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集體土地使用證,使用權人事企業,用途是工業,使用權類型是批准撥用企業用地,有效期五年
原則上是不行。但有些地方金融改革已作出試點,可以集體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具體問當地金融機構。
⑵ 企業會計法中,集體土地使用權屬於無形資產還是固定資產
屬於無形資產。
因為中國企業及個人所擁有的是土地的使用權,專而非所有權,因為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屬家和集體所有。所以在中國所說取得土地,都是取得使用權,應作為無形資產入賬,而無形資產不計提折舊,應該是攤銷無形資產的價值。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銀行存款
無形資產的價值攤銷,按你們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年限進行攤銷,攤銷採用的方法一般為直線法,即:每年攤銷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價值(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使用年限
攤銷入賬時做如下分錄:
借:管理費用-土地使用權攤銷
貸:累計攤銷
⑶ 以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可以嗎
下列建設經依法批准可以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 (1)興辦鄉鎮企業。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鄉鎮企業; (2)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包括鄉村級行政辦公、文化科學、生產服務、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公益事業建設。此類項目可以使用本集體,也可以使用其他集體所有的土地; (3)農村村民建住宅。包括回鄉定居且戶口已遷入或者有一方是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建住宅。除上述情況外,其他建設都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申請使用現有國有建設用地或未利用地。這種情況,建設用地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採用有償使用方式,或者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 (2)申請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這種情況,須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用手續後,以有償使用方式或者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 集體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需過戶轉讓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屋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已經依法登記並取得房地產權證書。 2、住房屋轉讓的受讓人為房屋所在地鄉(鎮)范圍內具備居住房屋建設申請條件的個人;非居住房屋轉讓的受讓人為房屋所在地鄉(鎮)范圍內的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個體經營者。 3、住房屋轉讓的申請,已經房屋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集體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需轉讓給前款第2項規定以外的受讓人的,應當在依法辦理集體所有土地的徵用手續後,方可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轉讓手續
⑷ 農村廠房土地使用年限是多久
一、農村廠房土地使用年限
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專手工業作坊、建屬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土地使用權指單位或個人依法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1、凡與省市規劃國土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的用地,其土地使用年限按國家規定執行。居住用地七十年;工業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綜合用地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2、另外加油站、加氣站用地為二十年,現在的工業用地使用年限是50年。
3、工業用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工廠、工業區):全國統一執行的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
⑸ 集體所有制企業的國有土地怎麼處置要招拍掛嗎
一、拍賣前期工作
擬定拍賣供地年度計劃,選擇、清理拍賣地塊,評估、確定拍賣底價,編制、報批拍賣工作方案等。
二、成立拍賣委員會
其職責主要是:審查競買人資格,組織拍賣活動,確定拍賣主持人。
三、拍賣公告於拍賣前三十日在當地主要報刊刊登,同時在省級報刊登載。拍賣公告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土地的位置、地塊現狀、面積、使用年期、用途、規劃設計要求;
(2)競買人資格要求;
(3)拍賣的時間、地點;
(4)給付成交價的方式和保證金數額;
(5)競買人索取競買申請書的時間、地點和工本費;
(6)參加競買的申請方法和申請截止時間;
(7)查詢競買資格的時間和地點;
(8)拍賣人認為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項。
四、競買人提出競買申請
競買人在競買申請截止時間前提出競買申請並提交下列文件和履約保證金:
(1)競買申請書;
(2)營業執照副本、法人代表證明書、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
(3)不低於公告數額的履約保證金。
五、檢查競買申請的有效性
由拍賣委員會對競買申請的有效性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發給編號的競買標志牌(手持號牌)。
六、公開拍賣
拍賣應在公告的時間、地點進行,拍賣應由政府拍賣官主持,根據需要,也可以委託有資格的拍賣師主持。拍賣全過程應由記錄員作筆錄。
(1)競買人顯示標志牌、主持人點算競買人;
(2)主持人介紹土地位置、面積、用途、使用年期、規劃設計要求和其他有關事項;
(3)主持人宣布起叫價和第一次應價後叫價遞增的幅度;
(4)主持人提出起叫價;
(5)競買人應價;
(6)主持人連續三次宣布最後應價而沒有應價的,主持人落槌;
(7)主持人宣布最後應價者為競得人;
(8)拍賣人與競得人簽署《拍賣成交確認書》。《拍賣成交確認書》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①拍賣人、競得人的名稱、地赴;
②拍賣標的;
③拍賣成交的時間、地點;
④競得人對銀行支票、匯票即時支付的承諾;
⑤明確簽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合同》的時間、地點;
⑥違約責任及爭議解決的方式;
⑦其他需要約定的事項。
七、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競得人在規定期限內簽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合同》;在招標、拍賣活動完畢後十五天內應將拍賣結果向社會公告,並報上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八、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合同》的約定,及時向競得方提供拍賣地塊,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為競得人進入地塊提供便利條件,並督促土地受讓人按出讓合同約定的期限和方式繳交地價款
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協助競得人辦理有關土地開發建設的證照
由競得人持《拍賣成交確認書》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合同》向有關部門申辦基建項目立項(或直接領取《投資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證》和其他有關證照;土地受讓人尚未取得房地產開發資質的,憑《拍賣成交確認書》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合同》申領《房地產開發資質證書》。
十、土地受讓人繳清全部地價款或按約定繳納完第一期地價款後按規定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土地登記和領取《國有土地使用證》
在競得人辦理各種土地建設證照的過程中,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並具體協調相關部門積極辦理。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受讓人按出讓合同的約定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
⑹ 1980年集體企業占集體土地如何確權
您好!請參抄考原國家土地局《確襲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謝謝!
《關於印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的通知》
第四十三條鄉(鎮)村辦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農民集體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可依法確定使用者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對多佔少用、占而不用的,其閑置部分不予確定使用權,並退還農民集體另行安排使用。
⑺ 集體企業破產,土地如何處置
在司法實踐中,一些破產案件的清算組覺得處理集體土地難度大,法律限制較多,不願在破產程序中處理。筆者認為,對企業破產涉及的集體土地一概不管是不妥的,應該區別情況,依法處理。 對已經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證的集體企業,其破產時集體土地使用權應納入破產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清算組處理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未辦理土地使用手續的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應當在該集體范圍內轉讓。」對於條文中的「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應該是《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以及其他土地管理方面的法規、司法解釋。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九條、第十三條的規定,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已經辦理了土地徵用手續的企業,取得了土地使用權證,四至清楚,其土地使用權理所當然屬於破產企業資產,清算組對破產企業處置包括土地使用權,因為如果不處理土地使用權這筆隱形資產,就等於減少了破產財產,不利於對破產債權人的保護。因為這樣的集體企業就是嚴格意義上的土地使用者,盡管有的在幾十年前徵用時,所繳納的土地補償等費用較少,但土地問題的處理原則是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方便生產。現在企業破產了,作為土地使用者,企業所有的建築物 、附著物依法拍賣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亦應隨之轉移。據筆者所知道的一起的集體企業破產案件,因清算組沒有將企業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納入破產財產,致使這一破產案件最後以破產財產不足以支付破產費用而提前終結。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依法取得了土地使用權的企業,在破產時,其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 對未辦理土地徵用審批手續,未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證的集體企業,在破產時又如何處理呢?這不妨再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十條:「清算組處理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時,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未辦理土地徵用手續的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應當在該集體范圍內轉讓。」這里首先要弄明白這樣一個問題,鄉鎮企業在興辦時,往往是當時的人民公社黨委劃地為界,當時的大隊或村委會或得到了一點補償,或什麼也沒有得到便貢獻出了大片土地。這樣的企業,過去往往是由鄉鎮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向企業收取一定的土地使用費,有的乾脆由鄉鎮政府收取部分費用後,轉給當地的老百姓。現在企業破產了,當年的土地所有者或要收回土地,或要高額補償,該怎麼辦?這確實是很棘手的問題。而這樣的鄉鎮企業,其使用的土地是鄉鎮集體所有還是村集體所有,往往都有很大的爭議。筆者認為,既然是鄉鎮企業,興辦時不是給了農民一定的補償,就是以減免徵購等為條件,或是對土地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這就應該認定該企業所用 土地為鄉鎮集體所有。明確了破產企業的土地權屬後,鄉鎮政府有責任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在適度的范圍內平衡他們的利益關系,協助破產企業作為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登記申請,補辦集體土地使用證,結束該幅土地使用權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但補辦集體土地使用證而發生的相關費用,因該幅土地使用權未納入破產財產,可以要求買受人承擔。之後,還應當由買受人與土地所有人即鄉鎮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土地有償使用合同,每年繳納一定的使用費,這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如何確定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范圍?前面提到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有「應當在該集體范圍內轉讓」的規定。當今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加速企業民營化進程,找來外地投資者利用破產企業的原有設施投資興辦企業,確實是件大好事,但外地投資者剛來買企業就面臨著土地使用權不是在該集體范圍內轉讓的問題。因此,對「應當在該集體范圍內轉讓」該作何解呢? 《土地管理法》只講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轉讓,而最高院司法解釋講的是這樣的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只能在該集體范圍內進行。 從法的效力上看,筆者認為,在處理時只能依據《土地管理法》。該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這里並沒有限定轉讓的范圍。 集體所有制企業破產後,新的買受人是否需要變更土地性質?按規定,因企業破產、兼並、分立的,致使土地使用權流轉,繼受土地使用權又不屬於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設立的企業,應辦理國有土地徵用和國有土地出讓手續,向國家上繳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破產兼並、分立後的繼受土地使用權的企業,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有的地方卻是這樣規定的,產權轉換後,辦理過戶手續時,新企業用地可保持原企業使用土地的性質不變。
⑻ 公司是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還需要交城鎮土地使用稅嗎
在城鎮土地使用稅征稅范圍內實際使用應稅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但未辦理回土地使用權答流轉手續的,由實際使用集體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第二條規定:在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為城鎮土地使用稅(以下簡稱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
因此在征稅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是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一般而言,以土地使用權證上的單位和個人為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如果土地權屬未定,則以實際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為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所以如果土地使用權的所有者(出租人)已交納了土地使用稅,那承租者就不用再交了。
如果出租人沒交,那稅務機關就有權向實際使用人(承租人)徵收。
⑼ 集體土地使用權怎麼入股
1、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的合法性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2、入股後,集體土地使用權是否由村裡所有變為國有控股公司所有?
這個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所有權肯定變成公司所有,入股後即成為公司資產的一部分——只是這一部分股權不得轉讓。
《公司法》第三條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
新《公司法》刪除了原《公司法》第四條第三款中「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國家」的規定。在公司法理上,國有資產與其他股東投入公司的資產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國家以國有資產出資為對價取得股權,與其他股東一樣,其出資的國有資產當然要歸屬於公司。——所以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後也一樣,性質上都是公司股份,也屬於公司資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條、國務院《關於發展房地產業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發〔1992〕61號)精神及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等四部門《關於郊區土地開發利用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京政農〔1993〕83號)的有關規定:「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
以集體所有的土地資產作價入股,興辦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聯鄉鎮企業,但集體土地股份不得轉讓,並按國家有關政策交納土地使用費(稅)。」
3、土地性質是否變化。
這個肯定不會變化。因為集體土地變成國有土地必須經過徵收程序。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前款所稱依法申請使用的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徵收的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四條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⑽ 企業要擴大如何獲得集體土地使用權
沒有辦法獲得的。
集體土地的使用權一般是承包給本村的村民的,我們國家的土地又是禁止自由流轉的,所以基本上企業是沒有辦法獲取到集體土地的使用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