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著作權
著作權亦稱版權,是指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作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著作權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屬於無形財產權。
著作權法中的人身權不同於民法概念上的人身權。這種權利是與作者人身密不可分的。中國的著作權法規定,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可以成為著作權的主體,這自然也就承認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可以享有人身權。但這個問題在世界各國的版權法中存有很大的不同。
大多數保護作者人身權的國家,在版權法中規定只有自然人才能成為作者,也就是只有自然人才能享有人身權。因為人身權是作者人格的一種反映,而承認法人有意志則是近些年的事情。
(1)中國的數學著作權擴展閱讀:
國內最早由來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權」一詞,始於中國第一部的著作權法律《大清著作權律》。清政府解釋為:「有法律不稱為版權律而名之曰著作權律者,蓋版權多於特許,且所保護者在出版,而不及於出版物創作人;又多指書籍圖畫,而不是以賅刻模型等美術物,故自以著作權名之適當也。」
此後中國著作權法律都沿用這個稱呼。如今華人社會通常還是使用版權一詞,不過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對於著作相關權利的正式稱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凡是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都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也依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作品,根據其所屬國與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著作權。
2. 中國著作權法保護
你怎麼不送分啊?來法院判決書不自適用。
著作權法第五條:本法不適用於:(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二)時事新聞;(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法院判決書屬於上面法條所說的「司法性質的文件」。
3. 數學公式有版權嗎
是發現
所謂發明應該是客觀上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而發現是主觀意識上從無到有的過程
你已經獲得著作權,也是知識產權的一種
恭喜恭喜,欣見中國的數學發展
4. 中國國內著作權體系是什麼
國際兩大著作權體系是英美法系和歐洲大陸國家法系。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以有形形式體現的作品,不論是否進行發表,均依法享有著作權。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一條
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沿革信息
第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
5. 中國的著作權保護期限是多長
我國著作權的保護期限有:
1、自然人的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2、法人的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3、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法律依據】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三條
自然人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創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6. 中國著作權法中的著作權使用權的范圍有哪些
法律對著作權中的使用權的規定如下: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等非盈利性目的,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以及作品信息,且不得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限制。
7. 中國最早的數學著作是
(一)《周髀算經》簡介
在中國古代算書中,《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孫丘建算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機》等10部算書,被稱為「算經十書」。其中闡明「蓋天說」的《周髀算經》,被人們認為是流傳下來的中國最古老的既談天體又談數學的天文歷算著作。它大約產生於公元前2世紀,但它所包含的史料,卻有比這更早的。其中提到的大禹治水時所應用的數學知識,成為現存文獻中提到最早使用勾股定理的例子。
(二)勾股定理
現在流傳的《周髀算經》,都不是原來的著作,都經後人修改和補充過。《周髀算經》的本文,是周公與商高的問答部分;接下去的榮方與陳子問答部分,是《周髀算經》的續文。
據《周髀算經》記載:「故折矩以為句廣三,股 四,徑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 由生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將矩的兩直角邊加以折算成一定的比例,
短直角邊長(句)3,長直角邊長(股)4,弦就等於5,
得成3、4、5(如右圖)。句(即勾)、股平方之和為25,這稱為積矩。大禹所用的治天下(指治水)的方法,就是從這些數學知識發展出來的。
在世界數學史上,一般把勾股定理歸功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發現它的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因為他提出了定理的一般形式的敘述和證明,我國則稍晚。但實際上,商高關於勾股定理的認識,要比畢達哥拉斯早得多。《周髀算經》成書於公元前2世紀左右,所記載的周公與商高問答的事是在公元前11世紀左右。這個事實證明我國古代數學家獨立地發現並應用了勾股定理的一般情形,要比外國早得多。
(三)(測高、深、遠的方法)測量太陽高度
陳子是周代的天文算學家,榮方是當時天文算學家的愛好者。在陳子教給榮方的各種數據計算的具體方法中,我們可以發現在二千六七百年前,我國對勾股定理的應用已達到十分熟練的程度。
陳子測量太陽高度的方法可敘述為:當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
在北方立一8尺高的標竿,觀其影長為6尺。然後,測量者向難移動標
竿,每移動1000里,標竿的影長就減少1寸。據此可設想,當標竿的
日影減少六尺,則標竿就向南移動了60000里,而此時標竿恰在太陽的
正下方。據勾股定理和相似形原理可算得:測量者與太陽的距離為10萬里。
據記載,古希臘第一個自然哲學家泰勒斯也曾利用日影測出金字塔的高。他的方法是由一根立竿的影長和同時測得的金字塔的影長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被稱為西方的「測量之祖」。泰勒斯的這一工作與陳子的工作大致在相同的時期,然而陳子的方法要比泰勒斯的方法水平高得多,泰勒斯只利用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識,而陳子除了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外,還能熟練地運用勾股定理。
8. 中國第一部數學著作是什麼
《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
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8)中國的數學著作權擴展閱讀
《九章算術》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它們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方田」: 主要講述了平面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包括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圓形、扇形、弓形、圓環這八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另外還系統地講述了分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約數等方法。
第二章「粟米」:穀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提出比例演算法,稱為今有術;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則,稱為衰分術;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介紹了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除給出了各種立體體積公式外,還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用衰分術解決賦役的合理負擔問題。今有術、衰分術及其應用方法,構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復比例、連鎖比例在內的整套比例理論。西方直到15世紀末以後才形成類似的全套方法。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提出了盈不足、盈適足和不足適足、兩盈和兩不足三種類型的盈虧問題,以及若干可以通過兩次假設化為盈不足問題的一般問題的解法。這也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成果,傳到西方後,影響極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採用分離系數的方法表示線性方程組,相當於現在的矩陣;解線性方程組時使用的直除法,與矩陣的初等變換一致。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
9. 中國古代數學專著有哪些
中國古代數學專著有:
1、《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演算法則。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原名《周髀》,是算經的十書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歷法。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紹了勾股定理。(據說原書沒有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其證明是三國時東吳人趙爽在《周髀注》一書的《勾股圓方圖注》中給出的)及其在測量上的應用以及怎樣引用到天文計算。)
3、《海島算經》
《海島算經》是中國學者編撰的最早一部測量數學著作,亦為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由劉徽於三國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所撰,本為《九章算術注》之第十卷,題為《重差》。
唐初開始單行,體例亦是以應用問題集的形式。研究的對象全是有關高與距離的測量,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利用垂直關系所連接起來的測竿與橫棒。有人說是實用三角法的啟蒙,不過其內容並未涉及三角學中的正餘弦概念。所有問題都是利用兩次或多次測望所得的數據,來推算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的高、深、廣、遠。
4、《張丘建算經》
《張丘建算經》,中國古代數學著作。(約公元5世紀)現傳本有92問,比較突出的成就有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計算,各種等差數列問題的解決、某些不定方程問題求解等。
自張邱建以後,中國數學家對百雞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百雞問題也幾乎成了不定方程的代名詞,從宋代到清代圍繞百雞問題的數學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5、《緝古算經》
《緝古算經》 ,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之一,王孝通撰。他是唐代初期數學家。根據《舊唐書》、《新唐書》以及《唐會要》的記載,王孝通出身於平民,唐高祖武德年間(公元623年前後)擔任算學博士,奉命與吏部郎中祖孝孫校勘傅仁鈞制訂的《戊寅歷》,提出異議30餘條,被提升為太史丞。
王孝通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數學的研究方面。稱得上是這一時期最偉大的數學家。他的最大貢獻是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寫作了《緝古算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