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iso不算知識產權吧

iso不算知識產權吧

發布時間:2022-04-13 06:50:32

知識產權貫標和iso的區別

知識產權貫標和iso的概念理解:

1、知識產權貫標是就是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的國家標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制訂,經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頒布,於2013年3月1日起實施,標准號是GB/T29490-2013。

2、ISO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是國際標准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ISO國際標准組織成立於1946年,中國是ISO的正式成員,代表中國參加ISO的國家機構是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CSBTS)。

知識產權貫標與ISO的區別:

1、認證機構的等級與數量不同:

ISO的認證機構很多:ISO管理的重點部門是在生產與銷售知識產權貫標(企業貫徹執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標)和 iso都同屬於企業的管理體系、創新、安保,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在看過資料後,還需要對企業的各個部門進行現場審核,審核過程非常嚴格認真,現場與企業的體系管理人員核對一下情況就可以:ISO管理的產品增值有限,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管理的知識產權可以大幅度增值。

2、創造價值的方式不同:

管理的對象不同:ISO管理的是企業的產品,是物質,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管理的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重點部門是在研發。

3、管理的重點部門不同:

管理保護的對象不同:ISO保護的是消費者,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保護的是企業(股東)自己。

4、認證審核的方式不同:

ISO一般是審核員看過資料,層次參差不齊,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認證機構全國只有在北京的兩家(中知與中規)。

⑵ ISO9000質量體系包括那三個部分

問法有問題吧?是不是ISO9000質量體系包括那三個標准——ISO9000術語及原理、ISO9001要求、ISO9004
業績改進指南

⑶ 2008版ISO

ISO9001:2008標準的新變化
本次標准修正涉及Addition(A)78處,Deletion(D)46處,具體可參見ISO9001:2008版標準的附錄B。其中全部 1477 條意見中有813條 (55%) 是關於4.1 總要求、4.2 文件要求、6.2 人力資源、7.3 設計與開發、7.5 生產和服務提供、8.2 監視和測量、8.5 改進 等七個方面,下面就其引入的主要修改進行描述,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此次標準的修訂是對上一版標準的解釋和澄清,而非要求發生變化的理念。。
1.條款 0.1 (總則)
 引入了組織的業務環境和有關風險的概念,但不是要求
2.條款 0.2 (過程方法)
 更強調了過程的輸出
3.條款 1.1 (范圍)
 澄清了「產品」也包括半成品
 解釋了法律法規要求和法定要求
4.條款 4.1 (總要求)
 認識到過程不一定總是能夠被測量的(條款4.1e)-增加了「測量(適用時) 」
 基於ISO9001:2008指南文件,為更好地解釋外包而增加了注。明確了外包可實施的控制的類型;與條款 7.4 (采購)的關系;澄清了外包過程仍然是組織的責任,必須被包括在QMS中
5.條款 4.2.1 (文件)
 澄清了QMS文件也包括記錄
 標准所要求的文件可能被合並
 ISO 9001的要求可能被超過一個的文件化程序所覆蓋
6.條款 4.2.3 (文件控制)
 澄清了只與QMS有關的外部文件需要進行控制
7.條款 4.2.4 (記錄控制)
 只有編輯性修改 (更好地與 ISO 14001一致)
8.條款 5.5.2 (管理者代表)
 澄清了其必須是組織自己的管理層的一員
9.條款 6.2.1 (人力資源)
 澄清了在QMS中承擔任何任務的人員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
10.條款 6.2.2 (能力、培訓和意識 )
 對條款標題的順序進行了調整,以與ISO 14001更好地一致
 條款 6.2.2 (b) 修改為 「適用時,……組織應……提供培訓或採取其他措施以獲得所需的能力 」
11.條款 6.3 (基礎設施)
 包括了信息系統作為例子
12.條款 6.4 (工作環境)
 澄清了它包括工作時所處的條件,包括例如物理的、環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溫度、濕度、照明或天氣
13.條款 7.2.1(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
澄清了交付後活動可能包括 :
 擔保條款規定的措施
 合同義務,例如維護服務
 附加服務,例如回收或最終處置
14.條款 7.3.1(設計和開發策劃)
 澄清設計和開發評審、驗證和確認具有不同的目的 .
 根據產品和組織的具體情況,可以單獨或任意組合的方式進行並記錄
15.條款 7.3.3 (設計和開發輸出 )
 澄清生產和服務提供所需的信息包括產品的防護
16.條款7.5.3 (標識和可追溯性 )
 澄清了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必須保持對產品狀態的標識
17.條款 7.5.4 (顧客財產 )
 解釋了知識產權和個人信息都應被視為是顧客財產
18.條款7.6 (現在題目改為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 增加了新的解釋性注釋 :
 確認計算機軟體滿足預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驗證和保持其適用性的配置管理 .」
19.條款 8.2.1 (顧客滿意 )
 增加了注釋以解釋監視顧客感受可能包括從諸如顧客滿意度調查、來自顧客的關於交付產品質量方面數據、用戶意見調查、流失業務分析、顧客贊揚、經銷商報告之類的來源獲得輸入
20.條款 8.2.2 (內部審核)
 標准現在要求負責受審核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採取必要的糾正和糾正措施 …..
21.條款8.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
 增加了注釋以澄清當確定適宜的方法時,組織應考慮對產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影響
22.條款 8.5.2 (糾正措施)
 條款 8.5.2 (f)澄清了需要對所採取的糾正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審
23.條款8.5.3 (預防措施)
 條款 8.5.3 (f) 澄清了需要對所採取的預防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審

以上是主要區別,我公司剛通過了ISO2008版的轉換工作,我負責改的體系文件,其實區別不是很大,把兩本標準的差異對照進行修改就可以了。在審核中,審核老師重點檢查是對外包方的控制、還有就是要求質量目標的控製程序、顧客財產中個人信息的保護、檢測軟體有無需明確規定等方面。
另,我公司是三體系,有質量、環境、職業健康方面整合在一起,通過認證的是質量管理體系,另外兩個體系不會與質量管理體系沖突,審核時也不會去檢查的,因為你需認證的是質量管理體系!你可以去執行某種體系的標准要求,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去認證!

⑷ ISO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三層文件指的是哪三個文件

質量體系文件包括:一階文件:質量手冊; 二階文件:程序文件; 三階文件:作業指導書、規范、外來文件等; 四階文件:表單、記錄等。

針對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國際標准化組織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了ISO9000族系列標准,以適用於不同類型、產品、規模與性質的組織,該類標准由若干相互關聯或補充的單個標准組成,其中為大家所熟知的是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

在此標准基礎上,不同的行業又制定了相應的技術規范,如IATF 16949《 汽車生產件及維修零件組織應用ISO9001:2015的特別要求》,ISO 13485《 醫療器械 質量管理體系 用於法規的要求》等。

(4)iso不算知識產權吧擴展閱讀:

重要性

一、參加隱蔽工程驗收和分項工程技術復核工作,檢查評定分項工程質量等級,及時辦理有關質量檢查記錄手續。

二、提出處理意見和防範措施,檢查督促質量整改的落實情況,參加工程質量事故的調查分析工作。

三、對施工現場出現的質量問題負主要責任,協助項目經理及技術負責人對本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

四、以有關工程質量評定標准和驗收規范為依據,對各項工程的工程質量進行檢查監督。

五、負責技術資料的監督、檢查及收集,做到技術質量資料的完善與工程施工進度目標的完成。

六、嚴格遵守公司財務制度,杜絕本工程的一切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

質量員本身是一份職責,是一份擔當。無論你待遇怎麼,也不能因此而忽略質量管理工作。在崗一日,也要把好本職工作。得不到重視,已不重點,工程質量良好才是重點。

⑸ ISO9001:2000分哪幾大塊

給你個標准自己看吧!
不過別忘了給點分呀!

1 范圍
1.1 總則
本標准為有下列需求的組織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a) 需要證實其有能力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
b) 通過體系的有效應用,包括持續改進體系的過程以及保證符合顧客與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旨在增強顧客滿意。
註:在本標准中,術語」產品」僅適用於預期提供給顧客或顧客所要求的產品。
1.2 應用
本標准規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意在適用於各種類型、不同規模和提供不同產品的組織。
當本標準的任何要求由於組織及其產品的特點而不適用時,可以考慮進行刪減。
除非刪減僅限於第7章中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 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准。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改,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9000-2000 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dt ISO9000:2000)

3 術語和定義
本標准採用GB/T19000-2000給出的術語和定義。
本標准表述供應鏈所使用的以下術語經過了更改,以反映當前的使用情況:
供方 組織 顧客
本標准中的術語「組織」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術語「供方」,術語「供方」用以取代術語「分承包方」。
本標准中所出現的術語「產品」,也可指「服務」。

4 質量管理體系
4.1 總要求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並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組織應:
a) 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組織中的應用(見1.2);
b) 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 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則和方法;
d) 確保可以獲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作和對這些過程的監視;
e) 監視'、測量和分析這些過程;
f) 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所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
針對組織所選擇的任何影響產品符合要求的外包過程,組織應確保對其實施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的控制應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識別。
註:上述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應當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和測量有關的過程。
4.2 文件要求
4.2.1 總則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b) 質量手冊;
c)本標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 組織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本標准所要求的質量記錄(見4.2.4)。
注1:本標准出現 「形成文件的程序」之處,即要求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並加以實施和保持。
注2:不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多少與詳略程度取決於:
a) 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類型;
b) 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
c) 人員的能力。
注3:文件可採用任何形式或類型的媒體。
4.2.2 質量手冊
組織應編制和保持質量手冊,質量手冊包括:
a) 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包括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見1.2);
b) 為質量管理體系編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對其引用;
c) 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 文件控制
質量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件,應依據4.2.4的要求進行控制。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文件發布前得到批准,以確保文件是充分與適宜的;
b) 必要時對文件進行評審與更新,並再次批准;
c) 確保文件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
d)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有關版本的適用文件;
e) 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於識別;
f) 確保外來文件得到識別,並控制其分發;
g) 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廢文件時,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的標識。
4.2.4 質量記錄的控制
應建立並保持質量記錄,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質量記錄應保持清晰、易於識別和檢索。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質量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

5 管理職責
5.1 管理承諾
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活動,對其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並持續改進其有效性的承諾提供證據:
a) 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質量方針;
c) 確保質量目標的制定;
d) 進行管理評審;
e) 確保資源的獲得。
5.2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最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滿意為目的,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並予以滿足(見7.2.1和8.2.1)。
5.3 質量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方針:
a) 與組織的宗旨相適應;
b) 包括對滿足要求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承諾;
c) 提供製定和評審質量目標的框架;
d) 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
e) 在持續適宜性方面得到評審。
5.4 策劃
5.4.1 質量目標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見7.1 a))。質量目標應是可測量的,並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5.4.2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
a) 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策劃,以滿足質量目標以及4.1的要求。
b) 在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更改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5.5 職責、許可權與溝通
5.5.1 職責和許可權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許可權得到規定和溝通。
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應指定一名管理人員,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許可權:
a)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業績和任何改進的需求;
c) 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對顧客要求的意識。
註: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5.5.3 內部溝通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內建立適當的溝通過程,並確保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溝通。
5.6 管理評審
5.6.1 總則
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應保持管理評審的記錄(見4.2.4)。
5.6.2 評審輸入
管理評審的輸入應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審核結果;
b) 顧客反饋;
c) 過程的業績和產品的符合性;
d) 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
e) 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
f)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
g) 改進的建議。
5.6.3 評審輸出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以下方面有關的任何決定和措施:
a)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
b) 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
c) 資源需求。

6 資源管理
6.1 資源的提供
組織應確定並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資源:
a) 實施、保持質量管理體系並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b) 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
6.2 人力資源
6.2.1 總則
基於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歷,從事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6.2.2 能力、意識和培訓
組織應:
a) 確定從事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所必要的能力;
b) 提供培訓或採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需求;
c) 評價所採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確保員工認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目標作出貢獻;
e) 保持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的適當記錄(見4.2.4)。
6.3 基礎設施
組織應確定、提供並維護為實現產品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礎設施。適用時,基礎設施包括:
a) 建築物、工作場所和相關的設施;
b) 過程設備(硬體和軟體);
c) 支持性服務(如運輸或通訊)
6.4 工作環境
組織應確定和管理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

7 產品實現
7.1 產品實現的策劃
組織應策劃和開發產品實現所需的過程。產品實現的策劃應與質量管理體系其他過程的要求相一致(見4.1)。
在對產品進行策劃時,組織應確定以下方面的適當內容:
a) 產品的質量目標和要求;
b) 針對產品確定過程、文件和資源的需求;
c) 產品所要求的驗證、確認、監視、檢驗和試驗活動,以及產品接收准則;
d) 為實現過程及其產品滿足要求提供證據所需的記錄(見4.2.4)。
策劃的輸出形式應適於組織的運作方式。
注1:對應用於特定產品、項目或合同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包括產品實現過程)和資源作出規定的文件可稱之為質量計劃。
注2:組織也可將7.3的要求應用於產品實現過程的開發。
7.2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7.2.1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組織應確定:
a) 顧客規定的要求,包括對交付及交付後活動的要求;
b) 顧客雖然沒有明示,但規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d) 組織確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
組織應評審與產品有關的要求。評審應在組織向顧客作出提供產品的承諾之前進行(如:提交標書、接受合同或訂單及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並應確保:
a) 產品要求得到規定;
b) 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的要求已予解決;
c) 組織有能力滿足規定的要求。
評審結果及評審所引發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若顧客提供的要求沒有形成文件,組織在接收顧客要求前應對顧客要求進行確認。
若產品要求發生變更,組織應確保相關文件得到修改,並確保相關人員知道已變更的要求。
註:在某些情況中,如網上銷售,對每一個訂單進行正式的評審可能是不實際的,而代之評審有關的產品信息,如產品目錄、產品廣告內容等進行評審。
7.2.3 顧客溝通
組織應對以下有關方面確定並實施與顧客溝通的有效安排:
a) 產品信息;
b) 問詢、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包括對其修改;
c) 顧客反饋,包括顧客抱怨。
7.3 設計和開發
7.3.1 設計和開發策劃
組織應對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進行策劃和控制。
在進行設計和開發策劃時,組織應確定:
a) 設計和開發階段;
b) 適合每個設計和開發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
c) 設計和開發的職責和許可權。
組織應對參與設計和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介面進行管理,以確保有效的溝通,並明確職責分工。
隨設計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策劃的輸出應予更新。
7.3.2 設計和開發輸入
應確定與產品要求有關的輸入,並保持記錄(見4.2.4)。這些輸入應包括:
a) 功能和性能要求;
b) 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c) 適用時,以前類似設計提供的信息;
d) 設計和開發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應對這些輸入進行評審,以確保輸入是充分與適宜的。要求應完整、清楚,並且不能自相矛盾。
7.3.3 設計和開發輸出
設計和開發的輸出應以能夠針對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出, 並應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設計和開發輸出應:
a) 滿足設計和開發輸入的要求;
b) 給出采購、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當的信息;
c) 包含或引用產品接收准則;
d) 規定對產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產品特性。
7.3.4 設計和開發評審
在適宜的階段,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3.1)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系統的評審,以便:
a) 評價設計和開發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
b) 識別任何問題並提出必要的措施。
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所評審的設計和開發階段有關的職能的代表。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5 設計和開發驗證
為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以滿足輸入的要求,應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3.1)對設計和開發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6 設計和開發確認
為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規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預期用途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3.1)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確認。只要可行,確認應在產品交付或實施之前完成。確認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7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應識別設計和開發的更改,並保持記錄。在適當時,應對設計和開發的更改進行評審、驗證和確認,並在實施前得到批准。設計和開發更改的評審應包括評價更改對產品組成部分和已交付產品的影響。
更改的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4 采購
7.4.1 采購過程
組織應確保采購的產品符合規定的采購要求。對供方及采購的產品控制的類型和程度應取決於采購的產品對隨後的產品實現或最終產品的影響。
組織應根據供方按組織的要求提供產品的能力評價和選擇供方。應制定選擇、評價和重新評價的准則。評價結果及評價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4.2 采購信息
采購信息應表述擬采購的產品,適當時包括:
a) 產品、程序、過程和設備的批准要求:
b) 人員資格的要求;
c) 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在與供方溝通前,組織應確保所規定的采購要求是充分與適宜的。
7.4.3 采購產品的驗證
組織應確定並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采購的產品滿足規定的采購要求。
當組織或其顧客擬在供方的現場實施驗證時,組織應在采購信息中對擬驗證的安排和產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規定。
7.5 生產和服務提供
7.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組織應策劃並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 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信息;
b) 必要時,獲得作業指導書;
c) 使用適宜的設備;
d) 獲得和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
e) 實施監視和測量;
f) 放行、交付和交付後活動的實施。
7.5.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當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後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這包括僅在產品使用或服務已交付之後問題才變得明顯的過程。
確認應證實這些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
組織應對這些過程作出安排,適用時包括:
a) 為過程的評審和批准所規定的准則;
b) 設備的認可和人員資格的鑒定;
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 記錄的要求(見4.2.4);
e) 再確認。
7.5.3 標識和可追溯性
適當時,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宜的方法識別產品。
組織應針對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產品的狀態。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場合,組織應控制並記錄產品的唯一性標識(見4.2.4)。
註:在某些行業,技術狀態管理是保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一種方法。
7.5.4 顧客財產
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構成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當顧客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時,應報告顧客,並保持記錄(見4.2.4)。
註:顧客財產可包括知識產權。
7.5.5 產品防護
在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組織應針對產品的符合性提供防護,這種防護應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防護也應適用於產品的組成部分。
7. 6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
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見7.2.1)提供證據。
組織應建立過程,以確保監視和測量活動可行並以與監視和測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實施。
為確保結果有效,必要時,測量設備應:
a) 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准,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當不存在上述標准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的依據;
b) 進行調整或必要時再調整;
c) 得到識別,以確定其校準狀態;
d) 防止可能使測量結果失效的調整;
e) 在搬運、維護和貯存期間防止損壞或失效;
此外,當發現設備不符合要求時,組織應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記錄。組織應對該設備和任何受影響的產品採取適當的措施。校準和驗證結果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當計算機軟體用於規定要求的監視和測量時,應確認其滿足預期用途的能力。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必要時再確認。
註:作為指南,參見GB/T 19022 .1和GB/T 19022 .2。

8 測量、分析和改進
8.1 總則
組織應策劃並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
a) 證實產品的符合性;
b)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
c) 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這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8.2 監視和測量
8.2.1 顧客滿意
作為對質量管理體系業績的一種測量,組織應對顧客有關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進行監視,並確定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
8.2.2 內部審核
組織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
a) 符合策劃的安排(見7.1)、本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
考慮擬審核的過程和區域的狀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應對審核方案進行策劃。應規定審核的准則、范圍、頻次和方法。審核員的選擇和審核的實施應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審核員不應審核自己的工作。
策劃和實施審核以及報告結果和保持記錄(見4.2.4)的職責和要求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規定。
負責受審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採取措施,以消除所發現的不合格及其原因。跟蹤活動應包括對所採取措施的驗證和驗證結果的報告(見8.5.2)。
註:作為指南,參見GB/T19021.1、GB/T19021.2及GB/T19021.3。
8.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採用適宜的方法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並在適用時進行測量。這些方法應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採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以確保產品的符合性。
8.2.4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1),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應保持符合接收准則的證據。記錄應指明有權放行產品的人員(見4.2.4)。
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准,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准,否則在所有策劃的安排(見7。1)均已圓滿完成之前,不應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
8.3 不合格品控制
組織應確保不符合產品要求的產品得到識別和控制,以防止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處置的有關職責和許可權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規定。
組織應通過下列一種或幾種途徑,處置不合格品:
a) 採取措施,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
b) 經有關授權人員批准,適用時經顧客批准,讓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 採取措施,防止其原預期的使用或應用。
應保持不合格的性質以及隨後所採取的任何措施的記錄,包括所批準的讓步的記錄(4.2.4)。
在不合格品得到糾正之後應對其再次進行驗證,以證實符合要求。
當在交付或開始使用後發現產品不合格時,組織應採取與不合格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的程度相適應的措施。
8.4 數據分析
組織應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數據,以證實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並評價在何處可以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這應包括來自監視和測量的結果以及其他有關來源的數據。
數據分析應提供有關以下方面的信息:
a) 顧客滿意(見8.2.1);
b) 與產品要求的符合性(見7.2.1);
c) 過程和產品的特性及趨勢,包括採取預防措施的機會;
d) 供方。
8.5 改進
8.5.1 持續改進
組織應利用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8.5.2 糾正措施
組織應採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糾正措施應與所遇到不合格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評審不合格(包括顧客抱怨);
b) 確定不合格的原因;
c) 評價確保不合格不再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d) 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
e) 記錄所採取措施的結果(見4.2.4);
f) 評審所採取的糾正措施。
8.5.3 預防措施
組織應確定措施,以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確定潛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 評價防止不合格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c) 確定並實施所需的措施;
d) 記錄所採取措施的結果(見4.2.4);
e) 評審所採取的預防措施。

⑹ 不管什麼企業是不是都可以辦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

企業申請ISO管理體系認證要滿足以下條件:
1.企業成立滿3個月 2.營業執照等相關硬性資質(滿足以上兩點,並配合單位現場審核)

⑺ iso9000與 iso9001有什麼不同

ISO9000與ISO9001的區別很多人詢問ISO9000和ISO9001的區別在哪裡,其實這是一個概念上的誤解。ISO9001是ISO9000族標准所包括的一組質量管理體系核心標准之一。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國際標准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准。ISO9001用於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目的在於增進顧客滿意。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擴大和日益國際化,為提高產品的信譽、減少重復檢驗、削弱和消除貿易技術壁壘、維護生產者、經銷者、用戶和消費者各方權益,這個第三認證方不受產銷雙方經濟利益支配,公證、科學,是各國對產品和企業進行質量評價和監督的通行證;作為顧客對供方質量體系審核的依據;企業有滿足其訂購產品技術要求的能力。凡是通過ISO9000認證的企業,在各項管理系統整合上已達到了國際標准,表明企業能持續穩定地向顧客提供預期和滿意的合格產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公司以顧客為中心,能滿足顧客需求,達到顧客滿意,不誘導消費者。ISO9000不是指一個標准,而是一族標準的統稱。「ISO9000族標准」指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國際標准。什麼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個技術委員會,全稱是「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1987年更名為「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TC176專門負責制定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的標准。ISO/TC176早

⑻ iso9000中三層次文件和三級文件都指的是那類文件,請簡單說明。謝謝!

一般是四個層次啊。。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指導書和記錄。。你講的三階文件肯定是指導書、管理規范啦,,公司紅頭文件不屬於iso9000控制范圍,他屬於行政類文件。外來文件一般屬於二、三階文件,,但主要還是要看是什麼東西,,

⑼ 知識產權貫標 和 iso的區別

知識產權貫標(企業貫徹執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標)和 iso都同屬於企業版的管權理體系,他們區別是:
1. 管理的對象不同:ISO管理的是企業的產品,是物質,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管理的是知識產權,是企業的創造力。
2. 管理的重點部門不同:ISO管理的重點部門是在生產與銷售,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重點部門是在研發、創新、安保。
3. 管理保護的對象不同:ISO保護的是消費者,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保護的是企業(股東)自己。
4. 創造價值的方式不同:ISO管理的產品增值有限,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管理的知識產權可以大幅度增值,接近於無本萬利。
5. 認證審核的方式不同:ISO一般是審核員看過資料,現場與企業的體系管理人員核對一下情況就可以,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在看過資料後,還需要對企業的各個部門進行現場審核,審核過程非常嚴格認真。
6. 認證機構的等級與數量不同:ISO的認證機構很多,層次參差不齊,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認證機構很少,八戒知識產權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貫標。

閱讀全文

與iso不算知識產權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