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甲有限責任公司以協議出讓方式取得一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用途為工業用地,出讓年限為10年,
我來試試。
1、協議出讓,有這個文件的,《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21號),其中對協議出讓有相對高的要求:
第十三條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協議結果,與意向用地者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第十四條《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後7日內,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協議出讓結果在土地有形市場等指定場所,或者通過報紙、互聯網等媒介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公布協議出讓結果的時間不得少於15日。
甲公司在繳納土地出讓金後,立刻申請土地登記,明顯和公布結果15日相悖。
2、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有問題,一般使用權年限是有規定的,工業用地是50年,為何甲公司只有10年的用地使用權呢?既然是協議出讓,那麼說明是一級市場,天朝的一級市場是國家直接來搞的,不存在轉讓過程中已經使用了多少年的問題。請參閱《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3、在沒有繳納完相關稅費之前,是無法進行土地使用權的初始登記的,這個《土地登記辦法》有要求。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記:
(一)土地權屬有爭議的;
(二)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
(三)未依法足額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稅費的;
(四)申請登記的土地權利超過規定期限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登記的。
不予登記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登記的理由。
所以,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居然可以分割登記,這個頭一次聽說。
4、即使是辦理了土地抵押登記,國土局發的應該是《土地他項權證》而不是《土地抵押權證》~
暫時這么多吧,水平有限,又忙著外出。
Ⅱ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30日內不簽合同,按相關規定有什麼樣的處罰
根據國土資源部《閑置土地處置辦法》,屬政府原因或自然災害和不可抗力造成的土地閑置按以辦法處置:
(一)延長動工開發期限。簽訂補充協議,重新約定動工開發、竣工期限和違約責任。從補充協議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起,延長動工開發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二)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重新辦理相關用地手續,並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核算、收繳或者退還土地價款。改變用途後的土地利用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
(三)由政府安排臨時使用。待原項目具備開發建設條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重新開發建設。從安排臨時使用之日起,臨時使用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兩年;
(四)協議有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五)置換土地。對已繳清土地價款、落實項目資金,且因規劃依法修改造成閑置的,可以為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置換其它價值相當、用途相同的國有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建設。涉及出讓土地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並在合同中註明為置換土地;
(六)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其他處置方式。
屬土地使用權人原因造成的土地閑置的,以下辦法處置:
(一)未動工開發滿一年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下達《征繳土地閑置費決定書》,按照土地出讓或者劃撥價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繳土地閑置費。土地閑置費不得列入生產成本;
(二)未動工開發滿兩年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向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下達《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決定書》,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閑置土地設有抵押權的,同時抄送相關土地抵押權人。
Ⅲ 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是什麼意思
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一次性告知書
一、申請人: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者(受讓人)。
二、申請時限:按出讓合同約定付清全部國有土地出讓價款,已繳納契稅。
三、申請人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土地登記申請書(法人代表簽字或蓋章、法人蓋章,自然人簽字、蓋章,原件×1)。
(二)申請人身份證明材料
1、營業執照副本(自然人不需提供,復印件×1);
2、組織機構代碼證(自然人不需提供,復印件×1);
3、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自然人不需提供,原件×1);
4、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證(自然人不需提供,復印件×1);
5、申請人為自然人的,自然人居民身份證(復印件×1)。
(三)土地權屬來源證明
1、縣級以上(含)人民政府批准用地文件(原件×1);
2、縣國土資源局(出讓人)與受讓人簽訂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及補充協議(原件×1)。
3、全部出讓價款繳納憑證(復印件×1)。
4、在鹽化工園區、經濟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的工業用地,由管理委員會或鎮政府出具土地補償安置費已到位的證明。
(四)地籍調查表、宗地圖及宗地界址坐標(可以委託有資質的專業技術單位進行地籍調查獲得)。
(五)工業用地建設用地驗收意見表和驗收圖(原件×1);
(六)契稅繳納憑證(原件第五聯×1);
四、有關事項
一申請人申請土地登記,應當如實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有關材料和反映真實情況,並對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二被代理人委託他人代理的須提交授權委託書(原件×1)和代理人居民身份證(復印件×1)。授權委託書註明代理事項、代理許可權、代理期限。法人代表委託他人代理的,法人代表(委託人)簽字蓋章(或按手印)、法人蓋章、代理人簽字蓋章(或按手印);自然人委託的,委託人簽字蓋章(或按手印)、代理人簽字蓋章(或按手印)。
三復印件驗件辦法
1、申請人持原件和復印件交縣國土局窗口工作人員驗件,無誤的原件退還。
2、申請人無法持原件到縣國土局窗口的,請原頒發機關驗件或申請人所在單位驗件。
3、代理境外申請人申請土地登記的,授權委託書和被代理人身份證明應當經依法公證或者認證。
四除圖紙外,紙張一律用A4紙。
告知人: 受告知人: 二00八年 月 日
Ⅳ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什麼,和土地出讓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專、征屬收土地時,向取得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設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純收益。
1、概念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政府在批次報地(把農民手裡的地報給上級批准收為國有土地) 的時候給上一級政府或省級政府交的土地款項,交了後這些土地才能當地政府使用。
而土地出讓金是當地政府把已經得到省政府批準的土地出讓(即拍賣)給開發商或工廠時,受讓人(開發商或工廠)交給當地政府的土地使用費。
2、資金流向不同
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政府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在地方國庫中設立專賬,專門核算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情況。
土地有償使用費30%上繳中央財政,70%上繳地方財政。縣、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新增建設用地後,應依法向用地者供應土地。
3、繳納時間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在報批階段繳納,土地出讓金在用地階段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由縣市級人民政府上交,相當於買國家的建設用地指標,土地出讓金是由拿地者(開發商等)交給縣市級土地管理部門。
Ⅳ 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有什麼區別
一:參考答案
1.含義上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因建築物或其版他工作物而使用國家的土地權的,而國有土地使用權是使用者向國家交付費用後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2.用途主體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國家的土地之上的物權,使用集體土地來進行建設的,而國有土地權的主體則是政府。
3.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保存建築物或者其他工作物的,而國有土地權是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便可以使用,無目的而言。
二 拓展資料: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利用土地營造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的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同農用地使用權相區別,是對土地進行非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而從事建設的權利。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國家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的年限內讓予以土地使用者的行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下列方式:協議、招標、拍賣。
三 具體請參考網路:
建設用地使用權
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
Ⅵ 什麼是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 是指農民集體土地所有者將一定年期的集體建設版用地使用權讓與土地使用者,由權土地使用者向農民集體土地所有者支付出讓價款的行為。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出資),與他人合作、聯營等形式共同興辦企業的,視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
Ⅶ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交印花稅嗎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商品房銷售合同按照產權轉移書據徵收印花稅,所以政府出讓土地要交合同印花稅,按所載金額0.5‰貼花。
我國印花稅稅目中的產權轉移書據包括財產所有權、版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專有技術使用權共5項產權的轉移書據。其中,財產所有權轉移書據。
是指經政府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不動產、動產所有權轉移所書立的書據,包括股份制企業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票,因購買、繼承、贈與所書立的產權轉移書據。其他4項則屬於無形資產的產權轉移書據。
一、印花稅納稅單位的各項應稅憑證在書立、領受時貼花完稅。同時須自行設立印花稅專用登記簿,將合同名稱、簽訂日期、對方單位名稱、按日、序時逐筆記載,以便於匯總申報及稅務部門監督檢查。印花稅納稅單位應認真填寫印花稅納稅申報表,在規定期限內報當地主管稅務機關。
二、對實行印花稅匯總繳納的單位、按規定報送印花稅納稅申報表,對應稅憑證的管理仍執行原辦法,可不按日序時逐筆登記。
三、印花稅納稅申報工作均由納稅單位的財務部門負責,並指定專人負責各項應稅憑證的管理、印花稅的貼花完稅工作、按規定填報印花稅納稅申報表。
四、印花稅納稅單位使用印花稅票貼花完稅的,使用繳款書繳納稅款完稅的,以及在書立應稅憑證時由監督代售單位監督貼花完稅的,其憑證完稅情況均應進行申報。
五、凡印花稅納稅申報單位均應按季進行申報,於每季度終了後10日內向所在地地方稅務局報送"印花稅納稅申報表"或"監督代售報告表"。
Ⅷ 劃撥土地和出讓土地的區別
區別:
1、性質不同
劃撥土地是在交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無償取得的,一般不設定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但卻有一定的限定條件,比如不得轉讓、出租和抵押。
出讓土地是國家以土地使用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與土地使用者,並需要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2、取得方式不同
土地劃撥:需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
土地出讓:商品房建設用地原則上應該以招標、拍賣、掛牌的有償方式取得,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地產轉讓時,必須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審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3、權利義務不同
劃撥的土地不得進行轉讓、出租和抵押;出讓的土地使用權人具有法定規范內的處置權,可進行轉讓、出租和抵押。由此可得出,土地出讓和土地劃撥之間的權利義務不同。
4、期限不同
依照國家法律的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出讓土地的年限一般分40年、50年、70年。
5、房屋類型不同
劃撥土地一般為公益事業用地或回遷房、經適房等建設用地;而出讓土地上多建有商品房。土地出讓和土地劃撥在房屋類型上是存在著一些區別的。
(8)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出讓價款擴展閱讀:
1、什麼是土地出讓
土地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2、什麼是土地劃撥
土地劃撥也稱為土地使用權劃撥或土地無償撥用。土地使用權劃撥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Ⅸ 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幾日內交清土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內定:容「土地使用者應當在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六十日內,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出讓方有權解除合同,並可請求違約賠償。」因此,在「出讓合同」簽訂之日起60內要全部付清土地出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