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試述物之所在地法的概念、理論依據、以及其適用范圍和例外。
物之所在地法原則
(一) 物之所在地法原則的含義和理論依據 (320)
物之所在地法,即物權關系客體物或標的物之所在地的法律。目前,在物權關系中,物之所在地法是最普遍適用的法律。因此,物之所在地法也成為國際私法上經常用來解決有關的權關系的法律沖突的一項沖突原則。
物權關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權關系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而歸根到底取決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首先,從表面上看,物權關系是人對物的關系,但其實,物權關系同其他民商事關系一樣,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各國統治者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總是希望以自己的法律來調整和支配與位於本國境內的物有關的物權關系。其次,物權關系也是一種人對的的直接利用的權利關系,權利人為了最圓滿實現這種權利,謀取經濟上的利益,只有適用標的物所在地的法律最為適當。再次,物權關系的標的只是物,故標的物在物權關系中物的權利,標的物只有置於其所在地的法律控制下,物權才能得到最為有效的保障。再其次,物權具有排他性,權利人對物有無需藉助他人行為的直接支配權,如果物權受到侵犯,或者權利人行使物權本身產生的優先權、追及權和物上請求權,或者其他人對標的物提出請求,也只有在適用標的物所在地法律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最後,對處於某一國家的物去適用其他國家的法律,在技術上有許多困難,會使物權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影響跨國物權關系的穩定和跨國物權交易的安全。正是基於上述情況,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各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得到普遍的支持和肯定。
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問題同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問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民法上,物權,作為一個法律范疇,系指由法律確認的主體對物的直接管領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物權往往是和債權相對而言的。同債權比較起來,物權的權利主體即權利人總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卻是不特定的;物權的權利人對物有無需藉助他人行為的直接支配權,並且具有排他性;由於物權是民事主體之間對物的一種佔有關系,所以,物權的客體只能是物而不是行為。根據物權法定主義原則,物權的種類是由法律具體規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國家法律中,物權的種類是不一樣的。我國現行民事立法沒有使用「物權」一詞,但關於屬於物權的財產權的規定是存在的。根據我國現行民事立法的規定,物權可分為兩類:一是財產所有權,二是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國際私法上的物權不同於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因為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也就是說,在人們結成的物權法律關系中具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但這並不等於說兩者之間毫無聯系,事實上,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制度是國際私法上物權制度的基礎,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制度是國內民法上物權制度的延伸和發展。各國國內民法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在國際民商事交往中仍然是有關當事人的行為准則,沒有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制度,也就沒有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制度。正由於國際私法中的物權問題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故國際私法並不討論一般的物權問題,而只討論在國際民商事交往中所涉及的物權問題。
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的物權關系,是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在這種物權關系中,由於各國關於物權的內容、取得、變更、消滅以及保護的法律規定大不相同,往往會發生法律適用上的沖突,需要解決法律選擇問題。物權的法律沖突主要表現在物權概念本身、對物權客體劃分、物權取得以及物權轉移等幾個方面。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在國際私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物之所在地法的適用范圍 (276)
物之所在地法的適用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物之所在地法適用於動產與不動產的區分。
在通常意義上講,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別在於物是否能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能移動之物為動產,不能移動之物為不動產。
其次,物權客體的范圍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
籠統地講,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在范圍上是十分廣泛的,凡是存在於人身之外、能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並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的物,都能夠成為物權的客體。
再次,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根據物權法定義原則,物權的種類是由法律具體規定的。第四,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的方式及條件,一般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是基於一定的法律行為或法律事實而發生的,各國法律對其方式及條件都有自己的規定。對於物權變動的方式及條件,也有主張區別因法律行為而變動和因事實而變動而分別確定準據法的。在因法律行為而發生物權變動時,物權法律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一般應依物之所在地法。但對當事人行使物權的行為能力,大陸法系各國一般主張適用當事人屬人法。英、美普通法系國家則主張,物權的法律行為方式,如登記或進行處分的法律行為方式(如土地抵押設定方式、房屋讓渡方式、財產租賃方式等),概依行為地法。但也有主張依行為屬於物權行為還是債權行為而分別確定準據法的。在因法律行為以外的事實(例如果實分割)或事實行為(例如無主物的佔有、遺失物的拾得、埋藏物的發現等)而發生物權變動時,一般都主張只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物遭滅失的風險承擔,由於各國均認為應屬所有權人,因而依何種法律確定所有權轉移地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對此,一般主張依物權准據法(即物之所在地法)而不是依債的准據法來判定所有權的轉移時間。但1958年訂於海牙的《國際貨物買賣所有權轉移法律適用公約》第2條主張適用買賣合同的准據法。
最後,物權的保護方法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當物權人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時,他可以依法尋求對其物權的保護。在民法上,物權的保護方法主要有物權人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恢復原狀、返還原物、消除危險、確認其所有權或其他物權存在、損害賠償等。物權人是否有上述請求權以及如何行使均應依物之所在地法決定。
(三)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的例外 (305)
雖然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運用非常廣泛,便由於某些物的特殊性或處於某種特殊狀態之中,使某些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成為不可能或不合理,歸結起來,物之所在地不適用的例外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運送中的物品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運送中的物品處於經常變換所在地的狀態之中,難以確定到底以哪一所在地法來調整有關物權關系。即使能夠確定,把偶然與物品發生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作為支配該物品命運的准據法,也未必合理。而且,運送中的物品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這些地方不受任何國家的法律管轄,並不存在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因此,運送中物品的物權關系不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在實踐中,運送中的物品的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主要有如下解決辦法:
1.適用送達地法。
2.適用發運地法。
3.適用所有人的本國法。
此外,在理論上,還有學者主張適用交易時物品實際所在地法或轉讓契約的准據法。
不過,運送中的物品並不是絕對不能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在有些情況下,如運送中物品的所有人的債權人申請扣押了運送中的物品,結果運送暫時停止,或運送中的物品因其他原因長期滯留於某地,該物品的買賣和抵押可以適用該物品的現實所在地法。
(2)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由於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處於運動之中,難以確定其所在地,加上它們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而這些地方無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存在,因此,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是不恰當的。國際上,一般主張,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登記注冊地法,或者其國旗法或標志國法。
(3)外國法人終止或解散時有關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外國法人在自行終止或被其所屬國解散時,其財產的清理和清理後的歸屬問題不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應依其屬人法解決。不過,外國法人在內國境內因違反內國的法律而被內國取締時,對該外國法人的財產的處理就不一定適用其屬人法了。
(4)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
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分別為兩類:一類為單一制,即不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遺產繼承適用同一法律。在實行單一制的國家中,有的根本不考慮遺產繼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主張適用被繼承人的屬人法。另一類為區別制,即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一般來說,實行區別制的國家主張,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屬人法,不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❷ 經營性房租租賃,乙方逾期未交租金,甲方處置滯留物是否違法,合同已約定違約後甲方有權處置。
不違法,
《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第二百三十六條留置權人與債務人應當約定留置財產後的債務履行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留置權人應當給債務人兩個月以上履行債務的期間,但鮮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動產除外。債務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留置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留置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❸ 公安機關滯留贓物的依據是什麼有沒有文件規定
有。現在有物權法。
但是,以前也有相關的規定。
❹ 滯留田、土、山林、宅基地的繼承、所有權
1、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土地、山林的所有權是國家或者集體的,公民擁有的是用益物權,所以,繼承不涉及遺留的田、土、山、宅基地的所有權。至於這些物上的收益,比方說房子、林木,則由其子女繼承,戶籍不影響父母子女關系。前者在憲法、物權法里應該都有規定,後者見繼承法。
2、根據繼承法的規定,子女繼承父母財產的同時繼承債務,但是債務應在可繼承財產范圍內。所以,如果該子女繼承了財產,就要上交拖欠的款項,拖欠的款項超過繼承財產價值的除外。如果放棄繼承,那麼財產就由集體繼承,那怎麼扣都隨集體了!
❺ 違規的電動車被交警扣留是所有權轉移還是滯留行為
判盜竊是沒有錯的,但是物權轉移有待探討。
❻ 法律中有無公共空間的界定如物權法
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開放空間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從空間角度說,城市開放空間專泛指實體構作圍合屬的室內
空間之外的部分,如道路、廣場等。應具有提供城市公共活動的滯留和流動,並具調節城市生態環境、緩沖城市外圍關系等功能。城市開放空間包括城市公共空間和城市開敞空間兩個子系統城市開敞空間是城市中以天、地、山、河為界,視線開闊深遠的區域,這些開敞空間有些可以供人活動,有些只能作視線遠眺其主要功能在干調節城市的生態平衡、提供自然休憩環境。
城市公共空間是人工因素佔主導的城市開放空間,如城市中的街道、廣場、公園、遊憩綠地、濱水綠地,具有景觀、宗教、商業、社區、交通、休憩性活動等功能。由於城市公共空間通常不具有直接的經濟效益,所以成為最易失落的空間。
城市開放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概念不是絕對獨立的兩個系統,而是彼此柑互交疊、可以滲透融匯的。
目前,國家無任何法規對公共空間加以界定,個人認為隨著公共空間私有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現在的公共空間已經沒有嚴格明確的定義了,比如,收費的公園算不算公共空間
❼ 簡述「物之所在地法」原則適用的例外。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的例外
雖然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運用非常廣泛,便由於某些物的特殊性或處於某種特殊狀態之中,使某些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成為不可能或不合理,歸結起來,物之所在地不適用的例外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運送中的物品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運送中的物品處於經常變換所在地的狀態之中,難以確定到底以哪一所在地法來調整有關物權關系。即使能夠確定,把偶然與物品發生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作為支配該物品命運的准據法,也未必合理。而且,運送中的物品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這些地方不受任何國家的法律管轄,並不存在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因此,運送中物品的物權關系不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在實踐中,運送中的物品的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主要有如下解決辦法:
1.適用送達地法。
2.適用發運地法。
3.適用所有人的本國法。
此外,在理論上,還有學者主張適用交易時物品實際所在地法或轉讓契約的准據法。 不過,運送中的物品並不是絕對不能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在有些情況下,如運送中物品的所有人的債權人申請扣押了運送中的物品,結果運送暫時停止,或運送中的物品因其他原因長期滯留於某地,該物品的買賣和抵押可以適用該物品的現實所在地法。
(2)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由於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處於運動之中,難以確定其所在地,加上它們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而這些地方無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存在,因此,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是不恰當的。國際上,一般主張,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登記注冊地法,或者其國旗法或標志國法。
(3)外國法人終止或解散時有關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外國法人在自行終止或被其所屬國解散時,其財產的清理和清理後的歸屬問題不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應依其屬人法解決。不過,外國法人在內國境內因違反內國的法律而被內國取締時,對該外國法人的財產的處理就不一定適用其屬人法了。
(4)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 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分別為兩類:一類為單一制,即不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遺產繼承適用同一法律。在實行單一制的國家中,有的根本不考慮遺產繼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主張適用被繼承人的屬人法。另一類為區別制,即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一般來說,實行區別制的國家主張,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屬人法,不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❽ 沒有正規施工合同得不到工程款滯留建築物違法嗎
1、第二百三十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權人為留置權人,佔有的動產為留置財產。
2、第二百四十一條基於合同關系等產生的佔有,有關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收益、違約責任等,按照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
3、第二百四十二條佔有人因使用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致使該不動產或者動產受到損害的,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4、第二百四十三條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5、第二百四十四條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請求賠償的,佔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佔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❾ 妻子非法滯留他國,丈夫擔保有什麼影響嗎
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擔保人的責任:
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擔保法解釋》,在不同情況下,保證人需要承擔的責任有:民事責任、民事連帶責任、擔保(保證)責任、賠償責任。
《擔保法》第六條 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第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