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說發明了考試

說發明了考試

發布時間:2022-04-22 23:49:10

⑴ 誰發明了考試

誰發明了考試不可考證,但發祥於中國。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

1910年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

《大英網路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1)說發明了考試擴展閱讀: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考功名篇》。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

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後,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考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

⑵ 是誰發明的考試

隋代開創科舉考試制度
隋朝建立之初,也實行過九品中正制。但由於這種選官制度不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隋文帝很快廢除了這種制度,把選官任人的權力集中到中央朝廷的吏部。
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命各州每年向朝廷薦舉三人做官。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命「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可見這時隋朝已經擺脫了九品中正制的舊路子,開始向科舉取士的新路子過渡。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舉人」。
並明確提出了十科舉人的科目: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儀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意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美秀、才堪將略、膂力驍壯。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又將十科減為四科。分科考試選拔士人的旨意越來越明確。其中仍有「文才美秀」科,即進士科。
進士科以考試策問為主,一般把隋煬帝創設進士科作為科舉考試制度正式產生的標志。科舉考試,把錄取和任用權完全集中在中央。科舉考試取士的特點是錄取標准專憑試卷,專重資才,而不是由地方察舉。所謂聲名德望已不再是主要的依據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察舉和九品中正制,雖也含有考試,但是以推薦察舉為主,而隋以後的科舉則以考試為主。這是中國古代選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線。
科舉考試制度的開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門閥士族把持選士的局面,為庶族地主參加政權開辟了道路,擴大了統治階級的階級基礎。這是隋代為了維護與鞏固其統治,在政治上所進行的一項重大改革。科舉考試,畢竟有了相對穩定的客觀標准,輕門第,重才學,任人唯賢,這在中國古代選士制度上確實是一次變革與進步。不過隋代的科舉考試制度尚屬開創階段,還很不健全。
唐代科舉考試的手續
在隋代開創的科舉考試制度的基礎上,唐代進一步完善了科舉考試制度。
唐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來源有二:
" 一是「生徒」,即當時在中央官學與地方官學上學的在校生。只要他們在學校內考試合格,便可以直接參加朝廷尚書省主持的考試,也稱為省試。
" 二是「鄉貢」,即不在學校上學的社會知識青年欲參加科舉考試的,可以向所在州、縣官府報考。
報考辦法是:
每年仲冬(農歷十一月),中央官學和州縣學館把通過校內考試合格的「生徒」名單報送至尚書省。「鄉貢」則由各人帶自己的身分材料、履歷證書向所在州、縣報名。州、縣逐級對他們進行考試。合格者由地方官長史舉行鄉飲酒之禮餞行,然後送至京城長安參加尚書省的省試。無論「生徒」或「鄉貢」,送至尚書省報到後,均須填寫姓名履歷及具保結(有擔保人),由戶部審查後,送考功員外郎考試,自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起移試於禮部。
禮部命題考試的時間,大約是每年暮春(農歷三月),所以當時有「槐花黃,舉子忙」之諺,蘇東坡後有「強隨舉子踏槐花,槐花還似昔時忙」之詩。省試發榜後,合格者再參加吏部復試,吏部發榜後,合格者方可授官。簡單地說,報考的步驟是:鄉試(州、縣考試) 省試(尚書省禮部考試) ~ 吏部復試。
唐朝廷規定,觸犯過大唐法令的人、工商之子以及州縣衙門小吏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如將上述不合格的士人推舉到尚書省應試的,無論是學校的祭酒還是地方官長史,都要受罰。所以《新唐書.選舉志》說:「凡貢舉非其人者,廢舉者,校試不以實者,皆有罰。」

⑶ 是誰發明考試的

是中國人發明考試。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考試一詞由「考」與「試」二字組成,《尚書》中有「試可乃已」、「試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等記載,《大英網路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該書《考功名篇》說:「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由此可見,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後,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試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

⑷ 考試是誰發明的

石勒是考試制度的創始人。

石勒是考試制度的創始人,據史書記載,石勒在郡國設立官學招生,這些地方學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這些生源都得經歷三次考試才能畢業,相當嚴格。後來,隋朝的科舉制度就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而成的。

簡介

後趙主石勒雖然是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卻不是只懂廝殺的莽夫,而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他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事業,據史書記載,他統治期間,增設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餘所小學。雖然小學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存在,但是直到石勒時期才正式確立下來。

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科舉制度也是從石勒這里開始的。據史書記載,石勒在郡國設立官學招生,這些地方學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這些生源都得經歷三次考試才能畢業,相當嚴格。後來,隋朝的科舉制度就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而成的。所以說,石勒也是考試制度的創始人。

正是因為石勒對教育事業的重視,才使得後趙培養出一大批傑出人才。石勒死後,政權落到了暴君石虎手中,之所以還能雄踞中原二十年,不可不歸功於這些人才。

⑸ 誰發明的考試,作業,試卷和學校

石勒發明了考試,Roberto Nevilis發明了作業,學校的發明者不明,但是最早的學校誕生在蘇美爾。
1、石勒發明考試:
石勒在每個郡都設立學官,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並在當地辦學校,每個縣招150人,經過三次考試畢業,作為國家後備幹部來培養。
正是這一政策,使後趙在人才的支持和石虎的暴政下,仍然佔領中原20年。一種改革是不可能馬上實現的。隋朝科舉制度就是在這些嘗試下建立起來的。石勒是先驅者。
2、Roberto Nevilis發明作業:
Roberto Nevilis是一名義大利教師,在1905年首次將家庭作業作為一種懲罰安排給學生。
3、學校: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誕生在蘇美爾,這就是「泥版書屋」。這所學校建造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比埃及最早的宮廷學校還要早1000年左右。

⑹ 誰發明了考試是誰發明了學校誰發明了作業。

石勒發明了考試, Nevilis發明了作業,學校的發明者不明,但是最早的學校誕生在蘇美爾。

1、石勒發明考試:

石勒在每個郡都設立學官,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並在當地辦學校,每個縣招150人,經過三次考試畢業,作為國家後備幹部來培養。

正是這一政策,使後趙在人才的支持和石虎的暴政下,仍然佔領中原20年。一種改革是不可能馬上實現的。隋朝科舉制度就是在這些嘗試下建立起來的。石勒是先驅者。

2、Roberto Nevilis發明作業:

Roberto Nevilis是一名義大利教師,在1905年首次將家庭作業作為一種懲罰安排給學生。

3、學校: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誕生在蘇美爾,這就是「泥版書屋」。這所學校建造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比埃及最早的宮廷學校還要早1000年左右。



(6)說發明了考試擴展閱讀:

早在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蘇美爾的重要城市舒路帕克發掘出了許多學校的「教科書」。這些泥版「教科書」的時間確定為公元前2500年左右。這也說明這一時期學校已經存在於蘇美爾了。1901加州曾立法廢除家庭作業。

大學在西漢時才得到完善,小學也在石勒興建教育時正式確立,後趙的小學真正起到了教育兒童的作用。(當時小學為文字學的代稱。)

⑺ 是誰發明的學校作業考試😡

我恨發明作業的人因為作業太多寫不完

⑻ 誰發明了試卷

隋煬帝楊廣。

隨著門閥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

楊廣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

密封試卷:

漢文帝時曾有「策賢良」之舉,即詔舉資良之後,皇帝要親自測試,以別其優劣。而且,漢文帝還要求應召之人寫出自己的看法,這已經有一點考試的意味了。可以說,漢文帝對古代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考試的基礎上,武則天發明了密封試卷。大家考試的時候,都知道試卷邊上有一條密封線吧!密封線的作用就是保證考試的公平性。根據記載,武則天感覺吏部任用的人才沒有才幹,想到了考官和考生之間可以存在人情關系。於是,武則天下令考試結束之後,把考生的名字貼住,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自然大大減少了不公平的評分。

⑼ 誰發明的考試

石勒發明了考試。

石勒在每個郡都設立學官,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並在當地辦學校,每個縣招150人,經過三次考試畢業,作為國家後備幹部來培養。

正是這一政策,使後趙在人才的支持和石虎的暴政下,仍然佔領中原20年。一種改革是不可能馬上實現的。隋朝科舉制度就是在這些嘗試下建立起來的。石勒是先驅者。

學校由來

早在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蘇美爾的重要城市舒路帕克發掘出了許多學校的「教科書」。這些泥版「教科書」的時間確定為公元前2500年左右。這也說明這一時期學校已經存在於蘇美爾了。1901加州曾立法廢除家庭作業。

大學在西漢時才得到完善,小學也在石勒興建教育時正式確立,後趙的小學真正起到了教育兒童的作用。(當時小學為文字學的代稱。)

⑽ 考試是誰發明的

正式開始的是隋煬帝,不過隋文帝也為科舉制奠定的基礎。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隋文帝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他令"諸州歲貢三人"參加考試,合格者可以做官。

據史載,開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開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

大業五年(609年)正月,又詔令諸郡以「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驕壯,超絕等倫」「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等4科舉人。

這些雖都是臨時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舉人的特徵,以具科舉制的雛形。大業年間,隋煬帝還曾設置明經,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這標志著科舉制正式誕生了。

(10)說發明了考試擴展閱讀:

科舉考試制度積極作用:

1、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

2、提高官員素質與行政效率;

3、保證了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擴大了統治基礎;

4、促進了社會穩定;

5、有利於社會公平公正;

6、有利於重學風氣的形成。

閱讀全文

與說發明了考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