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經濟革新中心

創造經濟革新中心

發布時間:2022-04-22 02:15:41

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是什麼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是實施「走出去」戰略。

「走出去」戰略又稱國際化經營戰略,是指中國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對外勞務合作等形式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強國戰略。

總之,要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要求,中國企業必須實現螺旋式循環上升,那就是:「走出去―走進去―住下來―走回來―再出發」,走出去要堅定,走進去要扎實,住下來要自如,走回來是忠誠,再出發是強大。

實現了這個循環,才能真正「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

(1)創造經濟革新中心擴展閱讀:

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擴大企業自主權。

1、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的過程中,城市在管理體制上、發展多種經濟形式等幾個方面展開的,給企業松綁,簡政放權、梳理流通渠道:真正在體制上進行改革還是從城市開始的、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2、使企業成為經營,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把企業搞活,主要是圍繞著企業擴權試點:增強企業活力,實行政企分開、試行經濟責任制,使工農業生產獲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3、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在所有制方面.經濟體制改革的作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混合經濟:調動了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

❷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什麼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以人民為中心彰顯了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面向未來,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使改革開放迎來新的春天。

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的歷史性成就,其中有一條寶貴的經驗,就是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理論理念

改革開放是黨帶領人民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變革,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決定了改革開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群眾能夠獲得更多有助於確證人的本質的優質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從而不斷滿足人們的真實需要。回顧40年的實踐,改革開放的很多舉措,都旨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因此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王晶雄

❸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什麼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認識,從「基礎性」到「決定性」,同時提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反映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對於全面深化改革和未來中國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創造經濟革新中心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經驗:

1、不斷創新改革理論,以科學的理論指導改革實踐。改革實踐證明,每一次重要改革實踐行動,都以思想理論的不斷發展和革新為先導。沒有正確的改革理論,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改革實踐。

2、緊扣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密切結合起來。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始終用生產力發展的標准來檢驗改革的總體戰略與具體方針的成敗得失,並根據這種標准不斷對改革措施與政策進行調整。

3、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始終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改革過程中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是以人民群眾創造的具體改革經驗和做法為基礎和依據的。改革始終把人民願不願意、滿不滿意、答不答應作為改革措施選擇與調整的基準與標尺。

4、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實行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的有機結合。既使改革保持了必要的力度、速度和連續性,又使改革逐步適應社會承受能力,避免了大的社會動盪的發生。

5、試點先行,在不斷推動改革突破的同時確保社會穩定。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具有探索性,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行業、企業進行相關改革試驗,有利於防止改革出現大的曲折和失誤。試點是把改革引起的負效應控制在最小的范圍的有效辦法。

❹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什麼意思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主線。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了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把全黨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進而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了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新境界。新世紀新階段,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動搖,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動搖,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基本方針。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也是我國「最大的實際」,中國的一切事情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個階段,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雖然經濟發展不是發展的全部,但它卻是發展的核心。發展的問題,首先是一個改變落後、趕上先進的問題。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總量的增長,始終是發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沒有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其他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就難以實現。當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解決好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否則,我們將缺乏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物質基礎。

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要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都必須依賴於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物質基礎,才能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使科學的發展方式具有物質的依託。偏離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全面發展、增強國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當然必須重視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全面、不協調問題,但不是、也決不能動搖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背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是改革和發展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經過27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這個時期,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改革不斷取得成效、不斷深化的時期。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我國正處於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加速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工業化和城市化將加快發展,由於傳統工業化和新型工業化並存,面臨的轉型任務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就更加復雜艱巨,能源、資源矛盾和環境約束將進一步加大。城市化帶來的農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規模轉移,雖然有利於城鄉二元結構的轉換,但也增加了就業和城市建設的壓力。二是隨著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產業之間,群眾的收入差距仍有擴大趨勢,社會利益分化,社會多元化主體逐步形成。一部分群體,如下崗工人、失地農民的利益受到影響。因此,如何防止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就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三是社會消費結構向著發展型、享受型升級,而且越來越多樣化,人們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環境、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全面增長。能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多樣化,特別是人們對日益迫切的公共產品的需求,是政府面臨的挑戰。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能力。

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實踐證明: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因素,是解決前進中問題的出路所在。發展,雖然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有發展,才能為各種問題的解決創造更好的條件,才能使很多復雜的問題逐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進而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

始終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科學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並且具有階段性特徵。正確認識和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的依據和前提。我國現在雖然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隨著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改革開放20多年的巨大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基礎和面臨的主要問題發生了相當大的轉換,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徵。

一方面,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科技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所有這些都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強勁的動力,巨大的增長空間和穩定的體制環境。

另一方面,從國內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能源、資源、環境、技術的瓶頸制約日益突出;解決體制完善和深化改革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入攻堅階段;縮小地區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保持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難度增加;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提高並且日趨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收入分配中的矛盾增多;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從國際看,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有新的表現;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世界經濟對我國發展的影響日益加深;等等。堅持從實際出發,准確認識和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徵,才能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堅定和清醒,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和規劃。首先,科學發展不能超越階段。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過去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制宜,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就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適合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就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適合發展重化工業就發展重化工業,適合發展輕化工業就發展輕化工業,這是科學發展的態度。其次,科學發展不能落後於階段。經過20多年改革發展的積累,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可觀成果,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有條件解決過去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問題,如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否則,就是落後於階段的非科學發展。我國目前無論是科技教育還是企業發育較之改革開放前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僅滿足於技術引進、設備引進,而要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我國在新一輪的世界產業發展和經濟競爭中搶佔有利位置奠定堅實的技術和物質基礎。

總之,目前我國無論是在發展主題、發展目標還是發展任務、發展模式等方面都與以前有著很大的不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不動搖,既要科學把握發展規律,又要准確判斷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既要清醒正視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又要正確認識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要求;既要勇於創新,又要把握適度原則;既不滯後於發展階段,又不超越國情。這是自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

❺ 青年如何促進中國外交

世青創新中心秘書長王則開向參會人員介紹了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做的「小改變」。在北京林業大學,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路「高校節能」項目的社團「綠手指」提出了「熄燈計劃」並順利展開。每晚11時後教學樓只開一層給上晚自習的同學。來自美國頗負盛名的學生環保組織塞拉學生俱樂部的瑪麗驚嘆:「好神奇!小舉動卻能產生大效果,中國同齡人給了我們很大啟發。」

不僅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從哥本哈根到巴黎,中國青年的環保行動從未停止。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路(CYCAN)在全國發起了高校節能項目,通過青年發起校園碳排放數據調研與核算,實施校園節能行動,以促進節能減排、構建綠色校園。據了解,2014年,通過高校節能項目,中國青年在各大校園內共計減少了36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節約電量約60萬千瓦時,節約成本約28萬人民幣。

世青創新中心、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路等組織頻頻發起中國青年代表團參與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幾百名中國青年走向聯合國,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國際氣候的談判過程中。

2015中韓青年領導者論壇在首爾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延兵 攝

在韓國看創新 中國青年助力本土「雙創」潮流

10月31日,首屆「中韓青年領導者論壇」開幕。中韓青年代表共敘兩國友誼,共話青年責任與夢想。李克強總理出席中韓青年領導力論壇並在講話中指出,青年交流是中韓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兩國關系的未來。希望兩國青年以中韓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為契機,集眾智、匯眾力,在創新創業中打造中韓合作美好未來。

代表團參加中韓青年領導者論壇、訪問現代汽車蔚山工廠和釜山港、考察創造經濟革新中心等創新創業點,在短暫的時間內,零距離認識了韓國。「一回生、二回熟」「先做朋友,再談生意」成為中韓青年重復最多的話,還有韓國青年表示,在與中國青年交流的過程中,最能親身感受到一個「情」字。

中國青年代表、青島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長安波向韓國青年介紹了中國舉辦大規模創客交流會的情況。他說:「兩國間青年創客的交流會,是尋找合作、互相增信的有效平台。而且相關的法律專家、金融專家等會為初創者進行輔導,協助了解當地各種情況。我們都應該多參加中韓間的交流會,互相增進了解。」

21歲的夏天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韓國人民的創新創造力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韓國社會服務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讓夏天很受觸動,他希望在回校後,可以借鑒韓國的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在學校打造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平台。「正是這種務實的學習與交流才成就了兩國真切的友誼。」夏天說道。

❻ 如果朝韓統一經濟會怎麼樣

朝韓統一是韓國經濟再次騰飛、為國家發展注入活力的良機。
沒有人知道何時能實現統一,但要為早日迎來那一天竭盡全力。等朝韓實現統一後,韓國用於抵禦120萬朝軍和核武器的防務預算將會減少。
朴槿惠計劃向韓國全體國民宣傳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的韓國的資本和技術若與朝鮮勞動力、天然資源相結合會帶來巨大商機。
此外,就韓國經濟政策,朴槿惠說,2014年將建立「創造經濟革新中心」以扶持中小企業。主要目標是讓中小企業憑借好點子無需提供擔保就可獲得金融支持。

❼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歷史沿革

1988年8月,國家科委在北京召開第一次火炬計劃工作會議。以建設國家高新區為重要內容的火炬計劃正式開始實施。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成都高新區)開始籌建。
1990年,成都高新區獲准正式成立。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先期開發2.5平方公里。
1996年3月,從成都市武侯區成建制劃入芳草、肖家河兩個街道辦事處和桂溪、石羊場兩個鄉,面積由2.5平方公里增加到47平方公里。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成都高新區設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四川省成都出口加工區分設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以「一區兩園」模式管理、運行。
2001年1月,位於成都市郫縣的「成都現代工業港」劃入成都高新區,設立成都高新區西區科技園,面積7平方公里。成都高新區由此形成一南一西兩個園區,即「一區兩園」的布局格局。
2003年12月,設立成都高新區西區辦事處(後改為合作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農村的體制,管理南部園區、西部園區19個村、169個村民小組。西部園區面積由7平方公里擴大為35.5平方公里。
2010年5月,從成都市雙流縣成建制劃入中和街道。
201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升格變更為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2012年5月,新加坡與四川省合作的新川創新科技園在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開工建設。
2012年12月,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籌備組。
2013年9月,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籌備組變更為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辦事處。 1991年,成都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0年,成都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
2001年,成都高新區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通過ISO14001中國認證和英國皇家UKAS國際認證的區域。
2006年,成都高新區被科技部批准為全國首批「創建世界一流園區」試點單位。
2011年9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全國首批版權示範園區。
2012年4月,成都高新區被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批准為全國首批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
2013年2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中國西部首個「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
2013年8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2013年9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為「國家高新技術標准化示範區」。
2013年10月,成都高新區啟動「三次創業」計劃。
2015年6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5年9月,成都高新區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5年10月,中韓兩國共同宣布,在成都高新區設立中韓創新創業園,依託中國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韓國創造經濟革新中心等兩國創新創造機構推動建設。
2016年1月,成都高新區與中國科技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2016年3月,成都高新區與雙流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成都國際生物產業城。

❽ 八十年代城市改革的中心環節是什麼

八十年代城市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提高經濟效益。

1984年,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

在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簡政放權,給企業松綁,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在所有制方面,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混合經濟。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調動了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使工業生產獲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❾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哪三次工作重心的轉移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三次工作重心的轉移:

1、「八七會議」後的從城市到農村。

2、七屆二中全會後的農村轉移到城市。

3、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從階級斗爭到經濟建設。

一、從城市到農村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之後,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黨在新時期的斗爭方針和任務。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

是我黨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在中國革命的緊急關頭,堅決地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並決定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這位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奠定了基礎。

二、農村轉移到城市

1949年3月,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中國革命全面勝利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由於敵強我弱的形勢,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49年初,黨的工作重心一直在農村,發動農村群眾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

在此次會議上指出,三大戰役結束以後,敵我力量發生根本性變化,黨的工作重心應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同時會議指出,在革命勝利以後,總的任務是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七屆二中全會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第二次轉移,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問題。

三、從階級斗爭到經濟建設

在「十年文革」結束兩年後的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年動亂結束後,思想理論界展開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為全會的召開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准備了條件。

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並決定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這是建國後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變,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也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9)創造經濟革新中心擴展閱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是以這次全會為開端的。我們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和開始起步的。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辟的。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理論武器——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全會前後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一句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

中國人民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沖破了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擺脫了許多思想上的枷鎖和禁錮。

振奮起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精神、實干興邦精神,激發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社會主義中國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引領下。

我國實現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深刻轉變,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創造了並繼續創造著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中國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嶄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中國共產黨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此為起點,堅定地依靠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從各個方面深入總結了歷史經驗,通過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開創了黨的事業新局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並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使黨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閱讀全文

與創造經濟革新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