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林業物權

林業物權

發布時間:2022-02-16 12:46:38

⑴ 林業產權證可以作為個人財產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林業產權屬於不動產產權,林業產權證是經過登記依法確定的產權證明,林業產權中林地的所有權屬於國家或集體所有,其他三項權利,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林地使用權以登記為准,可以作為個人財產。《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⑵ 個人承包的林地有那些權利

一、關於林權改革政策方面的問題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已明確相關權、責、利。大致包括:

1、明晰產權

林改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經營方式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即農戶有承包經營權,承包林地的期限為70年,並依法簽訂承包合同,核發林權證。

2、經營權放活

對商品林農民可依法自主決定經營方向和經營模式,生產的木材自主銷售。

3、落實處置權

林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擁有對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權利,林權流轉方式包括轉包、出租、轉讓、互換、入股、抵押等。

4、保障收益權

林農擁有四個層次的收益權:農戶承包經營林地的收益,歸農戶所有;徵收林地必須補償,林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林木的補償費均按相關規定補償;對集體林地被劃入公益林范圍的,不管採取哪種承包方式,都要求補償資金落實到農戶;嚴禁對林地承包經營權人亂收費、亂攤派。

二、其他法律規定

1、《物權法》第125條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七127條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

2、《森林法實施條例》第15條規定

國家依法保護森林、林木、林地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經營者依法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經營者,依法享有經營權、收益權和其他合法權益。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經營者,有獲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權利。

3、《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3條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⑶ 林地所有權問題

林地所有權是歸村民小組所有,不歸個人所有。個人擁有的權利只有林地使用權,如果是徵用林地,應該辦理了征佔用林地手續,並且已經給予了林地所有權人林地補償。而且這個林地已經不是林地了,應該是建設用地或建設用地或工業用地,所有權應該屬於所有了吧。

林地所有權應該是或集體。林地所有權:是指所有者對林地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能。主體是和集體。林地使用權:是指所有人根據林地的特徵(性質)進行利用的權利。主體是、集體和個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規定,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三條規定,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全民所有的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放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國務院可以授權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對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造冊,發放證書,並通知有關地方人民政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第十一條規定,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經濟組織等使用的國有所有的草原,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核發使用權證,確認草原使用權。未確定使用權的國家所有的草原,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並負責保護管理。集體所有的草原,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核發所有權證,確認草原所有權。依法改變草原權屬的,應當辦理草原權屬變更登記手續。

⑷ 林業法律法規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根據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修訂)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森林權屬
第三章發展規劃
第四章森林保護
第五章造林綠化
第六章經營管理
第七章監督檢查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九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保障森林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森林、林木的保護、培育、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保護、培育、利用森林資源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保育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第四條國家實行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完成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和森林防火、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情況進行考核,並公開考核結果。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需要,建立林長制。
第五條國家採取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措施,支持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森林生態保護修復的投入,促進林業發展。
第六條國家以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對公益林和商品林實行分類經營管理,突出主導功能,發揮多種功能,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
第七條國家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加大公益林保護支持力度,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指導受益地區和森林生態保護地區人民政府通過協商等方式進行生態效益補償。
第八條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依照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的規定,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森林保護和林業發展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第九條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林業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林業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可以確定相關機構或者設置專職、兼職人員承擔林業相關工作。
第十條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
第十一條國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林業科學研究,推廣先進適用的林業技術,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
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工作,鼓勵和支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新聞媒體、林業企業事業單位、志願者等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宣傳活動。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森林資源保護教育。
第十三條對在造林綠化、森林保護、森林經營管理以及林業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森林權屬

第十四條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國家所有的森林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務院可以授權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履行國有森林資源所有者職責。
第十五條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權、使用權,由不動產登記機構統一登記造冊,核發證書。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林區(以下簡稱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登記。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應當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不得非法改變林地用途和毀壞森林、林木、林地。
第十六條國家所有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可以依法確定給林業經營者使用。林業經營者依法取得的國有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使用權,經批准可以轉讓、出租、作價出資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林業經營者應當履行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的義務,保證國有森林資源穩定增長,提高森林生態功能。
第十七條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林地(以下簡稱集體林地)實行承包經營的,承包方享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承包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權,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承包方可以依法採取出租(轉包)、入股、轉讓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十八條未實行承包經營的集體林地以及林地上的林木,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並公示,可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依法流轉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十九條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林地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流轉雙方的權利義務、流轉期限、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流轉期限屆滿林地上的林木和固定生產設施的處置、違約責任等內容。
受讓方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造成森林、林木、林地嚴重毀壞的,發包方或者承包方有權收回林地經營權。
第二十條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營造的林木,由營造單位管護並按照國家規定支配林木收益。
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自留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城鎮居民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內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
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灘營造的林木,歸承包的集體或者個人所有;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營造的林木,依法由營造者所有並享有林木收益;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二十一條為了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確需徵收、徵用林地、林木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二十二條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解決前,除因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外,當事人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或者改變林地現狀。

⑸ 栽在自己承包地里的樹木由《物權法》還是《森林法》調整

相對於《物權法》,《森林法》是特殊法。一般情況下特殊法優先於一般法。森林法有不同與物權法的規定的,從《森林法》。
一、佔有權。承包期內的佔有權,可以依法取得林權證等證書;
二、使用權(經營權),承包期內自主經營,他人不得干涉;
三、收益權,承包期內所得收益,由承包經營人所有;
四、處分權。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林地經營權進行流轉,依法轉讓。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
《森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8號)第十五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森林、林木、林地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經營者依法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經營者,依法享有經營權、收益權和其他合法權益。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經營者,有獲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權利。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⑹ 林權的法律規范

(一)林權現象的產生 中國法律明確規定森林資源屬國家和集體所有。但在具體的管理和經營過程中,客觀上存在著林農、林場職工等各類非所有人利用森林資源並獲取收益的事實,尤其是在林區,森林資源更是當地群眾賴以為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這些事實上的利益主張依民法的基本原則和社會觀念,完全可以認為是「特定主體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資格」,因此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發展為權利現象,如林業生產中所謂的林木採伐權、林下資源採集權、林業資源補償權、景觀開發利用權、林業資源抵押權等等,這些權利現象作為民事利益的具體體現在現實中存續並運行著。誠然,我們不能絕對地說法律只保護權利,中國《民法通則》第5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其中,「民事權益」當指民事權利和民事利益。但是,這些有待權利化的民事利益往往邊界不明,法律保護和救濟的方式不足,難以對抗行政權利的干預並極易造成法律調整的錯位。由此可見,林權法律問題來源於實踐,在立法上有效規制林權及其行使規則是現實的需要。
(二)現行法中的相關規范檢視
中國尚無任何一部法律完整、明確地界定林權的內涵、外延。現行法中有關森林、林木、林地或森林資源權屬的規范散見於不同法律部門、不同效力層次的規范性文件中。對這些規范的檢視與反思,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和科學界定林權概念。
1.《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的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該法第23條又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法》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一章沿襲了《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內容,在該法第124條、125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於農業的土地,依法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同時,該法第127條重申了各級政府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草原使用權證,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從文義解釋的層面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權法》的上述規定,可以推斷出:「林權」即「林地承包經營權」,亦即林權是對「林地」的權利。
2.《森林法》第3條規定:「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森林法實施條例》第15條規定:「用材林、經濟林和薪炭林的經營者依法享有經營權、收益權和其他合法權益。防護林和特種林的經營者有獲取森林生態補償的權利。」這是我國現行法律中與「林」有關的權利歸屬和利益分配的最直接的依據,許多學者探討林權的法律問題時,都以此為法律依據。但是,《森林法》僅對森林資源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權屬作了原則性規定,《森林法實施條例》並未針對《森林法》上述規范對象作具體規定,該條例第15條中「經營權」、「收益權」、「補償權」均指向「林」,既未涉及「地」也不包含「資源」。同時,「經營權」、「收益權」、「補償權」也並不當然涵蓋全部「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森林法》與《森林法實施條例》中與「林權」有關的規范並不完全一致,從中亦無法得出林權的涵義和內容。
3.林業部發布的《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2條規定:「本辦法所稱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是指因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而產生的爭議。處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以下簡稱林權爭議),必須遵守本辦法。」第6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授權林業部依法頒發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以下簡稱林權證),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這條規定說明林業行政部門所理解的林權包含兩方面內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森林、林木、林地的使用權。這一推論在林業部《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1條立法宗旨中得到確證。

⑺ 什麼是物權什麼是產權二者的異同什麼是林業物權什麼是林業產權異同

一般情況下,兩者是可以混用的。大陸法系一般稱所有權為物權,英美法系則一般稱為財產權,即產權。兩者從邏輯角度基本沒有大區別。當然,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是不同的,但是,不是通說。

我國通說認為兩者並沒有本質區別,可以通用,我個人也是認為可以通用,不宜做區分。

##############以下一些網路上的觀點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rmloho.com/user1/57/archives/2006/41514.html

物和財產、物權和財產權是兩個概念,是不能混淆的。物不一定是財產,財產也不一定有物的形態。例如打狗棒是物,未必是財產吧?債權是財產,不一定具有物的形態吧?具有物權不一定具有產權。物可以是借來的,租來的,承包的,寄存的,也可能是騙來的,搶來的,偷來的,撿來的,反正物在誰手裡,誰就具有物權,但是未必具有產權。

房屋的承租人具有物權,可以使用該房屋,即使房屋產權人也不能隨意進入,因為物權不在他手裡。承租人雖有物權但不具有房屋產權,產權人的財產權是通過房租來實現的。小偷偷了人家的自行車,只是偷走了物權,但是合法的財產權是偷不走的。當自行車的物權在小偷手裡是時,產權人也不能去偷或搶,只能以產權人的權利去主張返還。而返還時可以是原物,如果原物滅失,損壞,也可以返還等價的財產。法律只能保證產權人財產權利不受損害,但是不能保證原物返還。

有網友問車被偷了又找回來,車是誰的?把物權和產權弄清楚就好回答了,財產權始終是你的,但物權曾經轉移過,例如在小偷手裡,或者在派出所存放過。

又如拾得物,法律上叫無因管理。拾得人取得了物權,有責任保管好拾得物,其物權也受法律的保護,但當產權人出現時,拾得人又必須原物返還,而產權人應向拾得人支付保管的費用。所以根本不是物在誰手裡財產就是誰的。非法所得的財產,即使通過各種手段取得了合法的手續,也只能取得物權,財產權仍然是非法的,一旦東窗事發,財產(不一定是原物)還是要返還的!

所以專家們說物權是絕對權是錯誤的,物權是相對權,財產權才是絕對權。物權可以出租,借用,但財產權卻沒有改變;相反即使財產權變更了,物權卻不一定變更,購物付款後,已經取得了財產權,但沒提貨之前,物權還沒轉移,賣方仍有責任保護物的安全。

如上所述,房屋出租了,產權人就不能隨意進入,就不具有物權了,但是財產權還是沒變。又如房屋拆遷了,物權沒有了,但是給了你補償安置,財產權未受損害。所以物權的保護是受限制,是相對的;而財產權的保護是絕對。即使因搶險等緊急情況動用了你的物,此時物權人不能對抗。但在事後,國家仍然會給予財產上的補償。

即使是產權人,在使用物時權利也是受限制的。例如房屋你可以自己居住,但是你無權放一把火燒掉;作為物,你不能故意破壞,但是作為財產,你可以無償送人。又如你種的樹木,產權是你的,但是你無權隨意砍伐。雖然你無權隨意砍伐,但財產權卻還是你的,你可以賣錢。又如國家級的文物,產權可以是你的,但你不能隨意攜帶出國,物權受到限制;但是作為財產權,你可以依法拍賣或贈送給他人。

物權和財產權相分離的情況是普遍現象,講財產和財產權,一切就清楚了;而講物權,把物和財產相混淆,只能是製造混亂。

物和財產最大的區別,在於財產可以等量置換,而物卻無法原樣返還。物在每分每秒都在變化之中。對於生產資料來說,所有人可以用來剝削他人的勞動,可以用來產生超額利潤,所以他們死也不肯用等量置換。當年對資本家的生產資料不是了採用贖買政策嗎?資本家在財產上沒有損失,但是失去了物化的生產資料,他們也是於心不甘的。今天之所以拚了命要搞物權法,其原因,恐怕也正在於此吧?

⑻ 物權法187條規定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七條【不動產抵押登記】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一百八十條【抵押財產范圍】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運輸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⑼ 什麼叫林權法

現有集體林權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四項內容,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林業「三定政策」(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基礎上形成的,涉及林地所有權、林木所有權,以及由此派生而來的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等。

「集體林權制度遠比一般財產權復雜。」中國林業科學院研究員陳幸良認為,林地為集體所有,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而林木處分權又受到森林資源管理制度、林地管理制度等政策性制約,使得「林權關系成為一項政策性束權的集合」——權利主體模糊,權屬復雜多變,處分權得不到落實,收益權也易受侵犯。

明晰產權是這一輪林改的核心內容。調研報告主張依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由村民民主決策,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改革形式和方式,建立林地有償使用制度和林權動態管理制度。

江西在試點中提出了三種明晰產權的方法:一是均山,能夠分山到戶的全部分山到戶,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二是均股,不能或不宜分山到戶的,維持集體統一經營,但須將股權分到戶,收益按股分紅;三是均利,集體山林通過流轉以其它方式承包經營的,所得流轉收益拿出70%以上按人口均分到戶。

福建方面則按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對山林的依賴程度,分類處理:依賴性強的,原則上均山,實行實物意義上的「耕者有其山」;依賴性不強或沒有依賴性的,經村民代表會議通過,以公開競爭的方式發包給企業或大戶經營,通過二次分配,保證村民實現貨幣形式的「耕者有其山」。

陳幸良建議通過《物權法》規范林地承包權的法律制度,給予林地承包權完整的法律保護。

按照他的構想,林改後,個人對自留山將擁有永久林地使用權,對責任山擁有長期使用權,集體經濟組織僅保有名義上的所有權;私有林和物權化的林地承包權受法律保護,權利人可以抵押、擔保、轉讓、繼承,自由處置。「國家政策不能規定侵權性的限制性條款,干涉所有者的經營行為。」

政策調整

陳所指的侵許可權制性條款集中在林地使用權流轉和林木採伐限額管理方面。

國家林業局在調研中發現,由於缺乏健全的林權流轉政策、法規,一些地方出現了山林歸大戶、流轉價格偏低、權力尋租等問題。

調查報告稱,「林改後,隨著產權關系的調整和明晰,原有林業管理的基礎已經發生變化,相應的林業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急需調整。」

報告建議從三個方面完善林業政策法規:

一是制定《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條例》,明確流轉的原則、范圍、程序、監督、管理等相關規定,促使流轉依法健康有序地進行。報告還特別強調,各地流轉市場應當由政府主導,由林業主管部門具體指導,做好監管引導工作。

「《森林法》有關流轉的條款過於簡單,配套法規滯後,流轉工作出現一定程度的封閉性、局限性和隨意性。」陳幸良建議這一《條例》應當盡快出台。

二是抓緊修訂完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建立健全評估體系,為森林資源流轉提供規范性的制度平台。

報告提出,可以由國務院以行政法規形式出台相關規定,授權地方解決森林資產評估機構與評估人員的資質問題,或由國家林業局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全國性的森林資產評估技術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國家頒發的資質證書。

三是改革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制度,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林管理的有效形式,逐步實現經營者自主決定森林資源的培育和採伐,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

「現行林木採伐申請程序繁瑣,限制復雜,在具體操作中難以把握,影響了再造林的積極性。」陳幸良要求改進現有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制度,以落實權利人的財產處置權。

他甚至主張對生態區位重要的森林,需要林權權益人放棄部分處置權的,國家應支付生態補償金。

此外,報告還提出現行《育林基金管理辦法》與當前林業發展要求不適應,認為對木材徵收20%的育林基金,比例過高。建議逐步減征,還利於民。

財政補貼公益林?

林權改革以後,隨著商品林經濟效益的提升,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將成為一個嚴重問題。

這個問題在南方林改過程中就已經突顯出來了。原因是商品林和公益林收入差距擴大,而國家對生態林補助極為有限。

「林權改革包含兩大目標,」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秘書長於法穩說,「個人層面是最大程度地獲利,而國家層面是要提高森林覆蓋率,保障生態安全。」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林權改革得作出回答。

調研報告認為,必須創新公益林保護和合理利用新機制,逐步緩解公益林區群眾生產生活與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

調研報告提出,要改革公益林權制度,建議根據生態區位的重要性,對生態公益林實行分區分類管理,加強引導,鼓勵群眾發展林下種植業和養殖業;同時落實公益林補償制度,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按照「政府為主負責,受益者合理負擔」的原則,從飲用水、水電和旅遊門票收入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生態公益林補償,彌補林木被劃為生態公益林後給農民造成的損失。

陳幸良則主張以法律文書的形式明確生態補償來源。他給出的辦法是:國家公益林由中央財政補償,地方公益林由地方各級財政補償。

遼寧的公益林面積佔到全省林地的一半以上,他們在試點時,將自然保護區和重點生態區以外的生態林,納入了林改范圍,全部承包到人。他們得出的經驗是,「只要經營生態林的收益在林農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就能保證林農的經營積極性,保護好森林資源。」

張建龍在遼寧調研後認為,遼寧走出了一條適合北方地區集體林改革的路子,他們「在公益林改革方面的嘗試可供參考」。
參考資料:http://biz.163.com/06/0720/15/2MG2E8NO00020S2J.html

⑽ 林業有哪些法律

林業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07-14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1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07-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02-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0-1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1993-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9-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985-01-01
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1-12-13
行政法規
森林防火條例2008-12-01
風景名勝區條例2006-09-19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06-04-29
血吸蟲病防治條例2006-04-01
退耕還林條例2002-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00-01-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03-20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09-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
1995-07-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0-09
城市綠化條例
1992-06-22
植物檢疫條例
1992-05-13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1992-03-01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989-12-18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1982-02-27
部門規章
國有林場管理辦法
2011-11-17
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2011-07-26
林業行政許可聽證辦法
2008-08-01
國家林業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辦法
2007-11-30
森林資源監督工作管理辦法
2007-09-28
林木種質資源管理辦法
2007-09-08
林木種子質量管理辦法
2006-11-13
開展林木轉基因工程活動審批管理辦法
2006-05-11
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7
普及型國外引種試種苗圃資格認定管理辦法
2005-09-23
松材線蟲病疫木加工板材定點加工企業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3
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管理辦法
2005-06-16
林業統計管理辦法
2005-06-01
林業行政處罰案件文書製作管理規定
2005-05-27
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
2005-05-23
營利性治沙管理辦法
2004-07-01
林業標准化管理辦法
2003-07-21
主要林木品種審定辦法
2003-07-14
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2002-11-02
林業行政處罰聽證規則
2002-11-02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2001-01-04

部門規章
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
2000-12-31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2000-03-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9-08-10
國家林業局關於授權森林公安機關代行行政處罰權的決定
1998-06-26
林木良種推廣使用管理辦法
1997-06-15
林業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
1997-01-06
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帶管理規定
1996-11-13
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1996-10-14
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1996-09-27
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
1996-09-27
林業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1996-04-02
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4-07-26
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1993-12-11
陸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辦法
1992-12-19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
1991-01-09
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
1987-09-10
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85-07-06

閱讀全文

與林業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