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土司使用權年限

土司使用權年限

發布時間:2022-02-05 09:19:11

1. 恩施的土司制度是從那個年代實行的

自元朝開始,恩施地區實行一種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也稱「土官制度」。統治者當時在恩施推行的土司制度,是為了「以夷制夷」,也是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管理統治的羈縻制度。土司由朝廷頒發印信,每年需向朝廷進貢,並有徵調賦役的義務。土司實際上就是本地的土皇帝,其地位世代相襲以保持獨家統治特權。他們掌握著軍、政、經濟、文化及訴訟、刑罰等。政治上依靠封建王朝,冊封世襲,劃疆分治,軍事上實行土兵制度,以種官田、服兵役的方式把農奴組織成土官武裝。在土司制度下的百姓皆為農奴,他們沒有土地,除了為土司提供繁重的無償勞役和當土兵外,還要向土司繳納或進貢各種實物。這種封建農奴制,就是土司制度的經濟基礎。

恩施地區土司以明代為最盛時期,當時的大小土司35個,其中宣撫司4個,安撫司9個,長官司17個,蠻夷長官司5個,這些土司的品級也時有變動,有時為宣慰司,有時為宣撫司、安撫司、或降為長官司。明末清初土司制度走向衰落,清王朝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後,土官制度方宣告結束。

恩施地區土司制度存在數百年之久,如今仍有豐富的土司文化遺存,主要有墓葬、遺址和文物等。如久負盛名的唐崖土司皇城、容美土司保留下來的萬人洞、萬全洞、九峰橋、百順橋等。在這眾多的土司遺存中,唐崖土司皇城遺址是目前全國土司歷史文化古跡中保存最完整的遺址之一。該遺址依山傍水,氣勢恢弘,其佔地面積1500餘畝,擁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共歷經了三朝四百餘年。明天啟年間朝廷賜建的「荊南雄鎮、楚蜀屏翰」的牌坊位於土司城中央,威嚴的土司墓位於土司城後部的玄武山下,墓門外石刻精美,廳門壁嵌有八扇石門,後部為靈寢,並排四間,整墓全石結構,其精雕細刻堪稱土墓之冠,顯示出了土家族獨特的墓葬文化,它將恩施州民族歷史文化推向了一個高峰。

在近十幾年的搶救性發掘和收集、整理過程中,發現了大量高價值的文物,其中有施南土司以金鳳冠為代表的各種文物78件和以容美土司的「河圖洛書」、「大日如來佛」、「土司大銅鍾」、「土司官印」為代表的文物近千餘件。這一大批文物已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確認為國家級珍貴文物。

恩施地區土司制度是一種封建領主制度,雖比封建制度落後,但又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適合於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特殊制度,對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加強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捍衛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起到了積極作用。

2. 土司制度始於什麼時候

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與地方各民族統治階級互相聯合、斗爭的一種妥協形式。在土司統治下,土地和人民都歸土司世襲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個個勢力范圍,造成分裂割據狀態,從而使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產生仇恨和戰爭。

貴州的改土歸流始於明代,高潮卻是在清朝前期的雍正年間。督撫大員鄂爾泰等人的改土歸流建議為雍正皇帝採納,是有其深刻歷史原因的。這集中表現在:在經濟上,土司制度下的領主經濟阻礙了封建地主制經濟的發展;在政治上,土司享有各種特權,擁有軍隊,私設監獄,相互爭殺,嚴重妨礙中央集權;而土司、頭人為非作歹,奴役土民而造成的民族內部矛盾也日漸突出,不利於統治的穩定;在交通上,土司區域尤其是「化外之地」梗阻著「開江路以通黔粵」、連陸路以通川楚達雲南,不利於中央王朝對邊疆的控制、治理等。

雍正時期的改土歸流,前奏是對烏乃、烏撒等土司的改土設流,重點則是對湘黔邊,以雷公山為中心的地區及廣順、定番(今惠水)、羅甸交界處的開辟。

3. 介紹一下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分封地方首領世襲管職,以統 治當地人民的一種特殊政治制度。
土司的疆城,五代時置二十州,包括沉、酉流域的南、北兩江。宋初無變化,至淳 化以後,南江諸地各自向朝廷入貢,只北江(今永順、保靖、龍山、古文、花垣等地步 保其原地。元代對西南各部族的大姓,因其請而以土司之職。明襲元制,凡結族來附 者,均以原官,並加以重用,土司便成為統治王朝倚重的疆吏,甚至同於藩國。明代, 土司與朝廷的關系甚為密切,土司制度更為完備。土司與中央王朝的關系,在經濟上表現為"納貢"與"回賜"。向中央王朝納貢, 唐代有貢"溪布"、"水銀"的記載。宋、元、明以後日益擴大,計有虎皮、府臍、犀 角、竹雞、錦雞、土綢、溪布、水銀、黃蠟、丹砂、珍貴葯材、名馬、大捕竹等。每次納貢均得到皇帝相應的一些"回賜"。

土司必須服從封建王朝的征調。土司所領之兵,原來只有守土之責,"無事則荷末 而耕,有事則修矛以戰,軍無遠戍之勞,官無養兵之費"。隨著土司制度的完備及與申 央王朝關系的密切,在明代,土兵成為朝廷的主要兵源之一,朝廷每次征戰,土兵幾乎 無役不從。

土司在其轄區內具有無上權威,為名符其實的"土皇帝",自設總理、家政、舍巴、土知州、土中軍等。自宋代開始,所轄最小行政單位為洞。洞與洞之間有固定地段,一 般以山坡河流為界,頗與今日的區、社相似。洞下為旗,旗是土司政權兵民合一的組織,有事則調集為軍,以備戰斗,無事則散處為民,以習耕鑿。永順司所屏的三州六長 官司,其下有五十八旗。

土司統治等級森嚴,用等級確定權力和地位,主僕之分十分嚴格。土地按等級分配,土司佔有肥田沃土,舍巳頭人可分平地。土民只能在山坡上開一塊"份地"。在住房上,土司《紡柱雕梁,磚瓦鱗砌",舍已頭人"許豎樑柱,周以板壁",土民則"叉木架屋,編竹為牆",皆不準蓋瓦,如有蓋瓦者,即"治以潛越"之罪,俗雲:"只准 家政騎馬,不許百姓蓋瓦。"討土司出巡時,儀衛頗盛,土民見之皆夾道拜伏,否則以 譴責誅殺勿論也。》土司自稱化日本爵",土民稱其為"爵爺"、"都爺",土司居住的衙署自稱為化金攣寶殿",其宿舍稱"婪宮",其妻要有《三宮六院",其墓葬地稱 "紫金山",其花園稱"御花園",其宗柯稱"太廟"。各級土司過著奢侈豪華的糜爛生活。每逢歲時會節及舍已下鄉,"具令民間婦女擺 項歌舞佰筋。"土司修有熱洞,涼洞,為保暖避暑之所。其中設有林泉、花園、釣魚台等,專供遊玩。

殘酷的刑法,是土司對土民實行野蠻殘酷統治的重要手段。土司操有殺伐之權,其刑法有斷首、宮刑、斷指、割耳·挖眼、杖責等。土人有罪,小則知州長官治之,大則 土司自理。

土司的殘酷統治,給土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土民生活的困苦,連封建王朝也不得不承認。

4. 土司有多大權力

土司的權力:職位世襲,保留一定規模的私人武裝:土司在自己的領地內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私人士兵、家丁和僕役,以維護自己的統治權威。土司在自己的領地內擁有比一般地方官更大的權力,土司在轄區內可自行任命屬官,可以自定種種「土政策」,征納稅賦,攤派徭役,生死予奪,朝廷概不過問。

土司是元朝在西南地區冊立土司進行管理,「土司」並不是這些官員的正式官名,而是對類似官員的稱謂。土司、士官與普通百姓之間是一種人身依附的主僕關系,也具有著濃厚的奴隸社會色彩。土司制度是當政的王朝利用當地民族集團的上層,以間接統治的形式處理周邊民族問題的一種形式。

(4)土司使用權年限擴展閱讀: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地方政權組織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稱「土官」,是由封建王朝中央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點,即世襲的政治統治權,轄區土地的世襲所有權及對附著在土地上的農民的世襲統治權。土司對農奴的主要剝削形式多是勞役地租。農奴除為土司提供繁重的無償勞役外,還要向土司繳納或進貢各種實物。

承襲,土司同封建帝王一樣,子子孫孫世代相傳,以保持獨家統治特權。鄂西土司的承襲制度為封建世襲制,在土司統轄境內,還可自行任命官職,其職務有總理、家政、舍把、旗長、親將、總爺、峒長、寨長等職。這些職務一般都由土司家族成員擔任。

在土司制度下,土司屬下的百姓就是農奴,他們沒有土地,除為土司提供繁重的無償勞役和當土兵外,還要向土司繳納或進貢各種實物,這種封建農奴制,就是土司制度的經濟基礎。

5. 土司制度延續了多少年,最後的結束時間是

土司又稱土官、酋是古代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

6. 土司制度的鄂西土司制度

宋朝的羈縻制度,是一種鬆散的統治制度。各羈縻州與宋王朝實際存在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到宋王朝衰微、統治力量削弱時,各羈縻州酋長開始不服從宋王朝的控制。「宋室既微,諸司擅治其土,遍設官吏,……威福自恣」(同治《來鳳縣志》)。加之宋代在鄂西土家族設置的六個羈縻州所統轄的地區不大,相當一部分地方仍為各強宗大姓所佔據,他們同羈縻州的豪強趁宋朝衰弱而紛紛崛起,各據一方。如「施州衛所屬覃田二姓,在宋元未分之前,其勢甚盛,頗為邊患。」(道光《施南府志》)在元朝統治施州之後,又叛服無常。元王朝為籠絡這些豪強,遂廣置土司,進行綏撫。到了明代,鄂西設置三十一個土司。明王朝為加強對土司的控制,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施州為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以管轄控制諸土司。同時又實行大土司管轄小土司,形成層層控制管轄的隸屬關系。
土司制度與羈縻州政策的區別在於由鬆散的統治變為嚴格的控制;在承襲、納貢、征調等政策方面,土司制度均有嚴格的規定,從而加強了對鄂西民族地區的控制。鄂西土司制度的特點表現為:
全面實行土司統治
在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之地,明王朝往往採用流、土分治之法;而在施州這類民族聚居之地,則是一概「統以土司」。
採用「衛所、土司」相結合的軍事建制
明代土司職銜,分武職與文職兩種。武職為宣慰司、宣撫司、招討司、安撫司、長官司、蠻夷司諸種,隸兵部武選,省都指揮領之;文職為土府、土州、土縣諸種,隸屬吏部驗封,省布政司領之。鄂西地區土司建制只設武職。除土司之外,朝廷還在邊緣地帶,設置衛所,駐扎重兵。明王朝在鄂西地區採用「衛所、土司 」相結合的軍事建制,其目的在於強化對這一民族地區的控制與統治。
用高職官銜實行籠絡
鄂西地區設有四個宣撫司、九個安撫司。據明朝官制,宣撫使為從四品,安撫使為五品,均高於或相當於知州(從五品)的品秩。這是由於鄂西地區土司,地介川、黔、湘之間,又處「溪峒深阻」之地,明王朝才不惜以高爵予以籠絡。除對土官授以實職外,還對有影響的土司或在戰爭中有功的土司,授以虛銜,以示其寵。無論實職之高、虛職之寵,都是為了「易為統攝」,「奔走唯命」(《四裔考·序》)。「假重爵,命威制,服屬其勢」(《蠻司合志》)。 劃定隸屬關系時,「令覃、田、黃、向諸大姓各有所屬」。(《蠻司合志·湖廣》)施州所屬田、覃二姓,自「永樂以來,二氏子弟分為十四司,傳之後世」(同治《來鳳縣志》),此即「部領蠻落」(萬曆《湖廣總志·兵防三》)之制,其目的,在於維護土司對土民的世襲統治。
始行長官司與蠻夷司分設之制。宣德二年(1427年),設劍南長官司,隸忠路安撫司;搖把峒、上愛茶、下愛茶三長官司及鎮遠、隆奉二蠻夷長官司,皆隸東鄉安撫司;東流、臘壁峒二蠻夷長官司,隸散毛宣撫司;西關峒長官司、西坪蠻夷長官司,隸金峒安撫司。土司武職, 「皆以其酋長為之。先是,忠路安撫司等各奏,前元故土官子孫牟酋蠻,各擁蠻民,久據溪峒,今就招撫,設長官司,授以職事。兵部以聞,帝以馭蠻當順其情,宜有等殺。兵部議以四百戶以上者設長官司,四百戶以下者設蠻夷官司。元土官子孫量授以職,從所招官司管屬。皆從之」(《明史·湖廣土司列傳》)。這種以四百戶作為區分長官司與蠻夷政司之法,從此作為一代定製推行全國,並為清朝所承襲。 土司官制及承襲。元、明、清三朝代的土官官職,可分為文官屬與武官屬兩類。鄂西地區土司的職官,屬於武官屬。按其職位尊卑,入流的大致有宣慰使、宣撫使、招討使、長官等。其秩位品級與各司官位多少,則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差別。到了清代,宣慰使司為從三品,宣撫使司為從四品,安撫使司為從五品,長官司、蠻夷長官司為正六品。土官之屬,有同知、經歷、都事、吏目、儒學、教授、訓導,皆以流官為之。清朝還設有土游擊(從三品)、土都司(正四品)、土守備(正五品)、土千總(正六品)、土把總(正七品)等。以上均為朝廷命官。在土司統轄境內,還可自行任命官職,其職務有總理、家政、舍把、旗長、親將、總爺、峒長、寨長等職。這些職務一般都由土司家族成員擔任。
承襲,土司同封建帝王一樣,子子孫孫世代相傳,以保持獨家統治特權。鄂西土司的承襲制度為封建世襲制,「所設宣慰、知州、長官,不問賢愚,總屬世職」(《永順縣志》卷3),這種承襲制度是從古代發展而形成的,「自相君長」成為後世授世職的基礎。到「唐初,溪峒蠻歸順者,世授刺史,置羈縻州縣,隸於都督府,為授世職之始。宋參唐制……其酋皆世襲」(《明史·湖廣土司列傳》)。唐宋王朝,通過控制少數民族首領來達到控制少數民族人民的目的,沿用「以夷治夷」的羈縻之法,一律實行世襲,並用政令把世襲固定下來。後來,元王朝總結前代控制西南少數民族首領的經驗,以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招討使、千戶、百戶等官職封予各少數民族首領,並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府、州、縣設立土官,逐漸形成土司制度。明參元制,對湖廣等地土司的承襲辦法、手續作了嚴格的規定:「土官承襲,務要驗封司委官體勘,別無爭襲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圖本 ,並官吏人等結狀,呈部具奏,照例承襲。移付選司附選,司勛貼黃,考功附寫行止。類行到任,見到者,關給札付,頒結誥敕。」作為湖廣都司所轄的鄂西地區土司,也一循其例。
「承襲須奉朝命,雖在萬里外,皆赴闕受職」(《明史·土司序》),這種承襲制度具有密切特殊君臣關系的作用。封建王朝由上而下進行控制,使土司臣服於王朝,土司接受冊封後為朝廷命官,取得了對土民統治的合法權。封建王朝堅持「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換代之時,需要土司向新王朝貢表「投誠 」、「歸順」,換取新王朝冊封與頒發新的印信,才能成為新王朝命官。新王朝剛剛建立時,這樣做對穩定邊疆社會秩序、籠絡少數民族首領都有好處。襲職者應持有襲職依據,這種依據元代為金、銀、銅牌,明代為銅印,清代除土司印外,還需持有號紙。尤以清代的號紙最為完善和嚴密。
朝廷對襲位者是誰,一般沒明確限制,原則上是「其子弟族屬、妻女,若婿及甥之替襲,胥從其俗。」(同治《來鳳縣志》)多數是父死子襲,子死孫襲,代代相傳。土司有子則長子襲,無子則弟或婿、妻以及侄輩都可襲。
土司承襲的年齡朝廷也有所規定。明代規定為十八歲,清代改為十五歲。年幼不能承襲,必須由本族土舍或母能撫孤治事者護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明孝宗規定土司職官子弟,凡要承襲土職者,必須入學。不入學者,不準承襲(《明史·湖廣土司傳》)。自此,鄂西各土司均辦學設館,請漢學儒師任教,並派子弟去外地學習。 職級升降是封建王朝對土司控制的措施之一。新王朝建立後對來歸附的前朝土司,首先是定職定位,實際上多數是復職復位。在土司定職定位後,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政績考核,一般的獎勵與參劾有之。隨著職級升降,官司級別名稱也隨之變動。土司與流官待遇不同,流官可以按時升遷,有罪治罪,子孫不能承襲;土司不能按時升遷,有較大功過的一般就地升降,子孫可以承襲為世官。即使新舊朝代交替,也基本按此原則不變。
升降要有大功大過,結合戰事勝敗進行。明末曾被調到川東、荊州、房、竹一帶鎮壓農民軍的容美土司有「功」,得到「天子嘉其忠勤」的殊榮,由宣撫使晉升為宣慰使,容美屬下的椒山、五峰、石樑、水浕四長官,都同時晉升為安撫使;唐崖長官元時有軍功於朝,以武略將軍授唐崖宣慰使世職,傳給兒子,直到洪武四年(1371年)隨廖永忠征蜀失敗, 降為安撫使,後又因「多叛」,洪武七年(1374年)降為長官。由此可以看出:有大功於封建王朝則升,有大過於封建王朝則降。 為了加強對土司地區的控制,中央王朝規定,土司應定期朝貢。土司向中央王朝進貢,是保持中央王朝與土司的聯系,維持君臣關系的一種特定方式。因此,元明清封建王朝對土司的朝貢極為重視。王朝有專門部門負責管理朝貢 。在宋時由鴻臚寺負責,對朝貢土司以賓禮相待,引見皇上等,後改由禮部管理。
鄂西諸土司朝貢,有文字記載的始於宋時,到元明清時更為頻繁。隨著農業生產與商業貿易的逐步發展,各土司上層人物為密切與中央王朝的關系,取得更多的「回賜」,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也十分重視向朝廷「朝貢」。從宋到清的鄂西諸土司主要貢物是土特產品:如黃連、犀角、麝香、蜂蜜、茶葉、騾馬等。鄂西諸土司的貢物歷來質優,施南土司的貢茶因形色俱佳,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賜之以「皇恩寵賜」匾牌。朝廷為了施惠於土司,回賜之禮往往高於貢物價值,給予金銀、珠寶、綢緞、食鹽等。朝廷對朝貢與回賜都作詳細記載。
朝貢的弊端自宋至明越來越突出:開始單一朝貢,繼而以朝貢為主結合經商,進而以朝貢為次經商為主。清王朝建立後,改變了明代進貢的辦法,把少數民族首領貢物折銀兩入庫,就地交納,表報入朝,且不給回賜。這一改革使鄂西諸土司進京的少了,只有容美土司田舜年及其兒子田旻如進京覲見過康熙帝。
朝貢制度無論對土司或中央王朝,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具有積極意義,客觀上起到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作用。朝貢作為土家族與中央王朝統治者,尤其是漢族經濟文化交流的一種方式,有利於中央王朝與土家族地區的相互了解,進行物資與技術的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鄂西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土家族土司管轄地區,開始並不承擔向封建中央王朝納稅的義務。宋咸平元年(998年),富州刺史向通漢曾「請定賦稅」,宋貞宗以荒服不征,沒有準許。嘉佑五年(1060年),土家族土司所轄區域開始繳納賦稅,「出租賦如漢民」(《宋史》卷493))。交納的方式為不丈量土地,不編丁口 ,其納賦稅定額,主要是土司歸附時,自報認納之數。明代更加重視對民族地區賦稅的徵收,把它作為王朝增加經濟收入的手段,作為土司接受中央王朝統治的一個重要標志。清王朝參照明代賦稅額度定數,並有所增加,遇到閏年,還需加征。鄂西地區土司不僅要向朝廷繳納賦稅,還要負擔大田千戶所一部分糧餉,並規定了各土司的負擔數額(王承堯《土家族土司簡史》)。
土家族土司在政治上接受中央王朝的印信,在經濟上有時也享受減免賦稅的優待。減負優待或因天災,或因戰事,或為示恩寵。
在土司制度下,土司屬下的百姓就是農奴,他們沒有土地,除為土司提供繁重的無償勞役和當土兵外,還要向土司繳納或進貢各種實物,這種封建農奴制,就是土司制度的經濟基礎。尤其是有的土司強征濫取,如火坑錢、鋤頭錢、煙火錢等。土家族人民深受封建統治和土司盤剝的雙重壓迫,生活於水火之中。

7. 土司制度是什麼什麼時候開始的

土司 "在桂西少數民族地區,宋王朝平儂智高起義後,派狄青部下和加封土酋為土官,成立許多土州,縣,洞。這些土州縣洞,社會經濟,政治組織,文化制度以及民情風俗等都與流官的州縣不同,故稱為土司。司者主管其事,或官署之稱。"(摘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
官名。元朝始置。用於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首領,土司的職位可以世襲,但是襲官需要獲得朝廷的批准。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三種武官職務。明朝與清朝沿置土司,自明朝起,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三種文官職務。土司對朝廷承擔一定的賦役、並按照朝廷的征發令提供軍隊;對內維持其作為部族首領的統治權利。
清朝雍正年間,開始了改土歸流的改革進程,將世襲的土司改為由朝廷任免的流官,所謂流官,是指任職者來來去去、不斷流動的意思。為了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清朝發動了對少數民族的多次戰爭,但是土司制度直到清朝結束也沒有完全消失,中華民國時期寧夏、青海一帶的馬步芳武裝接受民國政府的任命,但對於其轄地仍然自行管轄,實際上和前朝的土司制度沒有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剿匪、土地改革、民族區域自治等階段,土司制度徹底被廢除。

8. 土司制度是哪個朝代建立的


中央王朝對於西南邊陲地區的土司打壓一直延續了數百年之久,由於種種復雜的歷史因數,邊疆的土司制度卻一直沒有能夠解決,一直處於僵持的態勢。

據《明史》當中記載稱:「承襲須奉朝命,雖在萬里外,皆赴闕受職」由此可知土司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處於弱勢的狀態。

而隨著中原王朝對於這些土司進行了數百年的打壓後,使得在清代雍正皇帝時期有了徹底解決土司問題的條件與機會,可以說歷代對於土司制度的削弱與雍正皇帝實行大規模的改土歸流是密不可分的。

2.雍正皇帝是一位銳意進取,雄心勃勃的君王

為什麼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在清朝雍正皇帝時期才得以實現,難道在雍正皇帝之前就沒有實行改土歸流的客觀條件嗎?,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因此。

為何在雍正皇帝時期會舉行大規模的改土歸流的舉措,不得不說和雍正皇帝的個人性格息息相關,首先我們可以知道,大規模的改土歸流的困難性,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關系,除此之外還有可能爆發一場關乎國運的戰爭,不得不說這一個舉措具有較大的風險性。

然而,雍正皇帝作為一個有雄心,想要青史留名的皇帝,應該來說越難解決的問題,就越要迎難而上,據法國傳教士杜赫德在他的《中華帝國全志》當中記載稱:但不能不值得稱贊的是他不知疲倦地熱衷於政事,他為了天下百蒼生的福樂安康夜以繼日地致力於改革政弊。


由此可知雍正皇帝是一個有作為,想作為的皇帝,這應該是改土歸流舉措實行的主觀原因之一。

3.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日益頻繁,聯系日益緊密

土司制度之所以實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容易爆發沖突,不易管理,才實行了「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

但是到了清朝雍正年間,西南地區的百姓與中原地區日益緊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趨勢大大加強,面對如此有利的條件,加之土司制度的確不適宜時代發展的需要,就必然會大規模的實現改土歸流。

土司的消亡,民族的融合

總的來說,在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可以實現大規模的改土歸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時也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與條件,改土歸流這一個舉措表明土司制度的消亡與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9. 買地皮都需要辦理什麼手續使用證的期限是多少

1土地使用證 注意土地使用證上的名字與賣主是否為同一人,而且最好到國土部門對該土地使用權證進行查詢,看是否真實,還要注意此土地使用權是否夫妻共同財產或其他共有財產。 2補充一下,最重要的是看看是土地有沒有被查封抵押等,還是去國土局咨詢吧! 以下是引用豆奶在2007-7-18 12:40:42的發言: 購買地皮需要注意什麼?需要注意那些證件?那位老師請教一下!謝謝 在我國,土地歸國家所有,個人或單位沒有所有權,所以,購買只是使用權。 公民只能購買土地使用權,但不能購買土地所有權。依據如下: 1、在目前情況下,我國實行兩種土地所有權制度:國有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 2、在目前情況下,我國實行多種土地使用權制度:行政機關使用權、司法機關使用權、人民解放軍部隊的使用權、事業單位的使用權、企業單位的使用權、個體工商戶的使用權、個人的使用權等多種土司使用權制度。 3、在目前情況下,我國實施一種土地所有權轉讓制度:國家徵用(把集體土地所有權變為國有土地所有權);兩種土地使用權轉讓制度:有償轉讓、無償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 辦事流程: 一、土地使用者,應依法進行土地登記。經過土地使用者申報、權屬審核、地籍調查、登記注冊、按規定繳費,最後發放土地使用證。 二、初始登記的土地使用者,應提供土地權屬證件,房屋所有權證或建築執照等相關的證明材料,填寫土地部門統一的表格。 三、土地變更登記 1、買賣房屋:該申報人應提供房屋所有權證,商品房買賣契約(統一格式),商品房銷售許可證,賣方的土地使用證,該幢分配窗口表等。 2、析產、繼承、轉讓:該申報人應提供房屋所有權證,原使用人土地使用證,公證書等。填寫土地部門統一的表格。 四、每周本科負責將上述申報資料上交市局地政地籍處。等制證返回後10個工作日內立即通知使用者領證。 五、在登記過程中,現場需勘查、測量、設標。土地使用者應給予和配合。土地部門應將辦事情況及時通知土地使用者。 六、土地使用者登記後,其地塊進行地籍調查,經辦事人初審,科長復審,經領導批准,方可領取土地使用證。領取土地使用證時,須提交土地登記收件單。

閱讀全文

與土司使用權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