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2007物權法實施以前,房產是以什麼登記為準的
是以產權證登記為准
根據《物權法》中房屋登記簿制度的規定,房屋登記簿的證據效力將高於房產證。
在老百姓的意識中,房產證就是自己房產的唯一身份認證。而新實施的《物權法》對於房屋權屬證書與房屋登記行為有了不同於以前的規定。其中包括:房屋產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自記載於房屋登記簿時發生效力,房產證記載的事項,應當與房屋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房屋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房屋登記簿為准。
在《物權法》實施之前,法院在審理房屋登記類案件中,主要以房產證作為此類案件的主要證據,一方當事人持有記載自己個人信息的房產證,並且對方沒有證據證明該房產證是非法取得或者房屋登記機關登記錯誤,持有房產證的一方基本就能穩操勝券。而《物權法》實施之後,法官在審理房屋登記類案件時,將不僅要審查房產證的合法性,還將重點審查涉案房屋的登記簿記載的信息與房產證是否一致。在兩者的證據效力上,登記簿的證據效力遠大於房產權屬證書。
法院在審理房屋登記類案件時可能會出現四種判決結果,當登記簿與房產證均正確時,將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當登記簿正確,房產證有誤時,可以撤銷房產證;當登記簿錯誤,而房產證正確時,同時撤銷登記簿與房產證;當登記簿與房產證均錯誤時,同時撤銷登記簿與房產證。
2. 房產糾紛發生在物權法實施之前,是適用舊法還是物權法
物權法明確不溯及既往的,一般來說法只適用於生效後發生的行為。我國的法律回主要採用從舊兼從輕答原則,但是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溯及既往,但是物權法沒有明確規定,就說明對生效前的行為不適用的。
賣給乙的行為是有效的。那個行為是違法了,法律保護善意第三人,乙如果不知道開放商之前已經銷售過該房屋,那麼乙在當中就是善意第三人,他不知道開發商的行為。 所以開發商和乙之間的交易是受到保護的,甲只能向房開商索取賠償。
3. 物權法實施前發生的行為,物權法生效後訴訟的,可否適用物權法
不適用,法理學上有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即適用舊法,不適用新法),主專要是因為:
1、法律是屬行為和裁判的標准,應該具有確定性和可預測性;溯及既往性法律破壞了法律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
2、溯及既往型法律會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擴張,從而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
3、新法在保障人權方面比舊法更優的時候,選擇適用用新法。如我國《立法法》第84條就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望採納,有問題可繼續追問,謝謝!
4. 物權法實施之前的東西就不適用物權法嗎
物權法實施後還存在的物適用物權法規定
物權法實施前物的歸屬、轉入適用當時法律
法律不溯及既往,不能管轄法律實施前的行為。但是法律實施後的行為,要受相應法律約束
5. 物權法施行前架空層產權歸屬
如果計入每戶業主的公攤面積,那麼就肯定屬於業主共有。
如果沒有計入公內攤面積,容又不能獨立辦理產權登記的,一般也歸業主共有。
有些情況是可以辦理停車位或者其他用房的產權登記的,那麼就歸開發商所有。
一般來說,當新法改變了舊法,就不溯及既往。
另當新法規定某種行為違法而舊法沒規定,或者處罰較舊法重,就不溯及。而當新法有新的規范舊法完全沒有,按新法規范又基本沒有損害當事人的利益,那麼新法是可以溯及既往的。
6. 物權法施行前的房屋糾紛,現在審理,適合物權法嗎
我國的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上講,應該依照過去的法律,但是如果過去沒有的話,則可以參照現在的法律審理
7. 物權法施行前的事件可以用物權法嗎
關於法律的適用。
如果現在起訴的話就應適用《物權法》
如果是正在審理的,那還是應適用當時的法律。
8. 物權法出台前買賣房屋所有權怎麼確定
1,買賣合同只要符合合同成立的條件,就有效,與有沒有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沒有關專系.法律依據屬:<<物權法>>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2,合同有效的條件: (1)簽定合同的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4)標的確定和可能 (5)條件成就或者期限屆滿(如果是附條件或者附期限的合同) 3,所以,要使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房屋買賣合同有效,只須符合上述合同成立條件即可.屆時,一方違約未交付房屋的,雖然其未取得產權,但是合同相對方可基於有效成立的買賣合同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9. 物權法出台前房屋所有權如何確定
法律分析:房屋所有權的取得,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種。
(一)原始取得原始取得是指由於一定的法律事實,根據法律的規定,取得新建房屋、無主房屋的所有權,或者不以原房屋所有的人的權利和意志為根據而取得房屋的所有權。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依法建造房屋;(2)依法沒收房屋;(3)收歸國有的無主房屋;(4)合法添附的房屋(如翻建、加層)。
(二)繼受取得繼受取得又稱傳來取得,是指根據原房屋所有人的意思接受原房屋所有人轉移之房屋所有權,是以原房屋所有人的所有權和其轉讓所有權的意志為根據的。因法律行為而繼受取得房屋所有權是取得房屋所有權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1)房屋買賣(包括拍賣);(2)房屋贈與;(3)房屋相互交換。房屋所有權自所有權轉移手續辦理完畢後發生效務,即進行所有權登記後便取得房屋所有權。因法律事件而繼受取得房屋所有權,指因被繼承人死亡(包括宣告死亡)的法律事件、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六十一條 以出讓或者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頒發土地使用權證書。在依法取得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上建成房屋的,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核實並頒發房屋所有權證書。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房產變更登記,並憑變更後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向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經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更換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權證書。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