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防工程歸誰所有由誰使用
人防工程是「人民防空工程」的簡稱,它是指國家為了應對戰爭,提高城市整體防護能力,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需要,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築及其設備設施。人防工程包括為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掩蔽、人民防空指揮、醫療救護等而單獨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築,以及結合地面建築修建的戰時可用於防空的地下室。因此,人防工程包括兩種類型,一是單建人防工程,它是指為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掩蔽、醫療救護、人防指揮等單獨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築。二是結建人防工程,它是指結合地面民用建築修建的防空地下室。 一、歸誰所有 單建的人防工程投資者比較明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投資主體是國家。所以,國家享有該類人防工程的所有權。結建人防工程的所有權比較難以認定,《人民防空法》第22條規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修建戰時可用於防空的地下室。因此,城市新建民用建築,必須修建人防工程。但該法並沒有明確此類人防工程歸誰所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37條的規定,國防資產歸國家所有。而人防工程亦屬於國防資產,因此,結建的人防工程所有權應歸國家所有。 二、由誰使用 關於人防工程的使用權,《人民防空工程平時開發利用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人民防空工程平時開發利用應當堅持有償使用、用管結合的原則,平時由投資者使用管理,收益歸投資者所有。《人民防空法》第5條,人民防空工程平時由投資者使用管理,收益歸投資者所有。《人民防空工程建設管理規定》第51條規定,防空地下室所需資金由建設單位籌措。依據上述規定,小區內的人防工程是由建設單位(即開發商)按國家有關規定投資建設的,因此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應由開發商使用管理並享受收益。 有觀點認為,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的投資人應是全體業主,因為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雖由開發商投資建設,但開發商已將該費用列入開發成本,並最終體現在房價中,所以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實際投資人應是全體業主。這種觀點值得商榷,按照《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第9條規定,人防工程面積不計入公用建築面積。可以看出,人防工程建設成本雖對房價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購房者購房款中並未直接包含人防工程建設費用。因此,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的投資人應為開發商,而非全體業主。 綜上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人防工程的所有權歸國家享有,開發商雖然是投資人也無權出售作為國家財產的人防工程的,但作為投資人其有權按規定使用管理人防地下室,並享受收益。
Ⅱ 租賃車位合同60年,但法律規定只能20年最長租賃期,如果合同糾紛,無效合同怎麼判決
租賃車位合同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視為無效合同,該合同確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2、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4、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2)人防工程使用權判例擴展閱讀 :
1、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確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3、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Ⅲ 人防工程改成商場賣的鋪子使用權合法嗎
你好,做為人防工程來講一般不會有產權的,但是一般的人防工程是由開發商出錢回建設的所以答自然也要回報了,按道理來講人防工程只能租用,不過現在好多人防工程都被開發商以使用權的形式出售了,我國人防法規上並沒有明確人防工程使用權的問題,但是國家鼓勵企業建設人防工程,既然是鼓勵企業建設人防工程那就是誰建設誰收益了,目前只有上海有相關的法規出台,明確了平時的使用權有開發商享有。其他各地均沒有相關法律出台,按我國法律規定像此類的租約頂多也就20年,20年以後是什麼情況,這里還是不是你的那就不好說了。此外,工程所在單位使用人防工程(包括使用權出售、轉讓等)必須到人防主管部門申請領取《人防工程平時使用證》,只有在符合安全使用條件的情況下,人防部門才會頒發《人防工程平時使用證》。業主如想保護自己的權益,在與開發商簽訂協議時,最好確認一下,看看這個人防工程是否有《人防工程平時使用證》。
Ⅳ 人防工程商鋪轉讓70年的使用權是否合法是否有效
無效,商業、旅遊、抄娛樂用地產權是40年;所有肯定不是商業產權。
其次,人防工程為公用工程,所有權為國家所有,由政府委託人防部門管理。開發商沒有權力賣人防停車位的產權。但是現在絕大多數小區的人防工程都是由開發商投資修建的,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由開發商投資建設的單件式人防工程,使用權和管理權歸開發商所有,但由人防部門進行監督管理。所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發商是可以將人防工程的使用權賣給業主的,不過業主實際上是租到的。
再次,工程所在單位使用人防工程必須到人防主管部門申請領取《人防工程平時使用證》,只有在符合安全使用條件的情況下,人防部門才會頒發《人防工程平時使用證》。業主如想保護自己的權益,在與開發商簽訂協議時,最好確認一下,看看這個人防工程是否有《人防工程平時使用證》。來自我愛鋪網的回答。
Ⅳ 開發商的民防地下車位使用權轉讓協議有法律依據嗎
您好!
地下車位的使用權能否轉讓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昨日,工業園區法院對一起業主與房產開發商之間的涉及車位使用權轉讓糾紛作出一審判決,對此給出了一個明確說法。
經審理查明,原告杜某(乙方)與被告蘇州工業園區某小區開發商(甲方)於2004年10月14日訂立商品房預售合同一份,明確由原告購買被告開發建設的某小區商品房一套,在該合同的補充條款中註明:本小區內地下車位或地上車位為獨立商品,乙方需另行向甲方購買或租賃,協議另簽,除非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小區內未計入房屋共有分攤面積的公共配套建築的產權屬於甲方。2004年12月30日,雙方又簽訂《汽車車位使用權轉讓協議》一份,約定原告杜某(乙方)向被告房產公司(甲方)購買小區內52號汽車車位使用權,該汽車車位使用權售價為人民幣9萬元。後來,杜某分別於2004年12月12日、2005年4月10日分兩次付給開發商共計45000元車位使用費。同時法院查明,52號車位系地面房屋底層架空層,非封閉性的獨立車庫,不計入公攤面積,且在蘇州尚無法辦理相應權屬證書。
杜某認為,根據《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配套使用的地下室、底層架空層等附屬設施、附屬設備、共用部位屬全體業主所有。而他購買的車位正是屬於底層架空層,應屬全體業主所有,而不應屬開發商,而且,被告始終未能向原告提供自己擁有該車位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證明,故被告無權向原告出售車位使用權,合同應屬無效,所收款項理應退還,請求法院判令原、被告訂立的車位轉讓協議無效並判令被告返還已付款45000元。針對原告的起訴,被告認為,轉讓合同經雙方合意訂立,不違反法律規定,是合法有效的合同,本案中的停車位沒有計入公攤,從建設投資的角度,完全是被告的成本投入,停車位的建設只會方便小區業主,沒有損害小區業主的利益,按照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案件中爭議的停車位使用權被告應有權轉讓。據此,被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
法院審理認為,在未有權屬證書證明車位權屬的情況下,對車位的所有權的認定應本著誰投資,誰得益的原則予以考量。52號開放性車位系由被告投資建設,且相應面積未計入公攤面積,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此車位的所有權應歸被告所有,因此被告有權將此車位的使用權轉讓給原告。原、被告之間訂立的車位使用權轉讓協議合法有效,原告主張協議無效並據此要求返還已付款項的請求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遂依法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望採納
Ⅵ 開發商參與建設的人防工程使用權應該歸誰所有
業主主張人防車庫的所有權,主要理由是人防建設成本進入了房價。這個理由無論在法律上還是情理上,都是不能成立的。
1、 成本與所有權無關。成本是經濟學概念,只是用來計算收益的。是否支付成本,與是否取得所有權沒有必然聯系。(比如一棟三層樓房的成本是10萬元,我只出5萬元,相當於成本的一半,但產權人同意轉讓給我,我就取得了這棟樓的全部所有權;反之,如果產權人一層樓就要價20萬,我同意成交了,也就只能取得一層樓的產權,不能說我已經支付了你整棟樓的成本,你整棟樓都要歸我。)另外現行商品房定價實行市場認知定價模式,商品房銷售價格與成本無必然聯系。
2、 業主是消費者不是投資者,將消費直接等同於投資,這根本就是基本邏輯關系錯誤。消費跟投資可以說是經濟行為的兩面,投資是為了生產產品以滿足消費並賺取利潤,如果將消費等同於投資那整個經濟社會都會因為邏輯關系錯誤而不存在。就本案來說如果業主作為消費者購買房屋後因房屋價格內包含某項(人防工程)成本,使得業主變為該項成本(人防工程)的投資者,享有收益權。如果觀點成立,那業主購買的房屋本身的建造成本也包含在房屋價格內,按照上述觀點推斷業主是該建造成本的投資人應對其所創造利潤享有收益權,就是說開發商開發產品過程中承擔了所有風險,最終利潤應由業主享受,業主才是真正投資人,開發商應將房屋成本以外的利潤部分還給業主。如果將這種邏輯關系進一步放大到生活中的所有行業那結果將不敢想像。因此這種邏輯關系顯然是錯誤的。
3、 從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角度來分析,業主的共有部分只能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法定共有;二是天然共有;三是約定共有。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來源。 從這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第一,法律沒有像規定物業管理用房那樣,規定車位車庫或者人防設施為業主共有,因此這部分不屬於法定共有;第二,作為具有獨立使用價值和可區分的物,車位車庫可以單獨作為所有權的標的,它不是民法上的從物,也就不屬於天然共有的部分;第三,只要建設單位在銷售房屋時,沒有作出人防車位屬於全體業主的允諾,就排除了約定共有。一一排除了法定共有、天然共有和約定共有之後,就可以確定人防車位不是共有的,而屬於專有部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建築區劃內符合下列條件的房屋,以及車位、攤位等特定空間,應當認定為物權法專有部分:(一)具有構造上的獨立性,能夠明確區分;(二)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可以排他使用;(三)能夠登記成為特定業主所有權的客體。建設部《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第九條明確規定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計入公用建築面積。且本案小區公用面積內也並未計入人防工程面積,因此業主所購房屋面積內並未包含人防工程部分。
4、 《物權法》第三十條規定,因合法建造房屋的事實行為設立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建造建築物的行為成就,即產生所有權,建設單位是原始所有權人;消費者購買房屋後所購房屋的所有權由開發商轉移至消費者,但消費者未購買部分(如人防工程)不發生轉移。《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物權法》第七十四條則規定得最為具體: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因此對規劃用於停放機動車的車位、車庫,建設單位有權處分,包括出售、出租和附贈。
Ⅶ 法院能查封人防工程嗎
建議去看一看,人防法,裡面有你需要的解釋。
人防工程比較特殊,投資人不是所有權人,是使用權人。國家才是所有權人。並且戰時,不能有任何理由制止國家作為防控掩體使用的理由。
Ⅷ 未取得人防辦的驗收售賣使用權觸犯刑法嗎
未經人防部門驗收審批頒發使用證,作為人防工程的投資人並不能取得該人防工程相應的使用權及收益權。故此種情況下的地下車位不屬於執行標的,申請執行人請求查封該類地下車位的請求不予支持。
Ⅸ 人防工程的使用權能否繼承使用年限一般多少年
國家鼓勵人防工程實行平戰結合,必建人防工程可以出租,法規明確此類「必建人防內工程容」不得出售。不得出售意味著無法轉讓所有權,房產部門也不核發必建人防工程的房產證。一段時期以來,一些開發商為急於回收成本,受利益驅使不再按月出租人防車位,改為強行以長期出租或附贈等形式向業主變相出售人防車位,損害法律權威和公共利益。當然,這里也有一種情況,有些開發商超出必建義務還多建了一些人防工程,這些超建人防工程是可以出售並可以取得產權證的,並且產權年限與地面建築相同。
產權車位可以出售買賣,它的使用年限一般與房屋的土地使用權一致;而人防工程有的可出售,大部分不可出售,要看項目具體建設情況。結建范圍內的人防車位無法出售買賣,雖然可以租賃,但是其租期不得超過3年。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物業管理區域內依法配建的人民防空工程平時用作停車位的,應當向全體業主開放,出租的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三年,不得將停車位出售、附贈。其他地區可向當地人防監管部門咨詢。
Ⅹ 人防工程商鋪使用權能轉讓後如果發生不可抗力,可以退款嗎
可以。
如果因為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租賃合同不能履行,可以退租金。人防工程屬於特種設施,不能買賣,對方沒有相應出售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