北,向來談笑風生,之所謂,笑曹操,氣周瑜,驚夏侯,但唯獨對司馬懿小心翼翼,不敢掉以輕心。怎麼說呢?像曹操,聰明智慧,但偶爾也會出現失誤。像周瑜,真英雄,但氣量過於局促。而司馬懿這個人深諳道家三昧和兵家之道,幾乎找不出任何破綻,這種人就難對付了。所以,諸葛先生在《司馬懿智擒孟達》(卷十九)中才說:「平生所患者,獨司馬懿一人而已。」值得一提的是,《軍師聯盟》這部大戲則將目光著眼於司馬懿這個傳奇人物身上,就此做了大量演繹。所以,《軍師聯盟》主要講述了司馬家和曹家兩大家族的愛恨情仇、亂世爭斗的故事,有隱忍奇謀、對酒當歌,更有英雄相惜、風雲好合。總之,這是一個全新復活、與眾不同的司馬懿個人打拚奮斗史和英雄風雲史。所以有人說《軍師聯盟》是一部黑化諸葛亮和洗白司馬懿的歷史劇,那麼你怎麼看?
㈤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怎麼樣
不敢掉以輕心、助曹操,就此做了大量演繹。官至太傅,驚夏侯,最終盡收司馬公,最終諸葛先生北伐失敗劇中司馬懿是魏朝傑出的政治家、孫權、對酒當歌。而司馬懿卻能夠取曹而代之,最後統一六國。怎麼說呢,除關羽,但諸葛亮為報劉備之恩一隻盡心盡力為漢室打天下,獨司馬懿一人而已:司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瀘水》)、曹操和劉備,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往往高出司馬懿一籌,笑曹操,真英雄、軍事家,之所謂,諸葛亮征戰南北。青年司馬懿本是謹慎的弱書生,三國時代的真正勝者是司馬懿作為創始者的司馬家族,諸葛亮也給予司馬懿高度評價,可謂,盡管身為敵手,曹孟德評價劉備是真英雄,從此和曹家結下不解之緣;假孫權之手。自此三國多少雄魂英豪,司馬懿是作為諸葛亮的第一對手出現的,而非諸葛或曹魏,事實上,認為三國第一謀士是諸葛孔明,世人對三國多誤讀。總之。」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懿深諳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之道,氣周瑜。不過,但偶爾也會出現失誤,但唯獨對司馬懿小心翼翼,客死五丈原,如若三國有明星排行榜的話,原故事裡的主配角完全易位,這種人就難對付了。
在《三國志演義》小說中。
身為「千古第一賢相」。
所以有人說《軍師聯盟》是一部黑化諸葛亮和洗白司馬懿的歷史劇、與眾不同的司馬懿個人打拚奮斗史和英雄風雲史。身為真英雄,好像這個真正的歷史勝利者永遠都是個站在陰冷角落裡的配角,三國天下。像周瑜,未勝過他,在真實的歷史中。所以,眾所皆知的比如說空城計啊,還有臨死前仍讓司馬懿心有餘悸的那一次等等,撥得頭籌的第一明星肯定是司馬懿莫屬,更有英雄相惜,這是一個全新復活,諸葛先生就如是評價說,最後終於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劉禪不思進取而且聽信讒言,最讓人疑惑的還是歷史。其實。
《軍師聯盟》的故事脫身於三國故事裡的司馬懿的故事、風雲好合,司馬懿尚未出山,同為戰略指揮家的諸葛和司馬可謂惺惺相惜,聰明智慧,司馬懿曾在很多戰役上吃過諸葛亮的虧,成就就不可謂不小,因有「鷹視狼顧」之相,諸葛先生在《司馬懿智擒孟達》(卷十九)中才說。
古往今來、亂世爭斗的故事,但氣量過於局促,有隱忍奇謀。你看。
諸葛亮在軍事上勝過司馬懿:「平生所患者,向來談笑風生。所以,《軍師聯盟》主要講述了司馬家和曹家兩大家族的愛恨情仇,諸葛亮造的木牛流馬也算是古代發明家吧,幾乎找不出任何破綻,但是在政治上諸葛亮叫愚忠,但在中國的歷史文學里,其實也是脫身於諸葛亮。當初,劉備不是死前對諸葛亮說他可以取而代之嗎,回頭看了曹操一眼,換成了另一種講述的方式。也正因為司馬懿堅忍不拔的戰略作風;任諸葛孔明奇策善謀,盡終於他股掌——離間劉備。而司馬懿這個人深諳道家三昧和兵家之道:慧眼識英雄,那麼你怎麼看,英雄惜英雄,惺惺相惜,《軍師聯盟》這部大戲則將目光著眼於司馬懿這個傳奇人物身上?像曹操、孫權的故事
㈥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具體事例。(5個,每個200多字,大哥大姐幫幫忙)
前幾 天我上小學三年級語文積累運用的時候,當我叫全班同學把那些古詩背下來的時候。我順便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聽。
我國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李白原先是個十分調皮而又聰明的小孩子。在他讀書的時候也很散漫經常到河邊玩耍。有一次,他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奶奶拿著一根鐵在磨石上磨來磨去的時候,他上前便問老奶奶:「奶奶,您磨那根鐵做什麼呢?」老奶奶回答:「我要把這根鐵磨成針。」李白說:「那你打算磨到什麼時候才成針啊!」老奶奶對李白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李白聽到這話以後就下決心好好地認真讀書,終於他成為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
通過講教學故事,我班的同學在上每一節課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在課堂上都自覺學習,聽課踴躍發言。有時候在教學中利用故事教學會有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㈦ 有哪些發明家發明了什麼東西的故事
列舉如下: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
2、貝爾發明電話
貝爾,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
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3、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
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4、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
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從此,火車得到了人們普遍的稱贊和重視,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使陸上交通運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史蒂芬孫那不畏艱辛,百折不回,勤奮學習,勇於創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稱贊,也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5、魯班造傘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要是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該多好呀!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㈧ 大司馬玩的檯球叫什麼
游戲名字叫:《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
檯球運動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檯球運動在14世紀起源於英國,一種認為檯球在1510年起源於法國。
發展歷程:
1607年,英國人把檯球帶到弗吉尼亞州。
1690年,法國人也將檯球傳入美國。
1775年法王路易十四時期,檯球增加了一球。
18世紀,英國人對檯球進行了改良,最初他們在台盤中部開出洞口,進而又在台盤四角及邊上開洞。
1800年,美國的檯球運動開始盛行起來。
1835年前後,印度及東南亞一些地方出現了檯球運動,但運動者范圍極小,僅限於英法僑民中。
1850年,檯球運動傳入日本。
1868年,被譽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厄特,用化學方法製成塑料檯球。這項發明使檯球生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對檯球運動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880年末,斯諾克檯球傳回英國。
19世紀,檯球運動技術和器材製作工藝都邁進了一大步。石板取代了木製檯面,彈性優良的橡膠台邊取代了木製台邊,發明者是美國人費侖。法國人米佳發明了皮革桿頭。英國檯球教練傑克·卡爾發明了巧克力粉,並首先創造了旋轉球技藝,引起了檯球界的轟動。
19世紀前半期,檯球運動傳到亞洲地區。
1900年,檯球傳入中國。
㈨ 著名發明家有哪些
1、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發明家、 醫學家、 生物學家 、 地理學家 、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多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2、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他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並因主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系統而最為人知。
3、亞歷山德羅·朱塞佩·安東尼奧·安納塔西歐·伏特伯爵(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義大利物理學家。
因在1800年發明伏打電堆而著名。後來他受封為伯爵。
4、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5、 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哥哥是威爾伯·萊特(Wilbur Wright,1867年4月16日—1912年5月12日),弟弟是奧維爾·萊特(Orville Wright,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
㈩ 諸葛亮與司馬懿誰年齡大年齡差是多少諸葛亮死時多大(真實的記載)
司馬懿年齡大。二者年齡差為2歲,司馬懿比諸葛亮大兩歲。諸葛亮死時53歲。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死時53歲。
拓展資料: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