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海域使用權政策

海域使用權政策

發布時間:2022-02-12 14:18:07

⑴ 各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如何確立

在歷史上,英國曾一度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海洋大國,其海域使用與資源開發歷史悠久,海洋科學技術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海洋產業在其國民經濟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而關於海域使用的立法,也向來為英國政府和立法機關所重視,其海域使用制度頗為發達並為各沿海國家所效仿。

英國在海域使用制度方面的基本法律,是1961年制定的《皇室地產法》。該法以潮間帶和12海里領海屬英國皇室地產這一歷史傳統(該傳統來源於古羅馬法的「公共託管原則」)為立法依據,規定使用這些皇室地產修建港口、碼頭、棧橋、管道,圍海、填海,進行水產養殖以及海底礦砂開采等,必須獲得皇室地產委員會的許可,由其頒發海岸或海域使用證,並須繳納租用費(地租)。該法是目前英國調整海域使用活動的主要法律。在此之前英國還頒布有《海岸保護法》,該法要求成立海岸保護委員會,以行使海域使用過程中海岸保護的權力;涉及海岸保護費用的條款在該法中占據了相當比重,該法規定為加強海岸的保護,任何通過開展與海岸有關的工程而受益的人員,均須向當局繳納費用。以這兩部法律為依據,英國建立了完備的海岸與海域使用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

由於英國近海海域油氣資源相當豐富,在其海洋資源中占據首要地位,為有效地管理和促進近海油氣開發,英國於1964年專門頒布了《大陸架石油規則》。該規則規定,英國及其殖民地公民、在英國居住的個人和在英國設立的法人均可依據該規則申請在其領海下的底土或任何特定區域的底土中進行石油勘探和生產的許可證,但持證人應在許可期間內按規定的方式繳納礦區使用費及其他規費。該規則還有3個附件,即勘探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申請書格式、勘探許可證標准條款和生產許可證標准條款。

此外,由於英國的海岸帶管理是當做土地利用規劃系統的一個方面來對待的,所以,其於1971年頒布的《城鄉規劃法》也涉及海域使用問題。依據該法,任何開發均須事先得到地方規劃局的同意,海域的開發使用也不例外。另外,其1974年頒布的《海上傾廢法》也與海域使用有關。依據該法,除非得到許可,禁止從車輛、船舶、飛機、氣墊船、海洋或陸地構築物上向海中或有潮水域永久性地投棄任何物質,以保護海洋環境。

美國海岸線全長2268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其75%以上的人口均居住在鄰接海洋和五大湖的各州。歷史上,美國對海洋的使用主要是在商業、海事運輸、食物生產和安全防禦等方面,其對海域使用的管理可以追溯到美國建國之前的久遠年代。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由於全球涉海經濟的發展,海洋利用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美國亦逐步加強了有關海域使用的立法。至70年代,其美國海岸海域使用管理的立法達到高峰,並基本形成了一套有關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律體系。進入80年代,立法重心則轉到對這些法律的修訂上。到目前為止,美國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海域使用管理的立法體系,在若干制度上也較為先進。應該說,美國的海域使用立法基本上是立足於管理的角度,但透過這些立法,我們也不難捕捉到其海域使用權制度的大體輪廓。

1945年,杜魯門總統發布了關於大陸架資源和漁業保護的大陸架(2667號)和漁業(2668號)兩個公告,單方面提出了對大陸架資源的要求和在水下土地的上覆水域建立漁業養護區的權利,這兩個公告基本確定了以後美國海域使用的立法走向。之後,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之間進行了一場關於領海底土及其資源所有權歸屬的長期論爭,沿海各州及眾議院力主聯邦政府應放棄沿岸海域美國的國會底土及其資源所有權的要求,而聯邦政府和最高法院則主張聯邦政府應對此擁有至高無上的所有權。爭論的結果是1953年5月23日《水下土地法》的出台;同年,為履行杜魯門公告而制定的《外大陸架土地法》也告頒行。根據這兩項法律,沿海各州擁有領海海域底土及資源的所有權,而領海以外的大陸架土地和資源的所有權則歸聯邦政府擁有,由此決定了美國海域使用管理中聯邦和州政府分權的原則,且在近十幾年裡,還出現了州政府對沿岸海域之管理權力不斷擴大的趨勢。

1972年,調整美國海域使用的重要法律《海岸帶管理法》出台。該法強調其目的在於「達到海岸帶水土資源的廣泛利用,並充分考慮生態、文化、歷史、美學價值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據該法,美國確立了海域使用活動的基本原則——「一致性原則」,並初步確立了海域使用的許可證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該法還對聯邦和州政府海域管理的許可權劃分作了較詳細的規定。

為了控制海水污染,保護海洋環境,美國國會於1972年還通過了《海洋保護、研究和自然保護區法》,它要求商務部制定一項長期規劃,以解決海域污染、過度捕撈及海洋生態系統的人為變化可能造成的長期影響。為調整深水港的海域使用問題,美國於1974年頒布了《深水港法》,規定深水港的建造和使用應進行廣泛的協調,須與國家的海洋政策和利益相對應。為了加大對海洋漁業的調整力度,美國又於1976年頒布了《漁業養護和管理法》,該法明確必須制定和實行國家漁業管理標准,建立漁業管理委員會,健全漁業保護和管理原則,它標志著美國由傳統的漁業管理制度開始轉向綜合的漁業管理。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海洋國家,陸地資源匱乏,其國內資源主要來源於海洋。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本經濟的重心也由重工業、化學工業逐步向海洋轉移,日本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越來越依賴於海洋,有效地開發利用海洋成為日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因此,較之世界其他國家,日本更為重視海域使用立法,並較早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域使用與管理法律體系,而且,這些法律都得到了良好的實施。可以說,日本較為完備的海洋立法,對規范其海域的所有及使用,推動其經濟起飛和整個國力的增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人工島日本對海域的利用較為充分,除航運、漁業、礦產資源及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外,還大規模地進行圍海造地,建造人工島、海上機場、工業用地、居住用地,開辟人造海濱、海水浴場、旅遊基地、海濱娛樂綜合設施等。因此,其海域使用立法涉及的范圍頗為廣泛,僅有關沿岸海域使用的法規就達24項,其中不少法律為其他一些國家所仿效。

日本在海域使用方面制定較早的法律是1921年頒布的《公有水面填埋法》,該法主要規范將國家所有的水面(其中主要是海域)填埋為陸地的行為。依據該法,任何填埋行為都必須事先獲得都道府縣知事的許可,該法中對准予許可的條件也作了列舉性規定,如符合國土的合理利用及環保和防災的要求、申請者要有足夠的資力和信用、填埋所獲收益明顯超過可能造成的損害和損失等;同時,該法還對填埋權人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填埋權的轉讓和繼承、填埋許可費用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公有水面填埋法》在日本海域使用立法中占據重要地位,這是因為日本國會通過《海岸法》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圍海造地成為日本拓展國家生存空間的重要手段。該法制定之後,為韓國等沿海小國所仿效。

為了規范海岸使用及其管理,防止海岸因海嘯、高潮、波浪或地基變化而遭受損害,日本在1956年頒布了《海岸法》及內容詳細的實施令。規定非海岸管理者在海岸保護區內進行某些海域使用活動,必須要獲得海岸管理者許可,且須繳納佔用費或開采費;該法中還對海岸設施建築的標准作了嚴格的限制規定。日本海域使用法律體系中另一重要的法律是《漁港法》,這是因為漁業生產在日本國民經濟中佔有較大比重,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該法自1950年頒布以來,至1989年已修改了29次。但該法主要側重漁港管理方面的規定,對私人漁業行為調整的規范很少。為彌補其不足,適應漁業發展的需要,日本於1977年頒行了《關於漁業水域的臨時措施法》及其施行令,對漁業的許可及其標准作了相應的調整,對漁業費的徵收、許可的撤銷、附加條件等也作了細化規定。

在大規模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日本對海域資源保護及環境保護也非常重視。在此方面,日本頒布有《水產資源保護法》、《水質污染防止法》、《海洋污染及海上災害防止法》以及《瀨戶內海環境保護特別措施法》等。此外,日本還頒布有合理利用港灣、建設和維護港灣環境及秩序的《港規法》和《港灣法》。

韓國雖不屬世界海洋大國,但就韓國本國情況來看,其三面環海,屬典型的半島韓國漁港國家,加之韓國海域的自然條件優越,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產業在其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有較大比重,因而該國高度重視海域使用立法,其發達程度也位於世界前列。

在韓國的海域使用立法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是1961年頒布的《公有水面管理法》,該法以公有水面即海域、河流、湖泊、沼澤及其他公用目的的國有水流或水面以及灘塗為調整對象,使用公有水面的權利稱為公有水面使用權,海域使用權當然包括於其中。該法就公有水面使用權的許可、費用徵收、權利義務以及權利的轉讓、停止和取消等作了詳細的規定。該法中的不少條款、制度為我國的《海域使用管理法》所借鑒。

為調整海域及其他水域的填埋問題,韓國仿照日本制定了《公有水面埋立法》(1962年頒布)並頒布了詳細的施行令和施行規則。其所確立的基本制度,如埋立的許可制度、費用徵收制度、埋立後的所有權歸屬制度等,多與日本的《公有水面填埋法》相似,但其適用范圍卻被大大地擴張。除調整埋立活動外,該法還適用於水產品養殖場的建造、造船設施的設置、潮汐能利用設施的建造以及利用公有水面的一部分進行永久性設施的建造等。

為明確海洋及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基本政策和發展方向,韓國於1987年頒布了《海洋開發基本法》,該法在韓國海域使用立法中占據基礎地位。該法要求政府制定海洋開發綜合計劃,並在此基礎上制定每年的實施計劃。《海洋開發基本法》集中體現了立法機關在海域使用上的基本立法思想,為以後的海域使用立法確立了基調。

韓國調整海洋漁業方面的法律稱為《水產法》而非《漁業法》,其原因是該法包括的內容較為繁雜,甚至有漁獲物運輸業和水產製造業的相關條款,但其主要內容還是海洋漁業方面的規范,尤其是1990年修訂後的《水產法》,對漁民的權利問題給予了較多的關注。

韓國海域使用立法的另一特點是,與多數國家海底礦產資源的開發適用陸地礦產資源開發的法律不同,其於1970年頒行了專門的《海底礦物資源開發法》,對海底礦產資源開采所涉及的一系列法律問題均作了明確的規定。

⑵ 海沙開采有海域使用權證還需辦理采礦許可證嗎

海沙開采有海域使用權證還需辦理采礦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是指國家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向采礦企業頒發的,授予采礦企業以采礦權的正式法律文書。

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開辦的國營礦山企業,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在批准前對其開采范圍、綜合利用方案進行復核並簽署意見,在批准後根據批准文件頒發;

特定礦種開采可以由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頒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開辦的國營礦山企業,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在批准前對其開采范圍、綜合利用方案進行復核並簽署意見,在批准後根據批准文件頒布。

向鄉鎮集體礦山企業頒發采礦許可證的辦法和個體采礦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

(2)海域使用權政策擴展閱讀

(一)主管部門的名稱和地址;

(二)擬招標拍賣掛牌的開采礦區的簡要情況;

(三)申請采礦權的資質條件以及取得投標人、競買人資格的要求;

(四)獲取招標拍賣掛牌文件的辦法;

(五)招標拍賣掛牌的時間、地點;

(六)投標或者競價方式;

(七)確定中標人或者競得人的標准和方法;

(八)投標、競買保證金及其繳納方式和處置方式;

(九)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項。

主管部門應當依規定對投標人、競買人進行資格審查。對符合資質量條件和資格要求的,應當通知投標人、競買人參加招標拍賣掛牌活動以及繳納投標、競買保證金的時間和地點。

⑶ 廈門翔安機場海域使用權審批沒有

如果原來是耕地的話,是不允許拿來建房的。因此你也就拿不到房產證。
如果是集體所有制的地,就屬於小產權房,也是拿不到房產證的。不過如今國家會出台政策解決小產權房的問題,不要急,慢慢等等吧。

⑷ [轉載]填海造地土地使用權如何認定如何供應

這個問題涉及到海域使用權和土地使用權的銜接問題。海域使用權是使用特定海域的權利,因此,填海造地前應首先按規定取得相應海域的海域使用權,交納海域使用費,但海域使用權只是用海的權利,填海造地海域變成陸地後,海域使用權自動滅失,所形成土地不再屬於海域,方向不可逆,如何配置、如何使用等應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辦理。 《海域使用法》第32條規定:填海項目竣工後形成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海域使用權人憑海域使用權證書提出土地登記申請,換發土地使用權證書。針對該條款,我們認為應當與相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結合起來理解。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海域規劃,應當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海域開展圍海造地,屬於政府供地前的國有土地來源問題(相當於政府供地前徵用農民集體土地或收回其他土地使用權人使用的土地並進行前期開發),應當由政府組織實施,即政府取得海域使用權後組織實施填海造地,具體填海施工工程可由政府招標確定給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圍海造地形成土地後,應按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供應和使用。圍海造陸形成的土地用途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應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土地用途為經營性用地的,應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應土地。整個填海造地供應分三個階段: 第一、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前的海域的使用和管理,適用《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權人可依法有償取得海域使用權。 第二,圍海造陸工程實施階段。對規劃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海域開展圍海造陸工程,屬於政府組織實施的市政工程。政府作為圍海造陸工程的實施主體,可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將施工任務確定給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圍海造陸工程所需資金,由政府支出。 第三,圍海造陸形成土地,海域使用權自動滅失,所形成的土地供應和使用受《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土地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調整。具體來說,圍海造陸形成的土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政府可以劃撥方式供地,不符合的,應實行有償使用,屬於11號令規定的經營性用地范圍的,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 總之,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前的海域使用、圍海造陸的工程實施與圍海造陸工程所形成的土地的使用管理,分屬三個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法規政策,不可混淆。 此外,對於個別經政府批准,由單位或個人取得海域使用權後直接實施填海造地所形成的土地,可以視同該單位、個人具有填海所形成的土地的劃撥土地使用權權益(填海造地費用類似征地拆遷費用,類似該單位和個人支付了征地拆遷費用後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權益)。土地用途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以協議方式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按市場價補繳出讓金或租金,取得出讓或承租土地使用權。

⑸ 海事局和海洋局有什麼區別

海事局隸屬於海洋局,通俗的說海事局是海洋局裡面的一個分管局,海洋局是海事局的領導者,海洋局承辦國務院和國土資源部交辦的其他事項,而海事局是執行者。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是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局(交通安全監督局)和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交通部船舶檢驗局)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的。
海事局為交通部直屬機構,實行垂直管理體制。

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海事局負責行使國家水上安全監督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設施檢驗、航海保障管理和行政執法,並履行交通部安全生產等管理職能。

中國海監總隊的主要職能是依照有關法律和規定,對我國管轄海域(包括海岸帶)實施巡航監視,查處侵犯海洋權益、違法使用海域、損害海洋環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擾亂海上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並根據委託或授權進行其他海上執法工作。

海監總隊隸屬於國家海洋局

拓展資料:

國家海洋局的歷史沿革:

1、1964年成立,作為國務院機構的國家海洋局當時由海軍代管;後為國務院下設的統籌規劃管理全國海洋工作的政府職能部門,是國務院直屬機構。

2、1993年4月19日國務院決定國家海洋局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

3、1994年國務院決定,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辦公室更名為國家海洋局南極考察辦公室。

4、1998年3月10日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決定》,將國家海洋局作為國土資源部的部管國家局,它是國土資源部管理的監督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環境保護、依法維護海洋權益和組織海洋科技研究的行政機構。

5、2013年國務院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接受公安部業務指導。

6、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國家海洋局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部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將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將國家海洋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管理;不再保留國家海洋局。

局屬單位:

國家海洋局機關·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海監總隊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海洋局海洋咨詢中心

國家海洋局離退休幹部辦公室·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海洋出版社·國家海洋局學會辦公室

國家海洋標准計量中心·中國海洋報社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國家海洋局機關服務中心·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北京教育培訓中心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⑹ 想問一下海域使用權證書的作用,還有要如何辦理海域使用權證書

審批事項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權證》的初審
是否行政許可事項


受理范圍
1.填海、圍海項目用海;

2.七百公傾以上不改變海域自然自然屬性的項目用海

受理條件
1.符合海洋功能區劃;

2.海域界址清楚、面積准確、權屬明確;

3.符合海上交通安全;

4.符合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5.經海域使用論證可行;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例。

是否限制性審批事項

限制性條件

選擇方式
1.直接申請;

2.招標投標;

3.拍賣。

需提交的申報材料
1.海域使用申請書;

2.申請海域的宗海圖(十份);

3.計劃發展部門對項目的立項批復或核准備案意見;

4.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表)及評審意見;

5.海洋環境影響報告及批復;

6.防洪治導線以內的用海項目,須提供水利部門防洪規劃同意書;

7.有關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或工程項目的批准文件;

8.有關資信證明材料(機構代碼證、營業執照、法人代碼證、身份證等,寫上「與原件相符」字樣,同時加蓋單位公章);

9.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以上材料一式三份,如直接上報國家海洋局的一式五份;

10.如海域使用權變更的,提供原海域使用權證書和變更協議書。

受理機構及地點
市縣海洋與漁業局

責任科室
海洋綜合管理科

審批決定機關
省政府或國務院

審批流程
受理(申請人申請或經區政府初審上報)—承辦(海洋綜合管理科審查)—現場檢查—公示(海域使用在報刊媒體上公示)—審查(局領導審查意見)—初審(上報市政府出具初審意見)—上報辦結(省海洋與漁業局)

辦結時限
60工作日

發文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權證》

是否有年審
按年計征的有年審,一次性計征無年審。

收費標准及收費依據
1.財政部 國家海洋局關於加強海域使用金徵收管理的通知(財綜[2007]10號);

法律法規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各個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表格下載
海域使用申請書

⑺ 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的全文

第一條為了,維護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簡稱《海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海域使用權的申請審批、招標、拍賣、轉讓、出租和抵押,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使用海域應當依法進行海域使用論證。
第四條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涉及海域使用的,應當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就其使用海域的事項在項目審批、核准前預先進行審核(以下簡稱用海預審)。
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涉及海域使用的,應當由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就其使用海域的事項在項目審批、核准前預先進行審核。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海域使用申請的受理、審查、審核和報批。
有審批權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海域使用權的招標拍賣。
批准用海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海域使用權轉讓、出租和抵押的監督管理。 第六條使用海域應當依法進行海域使用論證。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選劃的養殖區進行整體海域使用論證。單位和個人申請養殖用海時不再進行海域使用論證。但圍海養殖、建設人工漁礁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人民政府審批的養殖用海項目等除外。
第七條通過申請審批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權的,申請人委託有資質的單位開展海域使用論證。
通過招標、拍賣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權的,組織招標、拍賣的單位委託有資質的單位開展海域使用論證。
第八條海域使用論證資質單位應當在資質等級許可范圍內承擔論證項目,並對論證結果負責。海域使用論證資質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須持證上崗。
海域使用論證資質管理規定和資質分級標准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九條海域使用論證應當客觀、科學、公正,並符合國家有關規范和標准。
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應當符合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編寫大綱要求。
第十條有審批權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單位組織專家對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進行評審。評審通過的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有效期三年。
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海域的,申請人應當在項目審批、核准前向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海域使用申請,取得用海預審意見。
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海域的,用海預審程序由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自行制定。
第十二條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的用海項目審理程序,進行受理、審查、審核,出具用海預審意見。
第十三條建設項目經批准後,申請人應當及時將項目批准文件提交海洋行政主管部門。
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收到項目批准文件後,依法辦理海域使用權報批手續。
第十四條用海預審意見有效期二年。有效期內,項目擬用海面積、位置和用途等發生改變的,應當重新提出海域使用申請。 第十五條受理海域使用申請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為受理機關;有審批權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為審核機關;受理機關和審核機關之間的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為審查機關。
第十六條下列項目的海域使用申請,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
(一)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海域以外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海域的項目;
(三)國防建設項目;
(四)油氣及其他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項目;
(五)國家直接管理的海底電纜管道項目;
(六)國家級保護區內的開發項目及核心區用海。
上述規定以外的,由縣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跨管理海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
同一項目用海含不同用海類型的,應當按項目整體受理、審查、審核和報批。
第十七條申請使用海域的,提交下列材料:
(一)海域使用申請書;
(二)申請海域的坐標圖;
(三)資信等相關證明材料;
(四)油氣開采項目提交油田開發總體方案;
(五)國家級保護區內開發項目提交保護區管理部門的許可文件;
(六)存在利益相關者的,應當提交解決方案或協議。
第十八條受理機關收到申請材料後,應當組織現場調查和權屬核查,並對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一)項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區劃;
(二)申請海域是否設置海域使用權;
(三)申請海域的界址、面積是否清楚。
必要時受理機關應當對項目用海內容進行公示。
符合條件需要報送的,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十日內提出初審意見,並將初審意見和申請材料報送審查機關;符合條件不需要報送的,受理機關依法進行審核。
不符合條件的,依法告知申請人。
第十九條審查機關在收到受理機關報送的申請材料後十日內,對下列事項進行審查後,提出審查意見報送上級審查機關或審核機關:
(一)項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區劃;
(二)申請海域是否計劃設置其他海域使用權;
(三)申請海域是否存在管轄異議。
第二十條審核機關對報送材料初步審查後,通知申請人開展海域使用論證、提交相關材料;收到論證報告後,組織專家評審;必要時徵求同級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一條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的項目用海,由其徵求項目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的意見;縣級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並報國務院審批的項目用海,經審核報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報至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二條審核機關對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一)申請、受理和審查是否符合規定程序和要求;
(二)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相關規劃;
(三)是否符合國家有關產業政策;
(四)是否影響國防安全和海上交通安全;
(五)申請海域是否計劃設置其他海域使用權;
(六)申請海域是否存在管轄異議;
(七)海域使用論證結論是否切實可行;
(八)申請海域界址、面積是否清楚,有無權屬爭議;
對符合條件的,提請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不符合條件的,依法告知申請人。
第二十三條海域使用申請經批准後,由審核機關作出項目用海批復,內容包括:
(一)批准使用海域的面積、位置、用途和期限
(二)海域使用金徵收金額、繳納方式、地點和期限;
(三)辦理海域使用權登記和領取海域使用權證書的地點和期限;
(四)逾期的法律後果;
(五)海域使用要求;
(六)其他有關的內容。
審核機關應當將項目用海批復及時送達海域使用申請人,並抄送有關人民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四條海域使用申請人應當按項目用海批復要求辦理海域使用權登記,領取海域使用權證書。
海域使用權證書是海域使用權的法律憑證。
第二十五條海域使用權期限屆滿需要續期的,海域使用權人應當至遲於期限屆滿前兩個月向審核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海域使用權續期申請;
(二)海域使用權證書;
(三)資信等相關證明材料;
第二十六條因企業合並、分立或者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變更海域使用權人的,應當向審核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海域使用權變更申請;
(二)海域使用權證書;
(三)海域使用金繳納憑證;
(四)企業合並、分立或者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的有關證明文件;
(五)存在出租、抵押情況的,應當提交租賃、抵押協議;
(六)相關資信證明材料。
第二十七條海域使用權人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海域用途;確需改變的,應當以擬改變的海域用途按審批許可權重新申請報批。
第二十八條審核機關收到海域使用權續期、變更申請後,應當在二十日內提出審核意見,報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審批。
續期、變更申請批准後的,由審核機關辦理海域使用權登記、發證;不予批準的,審核機關依法告知申請人。 第二十九條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有計劃地進行。
第三十條同一海域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用海意向人的,應當採用招標、拍賣方式出讓海域使用權。
除下列情形外,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採取招標、拍賣方式出讓海域使用權:
(一)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
(二)國防建設項目;
(三)傳統趕海區、海洋保護區、有爭議的海域或涉及公共利益的海域;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海洋功能區劃、海域使用論證結論、海域評估結果等,制定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方案,報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涉及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應當徵求意見。
第三十二條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單位,應當根據批準的招標、拍賣方案編制招標、拍賣文件,發布招標拍賣公告。
第三十三條標底、底價應當根據海域評估結果等確定,不得低於按海域使用金徵收標准確定的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論證費、海域測量費和海域評估費等費用總和。
標底、底價在招標、拍賣活動過程中應當保密,且不能變更。
第三十四條以招標、拍賣方式確定中標人、買受人後,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和中標人、買受人簽署成交確認書,並按規定簽訂海域使用權出讓合同。
中標人、買受人應當持價款繳納憑證和海域使用權出讓合同,辦理海域使用權登記,領取海域使用權證書。
第三十五條中標人、買受人支付的履約保證金,抵作成交價款;未按成交確認書的要求繳納成交價款的,履約保證金不予退還,成交確認書無效。
其他投標人、競買人支付的履約保證金,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招標、拍賣活動結束後五日內退還。
第三十六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活動結束後十日內公布招標、拍賣結果。 第三十七條海域使用權有出售、贈與、作價入股、交換等情形的,可以依法轉讓。
第三十八條轉讓海域使用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開發利用海域滿一年;
(二)不改變海域用途;
(三)已繳清海域使用金;
(四)除海域使用金以外,實際投資已達計劃投資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
(五)原海域使用權人無違法用海行為,或違法用海行為已依法處理。
第三十九條轉讓海域使用權的,轉讓雙方應當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交以下材料:
(一)海域使用權轉讓申請;
(二)轉讓協議;
(三)海域使用權證書;
(四)用海設施所有權的合法證明材料;
(五)受讓方資信證明材料;
(六)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要求的其他書面材料。
第四十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收到轉讓申請材料後,十五日內予以批復。
批準的,轉讓雙方應當在十五日內辦理海域使用權變更登記,領取海域使用權證書。不予批準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告知轉讓雙方。
海域使用權轉讓時,其固定附屬用海設施隨之轉讓。固定附屬用海設施轉讓時,其使用范圍內的海域使用權隨之轉讓。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一條海域使用權出租的,承租人應當按照海域使用權證書確定的面積、年限和用途使用海域。
海域使用權出租、抵押時,其固定附屬用海設施隨之出租、抵押,固定附屬用海設施出租、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海域使用權隨之出租、抵押。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海域使用權取得時免繳或者減繳海域使用金的,補繳海域使用金後方可出租、抵押。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域使用權不得出租、抵押:
(一)權屬不清或者權屬有爭議的;
(二)未按規定繳納海域使用金、改變海域用途等違法用海的;
(三)油氣及其他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
(四)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認為不能出租、抵押的。
第四十三條海域使用權出租、抵押的,雙方當事人應當到原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第四十四條海域使用論證資質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暫停執業、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的處理,給國家或者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海域使用論證單位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賠償:
(一)越級或超越證書規定范圍承擔論證項目;
(二)在海域使用論證報告中使用虛構或者明顯失實的數據資料;
(三)海域使用論證報告嚴重失實;
(四)其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為。
第四十五條未經批准改變海域使用用途的,依照《海域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六條未經批准擅自轉讓海域使用權的,沒收非法所得;有非法新建用海設施的,限期拆除,逾期拒不拆除的,依照《海域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七條超面積填海的,收回非法所填海域,並處非法佔用海域應繳納海域使用金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未經登記擅自出租、抵押海域使用權,出租、抵押無效。
第四十九條投標人、競買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中標、買受結果無效;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提供虛假文件隱瞞事實的;
(二)採取行賄、惡意串通等非法手段中標或者買受的。
第五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相應責任:
(一)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
(二)不按海洋功能區劃批准使用海域的;
(三)違反本規定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的;
(四)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後不進行監督管理的;
(五)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六)對含不同用海類型的同一項目用海,分解受理、審查、審核和報批的;
(七)泄露、變更標底、底價的;
(八)未按規定時間退還履約保證金的。
第五十一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填海造地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應當進行海域使用動態監測。
審核機關應當對填海造地項目組織竣工驗收;竣工驗收合格後,辦理相關登記手續。
填海造地項目的竣工驗收程序另行規定。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所轄海域內的海域使用情況進行統計,並建立公開查詢機制。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海域使用統計工作,並定期發布海域使用統計信息。
第五十四條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編寫大綱的內容、海域使用權證書以及本規定需要的文書格式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本規定要求提交的海域使用申請書、海域使用權續期申請或者變更申請一式五份。
第五十五條本規定自。2002年國家海洋局發布的《海域使用申請審批暫行辦法》(國海發[2002]5號),自本規定實施之日起廢止。

⑻ 企業出租海域使用權需要繳納什麼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規定:「二、銷售無形資產
銷售無形資產,是指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業務活動。無形資產,是指不具實物形態,但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產,包括技術、商標、著作權、商譽、自然資源使用權和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
技術,包括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
自然資源使用權,包括土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其他自然資源使用權。」
因此,貴公司出租海域使用權屬於銷售無形資產。需要繳納增值稅,以及轉讓收入所得的企業所得稅。

⑼ 填海造地形成的土地使用權應當如何確定使用者、使用方式和價款

這個問題涉及到海域使用權和土地使用權的銜接問題。海域使用權是使用特定海域的權利,因此,填海造地前應首先按規定取得相應海域的海域使用權,交納海域使用費,但海域使用權只是用海的權利,填海造地海域變成陸地後,海域使用權自動滅失,所形成土地不再屬於海域,方向不可逆,如何配置、如何使用等應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辦理。 《海域使用法》第32條規定:填海項目竣工後形成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海域使用權人憑海域使用權證書提出土地登記申請,換發土地使用權證書。針對該條款,我們認為應當與相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結合起來理解。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海域規劃,應當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海域開展圍海造地,屬於政府供地前的國有土地來源問題(相當於政府供地前徵用農民集體土地或收回其他土地使用權人使用的土地並進行前期開發),應當由政府組織實施,具體填海施工工程可由政府招標確定給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圍海造地形成土地後,應按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供應和使用。圍海造陸形成的土地用途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應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土地用途為經營性用地的,應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應土地。整個填海造地供應分三個階段: 第一、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前的海域的使用和管理,適用《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權人可依法有償取得海域使用權。 第二,圍海造陸工程實施階段。對規劃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海域開展圍海造陸工程,屬於政府組織實施的市政工程。政府作為圍海造陸工程的實施主體,可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將施工任務確定給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圍海造陸工程所需資金,由政府支出。 第三,圍海造陸形成土地,海域使用權自動滅失,所形成的土地供應和使用受《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土地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調整。具體來說,圍海造陸形成的土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政府可以劃撥方式供地,不符合的,應實行有償使用,屬於11號令規定的經營性用地范圍的,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 總之,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前的海域使用、圍海造陸的工程實施與圍海造陸工程所形成的土地的使用管理,分屬三個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法規政策,不可混淆。

閱讀全文

與海域使用權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