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設像算抄襲嗎,這樣的話,總裁文都是抄的了。文風不可以模仿嗎,我
在著作權法中,只要作品是作者自己創作的,就具有獨創性,且不排斥他人再創作相同的作品。因此,對雷同作品要具體分析,雷同不一定是抄襲。至於有些人將別人的作品稍加改頭換面,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這種雷同就是抄襲。
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剽竊、抄襲的具體標准有四點:
1.看作品出版時間的前與後。
2.看作品是否有獨創性。
3.看剽竊、抄襲的客觀條件是否具備,如:有無接觸別人的作品的可能。
4.看作品特徵對比(如:人物、主要情節、主題思想、細節等)是否相同。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認定作品是否構成剽竊、抄襲,應由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並作出相關判決。對於某些情節復雜的涉嫌剽竊、抄襲的案件審理時,可由人民法院委託有關的鑒定機構(比如: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版權鑒定委員會)進行司法鑒定。
例如當年的「郭敬明抄襲事件」,北京一中院審理查明,原告作品《圈》發表在被告郭敬明作品《夢》之前。法院認定,被告郭敬明未經原告許可,在其作品《夢》中剽竊了原告作品《圈》中具有獨創性的人物關系的內容,而且在12個主要情節上均與原告作品《圈》中相應的情節相同或者相似,在一般情節、語句上共57處與原告作品《圈》相同或者相近似,造成《夢》文與《圈》文整體上構成實質性相似,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㈡ 過了作者去世五十年的著作權保護期後,可以在app上朗誦錄制進行商用么
可以的,註明原作者名字的就行了
㈢ 老舍現在有幾個版權繼承人
兩個吧.一是老舍的夫人:胡潔清(只好用這個"潔''字)
一是老舍的兒子:舒乙.
㈣ 以同學老師為對象,用老舍的《濟南的春天》作為演講稿,這篇稿子的著作權歸演講者嗎
應該不.
㈤ 老舍為何要把《駱駝祥子》的版權賣給美國人
正常的版權交易啊。美國人要買,能獲得經濟收入,能不賣嗎?
㈥ 知識產權法簡述題
表演權與表演者權之比較
http://www.cflac.org.cn/chinaartnews/2005-04/01/content_3983434.htm
江蘇省崑山市人民法院 金李淮
表演權與表演者權都屬於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范疇。盡管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並且彼此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但是卻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區別如下:
法律性質不同:前者屬於著作權,後者屬於鄰接權。
表演權是指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對其作品公開表演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將表演權定義為「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它與著作權人的復制權、發行權、改編權、翻譯權等同屬於著作權中的財產權。而表演者權是表演者基於對作品的表演而產生的權利,是表演者獲得作者授權之後才產生的權利,是由作者的表演權派生出來的權利,所以有關國際公約及大多數國家將表演者與出版者、音像製品者等作品傳播者的權利統稱為「鄰接權」,即與著作權相鄰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則將表演者權列在第四章中,屬於「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以與著作權有所區別。
保護客體不同:前者為作品,後者為表演。
保護表演權的原因是作者對其作品的創作,它的客體是作品本身,方式是允許他人以一定方式表演作品並取得報酬。而表演者權要保護的客體是表演者自身在表演作品時的形象、動作、聲音等一系列表演活動。所以,一部作品如果經過不同表演者的多次表演,那麼擁有表演者權的人不止一個,而表演權主體還是作者一個人,原因就是作品本身沒有變化,而各個表演者的活動並不相同。例如我國著名芭蕾舞《紅色娘子軍》從首次登上舞台至今進行了數千次公演,共有22位演員先後扮演瓊花,16位演員扮演過洪常青。他們同等地享有表演者權。
權利主體不同:前者為作者,後者為表演者。
表演權的主體是著作權人,也就是創作作品的作者。而表演者權的主體是表演作品的表演者。例如,老舍先生對其話劇《茶館》和小說《駱駝祥子》擁有的著作權中包括決定這兩部文學作品是否被搬上電視熒屏和電影銀幕的表演權,而演出《駱駝祥子》的話劇團和電影《茶館》的演員,如祥子扮演者張豐毅、虎妞扮演者斯琴高娃擁有表演者權。因此,對詩歌、戲劇、音樂、舞蹈、曲藝等藝術形式而言,詩人、劇作家、詞曲作者、編舞者、小品相聲的創作者是表演權的權利人,而朗誦者、劇團或演員、歌手、舞蹈者、小品相聲演員便是表演者權的權利人。由於著作權人可以自行表演作品,也可以授權他人表演,這樣就有可能產生表演權與表演者權在主體上的競合。例如即興演講、即興舞蹈,這時的演講者和舞蹈者同時也是口頭作品、舞蹈作品的著作權人。再如,某一歌手如果演唱的是自己作詞、作曲的歌曲,那麼他就同時享有表演權和表演者權。當然,實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兩者主體產生競合的情況還是為數不多的。
權利內容不同:前者為財產權,後者既包括財產權也包括人身權。
表演權屬於著作權中的財產權,權利內容主要體現為無論作品是否發表,表演者使用他人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可見,表演權對作者而言是權利,對表演者而言是義務。表演者獲作者授權後對其表演享有如下權利:(一)表明表演者身份;(二)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三)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並獲得報酬;(四)許可他人錄音錄像,並獲得報酬;(五)許可他人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並獲得報酬;(六)許可他人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並獲得報酬。可見,表演者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個方面。前兩項是表演者的人身權,即署名權和保護表演完整權。後四項是表演者的財產權,包括公開傳播權、錄制權、復制發行權及相應的報酬請求權。例如,2003年,電視劇《金粉世家》主題歌《暗香》的詞作者陳濤狀告歌手沙寶亮及北京現代力量文化公司一案,主要原因就是沙寶亮不曾徵得陳濤許可並支付報酬在第四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開幕式和第七屆寧波國際服裝節開幕式上演唱了《暗香》,現代力量公司為製作《暗香》MV未經原告允許組織沙寶亮表演。因此認為兩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表演權。
保護期限不同:前者為作者終生及死後50年,後者人身權保護期不限,財產權為50年。
公民表演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表演者權利的保護期限因權利的內容不同而有所差別,具體而言就是,表演者署名權和保護表演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其他權利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該表演發生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認定馳名商標應當考慮哪些因素?
《商標法》第十四條規定「認定馳名商標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
2、該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
3、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
4、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
5、該商標馳名的其他因素。」
2003年4月17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國家工商總局5號令》第三條規定,「以下五種材料可以作為證明商標馳名的證據材料:
1.證明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知曉程度的有關材料;
2.證明該商標使用持續時間的有關材料,如該商標使用、注冊的歷史和范圍的有關材料;
3.證明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的有關材料,如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的方式、地域范圍、宣傳媒體的種類以及廣告投放量等有關材料;
4.證明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記錄的有關材料,如該商標曾在中國或者其他國家和地區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有關材料;
5.證明該商標馳名的其他證據材料,如使用該商標的主要商品近三年的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利稅、銷售區域等有關材料。」
㈦ 以下不受著作權法財產權保護的作品是解釋一下
著作權法
第二十一條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專(十七屬)項(即著作財產權利)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文化苦旅 著作權人:余秋雨,健在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著作權人:丁玲 1986年去世,至今不足50年
四世同堂 著作權人:老舍 1966年去世 ,至今不足50年
紅樓夢 著作權人:曹雪芹 1763年去世,已過百年啦
㈧ 什麼權即公開表演
您好,法律上有很多概念是很容易混淆的,比如表演權和表演者權,它們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卻有很大的區別,而生活中人們很難對此作出區分,有人誤認為表演權就是表演者的權。
1、法律性質不同:前者屬於著作權,後者屬於權利。
表演權是指依法享有的對其作品公開表演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將表演權定義為「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它與著作權人的復制權、發行權、改編權、翻譯權等同屬於著作權中的財產權。而表演者權是表演者基於對作品的表演而產生的權利,是表
演者獲得作者授權之後才產生的權利,是由作者的表演權派生出來的權利所以有關國際公約及大多數國家將表演者與出版者、音像製品者等作品傳播者的權利統稱為「鄰接權」,即與著作權相鄰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則將表演者權列在第四章中,屬於「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以與著作權有所區別。
2、保護客體不同:前者為作品,後者為表演。
保護表演權的原因是作者對其作品的創作它的客體是作品本身方式是允許他人以一定方式表演作品並取得報酬。而表演者權要保護的客體是表演者自身在表演作品時的形象、動作、聲音等一系列表演活動。所以,一部作品如果經過不同表演者的多次表演那麼擁有表演者權的人不止一個而表演權主體還是作者一個人,原因就是作品本身沒有變化而各個表演者的活動並不相同。
3、權利主體不同:前者為作者,後者為表演者。
表演權的主體是著作權人,也就是創作作品的作者。而表演者權的主體是表演作品的表演者。例如,老舍先生對其話劇茶館和小說駱駝祥子擁有的著作權中包括決定這兩部文學作品是否被搬上電視熒屏和電影銀幕的表演權而演出駱駝祥子的話劇團和電影茶館的演員如祥子扮演者張豐毅、虎妞扮演者斯琴高娃擁有表演者權。因此,對詩歌、戲劇、音樂、舞蹈、曲藝等藝術形式而言詩人、劇作家、詞曲作者、編舞者、小品相聲的創作者是表演權的權利人,而朗誦者、劇團或演員、歌手、舞蹈者、小品相聲演員便是表演者權的權利人。
4、權利內容不同:前者為財產權,後者既包括財產權也包括人身權。
表演權屬於著作權中的財產權,權利內容主要體現為無論作品是否發表表演
者使用他人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可見,表演權對作者而言是權利,對表演者而言是義務。表演者獲作者授權後對其表演享有如下權利:
(1)表明表演者身份;
(2)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3)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並獲得報酬;
(4)許可他人錄音錄像並獲得報酬;
(5)許可他人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並獲得報酬;
(6)許可他人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並獲得報酬。
可見表演者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個方面。前兩項是表演者的人身權,即署名權和保護表演完整權。後四項是表演
者的財產權包括公開傳播權、錄制權、復制發行權及相應的報酬請求權。
5、保護期限不同:前者為作者終生及死後50年後者人身權保護期不限財產權為50年。
公民表演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表演者權利的保護期限因權利的內容不同而有所差別,具體而言就是,表演者署名權和保護表演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其他權利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該表演發生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律依據】
《著作權法》
㈨ 董卿在《朗讀者》里讀的血脈僨張和老舍是正確的嗎
老舍的正確讀音,從筆名寓意來看,自然是讀第三聲的。但是這里涉及到一個業內習慣的問題,濮存昕曾經在人民藝術劇院當過副院長,人藝的話劇演員們提到老舍shè都是讀第四聲的。人藝排演的老舍作品,國內應該是第一的,而且人藝的老藝術家肯定是和老舍有過頻繁接觸的。誤讀的起源已經不可考,我猜測是人藝早期老演員或者是某個業內權威們一口一個老shè沿襲下來的,後來的演員們就按約定俗成的讀音稱呼。即便人藝劇團內有部分演員認識到讀第三聲,也沒有去刻意地糾正,這種誤讀是一種團體內的privilege(不能翻譯成特權,更像是一種特殊的榮幸或資格),僅限於人藝,或者范圍廣一些,文娛界。用以區別內外行,讀shè是對自己人藝血脈的一個證明。這個作用類似於是切口,不在道上,不在業內,外人是不知道的。
但照理來說,老舍先生的兒子和老舍先生應該是最親近的,他發的第三聲應該反映出老舍先生自己的傾向的,為什麼大家不照著第三聲讀呢。所以同樣的微妙例子還有陳寅恪:據說,清華圖書館元老畢樹棠先生曾經問過陳先生,陳先生告訴他「恪」應讀ke音,他又問「為什麼大家都叫你寅què,你不予以糾正呢?」陳先生笑著反問「有這個必要嗎?」另一個版本是讀què,據說,陳先生本人就說過此字讀què(傳說而已,羌無實證),所以他的夫人、女兒、助手、學生都如是讀。這些都是口耳相傳的說法,叫人莫衷一是了。陳先生自己是江西客家人,恪在客家話里的讀音就是quo,北方沒有quo這個讀音大家自然轉讀que。陳先生自己是傾向於讓大家讀ke的,包括他在回復牛津大學信件里署名標的也是TschenYinkoh。
但是現在國內研究歷史的學者大多把這個字讀作què,原因是北大清華的和陳寅恪有來往的老教授們都這么讀(陳寅恪:可惡一個個糾正好累啊)。學術和演藝一樣,也講究一個門派傳承,你的老師他就讀que,你自然會沿襲下來,這個和陳先生自己堅持什麼讀音是沒有關系的。換句話說,你讀這個音是由你的師承決定的。
同理,人藝的老藝術家應該是和老舍有密切來往的,我猜測老舍應該沒有去刻意糾正他們的讀音。既然人藝的前輩這么稱老she,後輩的演員們也就習慣跟著發音了。清朝時候唱京劇的,同一段唱腔,不同門派教出來唱法是不一樣的,可能就區別在於某個字的發音。這和語言學上對錯是沒關系的,是資格和門派問題。至於董卿,可能因為董卿身在文娛界,和話劇演員們有接觸,所以也習慣讀第四聲,或者是對采訪對象濮存昕的一個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