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從屬性物權

從屬性物權

發布時間:2022-03-07 11:20:06

⑴ 擔保物具有從屬性和附隨性 是什麼意思

你這個問題問的不對,應該是擔保物權具有從屬性和附隨性。所謂從屬性和附隨性,是擔保物權指擔保物權以主債的成立為前提,隨主債的轉移而轉移,並隨主債的消滅而消滅

⑵ 什麼是擔保物權的從屬性

擔保物權的從屬性是指擔保物權成立以債權的成立為前提,因債權的轉移而轉移,因債權的消滅而消滅。從屬性在內容上包括:
(1)發生、消滅上的從屬性;
(2)轉讓的附隨性;
(3)抗辯上的從屬性,擔保人因從屬地位取得債務人的抗辯權;
(4)特定上的從屬性,擔保從屬於債務人和債權人最初約定的債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條,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⑶ 地役權什麼從屬性

地役權的從屬性的體現是: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不得單獨抵押。地役權屬於從物權,地役權設立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的便利,脫離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用益物權,地役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七十二條
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前款所稱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第三百七十四條
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百八十一條
地役權不得單獨抵押。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時,地役權一並轉讓。

⑷ 地役權的從屬性是怎麼體現的

法律分析:地役權的從屬性的體現是: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不得單獨抵押。地役權屬於從物權,地役權設立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的便利,脫離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用益物權,地役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七十二條 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前款所稱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第三百七十四條 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百八十一條 地役權不得單獨抵押。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時,地役權一並轉讓。

⑸ 民法中的獨立物權和從屬物權分別是什麼意思

民法理論上會根據物權是否有獨立性可將物權分為獨立物權,也版稱主物權和從屬物權,權也稱從物權。
獨立物權,主物權:不以他種權利的存在為前提而獨立存在不因他種權利的存在或消滅而影響其效力的物權,如所有權.地上權等。物權能否獨立存在一般由法律規定,但如果權利人出於一定目的也可依其意思將主物權變為從物權。
從屬物權,從物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⑹ 擔保物權具有從屬性,因此主債權變更,擔保物權也隨之變更嗎

第一百七十七條有抄下列情形襲之一的,擔保物權消滅:
(一)主債權消滅;
(二)擔保物權實現;
(三)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
(四)法律規定擔保物權消滅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七十八條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

⑺ 從物權和他物權的區別

前者是對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即所有權,是完全的物權,權能包括專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具屬有永久性、獨占性、彈力性(即將權能分開行使)
後者是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權利,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是限制物權,權能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中的一部分,是有期限的物權,同一物上可以有兩個他物權。
相同點:客體都是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但用益物權的客體限於不動產);都是對世權、財產權、支配權;都需要通過交付或登記等公示方式取得;都具有排他性,優先性(他物權優先於所有權),都具有追及效力和法律保護請求權。

⑻ 擔保的從屬性

法律分析:擔保的從屬性擔保債權(物權)屬於從屬權利,從屬於主債權債務。擔保的發生以主債權成立為前提,其范圍和強度不得大於或重於主債權,並因主合同之無效而無效,因主債權之轉讓而轉移,因主債權之消滅而消滅。主債權在擔保設立之時無須特定,但在擔保權利可得行使之時,須有主債權的存在,此為將來特定債權作為擔保債權提供了解釋前提;最高額擔保制度的確立擊破了擔保權利與具體債權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使得將來不特定債權作為擔保對象成為可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一條 保證合同是為保障債權的實現,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保證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二條 保證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保證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六百八十六條 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

第三百八十七條 債權人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為保障實現其債權,需要擔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設立擔保物權。

第三百八十八條 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⑼ 現行的三種物權制度及其對比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由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於2007年3月16日表決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法學博士王闖撰寫了《規則沖突與制度創新——以物權法與擔保法及其解釋的比較為中心而展開》一文,以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與物權法的比較為切入點,對擔保物權的重要制度規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進行了深入闡釋。文章雖長,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當能引起實務界和理論界的關注。現分三期予以刊發。
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市場交換。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交換形式和過程亦隨之變化。在民商法制度上的表現,就是以交易為本體的債權法日益發達;同時,由於市場本身的不完美性以及市場信用的普及,導致市場充滿風險,不及時清償債務已成為現代市場交易的典型現象。為此,旨在保障交易安全、確保債權實現的擔保法律制度,尤其是擔保物權制度獲得迅猛發展,擔保物權制度成為化解市場經濟風險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律制度。雖然擔保物權歸屬物權法范疇,但因其以債權為擔保對象而又與債權制度密切關聯,故成為橫跨物權法和債權法兩大領域的一項法律制度。特別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擔保物權法出現巨大變革並呈現出嶄新面貌。就擔保物權類型而言,除傳統保全型的擔保物權諸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外,又相繼出現最高額抵押、動產抵押、財團抵押、浮動擔保、不動產質權、權利質權等諸多名目。此外,為節約公示成本並避免實行手續之煩瑣,以讓與擔保為代表的非典型擔保異軍突起。擔保種類之繁多,足以令人眼花繚亂,致使擔保法尤其是擔保物權法成為民法中最為活躍的領域。
經過8次審議方才通過的物權法,可謂我國民事立法歷程中繼合同法之後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民事立法。物權法分為五編十九章,總計二百四十七個條文;其中,第四編通過四章七十一個條文比較系統科學地規定擔保物權,占整部物權法近三分之一,足顯擔保物權之重要地位。就人民法院審判實務而言,以物權法與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後文簡稱擔保法解釋)的比較作為切入點,並以此為中心而展開相關問題的研討,應更具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因民法通則、擔保法、物權法、海商法等法律皆規定有擔保物權,尤其是物權法的施行並未廢止擔保法等法律,故物權法施行後將出現諸法並行之局面,並由此引發法律沖突。這些法律沖突之處理,應依立法法第八十三條與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的原則和精神,根據「上位法優於下位法」、「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之原則處理。民法通則與物權法雖為同位法,但物權法乃新法;擔保法與物權法相較,物權法是上位法;盡管物權法與海商法、民用航空法都規定有船舶、航空器抵押權,但後兩者為特別法。單就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與物權法第四編比較而言,在擔保物權實現的事由和參照市場價格、獨立擔保的適用、人保和物保並存的實行規則、抵押物的范圍、重復抵押的設定、租賃物抵押時的告知義務、責任轉質的效力、抵押權登記制度、擔保財產的處分規則、最高額抵押權從屬性、擔保物權期限、擔保物權實現程序的簡化、動產擔保物權競合規則、留置物與被擔保債權的同一性等20餘處存在大大小小的沖突。因篇幅所限,本文僅遴選其中6個主要規則沖突作為解析對象,以釐清三者在制度設計方面的不同機理。
一、獨立擔保的適用范圍及效力
無論是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還是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一款,都明確強調: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該規定內容系擔保權從屬性之體現,而從屬性規則可謂擔保法律制度的奠基性規則;若無從屬性規則的支撐,我國擔保法律體系將會嚴重動搖甚至崩塌。其中,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但書關於「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的規定,被理論界和實務界視為允許約定獨立擔保的重要法律依據,特別是該但書規定在擔保法總則部分,故獨立擔保在解釋上,既包括獨立保證,也包括獨立擔保物權。而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一款但書則規定:「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正是兩者但書之規定,成為兩法的重要區別之一,並表明兩法對獨立擔保的立場。
欲解明獨立擔保,需先闡釋擔保權的從屬性規則。通常而言,擔保權從屬性體現有三:其一,發生上從屬性,即擔保權以被擔保債權的發生為前提,隨被擔保債權無效或撤銷而無效或撤銷。其二,處分上從屬性。擔保法第五十條和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皆宣示:「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者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其三,消滅上從屬性,即被擔保債權因清償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消滅時,擔保權亦隨之相應地消滅。三種實體上的從屬性又引發擔保人在抗辯上的從屬性,諸如被擔保債權罹於訴訟時效或強制執行期,則擔保人可行使相應的免責抗辯權;此外,一般保證人還獨享先訴抗辯權。在擔保實務及審判實踐中,雖然獨立擔保常以「見單即付的擔保」、「見索即付的擔保」、「無條件或不可撤銷的擔保」、「放棄一切抗辯權的擔保」乃至「備用信用證」等形式出現,但只有依擔保權從屬性規則考察獨立擔保,方能准確界定獨立擔保。獨立性擔保與從屬性擔保相對應,實質在於否定擔保權的從屬性,故獨立擔保通常被視為對傳統擔保制度的徹底「顛覆」,獨立擔保人的責任亦因此而變得異常嚴厲並呈現出兩個特性:第一,不能適用傳統擔保法律中為擔保人提供的各種保護措施,諸如未經擔保人書面同意而變更被擔保合同場合下擔保人的免責規定。第二,從屬性擔保人因主債權合同無效、被撤銷、訴訟時效或強制執行期限完成而享有的免責抗辯權,以及一般保證人獨有的先訴抗辯權等,獨立擔保人皆不能行使。
由於獨立擔保顛覆了經典的擔保權從屬性規則並由此產生異常嚴厲之擔保責任,因此實務界對其適用范圍存在巨大爭議。該爭議既激烈地體現在擔保法解釋論證過程中,也出現在物權法制訂過程中。否定觀點認為,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但書的立法初衷是獨立擔保僅適用於涉外經濟、貿易、金融等國際性商事交易中,不能適用於國內經濟活動,否則將會嚴重影響甚至根本動搖我國擔保法律制度體系。肯定觀點認為,獨立擔保已為兩大法系的判例和學理所承認,並與從屬性擔保制度並列成為現代擔保法律制度的兩大支柱;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並未明確規定獨立擔保僅適用於國際性商事交易中,基於契約自由原則,應允許在國內市場中適用。考慮到獨立擔保責任的異常嚴厲性,以及該制度在適用過程中易生欺詐和濫用權利等弊端,尤其是為避免動搖我國擔保法律體系之基礎,全國人大法工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在擔保法解釋論證過程的態度非常明確:獨立擔保只能在國際商事交易中使用。但因司法解釋最後公布稿並未明確該態度,導致實務中仍然存在爭論。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通過(1998)經終字第184號「湖南機械進出口公司、海南國際租賃公司與寧波東方投資公司代理進口合同案」的終審判決,第一次表明否定獨立保證在國內適用的立場。但該判決僅否定獨立保證之效力,並未否定獨立物保的效力。物權法第七十一條第一款秉承物權法定主義原則,在但書中明確規定「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鮮明地表達了當事人不能通過合同約定獨立性擔保物權的立法態度。至此,對於獨立擔保的適用范圍,立法和司法態度已非常明朗:獨立人保在國內不能使用,禁止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獨立物保。
需要探討的是,若當事人在國內市場中約定了獨立擔保,是否要絕對地認定該約定無效並判令獨立擔保人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呢?筆者認為,應以主合同效力狀況為標准,區分兩種情形而分別處理:第一,在主債權合同無效的情形下,應按照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和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關於「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之規定,認定獨立擔保合同無效,並根據擔保法解釋第七條和第八條之規定,判令擔保人承擔相應的締約過失責任。第二,在主債權合同有效的場合,應運用民法關於「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轉換」之原理,通過「裁判解釋轉換」的方法,否定擔保合同的獨立性效力,並將其轉換為有效的從屬性擔保合同。即若當事人約定獨立保證時,應認定獨立保證無效,並將其轉換為有效的從屬性連帶保證;若約定獨立的擔保物權,應認定獨立物保無效,並將其轉換為有效的從屬性擔保物權。之所以如此,理由有三:其一,法律行為制度是實現私法自治的工具,雖然對無效民事行為的規定屬於國家對私法自治的正當干預,但傳統民法一方面基於社會公益之考慮而將一部分民事行為歸入無效,但另一方面又設計出諸如效力轉換規則、區分隔離規則、事後補正規則等無效民事行為復活制度。這一系列辨證精密的民法制度設計表明:傳統民法雖不放棄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干預,卻仍盡可能地將法律行為制度的起點和終點置於私法自治理念,盡量使民事行為有效,以貫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就國內市場約定獨立擔保而言,其不屬於違反公序良俗或虛偽意思表示等法律強行規制之情形,法律禁止約定獨立擔保之目的,在於維護傳統擔保法之從屬性規則。因此只要否定擔保的獨立性而承認其從屬性,即符合法律之目的,從而為無效獨立擔保向有效從屬性擔保的轉換奠定立法論上的基礎。在主債權合同有效的場合,若人民法院強行認定獨立擔保為絕對無效並判令擔保人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不僅明顯違背當事人締約時願意承擔擔保責任的真實意思表示和合同預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從屬性規則的制度目的。此外,徹底否定獨立擔保的效力,還容易促使擔保人在信誓旦旦地表明願意承擔獨立擔保責任後,又背信棄義地主張獨立擔保無效而承擔較少的締約過失責任,顯然不利於維護社會誠信和公平正義的理念。其二,若不採用轉換方式,則獨立擔保被認定無效後,當事人若想實現其擔保之初衷,必須再次協商重新締結擔保合同。無疑,這種重新再來的做法明顯違背節省交易費用的經濟效益理念。其三,保護交易安全已成為現代民法的重要價值取向,無效獨立擔保的有效轉換,不失為一種體現維護交易安全價值、貫徹社會本位理念的良好方法。此外,盡管物權法基於物權法定原則而禁止當事人約定獨立物保,但上述轉換無疑可以極大地緩解契約自由原則與物權法定主義之間的緊張關系。
二、人保和物保並存時的實行規則
人保與物保的關系是擔保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問題。綜觀各國民法,關於如何安排人保和物保的關系,基本存在三種模式:其一,保證人絕對優待主義,即人保僅對物保以外的被擔保債權余額承擔保證責任。該模式突顯立法者偏愛保證人的傾向。其二,保證人相對優待主義,即債權人可在人保和物保之間行使選擇權。保證人在承擔責任之後,不僅可以向債務人求償,並且可代位行使債權人的擔保物權。若因債權人的原因導致保證人可代位行使的擔保物權消滅,保證責任亦相應地消滅。德國、法國、俄羅斯以及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皆采此模式。其三,平等主義,即債權人可選擇行使擔保物權或保證債權,已承擔責任的擔保人可以向其他擔保人追償其應承擔的份額。日本法即采此種模式。相較而言,保證人絕對優待主義明顯不當地損害了物保人的利益。保證人相對優待主義與平等主義的共同之處在於兩者均承認債權人的選擇權,區別在於相對優待主義否定相互分擔責任,而是保證人代位行使擔保物權;平等主義則是相互分擔責任,可以相互追償。
擔保法第二十八條即採取保證人絕對優待主義。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修改了擔保法第二十八條的模式,明確區分債務人提供物保和第三人提供物保兩種情形,並分別採取「保證人絕對優待主義」和「平等主義」模式。(1)在債務人提供物保之場合,采保證人絕對優待主義,絕對限制債權人的選擇權,既符合社會通行的公平觀念,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追償訴訟。(2)在第三人提供物保的場合,采平等主義模式,承認債權人選擇權,在對擔保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時,不僅承認擔保人對債務人的追償權,而且肯定各擔保人之間的相互追償權。理由在於:因人保和物保所擔保的權利人為同一債權人,存在利益維護的一致性,故兩者之間並無權利沖突,沒有必要權衡人保和物保,理應賦予債權人以選擇權。同時,考慮到物上擔保人的追償權乃各國民法之通行做法,故亦予承認。
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基本沿襲了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的模式,並進而形成「私法自治原則+保證人絕對優待主義+平等主義」的模式。盡管兩者模式基本相同,皆承認債權人的選擇權,但亦存在區別:第一,物權法尊重契約自由,若當事人就人保和物保的關系有明確約定,應遵其約定。第二,擔保法解釋既承認擔保人對債務人的追償權,也認可擔保人之間的相互追償權;而物權法卻未明確規定擔保人的相互追償權。由此引發一個疑問:第一百七十六條是否承認各擔保人之間的相互追償權?有觀點認為,物權法未明確規定相互追償權,意在禁止行使相互追償權。筆者不贊成該觀點。理由有三:第一,雖然人保和物保之間沒有相互追償之契約,但兩者皆為債權人提供擔保。其中一個擔保人承擔責任後,將導致其他擔保人的責任消滅,這意味著其他擔保人由此獲得了免除擔保責任之利益;若不允許承擔責任擔保人向其他因此受益的擔保人追償相應份額責任,明顯有失公平。第二,若否定相互追償權,則可能導致債權人濫用選擇權,即債權人可能與甲擔保人串通,惡意地選擇乙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從而免除甲擔保人的擔保責任,明顯有違誠信原則。第三,盡管如何計算和認定其他擔保人「應當分擔的份額」的確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計算題,在數個一般保證、連帶保證和抵押權並存的情形中,問題的復雜程度將以幾何級增加;但問題的復雜並不意味著應當放棄對問題的求索。雖然從異常復雜的權利交織情形中梳理並抽象出合理的規則,的確存在相當的難度,但我們可以盡量將規則辨析出來;即便無法抽象出完全合理精緻的規則,最差的結果也應該是對復雜問題進行簡單化的處理,例如依照各擔保財產的價值額之比例計算擔保份額,或者讓各個擔保人平均承擔擔保份額。即便如此,也比否定擔保人的相互追償權之做法更合理、更公平。因此,筆者認為,關於擔保人之間的相互追償權問題,應作肯定性解釋;對「應當分擔的份額」的計算和認定,有待將來物權法司法解釋制訂出更加精細且合理的規則。
三、擔保物權合同與擔保物權變動的區分規則
原因行為與物權變動的區分原則,可謂我國物權法頗具特色的核心規則。該原則在擔保物權上的體現即是擔保物權合同與擔保物權變動之區分,此為物權法與擔保法的重大區別和沖突之一。
擔保法第四十一條關於「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的規定,以及該法第六十四條和第七十六條規定關於「質押合同自交付質物或登記時生效」的規定,混淆了擔保物權合同等原因行為與登記、交付等物權變動行為,導致擔保實務和審判實踐面臨相當尷尬的局面。例如,不動產抵押合同簽訂後,若抵押人違背誠信而拒絕履行抵押的登記義務,則因該抵押權尚未登記而導致抵押合同不能生效,致使債權人無法追究抵押人的違約賠償責任。為解決該實務困境,擔保法解釋第五十六條第二款明確採用原因行為與物權變動的區分原則:「法律規定登記生效的抵押合同簽訂後,抵押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拒絕辦理抵押登記致使債權人受到損失的,抵押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以此規制抵押人的失信行為。
物權法第十五條是我國民事立法第一次正式明確規定原因行為與物權變動的區分原則:「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同時,該法第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變動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第二十三條規定除法律另外規定,動產物權的變動自交付時發生效力。據此,物權法上的區分原則強調並宣示:合同歸合同,變動歸變動。物權合同等原因行為的效力,應受合同法的調整;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等物權變動的效力,則受物權法的規制;原因行為的效力不受物權變動要件的影響。
筆者認為,就物權法理論而言,區分原則可謂我國物權法對德國物權行為理論分解並部分吸納之後所形成的頗具特色的規則。物權行為理論是德國物權法的核心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物權行為獨立性和無因性理論。因我國民法受德國民法影響甚巨,故民法學界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就開始圍繞著我國民法是否應採納物權行為理論而展開長期的爭論,並形成反對和贊成兩大派系;該爭論同樣體現在物權法的制定過程中。贊成的觀點認為,該理論的最大益處在於:物權行為獨立性可以使法律關系明晰,物權行為無因性有利於維護交易安全。反對的意見認為,該理論實質上是「對現實生活的凌辱」。雖然就理論的完整性而言,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不宜割裂,但為了解決擔保法第四十一條等規定造成的理論矛盾和實務困境。爭論雙方最後形成妥協性共識:物權行為理論的重點在於物權變動與原因行為的區分,以及物權變動應登記和交付為設立或生效要件,而不在於「物權行為」及其「無因性」。這意味著分解了物權行為理論,採納獨立性理論,否定無因性理論,並通過物權公示原則、公信原則和善意取得制度替代物權行為無因性的保障交易安全之功能。與此相應,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區分原則體現出對物權行為獨立性理論的吸納,第十四條和第二十三條體現物權變動的效力規則;同時,第六條規定的物權變動公示原則、第十七條規定的不動產物權變動公信原則、以及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的動產和不動產的善意取得制度,體現出對交易安全的保障。
筆者認為,盡管區分原則的規定帶有比較濃厚的實用主義色彩,但仍不失為我國物權法上的一次理論創新。區分原則意味著,物權法在理論上並未恪守德國物權法上經典的物權行為理論,而是根據中國國情創設契合現行物權變動法制的物權規則。採納物權獨立性理論的區分原則,不僅能夠修正擔保法的立法不當,使法律行為和關系更加清晰,而且可以契合現行法制所長期實行的不動產物權登記要件主義,實現保障交易安全之目的。應當看到,區分原則雖然規定在物權法第二章第一節「不動產登記」中,但除非法律另有規定(主要指採取書面成立+登記對抗要件的動產抵押權),該原則同樣體現並適用於其他物權變動方面,諸如該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的不動產和不動產物權的抵押權變動,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的動產質權變動,第二百二十四條等規定的權利質權變動等。因此,區分原則可謂貫穿物權法中的一條「紅線」,對交易安全的保護作用甚巨;除法律另有規定,該原則應是我們理解和適用物權變動效力規則的基本原則。此外,區分原則的確立,為非典型擔保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在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非典型擔保因其適用便捷、成本交低、方式靈活,故極具生命力並在擔保交易方式中獨占鰲頭。目前,我國審判實務認可的非典型擔保包括:金錢擔保(押金、保證金等)、賬戶質押(進出口退稅託管賬戶質押、委託理財經紀賬戶質押)、收費權質押(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動產收益權質押、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收費權質押)、讓與擔保(房屋按揭、進口押匯、回租賃、封閉式國債回購等)以及所有權保留等。根據物權法之區分原則,在當事人通過合同創設新型擔保物權時,除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在合同效力認定方面,應依契約自由原則,只要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之情形,不宜輕易否定非典型擔保合同之效力,以滿足擔保實踐之需要。在物權變動效力方面,應依物權法定和物權公示原則,不宜承認非典型擔保的物權效力。

四、抵押權的登記制度
登記制度可謂抵押權制度之核心。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與物權法第四編在抵押權登記制度上的沖突主要體現在登記效力、登記公信力、清償順序以及登記部門等四個方面。本文僅探討登記公信力和清償順序兩個問題。
第一,登記公信力沖突:物權變動應兼顧所有權的安全與交易安全兩種價值,既要保護真正權利人的權益,又要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故各國物權法之通例是建立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不動產物權變動以登記為公示方式,動產物權變動以交付佔有為公示方式。物權法第六條亦遵此通例作出同樣規定。為強化對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之保護,各國物權法還建立公信力制度。盡管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與公信原則密切相關且皆具保護交易安全之功能,但筆者認為,兩者在保護交易安全的制度功能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公示制度旨在使世人「知悉」物權變動,側重點在於保護物權合同當事人的權益,同時發揮保障善意第三人之功能,即公示制度可以阻止第三人取得已經公示的權利,藉以保護物權合同當事人;同時可以使第三人取得未經公示的權利,以保障交易安全。而公信原則意在使世人「相信」物權變動,側重點在於保護善意交易人的權益,即可以使善意第三人取得公示有瑕疵的權利。質言之,公信原則主要解決登記或交付等公示錯誤的問題,實質是真正權利人與善意第三人的權益衡量問題。公信原則強調,無論何種原因造成公示錯誤,該錯誤均不能妨礙交易安全,應犧牲真正權利人來保護善意第三人。所以,並非所有的物權變動的公示都具公信力。若使物權變動的公示具備公信力,應符合三個條件:其一,物權變動採取成立要件主義,不經公示,物權不能變動。其二,實行實質審查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公示的財產權利與真正的財產權利相一致。其三,建立公示錯誤賠償制度,由登記機關因其在登記審查過程中的過錯而對真正權利人所造成的損害予以賠償。
物權變動是否具備公信力在抵押權登記制度上的直接體現就是:因當事人或登記機關的過錯導致登記的權利和事實的權利不一致時,是以權利憑證為准,還是以登記簿記載為准?若賦予抵押權登記以公信力,則應以登記簿為准;否則,應以權利憑證(包括抵押合同)為准。關於抵押權登記的公信力問題,擔保法未置明文。擔保法解釋第六十一條則明確規定:「抵押物登記記載的內容與抵押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的,以登記記載的內容為准。」這意味著司法解釋不區分不動產和動產,均賦予抵押權登記以公信力。而2007年3月8日第七次審議稿、3月16日第八次審議稿和正式公布稿均刪除以前草案中關於「抵押合同的內容與登記簿不一致的,以登記簿為准」之規定,足以表明:我國物權法遵從物權變動原理和大陸法系國家物權法之通例,明確區分不動產抵押和動產抵押,僅賦予不動產抵押登記以公信力,而否定動產抵押登記的公信力。
物權法之所以否定動產抵押權登記的公信力,筆者認為,主要考慮到不動產抵押權登記與動產抵押權登記的巨大差別。具體而言:其一,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不動產抵押權登記乃抵押權的成立或創設要件,未經登記,抵押權根本不能存在;而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八條和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動產抵押權和動產浮動抵押權均以書面合同為抵押權成立或創設要件,未經登記的結果僅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這說明動產抵押權是因抵押合同而創設,而非因登記而創設,該登記不具備創設物權的效力,而僅僅具有對抗第三人之效力;無論動產抵押權登記與否,均可產生支配抵押財產的物權效力,故其可信度較不動產抵押權登記成立主義大為降低。其二,物權法第十二條規定不動產物權(包括不動產抵押權)登記的實質審查制度,從而使登記權利與實質權利之間的誤差率顯著降低,可信度大幅提升;而動產抵押權登記並不施行實質審查制度,動產種類和數量的繁多也導致對其登記無法採取實質審查,致使動產抵押登記誤差率極高,可信度較低。其三,為救濟因登記錯誤而受損的真正權利人,物權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登記錯誤的賠償制度,而動產抵押權登記錯誤則無相應的賠償救濟。其四,動產物權變動以佔有作為具備公信力的基礎,乃各國民法之通例。動產抵押盡管以動產為標的物,但其最大特徵便是不移轉動產的佔有,善意第三人無法從佔有上辨明動產抵押權是否存在。其雖以登記為公示方式,但該登記僅為對抗要件而非成立要件,動產抵押遂成為傳統民法上的一個另類制度,其登記根本不具備賦予公信力之基礎。其五,假設賦予動產抵押權登記以公信力,即以動產抵押權登記簿為准,則在未出現第三人的場合,將出現該登記並未對抗第三人、反而對抗抵押合同當事人的結果,顯然違背登記對抗精神,且違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不利於抵押權人權益的保護。有鑒於此,在不動產抵押權權屬證書與登記簿發生沖突時,應當按照物權法第十七條規定處理,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在動產抵押合同與登記簿不一致時,原則上應以抵押合同記載為准,登記簿中超出抵押合同范圍的抵押物沒有對抗力。

閱讀全文

與從屬性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