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物權是支配權、絕對權和對世權
1、物權是來權利人直接支配的權利,即物自權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標的物直接行使權物權的構成體系利,無須他人的意思或義務人的行為的介入。
2、物權是絕對權(對世權) 物權的權利主體只有一個,權利人是特定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第三人,且義務內容是不作為,即只要不侵犯物權人行使權利就履行義務,所以物權是一種絕對權。
3、物權是財產權折疊 物權是一種具有物質內容的、直接體現為財產利益的權利,財產利益包括對物的利用、物的歸屬和就物的價值設立的擔保,與人身權相對。
4、物權的客體是物,且主要是有體物。 物權具有排他性 首先,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其次,同一物上不許有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並存(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物上不可以有兩個所有權,但可以同時有一個所有權和幾個抵押權並存),即"一物一權"。
5、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必須具有公開性,因此物權必須要公示。物權設立採用法定主義。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又稱為物權的優先權。
B. 物權的全面性原則
權法定原則。指物權的種類、效力、公示方法都要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合同任意創設。
確立物權法定原則,首先是要在《物權法》中建立完整的物權體系。借鑒日本的做法,從物權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角度,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兩大類。用益物權是對物的使用並獲取收益的權利,擔保物權是擔保債的實現設定的權利。前者支配物的使用價值,是主權利,後者支配物的交換價值,是從權利。
第二,一物一權原則。一個物上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可以設定多個物權,但不能設定相互矛盾的物權。
一物一權原則必須解決一個重大問題是,我們鼓勵一個物上設立多個物權,但要避免內容相沖突的物權,一旦當事人設立了內容相沖突的物權,應當通過什麼樣的規則來解決。一物之上有多個抵押權,根據物權的優先原則,實行先來後到的規則,先設定的抵押權優於後設定的抵押權。但不同的物權不可以簡單的實行先來後到。法律可以在例外的情形下規定哪一種物權有優先效力。在兩個不同性質的物權沖突時,如果使一種物權有優先於另一種物權的效力,必須使其有公示的方法表現出來,使另一種物權人在設定時就已經知道有此種物權存在。否則,不能有優先的效力。
第三,公示和公信原則。物權是對世權,可以對抗任何其他人,因此要讓世人知道。公示是物權設立的基本條件,公示的效力,對於動產是交付、佔有,對不動產,是登記。登記在確認效力時,要把他和交易本身區別開。
公信主要用於不動產領域,指凡是登記記載的權利人在法律上推定他是真正的權利人。如果登記記載的權利人以不動產進行交易,對方根據對登記的信任而與其進行交易,哪怕事後證明登記是錯誤的,交易仍然受到保護。主要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現代民法重要任務是保護權利的外部表象。登記形成權利外觀。交易的當事人應該足夠相信登記的記載,並基於這種相信進行交易,否則,交易沒有安全感。
C. 物權公示與物權直接支配性的關系
法律分析:動產公示為佔有,所謂佔有是指人對物的掌握與控制。效力:推定效力(推定該動產直接佔有人對其佔有物行使的權利為其合法權利)、公信效力(使社會公眾相信找有人對其佔有的動產享有物權的公信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八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D. 物權反映的是人對物的支配關系
物權反映的是人對物的所有關系和支配關系。
E. 為什麼說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
根據《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由此可見,物權是權利人支配一定物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它是絕對權,也就是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義務人。
物權具有優先性,也就是不同物權之間先設定的物權優於後設定的物權;物權具有追及性,也就是物權請求權中的佔有返還請求權可以對任何佔有人行使.物權包括對物佔有、使用、支配、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最典型的物權,而且一個物上可以存在多個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物權法》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5)物權的支配性擴展閱讀:
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其次,同一物上不許有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並存(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物上不可以有兩個所有權,但可以同時有一個所有權和幾個抵押權並存),即「一物一權」。
應該注意的是:在共有關繫上,只是幾個共有人共同享有一個所有權,並非是一物之上有幾個所有權。在擔保物權中,同一物之上可以設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抵押權,但效力有先後次序的不同。因此,共有關系以及兩個以上抵押權的存在都與物權的排他性並不矛盾。
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必須具有公開性物權,必須要公示。物權設立採用法定主義,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又稱為物權的優先權。
F. 物權的基本特徵
物權的特徵
1、物權是權利人直接支配物的權利,這項權利也是物權的基本內容。
2、物權是以直接就物享受利益為內容的權利。
3、物權是排他性的權利。
G. 請問有關法律民事權利中物權的限制性支配權是什麼意思也就是限制性支配權是什麼意思
權利人難以獨立自主使用自己權利,必須兼顧滿足法定特定條件。
例如共同共有人產權必須全體權利人一致同意,方可支配處置
H. 物權的本質屬性物權的本質屬性是支配性還是排他性
支配
因為物權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所有權等形式。
擔保物權中的未登記抵押權就不具有排他性。
所以可以看出物權最本質的還是支配性。
I. 物權的支配關系
支配關系的內容,即物權法規定了人對物的支配范圍。物權法調整著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支配關系,明確著各類支配關系的主體對物的各自的支配范圍:
(1)人對物的全面的支配關系。既包括對物的價值的支配,也包括對物的實用價值的支配,這在物權法上形成所有權制度。
(2)人對物的利用關系。雖然所有權制度也調整所有人對物的利用,但在實際生活中還存在大量的非所有人對物的利用關系,而且這在市場經濟中是一種普遍的、經常發生的現象。這在物權法上形成用益物權制度。
(3)人對物的交換價值的支配關系。物的所有人在自己的物上為他人設定擔保,由擔保權人支配物的交換價值,從而使得債務人獲取信用,這也是人們對物的利用的一種重要的方式。物權法調整非所有人基於債的擔保對物的交換價值的支配關系,這在物權法上形成擔保物權制度。
(4)人對物的佔有關系。佔有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法律現象,它既可能是基於本權的佔有,也可能不是基於本權的佔有,它既可能表現為一種權利,也可能只是一種事實狀態。物權法出於維護社會秩序和交易的安全,調整人對物純於事實上的佔領、控制關系,這在物權法上形成佔有制度。
物權與支配、佔有、使用等權能的關系
傳統理論有觀點認為,物權和支配、佔有、使用等權能是分離的,起源於農村承包經營權即是將所有權與所有權的權能相分離,讓集體享有所有權,讓農民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解決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實際上,物權上的支配、佔有、使用等權能沒有分離,而是根據一個相對之債的關系,使相對人享有了對物的合法佔有,但對之有一定內容限制,如農民不能將該土地超出適用范圍處置;物權的所有權人,集體、國家可以對物第三無權佔有人請求回復,原因在於第三無權佔有人沒有取得該物支配、佔有、使用的基礎,即物權的合法佔有,第三無權處分人無法根據相對之債原理豁免使用該物;
甲將房屋出賣給乙,交付了房屋,尚未辦理過戶登記,乙未經甲允許,將房屋出賣(或出租)給丙,並將房屋交付給丙。丙對甲屬於有權佔有。(注意這是買賣合同,雖然未登記,只能影響所有權取得上的問題,但買賣合同是有效的,甲已經把佔有、使用、收益等權能轉移給乙了,並且根據合同約定內容,甲有義務不得再參與乙對使用、佔有、支配的處置)甲根據合同內容,授予了乙佔有、使用、收益,轉佔有,轉收益,轉使用的權利,根據債的相對性,丙相對於甲是有權佔有。這就是為什麼房東在辦理過戶登記前也可以出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