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憲法規定宅基地使用權,有何規定
宅基地使用權具有如下特徵:
(1)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只能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2)宅基地使用權的用途僅限於村民建造個人住宅。個人住宅包括住房以及與村民居住生活有關的附屬設施,如廚房、院牆等。
(3)宅基地使用權實行嚴格的「一戶一宅」制。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但如果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4)福利性:宅基地的初始取得是無償的
1、宅基地問題是怎麼來的一般而言,住宅與土地是不可分割的,作為公民的私財,可以繼承、轉讓和買賣。「宅基地」則是一個「中國特色」問題。
2、經過「土改」,建立了農民私人所有的土地制度,大部分地區的農民領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權證書》。
3、經過社會主義改造,農村土地依然是農民私有,但由集體統一經營,農民的宅基地則依然由農民保留所有權和處分權。
4、經過「人民公社」運動,確立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民宅基地也歸集體所有,農民只對宅基地享有使用權,並且不能出租、買賣等。
5、改革開放以後,繼續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僅允許宅基地使用權人出租、出賣地上建築物。可見宅基地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財產問題,本質上是中國社會變遷的反映。
6、宅基地使用權是不可繼承的。
Ⅱ 宅基地使用權怎樣變更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以轉讓,但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經本村委會同意;二是轉讓人內與受讓人為同村人;三是轉容讓人戶口已遷出本村或「一戶多宅或多房」。如系一戶一宅,須明確表示不再申請宅基地,且有證據表明其已有住房保障,如與其他近親屬合戶居住;四是受讓人無宅基地;五是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單獨轉讓,須與住房一並轉讓。
Ⅲ 宅基地在戶口遷出後,使用權還在嗎
戶口遷出後,你就不在是本村村民,也就失去了對宅基地的使用權回和支配權。
農村的宅基地是答集體所有,個人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戶口遷出後,你沒有權利轉讓和出賣宅基地,由村委會無償收回。
如果宅基地上有建築物的(房屋),根據國家物權法,宅基地上的建築物(房屋)屬於個人所有,你對宅基地上的建築物有使用權和支配權,贈予和出賣都可以,宅基地隨房屋一起走。沒有建築物的,由村集體收回。
(3)退出宅基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2018農村宅基地新政策出台,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第四款規定:「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該規定表明法律並未禁止農民出租、出賣住房,而是在農村村民出賣住宅以後,農民喪失了再申請宅基地的權利。
宅基地屬本村村民所有,你已成為城市戶口,就不該有宅基地。現在的農村政策比城市好,不建議轉為城鎮戶口。
Ⅳ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的相關法律規定
從受來讓的主體上,可以分為向本集源體經濟組織成員和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讓。如果受讓方也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經過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則應當認定買賣行為有效。
《憲法》第十條
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其所有權屬於集體,而農民作為經濟組織的成員,対於宅基地擁有的是用益物權,即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其處分宅基地使用權的行為屬於無權處分。
《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所以,如果事後經過農村集體組織同意,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反之,則應認定其合同無效。也就是說,對於此種情況,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意,以及進行登記是轉讓有效的前提。
(4)退出宅基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進行轉讓的條件
1、需經本村村民委員會同意和鄉級政府的批准。
2、轉讓人與受讓人同為本村村民。
3、受讓人無宅基地,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
4、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單獨轉讓,須與住房一並轉讓。另外,轉讓人戶口應該已遷出本村或屬於「一戶多宅或多房」。
5、如系一戶一宅,須明確表示不再申請宅基地,且有證據表明其已有住房保障,如與其他近親屬合戶居住。符合以上條件,房屋買賣才能萬無一失。
Ⅳ 轉非農戶口後還有宅基地使用權嗎
沒有宅基地使用權抄
Ⅵ 宅基地使用權發生爭議如何處理
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發生爭議時怎麼辦?
隨著經濟的發展,宅基地上的房屋在每個家庭中的價值也愈加突顯,糾紛也明顯增多。筆者作為一名房產律師,接到的案件和咨詢中,有相當一部分問題主要集中在:翻建,加建中和鄰居發生是否超占鄰居地盤的糾紛;共用道路、排水的糾紛;宅基地使用權買賣、互換的糾紛;祖宅遺留的宅基地使用糾紛;分家析產但未登記產生的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村委會是否履行宅基地分配的糾;宅基地被徵收後產生的補償款分配糾紛。
那麼遇到這些糾紛該怎麼辦呢?是不是第一時間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呢?有一名網友在平台後方留言訴說了他的遭遇和做法!
該網友陳述,他在農村有一個院落,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在他本人名下,他的房屋有兩排,其中北側的房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側留有南北四五米空地,有一道石頭牆形成院落,但該網友外出打工,整個院落並未有人長期居住。直到2014年,該網友發現鄰居李某修建的房屋院牆已經侵佔了自己的宅基地面積,於是,多次出面要求鄰居李某自行拆除院牆,退還多佔的面積,但李某堅持認為自己的宅基地是從同村村民劉某處購買的,劉某當時提交的建設用地使用證的紅線圖顯示,他現在的院牆在自己的紅線范圍內。雙方互不相讓,最後,該網友起訴到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並明確佔用的部分屬於自己所有。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雙方提交的各自的建設用地使用證和宅基地登記卡,顯示二人的宅基地面積互相有重疊的部分,但這就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權的爭議,非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圍,於是裁定駁回了該網友的起訴,該網友經過上訴,二審維持一審的裁定。
現在該網友非常疑惑,不明白法院這樣裁定的依據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律師說法:
1、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應先由政府解決,只有對人民政府處理決定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Ⅶ 自願退出宅基地你會選擇有償退出自己的宅基地嗎
目前,部分地區在試點宅基地有償退出政策,但很多人並不願退出,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農民為什麼不願退出?農村宅基地除了作為在農村生活的人們日常居住場所之外,還有哪些值得農民去好好的利用的呢?農民不願意退出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一、農村宅基地的價值
1、農村宅基地可永久使用。在城市買的商品房的使用期只有70年,而宅基地的使用權是永久的(只要宅基上的房子不滅失,城市戶口的繼承人也可通過繼承宅基地上的房屋,獲得宅基地的使用權)。
2、農村宅基地可以在村集體內部進行轉讓。國家明確規定:不允許城市居民購買農村宅基地,但如果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是可以轉讓的:(1)轉讓人與受讓人為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轉讓行為徵得集體經濟組織同意;(3)宅基地使用權與合法建造的住房一並轉讓。(4)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且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
3、退出宅基地可以獲得一次性補償。目前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國家鼓勵農民進城發展,也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在城市裡落戶定居。那麼,自願在城市裡落戶,並自願退出所擁有的農村宅基地的農民,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金,補償具體金額與當地經濟水平有關。如安徽寧國就規定,自願退出宅基地且今後不再重新申請宅基地的,對於法定范圍內的面積,每畝補助4萬元至6萬元;超出部分,按照每畝2萬元至3萬元予以補助。
4、農村住房可以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目前我國已在部分地區試點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政策圖解: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怎麼貸? - 土流網
二、農民不願退出的原因
1、農民出於對農村的感情不願意退出宅基地。
在農村,從開始的土坯房子到後來的磚瓦房,大部分農民為了有個舒適的家可以說是奮鬥了大半輩子。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突然說讓退出宅基地,村民對於自己辛苦建起的家園會有非常濃厚的不舍之情。
2、一部分村民是考慮自己的後代。
只要戶口在農村,農民就能免費使用宅基地,農民的後代也是如此,只要不把戶口遷出農村就可使用宅基地。一旦退出後,自己的子孫後代就沒法再享受這份福利了。考慮到這一方面,村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
3、宅基地的升值空間很大。
在農村,大家都知道,現在申請宅基地非常困難。目前國家也在部分地區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意味著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同國有建設用地一樣直接進入土地市場進行市場化的有償使用。另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也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說明農村土地會越來越值錢。留著宅基地,以後不管是拆遷,還是農村社區改建,補償的費用可能比現在退出補償要高,所以村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
4、村民是為自己老了考慮。
(1)進城買房的村民多半是為自己孩子買的,孩子沒結婚還好說,要是孩子結婚後,兩代或者三代人生活在一百平方左右的空間里,總歸是不方便。
(2)村民年齡大了無法外出打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又高,不如在農村生活。
(3)農村的空氣比較新鮮,陽光比較充足,想要曬衣服被子等幹啥也比較方便。
(4)農村地方比較寬敞,老了可以在家種種菜養養家禽之類的,純天然無添加的菜吃著也會比較安全。
(5)很多農民的親人朋友都住一起,沒事串串門,大家一起玩也比較自在。
(6)農民考慮到老了有地方落腳,所以不願意退出宅基地。
Ⅷ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在什麼情況下會消滅
(一)宅基地使用權的絕對消滅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絕對消滅是指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不存在了,即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客體——宅基地不僅與其主體相分離,而且他人也未取得其權利。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宅基地滅失。宅基地是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客體,宅基地因地震、火山噴發、河流改道、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不能恢復原狀,不能繼續使用或者滅失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歸於消滅。當然如果只是宅基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附屬設施滅失的,不影響宅基地使用權的效力。
(2)國家和集體的徵收。國家和集體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對農村宅基地進行徵收,並改變了該宅基地的用途的,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消滅,任何人不能再取得對該地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二)宅基地使用權的相對消滅
宅基地使用權的相對消滅強調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某一特定成員喪失了自己的宅基地使用權,但這塊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仍客觀存在。相對消滅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因放棄而消滅。國家土地管理局《確定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一百七十一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可以放棄宅基地使用權。放棄宅基地使用權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
農村村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權是無償的,隨時可以放棄,但應當事先通知宅基地所有權人,以防止土地資源的浪費。
(2)因轉讓而消滅。轉讓宅基地使用權,原來的使用權人就會喪失對該宅基地的使用權。根據《土地管理法》等法規的規定,農村村民在合法轉讓宅基地使用權之後,不得再申請宅基地。
(3)因撤銷而消滅。申請取得宅基地使用權的村民,必須按照規定的用途利用宅基地,擅自改變宅基地的用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權撤銷宅基地使用權,村民從而就會喪失宅基地使用權。
(4)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宅基地而消滅。根據《土地管理法》和國家土地管理局《確定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的規定,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有權收回宅基地,而消滅原來設定的宅基地使用權。但是,原來具有宅基地使用權的村民有請求相應損失的補償的權利。另外,宅基地使用權人因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權收回宅基地消滅原設定的使用權。
在這些消滅情形中,只有因土地滅失及國家和集體的徵收才能導致宅基地使用權的絕對消滅。其他任何情形都不會導致宅基地使用權的絕對消滅。在具體實踐中,徵收導致宅基地使用權消滅的情形也很多見,但這種使用權消滅的前提是徵收程序的合法完成。
Ⅸ 國家後來會出台農村農民自願退出土地宅基地山林承包使用權的補償政策嗎
2017年農復村偷嘗退出宅基地的補償制政策各地標准不一。
例如山東平度市出台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辦法規定:「單戶退出宅基地使用權的,對原宅基地上建築物拆除復耕,經驗收後,按復耕面積給予復耕者補助,補助標准為20元/平方米。全部放棄宅基地使用權的農戶自宅基地拆除復耕驗收合格之日起24個月內在平度市行政區域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享受每戶1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貨幣補助。
Ⅹ 我要退出宅基地使用權國家有補償嗎
聽說,有大部分的農民不同意,主要是補償標准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