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的我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
(來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源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決定: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於1996年12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於版權和鄰接權若干問題的外交會議上通過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同時聲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另行通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2007年3月6日,中國政府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正式遞交加入書。同年6月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在我國正式生效。
2. 版權與鄰接權國際條約有哪些
目前國際保護版權抄與的條約主要有:
1.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92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加入)
2. 世界版權公約(1992年7月30日中國加入)
3. 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的國際公約(1961年簽訂)
4. 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公約(1971年10月29日簽訂,我國於1992年11月7日加入)
5. 關於播送由人造衛星傳播載有節目的信號的公約(1974年簽訂)
6. 避免版權使用費雙重征稅的多邊公約(1979年簽定)
7. 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1994年)
8.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1996年)
9.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1996年)
3. 世界版權公約的主要內容
該公約抄的主要內容:
1、提出對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給予充分有效的保護,各締約國自行決定保護范圍;對作品的保護期限定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25年或作品首次發表之後25年;要求在出版的作品上有一定版權標記。該公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成員國不必繳納會費。但是,該公約未明示保護作者的身份權,不具有追溯力,且不允許締約國對某些條款予以保留。
2、公約並不對作者的精神權利(或稱「人身權」)提供一般保護,只是在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條款」內,含有禁止篡改他人作品,以及作者有權收回已進入市場的作品等相當於保護精神權利的規定。
3、中國於1992年7月30日遞交了加入《世界版權公約》的官方文件,同年10月30日對中國生效,1955年加入該公約的政府間委員會。作品保護受要有一定手續,必須注冊登記並在作品的版權頁上刊載版權標記。
4. 中國何時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何時進行過修正中國那年加入《世界版權公約》
《中華人來民共和國著作自權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修正。
1992年7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同時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世界版權公約》第五條之二的規定,享有該公約第五條之三、之四規定的權利。
5. 如果在中國申請版權登記,根據世界版權公約,是不是在其他成員國都有效
版權不是登記時產生的,而是在完成作品之日就產生了版權。中國的版權登記僅是登記並可以發生糾紛證明你版權產生的時間。另外,版權產生後在版權公約成員國都享有著作權(版權)。
6. 世界版權公約的介紹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於1952年9月6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各國政府代表會議上通過,1955年生效。1971年7月在巴黎曾作補充修訂。截止1984年1月,已有78個國家參加該公約。旨在協調伯爾尼聯盟與泛美版權聯盟之間在著作權保護方面的關系,建立各成員國均能接受的國際著作權保護制度。
7. 世界版權公約的歷史沿革
《世界版權公約》 (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 1947年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主持准備,1952年在日內內瓦締結,1955年生效容。1971年在巴黎修訂過一次。中國於1992年7月30日遞交了加入《世界版權公約》的官方文件,同年10月30日對中國生效。
公約所定的保護水平,反映在它對成員國國內法的最低要求上。公約由7條實體條文與14條行政條文組成。它的實體條文不像《伯爾尼公約》規定得那 么具體,而是比較籠統。但是,公約不允許參加它的國家作任何保留。
該公約保護的作品版權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和學術三個方面。並且根據修正文本第一條設立的政府間委員會,研究有關版權的國際保護與合作。
是繼《伯爾尼公約》後又一個國際性的著作權公約。1952年9月締約國在日內瓦簽訂,1971年7月在巴黎修訂。全文共21條及兩個附件。
8. 世界版權公約的全文內容
請查閱:
http://www.lawtime.cn/info/zzq/zzlawxglaw/2006091632108.html
9. 3. 《世界版權公約》規定的版權保護期是( )
A. 不少於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的25年
10. 版權的國際保護的《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
在多邊協定中,影響最大的是上述《伯爾尼公約》和1952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簽內訂的《世界版權容公約》。在80年代初,前者有76個成員國,後者有78個成員國,但其中有40多個國家是交叉的。美國、蘇聯分別於1954年和1973年參加了《世界版權公約》。《伯爾尼公約》的規定比較具體、詳細,規定作品享有版權不依賴於任何手續(如注冊登記、繳納樣本等);規定的保護期也較長,並有追溯效力。《世界版權公約》則容許有手續,規定的保護期較短,沒有追溯效力。《伯爾尼公約》以西歐國家為主,《世界版權公約》則具有較大的普遍性。
此外,還有一些區域性和專業性的多邊協定。美洲國家前後訂立過7個版權公約,其中有6個是區域性的,但在美國和其他一些美洲國家參加《世界版權公約》後,這些公約實際上已不起作用。歐洲國家之間訂有《交換節目和電視影片協定》(1958)、《保護電視播放協定》(1960)、《防止國境外的電台廣播的歐洲公約》(1965)。專業性的多邊協定有1961年簽訂的《保護表演者、唱片錄制者和廣播組織國際公約》、1974年的《人造衛星播送載有節目信號公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