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業產權40年,如果40年後呢那該怎麼處理
處理方法:抄
(1)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自動續期—解決了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在期限上的沖突問題。
(2)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1)不動產證使用權是40年擴展閱讀:
產權年限:
1、土地使用權
是國家向組織、機構及個人出讓的土地使用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在出讓時根據開發類型分為不同的使用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築用地,商用建築用地,工業用建築用地。按建築用類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權屬年限為70年,商用房屋建築權屬年限為40年。
2、房屋所有權
屬於個人產權,是私有財產權的一種,是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保護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六十四條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其年限是永久的。
㈡ 40年產權和70年產權有什麼區別
一、年產權和70年產權的區別:
1、使用年限分別:商用性質的房子,土地使用年限為40年(部分50年);住宅性質的房子,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
2、稅費、土地出讓金:商用房子交納的稅費和土地出讓金都比住宅要高。
3、按揭方式購買:商用性質的房子,不能使用公積金貸款。使用商業貸款的,購買首付須為總價五成,商業貸款年限為10年,貸款利率上浮10%。
住宅性質的房子,可以選擇公積金貸款或商業按揭。選擇商業按揭的,首套房首付至少三成,貸款年限最長為30年,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或更低;二套房首付至少為四成。
4、使用水電:商用性質的房子按照商用水、電標准收取,價格較高;住宅性質的房子,價格標准相對比較低。
5、落戶上學:商用性質的房子,不能落戶,也不劃分學區;住宅性質的房子,可以落戶,並可劃分學區。
二、房屋產權由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兩部分組成,房屋所有權的期限為永久,而土地使用權期限根據199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分為40年、50年或70年不等,
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是70年,到期後可重新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土地繼續使用權。
三、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區別:
房屋所有權(即房產權)是永久的,沒有期限限制,只要房產沒有完全毀損滅失就能一直享有[房產證里是沒有期限登記欄的]。
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國家通過土地有期出讓方式,授予用地人40年、50年、70年不等的使用權。
也就是說房子的所有權是永久的,只要房子不塌,這房子就一直是產權人的,但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土地是國家的。根據項目的立項不同,租用國家土地的周期也不同,住宅70年,辦公/公建50年,商業/工業40年。
(2)不動產證使用權是40年擴展閱讀:
指房屋建築產權的歸屬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築,商用建築,工業用建築。按建築用類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權屬年限為70年,商用房屋建築權屬年限為40年。
房屋產權調換
房屋產權調換是指拆遷人用自己建造或購買的房屋產權與被拆遷人的房屋進行產權調換,並按被拆遷房屋的評估價和調換房屋的市場價進行差價結算的行為。產權調換是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方式之一,其特點是以實物形態來體現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的補償。
也就是說以易地或原地再建的房屋,和被拆除房屋進行產權交換,被拆遷人失去了被拆遷房屋的產權,調換之後擁有調換房屋的產權。無論是居住房屋還是非居住房屋均可採用產權調換的方法,但排除了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規定:「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二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被拆遷人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
無論是實行貨幣補償還是產權調換,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必須明確的,即等價的原則。房屋屬於被拆遷人的私有財產,被拆遷人對其合法擁有的房屋可以依法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註: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2]已廢止。
現行法規規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國務院令第590號)
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㈢ 房子40年產權 40年之後怎麼辦
40年產權的商住房,四十年後可以續費。
1、根據我國1994年出台的《城市房地版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權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經批准准予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2、根據相關規定,商用房產權年限為40年,低於普通住宅的70年產權。我國2007年出台的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並無自動續期的規定。
3、根據現有法律來看,很可能會由業主繳納土地使用金;也不排除以後也像住宅一樣自動續期,而且有可能不用繳費。
㈣ 不動產登記改革制度後,購買40年產權的房子能拿到不動產證了嗎,40年到期後會怎麼樣
一樣一樣給你答我倒著答吧
1、40年產權房跟小產權沒有關系,凡是被冠稱為小產權的,都是違法的,是某些鄉村大隊或者產業園區用國家不允許出售的土地按住宅出售給用戶的,是沒有合法房產證的。40年產權房是大產權,是有合法銷售手續的,住戶也能取得合法產權證。
2、國家為什麼會有40、50、70年產權房的區別呢,這是由土地功能劃分決定的,就是說,國家先規劃好某塊地,到底是做住宅用還是蓋商場,還是蓋寫字樓,這是政府先確定好的,然後把這塊地放到土地交易市場,賣給開發商。而根據目前國家規定,規劃成住宅的地都是70年產權,規劃成寫字樓和酒店就50年,規劃成商場的話是40年。 所以,開發商在拿地的時候,就決定他拿的地是多少年年限。拿到商場地塊,就是40年年限,拿到寫字樓地塊,就是50年年限。 但為什麼寫字樓和商場能被開發商當做住宅來賣呢?這是因為我國住宅市場比較火爆,很多開發商看到住宅賣得好,就把自己手裡的商場或者寫字樓地塊擅自修改建築標准,按照住宅的模樣和功能來建,然後充作住宅賣給購房者,購房者拿到手裡房產證之後,就能看到自己買的到底是什麼了,房產證不會騙人,上面是商場就是商場,是公建就是公建,是酒店就是酒店。 這也就是,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4、50年產權房子不能的原因,因為它根本不是住宅,當然不能。
3、為什麼買40年產權房的人會小心許多?這個問題答案有幾個方面,,40年產權房子很有可能是水電費都是按商用標准收取,也就是說,可能比民宅多上一倍。這牽扯到居住成本,購房人不能不小心,有個別項目能做到民用標准,也是因為跟政府關系好,或者背景雄厚。而且在規劃中,這種房子沒有燃氣,除非開發商有特硬的背景,否則很難見到燃氣。第二,40年產權房不能,這對有孩子需要或者需要的購房者來說,不能不考慮。第三,40年產權房物業費高。第四,40年產權房,很多格局是一梯好幾十戶,這是為了應付政府規劃,你想,如果把個商場改造成住宅的話,難免會一層N多戶,這樣的話,雖然面積和民宅相等,但密度太高,居住氛圍和品質就下降了。第五,40年產權房使用率低,一般民宅面積使用率能達到80%,而40年產權房因為公攤大,使用率能達到65%就不錯了。
4、為何商業產權房均價低於住宅呢? 你說的賠率的事我不清楚,但假定賠率的事是真的,那麼,這個賠率也跟房屋價值並不完全成正比。 如果是正常商業,就是說嚴格按照規劃建造的,不存在開發商私自修改規劃的情況,那麼,房屋價值比較純粹,就是商業和價值,你也可以按照純商業或者純寫字樓的價值去衡量它。比如國貿三期,金融街,現在租金和寫字樓價格都在一路上漲,比住宅只高不低。 但是,你說的這種40年產權的商業房是被改成住宅的,也就是說,它產權性質為商業,卻實際承擔住宅的功能。是屬於掛羊頭賣狗肉的類型。按商業看呢,它面積偏小,功能大部分缺失,不如人家真正的寫字樓,作為住宅看呢,他又有我剛才在第3點說的5大問題,居住功能也有很大缺失。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該房屋在市場上的保值。我就曾經見過人家同樣花100萬,寧可買80年代蓋的老房子,也不願意買2000年以後蓋的房,就為了燃氣問題。
5、如果國家收回土地,賠償的話,不管賠率是多少,都只可能按照當時的價格,不可能按照你購置時候的價格,在通貨膨脹這么嚴重的情況下,如果按照你購置時價格賠,估計很多人要暴動了,不過你說的這種賠償方案目前還沒有出台,也沒有相關具體規定,目前都是民間的瞎猜。
6、如果產權人死亡,而此房屋已經超過40年產權,但有續約的,該房屋是否也是遺產的一部分,參與遺產繼承。這個理論上講是成立的,因為你擁有它的產權,產權是可以繼承的,但是具體實施政策還未出台。
7、40年產權房到期後,需要交納多少錢,為所謂的續約?這個我也很想知道,但並沒有政策出台。不過中介有些說法可以借鑒,就是交一部分土地出讓金,可能比住宅高一點,但他們這么說是不完全的,主要為了推銷房子,國家還沒有完善的條文。不過應該不用太過擔心,那麼多買商業房當住宅的人呢,到時候國家肯定會給一個說得過去的續約政策的。
——————————萬馬樓世 商業不動產交易平台
㈤ 房屋不動產證40年和70年區別
主要區別是:
1、使用權年限不同
(1)居住用地是七十年;
(2)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2、適用對象不同
(1)房產產權年限40年適用於商業、旅遊、娛樂用地的房屋建築;
(2)房產產權年限70年適用於民用住宅建築。
3、稅費不同
70年產權的民用住宅初次購買和未來轉讓時契稅為1.5%,而40年產權的住宅,其契稅按3%繳納。
4、建設標准不同
如果按照公建相關要求,40年產權的商用建築的人防和消防等建設標准較高,對開發商而言,成本將提高,但對購房者的使用影響不大。70年產權的民用建築標准會相對較低。
(5)不動產證使用權是40年擴展閱讀
使用年限是根據不同的土地性質來決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行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70年;
(二)工業用地50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第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下列方式:
(一)協議;
(二)招標;
(三)拍賣。
依照前款規定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具體程序和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四條 土地使用者應當在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六十日內,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出讓方有權解除合同,並可請求違約賠償。
第十五條 出讓方應當按照合同規定,提供出讓的土地使用權。未按合同規定提供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有權解除合同,並可請求違約賠償。
㈥ 您好,我沒有不動產證書,有房產證但是上面寫的土地使用年限40年,這
房屋建築來產權的歸屬年自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築,商用建築,工業用建築。按建築用類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權屬年限為70年,商用房屋建築權屬年限為40年。 『七十年的房產』,意思是土地使用權為70年,到期自動續期,不會沒了的。
㈦ 現在房產中,有40年的使用權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只用到40年後就要交回擁有土地使用權的房地產商
1.土地是國家所有,個人只能有使用權。
2.土地的使用權年限與土地性質有關。居住用地最高使用權年限為70年,商業用地40年,綜合用地50年。但這個是最高的使用權年限,也就是說40年產權也有可能是居住用地。
3.土地性質有什麼區別?簡單來講,商業用地上蓋的房子哪怕是住宅,水電費也按商業的水電費收,大部分城市落不了戶口。另外,根據《物權法》居住用地使用年限滿後自動續期,除非政府要拿來搞公益事業。商業用地、綜合用地期滿後怎麼辦還不太明確。
4.交回土地是交回政府手裡,不是開發商。政府可以重新出讓該塊土地。
5.縣裡面買土地是買集體土地嗎?按照國家規定,如果你不是該村的戶口是不能買該村的集體土地的。
補充:如果是國有土地那就要弄清楚土地的性質和規劃條件(包含了可建蓋多少面積房子,能建幾層等內容,你必須按照規劃條件報批、建蓋否則拿不到房產證),你是跟私人轉讓吧?那麼你的使用權年限是接著賣方的,也就是說,該土地有40年使用權,他到手十年後轉讓給你,那你只剩下30年使用權,期滿後國家收回。如果是居住用地的話,按照《物權法》到期可以自動延續,你再繳納土地出讓金就可以繼續使用。如果是商業用地,或綜合用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再補充:跟政府買就叫出讓,一般來說能夠拿到土地的最高使用權年限,現在土地都要求招拍掛,個人能搞到一塊還是不錯的。個人覺得商業用地比居住用地含金量更高,只要位置合適的話。當然,不適合自己居住。
再再補充:如果商品房你都嫌麻煩的話,自買土地就更麻煩了。首先是買,現在一般都是招拍掛,沒有實力基本買不到(小城市除外),其次是建,規劃要審批,消防要審批,綠化要審批......再來是建好後,建設局要驗收,竣工資料要備案,要辦房產證等等等等。所以一般沒有閑功夫的人還是不建議自己買地開發(老爸叫李剛的除外)。
㈧ 不動產證40年產權
房屋許可權(即產權)由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兩部分組成,房屋所有權的期限為版永久,而土權地使用權期限根據199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分為40年、50年或70年不等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是70年,到期後可重新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土地繼續使用權。
房屋不動產證40年和70年,指的是土地使用權期限,到期後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土地繼續使用權。過了16年的房子土地使用權有影響,以後出售也會有點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