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效力及於損害賠償金

物權效力及於損害賠償金

發布時間:2020-12-24 07:17:42

❶ 什麼是絕對權和相對權

絕對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的權利,即除權利主體之外的任何人均對專權利人承擔義務。如屬物權關系中,物權人之外的一切均負有不妨害權利人行使對物的支配權利。屬於絕對權的還包括人身權、知識產權、繼承權等。

相對權是指其效力僅僅及於特定相對方當事人的權利,債權是典型的相對權。

根據民事權利效力所涉及的范圍,民事權利可以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

(1)物權效力及於損害賠償金擴展閱讀: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權利實現的方式不同。絕對權,是指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即可實現,並可以對抗不特定人的權利。相對權,是指必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才能實現,只能對抗特定的人的權利。

(2)權利內容之法律上所對抗的人范圍不同。絕對權是對抗一般人之權利,而相對權為對抗特定人之權利。

(3)權利適用領域不同。絕對權指對於一般人請求不作為的權利,如人格權、身份權、物權等。相對權指對於特定人請求其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如債權。

❷ 為什麼說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

根據《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由此可見,物權是權利人支配一定物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它是絕對權,也就是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義務人。

物權具有優先性,也就是不同物權之間先設定的物權優於後設定的物權;物權具有追及性,也就是物權請求權中的佔有返還請求權可以對任何佔有人行使.物權包括對物佔有、使用、支配、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最典型的物權,而且一個物上可以存在多個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物權法》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2)物權效力及於損害賠償金擴展閱讀:

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其次,同一物上不許有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並存(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物上不可以有兩個所有權,但可以同時有一個所有權和幾個抵押權並存),即「一物一權」。

應該注意的是:在共有關繫上,只是幾個共有人共同享有一個所有權,並非是一物之上有幾個所有權。在擔保物權中,同一物之上可以設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抵押權,但效力有先後次序的不同。因此,共有關系以及兩個以上抵押權的存在都與物權的排他性並不矛盾。

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必須具有公開性物權,必須要公示。物權設立採用法定主義,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又稱為物權的優先權。

❸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有哪些

一、物權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就是這一原則的體現。這一原則要求物權的類型、各類物權的內容、效力,以及創設的方式,都由法律直接規定,不能由當事人任意創設。

2、公示、公信原則。

公示就是物權的設立、轉移必須公開、透明。公示原則就是要求將物權設立、轉移的事實通過一定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使其他人知道物權變動的狀況,以利於保護第三人的利益,維護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公示的方法除了法律另有規定外,就是到特定的國家機關進行登記。

3、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這是一個立法理念的進步,也是對憲法規定的公民財產權利的民法化和有力確認。「私人」與國家、集體、其他權利人並列相提。

4、維護公共利益與物權之恰當平衡

權利之行使皆有界限,不得越界,否則必然侵入他人的權利領域,釀致侵權責任。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概莫能外。在這里,「他人」包括單個的人和作為社會整體之人的群體,謂之公眾。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和其他個人利益之間需要作出恰當的平衡。所以,我國物權法規定,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5、一物一權原則。

一物就是指的一個完整的、獨立物而不是指它的某一部分,一權就是在這個物上只能設一個所有權,也就是一物不能有二主。

6、特別法優先原則

為了融洽和調和物權法和其他與對物權相關的法律對同一事項的規定,我國物權法遵循「特別法優先」的原理,規定說,「相關法律對物權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可見,我國物權法並非調整物權關系的唯一法律依據。

二、物權法民法總則哪個優先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是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物權法的性質是私法:私法性質是基於民法的性質產生的;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容仍是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物權法是財產法;物權法是強行法;物權法是普通法;物權法是固有法。基本原則是貫穿一部法律始終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在中國的立法和學理上,有確定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則的習慣: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公示公信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等。

這不是誰權威的問題,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則,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物權法相對於民法通則而言是屬於特別法,因此,優先適用。

❹ 經翻建的抵押物其抵押權的效力是否及於抵押物生效的仲裁裁決書能

抵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不轉移對某項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設定抵押的情況下,如果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仍未履行債務,抵押權人(債權人)就可以與抵押人(債務人或第三人)協商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或根據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抵押權人在通過起訴或仲裁來實現擔保物權時,須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 一般來說,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但是擔保物權在性質上屬於物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因此現行擔保法司法解釋規定,擔保權人可以在主債權訴訟時效結束後的二年內行使擔保物權,該「二年」應為擔保物權的法定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2、債權人可以就主合同糾紛和抵押合同糾紛一起提起訴訟,但應遵守主債權訴訟時效的規定,此時以債務人和抵押人為共同被告。 3、抵押權人可以在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內單獨就抵押權的實現提起訴訟,此時以抵押人為被告。 4、抵押權人提起訴訟應及時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抵押權人自抵押物被扣押之日起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 孳息用於支付收取孳息的費用、主債權利息、主債權,但抵押權人未將扣押抵押物的事實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的,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該孳息。5、抵押權人享有的只是將抵押物折價、拍賣、變賣以得價款並就價款優先受償的權利,所得價款如無特別約定應按先後順序償還: 實現抵押權的費用、主債權利息、主債權。

❺ 什麼是對人權,對世權

對人權,又稱為相對權,是權利效力所及相對人僅為特定人的權利。相對權的效力僅僅及於特定的義務人。如債權,債權人僅能向特定債務人主張權利。

對世權是相對於相對權而言的,對世權又稱絕對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它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負有不妨害權利人實現其權利的義務。

對世權的主要特點在於,權利人可向任何人主張權利,權利人不須藉助義務人的積極行為就可實現其權利。對世權的主體一般不必通過義務人的作為就可實現自己的權利。

各種人身權、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等都屬於絕對權。舉個例子,你的水杯是你的所有權,你用它來喝水是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來實現的權利,任何人都對你的水杯有不侵犯的義務。

(5)物權效力及於損害賠償金擴展閱讀:

物權是對世權的表現:

物權是權利人直接支配的權利,即物權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標的物直接行使權物權的構成體系利,無須他人的意思或義務人的行為的介入。

1、物權的權利主體只有一個,權利人是特定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第三人,且義務內容是不作為,即只要不侵犯物權人行使權利就履行義務,所以物權是一種絕對權。

2、物權是財產權折疊

物權是一種具有物質內容的、直接體現為財產利益的權利,財產利益包括對物的利用、物的歸屬和就物的價值設立的擔保,與人身權相對。

3、物權的客體是物,且主要是有體物。

4、物權具有排他性

❻ 抵押權范圍是否及於土地使用權

後因郭某逾期未還款,銀行在實現抵押權的過程中,該間店面及依附的土地使用權被依法一並拍賣所得萬元,現銀行要求就該105萬元拍買所得款全部優先受償,以實現其抵押權;但胡某認為自己然是該土地的使用權人且該土地並未辦理抵押登記,銀行無權就全部拍賣款優先受償,該拍賣款中關於土地使用權的款項應先歸胡某所有。 【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抵押財產的范圍應該以登記為准,現胡某然是上述土地的使用權人且未辦理抵押登記,銀行只享有地上建築物即該店面拍賣款的優先受償權。 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地隨房走」原則,以建築物抵押的,該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故銀行享有該店面全部拍賣款的優先受償權。 【管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由於房地產的不可分性,我國在處理房地產法律關系時歷來強調一項基本原則,即房屋所有權主體與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主體一致的原則,俗稱「房隨地走,地隨房走」的原則。我國《擔保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及《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可以看出地上建築物等在自然屬性上對土地的依附,避免了對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及附屬設施的經濟價值的破壞,並可以使物權關系清楚簡明,避免因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所有權主體不同,在權利行使時發生糾紛。 其次,在房地產抵押問題上,實現抵押權必然帶來抵押財產的轉讓,因此在設定抵押權時,房屋的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一並抵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現抵押權時,房屋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我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以建築物抵押的,該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的建築物一並抵押。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規定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因此,不論在房地產的轉讓還是抵押的問題上,「房地一體」都是處理此類糾紛的基本原則。 最後,本案中雖然胡某持有土地使用權證,但郭某與胡某已經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且在銀行與郭某辦理了抵押登記後,該店面作為不動產物權變更已經完成,並對外產生登記公示公信力。胡某然持有該店面的土地使用權證,更多的屬於管理層面的問題,房地產登記機關沒有對土地使用權證進行相關處理,致使胡某仍然持有土地使用權證書,但本案土地權益實際上已經隨著店面買賣而轉移。故胡某以其屬於該店面土地合法使用權人,該土地使用權並非抵押物為由,要求獲得返還拍賣款中土地使用權價值的要求不成立。 綜上,抵押權的范圍及於該店面的土地使用權,銀行就該105萬元拍買所得款全部享有優先受償權。

閱讀全文

與物權效力及於損害賠償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