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缺乏物權意識,會對孩子造成何種影響呢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應該都是非常棘手的,那就是孩子總是有小偷小摸的習慣。
明明自己平時嚴格地控制著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確定沒有任何人教給孩子這一不良的行為習慣,但是孩子卻還是出現了“偷東西”的問題。
教育孩子是一條很長的路,很多的家長都屬於這條路上的學齡前孩童,很多的東西都還不明白。
但正是因為這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才要從多方面考慮,不要一遇到什麼事情就以成年人的思維來為孩子的行為定性。要主動去思考孩子做出這種行為的原因,試著去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而不是在孩子出現了家長自以為的錯誤時,採用暴力手段。
同樣的,家庭教育對每一個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有正確的意識,如果連家長自己都沒有物權意識的話,那麼孩子自然也不可能會有。
當然,這里說的也不僅僅只是物權意識,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以身作則,了解教育孩子需要的東西,了解每一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的不同的教育。
⑵ 寶寶護食不讓別人碰,如何度過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
寶寶總“護食”,家長很擔憂
你見過小貓咪護食的樣子嗎?即使是一隻孱弱的小貓咪,當面對有可能奪走它食物的人或者動物,它都會亮出自己的爪牙,發出威脅的聲音來宣布自己對食物的主權。
年幼的孩子也是一樣,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視頻就是如此,一個在餐廳里吃飯的孩子,每當看到別人企圖夾走自己面前的菜的時候,都會邊哭邊阻止對方的動作,似乎在他眼裡看在,飯桌上的這道菜就是一塊“不容侵犯的聖地”,明明這么大一盤菜,他自己根本吃不完。
⑶ 如何對待孩子的物權意識
理科:物理、化學、生物
文科:政治、地理、歷史
語文、數學、英語是一定要學的專。分科要想清楚。屬學文科切忌死記硬背。高考文科總分,文科綜合滿分為300,加上語數英總分為750,至於你高考多少分,就看你考的多少了。
⑷ 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是個極易被人忽視而又對孩子健康成長很有積極意義的問題。尊重孩子擁有的這些物權,將會促進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發展。而尊重別人的物品則是一種社會規則,尊重這個規則會使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歡迎,成功順利地進行社會化。
培養物權意識的方法:
1、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現在讓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2、訂立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裡,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什麼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在拿起來之前,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
3、讓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還小,也許不了解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不能拿走,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他們:如果你想要這個東西,可以告訴媽媽,讓我看看可不可以?」讓親子之間,可以有談」和商量」的餘地。
4、明白偷」與借」的差別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了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其不同的後果,當你對孩子說: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時,讓他了解偷」,是不對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5、為拿(偷)東西付出代價
為了幫助孩子了解,隨意拿人家東西是不對的行為,是需付出代價的。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罰他做一些額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棄一樣他很珍愛的物品,讓他同樣感到失去喜愛東西的痛苦感受。
6、將拿(偷)的東西歸還
孩子拿(偷)了別人的東西,還得自己規還;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應先了解其動機,再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可以批評和處罰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7、學習分享
當家中來小朋友做客時,正是大孩子學習分享的最佳時機,父母可以請大孩子為小Baby拿奶瓶、遞尿片或說故事,賦予他責任感和使命感,藉此方式讓他跨過成長的門檻。
8、重承諾
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以後媽媽再買給你。」說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9、適時的贊美
如果經過父母的解釋、教導,孩子逐漸改正了壞習慣,父母應適時地給予孩子贊美和鼓勵,如:你真乖,媽媽很高興你這樣做。」孩子便會知道這個行為是媽媽喜歡的,在鼓勵和贊美之下,他自然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10、堅持原則
父母對孩子訂出獎懲規則後,就要切實遵守。千萬不要為了貪圖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卻又不可以,朝令夕改,會使孩子莫名其妙,產生混淆不清的誤導。
11、有效的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對話是很重要的,借著溝通可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鼓勵他說出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範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為。
⑸ 物權意識,應該從幾歲開始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經常和孩子溝通孩子自然就懂了,再說了孩子的體征都不一樣,沒辦法具體給出答案
⑹ 什麼是物權意識階段,會讓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
當孩子不願意把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玩時,父母都會批評和說教自己的孩子。家長都會認為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或者「小氣」,事實上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因為自己有了「物權意識」。
案例:有一天,琪琪的家裡來了很多親戚。於是琪琪的媽媽要女兒和小朋友一起玩。本來琪琪和小朋友看動畫片看的挺興奮的,可是突然間小朋友看見琪琪的小汽車模型。小朋友想玩,於是就跑過去拿汽車模型。
這時候琪琪非常生氣的跑過去說,不要拿我的玩具。琪琪媽媽看見這一幕,就對女兒說:「琪琪,小朋友是客人,你把玩具給他玩,聽見沒?」琪琪說:「不可以,這是我的玩具。」琪琪的話讓媽媽聽了直接發火,琪琪直接大聲哭了出來。
結語:當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時,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萌芽了」物權意識「,父母不要指責和強迫。應該合理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慢慢學習分享所帶來的快樂,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主動去分享。要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什麼玩具願意分享,什麼玩具不願意分享,讓孩子自己決定。
⑺ 孩子有了物權意識不願意分享,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3、多和孩子進行交流,引導他們學會分享。
家長要耐心的和孩子溝通。父母可以鼓勵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合作的游戲,比如一起搭積木、傳球等,開始小寶寶之間可能會認生,大人可以在旁邊引導孩子,很快他們就彼此熟悉了,當孩子們有分享的行為時,父母要及時表揚,寶寶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也獲得了滿足感,這樣就會慢慢學會主動和別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
⑻ 什麼是物權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一)物權意識的定義
物權意識是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
(二)培養孩子物權意識的方法如下:
1、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現在讓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2、訂立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裡,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什麼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在拿起來之前,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
3、讓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還小,也許不了解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不能拿走,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他們:如果你想要這個東西,可以告訴媽媽,讓我看看可不可以?」讓親子之間,可以有談」和商量」的餘地。
4、明白偷」與借」的差別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了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其不同的後果,當你對孩子說: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時,讓他了解偷」,是不對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5、為拿(偷)東西付出代價
為了幫助孩子了解,隨意拿人家東西是不對的行為,是需付出代價的。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罰他做一些額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棄一樣他很珍愛的物品,讓他同樣感到失去喜愛東西的痛苦感受。
6、將拿(偷)的東西歸還
孩子拿(偷)了別人的東西,還得自己規還;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應先了解其動機,再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可以批評和處罰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7、學習分享
當家中來小朋友做客時,正是大孩子學習分享的最佳時機,父母可以請大孩子為小Baby拿奶瓶、遞尿片或說故事,賦予他責任感和使命感,藉此方式讓他跨過成長的門檻。
8、重承諾
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以後媽媽再買給你。」說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9、適時的贊美
如果經過父母的解釋、教導,孩子逐漸改正了壞習慣,父母應適時地給予孩子贊美和鼓勵,如:你真乖,媽媽很高興你這樣做。」孩子便會知道這個行為是媽媽喜歡的,在鼓勵和贊美之下,他自然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10、堅持原則
父母對孩子訂出獎懲規則後,就要切實遵守。千萬不要為了貪圖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卻又不可以,朝令夕改,會使孩子莫名其妙,產生混淆不清的誤導。
11、有效的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對話是很重要的,借著溝通可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鼓勵他說出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範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祝您和家人生活愉快!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