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歐共體訴美國版權法1105節

歐共體訴美國版權法1105節

發布時間:2021-12-09 01:40:05

⑴ 歐共體商標條例中代理人搶注商標條款的使用條件是什麼

歐共體法院在判決中闡釋歐共體商標條例中代理人搶注商標條款的適用條件 2011年4月13日,歐共體普通法院對Safariland公司與歐共體內部市場協調局等商標糾紛案作出T‑262/09判決,判決中特別闡釋了歐共體商標條例中代理人搶注商標條款的適用問題。

《歐共體商標條例》第8條就駁回注冊的相對理由作出了規定,其第三款規定:「商標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未經該所有人的同意而以自己的名義申請商標注冊的,在商標所有人的異議下,該商標不應予以注冊,除非該代理人或代表人證明其行為是合法的。」此款的立法目的在於制止代理人或代表人惡意搶注的行為,保護被代理人或被代表人的商標權利。我國商標法在2001年10月27日修改之後,在第15條中也規定了對代理人惡意搶注行為應予以制止。本文將對歐共體商標局異議部門對兩起典型案件所作的裁定進行分析,以探討其法律適用標准。由於我國《商標法》第15條與《歐共體商標條例》第8條第三款均來源於《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第6條之七的規定,且內容大體一致,因此分析歐共體的相關案例對於正確理解我國商標法的相關條款也有重要意義。

「GORDON AND SMITH」商標異議案

該案中,「GORDON AND SMITH」商標(以下稱被異議商標)於1996年10月10日被申請注冊於第25類、第28類商品上。異議人稱其與被異議商標注冊申請人具有代理關系,被異議商標注冊申請人未經其同意搶注了異議人所有的「GORDONANDSMIT一」商標。被異議商標注冊申請人答辯稱其注冊「GORDON AND SMITH」商標(以下稱被異議商標)的行為是經異議人同意的。

歐共體商標局的裁定要點為:

(一)關於雙方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代理關系

歐共體商標局認為,為了適用《歐共體商標條例》第8條第三款,以下四個要件應得到滿足:(1)是由商標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提出商標申請;(2)代理人、代表人以自己的名義提出申請;(3)未得到商標所有人的同意:(4)代理人或代表人沒有使其申請注冊行為合法化的理由。因此,首先應予確定的是商標申請人是否是異議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考慮到本條的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商標所有人的利益,使其免受商業夥伴對該商標的任意侵害纂奪。因此對「代理人或代表人」應作擴大的解釋而不用考慮商標所有人與商標申請人之間的合同的第二含義。因此,本條款應可以擴大適用於本地的分銷商、總經銷商、被許可經營者。根據案情,雙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可以證明異議人與被異議商標的原注冊申請人、現注冊申請人均存在商業關系。這些證據以雙方當事人信函的形式表明被異議商標的注冊申請人在歐洲銷售過異議人的產品,而且在這些信函中提到了許可使用費及異議人的產品,這更表明了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商業關系。被異議商標注冊申請人亦不否認其具有代理人或代表人的身份。考慮到「代理」一詞應作擴大解釋,歐共體商標局認為被異議商標的注冊申請屬於商標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所提出的申請。(二)關於被異議商標的注冊申請是否經異議人的同意

本案異議人與被異議商標的注冊申請人均提交了數封信函,用以證明各自的主張。歐共體商標局異議處經過分析雙方證據後認為,這些證據雖然表明商標所有人知曉被異議商標「GORDON AND SMITH」被代理人以其自己的名義在數個歐洲國家內進行了注冊。然而這些證據並未表明這些注冊是否得到了商標所有人的同意,而且代理人在歐共體數個國家進行國家注冊時並未告知商標所有人。因此,代理人在歐洲國家取得國家注冊的事實並不能被認為是代理人注冊行為得到了商標所有人的授權。事實上,直到代理人在1995年2月9日的信函中才告知商標所有人其將繼續在歐共體商標局注冊被異議商標,在此之前商標所有人並不知曉代理人的行為。雙方當事人均提交了1996年12月4日的信函,該證據不能證明代理人的注冊行為得到了異議人的同意,恰恰相反,此信表明異議人認為在歐共體商標注冊人的名義將是異議人而不是代理人。綜上,歐共體商標局認為代理人的申請注冊行為並未得到商標所有人,也即本案異議人的同意。

但是被異議商標的注冊申請人稱,即使其注冊行為屬於代理人未經商標所有人同意的注冊行為,其也具有使該行為合法化的理由。注冊申請人認為其注冊被異議商標是為了保護自己在該商標上的投入,且該商標所有人不願為了在歐共體注冊該商標投入成本。歐共體商標局認為代理人的該觀點亦不能成立。商標所有人即使不願為了在歐共體注冊該商標投入成本也不能成為代理人注冊行為的合法理由。商標所有人雖然未注冊該商標,但商標所有人或許仍有在此地域使用這個商標的意圖。無論代理人是否自己認為為了銷售該商標的商品而進行注冊是有必要的,代理人都無權以其自己的名義注冊被異議商標。

基於以上理由,歐共體商標局認為異議人理由成立。

「Daawat」商標異議案

Daawat

「Daawat」商標(以下稱被異議商標)於1997年10月21日被申請注冊於第29類、第30類、第 42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上。異議人稱,其已就「Daawat」商標分別於1989年和?994在印度和美國取得了商標注冊,指定使用商品為大米。另外,在1994年和?995年異議人參加了在法國和德國舉行的商業展覽。因此,「Daawat」商標的良好品質和信譽已擴展到歐盟地區。異議人進一步主張在1993年到1994年期間,被異議人的代表人Mann先生為購買大米曾四五次到異議人在印度的營業場所拜訪。拜訪期間,Mann先生知悉了「Daawat」商標,並獲知異議人在近期有在歐洲銷售大米的計劃。1995年9月5日,被異議人在英國填寫了注冊申請,1997年10月 21日又向歐共體商標局遞交本案被異議商標的注冊申請。此後, Mann先生再次拜訪異議人,要求異議人指定被異議人公司為異議人在英國和歐洲的獨家分銷商,並試圖通過對以上商標注冊申請的轉讓從異議人處獲益。綜上,異議人認為被異議人與異議人有貿易往來聯系,並明知「Daawat」是異議人自創使用的商標、異議人慾使用該商標開拓歐盟市場、異議人意欲在英國及歐盟其他國家申請注冊該商標,因而,異議人認為被異議人是懷有惡意提出被異議商標注冊申請的,其目的很明確:從異議人處榨取錢財,要不然就指定其作為它們在歐洲的獨佔分銷商。這些都是有違誠實信用的貿易規則的。歐共體商標局裁定認為:異議人以《歐共體商標條例》第8條第三款為依據,據此,本案中首先就要界定被異議商標注冊申請人是否應被認為是異議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考慮到本款的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商標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其商業夥伴的任意侵奪,因此「代理人或代表人」的概念應作擴大解釋而不論商標所有人與系爭商標申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的具體種類。因此,此款亦包括例如地區經銷商、總經銷商或許可經營者。然而,在這點上,異議人僅能證實的是被異議人於1993年到1994年期間曾出於購買大米的需要,作為購買者四五次拜訪過它在印度的經營場所。這是雙方的首次接觸。被異議人此時還不是異議人的代理人。異議人沒有提及任何代理協議或具有相應效力的明示或默示行為,事實上,本案案情模糊,甚至不能確定其於被異議人之間是否真正有過交易以及何種交易。在此種情況下,因為沒有更具體的細節予以證實,歐共體商標局認為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僅為偶然的、孤立的大米交易。然而此種關系並不能認定為符合第八條第三款的規定。僅僅作為普通購買者或者偶然的客戶並不符合本條所指的「代理人或代表人」的條件。因為此類人對商標所有人並不承擔特殊的忠誠義務。因而,即便有這樣的人出於惡意將他人的商標申請注冊,商標所有人也不以能依據第8條第三款為依據得出異議,因為此款適用的條件是系爭商標的注冊申請人應具有代理人或代表人的身份。在這方面需要提及的是,第8條第三款本質上反映了《巴黎公約》第六條,這一條曾被裡斯本會議在1958年引入公約。有趣的是在最初的草案中依然包含「客戶」這個詞,最終因為其概念過於模糊而被從公約中刪除。因此,這更加說明此款不打算適用於商標所有人商品的偶然客戶或單純的購買者。最後,被異議人意欲利用被異議商標達到被指定作為異議人在歐盟市場做代表人的目的這一事實並不能影響上述結論,因為代理或代表關系必須成立於申請日之前。因此,被異議人在此後與異議人的協商對本案事實沒有影響。

歐共體商標局最後認為,由於異議人缺少事實基礎和法律基礎,其異議按照第8條第三款不能予以支持。

案件評析

我國《商標法》第15條:「未經授權,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義將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標進行注冊,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異議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因此,我國《商標法》第 15條的具體適用條件與歐共體商標條例第8條第三款無明顯區別,只不過我國《商標法》將代理人或代表人使其行為合法化的理由規定的更力口明確了,即只有經過被代理人、被代表人的授權才能使代理人、代表人的注冊行為排除違法性。對於代理、代表關系的判定,在以上兩個案件中,歐共體商標局都認為《歐共體商標條例》第8條第三款的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商標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其商業夥伴的任意侵奪,因此「代理人或代表人」的概念應作擴大解釋而不論商標所有人與系爭商標申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的具體種類,據此,此款亦適用於例如地區經銷商、總經銷商或許可經營者。考慮到我國《商標法》第15條的淵源也為《巴黎公約》的第6條之七,而《巴黎公約》的第6條之七中所稱的「代理人、代表人」是「不會從狹隘的法律意義來解釋,所以也同樣適用於那些作為使用該商標的商品批發商而且以其自己的名義申請該商標注冊的人」,因此歐共體商標局的觀點值得我們參考借鑒。我國《商標法》第15條中所指的代理人不應局限於中國民法中的一般民事代理關系,還應包括商事活動中的經銷商。此處的經銷商應既包括獨家經銷商,也應包括普通的分銷商。 此外,應注意的是歐共體商標局在「Daawat」商標案中提出如果僅僅作為普通購買者(a mere purchaser)或者偶然的客戶(an occasional client),這種孤立、偶然的交易關系並不符合第8條所指的「代理人或代表人」的條件。因為此類人對商標所有人並不承擔特殊的忠誠義務。因而,即便有這樣的人出於惡意將他人的商標申請注冊,商標所有人也不以能依據第八條第三款為依據提出異議。不過,筆者認為此時商標所有人雖然不能依據歐共體商標條例第8條第三款維護自己的權利,但據《歐共體商標條例》第51條第一款(b)項的規定「申請人在申請注冊時具有惡意 (acting in bad faith)」屬於認定商標無效的理由,因此商標所有人仍可以利用《歐共體商標條例》第51條第一款(b)項保護自己。

對於被代理人、被代表人授權代理人、代表人申請注冊的行為,歐共體商標局認為這種授權行為應是清楚明確的,在「GORDON AND SMITH」商標異議案中更指出即使商標所有人知曉代理人的這種申請注冊行為,也不能認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進行了授權。此觀點值得我國參考借鑒。依據中國民法通說,只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可認定沉默行為的效力,因此被代理人的沉默行為不應認定為存在授權的意思表示。當被代理人明知代理人的申請注冊行為,卻對該行為長期保持沉默時,這種沉默行為不應視為一種默示的授權。

⑵ 歐盟規則是什麼

歐盟經濟正處在大變革中。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變革中,歐盟已經取得重要成績,但也存在許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今後一、二十年,將是歐盟社會經濟發生巨變的時期。變革中的歐洲經濟需要正確的評估。本文試圖在這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討論。
一、歐盟經濟發展態勢
從短期看,進入21世紀後,由於受美國經濟衰退等影響,2002年歐盟經濟估計只增1%不到。但從一個較長時期看,歐洲維持上世紀90年代平均2%左右的增長速度,問題並不大。今後十年,歐洲經濟增長速度超過美國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歐經濟增長速度差距將縮小。
歐盟經濟增長速度不如美國,但發展比較平穩。通脹率一般低於2%。財政赤字占預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內。內債佔GDP比重低於「馬約」規定的60%。投資收益率一般在3-4%。今後,在個別年份,上述個別指標可能會突破。歐盟東擴後的一段時間內,這種可能性更會增大。但今後十年,歐盟經濟大致會維持平穩的增長。21世紀,歐洲是世界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重要因素。
二、關於統一市場建設
迄今為止,歐盟在統一市場建設方面已經取得決定性的進展。歐盟基本上建成了統一的內部市場。1999年1月1日歐元問世和2002年2月歐元進入流通領域,使一體化進程得到進一步發展。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歐盟統一市場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歐盟統一市場至今並未全面形成。
1958年歐共體成立後,在一個很長時期中,它的主要精力放在關稅同盟的建設和共同農業政策的實施上。到20世紀80年代中,歐共體在這兩方面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它仍然是12個獨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場。
1985年6月,歐共體通過了《完成內部市場》的白皮書,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統一內部市場的計劃。同年12月,歐洲理事會又擬定《統一歐洲文件》,把1992年完成建設統一市場目標,以修改和補充羅馬條約的形式寫進了羅馬條約,使統一市場的建設獲得了法律上和組織上的保證。歐共體還制定286項立法,通過立法形式來消除阻礙貨物、人員、勞務、資本在12國間自由流通的各種非關稅壁壘。截止1992年底,這些立法已有95%獲得通過,其中85%已轉為成員國的立法。(註:伍貽康、周建平主編:《區域性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比較》,1994年經濟科學出版社,第106頁。)在這種情況下,歐共體宣布1993年1月1日建成統一的內部市場,基本上拆除了阻礙商品、人員、服務和資本自由流通的非關稅壁壘。隨著歐共體發展成歐盟,特別是統一貨幣歐元的問世和正式進入流通領域,標志著歐盟在建設統一的內部市場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但是,歐盟全面的統一市場並未建立。
其一,歐委會2001年4月17日發表專門報告,對15個成員國按統一市場目標改革市場機制的情況進行了評估:在可量化的36個項目中,僅有20項,即佔55%的項目能在2001年6月前按預計的時間完成。(註:轉引自裘元倫:《歐元的前景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2001-2002年世界經濟年鑒》。)另據歐盟有關機構統計,在歐盟1339條「統一市場規則」中,目前只有70%被所有成員國按規則作了轉化,尚有30%未成為成員國國內立法。即使已經轉化為國內立法的,真正實行和貫徹也還需要時間。
其二,根據2000年3月歐盟里斯本首腦會議做出的承諾,歐盟要到2003年才在成員國之間開放電信和電力市場,在這兩個領域實行統一的規則和法規。
其三,里斯本首腦會議還規定,2005年建成統一的金融和資本市場,在這之前先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委員會」,而目前在歐盟內部有40多家金融監管機構。(註:鄭秉文主編:《2001-2002年歐洲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51頁。)它們各自為政,使統一的金融市場難以形成。
其四,目前歐盟內部還沒有統一的勞動市場,各國的養老金等制度並不統一。勞工要能充分自由流動必須無論到哪國工作,都能與該國勞工享受同等的權利及醫療、退休等社會保障。目前,在歐盟內部這方面的問題還很多。
其五,在企業層面上,目前歐盟成員國的利潤稅等制度遠未統一。2002年6月筆者在布魯塞爾訪問時,歐盟的學者曾出示一本厚厚的有關歐盟怎樣實施利潤稅的新書,書中提出了各種有關未來統一利潤稅的實施方案,並認為這些問題不解決,真正統一的商品市場不可能最終形成。
現在看來,歐洲建立統一市場的過程遠比原先設想的復雜。統一市場不是某年某月某一天建成的,它也不是哪一天宣布建成就建成了。這是一個動態的整合過程。歐洲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展現出來的。
三、歐元的作用
1999年1月1日歐元問世之初,人們預料,歐元很快將挑戰美元,從而結束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但之後,歐元對美元匯率一直走低。這時人們又對歐元問世的作用及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提出各種各樣的懷疑。這些意見都有失偏頗。
歐元問世和進入流通領域對於國際經濟和政治,特別是對國際貨幣體系,有著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它使國際貨幣體系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2001年,用歐元結算的對外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15%左右,歐元佔世界官方外匯儲備的比重超過12%。2001年第一季度,歐元對美元的比價雖然處於低位,但在國際債券市場發行額中,歐元債券約佔47%,超過美元債券所佔比重。這是在歐元問世前,任何歐洲國家貨幣都無法做到的。
但推出歐元首先並不是為了同美元爭奪國際貨幣體系的領導權,而是為了歐洲一體化的內在需要。因此,評判歐元成敗得失,不應首先看它對美元的匯價是上升還是下降,而要看它在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進一步完善了歐洲統一市場的建設。歐元問世和進入流通領域鞏固了統一市場的建設,增強和提高了歐洲市場的統一性質和程度。它也有助於建立統一的歐洲金融市場;
增強了居民對歐洲統一的認同感。歐元進入流通領域就是進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歐洲公眾普遍認為:「歐元讓我們深感自己是個歐洲人。」這種認同感對於進一步促進歐洲的一體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消除了歐元區各國之間的匯率風險,成為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穩定因素;
進一步促進了歐元區國家物價的趨同,加強了歐盟內部的公平競爭。歐元區國家的商品使用歐元統一標價後,消費者可對區內12國的商品價格直接進行比較,這既會促使生產要素在區內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又有助於各國商品價格的逐步趨同,有利於在歐盟各國間進行公開和公平的競爭;
促進了歐元區國家旅遊業的發展,節省了大量的貨幣兌換費用。
歐元問世和投入流通對歐盟經濟的上述作用,從本質上看,並不受歐元對美元匯率變動的影響。無論歐元對美元是升值還是貶值,歐元問世對歐盟經濟的上述作用都繼續存在。歐元問世後,它對美元的比價一度曾步步下跌,但歐盟內部卻相當平靜。歐元的國際地位也沒有因為歐元對美元匯率的波動而有明顯變化。1999-2001年,歐元對美元的匯率最低時曾跌到1歐元兌換0.82美元的水平,但它並沒有改變歐元作為國際主要貨幣之一的地位。何況歐元對美元的比價並不是一直走低,2002年即呈升勢,1歐元兌換1個多美元。用歐元結算的對外貿易額,總的說來,還出現了擴大的趨勢。迄今為止,歐元問世並不久。它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歐元挑戰美元只是時間的問題。過多地強調歐元對美元匯率的升降,或完全以此為標准來評價歐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四、歐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歐盟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表現在一點,就是增速不高,活力不足。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由於以下原因:
1.社會經濟體制在強調公正和公平的同時,對效率注意不夠
歐盟各成員國中,德國一直被認為是歐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競爭制度視為核心和支柱。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人艾哈德強調,競爭是市場經濟「最內在的要求」。(註:參閱顧俊禮:《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武漢出版社,1999年,第一章;維·克勞斯:《社會市場經濟》,路·艾哈德基金會出版,第二章。)與此同時,社會市場經濟又強調經濟政策應對「經濟」和「社會」予以同等的重視,強調用發達的社會保障制度來平衡自由競爭和按資分配帶來的社會不公平。1997年6月16日,歐盟15國首腦簽署的《阿姆斯特丹條約》特別將實現「就業與公民權利作為歐洲聯盟的核心任務」,認為這是歐盟的「基本宗旨」之一。(註:參閱楊偉國:《歐元生成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78頁。)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歐洲國家普遍存在社會福利措施過多、福利負擔過重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末,歐盟的社會福利費用佔GDP的比重平均高達28%,其中1999年德國為33.7%,1998年瑞典為33.3%,法國為30.5%,丹麥為30%。(註:轉引自裘元倫:《歐洲的改革:理論解析與實際進展》,2002年2月。)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過去20年,法國5個人工作養活一個人,現在是一個人工作要養活2-3個人。人們一旦失業,初期得到的補貼和工作時得到的相差無幾。一年之後也還能得到工資的60%。全法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可以享受廉租住宅補貼。有的時候,一個人不勞動反而比勞動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結果如同英國首相布萊爾所說,他們「只知道從福利國家領錢,而對他所處的社會卻毫無責任心」。
2.宏觀調控不力
貨幣政策是歐盟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歐盟強調,貨幣政策「不應為短期經濟目標服務」,而要以「穩定幣值」為首要目標。這也是歐洲央行堅持的政策方向。根據「馬約」的規定,歐央行是一個獨立於歐盟其他機構和各成員國政府的獨立機構,其人事任免、運營操作具有很大的獨立性,目標是維持成員國「物價的穩定」和「適度的」經濟增長。
應當說,迄今為止,歐盟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機制是在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建立和完善的,這種狀況必然帶來兩個問題。一是歐盟對經濟的調控,目標首先是為成員國經濟達到一個入盟的共同標准服務,否則便難以把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宏觀經濟政策各不相同的各成員國納入到歐洲聯盟中來。這時如果去強調增長速度,必然會使成員國之間的差別進一步擴大,為歐盟的建立平添更多困難。因此,各成員國必然要壓縮財政支出,限制財政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起的杠桿作用。從長期看,從根本上看,穩定有助於經濟的增長,但從短時期看,對穩定的嚴格要求會制約對經濟的投入,限制增長速度的提高。二是調控的效率不高。歐盟層面的宏觀調控同各成員國不同的利益要求之間的矛盾,使成員國常常不去執行歐盟的有關決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調控的效率,最終影響經濟的增長。2002年7月2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說:「目前歐盟的經濟制度存在漏洞」,「即使歐委會通過財長會議做出的決議,也缺乏必要的約束力。」他認為,這種狀況必須改變。(註:新華社柏林2002年7月20日電。)
3.科技投入不足,內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強
歐盟與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差距,在相當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歐盟委員會負責科研的委員菲·比斯坎指出,歐盟對科技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美國和日本。歐盟各成員國對科研的平均投入只佔GDP的1.8%,而美國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別佔GDP的2.8%和2.9%。歐洲科技界流行一種說法,法國科學家從巴黎到德國慕尼黑的實驗室去工作,比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去工作更為困難。如何聯合和集中整個歐盟的科研力量,進一步加強對科研的重視程度是擺在歐盟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註:新華社巴黎2000年2月26日電。)
4.勞動市場僵化既影響僱主,又影響雇員的積極性
歐盟各國普遍存在比較強大的工會組織。僱主一旦聘用了一個工人,很難輕易解僱他。員工的工資一般是由工會和僱主協會通過「自主談判」決定的,政府不予干預。因此,僱主在僱用人時非常慎重,這就影響了就業機會的增加。雇員一旦受雇,不太擔心被解僱,影響了積極性的發揮。
5.德國為「統一」付出很大代價,削弱了歐盟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作用
德國每年為東部地區的重建付出的開支佔GDP的5%。德國經濟部的克勞斯教授認為,今後10-15年時間內,德國仍要為消化西部地區付出沉重代價。目前德國東部地區的年輕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區流動,結果東部地區「人空為患」,西部地區就業形勢卻變得格外嚴峻。在歐盟其他成員國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結構性失業現象。這是歐盟失業問題難以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6.統一內部市場的建設既有利於出口,又有影響競爭力提高的另一面
歐洲統一市場的建設為各成員國企業提供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市場,從而有利於歐盟經濟的增長,但長期地過分依賴地區內部市場,又限制了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7.政府對企業約束過多,影響企業積極性的發揮
歐洲國家是以高福利和高稅收著稱的。高稅收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對居民個人徵收的稅收稅種多,稅率高。如2000年底,法國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高達54%。二是企業的稅負重。如上世紀末,法國的企業稅達37%,義大利為41.3%。(註:轉引自裘元倫:《歐洲的改革:理論解析與實際進展》,2002年2月。)稅負重影響了企業的投資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歐盟未來改革問題
20世紀後半期,歐洲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進行了一體化建設。21世紀上半期,歐洲面臨三件大事:東擴、深化政治和經濟的一體化建設以及內部改革。三者之中,內部改革是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歐盟的改革具有三個特點。
第一,這場改革是由上而下推動和進行的,核心是要解決歐盟體制缺乏活力的問題。
半個世紀以來,歐洲在一體化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但它始終沒有解決歐洲社會惰性大,體制缺乏活力的問題。它使歐洲在新的世紀裡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正是這些困難和問題迫使歐盟把內部改革問題進一步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2000年,歐盟在里斯本召開首腦會議,制定了歐盟的社會經濟發展遠景規劃。2001年3月,歐盟又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特別首腦會議,討論如何落實里斯本會議制定的遠景規劃。會議認為,為了落實里斯本會議定下的戰略目標,歐盟在現階段必須在就業、經濟改革、科研和技術創新以及增強社會凝聚力等4個方面採取果斷有效的措施。這些問題涉及歐盟必須進一步建立或改善一系列有關的制度、標准、機構、法律和政策,並傳遞和落實到各成員國。為了進一步建立統一的市場機制,歐盟在1999年召開的赫爾辛基首腦會議上已經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2000年裡斯本首腦會議又制定出了具體的改革方案,要求各國逐項加以實施。
第二,改革的覆蓋面很廣。這是一場全面性質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改革。
歐委會主席普羅迪在解釋歐委會提交給2001年3月斯德哥爾摩首腦會議的建議文件時說,盡管歐洲的失業率有所下降,但在歐盟范圍內仍有1400萬人沒有工作;盡管共同市場已存在許多年,但電信、能源、運輸、郵政和政府采購等關鍵領域的統一市場仍遠未形成;盡管歐盟的高新技術投入已較前有較大增長,但與美國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盡管成員國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貧困和發展失衡現象仍在歐盟范圍內繼續存在。斯德哥爾摩特別首腦會議確認,要解決這些問題,歐盟必須在全方位開放勞動力市場等十個方面採取措施。這些措施既涉及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的改革,又涉及社會問題的改革;既涉及生產領域的改革,又涉及服務和金融等部門的改革,既涉及宏觀層面的問題,又涉及企業層面的許多問題。這是一場帶有全面性質的改革。21世紀,歐盟企業改革的重點不在於把尚剩的為數不多的國有企業私有化,而在於放鬆政府對私有大中型企業的限制和約束,鼓勵企業去建立各種激勵機制,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第三,改革的幅度較大,涉及了一些多年積累的深層次問題。
比如在養老金制度的改革方面,歐盟有些國家,除法定養老金外,開始重視建立私人補充養老金。在農業問題上,2002年7月10日通過的改革方案,被稱為是一項「徹底」的改革計劃。多少年來,歐共體的農民一直是按農業產量領取補貼的。改革後將停止這一做法,改而採取固定的補貼額,農民享受的直接補貼將和農業產量脫鉤。
六、關於歐盟的發展前景
歐洲要走自己的路,建立一種既非美國式的,又非傳統歐洲模式的資本主義。
歐洲的資本主義歷來被稱為「社會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以別於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歐洲在改革,但不會根本放棄歐洲的價值觀和社會發展模式。這既有歷史的原因,又有現實的原因。歷史上,歐洲是資產階級啟蒙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以及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故鄉和發源地。二戰前的一段時間內,歐洲面臨納粹的「社會主義」和蘇聯社會主義的夾擊。二戰後初期,社會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曾對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生存構成現實的威脅,「人民資本主義」等思潮在歐洲一度被廣泛傳播。社會民主黨在歐洲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力量。這些都是歐洲不同於美國的地方。歐洲要改革,目的是革除歐洲社會和經濟體制中缺乏朝氣和競爭力的一面,而不是照搬美國的社會經濟模式,全盤接受美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就拿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來說,歐洲也不是要摒棄社會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而是要杜絕濫用,消除過度的社會福利負擔,讓「那些不盡其力、不盡其責的人……喪失他原來享有的社會團結,即國家資助的權利」。歐洲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改革需要一個長的過程。同一體化一樣,改革會取得成功,但進程是曲折的。困難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改革越深入,越要求各成員國向歐盟轉移更多的國家主權和更多地觸及各成員國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因此引起更多的矛盾和利益的碰撞。二是這樣的改革是一種巨大的創新,在歷史上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任何重要失誤都會帶來嚴重後果。三是歐盟正處在擴大的過程中。2002年12月,歐盟首腦會議決定接納10個新成員國,這10個候選國業已完成入盟申請程序,並將於2004年成為歐盟的正式成員。新成員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更加參差不齊。他們目前的總體水平還不如入盟前義大利等「南方國家」的發展水平。東擴將給歐盟帶來新的困難。但東擴勢在必行。預計今後10年內,歐盟將擁有27至28個成員國,屆時歐盟的土地面積將達400萬平方公里,人口5億多,GDP超過11萬億美元。這將改寫歐洲的政治版圖,並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⑶ 歐盟91年成立為何說有43年歷史

歐盟的前世今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1951年4月18日,法國、義大利、聯邦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簽訂《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又稱《巴黎條約》), 1965年4月8日歐洲共同體成立。1993年11月1日,歐共體更名為歐盟,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2004年5月1日,塞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正式成為歐盟的成員國。2007年1月,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加入歐盟。隨後,克羅埃西亞於2013年加盟。歐盟經歷了6次擴大,成為一個涵蓋28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8億的經濟政治實體。
英國與歐盟,43年的感情說掰就掰了
長期以來,由於歷史及地緣因素,英國與歐洲大陸總是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幹預政策。英國雖然支持歐洲聯合,但不願意直接參與。
上世紀60年代,英國三度申請加入歐共體,但在1963年和1967年兩度遭到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否決。1969年12月,歐共體六國決定同英國展開談判,並於1972年1月達成協議。1973年1月1日,英國正式加入歐共體。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歐洲大陸經濟遭受重創,英國經濟也受到嚴重拖累。1975年6月,英國就是否繼續留歐舉行公投,最終67.2%的民眾選擇留歐。
1984年,英國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以英國獲得的補貼最少為由,爭取到歐盟同意英國從其每年向歐盟共同預算繳付的款項中得到部分返還。此外,英國在歐盟內的「特殊地位」還體現在,英國迄今沒有加入《申根協定》和歐元區。
2013年1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就英國與歐盟關系前景發表講話,表達了英國對遭到歐債危機拖累的不滿,以及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可能損害英國利益的擔憂。同年3月,卡梅倫宣布要推動「歐盟改革」,並根據英歐談判結果發動公投。
2014年5月,英國重要的「脫歐」推手——英國獨立黨成為歐洲議會中英國的第一大黨。在該黨的推動下,英國內的「脫歐」力量劇增。
2016年2月,英國與各成員國經過艱苦談判,最終就歐盟改革達成協議,同意英國在歐盟中享有「特殊地位」。卡梅倫隨後宣布,將於6月23日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英國是否留在歐盟。
2016年6月24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脫歐陣營以52%的微弱優勢勝出,英國與歐盟分道揚鑣。
脫歐對英國的影響有多大
英國內部疑歐反歐的傾向由來已久,作為島國,英國長期奉行「光輝獨立」政策,身處歐洲,卻不認為自己屬於歐洲。對於歐盟,英國人一直很糾結,這次脫歐,對於英國更是一把雙刃劍,對英國的影響不容小覷!
在政治上,英國脫歐,將不必繼續參與歐洲政治一體化進程,無需繼續向歐盟「讓渡」主權和立法權,可以保持本國議會和立法的獨立性。但另一方面,英國也將喪失參與歐盟內部事務決策的權利,成為歐盟事務的「局外人」。
在經濟上,英國脫歐,其經貿安排將不必受制於歐盟,還可省去每年近100億英鎊(約合139億美元)的歐盟預算「攤派」費。但另一方面,英國有近一半的貿易進出口有賴歐盟,數百萬個就業崗位與歐盟息息相關,脫歐的經濟風險不容小覷。
在移民問題上,英國脫歐後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移民政策,控制赴英工作的歐盟移民數量並限制其申領福利的權利。但與此同時,由於有100多萬英國人生活在歐盟其他成員國,這些國家也有理由對當地的英國移民「區別對待」。
從英國內部看,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一直有「親歐」傾向,希望和歐盟保持密切關系,英國脫歐,可能激發新一輪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獨立思潮,進一步加深與英國中央政府的矛盾,甚至有可能脫離英國。
英國脫歐,各國政要怎麼看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對英國脫歐投票結果深表遺憾,歐盟27國不應該再做出進一步分裂的決定。
法國總統奧朗德稱,英國退歐表明歐盟其他成員國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將與法國政黨領導人討論歐盟事宜。
澳洲總理特恩布爾稱,全球市場將面臨一段時間的不確定性和動盪。
俄羅斯副財長斯托爾恰克表示,英國脫歐可能將降低風險偏好,預計俄羅斯並不會受到英國脫歐太大影響。
比利時首相米歇爾稱,英國脫歐後,歐盟需要確定何為首要任務,需要設立新的未來。
丹麥右翼民粹主義政黨「人民黨」負責人達爾表示:「我也希望舉行這樣的公投,以便弄清楚丹麥是否希望得到這樣的解決。」「這關繫到我們贏得更多自決權的問題。」
捷克總理索博特卡則發出警告,英國脫歐將在全歐洲引發「民族主義和分裂主義浪潮」。
歐盟議會議長舒爾茨說:「我不認為其它國家會因此受到鼓舞而走這條危險的道路。」「不會出現脫歐的連鎖反應。」
英國脫歐,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一是赴英留學或旅遊就會省下很多錢。脫歐會導致英鎊匯率大跌,那對於去英國留學和旅遊的人來說,算是一大利好。有人估計,若英國脫歐,英鎊對美元或累跌10%至20%。按在英留學一年學費1.5萬英鎊、生活費1萬英鎊計算,可能因此一年節省2.4-4.8萬元人民幣,旅遊也會更省錢。
二是中國人或迎來海外置業窗口期。有業者預測,英國脫歐,英國房價將下跌,再加上屆時英鎊貶值,將進一步帶動房地產市場震盪,這對中國投資者而言「將是一個絕好的窗口期」。有業內人士甚至將此次公投比作又一次「類似於2008年的中國投資者機遇期」。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英國平均房價下跌約25%,倫敦房產均價在當年下滑約6%,英鎊對人民幣也貶值三分之一,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相當於英國房價貶值一半左右。
三是會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經濟學家稱,英國脫離歐盟可能使金融市場恐慌,導致中國內地資本外流,加劇了人民幣貶值壓力,挑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管理。
四是人民幣國際化步驟將被打亂。英國脫歐,倫敦作為全球頂級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或面臨挑戰,這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中國資本「走出去」多少會有些影響。
倫敦已經成為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英國脫歐,這項貨幣紅利就不復存在,人民幣通過英國在歐洲推廣的戰略所帶來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中國的金融機構就需要考慮分散到巴黎、法蘭克福、盧森堡等地,需要付出一定的調整成本。
五是中歐貿易合作或將面臨變局。英國脫歐,中國通過英國加強與歐盟合作的戰略計劃將會變得困難重重,這無異於間接打破中國和歐盟無形的合作紐帶,使中國不得不另外選擇其他方式加緊和歐盟的合作,而前期鋪墊的各種政策貿易的影響也很有可能大打折扣,成為高額的沉沒成本。
當然,也有經濟學家持有不同觀點,他們認為:「長期來說,英國脫歐可能推動歐洲大陸,尤其是中歐和東歐國家,更積極參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六是中國企業「進入歐洲的通道」不再。英國被視為歐盟內主張貿易、投資自由化最為積極的國家,所以不少中國企業將英國選為在整個歐洲的生產基地,將倫敦作為「進入歐洲的通道」。英國脫離歐盟,英歐之間可能產生的貿易壁壘將減少這些企業在英國生產的意願,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前往布魯塞爾或是都柏林這樣擁有自由市場便利的歐盟內的地區。
英國脫歐,這對於數十年的歐洲一體化進程可以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脫歐後,一個被撕裂的英國和千瘡百孔的歐盟在今後將如何博弈,將是全球矚目的焦點!
版權聲明:本文系凱風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載。
摘自凱風網,謝謝。

知識產權貿易爭端案例的目錄

總序 21世紀新形式的冷戰——貿易爭端及對策 第一章 世貿組織知識產權爭端案例綜述 第二版章權 《知識產權協定》條款分析 第三章 美國及歐盟與印度葯品和農用化學品專利保護爭端 第四章 美國與加拿大專利保護期爭端 第五章 歐共體與美國就《撥款法》第211節爭端 第六章 歐共體與美國關於版權法110(5)爭端

⑸ 為什麼計算機不是專利權保護

[摘要]對計算機軟體的保護在傳統上總是傾向於版權法保護,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對其大開賦予專利的方便之門,這使得計算機軟體的法律保護有了新的發展趨勢。文章主要對計算機軟體專利保護進行可行性分析,介紹了西方主要國家對專利審查基準的修改情況,並對我國的專利審查基準的修改提出建議,以期望對制訂我國軟體專利保護策略有所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軟體;專利保護;版權保護
[作者簡介]徐莉,泉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講師,法學碩士;連明偉,泉州師范學院人事處幹部,福建泉州362000
[中圖分類號]D92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6)12―0166―03
如何對計算機軟體進行保護?歷史上一直是通過版權法來實施保護的,但是版權法的保護有著它固有的缺陷。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各國開始在專利立法上對計算機軟體加以保護。從版權保護和專利保護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對計算機軟體進行專利保護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這是計算機軟體保護的世界發展趨勢。

一、專利法保護計算機軟體的可行性分析

(一)版權保護下的優缺點分析
從版權法保護的客體與計算機軟體的作品特性來看,用版權法保護軟體是偶然中的必然選擇。在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下,版權法保護軟體有以下幾個優點:
1.版權法的自動保護原則,使得軟體幾乎無需任何特別的法律程序就可以得到保護,這使計算機軟體能得到及時的保護。
2.軟體版權的取得無需創新性,只需有「獨創性」。即便是同一種構思,相同的演算法也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實現。只要符合「獨創性」,就可以有版權。
3.版權法賦予權利人最實質性的排除復制權。軟體侵權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復制,雖然在互聯網上復制的形式有多種,但是軟體權利人仍有權禁止他人未經允許進行任何形式的復制。
然而,著作權保護有個特點,即只保護計算機軟體的表現形式,並不保護其邏輯框圖和構思。而實際上邏輯框圖和構思比它的表現形式更重要,因為同一構思很多人可以用不同形式表現出來。邏輯框圖和構思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形成,如果對它們不予保護,將不利於創新。因此,用版權對計算機軟體進行的保護可以說是不完整的。

(二)專利保護下的優缺點分析
與版權法相比,用專利法保護計算機軟體具有十分突出的特點:(1)專利法可以保護軟體產品最核心的技術構思和邏輯框圖。(2)專利法強調對功能性的保護,當軟體和工業產品結合並表現為機器、製品的特性或為達到某種結果而表現為方法時,軟體就成為了專利法保護的對象。(3)獲得專利的軟體產品需要公開全部的技術方案,包括邏輯框圖等核心部分,這可以有效地避免他人進行還未正式定性的軟體行為,避免不必要的訴訟。(4)專利法鼓勵人們對產品或方法進行改進,這可以促進軟體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適應網路時代對數字技術改進發展的強烈要求。(5)專利法所強調的獨占性與版權法賦予作者有限的作品排他性形成鮮明的對比,它既可極大地滿足軟體權利人排他性的權利要求,也能夠極大地調動權利人開發軟體的積極性。(6)專利法的法定期限要短於版權法的保護期限,這與軟體的平均商業壽命周期相一致。縮短獨占的期限,這可以促進軟體業更加努力地開發新產品以更快地收回成本,並且可以提高社會經濟大循環的周轉速度。
雖然專利法在保護軟體方面有諸多優勢,但是無法否認專利在保護軟體上同樣存在著如下的缺陷:(1)專利法所要求的發明專利的審查時間較長,而且對新穎性的要求較高,這對於商業壽命較短的軟體產品來說,申請專利保護就有點得不償失。(2)軟體專利審查對技術性要求較高,而且軟體涉及各個領域且數量眾多,這要求審查員具有極好的計算機專業知識,這在實踐中難以做到。(3)在軟體專利中有許多在先技術存在,但是由於檢索系統無法知悉所有的軟體在先技術,這使得專利審查員很難對申請的新穎性標准作出判斷。(4)雖然軟體可以申請專利,但並不是所有的軟體都可以得到專利法的保護。由於單純的計算機軟體同帶有計算機程序的發明之間的界限難以確定,必將導致軟體專利申請的不確定性。同時將軟體按適用的行業分類的制度也有待完善。
因此,對於計算機軟體的法律保護既不能只用版權法,也不能只用專利法,任何一種法律都不可能完全地概括地保護軟體而無缺陷。只有將版權法、專利法、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諸法結合,才能互相彌補不足,達到對軟體的整體保護。

二、美國和歐共體關於計算機軟體審查標準的立法概況

軟體專利保護的擴大趨勢,必將導致各國修訂專利審查基準。審查基準的效力雖不能和法律相比,但專利法對計算機軟體的保護程度,往往直接取決於審查基準的規定。所以,在放開對計算機軟體專利保護的時候,首先要對專利審查基準進行修訂。

(一)美國專利審查基準的修訂
1996年2月,美國專利商標局正式發布了一份《與計算機相關發明的審查指南(最終文本)》,以下簡稱新基準。新基準反映了美國當前對於同計算機程序有關的發明的可專利性的正式政策以及在計算機程序專利保護上的發展趨勢。對於與計算機相關發明的專利申請,在新基準的第1V部分,其有關計算機軟體專利申請的規定主要如下:
1.一項同計算機相關發明的專利申請,只要是一個專業技術領域中的實際運用,就屬於可專利的主題。
2.同計算機程序相關的發明專利可以是產品(機械或者製成品)發明專利,也可以是方法(過程)發明專利。
3.在計算機相關發明中,產品方面的發明就是硬體或者硬體同軟體結合而成的具體結構。
4.凡符合以下情形的,審查員應推定發明人的專利要求具有專利性:A.凡需透過計算機程序或是其他形態的軟體來操作的電腦或裝置均推定為法定的「機器」;B.凡透過計算機而可以用特定的方式來達成特定功能的「電腦可讀記憶」均推定構成法定的「製品」;C.凡必須藉助電腦來進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驟均推定為符合法定的「工序」要件。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則視為不具有專利性:獨立於任何實體以外的純信息組合或排列;已包含了代表創作或藝術表達的信息,並附著於已知的「機器可讀儲存媒體」;獨立於任何實體以外的「信息結構」也不在電腦的實質組成之中的信息或是資料;僅僅對於抽象的意識或是概念進行操控的程序或步驟。
新基準還將非法定客體材料劃分為「功能型的描述材料」和「非功能性的描述材料」兩類。功能性的描述材料包括計算機程序和資料庫,當計算機程序被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儲存體中,並且在該程序和實現程序功能的存儲體之間建立了功能性或者結構性的相互關系,則它將被認為屬於專利法的法定保護客體。
(二)歐洲專利局專利審查基準的發展
歐共體在1989年公布的《關於計算機程序法律保護指令建議書》中明確闡明版權法是保護電腦程序的最佳選擇和主要方法,否定了軟體的可專利性。但是隨著美國對軟體專利保護給予保護法保護的態度的轉變,歐洲專利局以及一些歐洲國家也逐漸改變了態度,將專利法的保護范圍擴展到一部分與計算機軟體相關的發明。1985年歐洲專利委員會頒布了新的專利審查基準,認為對已知技術有貢獻的標的物,如果在其他方面都符合專利申請條件,不能僅僅因為它採用電腦程序形式而否定其整體符合專利申請條件,即一項與計算機有關的發明如果具有技術特性,則可能獲得專利權。但是對於計算機程序在不與硬體結合的情況下能否獲得專利權,歐洲共同體一直持否定態度。

三、我國對計算機軟體的專利審查標准及修改建議

1993年3月10日中國專利局頒布了第四號令,《專利審查指南》正式樣出台。其中第九章以專章的方式對給予計算機軟體以專利保護的條件做了相應的規定。《審查指南》規定:如果一件含有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的主體能夠產生技術效果,構成一個完整的技術方案,就不能僅僅因為該發明專利申請中含有計算機程序而不授予專利權。由此可知,採用「技術方案」與「技術效果」二要素結合是判斷是否給予含有計算機程序發明以專利權的標准。這一標准與美國1981年的《專利審查基準》的原則基本相似,條件顯得較為寬松。
新《審查基準》同時還列舉了幾種可能獲得專利的含有計算機程序的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1)涉及自動化技術處理過程的發明專利申請。(2)涉及計算機內部運行性能改進的發明專利申請。(3)涉及測量或測量過程的發明專利申請。(4)漢字編碼方法及計算機漢字輸入方法的專利申請。
然而新《審查指南》也明確指出涉及計算機程序本身或數學方法本身的發明專利申請不能獲得專利權,即「一件含有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如果其發明主題僅是該計算機程序或僅是存人存儲器內、記錄在磁帶磁碟等可讀介質上的計算機程序本身,都因該計算機程序本身實質上是一種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而不能授予專利權」。
目前中國已經加入了WTO,這意味著中國要無條件接受WTO的各個多邊協議的約束,並使國內法的規定於WTO規則之下協調。面對國際上正在興起的加強軟體保護的潮流,中國修改專利法和專利審查指南也具有了歷史的必然性,2000年8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也因此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的修正,2004年4月1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也發布了35號令,對電子專利申請的條件、程序與方法做了詳細的規定,然而,與計算機軟體專利授權密切相關的《審查指南》卻始終未能和世界的發展同步。為了更好地使我國的專利申請審查制度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審查指南必須進行修訂。
為了與國際的軟體保護趨勢相適應,借鑒美國與日本的專利審查的立法經驗,筆者以為,中國的專利審查指南應當作以下幾方面的修改:(1)擴大軟體專利保護的范圍。允許儲存在計算機可讀媒體上的程序可申請發明專利,明確含有計算機程序的發明為可申請專利的客體。(2)界定「程序本身」與「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關系。對涉及計算機程序或者是僅僅記錄在載體上的計算機程序的專利性問題加以修正,關鍵是對「程序本身」進行解釋。(3)對於一項含有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審查時應主要針對發明的技術特性及實用價值進行審查,要著重強調發明的實用性。(4)取消對不同技術領域的歧視,對「技術領域」的內涵應當加以進一步的解釋,可涉及到某些特定的領域,比如商業管理領域的有關商業活動方法的程序。
專利制度的發展總是跟在技術發展的腳步之後,人們無法預知將來技術的前進會給專利制度帶來怎樣的沖擊。目前技術領域網路商用軟體的研究正在飛速發展,大批與網路相關的軟體專利申請成功,軟體權利人得到最實在的經濟利益,但是卻帶來了專利人和社會利益平衡的新問題。就像網路版權一樣,權利擴張到人們在利用網路舉步不前時,法律的保護就成了社會發展的桎梏。所以,正確評價我國軟體專利保護制度,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對加快我國計算機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責任編輯:舒生]
轉載註明來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736.htm

⑹ 急需關於<計算機網路犯罪>方面的文章

從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誕生到今天互聯網的日益普及,計算機的發展速度可謂突飛猛進,從而也把人類文明帶入數碼時代。計算機網路的出現,使人們在獲取和傳遞信息時,又多了一種選擇,而且是一種能夠提供空前「自由化」的選擇,它使信息的傳播速度、質量與范圍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了質的飛躍,從而使人們的許多夢想變成了現實。但是,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對立的統一體,尤其是對於正在發展中的新事物來說,更是如此。計算機網路也不例外。人們在享受著網路傳輸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對日露端倪的網路負面影響愈發擔憂。
一、計算機網路犯罪現狀
近些年來,由於互聯網上的犯罪現象越來越多,網路犯罪已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關注的社會公共安全問題。據統計,1998年美國FBI調查的侵入計算機事件共547件,結案399件;1999年則調查了1154件,結案912件。一年之間,翻了一番。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網路色情泛濫成災,嚴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軟體、影視、唱片的著作權受到盜版行為的嚴重侵犯,商家損失之大無可估計;網路商務備受欺詐的困擾,有的信用卡被盜刷,有的購買的商品石沉大海,有的發出的商品卻收不回來貨款,更有甚者,已經挑戰計算機和網路犯罪幾十年之久的黑客仍然是網路的潛在危險。根據台灣地區和日本國的統計資料,兩地網路色情案件均占網路犯罪總數的35%——50%,其他所佔比例較大的,依次為網路欺詐、販賣非法物品、恐嚇與勒索、非法侵入、侮辱與誹謗等。結果,與網路相關的犯罪叢生。防治網路犯罪,已成為犯罪學、刑法學必須面對的課題之一。計算機犯罪專家唐·帕克說,將來,計算機犯罪作為一種特定的犯罪類型可能會不復存在,所有的經濟犯罪都將是計算機犯罪,因為各種工商活動都離不開計算機。英國蘇格蘭的一位官員走得更遠,他聲稱:「15年之後,幾乎全部的犯罪都將有計算機參與其中。」
我國自1986年發現首例犯罪以來,利用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數量迅猛增加。1986年我國網路犯罪發案僅9起,到2000年即劇增到2700餘起,去年全年突破4500起。詐騙、敲詐、竊取等形式的網路犯罪涉案金額從數萬元發展到數百萬元,其造成的巨額經濟損失難以估量。當前我國計算機犯罪的最新動態表現為:一是計算機網路犯罪在金融行業尤為突出。由於目前金融界對伴隨金融電子化發展而出現的計算機犯罪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相當一部分銀行、證券等單位沒有從管理制度、人員和技術上建立起相應的電子化業務安全防範機制和措施,致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金融行業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發案比例占整個計算機犯罪比例的61%。二是「黑客」非法侵入或攻擊計算機網路。目前,在我國負責提供國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單位,絕大部分都受到過「黑客」們的攻擊和侵入。「黑客」們有的侵入網路為自己設立免費個人帳戶,進行網路犯罪活動;有的在網上散布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論;有的在網上傳播黃色信息、淫穢圖片;有的惡意攻擊網路,致使網路癱瘓。三是境外敵對組織和敵對分子利用國際互聯網向境內散布政治謠言,進行非法宗教宣傳等危害國家安全活動。
二、計算機網路犯罪原因探析
計算機網路與傳統媒體傳播最大的不同點是在傳統媒體中無從下手作案的不法分子而在計算機網路中卻可找到實施其違法犯罪行為的空間和手段。因此自從計算機網路產生以來,網上違法犯罪行為便相伴而生並與日俱增。網上違法犯罪已經成了網路世界和法制社會的一個新熱點,要有效的制止和減少計算機違法犯罪活動,就必須首先認識清楚其產生的根源,這樣,才能依法從根本上進行防範和治理。網上違法犯罪行為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概括而論可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計算機網路的開放性
有人認為網路空間是相對於領陸、領水、領空、浮動領土的第五空間。在現實的陸水空世界裡,到處布滿了「邊界」和「衛兵」,小到家庭有鐵窗防盜門,大到國家有國防保衛兵,其間大大小小的單位都有圍牆和崗哨。這些設置的目的只有一個:防止非法侵入、偷盜和破壞。網路空間是一個大廣場,而且是「公用」的,現在人們都「大公無私」地把自家能夠搬動的東西盡往網路空間里搬,叫做「資源共享」和「信息化」。可是你「自己」的東西搬到網路里邊去了以後,就很難像在自己「家」里那樣妥善保護了。但網路空間畢竟已經沒有了明顯的「家」(無論是大家或小家)的界限和防線。如果我們設想要使用技術和法制手段給網路穿上一件百分之百安全的防護衣,那就一定和「皇帝穿新衣」的典故一樣自欺欺人和可笑了——皇帝以為自己穿新衣,其實他什麼也沒有穿!網路是現實世界的鏡象,但它砸碎了現實世界的圍牆。猶如在一個「壞人」更多的世界裡,反倒更缺少了警察的力量,我們就可以想像這個世界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了。可見沒有堅固設防的開放、互動的計算機網路(這是網路本身的優點)反倒給不法分子提供了一種十分便利和有效的工具,使那些在現實中無法作案的人在網路上有了作案的條件,使現實生活中的違法行為在網上得到了擴張和加劇。
(2)網上貪圖非法錢財
喜貪非法錢財的人,只要他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能夠把別人的錢財弄到自己的手裡,他就會充分利用計算機這個工具,並且努力去研究使用這個工具去撈取不義之財。世界上發現的首例計算機犯罪(1966年)以及我國發現首例計算機犯罪(1986年)都是屬於謀財類型的,前者是犯罪分子通過篡改計算機程序以增加自己的存款金額,後者是利用計算機偽造存摺和印鑒,將客戶的存款竊走。到目前為止,在全球有意識的計算機違法犯罪活動中,多數是盜取非法錢財。在現實社會中,對錢財的貪婪始終是違法犯罪的原始動力,而在網路社會中也同樣如此,因而網上財產犯罪在所有計算機犯罪中增長比例是最大的也就不足為怪了。
(3)網上技術防範落後
2000年初,微軟公司、亞馬遜、雅虎等著名網站遭黑客沉重襲擊,這充分暴露了計算機網路系統內部安全的脆弱性。網路犯罪者中多數是熟悉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專業人士和精通計算機的未成年人,他們與計算機的關系達到了痴戀的程度,能夠洞悉計算機網路的漏洞,從而利用高技術手段突破網路安全系統的防護,實現其犯罪目的。可見網路技術防範的落後已成為計算機違法犯罪的一個外部因素。
我國在計算機硬體方面受制於人,目前尚不能自行生產CPU晶元,計算機網路系統其他部件的關鍵技術也都掌握在外國生產商手裡,因此無法從核心硬體上來做技術防範。由於我國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較晚,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因此國內使用的大部分軟體都存在安全隱患。1999年,美國企業對信息安全的投資約占網路總投資的10%——20%,而我國還不到1%;美國信息安全產業的年產量在600億美元左右,而我國只有5億元人民幣,相差1000倍。目前我國90%的運行網站都存在安全漏洞。在技術防範方面,要能夠確保真正的安全,必須研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產品。通用軟體產品可以是國際的,但安全產品必須是自己的,這就好比人們所說「戰場可以在任何地方展開,但軍隊必須是自己的」一樣。
(4)網上違法犯罪偵破困難
由於網路的時空跨度超過了傳統的限制而且操作具有長距離、大范圍、易修改、不留痕跡等特點,因此網上違法犯罪行為在偵察和取證時都有相當大的難度。違法犯罪者作案,有時只需坐在家裡悄無聲息的按一下鍵盤或點一下滑鼠,瞬間就完成了,而偵破卻要做大量耐心細致的分析核查和篩選工作。如15歲的電腦黑客凱文·米特尼克闖入「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美國動用了國家級強力特工組織聯邦調查局來對付此事,費盡周折才把這個小孩緝拿歸案。網上違法犯罪者尤其是黑客,就像唐代李白詩中所說的「俠客」那樣「十步殺一個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其動作和行蹤迅速隱蔽,難以像在陸水空的三維空間中那樣容易形成有形的包圍圈來實施搜捕。在網路世界裡,反犯罪、防犯罪的技術必須要高於犯罪的技術才能有效地打擊犯罪活動,可是現在的實際情況卻是,網路上的反、防犯罪技術還常常落後於網路犯罪技術,因此抓捕一個犯人的成本要遠高於這個犯人做一次壞事的原始成本。有時甚至可能貼進血本,也絲毫無獲。由於網路的開放性,網上跨國犯罪勢成必然,如果沒有國際合作,很多網上犯罪將無法偵破,因此各國的網上警察勢必都要克服各個方面的許多困難而成為「國際刑警」。
我們常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平等」的前提是必須在法律的「面前」,法律的眼睛都看著我們的時候。在法律的光輝照耀不到的地方,就無平等可言了。由於網上違法犯罪偵破技術的落後,會使法律有光輝照耀不到許多黑暗的角落,從而使許多違法犯罪分子成為漏網之魚。由此看來,防範和偵破技術固然要提高,但僅有此遠不夠,還要綜合使用別的措施,尤其是增大懲罰力度,倍增犯人犯罪的「附加」成本,以起到「殺一儆百」、「欲犯者戒」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5)法制觀念淡薄
在網路空間中,由於沒有現實世界那樣有形可感的邊界和障礙,於是憑著好奇心自由馳騁,有時越過界限,「觸雷」和「翻車」了也不知道。這就是沒有邊界意識和法制觀念的表現。有的青少年對自己的行為的正當性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和控制,不知道自己行為的邊界,做了製造電腦病毒、破壞他人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之事,還洋洋得意,自以為了不起,到處宣揚和炫耀自己的「才華」、「本事」。由於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遍布全球的公共設施。如果廣大的網路使用者沒有法制觀念,當出現太多的網民違法時,即使有完善的法律,也將法不治眾,從而導致執法的成本提高和網路的法治效應降低。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一方的主要法律問題是如何應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但在網路世界裡,網路公共設施的消費者一方的主要法律問題則應該是如何遵守法律來避免可能產生的違法行為。因此要通過全社會共同的努力來營造一種健康向上、良好合法網路環境。
(6)網路立法嚴重滯後
任何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都離不開法制規范,在網路世界裡也是一樣。但現實社會中的法律不能簡單移植到網路虛擬社會中。目前國內在網路的運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立法都還是空白。雖然立法在部門和政府主管部門有了一些規定,但基本上是簡單、片面和應急性質的,而且執行起來有難度。如現在網路著作權糾紛層出不窮,但在《著作權法》誕生的1990年,還沒有「網路」這個概念,因此現行《著作權法》難以有效的處理好現在的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又如原《刑法》基本沒有涉及到網路犯罪問題,只規定了兩個計算機犯罪罪名,遠不能涵蓋現有的各種計算機網路犯罪。由於對許多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無法可依,致使不少違法分子長期逍遙法外。全世界的媒體每天都在傳達大量計算機違法犯罪的消息,但最後真正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則屈指可數。在國外有的違法分子在其網上作案被發現後反倒受到重用。網路社會中的法治建設與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建設一樣重要,不可忽視。但網路立法的滯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即使是發達國家的網路立法也是很不完善。因為網路一方面在普及之中,另一方面又仍在發展之中,難以制定出針對網路成熟狀態的穩定法律。因此網路立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總是滯後的,操之過急也不行。
在網路法制空白和不十分健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擴大法律的解釋來縮小網路法治的真空狀態,以免人們在現實社會中樹立起來的法律信心在網路虛擬社會中受到打擊,以免在現實社會中遵紀守法的人在網路社會中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以免現實社會中的犯罪分子在網路社會中使用新手段而更加橫行無忌,為所欲為。
三、計算機網路犯罪的類型及特點
網路犯罪指的是行為人未經許可對他人電腦系統或資料庫的攻擊和破壞或利用網路進行經濟、刑事等犯罪。網路犯罪已涉及到絕大部分社會犯罪現象,除了那些直接人對人的犯罪,如殺人、強奸無法通過網路直接進行外,它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而且隨著網路的進一步發展,將來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犯罪形式。在各種犯罪形態中,有些如侵權案件早在農業、工業社會即已出現,現在則蔓延到網路這一領域;有些犯罪如網路侵入,則是人類社會進行數字化時代的新產物。把握好這一點,對於真正認識網路犯罪及如何預防網路犯罪,特別是制定《網路法》有著重要意義:對新問題要重新立法,舊問題要更新法律觀念和原則。:

計算機網路犯罪的類型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以網路為犯罪對象的犯罪,這類犯罪大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竊取他人網路軟、硬體技術的犯罪;
(2)侵犯他人軟體著作權和假冒硬體的犯罪;
(3)非法侵入網路信息系統的犯罪;
(4)破壞網路運行功能的犯罪;
二是以網路為工具的犯罪,主要表現在:
(1)利用網路系統進行盜竊、侵佔、詐騙他人財務的犯罪。(2)是利用網路進行貪污、挪用公款或公司資金的犯罪(3)利用網路偽造有價證券,金融票據和信用卡的犯罪。(4)利用網路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5)利用網路侵犯商業秘密,電子通信自由,公民隱私權和毀壞他人名譽的犯罪。(6)利用網路進行電子恐怖、騷擾、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犯罪。(7)利用網路竊取國家機密,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
就像僅看冰山露出水面一角一樣,從公開報道案件的統計數字,顯然無法正確估計我國計算機網路犯罪的實際狀況,但即使如此,計算機網路犯罪的逐年上升趨勢也還是十分明顯。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主體的多樣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的普及,各種職業、年齡、身份的人都可能實施網路犯罪。
2、 主體的低齡化。據統計網路犯罪人多數在35歲以下,平均年齡在25歲,甚至有好多尚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
3、 極高的智能性。大多數利用計算機互聯網作案的犯罪分子都具有相當高的計算機專業技術知識與熟練的操作技能,作案前往往精心策劃,周密預謀後再進行犯罪活動。
4、 極高的隱蔽性。一般犯罪案件都有現場、兇刀、血跡、槍彈、血衣等實體的跡證。但是,網路犯罪留下的最多也僅有電磁記錄。這些無形操作來實現的,作案的直接目的也往往是為了獲取這些無形的電子數據和信息。犯罪分子作案後往往不留任何痕跡。因此這種犯罪行為不易被發現、識別和偵破。據一項統計顯示網路犯罪大約只有1%被發現,而且只有大約4%的案件會被正式進行偵查。
5、巨大的社會危害性。隨著社會對信息網路的依賴性逐漸增大,利用網路犯罪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犯罪分子只需敲擊幾下鍵盤,就可以竊取巨額款項,無論是竊取財物還是竊取機密,無論是將信息網路作為破壞對象還是破壞工具,網路犯罪的危害性都極具爆破力。
6、國際化趨勢日益嚴重。由於網路具有「時空壓縮化」的特點,網路犯罪沖破了地域限制,國際化趨勢日益嚴重。這種跨國界、跨地區作案不易破案,危害性更大。
四、計算機網路犯罪的立法探討
在電腦與網路技術日新月異越來越深地滲透到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今天,如何進一步有效地打擊和預防計算機網路犯罪,筆者認為要打擊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必須做到「完善立法、預防為主,打防結合」。
1、中西方網路立法狀況
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起,西方30多個國家家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訂了相應的計算機和網路法規。瑞典1973年就頒布了數據法,涉及到計算機犯罪問題,這是世界是第一部保護計算機數據的法律。1978年,美國弗羅里達州通過了《弗羅里達計算機犯罪法》;隨後,美國50個州中的47個相繼頒布了計算機犯罪法。1991年,歐共體12個成員國批准了軟體版權法。同年,國際信息處理聯委會(IFIP)計算機安全法律工作組召開首屆世界計算機安全法律大會。新加坡1996年頒布了管理條例,要求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公司對進入網路的信息內容進行監督,以防止色情和容易引發宗教和政治動盪的信息傳播。迄今為止,已有30多個國家先後從不同側面制定了有關計算機及網路犯罪的法律和法規,這些法規對於預防、打擊計算機及網路犯罪、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和權力。同時也是我國計算機及網路立法的可資借鑒的寶貴資料。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網路立法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自80年代以來,我國的信息技術、信息產業和信息社會化程度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先後制訂了信息技術發展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制訂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這些政策和立法,對促進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保護知識產權營造了良好的信息環境,也為我國目前的網路立法准備了條件。
1987年,我國制定了《電子計算機系統安全規范(試行草案)》,對涉及計算機系統安全的各主要環節作出了具體說明,使計算機系統的設計、安裝、運行及監察等部門有了一個統一的衡量系統安全的依據,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計算機安全工作的法規。1994年國務院147號令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條例》,後又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6年,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進入互聯網的計算機用戶進行登記,以便加強管理。隨著互聯網的逐步普及,相應的法律法規也相繼出台,如《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知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互聯網信息股務管理辦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我國網路立法也越來越完善。
2、計算機網路立法原則
網路法規自身所規定和調整的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網路立法應遵循一般的立法原則,除了實事求是,民主集中,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穩定性與適應性相結合的原則外,還應注意遵循適合網路自身特點的特殊原則:
一是綜合性原則,要求網路立法要有廣闊的視野和總體的設計,綜合考慮,統籌兼顧。
二是漸進性原則,要求網路立法要根據適合信息化法制建設的需要,合理高效的維護網路的安全與秩序。
三是主動性、可行性原則,網路立法應根據目前現實情況,並預測未來法制的需要,掌握主動,早作準備,積極立法,同時注意順應立法環境、條件,確定先後秩序和輕重緩急,進行可行性操作。
四是國家性和國際性原則,網路立法要符合本國國情,具有本國本民族特色,同時必須與國際通用的標准相一致,適應國際間法規和慣例。
3、網路立法的主要內容
從網路及未來安全法規的內容或類型來看,它既包括修改舊的法規,也包括新的法規的訂立。可以分為這幾種類型:①關於信息網路規劃、建設、經營和管理方面的法律規范,主要是行政立法;②維護網路用戶權利的法律規范,主要包括知識產權和用戶信息,數據保護法;③網路金融商貿領域中的法規,包括電子金融法和電子貿易法;④維護信息網路的安全、懲治計算機網路犯罪的刑事法律規范,包括計算機犯罪法和反病毒法;⑤有關計算機訴訟和計算機證據的程序法規等。
4、網路立法的缺憾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餓計算機犯罪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將出現一些不同於現時期的特點,並由此引起與現行法律法規的一些沖突。因此必須充分認識我國當前刑法典關於計算機網路犯罪的立法設置存在哪些缺憾,才能更好地完善立法。
目前刑法典關於計算機網路犯罪的立法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憾:
(1) 行為人低齡化對於刑事責任年齡制度的影響
根據我國刑罰規定,已滿16周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而計算機犯罪低齡化的趨勢,使得未成年人實施此類危害行為的現象大量增加。比如「少年黑客」他們中大多未滿16歲。那麼如何對待為成年人實施這類行為呢?這將是我們所面臨的新問題。依據現在刑法,我們不能要求實施計算機侵害行為且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青少年承擔刑事責任,因為「法無明文不為罪」。但是計算機犯罪中,只要他能夠進行這類犯罪,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他們對社會的危害相差無遠。怎樣對待不滿責任年齡,而社會危害巨大的計算機網路犯罪人將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棘手問題。
(2) 罪名的欠缺
現時期司法實踐中大量發生某些違法乃至於足以構成犯罪的計算機嚴重違法行為,由於我國刑法關於計算機網路犯罪的發條規定的不健全、不完善,將導致對此類行為無法懲處。可以遇見今後將大量存在的此類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非法佔用他人計算機存儲容量的行為,二是竊用計算機時間的行為,三是幫助犯罪或者傳授犯罪方法的行為。
(3) 對刑事司法協助的沖擊
到目前為止,由於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計算機使用范圍和普及程度高低不同,因而導致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計算機犯罪率相差很大,尤其是在計算機使用率較低的國家中,針對本國的計算機犯罪發生率非常低,通常都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對他國的計算機系統實施攻擊或者實施其他犯罪行為。這一方面導致計算機犯罪的跨國司法協助制度和引渡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顯得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一個實際難題,即一些國家將計算機罪明確加以規定,而另一些國家則根本不承認計算網路犯罪。這顯然使得引渡或者跨國的司法協助難度大大增加。

計算機網路犯罪是一種高科技犯罪、新型犯罪,很多犯罪行為人不知道什麼是禁止的,甚至有些低齡化犯罪分子缺少法律觀念,在獵奇沖動之下,頻頻利用計算機作案。針對這些情況,在完善網路理立法的同時,還應該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制教育,增強相關人員的法制觀念,提高網上執法人員的素質,加強網上執法,全力打擊計算機網路犯罪。

⑺ 求教「TRIPs」的解釋和涵義。謝謝。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簡稱TRIPS)

Trips協議-性質與范圍

TRIPS協議
1.國際法義務。中國作為WTO的正式成員,必須履行TRIPS協議規定的義務。這究竟是什麼義務呢?這首先是TRIPS協議文本規定的國際法義務。根據《建立WTO協議》第2條第2款,包括TRIPS協議協議在內的WTO一攬子協議「對所有成員具有約束力(bindingonallMembers)」,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有效實施義務。政府作為主權國家代表,是一國憲法規定的立法、行政與司法機關之總稱。因而,政府承擔的TRIPS協議規定之義務,包括了相應的立法、行政與司法機關應履行的義務。根據TRIPS協議第1條第1款第一句話,成員們應使TRIPS協議各項規定「得以有效」(shallgiveeffect)。這是TRIPS協議文本對WTO成員的政府規定的第一項,也是最主要的國際法義務,即各成員政府必須無保留地(包括TRIPS協議在內的WTO一攬子協議不允許保留)在其域內,通過立法、行政與司法實施,使TRIPS協議各規定成為有效的法律制度。

3.起碼義務及其不抵觸義務。TRIPS協議第1條第1款第二句話規定:「成員們可以,但沒有義務通過法律實施比本協議要求更廣泛的保護,只要這種保護與本協議規定不抵觸。」這被認為是「起碼義務」(minimumobligations),即該條款第一句話規定所有成員「有效實施」的義務限於TRIPS協議文本規定的范圍。

4.適當義務。TRIPS協議第1條第1款第三句話採用的不是義務,而是權利表述,即「成員們應自行(shallbefree)決定在其法律制度與實踐中實施本協議規定之適當(appropriate)方法」。這包括立法、行政與司法的方法。行使這種自行決定權的限制條件是「適當」性。

5.實體義務及其追加義務。根據該協議第1條第2款,這種起碼保護的實體法標准包括,但不限於該協議第9條至第39條的規定,即包括版權與相關權、商標、地理標志、工業設計、專利、集成電路設計圖、未披露信息等七方面知識產權的保護。

表1

-------------------------------------------------------------------------
| TRIPS協議 | 《巴黎公約》|
|--------------------------------|--------------------------------------|
| 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 |主題相同,但是,在商標注馳名商標的保護|
|商標的轉讓、集體商標、商號等方面|規定更多|
|--------------------------------|--------------------------------------|
|地理標志,包括對葡萄酒和烈酒| 主題類同,禁止虛假原產地或生產者|
|的地理標志的特別保護 | 標志,范圍大於地理標志|
|--------------------------------|--------------------------------------|
|外觀設計,包括紡織品外觀設計|主題相同|
|--------------------------------|--------------------------------------|
|專利,包括植物新品種的專門保護| 主題相同,包括實用新型,發明人證書|
|--------------------------------|--------------------------------------|
| 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 | 無此主題|
|--------------------------------|--------------------------------------|
| 未披露信息,包括葯品或農業化| 無此明確主題,但是,反不公平競爭|
|學產品的市場銷售審批所需數據 | 的主題包括保護未披露信息|
-------------------------------------------------------------------------

同樣地,TRIPS協議第9條第1款也規定,成員們不論是否加入《伯爾尼公約》 ,都應遵守該公約第1條至第21條及其附錄的規定,除「精神權利」的保護。比較TRIPS協議的版權與相關權條款與《伯爾尼公約》(見表2),可見,前者主要是「填補」後者沒有明確規定的主題或權利,或者說,前者在後者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保護內容。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相對於任何成員都必須履行的《伯爾尼公約》條款,TRIPS協議的版權與相關權保護義務也屬於「追加」。當然,從總體上看,《伯爾尼公約》保護的范圍遠超過TRIPS協議的相關規定,因此,相對於未加入《伯爾尼公約》的WTO成員,該公約的有關義務仍然是「追加義務」。

表2

-------------------------------------------------------------------------------
| TRIPS協議 | 《伯爾尼公約》|
|-----------------------------------|-----------------------------------------|
| 計算機程序和數據匯編 | 無此明確主題,文學與藝術作品包括該主題|
|-----------------------------------|-----------------------------------------|
| 出租權 | 無此明確權利|
|-----------------------------------|-----------------------------------------|
| 保護期限為有生之年加身後50年| 相同|
|-----------------------------------|-----------------------------------------|
| 限制與例外 | 相同|
|-----------------------------------|-----------------------------------------|
|表演者、音響製品製作者、||
|廣播組織的權利 | 無此明確主題|
-------------------------------------------------------------------------------

6.實體義務及其不減損義務。與上述追加義務不同,TRIPS協議第2條第2款規定,成員們所承擔的起碼義務不得減損(derogate)其已經承擔的《巴黎公約》 、《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和《關於集成電路的知識產權條約》 (即《華盛頓條約》 )規定的義務。

7.非歧視待遇義務。這包括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成員們相互給予其他成員的國民以國民待遇與最惠國待遇的義務。根據TRIPS協議第3條,這種國民待遇是指在遵守前述四項知識產權國際公約或條約的例外條款的前提下以及司法或行政程序允許例外之外,每一成員給予其他成員的國民以不低於給予本國國民的待遇。

8.程序義務。這包括司法與行政兩方面實施知識產權的程序義務。根據TRIPS協議第41條第1款,這種程序義務的總目標是成員們應保證「根據其法律」,提供TRIPS協議具體規定的實施程序,以便可以針對任何侵犯本協議范圍內知識產權的行為,採取「有效行動」。與前述「有效實施義務」相比,這同樣地要求成員的政府首先從立法上納入各項規定的實施程序,然後,重點要求依據符合TRIPS協議的司法與行政程序,對侵權行為採取迅速有效的措施。該條第2款至第4款對於這種程序義務設置了一系列嚴格要求,包括「公平與公正」、「效率與及時」,「充分說理」與「司法審查」。但是,根據該條第5款,這種程序及其要求並不意味各成員國(域)內應脫離一般法律實施制度,建立專門的實施知識產權的程序法,相反,實施知識產權的程序法可融入一般的實施程序。

9.透明度義務。這是為了防止或減少爭端而要求成員們履行的重要義務。這包括各成員以本國語言公布有效實施的所有涉及知識產權的可獲得性、范圍、取得、實施與防止濫用的法律法規、司法終審裁決以及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行政決定,並且,各成員有義務向TRIPS協議理事會通報這類法律法規。

10.對既有權利的保護義務。根據TRIPS協議第70條第2款、第4款,第8款與第9款,成員們對TRIPS協議對其生效之日仍有效的知識產權,有義務提供一定的保護。其中第2款、第8款與第9款曾引發兩起TRIPS協議專利保護爭端案件,值得重視。

Trips協議-國際法義務
1.協議文本與爭端解決的關系。以上基於TRIPS協議文本,扼要論述了對於包括中國在內,所有WTO成員都應履行的各項TRIPS協議規定的國際法一般義務。但是,在履行這些義務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復雜原因,或多或少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爭端,因此,根據TRIPS協議第64條,WTO成員之間任何有關TRIPS協議的爭端,都可以通過統一的WTO爭端解決機制,採用必經的磋商程序以及進一步的准司法程序(包括合議庭審理與上訴機構復審),予以解決。

2.TRIPS協議爭端解決概況。截至2002年1月,有關TRIPS協議爭端解決的情況見表3(以案號為序):

表3

--------------------------------------------------------------------------------
|序號|案號| 案名 |結果|
|----|---------|------------------------------------------------|--------------|
|1 |WT/DS28|美國訴日本關於音響製品的措施違反TRIPS協議 | 磋商解決|
|----|---------|------------------------------------------------|--------------|
|2|WT/DS36|美國訴巴基斯坦對葯品與農化專利保護違反TRIPS協議| 和解|
|----|---------|------------------------------------------------|--------------|
|3 |WT/DS37|美國訴葡萄牙工業產權法對專利保護期違反TRIPS協議| 磋商解決|
|----|---------|------------------------------------------------|--------------|
|4 |WT/DS42| 歐共體訴日本關於音響製品的措施違反TRIPS協議 | 磋商解決|
|----|---------|------------------------------------------------|--------------|
|5 |WT/DS50| 美國訴印度對葯品與農化專利保護違反TRIPS協議 | 印度敗訴|
|----|---------|------------------------------------------------|--------------|
|6 |WT/DS79|歐共體訴印度對葯品與農化專利保護違反TRIPS協議| 印度敗訴|
|----|---------|------------------------------------------------|--------------|
|7 |WT/DS82| 美國訴愛爾蘭影響授予版權與相鄰權的措施|由合議庭審理|
|----|---------|------------------------------------------------|--------------|
|8 |WT/DS83| 美國訴丹麥影響實施知識產權的措施 |和解|
|----|---------|------------------------------------------------|--------------|
|9 |WT/DS86| 美國訴瑞典影響實施知識產權的措施 |和解|
|----|---------|------------------------------------------------|--------------|
|10|WT/DS114| 歐共體訴加拿大對葯品專利保護違反TRIPS協議 |加拿大敗訴|
|----|---------|------------------------------------------------|--------------|
|11|WT/DS115| 美國訴歐共體影響授予版權與相鄰權的措施 |由合議庭審理|
|----|---------|------------------------------------------------|--------------|
|12|WT/DS124|美國訴歐共體實施對電影與電視節目知識產權|磋商中|
|----|---------|------------------------------------------------|--------------|
|13|WT/DS125| 美國訴希臘實施對電影與電視節目知識產權 | 磋商中|
|----|---------|------------------------------------------------|--------------|
|14|WT/DS153|加拿大訴歐共體對葯品與農化專利保護違反TRIPS協議| 磋商中|
|----|---------|------------------------------------------------|--------------|
|15|WT/DS160|歐共體訴美國版權法第110節(5)款違反TRIPS協議|美國敗訴|
|----|---------|------------------------------------------------|--------------|
|16|WT/DS170|美國訴加拿大專利期限違反TRIPS協議 | 加拿大敗訴|
|----|---------|------------------------------------------------|--------------|
|17|WT/DS171| 美國訴阿根廷對葯品專利及農化產品測試數據保護 | 磋商中|
|----|---------|------------------------------------------------|--------------|
|18|WT/DS174|美國訴歐共體對農產品與食料的商標與地理標志保護| 磋商中|
|----|---------|------------------------------------------------|--------------|
|19|WT/DS176|歐共體訴美國綜合撥款法第221節違反TRIPS協議 |美國部分敗訴|
|----|---------|------------------------------------------------|--------------|
|20|WT/DS186|歐共體訴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違反TRIPS協議| 磋商中|
|----|---------|------------------------------------------------|--------------|
|21|WT/DS196| 美國訴阿根廷某些專利與測試數據保護 | 磋商中|
|----|---------|------------------------------------------------|--------------|
|22|WT/DS199| 美國訴巴西影響專利保護的措施 |和解|
|----|---------|------------------------------------------------|--------------|
|23|WT/DS224| 巴西訴美國專利法違反TRIPS協議 |磋商中|
--------------------------------------------------------------------------------

由上可知TRIPS協議爭端解決具有若干顯著特點:第一,大多數(15起)爭端解決是由美國提起的,而同期,美國沒有援引其「特殊301條款」對其他WTO成員採取單邊措施,盡管還沒有撤銷該條款。這說明WTO成立後,美國已轉向利用多邊機制解決國家或地區間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爭端。第二,大多數(16起)爭端解決發生在發達國家或地區之間,這說明即便在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相對較高的發達國家或地區,有效地實施TRIPS協議,並非輕而易舉。第三,以知識產權保護「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也頻頻被訴違反TRIPS協議,包括版權(歐共體訴美國版權法第110節第5款違反TRIPS協議)、商標(歐共體訴美國綜合撥款法第221節違反TRIPS協議)、專利(巴西訴美國專利法違反TRIPS協議)和知識產權實施程序(歐共體訴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違反TRIPS協議)。這說明美國在有效實施TRIPS協議方面,問題不少,亟待自我檢點。同時,這也說明在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成員都必須有效實施TRIPS協議,否則就可能成為被告。第四,美國在發展中國家實施知識產權,重點在於葯品與農業化學產品專利。美國起訴發展中國家(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巴西)的TRIPS協議爭端,均在於此,尤其是訴印度專利法違反TRIPS協議案,以印度敗訴終結,並且,美國專利葯品由此大量進入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的印度市場。第五,上述23起TRIPS協議爭端,均僅適用「磋商解決」與「違約之訴」兩類解決程序。

3.印度對葯品與農業化學產品專利保護違反TRIPS協議案。該案涉及TRIPS協議關於發展中國家在5年過渡期內授予葯品與農業化學專利產品獨占市場銷售權的義務規定。美國認為,根據TRIPS協議第27條第1款,任何成員均有義務保護任何技術領域的發明;由於印度屬於發展中國家,根據TRIPS協議第65條第2款,因此享有5年的過渡期,即在2000年1月1日起實施TRIP3協議;但是,根據TRIPS協議第70條第8款,包括印度在內的任何成員在1995年1月1日尚未給予葯品與農業化學產品專利保護的,都應給予所謂「郵政信箱」(mailbox)的行政保護,即,第一,在過渡期內提供此類發明的專利申請的方法;第二,授予該申請專利的產品以5年獨占市場銷售權或直至該申請獲准或被拒絕,前提是該產品專利申請已提出,並已在另一成員獲得專利與銷售許可。

4.加拿大專利期限案。此案涉及原先實行專利期限自授予之日起算17年的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如何根據TRIPS協議第33條規定,改為自申請之日起算20年。加拿大認為,根據TRIPS協議第70條第1款,在該協議對其生效之日前,加拿大專利局授予專利的行為不應被溯及,因而此前授予的專利仍以授予之日起17年計算。

5.美國版權法案。該案是對TRIPS協議第9條、第13條的理解與適用。美國1998年音樂許可公平法修改了1976年版權法第110節(5)款。該款項規定了如下的版權作品獨占權例外:(A)私人住宅,限於單一接受設備,通常使用,公眾聽看,不受費,不向公眾再傳播;(B)非餐飲業面積小於186平方米,收音6喇叭或單間4喇叭以下,餐飲業面積小於348平方米,收音設備同上,視聽4套以下獲單間1套,不超過55英寸,不適用播放磁帶錄像帶。上述播放的廣播電視等播放本身是許可的。美國認為,根據TRIPS協議第13條,這些對音樂作品的版權作出的例外是允許的。而歐共體認為,根據TRIPS協議第9條,美國作為伯爾尼公約的締約國應遵守該公約第11條規定,保護音樂作品作者的向公眾播放獨占權,美國版權法第110節(A)項不例外屬於TRIPS協議第13條適用范圍。但是,合議庭認定,只有美國版權法第110節(5)款(B)項不適用例外,應予以修改。合議庭還特別強調適用TRIPS協議第13條的三個條件,即僅限特殊情況、與作品正常使用不沖突、不得不合理地損害權利持有人的合法利益。美國表示完全接受這一認定,放棄上訴,並修改了其版權法。這說明,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WTO成員都必須不折不扣地履行其國際法義務,使自己的國內知識產權法與TRIPS協議相一致。這就是有效實施義務的實際意義。

Trips協議-特別義務
中國入世後,除了履行TRIPS協議文本規定的一般義務,還必須履行《中國入世議定書》載明的特別義務。該議定書第1條第2款規定:《中國入世工作組報告書》第342段所述的承諾是議定書的組成部分,因而是中國入世後必須履行的義務。這些承諾履行的義務如下:

第一,立法方面的國際法義務,即根據TRIPS協議全面地建立或健全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報告書第252段規定:除已修改生效的專利法,中國入世之時應修訂或實施8項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即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商標法及其實施細則、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已生效)、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生效)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實施條例,廢止4項部門規章,即農業、畜牧業和漁業專利管理暫行規定、關於書刊和雜志版權保護的3項暫行規定。

第二,非歧視性待遇義務。報告書第256段規定:中國將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以保證根據TRIPS協議給予外國權利人在所有跨境的知識產權方面以國民與最惠國待遇。這包括調整由地方版權局實施的涉及外國權利人的版權行動時的許可要求。

第三,實體義務。1)版權領域,報告書第259段規定:中國版權制度,包括著作權實施條例與關於實施國際版權條約的規定將作修改以確保全部符合中國根據TRIPS協議的義務。2)商標領域,報告書第263段規定:中國將修改商標法以全部符合TRIPS協議,包括增加三維符號、色彩組合、字母、數字的商標注冊;補充集體商標與認證商標(包括地理標志);採納官方標志保護;保護馳名商標;增加優先權;提供商標權認定的司法審查;嚴懲所有嚴重侵權;改進商標侵權損害賠償制度。3)地理標志(包括產地名稱)領域,報告書第265段規定,中國將根據TRIPS協議第22、23、24條的義務進行立法。4)工業設計領域,報告書第266段規定,WTO成員要求中國將國內紡織品設計納入法律保護。5)專利領域,報告書第275段規定:中國將在2000年修改實施的專利法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專利法實施細則保證有關強制許可的制度完全符合TRIPS協議第31條的規定。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領域,報告書第280段規定,中國從2001年10月1日實施保護集成電路步圖設計,以履行TRIPS協議第二部分第6節規定義務。7)包括商業秘密與測試數據的未披露信息領域,報告書第284段規定,中國將根據TRIPS協議第39條第3款規定,有效保護未披露測試信息以防不正當的商業利用。

第四,程序義務。1)總體上的實施義務。報告書第288段規定,中國將加大實施知識產權法的力度。2)民事司法程序與補救義務。報告書第291、292段規定,根據中國民事程序釣司法規則,TRIPS協議第42、43條將得到有效實施,並修改有關實施細則以保證符合TRIPS協議第45、46條。3)臨時措施義務。報告書第296段規定,中國專利法第61條將完全根據TRIPS協議第50條第1至4款規定的方式實施。4)行政程序和補救措施。報告書第299段規定,中國將加大執法力度,包括適用更有效的行政制裁措施,嚴重侵權案件將移送司法機關根據刑法規定懲罰。5)刑事程序。報告書第304段規定,中國行政管理機關將建議司法機關減低提起有關侵犯知識產權刑事訴訟的數額標准,以有力對付盜版與假冒商標行為。6)特別邊境措施。報告書第302段規定,中國將為知識產權持有人提供完全符合TRIPS協議第51條至60條規定的邊境保護措施。

第五,透明度義務。 《中國入世議定書》第2條(C)款第2項規定,中國應創辦或指定一家官方刊物,公布包括對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有影響的法律法規及措施,並使個人或企業方便地索取。

⑻ 【 速求】歐洲聯盟推動會計協調話 獨特作用發揮在哪些方面

歐盟成立於1951年,其前身是歐洲煤鋼共同體,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近50年來,它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第一階段,1951-1957年,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巴黎簽訂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六國也開始在煤鋼共同體范圍內進行合作。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第二階段,1957-1991年。其主要事件如下:1957年3月25日,煤鋼共同體六國又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條約生效,上述兩個共同體正式成立。1965年4月8日,六國又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1973年後,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了歐共體,使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歐共體12國間建立起了關稅同盟,統一了外貿政策和農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並建立了統一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發展成為歐洲國家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1992年以後則是第三階段,隨著《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生效,歐共體被歐洲聯盟所取代,這也標志著該組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的過渡。這里還有一個細節問題,「馬約」生效後,歐共體並未就其稱謂的變更作出決定,但歐共體內和國際上越來越廣泛地使用「歐盟」,目前「歐共體」和「歐盟」兩種稱謂均可使用,但法律文件和對外簽署協議仍需用「歐共體」。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1999年1月1日,歐洲統一貨幣———歐元又正式啟動,標志著歐盟一體化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二、矛盾從未斷「核心」談何易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但隨著歐盟的不斷擴大和發展,歐盟成員國之間固有的矛盾,特別是在外交和安全方面的矛盾也不斷激化。德法是歐洲聯合的發動機,即使這樣,他們的想法也不一致。如在兩德統一問題上,據披露的法國和英國文件稱,當時英法政府都對統一後的德國抱有戒心,曾一度打算阻礙德國的統一。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歐盟的另一個大國英國更是有自己的打算。英國孤懸海外,與大陸國家的關系從來就是若即若離。這一點,從整個20世紀英、法、德三國之間的恩怨情仇上就可見一斑。在處理國家關繫上,有一句話被奉為經典,那就是「沒有永恆的朋友,有的只是永恆的(國家)利益」。在歐盟(歐共體)成立之初,英國就處在觀望當中,直到後來,看到實屬大勢所趨,而且從中所得利益不小時,才加入了歐共體。但加入後,在許多問題上和其他歐盟國家特別是德法兩國矛盾齟齬不斷。直到現在,英國仍未加入歐元區。布萊爾上台後,英國與德法的關系有所改善,積極參與歐盟的許多事務。1998年他訪問法國,還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用法語在法國議會發表友好演說的英國首相,此舉也使他受到法國上下的一致歡迎。布萊爾甚至表示,在時機成熟時,英國也將放棄英鎊,加入歐元區。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但事情往往是說的比唱的好聽,更何況這些說辭是從政治家嘴裡出來的。在英法牛肉戰當中,英國與德法就發生了較大的矛盾。英國人指責德國人明顯地偏袒法國人,而且施羅德此前不久還指責英國要對歐元持續疲軟負責。對此,布萊爾也非常氣憤,曾一度反唇相譏,兩國關系也為此蒙上陰影。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在這種情況下,其他一些歐盟國家對「核心歐洲」抱有疑慮也就不足為奇了。一位來自歐盟中等國家的外交官說得再明白不過,他說:「大國高喊主權讓渡,無非是把主權從一隻手轉到另一隻手裡,如果中小國家讓出主權,則意味著兩手空空。」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美國的戰略家也早已看到歐洲的內部矛盾,布熱津斯基曾說:「法國不惜一切代價想要保住它對歐洲事務的主導權,但是兩大難題不好解決,一是法國在限制德國影響的同時不得不加強法德軸心;二是想恢復法英關系來制約德國的崛起。」JQP易匯資訊
JQP易匯資訊
「核心歐洲」的概念要付諸實施,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⑼ 美國是歐盟成員國嗎,歐盟成員國有哪些

美國不是歐盟成員國。

2009 Member states of the EU( 歐盟成員國):
Austria 奧地利 Belgium 比利時 Bulgaria 保加利亞 Cyprus 塞普勒斯
Czech Republic 捷克 Denmark 丹麥 Estonia 愛沙尼亞 Finland 芬蘭
France 法國 Germany德國 Greece希臘 Hungary匈牙利
Ireland 愛爾蘭 Italy義大利 Latvia 拉脫維亞 Lithuania 立陶宛
Luxembourg 盧森堡 Malta馬爾他 Netherlands荷蘭 Poland波蘭
Portugal葡萄牙 Romania羅馬尼亞 Slovakia 斯洛伐克 Slovenia斯洛維尼亞
Spain 西班牙 Sweden 瑞典 United Kingdom 英國

申根的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島、義大利、希臘、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瑞士、和馬爾他、塞普勒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

申根區國家中除瑞士、挪威和冰島之外均為歐盟國家,相反英國和愛爾蘭是歐盟國家,但不是申根協定的成員國。

閱讀全文

與歐共體訴美國版權法1105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