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工智慧誰發明的
其實這個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一個具體的人。早期比較有名的人物有:
圖靈:計算機界的大哥大,少年天才,結果是個基佬,被人發現,然後給隔離治療了,最後吃蘋果中毒死了,蘋果的起源就是來自這個人,所以這個是最有名氣的。
巴貝奇:著名的敗家子,父親是銀行家,家裡很有錢,最早的計算機發明人,在沒有電的時代就創造出了純機械計算機,你不會想到這貨最後是窮死的。
馮諾依曼:這貨也很有名,只是怎麼看他都不如圖靈和巴貝奇奇葩,因為這貨是個數學家。其製造的計算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製。因為其論文是他和另外兩個人合作的,但是另外兩個人沒有署名,所以他被帶上了一頂灰帽子,有欺世盜名的不光彩。不過不管怎麼說,他依舊是歷史上的大哥,過去幾十年的計算機體系都是沿用馮諾依曼的理論所創建的。不過以後可能會變了,在互聯網思路和量子計算機的情況下,計算機的結構要發生重大轉變了。
約翰·阿塔那索夫:也提一提他把。和巴貝奇不同的是這貨有錢,白手起家自己開公司,最後把公司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去搞發明創造去了。所以他是個實幹家,名副其實的造出來了計算機。但是他自認為最牛逼的不是造計算機,而是發明了一套能幫助人們學英語的音標。結果我們到現在也沒看到他的音標。
人工智慧伴隨著計算機的誕生而不斷發展,事實上,平均每10年,人工智慧就爆發一次人工智慧要逆天的了豪言壯語,然後大家開始投資這個領域,拿到錢之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人工智慧的話題就會消失一段時間。
從總體上看人工智慧的發展,演算法的豐富,每年都在不斷的刷新著。從事這個研究的人,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只是這是一場長跑,絕不是一夜之間就成功了的事情。路漫漫其修遠兮~
② 智能手機可以說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明嗎
21世紀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時代,有了很多電子產品,就比如電腦,手機,游戲機等等,而對於我們的生活改變是非常多的,可以說說方方面面了,同時很多人就疑惑智能手機可以說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明嗎?其實可以算是,畢竟帶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改變,我們來分析下吧。
所以我認為手機可以說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明,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走向了一個信息化時代,在現在這個時代一定要學電腦的基礎操作,什麼截圖,保存,文檔處理啥的,這些都是目前時代工作必須要做的,很多大學生這些都不會,難怪後面畢業找不到工作,真的是不知道融入這個新的時代啊。
③ 人工智慧的最初發明人/創始人是誰
其實這個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一個具體的人。早期比較有名的人物有:
圖靈:計算機界的大哥大,少年天才,結果是個基佬,被人發現,然後給隔離治療了,最後吃蘋果中毒死了,蘋果的起源就是來自這個人,所以這個是最有名氣的。
巴貝奇:著名的敗家子,父親是銀行家,家裡很有錢,最早的計算機發明人,在沒有電的時代就創造出了純機械計算機,你不會想到這貨最後是窮死的。
馮諾依曼:這貨也很有名,只是怎麼看他都不如圖靈和巴貝奇奇葩,因為這貨是個數學家。其製造的計算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製。因為其論文是他和另外兩個人合作的,但是另外兩個人沒有署名,所以他被帶上了一頂灰帽子,有欺世盜名的不光彩。不過不管怎麼說,他依舊是歷史上的大哥,過去幾十年的計算機體系都是沿用馮諾依曼的理論所創建的。不過以後可能會變了,在互聯網思路和量子計算機的情況下,計算機的結構要發生重大轉變了。
約翰·阿塔那索夫:也提一提他把。和巴貝奇不同的是這貨有錢,白手起家自己開公司,最後把公司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去搞發明創造去了。所以他是個實幹家,名副其實的造出來了計算機。但是他自認為最牛逼的不是造計算機,而是發明了一套能幫助人們學英語的音標。結果我們到現在也沒看到他的音標。
人工智慧伴隨著計算機的誕生而不斷發展,事實上,平均每10年,人工智慧就爆發一次人工智慧要逆天的了豪言壯語,然後大家開始投資這個領域,拿到錢之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人工智慧的話題就會消失一段時間。
從總體上看人工智慧的發展,演算法的豐富,每年都在不斷的刷新著。從事這個研究的人,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只是這是一場長跑,絕不是一夜之間就成功了的事情。路漫漫其修遠兮~
一代一代的人改變了這個世界,他們都是偉大的人。但是,我比他們都偉大,因為他們的故事我都知道,還是我最牛啊。現在我把他們的故事告訴了你,以後你也會和我一樣牛B了,背過他們,以後去網吧找工作的時候用得上。不用謝我,我是雷鋒。
④ 智能手機是誰發明出來的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智能手機IBM Simon(西蒙 個人通訊設備)誕生於1993年,它由IBM與BellSouth合作製造。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CDMA CDMA2000正迅速風靡全球並已佔據20%的無線市場。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戶已超過2.56億,遍布70個國家的156家運營商已經商用3G CDMA業務。包含高通授權LICENSE的安可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在內全球有數十家OEM廠商推出EVDO移動智能終端。
2002年,高通公司晶元銷售創歷史佳績;1994年至今,高通公司已向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製造商提供了累計超過75億多枚晶元。智能手機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誕生。
(4)智能中的發明擴展閱讀
人體影響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拇指打字發微信,食指和中指在屏幕上滑來掃去,可能是很多人每天最頻繁的「活動」。瑞士一項最新研究稱,經常使用智能手機會在大腦處理觸覺的部分留下強烈「印記」。
研究人員對26名觸屏手機用戶和11名傳統手機用戶的拇指、食指和中指進行1250次刺激,並記錄他們的腦電圖,隨後將測試結果與近10天內的手機使用記錄進行比對分析。
結果顯示,與沒有使用觸屏技術的用戶相比,智能手機用戶與體感相關的腦皮質活動增強,即處理手指觸摸動作大腦區域的活動增強。
研究負責人阿爾克·高希表示,智能手機使用越頻繁,大腦體感皮層的活動越強烈,而這種頻繁觸摸的動作最終可能會重塑大腦指揮手指工作的方式。這種改變對人類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高希說,可能不全是好消息,如有證據表明,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可能與運動功能障礙及慢性疼痛有關。也有研究人員認為,頻繁使用智能手機可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⑤ 第一個智能機器人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第一個智能機器人是約瑟夫·恩格爾伯格,1959年研製出的
資料鏈接:
1、約瑟夫·恩格爾伯格 (Joseph F·Engelberger)美國人,1925年7月26日生於紐約。有"機器人之父"美譽。
。
⑥ 智能手機誰先發明的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智能手機IBM Simon(西蒙 個人通訊設備)誕生於1993年,它由IBM與BellSouth合作製造。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CDMACDMA2000正迅速風靡全球並已佔據20%的無線市場。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戶已超過2.56億,遍布70個國家的156家運營商已經商用3G CDMA業務。包含高通授權LICENSE的安可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在內全球有數十家OEM廠商推出EVDO移動智能終端。
2002年,高通公司晶元銷售創歷史佳績;1994年至今,高通公司已向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製造商提供了累計超過75億多枚晶元。智能手機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誕生。
人體影響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拇指打字發微信,食指和中指在屏幕上滑來掃去,可能是很多人每天最頻繁的「活動」。瑞士一項最新研究稱,經常使用智能手機會在大腦處理觸覺的部分留下強烈「印記」。
研究人員對26名觸屏手機用戶和11名傳統手機用戶的拇指、食指和中指進行1250次刺激,並記錄他們的腦電圖,隨後將測試結果與近10天內的手機使用記錄進行比對分析。
結果顯示,與沒有使用觸屏技術的用戶相比,智能手機用戶與體感相關的腦皮質活動增強,即處理手指觸摸動作大腦區域的活動增強。
研究負責人阿爾克·高希表示,智能手機使用越頻繁,大腦體感皮層的活動越強烈,而這種頻繁觸摸的動作最終可能會重塑大腦指揮手指工作的方式。這種改變對人類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高希說,可能不全是好消息,如有證據表明,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可能與運動功能障礙及慢性疼痛有關。也有研究人員認為,頻繁使用智能手機可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⑦ 智能手機的發明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麼變化
我個人覺得給我來帶來最直觀的變化就自是讓我和家人的距離變得更近了。
以前沒有智能機的時候,每一次和家裡人溝通打電話,不超過十分鍾,他們就會覺得長途費很貴,電話費很貴,就會找各種理由給我掛斷。而現在隨著智能機的普及,網路視頻的出現,讓我可以和家人面對面的去溝通,即使在兩個相隔很遠的城市,也感覺好像就在眼前一樣。
感謝這個時代。
⑧ 智能手機是誰發明的
智能手機的發明者是掌上電腦廠商。
智能手機的誕生,是掌上電腦(PocketPC)演變而來的。
最早的掌上電腦並不具備手機通話功能,但是隨著用戶對於掌上電腦的個人信息處理方面功能的依賴的提升,又不習慣於隨時都攜帶手機和PPC兩個設備,所以廠商將掌上電腦的系統移植到了手機中,於是才出現了智能手機這個概念。
⑨ 智能機器人是如何發明的
1969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製造了一台智能機器人,並給它取名叫「賽克」。賽克「出生」後,科學家就對它進行了試驗。首先是下達指令:把平台上的一個箱子推下去。賽克通過無線電接到指令後,在原地轉了一下,看到了平台,然後向平台走去。
平台四周是直立的板壁,賽克上不去。於是賽克向四周環顧,圍繞著平台轉了20分鍾,終於想出了辦法,它向屋角處的一個斜面檯子走去,走到斜面檯子後面,把斜面檯子向平台推去。
碰上障礙物時,它就繞過去。最後,賽克把斜面檯子靠在平台邊上,然後順著斜面爬上了平台,再把平台上的箱子推了下去,完成了任務。
賽克的智力是從何而來的呢?是計算機中編寫的程序產生的。
當機器人遇到難題時,它就會根據程序上編好的知識,去進行分析判斷,最後找出辦法。
文:機器人是如何駕駛火車的?
火車是在鐵軌上行駛的,如果不用司機駕駛,就要由自動裝置使火車按時啟動,在途中控制行車速度。到站或遇有停車信號時自動減速、自動停下來。
20世紀初,在英國倫敦新維多利亞地下鐵路線上,駕車的是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的「眼」、「耳」、「手」、「腦」是分別放在各處的,但是它可以和真人司機一樣有開車、停車、加速、減速、開車門、關車門等動作,車開得安全、穩當。
現在,對於高速列車來說,用人來觀察線路上的信號機實現剎車、停車等已無法滿足要求。因為鐵路線路上「閉塞區」是一兩千米,當司機看見信號機再進行制動列車,也需要一兩千米才能使列車停下來。如果列車速度更高,則列車由人駕駛是無法實現安全行車的。
⑩ 圖靈發明的人工智慧,破譯了德國恩格密碼機
最近在看西蒙·辛格寫的《密碼故事》,書挺不錯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歷史上大量的密碼。而目前為止,作者著墨最多的,還是二戰中德軍的傳奇密碼機——恩格瑪(Enigma)。不過之前看過另外一本專門講述恩格瑪的書《密碼傳奇》,所以這本書並未帶給我太多的驚喜,只是將一些以前不怎麼清楚的技術細節理順了。下面是一些關於恩格瑪的細節:
1、德國工程師阿瑟·謝爾比斯在1918年發明了恩格瑪機器,最開始的時候它有三個擾頻器(加密輪)、一個插件板(可將26個字母中的六對進行交換),轉輪之間的次序可以隨意更換,這樣,總共可能的加密順序就達到了26^3*6!*100381791500,這是一個在十的十六次方量級的天文數字。
▲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和戰爭期間使用的恩格瑪機。
2、波蘭的情報機關是最早破譯出恩格瑪的機構,這要歸功於一個波蘭數學家:雷臼斯基。雷臼斯基製造了一種密碼破譯機——炸彈,它專門用來嘗試尋找擾頻器的排列順序,六台炸彈組成的單位可以在兩個小時之內就將秘鑰找到。但是,1938年12月德國人將他們的密碼機升級了,擾頻器變成了五個,使用時每天隨機選擇其中的三個,僅此一項就將密碼破譯的難度變成了原來的十倍。一個月後,德國人將插件板上的導線數由六條增加到了十條。雷臼斯基已經無法破譯德國人的密碼了。
▲瑪麗安·雷臼斯基
▲雷臼斯基在截獲信息中發現,每個信息都是由6個字母開始,這6個字母是三字母信息秘鑰按照預先確定的日秘鑰重復兩次譯成密碼獲得。圖為一組信息的第一個和第四個字母組成的循環。 Rejewski利用這些循環在1932年演繹了Enigma轉子接線,並破解了日秘鑰設置。
3、但德國恩格瑪操作員的一些壞毛病使得密碼安全性大打折扣。按照規定,信息秘鑰應該是三個字母的隨機組合,但是因為操作人員的偷懶,他們一般會選擇鍵盤上連續的三個字母作為信息秘鑰發送出去。這就大大簡化了密碼破譯的難度。此外,圖靈還發現,德軍在每天早上時將會發送一條關於天氣的報告,此時截獲的密文中就必然包含一個詞wetter(在德語中是天氣的意思)。又由這些電文往往都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圖靈甚至憑直覺就能猜出wetter這個詞的大致位置,這也簡化了破解密碼的難度。
4、德國海軍的密碼是最難破譯的。德國海軍的擾頻器不是五個,而是八個。在標準的恩格瑪機器中,反射器通常安裝在一個特定的方位,但是在德國海軍里,反射器可以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