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星火項目計劃是什麼
星火計劃簡介
七十年代末期,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率先在農村起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激發了億萬農民勞動致富的熱情,使中國農村生產關系發生了一次重大變革。進入八十年代以後,鄉鎮工業發展迅猛,農業經濟空前活躍。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使農民越來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從而使農村普遍產生了對科學的需求和渴望。1985年3月,中國政府在全國實行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了「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科技發展方針,為廣大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面向農村經濟主戰場、向農村推廣科技成果、幫助農村發展經濟提供了契機。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百分之八十,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關鍵,從這個基點出發,順應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和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需要,1985年5月,國家科委向國務院提出了「關於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項目促進地方經濟振興」的請示,引用了中國的一句諺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譽名為「星火計劃」。寓意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將燃遍中國的農村大地。1986年初中國政府批准實施這項計劃。
星火計劃是經中國政府批准實施的第一個依靠科學技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計劃,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宗旨是:把先進適用的技術引向農村,引導億萬農民依靠科技發展農村經濟,引導鄉鎮企業的科技進步,促進農村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星火計劃的任務是認真貫徹中國政府關於大力加強農業,促進鄉鎮企業健康發展的方針,引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有效供給,推動科教興農。積極促進並實際推動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建設一批以科技為先導的星火技術密集區和區域性支柱產業;推動鄉鎮企業重點行業的科技進步;推動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培養農村實用技術和管理人才,提高農村勞動者整體素質。
星火計劃的奮斗目標是:加快農村工業化、現代化和城鎮化建設進程,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推動農村早日實現小康,並向更加富裕和文明的現代化農村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