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知識產權有效性爭議還有可仲裁性嗎
目前,中國法律尚未明確規定知識產權有效性爭議是否可以通過仲裁解決。考察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獲權方式可以發現,著作權是自動獲權,即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自動獲得著作權,而專利權和商標權的取得首先需要經過有關國家行政機關的審查,因此行政機關保留了專利權和商標權是否成立的決定權。
中國《專利法》第45條規定,「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公告授予專利權之日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為該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關規定的,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第46條第2款規定,「對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維持專利權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第32條規定,「對駁回申請、不予公告的商標,商標局應當書面通知商標注冊申請人。商標注冊申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由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可見,法律並沒有賦予法院不經行政程序就可以直接宣告專利或者商標無效的權力,更沒有賦予仲裁庭直接宣告專利權或者商標權無效的權力。同時,上述規定以保護公平為出發點,卻降低了效率,這使得糾紛雙方通常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當專利復審委員會或商標評審委員會對某項知識產權的有效性作出認定之後,如果當事人不服,再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也不利於維護行政裁決的權威性。
筆者認為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將知識產權有效性爭議納入可仲裁范圍。在構建仲裁解決知識產權有效性爭議制度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平衡非公力爭議解決模式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公權力之間的關系。
Ⅱ 申請知識產權仲裁的必備條件
第二十七條
已經注冊的商標,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的,或者是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由商標局撤銷該注冊商標;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
除前款規定的情形外,對已經注冊的商標有爭議的,可以自該商標經核准注冊之日起一年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裁定。
商標評審委員會收到裁定申請後,應當通知有關當事人,並限期提出答辯。
第二十八條
對核准注冊前已經提出異議並經裁定的商標,不得再以相同的事實和理由申請裁定。
第二十九條
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維持或者撤銷注冊商標的終局裁定後,應當書面通知有關當事人。
Ⅲ 急!知識產權仲裁委的職責!要有系統性的~謝謝
其主要職責包括:
承辦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日常工作,根據仲裁委員會的授權版,負責管理權仲裁員,
組織仲裁庭;管理仲裁委員會的文書、檔案、印鑒;負責勞動爭議及其處理方面
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咨詢;向仲裁委員會匯報、請示工作,辦理仲裁委員會授權
或交辦的其他事項.
http://www.nc14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32
----------------------------------------------------------------------
Ⅳ 知識產權仲裁有一些理論上的障礙是什麼
以仲裁方式解決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主要的理論障礙有兩點:
第一,依據傳統理論,仲裁方式只適用於合同糾紛,不能適用於侵權糾紛。
第二,知識產權往往需要通過行政授權方式取得。因行政權授予的權利產生糾紛,適用仲裁方式解決時會面臨著仲裁如何與行政程序進行對接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的邏輯層次是,第一個能否做的問題,也就是仲裁方式解決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的可行性,第二個是怎麼做的問題,也就是在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如何創新仲裁製度以適應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件的特點。
(4)上海知識產權仲裁院宋曉亭擴展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知識產權的多少,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等水平的高低。知識產權糾紛的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識的繁榮,也反映了一定矛盾和沖突的存在。這些矛盾和沖突如果得不到正確、及時的解決,必然影響知識的正常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此,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平息有關紛爭,具有重要意義。
Ⅳ 仲裁和知識產權的共同特徵
仲裁與訴訟是兩種不同的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仲裁作為一種解決民事糾紛的重要方式,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根據上述規定,仲裁委員會可依法受理下列糾紛: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所規定的15種合同糾紛,主要包括買賣、供用電、水、氣、熱、建築工程、贈與、借貸、租賃、融資租賃、承攬、運輸、技術、保管、倉儲、委託、行紀、居間等合同。二、知識產權合同糾紛,包括著作權合同糾紛與商標許可使用糾紛。委託創作、出版、專利使用許可等合同糾紛。三、金融、證券、保險、期貨交易糾紛。四、房地產合同糾紛,包括房地產轉讓、抵押、租賃等合同糾紛。五、涉外經濟合同糾紛。主要為中外合資合同、中外合作合同糾紛以及涉外經濟貿易中的其他合同糾紛。六、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包括消費者權益、民間借貸、個人合夥、產品質量等各種侵權糾紛。仲裁與訴訟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其相同之處在於:一、仲裁機構與法院都是以公正的權威者出現,對爭議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公正的裁判;二、仲裁與訴訟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進行;三、仲裁與訴訟中的某些規則和制度是一致的;四、仲裁裁決與訴訟判決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必須全面履行。仲裁與訴訟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案件管轄權的依據不同。仲裁是根據仲裁協議對案件實行管轄;法院對無仲裁協議的案件實行強制管轄;二、審理的程序不同。仲裁的程序由當事人選擇;訴訟只能由法院按照民事訴訟的規定進行,當事人不得約定;三、開庭審理的原則不同。訴訟一般是公開開庭審理,判決公開作出;仲裁一般不公開進行;四、審級不同,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
Ⅵ 事業單位報名,人社局的仲裁院 和 科技局的知識產權局,哪個好點,請具體分析下
我是人社局的,科技局就在我同一樓層,彼此想當熟悉,應該還算了解。建議你報科技局。具體原因不在這說了。
Ⅶ 知識產權合同糾紛仲裁是怎樣的
知識產權仲裁具有如下幾個優點:
1、更易於實現公正。這主要是因為涉及知識產權的糾紛通常都有很強的技術性,審理起來遠比一般的案件更為復雜。仲裁可以聘請技術專家參與,消除糾紛中的技術障礙,有利於實現裁決的公正。
2、更有利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在知識產權糾紛的仲裁中,除了一般性的保密要求之外,還要求保護其技術秘密如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仲裁程序除了當事人有相反約定之外,其審理程序均不公開,這就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商業秘密和企業商譽受到損害的機率,有利於知識產權的保護。
3、更高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技術和產品的生命周期愈來愈短,有些專利技術在保護期屆滿之前早已遭淘汰而失去保護的價值和意義。在版權上,一旦非法復製品被投入流通市場,便會廣泛地在消費者中傳播,權利人想要將他們全部收回以消除不利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典型的例子是當這部分作品被人不法上載至互聯網,損害可能立即發生在世界各國。因此知識產權爭議對處理時效要求很強。與訴訟方式相比,由於仲裁程序更為簡化,案件處理的時間會大大縮短,當事人可以減少時間成本,及時得到救濟。而且,仲裁還可以通過自身的規則來縮短案件處理時間,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中心」設立了一種「快速仲裁程序」,該程序對案件聽審的時間進行了嚴格限制,如舉行聽證應在收到請求答辯書和答辯狀後30天內進行,除非有特殊情況,聽審不應超過3天。
4、更有利於維持雙方正常的商貿關系。雙方當事人在仲裁中的對抗性比在訴訟中的要小,對繼續保持合作關系有利。知識產權交易中互相合作就更為重要,因而人們樂於將有關糾紛交付仲裁。
5、從國際角度看,知識產權仲裁裁決更容易被執行。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多為民間組織,獨立於一國的司法體系外,在裁決的涉外承認與執行上比法院更為便利。因為1958年紐約公約《承認和執行涉外仲裁裁決的公約》對此專門作出規定,參加和承認的國家有包括我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因此我國的涉外仲裁裁決可通過該公約的規定在外國得到承認和執行。
6、其他優點。如:比訴訟方式費用低。與協商、調解相比,仲裁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規則,有更強的操作性,仲裁結果具有終局性和強制執行力等。
知識產權糾紛分為合同類糾紛與侵權類糾紛兩大類,對於合同類糾紛,如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專利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技術服務合同,技術咨詢合同,保密協議等等合同糾紛,當事人可以在訂立合同時約定仲裁條款,理論上不存在障礙,實踐中也有這樣的仲裁案例。
但是,在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方面,仲裁方式是否能夠成為糾紛解決途徑,還面臨著理論障礙需要加以突破。
(一)知識產權侵權糾紛適用仲裁的理論障礙
以仲裁方式解決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主要的理論障礙有兩點,第一,依據傳統理論,仲裁方式只適用於合同糾紛,不能適用於侵權糾紛。第二,知識產權往往需要通過行政授權方式取得。因行政權授予的權利產生糾紛,適用仲裁方式解決時會面臨著仲裁如何與行政程序進行對接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的邏輯層次是,第一個能否做的問題,也就是仲裁方式解決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的可行性。第二個是怎麼做的問題,也就是在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如何創新仲裁製度以適應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件的特點。
(二)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與仲裁的契合點
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以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行為。侵權行為與合同行為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侵權法保護的對象主要是絕對權,而合同法保護的對象是相對權,也就是合同債權。
有人認為侵權糾紛應該排除在仲裁之外,理由有二:一是侵權糾紛由於行為人侵犯的總是絕對權利,總是與行為人過錯聯系在一起,而不是像在合同關系中空間是哪一方的過錯常常需要作出判斷,因此侵權關系中一方享有絕對權利,是受侵害的一方,另一方由於實施侵害行為而有過錯,雙方地位不平等,不適於仲裁解決。二是侵權行為的侵害對象包括人身權,而人身權案件是不在仲裁適用范圍之內的。因此,侵權案件也不應該在仲裁的適用范圍之內了。
1、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的經濟成因
知識產權侵權,顧名思義,侵犯的是知識產權,而知識產權的基本概念是,在一定期限內賦予知識產權所有者排他權以獲得超競爭的利潤,補償發明人在使產品進入市場時所做的投資。
為什麼會產生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呢?有學者從法經濟學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他的關注點落在包括但不限於知識產權的無形財產權上:「對於侵犯無形財產權的行為,傳統理論給予了充分的道德譴責和法律評價,但常常忽視這一行為發生原因的經濟分析。行為人為什麼放棄直接交易行為而選擇侵權行為,原因之一是交易成本過高。在無形財產權交易中,諸如當事人、標的物、價金、履行期限與辦法、違約責任等問題,都需要雙方進行足夠的信息交流和行為合作。『這些工作常常是成本很高的,而任何一定比例的成本都可以使許多在需要成本的定價制度中可以進行的交易化為泡影。』經濟學家證明,由於存在著對信息的廣泛需求,一旦無法進行談判,或談判不成功,侵權使用就會代替授權使用或其他合法形式的使用。」
當然,侵權行為本身也有成本,其成本包括實施行為過程中所作出的物質耗費、實施違法行為造成的社會後果,以及由於違法行為所承擔的社會制裁。這個成本既有必然成本,又有法定成本。前者是指基於侵權行為本身而產生的資源耗費,是侵權人實施這一行為所作出的現實支出,後者是指因實施侵權行為而依法承受的代價,包括侵權人以財產或其他經濟利益給予受害者的補償,如罰款、沒收非法所得、賠償損失等。侵權者投入一定的成本,實施特定的非法使用他人知識產品行為,是為了謀取收益。在「產出」多於「投入」情況下,該項行為才被視為有「效益」。
2、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的可仲裁點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與仲裁的契合點有二:一是平等主體。二是財產內容。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識產權侵犯行為的目的是在於使用知識產權,它與知識產權合同行為在同樣屬於對知識產權的使用,區別只不過在於形式的合法性不同。在一定的條件下,這兩種行為可能互相轉換。眾所周知,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預先認定為「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也就是說,人們衡量各種行為方式的成本與收益,從而選擇效益最大化的行為。當侵權行為的經濟效益大於合同行為時,人們選擇侵權行為,反之亦然。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推導出這樣的結論,知識產權侵權和知識產權合同具有相同的平等主體,侵權者常常就是潛在的可能的合同主體。
同時,現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私權,一種特殊的民事權利,是當事人可以自由處分的財產性權利,只要這種處分不違反法律、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既可。
基於這兩個特徵,根據《仲裁法》第二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有可能作為「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而適用仲裁方式解決。
Ⅷ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能仲裁嗎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能仲裁。《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條規定,除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以外,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第三條
下列糾紛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
(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Ⅸ 國際陶瓷的知識產權仲裁去哪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下稱「中心」)。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建於1994年,它為解決私人當事方之間的國際商務爭端提供仲裁和調解。經跨國爭端解決方面的主要專家發展後,該中心提供的程序被廣泛地確認為特別適宜於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娛樂和其他爭端。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簡稱WIPO或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是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設立的、享有較高國際知名度和認可度的中立國際性知識產權爭議解決機構,其提供的調解、仲裁、專家決定等多種高效知識產權替代性糾紛解決(ADR)途徑,是構建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內容。該中心於1994年成立在瑞士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部成立,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曾於2010年在新加坡設立分中心。
Ⅹ 如何發展知識產權仲裁
仲裁是協議管轄,沒有約定,仲裁無管轄權。推廣仲裁 應以落實規范的仲裁條款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