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宅基地可以進行抵押進行貸款嗎
我國現行法律明文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得抵押。《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只限制於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荒山、荒灘等農村土地,經發包方同意,並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林權證書的,才可以設立抵押,並沒有明確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則明確規定,除買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四荒地」等農村土地可以抵押外,其他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是不允許抵押的。
但是土地管理法修改已經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並於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列入立法計劃。國土資源部已於2009年6月將修訂草案送審稿報送國務院審議。國土資源部提出,代表議案提出的關於征地制度、土地儲備制度、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土地執法監察、宅基地使用權抵押和流轉、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等意見已經在修改過程中進行了研究和採納。
2010年5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198號)要求,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在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程度高的地區,金融部門要積極支持和配合當地黨委和政府組織推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房用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和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開展相應的抵押貸款試點,豐富「三農」貸款增信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之後各地省、市、縣級的人民政府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在國家法律沒有完全修改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232個試點縣(市、區)、天津市薊縣等59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分別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
㈡ 融資租賃屬於「影子銀行」嗎
中國新一輪經濟改革,首先從央行「奶媽」變「虎媽」開始。市場傳聞要用市場的方式解決貨幣「流動性錯配」的問題。「影子銀行」似乎成為先要開刀領域。有媒體把融資租賃納入「影子銀行」范圍。 但自銀行的流動性緊張以來,並沒有見到依靠銀行信貸為主要資金來源的融資租賃在叫苦資金來源斷檔,似乎給融資租賃的資金並不在錯配范圍的印象。筆者帶著這個疑問從新的經濟改革看,融資租賃是否屬於影子銀行,是否要納入金融監管。 在冠以「影子銀行」的頭冠前,先要看「影子銀行」到底指什麼 從查到的資料看,影子銀行的定義是:「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 國際上,歐美「影子銀行」主要圍繞證券化推動的金融創新工具,這些工具在中國的金融市場里多數不存在。且金融租賃、信託、銀行保理、銀行理財、小額貸款等業務完全處於銀監會的監管之下,與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不符,不能隨便扣「影子銀行」的帽子作為被整頓的對象。 「影子銀行」的特點不是做著與銀行相同的事情就是「影子銀行」。主要還是在資金來源與放款這兩方面和銀行吸收公眾存款與信貸極為相似,且不受銀監會的金融監管的變相攬存和變相貸款。信用等級低於銀行信貸,還不受國家宏觀控制的約束。因此受監管的金融機構願意與「影子銀行」合作來規避監管(所謂銀信合作)。 中國的金融監管主要在「信貸規模」管理。重點表現在規模管理,缺乏投放的導向和投放產業的監管。因此在過去的時候,房地產、政府融資根本限制不住。深層從的原因就在只看規模,不看導向。 這次經濟體質改革,央行收緊資金流動性,先製造一個「流動性」不足的假象,然後迫使金融機構按監管的導向把資金有錯配轉為適配。當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向小微企業融資,向實體經濟融資轉變。誰要想「得救」就得拿出導向內的信貸資產獲得臨時補救。其他錯配信貸還要盡快退出。用退出款「自救」。 「影子銀行」到底好不好? 在投融資領域,融資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中國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長期處於間接融資的方式下(銀行吸收公眾存款後再以信貸方式投放社會)融資。這種方式的好處是金融體系完全處於國家監管范圍之內。弊病是所有的信貸風險都游國家來承擔。 為此銀行信貸主要集中在央企、大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政府投資項目等。而對於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的中小企業幾乎是融資無門。這樣做與一個市場化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完全相悖。因此有人提出要加大直接融資的比例。和國外的4:6相比,我國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不到1:10。盡管呼聲很高,但在政策上還是不敢放開。 中小企業在金融監管體系內的不到資金,就要從體系外尋求出路。各種名目直接融資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本是對間接融資不足的一種補充。當資產證券化、投資銀行的出現,加速的直接融資的發展。在高杠桿率的吸引下風險被無限地擴張。最終導致世界性的「金融海嘯」。因此出現要把體系外的「影子銀行」納入體系內監管的呼聲和做法(境外某些投行改銀行)。 中國的金融機構從事的金融租賃、信託、銀行保理、銀行理財、小額貸款等業務,受此影響,不管是直接或變相貸款,不管其資金來源何處,都被納入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管理。在「信貸規模」這個圈子裡,再怎樣資產證券化(直接融資),都沒有規模外融資的實質意義。 從「影子銀行」有利於直接融資的角度看,「影子銀行」在中國應該適度發展,不要一談「影子」就變色。與其說去「影子銀行」,不如說去高風險的高杠桿化,去表外融資,去資金投放規避金融監管化著手,更有實際意義。 融資租賃到底算不算「影子銀行」 融資租賃是以融物的方式達到承租人融資的目的的一種新經濟的交易方式。通常情況下,為了項目安全,租賃公司是不給承租人資金。只有「出售回租」的方式,承租人才可以獲得資金。當這種把租賃當信貸做的業務成主流時,容易讓人聯想是做變相貸款的「影子銀行」。 融資租賃公司雖說具有代人借款、代人放款、代人采購、代人銷售、代人資產管理的經營特徵。貌似一個中介公司。但擁有物權和負債的地位與一般的中介有很大的區別。與「影子銀行」定義的那種「信用中介」完全不同。 融資租賃可以資產殼公司的資產為標的物,直接在市場上融資後購買物價做委託租賃。這種做法貌似吸存,實際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只要不是資金委託,與「影子銀行」應該無關。 「影子銀行」與金融監管有密切的關聯。因此要分析融資租賃是否屬於「影子銀行」,監管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若以監管劃分是否屬於「影子銀行」,那麼金融機構的融資租賃,尤其是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本身就與銀行為一體,受銀監會按銀行業監管。做了大量類信貸租賃,也不能說是「影子銀行」。 融資租賃是舶來品。英文詞義只有一個「financial leasing」但到中國就因為監管不不同,分為金融租賃和融資租賃。雖然在操作上,稅收待遇上是一樣的。但從監管和資金來源方面卻有很大的不同。 金融租賃公司屬於銀監會按「銀行業」監管,經人大行政許可授權。不管是操作環節、租賃額都要納入信貸管理,受規模限制。金融租賃公司更像是一個放款機構,而不是一個設備租賃公司。 融資租賃公司屬於商務部「監管」外資的租賃公司只有審批有人大行政許可授權,未見監管授權(文件規定外資企業設立後,由工商監管)。內資的更處於試點階段。有沒有監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沒有得到人大行政許可授權。這樣的租賃公司再以出售回租為主要業務,不知道租賃公司資金來源的外界,都以為租賃公司就是專門做信貸的「影子銀行」。 是不是融資租賃公司不像金融租賃公司在金融監管題系內,融資租賃公司就是影子銀行? 融資租賃交易中,首先需要融資的是租賃公司。與金融租賃公司截然相反的是:融資租賃公司是借款人,金融租賃公司是放款人。融資租賃公司借款受1:10杠桿限制。金融租賃公司受8%的資本充足率限制。 融資租賃因為同時擁有債權和物權,降低了對承租人信用的過度要求。因此銀行信貸不能做的設備貸款,不等於融資租賃公司不能做設備租賃。租賃公司憑借租賃技術給項目增信,並不是外界所說的銀行不做的信貸租賃公司敢做(的次貸)。經過增信的資產不比信貸資產差。否則租賃公司自身的融資問題也難以解決。 按照國際慣例,融資租賃的標的物主要是機械設備。租賃公司主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若說流動性「錯配」,把資金給做中小企業設備融資租賃的租賃公司用,絕對不是流動性錯配。恰恰是當前需要鼓勵的流動性流向。 由此說融資租賃就不是「影子銀行」了? 不然。現在有些融資租賃公司把租賃當信貸業務做,且租賃標的物側重於宏觀調控重點的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等范疇。若這類資產採用了直接融資的手段融資。那麼典型的「影子銀行」特性就顯露出來。因此有媒體把融資租賃算作「影子銀行」不能說業界被冤枉。 由此也可以知道為什麼融資租賃公司要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市那麼難?若融資租賃公司實際上是一個「影子銀行」。按照現在的金融風險調控政策,必然不會讓其入市。 同時也說明另外一個問題:作為借款人的融資租賃公司,完全沒有必要納入嚴格的金融監管體系內。給不給錢不是監管部門說了算,而是出資人說了算。 是不是有了金融監管就不是「影子銀行」 前面說了。現在所謂的金融監管主要是信貸規模的監管。對於資金的投向是否側重於實體經濟,是否在給「影子銀行」提供資金,並沒有嚴格的監管措施,最多給個指導意見,聽不聽不受監管約束。在此監管下,金融租賃公司普遍把客戶群鎖定在大型國企、央企。租賃標的物偏好不動產和政府融資項目甚至在非實體經濟上大搞創新。 監管不到位,或錯位是造就「影子銀行」根源。脫離融資租賃原本的特徵,以突破監管為目的的創新,這樣的金融機構租賃公司,不是「影子銀行」,勝是「影子銀行」。 改革之路是給企業鋪設一條正確行使的路 融資租賃是不是「影子銀行」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不是按有沒有監管劃分,而是看監管是否錯位或無效。只有國家的經濟改革給企業發展鋪設一條正確的路。企業才會願意健康發展。對出資人管好了,用款人就不會濫用流動性。 融資租賃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技術水平也很重要。若就是為了設立「影子銀行」而設立金融/融資租賃公司。按照現在的改革勢頭,這類租賃公司將難以持續發展。 不管怎麼說,原來指望融資租賃公司能夠直接融資的企業,又要等政策的春天來臨了。
㈢ 產品化是保險資產管理的方向
一、資產管理公司相關業務模式
從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具體實踐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買斷,銀行將不良資產打包後,批量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根據資產包的規模,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採取一次性買斷或分期買斷的方式,分期買斷的方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輕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壓力。
第二種模式是合作處置。在政策性接收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的階段,資產管理公司對債務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並不能深入產業,現階段可以聯合同行業優質企業,對不良資產進行重組,最終實現利益共享。
第三種模式是反委託處置。資產管理公司買斷銀行的不良資產包後,將資產的收益權賣給信託計劃或券商資管計劃,資產的所有權仍歸屬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同時資產管理公司繼續負責不良資產的處置。這一模式中,資產管理公司可將資金成本提前回收,解除資本佔用,而風險則由投資者自己承擔。
第四種是不良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公司從銀行買斷不良資產包後,通過測算現金流,採取折價的方式,以信託計劃作為SPV,然後發行重整資產支持證券,向投資者出售。至於不良資產後期的管理,仍然可以委託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在2006年到2008年期間,我國曾有過4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實踐,發行金額總計約134億元,但是2008年以後,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此項業務也被叫停。2015年,重啟資產資產證券化的呼聲漸高,預計不久之後該類業務將放行。
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不同的是,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處置范圍僅限於本省。除了傳統的處置手段以外,已經有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在逐步創新處置模式。
(1)輸血性重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對一些能夠起死回生的項目進行輸血,幫助企業走入正軌,實現溢價然後退出。
(2)以物抵債。對於一些優質的抵押資產,盡量不走漫長的訴訟途徑,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實現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和企業的雙贏。
(3)公開徵集重組方或者投資人。在擔任不良資產一級批發商角色的基礎上,吸引更多專業的社會投資人參與不良資產的投資,共享行業的利潤。
(4)聯合地方政府成立不良資產處置基金或子公司。充分利用當地政府的資源,深化不良資產的處置,幫助地方政府剝離不良資產。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良資產快速增加的背景下,雖然資產管理公司面臨無限商機,但是受限於資產管理公司的框架和機制,也面臨較大的「去化」壓力。對於交易到手的不良資產,資產管理公司應通過分類管理,以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對於債權類不良資產,基於「冰棍效應」,由於本金部分並不會發生變化,收益來源是利息或罰息,利潤空間比較有限,因此應該迅速化解;而對於物權類不良資產,基於「根雕理論」,資產管理公司可以選擇長期持有及精雕細琢,以時間換空間獲取更高的收益。
二、銀行相關業務模式
目前國內銀行更多是通過債務清收、內部分賬經營、壞賬核銷、發放貸款增量稀釋、債務延期或重整、招標拍賣、債權轉股權、實物資產再利用等多種傳統的方式處置不良資產。受制於處置效率,在不良資產急劇增加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創新處置方式。
在嚴格的考核壓力下,不少銀行在季末或年末等關鍵時間節點利用同業資金或者理財資金對接不良資產,實現不良資產出表,以降低不良率。亦因此,不良出表的定價一般由銀行當年的核銷額度來確定。具體而言,不良出表有以下幾種操作模式:
(1)資產管理公司代持模式。銀行為資產管理公司提供授信,或者認購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債券,將資金注入資產管理公司,然後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從銀行獲取的資金接收銀行的不良資產,達到銀行出表的目的,同時銀行承諾未來回購資產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資產。這一模式中,資產管理公司扮演的是通道的角色。
(2)銀銀互持模式。資產管理公司買斷銀行的不良資產包後,將資產的收益權賣給信託計劃或券商資管計劃,再由銀行與銀行之間通過同業授信或利用理財資金對接。這一模式中,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或券商資管同為通道角色。
(3)銀行與外部機構共同出資成立子公司,直接收購母公司的不良資產,進一步開展不良資產的處置工作,處置收益由合作各方分成。
需要指出的是,代持和互持兩種模式實質上是銀行利用時間換空間的操作,雖然均實現了銀行不良資產的階段性的出表,但風險仍然保留在銀行體系內。一方面,階段性的出表為銀行贏得了一定的空間,不良資產不用很快處置完,而是可以分散在未來的幾年內慢慢消化;但另一方面,銀行在付出資金成本的同時仍然要負責不良的處置,而在此後幾年處置收回的現金可能還不足以覆蓋資金成本以及人員運營費用,最終不得不降價再做一次買斷式的出售,導致延誤了最佳的出售時間,可能會得不償失。
三、信託公司相關業務模式
1、以通道業務為主的資本中介
信託公司長期以來跟銀行合作較多,可以跟一些城商行,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城商行合作,因為這些銀行所在地的不良率很高,不敢投資自己區域內的資產,但是非常願意投資安全區域內信用較好的大銀行的資產,信託公司可以扮演資本中介的角色,實現中小銀行的資金和大型銀行的不良資產之間的對接。
2、與資產服務機構合作,把不良資產產品化
在資產端,銀信合作業務為信託公司積累了銀行的資源,可以保證不良資產的供應。從信託公司的傳統業務來看,雖然不良資產並不是信託擅長的領域,但是信託公司一直擅長房地產、基礎設施、政府平台以及資本市場等各領域資產的產品化。由於資產服務機構本身具備資產處置的能力,信託公司可以聯合專門的資產服務機構成立基金,通過結構化的分層設計以及增信措施,對應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這一模式可以使信託公司不斷向資產證券化靠攏,同時培育信託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
3、大投行模式:SPV+不良資產批發商
通過開展通道業務,信託公司培育對不良資產價值的識別和判斷能力,在此基礎上信託公司可以獲取大量的不良資產包,並將不良資產的處置及管理工作委託給專業的資產服務機構,實現共贏。在這一模式中,信託公司是一種「大投行」的角色,既可做中間的SPV,又可做不良資產的批發商。
四、保險公司相關業務模式
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保險資金體量較大,對不良資產亦存在配置的需求。目前已經有保險公司參股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實踐。具體而言,保險公司通過發行保險資產管理計劃,以明股實債的方式參投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並簽訂回購協議,由於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具備國資委背景,所以風險較低。但在這一模式下,業務機會比較有限,不足以支撐保險資金長期配置的需求。
另外,在保監會政策放開的條件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以與具有不良資產處置能力的機構合作,成立有限合夥基金,並作為基金的有限合夥人(LP),深度參與不良資產市場的業務。
保險資金甚至可以作為單一LP介入具體的優質項目,然後以基金份額作為基礎資產,發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進一步對接保險公司體系內受託管理的資金。這一模式中,保險公司可實現以基金份額作為杠桿,撬動整個險資體系。
五、非持牌機構相關業務模式
1、細分領域的不良項目投資
在房地產和小微貸等細分領域,市場上已經有一些比較專業的投資機構。例如有些民間資本或外資設立的房地產並購基金,專注投資具有違約風險的地產項目,通過對地段的選取、項目的精算等專業能力,獲取違約盤整及對標的項目的改造及運營提升所帶來的收益。還有民間投資機構專注於個人和小微企業以不動產做抵押的不良資產處置,由於標的較多,大大分散了個體的風險,而且個人和小微企業的抗辯能力較差,投資機構在司法上處於相對強勢的一方,處置起來相對容易,因而平均處置周期能控制在兩年左右,也能獲得較高回報。
2、不良資產產品化運作模式
目前已有資產服務機構通過設立不良債權投資基金,投資者主要是高凈值客戶。由於不良資產的處置周期一般在兩年以上,因此資產服務機構需要加強流動性管理,甚至用自用資金提供流動性支持。在產品設計方面,可以直接設計期限為兩年的產品,也可以設置不同期限的產品對接不同需求的投資者。
————點金人轉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現在宅基地使用權可以抵押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只限制於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荒山、荒灘等農村土地,經發包方同意,並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林權證書的,才可以設立抵押,並沒有明確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則明確規定,除買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四荒地"等農村土地可以抵押外,其他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是不允許抵押的。
但是,2010年5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198號)要求,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在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程度高的地區,金融部門要積極支持和配合當地黨委和政府組織推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房用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和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開展相應的抵押貸款試點,豐富「三農」貸款增信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之後各地省、市、縣級的人民政府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在國家法律沒有完全修改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2013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2015年8月24日,《國務院關於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始出台,明確農民住房財產權設立抵押的,需將宅基地使用權與住房所有權一並抵押。
穩妥起見,十八屆三中全會僅賦予農民住房抵押、擔保、轉讓權能,然而,由此帶來房、地權能不統一問題。一些專家曾試圖在抵押、流轉時,從技術上將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切割,但根據《物權法》、《擔保法》等法律規定,「地隨房走」是基本原則。《指導意見》最終放行了宅基地的抵押、轉讓。
不過,《指導意見》僅稱,宅基地使用權與住房所有權一並抵押,並未單獨賦予宅基地抵押權能;並要求對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的抵押物處置,受讓人原則上應限制在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內。若此,則抵押物處置不能出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曾撰文表示,從長遠看,要放寬農民住房財產權轉讓的受讓人范圍,允許宅基地使用權單獨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