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法中發行權主體

著作權法中發行權主體

發布時間:2020-12-08 19:28:46

A. 出版社出版活動可能涉及到的著作權法內容有哪些

三大類問題不容忽視。
著作權權利主體有關問題
在圖書出版工作中,我們首先遇到的是作品的著作權權利主體有關問題,六個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投稿的情形。不能簡單地認為,誰投稿誰就是著作權人,一定要與投稿人有實際的接觸,了解清楚投稿人的背景以及作品創作的過程等。
二是作者去世,法人終止時的情形。作者死亡的情形:作者故去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依法繼承著作財產權,要獲得相應授權就得找到確切的繼承人(甚至經常是多人),有時候還會發生著作財產權由多個繼承人中一人繼承的情況。
三是委託作品。這里尤其要注意,編輯千萬要盯緊受託人,不要未經同意再另找他人寫作,因為另找他人寫作著作權人又會發生變化。
四是合作作品。對此需要注意的是,要弄清合作作者身份,出版合同盡量與所有合作作者簽署或者在確定其代表人的情況下與代表人簽署。為避免糾紛,在出版合同中關於如何署名(包括署名順序、署真實姓名還是署筆名等),應盡量約定清楚。對於作者在圖書上要求署上非出版合同約定的人員姓名時,尤其要注意授權書的補充簽署和作者身份證明的提供。
五是圖片使用問題。美術作品原件持有人不等於他就是著作權人。不能錯誤地認為購買了正版的圖片庫就可以隨便用來做封面、插圖等,要弄清圖片庫的匯編人是否有權利授權使用,如果沒有這個權利的話,不經過具體圖片著作權人的許可使用會構成侵權
六是網路下載作品的著作權問題。對網上作品不能隨意下載使用,甚至是按規范形式注釋來源做所謂的「合理使用」都不要輕易做。因為網上作品常常來源模糊,難以逐一審查其版權狀況,甚至哪些站點上的內容本身就是侵權的都很難分辨清楚。
著作權人授權內容問題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圖書出版者應當與著作權人簽訂出版合同,但並未限定合同的形式必須是書面合同,當然如果要獲得專有出版權則須採用書面形式。如果屬於非專有出版就可以是口頭協議,但是口頭協議在授權內容的證明上相當困難。
《著作權法》規定的著作權中有4項人身權、13項財產權和一項兜底權利。對於出版社來說,當然一般情況下是獲得的權利越多越好,最主要的是取得專有出版權、電子出版物的出版發行權利、信息網路傳播權,而像小說類作品,其改編權、攝制權、廣播權都有很大利益空間。實際上,權利要求得越多,著作權人相應的條件要求一般也會多。
而對於授權的范圍和期限而言,如果能獲得全世界范圍當然是最好的,但有些時候(尤其是版權引進)常限定在中國大陸地區,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至於授權期限,出版社主要應注重專有出版權的獲得期限。在2001年《著作權法》修訂前,圖書出版者享有的出版權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就是專有出版權,但是不能超過10年。而2001年修訂以後,《著作權法》貫徹了意思自治原則,權利性質和權利期限都交由當事人自由約定。這里指的我們注意的是,首先,未約定專有出版權就不是專有的;其次,專有出版權期限可以約定超過10年;最後,專有出版權期限與合同有效期限是不同的概念,合同有效期限一種是合同里直接規定起始時間,另一種是從合同生效之日起算時間。而專有出版權期限行業內通常約定為從圖書出版之日起算,如果不明確約定,就可能從合同生效之日起算或者導致解釋上的爭議。
對在其他出版社出版過的圖書更換出版社再出版時,要了解清楚原出版合同狀態。尤其要注意《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8條規定,「圖書出版合同中約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但沒有明確其具體內容的,視為圖書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內和在合同約定的地域范圍內以同種文字的原版、修訂版出版圖書的專有權利。」
書稿加工和修改中的權利問題
對稿件的修改直接涉及著作權人的兩項權利: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而且這兩項權利是人身權性質,侵犯的後果可能不僅僅是經濟賠償,還包括賠禮道歉等非財產性責任。
《著作權法》第34條規定,「圖書出版者經作者許可,可以對作品修改、刪節。」因此,實際上只有經過作者許可(口頭、書面都可),才能對作品進行修改、刪節。
稿件中常遇到的是《著作權法》第22條中的規定,「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屬於合理使用。如何判斷某種引用他人作品的行為屬於合理使用?筆者認為關鍵在兩個條件:一是引用的目的是否僅限於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二是所引用的部分是否構成引用人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注意量不是一個衡量的絕對標准)。如果引用行為不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即使已註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也不能構成合理使用。
在這里還要提出的就是關於抄襲、轉載和摘編問題。抄襲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將他人的作品據為己有。最容易被認定的情形是涉嫌抄襲人和被抄襲作品及其作者有接觸,且兩個作品之間有實質性相似。應注意,文字相同部分的字數多少及其在相應作品中所佔比例的大小,都不是判斷抄襲與否的唯一因素。
在沒有明確的情況下,轉載、摘編通常指報紙、期刊將在其他報刊上發表的作品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的行為,不同於以圖書方式出版作品。但不能以此否認圖書出版單位可以取得轉載、摘編權。筆者認為,法律對圖書出版單位的轉載、摘編沒有明確規定相應的形式,應當依照著作權使用許可的一般規定,可以由圖書出版者與著作權人加以約定。

B. 圖書版式也受《著作權法》保護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三十一條(第三款)圖書出版者重印內、再版作品的,應當通知容著作權人,並支付報酬。國家脫銷後,圖書出版者拒絕重印、再版的,著作權人有權終止合同。
第三十五條 出版者有權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
前款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十年,截止於使用該版式設計的圖書、期刊首次出版後第十年的12月31日。

C. 1簡答題 1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是什麼 2簡述著作權與鄰接權的區別

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

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著作權法保護。

釋義:本條是關於著作權法適用范圍的規定。

本條採取了國際通行的做法,即實行國籍原則、互惠原則和地域原則來確定著作權法的適用范圍。

一、國籍原則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這是根據著作權主體的所在國籍來確定給予著作權保護的一個原則。凡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只要創作了作品,不論其作品是否發表,從作品完成之日起,就可以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也就是說,按照本法規定的標準保護該作品的著作權。本條規定的「發表」,我國著作權法對具有本國國籍的作者的保護是基於作品的完成,不論其是否發表,根據本法第十條的規定,「發表」是指將作品通過任何方式(包括口頭宣讀、演唱)公之於眾。

二、互惠原則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這體現了互惠原則。一個國家對本國著作權怎樣實行保護,是國家主權的體現,它有嚴格的國界限制,國與國之間沒有簽訂雙邊協議或沒有共同參加某個國際公約,則不相互保護著作權。因此,當我國尚未同外國簽訂雙邊協議和參加國際公約的情況下,可以不經許可、無償使用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作品。同樣,外國對於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也可以不經許可、無償使用,互相都不受本國著作權法的保護。一旦我國同外國簽訂了雙邊協議或共同參加了某國際公約,則應相互給予著作權保護,實行互惠原則。

適用本款規定有三個條件:

第一,外國人的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無國籍人的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了有關著作權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了有關著作權的國際條約。這里所說的「外國人」,包括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外國組織。

第二,該協議或者國際公約承認該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的作品享有著作權。

第三,該協議或者國際條約要求協議國或者參加國相互保護其承認的著作權。

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的作品,才受本法保護。

三、地域原則

這是根據著作權主體所創作的作品首先出版地來確定給予著作權保護的一個原則。

地域原則在本條中體現為兩個方面:

1、「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是指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的第一次出版是在中國境內,如果外國人的作品已在中國境外出版過,只是在中國境內再次出版,這不能作為在中國境內首先出版的作品。如果外國人的作品第一次發表是在中國境內的,我國就是其作品的起源國,我國按照本法的標準保護其作品的著作權。

2、「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

適用本款有以下兩個條件:

1.作者是無國籍人、外國人。該外國人的所屬國未同我國簽訂有關著作權的雙邊協議,也未同我國共同加入有關著作權的某個國際公約。

2.該作者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或首次在成員國與非成員國同時出版。這里應當注意「同時出版」並不是要求在同一分或同一秒發生。《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對「同時出版」的界定是:一個作品在首次出版後三十天內在兩個以上國家內出版,則該作品應視為在這幾個國家內同時出版。

哪些作品不屬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

根據《著作權法》第4條第1款的規定:「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

第5條:「本法不適用於:(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二)時事新聞;(三)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D. 發表權、發行權、表演權、表達權哪個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抄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表達權不屬於其保護范疇。

E. 著作權與版權有哪些相同點及不同點

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第五條規定:「著作權與版權系同義語」。知識產權界也有人將版權和著作權等同看待。
版權與著作權的區別:
其一:主體不同。
從狹義上看,版權是指出版者權,其主體是出版者。在中國,出版業被當作意識形態的重要領地長 期為國家專營,由國有的出版機構(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具體運作。所以,在我國版權的主體只能是國有出版機構,自然人不能成為版權的主體。而著作權的主體是 作品的作者。客觀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唯一事實作者,自然人以外的其他社會組織和民事主體;只能在特定情況下才能被視為「法定作者」。
其二,客體不同。
出版者權的客體為書刊及音像出版物。而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著作權法保護的只是作品,而非作品的載體,因為作品載體可以有許多種,而作品本身只能是一個。
第三,形成機制不同。
版權是一種從屬於著作權的派生權利,出版者版權只能由著作權人授予而產生。而著作權是基於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產生的權利。在我國,作品一經創作產生,只要具備了作品的屬性,即自動依法產生著作權。
第四,內容不同。
以我國為例,出版者對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權,包括專有出版權、版本權、出版作品的形式和內容 的修改權、刪除權。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財產權包括復制權(出版權、 發行權、復制權、演繹權、翻譯權、演繹權)、傳播權(表演權、播放權、展示權、朗誦權)等權利。
第五,期限不同。
在我國,出版者對作者授權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時限的專有出版權。時限長短由出版人與著作權人 協商簽約產生,並規定合同有效期限不超過10年。著作人身權的保護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內容具有一身專屬性的權利理應受到永久的保護。對於著作財產權, 各國都規定了一定的時間界限,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和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去世後50年,截止於作者去世後第50年的12 月31日止。

F. 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為何要將出版者權與鄰接權制度規定在一起

我國《著作權法》將抄出版者的權利與表演者權、錄音錄像製作者權、廣播電視組織者權等傳統上稱為鄰接權的權利規定在一起,並單獨作為一章,統稱為「出版、表演、錄音錄像、播放 」;在規定法律責任部分,又將其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這在世界各國著作權立法中是獨有的。在國際上,鄰接權一般僅指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和廣播電視組織者因傳播作品而產生的權利。

G.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鄰接權的種類有哪些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鄰接權有四種,即:出版者權、表演者權、錄制者權和廣播電視組織權回。《答著作權法》第四章用四節分別規定了這四種鄰接權。鄰接權是與著作權相鄰的權利。出版者權,指圖書、報刊出版者享有的權利,主要有版式設計專有權、專有出版權;表演者權是指表演者享有的權利,表演者包括演員、演出單位和其他表演文學、藝術作品的人,表演者權的客體是表演活動;錄制者權是指錄音錄像製作者享有的權利,錄制者權的主體包括錄音製作者和錄像製作者,客體是錄製品,包括錄音製品和錄像製品;廣播電視組織權也叫播放者權,是指播放者享有的權利,播放者包括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客體是播放的廣播或電視,而不是廣播、電視節目。鄰接權包括財產權和人身權,其中人身權的保護沒有期限,而財產權的保護有期限。

H. 非法出版物中採用的被剽竊作品能成為著作權保護法主體以及追究違約責任嗎

不行,因為ALL RIGHT BY PUBLISGER,也就是版權頁中有明確規定,所有版權已經歸出版社所有,也就是說出專版社應屬該在出版前查明版權責任。如果不明確的,一般大型出版社會要求作者刪掉這部分內容,小的都不要這部分版權,寫上版作者的名字。(我爸是作者給美國約翰威力發稿時一張好幾張的圖片就被拒絕了,用的是他們自己攝影師的照片)

I. 著作權法中為什麼規定發行權一次用盡

發行權,是指著作權人以出售或者贈與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原件或者復印件的權利,是著版作權財產中的一項權利。權既然你的作品已經公布出來了,那當你第二次再拿出來的時候,你的作品已經被別人所知道了,那麼就自然沒有發行權了。

J. 著作權法中的出版和復制發行有何區別

出版是指通過來可大量進行內容復制源的媒體實現信息傳播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有文字以後發展起來的。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寫、刻繪書籍,是一定意義上的出版。正式的出版是隨著印刷術的發明,至唐代中葉盛行。現代出版主要指對以圖書、報刊、音像、電子、網路等媒體承載的內容進行編輯、復制(包括印刷、復制等)、發行(或網路傳播)三個方面。
發行,著作權法術語,指為滿足公眾的合理需求,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復製件。
不同就是一個原創,一個復制。

閱讀全文

與著作權法中發行權主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