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納稅人以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否徵收契稅
你沒法來徵收契稅,國有土源地使用權的契稅計稅依據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成交價格的百分之XX,租賃的土地你都找不到計稅依據,而且是不是國有土地還說不定呢。
如果是靠租賃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非國有土地 有一個統一的名詞叫「以租代征」,「以租代征」是違法的,其中目的之一就是逃避國家稅費。
「以租代征」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1、造成國家稅費的流失 2、影響耕地保護目標的實現 3、損害農民群眾利益 4、擾亂建設用地管理秩序。
B. 什麼是納稅人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
房產證契稅和土地契稅是以所有權發生轉移變動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現行契稅是1997年7月7日重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於1997年10月1日起實施。
契稅的特點:1、契稅屬於財產轉移稅;2、契稅由財產承受人繳納。
一、契稅的徵收范圍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不包括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移;
(三)房屋買賣;
(四)房屋贈與;
(五)房屋交換。
二、契稅的納稅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
三、契稅的稅率
契稅稅率為3~5%。
契稅的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幅度內按照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四、契稅的計稅依據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為成交價格;
(二)土地使用權贈與、房屋贈與,由徵收機關參照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的市場價格核定;
(三)土地使用權交換、房屋交換,為所交換的土地使用權、房屋的價格的差額。
五、契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
六、契稅的申報繳納
1、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的當天,或者納稅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性質憑證的當天。
2、納稅人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10日內,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稅徵收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在契稅徵收機關核定的期限內繳納稅款。
3、契稅徵收機關為土地、房屋所在地的財政機關或者地方稅務機關。具體徵收機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C.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繳納多少契稅
《中華人民共和來國契稅暫行自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是指下列行為:(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二)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 第三條 契稅稅率為3-5%。契稅的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幅度內按照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因此,出讓土地需要繳納契稅。
D. 土地、房屋承受方(購買方)如何繳納契稅
一、定義:
契稅,是以所有權發生轉移變動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應繳稅范圍包括:土地使用權出售、贈與和交換,房屋買賣,房屋贈與,房屋交換等。
二、納稅義務人:
契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
1、境內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稅收行政管轄范圍內。土地、房屋權屬是指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
2、單位是指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國家機關、軍事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
3、個人是指個體經營者及其他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和外籍人員。
三、徵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納稅人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的當天,或者納稅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性質憑證的當天。
2、納稅期限:納稅人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10日內,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稅徵收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在契稅徵收機關核定的期限內繳納稅款。
3、納稅地點:契稅在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徵收機關繳納。
4、徵收管理:納稅人辦理納稅事宜後,徵收機關應向納稅人開具契稅完稅憑證。納稅人持契稅完稅憑證和其他規定的文件材料,依法向土地管理部門、房產管理部門辦理有關土地、房屋的權屬變更登記手續。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應向契稅徵收機關提供有關資料,並協助契稅徵收機關依法徵收契稅。
E. 海南國有土地轉讓權徵收的契稅稅率是多少
一、辦理材料
一)、納稅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
二)、徵收范圍: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2、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3、房屋買賣;4、房屋贈與;5、房屋交換。
(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包括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移。)
三)、減免范圍:1、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軍事單位承受土地、房屋用於辦公、教學、醫療、科研和軍事設施的,免徵;2、城鎮職工按規定第一次購買公有住房的,免徵;3、因不可抗力滅失住房而重新購買住房的,酌情准予減征或者免徵;4、財政部規定的其他減征、免徵契稅的項目。
四)、減征范圍,對於普通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的可在法定基礎上減半徵收,但必須提供作為普通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的有關材料或文件(文書)原件和復印件。
五)、納稅期限:納稅人應當在簽訂或取得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或合同性質憑證之日起10天內繳納契稅。
六)、申報材料:1、房屋買賣協議(合同);2、居民身份證;3、房產證;4、土地使用權證;5、購房發票;6、房改部門批准文件;7、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8、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9、銀行對賬單;10、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1、營業執照副本;12、確權通知書;13、停緩建工程買賣協議;14、企業法人身份證;15、法院裁定書;16、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17、拍賣成交確認書;18、拍賣合同;19、建築安裝工程合同;20、工程結算表;21、評估報告;22、收付款憑證;23、銀行進帳單;24、銀行轉賬單;25、產權變更通知書;(以上材料須提供原件和復印件)26、納稅申報表一式二份;27、減免稅申請審批表一式三份。
二、收費標准及依據稅率為3%;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為成交價格;土地使用權交換、房屋交換,為所交換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價格的差格;土地使用權贈與、房屋贈與由徵收機關參照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的市場價格核定。
F. 下列選項中,屬於契稅的納稅人的有( ) (6分) A 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農村居民 B 接
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本題當中,除了A,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農民。其他幾個都屬於契約的納稅人。
G. 關於買賣房屋稅收政策
稅法規定很明確的,你個人普通住房5年以內營業稅全額計征(轉讓房產的金額版5%),5年以上的免交營業權稅;如果你是非住房,房子是購買或抵債得到的話,差額計征營業稅;印花稅免徵;個人所得稅按照轉讓財產所得提出必要費用後按照20%計征個人所得稅。
H. 請問誰知道天津市土地出讓金契稅稅率是多少
根據《天津市契稅徵收實施辦法》的規定,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承受方為契稅的納稅義務人。契稅的計稅依據為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成交價格,稅率為3%。有幾項情形還可減免,詳情見附件: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布《天津市契稅徵收實施辦法》的通知
津政發[1998] 18號
頒布時間:1998-01-25 00:00發文單位:天津市地方稅務局
各區、縣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現將《天津市契稅徵收實施辦法》予以發布,望遵照執行。
天津市契稅徵收實施辦法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24號)和《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細則(的通知》(財法字[1997]52號),結合我市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轉移土地權屬、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繳納契稅。土地、房屋權屬,是指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承受,是指以購買、受讓、受贈、交換等方式取得土地、房屋權屬的行為。單位,是指各類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國家機關、軍事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個人,是指個體經營者及其他個人。
第三條 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是指下列行為:
(一)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 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
(三) 房屋買賣;
(四) 房屋贈與;
(五) 房屋交換。
本條第(二)項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包括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移。
第四條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包括有償劃撥),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有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以出售、贈與、交換或者其他方式將土地使用權轉移給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行為。
土地使用權出售,是指土地使用者以土地使用權作為交易條件,取得貨幣、實物或者其他經濟利益的行為。
土地使用權贈與,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其土地使用權無償轉讓給受贈者的行為。以獲獎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視同土地使用權贈與行為,應依照本辦法繳納契稅。
土地使用權交換,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間相互交換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第五條 本辦法所稱房屋買賣,是指房屋所有者將其房屋出售,有承受者交付貨幣、實物或其他經濟利益的行為。
房屋贈與,是指房屋所有者將其房屋無償轉讓給受贈者的行為。以獲獎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的,視同房屋所有權贈與行為,應依照本辦法繳納契稅。
房屋交換,是指房屋所有者之間相互交換房屋所有權的行為。
第六條 土地使用權交換、房屋交換,交換價格不相等的,由多交付貨幣、實物或者其他經濟利益的一方繳納稅款。交換價格相等的,免徵契稅。
第七條 以下列方式轉移土地、房屋權屬的,視同土地使用權轉讓、房屋買賣或者房屋贈與,承受單位和個人應按規定繳納契稅:
(一) 以土地、房屋權屬作價投資、入股;
(二) 以土地、房屋權屬償還債務;
(三) 以無形資產承受土地、房屋權屬;
(四) 以預購方式或者預付集資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權屬;
(五) 財政部根據有關規定確定的其他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方式。
第八條 契稅稅率為3%.
第九條 契稅的計稅依據:
(一)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的成交價格;
(二) 土地使用權贈與、房屋贈與,由徵收機關參照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的市場價格核定;
(三) 土地使用權交換、房屋交換,為所交換土地使用權、房屋的價格的差額。
成交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並且無正當理由的,或者所交換土地使用權、房屋價格的差額明顯不合理並且無正當理由的,由徵收機關參照市場價格核定。
第十條 通過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經批准轉讓
房地產時,應由房地產轉讓者補繳契稅。其計稅依據為補繳的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或者土地收益。
第十一條 契稅應納稅額依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稅率和第九條規定的計稅依據計算徵收。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計稅依據X稅率
應納稅額以人民幣計算。轉移土地、房屋權屬以外匯結算的,按照納稅人義務發生之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匯率中間價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第十二條 契稅的減稅、免稅:
(一)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軍事單位承受土地、房屋用於辦公、教學、醫療、科研和軍事設施的,免徵契稅。
用於辦公的,是指辦公室(樓)等直接用於辦公的土地、房屋。
用於教學的,是指教室(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操場等直接用於教學的土地、房屋。非全日制學校一般不予免稅。
用於醫療的,是指門診部、住院部等直接用於醫療的土地、房屋。私人醫院、療養院、康復中心等一般不予免稅。
用於科研的,是指科學試驗的場所等直接用於科研的土地、房屋。
用於軍事設施的,是指部隊(包括武警部隊)地上和地下的軍事指揮作戰工程;軍用的機場、港口、碼頭;軍用的庫房、營區、訓練場、試驗場;軍用的通信、導航、觀測台(站);其他直接用於軍事設施的土地、房屋。
(二) 城鎮職工按市人民政府批準的房改價格,第一次購買公有住房,在規定住房面積以內的,免徵契稅。超過國家規定標准面積的部分,應按照規定繳納契稅。此項免稅政策只限於第一次購買公有住房。
(三) 因不可抗力滅失住房而重新購買住房的,酌情准予減征或者免徵契稅。
不可抗力,是指自然災害、戰爭等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四) 土地、房屋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徵用、佔用後,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權屬,其成交價格沒有超出土地、房屋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免徵契稅;超出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部分,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給予減征或者免徵契稅。
(五) 承受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土地使用權,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免徵契稅。
(六) 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以及我國締結或參加的雙邊和多邊條約或協定的規定應當予以免稅的外國駐華使館、領事館、聯合國駐華機構及其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外交人員承受土地、房屋權屬的,經外交部確認,可以免徵契稅。
(七) 財政部規定的其他減征、免徵契稅的項目。
第十三條 納稅人享受減稅、免稅的,應當在簽定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後10日內,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財政部門辦理減稅、免稅手續。
第十四條 經批准減征、免徵契稅的納稅人改變有關土地、房屋的用途,應當補繳已經減征、免徵的稅款。其補繳稅款發生時間為改變有關土地、房屋用途的當天。
第十五條 承受土地、房屋部分權屬的,按照所承受部分權屬的比例計算征稅。部分權屬改變為全部產權時,按全部產權成交價格徵收契稅,並扣除已繳稅款。
第十六條 契稅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為納稅人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的當天,或者納稅人取得其他具有合同性質的契約、協議、合約、單據確認書及由市政府確定的其他憑證的當天。
第十七條 納稅人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10日內,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稅徵收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在契稅徵收機關核定的期限內繳納契稅。
第十八條 納稅人辦理納稅事宜後,契稅徵收機關應當向納稅人開具契稅完稅憑證。
第十九條 納稅人應當持契稅完稅憑證和其他規定的文件材料,依法向房產管理部門、土地管理部門辦理有關房屋、土地的權屬變更登記手續。
納稅人未出具契稅完稅憑證的,房產管理部門、土地管理部門不予辦理有關房屋、土地的權屬變更登記手續。
第二十條 契稅徵收機關為財政機關。為搞好徵收管理,市內六區契稅收入為市級收入,暫定由市財政局委託市房產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負責代征代繳。其他區和縣級契稅收入作為地方收入,徵收方式由區、縣政府自定。土地管理部門、房產管理部門應按照代征代繳委託協議書的要求做好徵收工作。
對契稅代征代繳部門手續費的支付比例,按財政部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扣繳義務人應當向財政機關申報領取代收代繳憑證。扣繳義務人許可權、責任及義務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執行。
本辦法所稱扣繳義務人是指代征代繳部門。
第二十二條 契稅的徵收管理,依照本實施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 管理法》等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 具體徵收管理辦法由市財政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條 本實施辦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實行。此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及其他部門關於契稅的各項規定同時廢止。
I. 在國家統計局生產稅凈額計算中土地增值稅、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是否屬於生產稅的計算范疇
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對產權所有人就其房屋原值或租金收入徵收的一種稅費。房產稅的納稅人是擁有房產產權的單位和個人。產權屬於全民所有的,由經營管理的單位繳納;產權出典的,由承典人繳納;產權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產所在地的,或者產權未確定及租典糾紛未解決的,由房產代管人或使用人繳納。房產稅的納稅人具體包括;產權所有人、經營管理單位、承典人、房產代管人或者使用人。
城鎮土地使用稅是以國有土地為征稅對象,以實際佔用的土地單位面積為計稅標准,按規定稅額對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征稅范圍為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 對納稅人作了如下具體規定:1. 城鎮土地使用稅由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或個人繳納;2. 土地使用權未確定或權屬糾紛未解決的,由實際使用人納稅;3. 土地使用權共有的,由共有各方分別納稅。 4. 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暫不適用城鎮土地使用稅。
土地增值稅是指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以轉讓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實物收入和其他收入為計稅依據向國家繳納的一種稅賦,不包括以繼承、贈與方式無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土地增值稅:以土地和地上建築物為爭稅對象。以增值額為計稅依據。土地增值稅的功能是國家對房地產增值征稅。
契稅,是指國家在土地、房屋權屬轉移時,按照當事人雙方簽訂的合同(契約),以及所確定價格的一定比例,向權屬承受人徵收的一種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契稅的征稅范圍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房屋買賣;房屋贈與;房屋交換。
J. 購買土地契稅應該怎樣繳納
根據稅種區分有三點:
一、營業稅及附加(出讓方):
1、按轉讓價與購置價的差價繳納5%的營業稅。
2、按繳納的營業稅繳納7%的城建稅和3%的教育費附加。
二、印花稅和契稅(雙方):
1、按產權轉移書據(合同)所載金額繳納0.05%的印花稅。
2、按成交價格(合同)繳納3%的契稅(有的地方是5%)。
三、土地增值稅(出讓方):
1、按取得收入減除規定扣除項目金額後的增值額,繳納土地增值稅。
2、規定扣除項目: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成本、費用;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等。
3、稅率的確定四檔: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50%的部分,稅率為3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50%至100%的,稅率為4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100%至200%的,稅率為5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稅率為60%。
為計算方便,可以通過速算公式計算:
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稅率-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系數
(0、5%、15%、35%分別對應30%、40%、50%、60%稅率)。
根據環節區分有四點:
一、新征耕地環節
1、耕地佔用稅。佔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單位或者個人,為耕地佔用稅的納稅人。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耕地面積為計稅依據,按照規定的適用稅額一次性徵收。實際佔用的耕地面積包括經批准佔用的耕地面積和未經批准佔用的耕地面積。
2、契稅。按成交價格的3%繳納。
3、印花稅。土地使用證,每本貼花5元。
4、城鎮土地使用稅。徵用的耕地,自批准徵用之日起滿1年時開始繳納土地使用稅;徵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徵用次月起繳納土地使用稅。徵用的耕地與非耕地,以土地管理機關批准征地的文件為依據確定。
二、土地出讓環節
1、契稅。在我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按成交價格的3%繳納。對承受國有土地使用權應支付的土地出讓金應徵收契稅,不得因減免出讓金減免契稅。
2、印花稅。土地使用證,每本貼花5元;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按產權轉移書據徵收印花稅,按合同載明出讓金額的萬分之五繳納。
三、土地轉讓環節
1、營業稅。凡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以轉讓土地使用權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按5%稅率計算繳納。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其購置的不動產或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購置或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2、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轉讓土地使用權實際繳納的營業稅為計稅依據。城建稅的稅率。納稅人在市區為7%;在縣城、建制鎮的為5%;不在上述地區的為1%。教育費附加的徵收標准為3%,地方教育附加徵收標准為2%。
3、土地增值稅。凡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為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轉讓非國有土地和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出讓國有土地的行為不征土地增值稅。其計稅依據為轉讓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增值額。
稅率為: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稅率為3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的部分,稅率為4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5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60%。
4、所得稅。個人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轉讓所得按「財產轉讓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差價的20%。單位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轉讓所得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
5、印花稅。土地使用證,每本貼花5 元;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按產權轉移書據徵收印花稅,按合同載明轉讓金額0.5‰繳納。
6、契稅。在我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土地使用權出售按成交價格的3%繳納;土地使用權贈與、交換按徵收機關參照土地使用權出售的市場價格核定金額的3%繳納。
四、土地使用環節
(一)自用
1、城鎮土地使用稅。在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為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義務人。我省對獨立於行政區劃外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農場、林場也徵收土地使用稅。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依照規定稅額計算徵收。
免稅單位無償使用納稅單位的土地,免徵土地使用稅;納稅單位無償使用免稅單位的土地,納稅單位應按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納稅單位與免稅單位共同使用共有使用權土地上的多層建築,對納稅單位看按其佔用的建築面積占建築總面積的比例計征土地使用稅。
(二)出租
1、城鎮土地使用稅。在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為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義務人。我省對獨立於行政區劃外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農場、林場也徵收土地使用稅。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依照規定稅額計算徵收。
免稅單位無償使用納稅單位的土地,免徵土地使用稅;納稅單位無償使用免稅單位的土地,納稅單位應按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納稅單位與免稅單位共同使用共有使用權土地上的多層建築,對納稅單位看按其佔用的建築面積占建築總面積的比例計征土地使用稅。
2、營業稅。按租金收入的5%繳納。
3、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出租土地實際繳納的營業稅為計稅依據。城建稅的稅率。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為7%;在縣城、建制鎮的為5%;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為1%。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為3%,地方教育附加2%。
單位或個人出租土地,其取得的租金收入,應分別計征所得稅。
(三)投資
1、營業稅。以土地使用權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以不動產、土地使用權投資入股,收取固定利潤的,應區別以下情況徵收營業稅:不動產的所有權或土地的使用權沒有發生轉移,屬於將場地、房屋等轉讓他人使用的業務,其收取的固定利潤,應按「服務業」稅目中「租賃業」稅目徵收營業稅;不動產所有權或土地使用權發生了轉移,其收取的固定利潤,按「銷售不動產」或「轉讓無形資產」徵收營業稅。
2、土地增值稅。對於以房地產進行投資、聯營的,投資、聯營的一方以土地作價入股進行投資或作為聯營條件,將房地產轉讓到所投資、聯營的企業中時,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對於以土地作價入股進行投資或聯營的,凡所投資、聯營的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的,或者房地產開發企業以其建造的商品房進行投資和聯營的,不適用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的規定。
3、企業所得稅。企業以土地使用權進行對外投資,企業所得稅視為按公允價值轉讓無形資產並投資兩項業務,轉讓無形資產應確認轉讓損益,計入應稅所得。
4、契稅。以土地權屬作價投資、入股的,視同土地使用權轉讓,由產權承受方繳納。
5、印花稅。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兩項的合計金額大於原已貼花資金的,增加的部分需要交納萬分之五的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