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怎樣區分動產和不動產的轉移中,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怎樣區分
合同一般以物權轉移,使用為基礎而發生的行為效力,合同以約束對物的使用轉借贈與,出售等等的權利為前提。
2.一樣的呀,合同效力依然約束物權的轉移,也就是基於物權的基礎,從而行使合同權。
『貳』 論文:關於債權與物權及合同無效與撤銷權的關系
您好, 任意撤銷權與法定撤銷權的區別有以下三點:一是兩者的法律依據不同。行使任意撤銷權的依據是《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而行使法定撤銷權的依據則是《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如果贈與人就贈與房產行使任意撤銷權,還應當適用《物權法》第九條的規定。二是兩者適用的條件不同。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條件包括:(1)贈與合同尚未履行,贈與物的物權尚未發生轉移。動產的物權轉移以交付為要件,不動產和特殊動產(如機動車、船舶、飛機)的物權轉移以登記為要件。因為贈與合同具有實踐合同的特點,物權轉移後,贈與人即喪失任意撤銷權;(2)贈與合同不具有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的性質;(3)贈與合同尚未經過公證。具備上述條件的,贈與人方可行使任意撤銷權。法定撤銷權是基於法定事由,由贈與人行使的撤銷贈與的權利。行使該項權利的要件是,無論贈與合同是否已經履行,受贈人只要符合下列一種情形即可行使撤銷權:(1)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2)對贈與人有撫養義務而不履行;(3)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只要具備前述三項事由,不論贈與合同是否經過公證證明,贈與的財產是否已交付,也不論是否屬於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性質,享有撤銷權的人均可以撤銷贈與。從這兩種撤銷權的條件可以看出,依法成立的法定撤銷權,可以包含任意撤銷權,而任意撤銷權則不包含法定撤銷權。三是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法律後果不同。行使任意撤銷權的後果是,生效的贈與合同從此失去效力(但已經履行部分有效),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解除,贈與物的所有權不變,受贈人的履行請求權也隨之消滅。行使法定撤銷權的後果是,不僅尚未履行的贈與合同不再履行,而且已經履行的贈與合同也失效,在贈與物的物權發生轉移的情況下,贈與人可以受贈人不當得利為由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叄』 關於物權法: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不動產買賣合同效力。
未辦理物權變更登記的,不影響不動產物權變動合同的效力,但只是合同具有效回力,而不是不動產物權的答變更已經具有效力。換句話說,此時的物權變更仍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但是對於因此引起的糾紛而造成損失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合同對方當事人彌補因此造成的損失。但不可直接對善意第三人主張物權,除非該第三人已經明知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物權變動。
對於情況1:,不動產未過戶就應當作為甲的遺產,甲乙之間的合同關系實際是一個債權關系,我國繼承法有規定被繼承人的遺產應當首先用於償還其債務,那麼乙可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申報債權,並可以向法院申請合同效力認定,從而取得該不動產物權。
情況2:如果乙方在完成物權變動登記前就已經佔有該房屋,其仍然未取得完整的物權,那麼他對該房屋的處理當然是無權處置,效力待定。此時所取得的租金應當歸房屋的登記所有人,即甲方,當然如果是是甲方未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變更登記,則違約在先,無權請求返還孳息。雙方事後去補辦登記,該效力待定處置當然就轉為有效處置。
總之一句話,不動產物權的所有人在被撤銷或變更之前僅依登記為准,別的都不用考慮。物權變動合同效力僅是合同本身的效力,與物權效力是兩碼事。
『肆』 合同效力與物權轉移是兩個概念嗎
兩個概念
合同生效不表示物權轉移,物權轉移要符合法定條件。動產物專權交付轉移,屬不動產物權登記轉移
《物權法》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伍』 什麼是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相區分原則
合同效力是法律賦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產生的約束力。合同的效力可分為四大類,專即屬有效合同,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物權的效力是指物權基於物權人對物的支配權和物權的排他性而產生的特殊法律效力。物權的效力與物權的權能——佔有權能、使用權能、收益權能、處分權能有關,但並非物權權能本身,而是物權權能進一步發揮作用的結果。
『陸』 關於民法區分合同效力和物權變動效力的「區分原則」
在民法學中稱為物權變動與其基礎關系或者說原因關系的區分原則。區分合同效力和登記的效力為我國民法學界普遍贊同,有的學者提出,區分原則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實際意義:第一,有利於保護買受人依據合同所享有的佔有權。在不動產買賣合同成立以後,即使投有辦理不動產權利移轉的登記手續,但是,因為合同已經生效,所以依據有效合同而交付之後,買受人因此享有的佔有權仍然受到保護。即使買受人不享有物權,但是可以享有合法的佔有權,針對第三人的侵害不動產的行為,可以提起佔有之訴。第二,有利於確立違約責任。如果一方在合同成立之後沒有辦理登記,或者拒絕履行登記義務,由於合同已經成立並生效,此種拒不履行登記的行為構成違約,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假如未辦理登記導致合同無效,非違約方將無法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第三,有利於保護無過錯一方當事人。當事人之間買賣房屋未經登記的情況錯綜復雜,如果以登記為合同生效要件,則在因出賣人的原因而未辦理登記手續的情況下,在房屋價格上漲之後,出賣人有可能以未辦理登記將導致合同無效為理由,要求確認合同無效並返還房屋,這有可能鼓勵一些不法行為人規避法律,甚至利用房屋買賣欺詐他人,而損害的卻是善意的買受人的利益。特別是在房屋已經交付使用,買受人對房屋已進行了重大修繕的情況下,如果因未登記而確認合同無效並返還房屋,這確實會妨礙現有的財產秩序。如果嚴格的區分合同效力和登記效力,則可以防止此種現象的發生。
學者一般認為,區分兩種效力不但是科學的,符合物權為排他權而債權為請求權的基本法理,而且被民法實踐證明對分清物權法和債權法的不同作用范圍,區分當事人的不同法律責任,保障原因合同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也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原則。曾有一段時期,我國的司法實踐以及一些立法,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認識。目前,無論是民法學界,還是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對於區分合同效力和登記效力,在認識上已經基本一致。《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合同法還規定了導致合同無效的各種情形.在這些情形中,並沒有不動產物權未依法登記的規定。雖然擔保法有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的規定,但本法在擔保物權編抵押權一章,改變r這一規定,即不動產抵押登記,只產生抵押權生效的效力。司法實踐也明確了區分合同效力與登記效力的原則,如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關於審理房地產管理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轉讓合同簽訂後,雙方當事人應按合同約定和法律規定,到有關主管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一方拖延不辦,並以未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應責令當事人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明確指出,不動產登記並不是買賣合同的生效要件,而是其履行行為的組成部分。同時還規定,「土地使用者與他人簽訂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後,未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之前,又另與他人就同一土地使用權簽訂轉讓合同,並依法辦理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的,土地使用權應由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的受讓方取得。轉讓方給前一合同的受讓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轉讓方(即出讓人)因其過錯使得買受人不能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要承擔違約責任。顯然,土地使用權未辦理轉讓登記並不影響合同的約束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依照《合同法》第44條第2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手續,或者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准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髓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
『柒』 《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了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合同有效,物權不一定有效;基於合
當事人之間訂立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回法律另有規定或答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是的,合同有效,物權不一定有效,後半句只有三個字,所以不知道如何為你解答
『捌』 「債權合同效力」與「基於債權合同而發生的物權變動的效力」的區別
「債權合同效力」指的是合同發生了生效的效果,而「基於債權合同而發生的內物權變動的效力」指容的是物權發生變動。一個是合同效力發生了變動,一個是物權發生了變動。物權變動,動產採用交付主義,不動產使用登記主義。物權變動是引起債權合同效力生效的一個原因。舉個例子:甲與乙簽訂一份二手房買賣合同,甲將自己的房子賣給乙,最為對價,乙一次性付50萬,他們於是簽訂了合同。當甲將自己的房子交付給乙(完成產權登記,即屬於「基於債權合同而發生的物權變動的效力」)後,債權合同發生效力。
根據自己的理解,湊合理解,呵呵
『玖』 合同的效力和物權的效力有什麼關系
1、新物權法規定物權效力和合同效力相分離,也就是說,以動產為抵押的,如果沒有登記,只是不得對抗第三人(動產抵押,抵押合同生效時,便發生當事人意欲發生的那個效果,即抵押權成立,正如你所說,只是在當事人之間發生效力,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但抵押合同成立(別把抵押合同扯進來,「沒有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是就抵押權這個物權來說的,沒有說抵押合同那個債權,至於抵押合同的效力須依合同法的規定考察認定,與抵押物是否登記沒有一丁點的關系),那麼抵押權成立嗎(動產抵押權這一物權因為債權合同生效這一原因而發生物權成立的結果,假如說抵押權沒有成立,那麼「不得對抗」就成了廢話啦)?中國第一法律互動網|司法考試|法律
2、以不動產為抵押物的,如果沒有登記,抵押權成立嗎(不成立)?抵押合同成立嗎(抵押合同是否成立以及其效力,得依合同法去認定,題目中沒有相反的表述,抵押合同成立且生效)?是不是完全都不成立?(說說這個「都」字,它們各自成立與否,分別依不同的法律事實獨立認定,假如恰巧它們「都」不成立,那麼它們不成立的那個依據也不是同一的)
3、 在質權里,如果以財產權利出質則需要登記,那麼如果不登記,質押權和和質押合同的效力又分別怎樣?
4、 以不動產為抵押物的,如果沒有登記,抵押權不成立(按物權法第187條的規定看,應該是「未設立」)。但是抵押合同是成立並生效的。對於權利質,如果法律要求登記,則質權在登記時設立。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