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主義法定緩和說

物權主義法定緩和說

發布時間:2021-12-07 22:50:43

A. 試述物權法定原則

所謂物權法定原則,亦稱物權法定主義,是指物權的種類與內容只能由法律來規定,不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
物權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如下:
1、物權的種類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創設,學說稱為「類型強制」(Typenzwang)。
根據物權法定主義,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即「只允許當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物權秩序確定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則不能解釋為法律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只可解釋為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例如,設定不移轉佔有的動產質權;約定 物權法定原則租賃權為用益性質的他物權等,都因缺乏法律依據,違反了物權種類法定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2、物權的內容法定,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學說稱為「類型固定」(Typenfixierung)。
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如約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對其所有物的處分權,亦即取消所有權中的處分權能。由於所有權是所有人對其所有物於法令限制范圍內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無論設定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都不能對物權人處分權設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則將使所有權有名無實。 3、物權的效力法定,當事人不得協議變更。
物權的效力是指法律賦予物權的強制性作用力,是合法行為發生物權法上效果的保障力。物權為絕對權、對世權,具有對抗一般人的效力,關涉國家、社會和第三人的利益,影響物權的流轉和交易安全。因此物權具有的排他、優先及追及效力,都應當由法律明確規定,不容當事人通過協議隨意改變。例如,根據中國《擔保法》的規定,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物優先受償,如果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不具有優先受償性的抵押權,這種約定應歸於無效。
4、物權的公示方式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確定。
關於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世界各國的通例為:動產公示以交付(佔有)為原則,以登記為例外;不動產均以登記為公示方法。法律對物權變動時的公示方式均有明確規定,非以法定方式予以公示,物權的變動或者無效,或者不得對抗第三人,當事人不得協商不經公示的所有權轉移。例如,當事人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約定房屋不通過登記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這一約定,因為違反了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要件而無效。如果該房屋在未交付前又出賣給第三人,並且第三人已經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則第三人取得房屋所有權。

B. 物權法定主義的內涵是什麼樣

論物權法定 物權法定原則是大陸法系各國物權立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我國《物權法》沿襲各國物權法之慣例,確立了物權法定原則,在我國民事立法上具有重大進步和意義。但《物權法》對物權法定原則之規定沒有對其僵化性之缺陷給以改善。 一、物權法定原則的法律內涵和合法性 (一)物權法定原則的法律內涵 物權法定原則是大陸法系國家物權法的基本原則,物權法定原則的法律內涵, 大體有以下幾種: 1、物權的種類法定。 根據物權法定主義,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即「只允許當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物權秩序確定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則不能解釋為法律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只可解釋為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例如,設定不移轉佔有的動產質權;約定租賃權為用益性質的他物權等,都因缺乏法律依據,違反了物權種類法定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2、物權的內容法定。 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如約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對其所有物的處分權,亦即取消所有權中的處分權能。由於所有權是所有人對其所有物於法令限制范圍內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無論設定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都不能對物權人處分權設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則將使所有權有名無實。 3、物權的效力法定。 物權的效力是指法律賦予物權的強制性作用力,是合法行為發生物權法上效果的保障力。物權為絕對權、對世權,具有對抗一般人的效力,關涉國家、社會和第三人的利益,影響物權的流轉和交易安全。因此物權具有的排他、優先及追及效力,都應當由法律明確規定,不容當事人通過協議隨意改變。例如,根據中國《擔保法》的規定,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物優先受償,如果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不具有優先受償性的抵押權,這種約定應歸於無效。 4、物權的公示方式法定。 關於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世界各國的通例為:動產公示以交付(佔有)為原則,以登記為例外;不動產均以登記為公示方法。法律對物權變動時的公示方式均有明確規定,非以法定方式予以公示,物權的變動或者無效,或者不得對抗第三人,當事人不得協商不經公示的所有權轉移。 (二) 物權法定原則制定的必要性 1、物權制度是經濟基礎決定的。 如果允許物權任意創設,任意創設物權的人必然會對他人享有的所有權產生種種限制或者是負擔,這樣對於保護物權人的利益是非常不利的。物權的創設主要源自於土地所有制。我國的土地資源是屬於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如果取消了物權法定原則,整個土地制度體系的根基將不存在,從而導致該體系的土崩瓦解。 2、契約自由是市場經濟的要求。 保障契約自由,防止強行法對私的交易秩序的介入,這就需要預先確定交易的物權的內容。在不採納物權法定的情形,為防止在一物上任意創設不相容的數個物權,對合同進行外部的控制是不可避免的,從而只能導致合同自由被否定的結局。因此,只有堅持物權法定原則,才能使合同自由得以實現。 3、為物權的公示制度奠定基礎。 物權不同於債權,它是一種絕對權、對世權,而債權只是一種相對權。物權則不同,它是特定物歸屬於特定主體的權利,除了該權利人,其他的人均是義務人,均負有不得侵犯該項物權的義務。所以作為物權,是很有公示的必要的。只有將物權加以公示,使人人得以知曉該項權利內容,才可以要求他人不得侵犯該項權利。 4、降低交易的成本,保障交易的安全與快捷。 在市場交易的談判中,談判者的權利明確,他們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談判者的權利模糊,他們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小。各方的權利明確界定,可以使談判者了解自己在法律中的地位和風險。因而確定一個明確又簡單的所有權規則。 二、物權法定原則的歷史分析及立法建議 (一)物權法定原則的法理缺陷 物權與債權的區分支撐了民法體系的建立,有助於明了權利的性質,同時為物權法定原則奠定了基礎。但是,這種二元劃分完全是一種人為的理論上的區分,而任何人為劃分均具有理論上的不周延性,不可能將所有財產權利在理論上區分得完全窮盡,難免有中間的模糊地帶。由此導致在理論和實務上出現了很多問題,物權與債權區分的理論受到了挑戰。 (二)物權法定原則的歷史局限性 法律永遠是滯後的。對於物權法定原則而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無論當時多麼先進的立法,總會出現其所規定的類型和內容不適合社會需求的情況。法定的物權種類和內容失去了靈活性,抑制了在市場交易與博弈過程中自發生成的新型權利和新生權利內容,壓抑了市民社會對權利的創新功能,將權利的源泉更多地視為來自立法的創制,而不是來自市民社會的自發運動。因此,嚴格固守物權法定原則必然導致其僵化的結局,僵化性也正是物權法定原則的局限所在。 (三)物權法定原則的立法建議 鑒於物權法定原則過於僵化,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從立法上進行了修正,以彌補物權法定原則的不足。 德國民法典對物權法定原則雖無明文規定,但事實上在學說上和判例中承認物權法定原則,這是不爭的事實。日本法上,對物權法定的突破主要圍繞習慣法上的物權而展開的。我國台灣地區起初也堅持嚴格的物權法定原則,在動產抵押問題上經歷了從物抵押、特殊動產抵押和動產讓渡擔保創想艱苦爭論的歷程。 對於社會發展中新出現的權利類型,通過及時的立法承認,可以緩解物權法定製度的僵化。對於民事主體在實際中依債權行為創制的事實上的「物權」,應及時進行物權立法,除去其債權形式,還其物權的本來面目,使經濟關系的本質要求與法律規定統一起來。對於法律行為設定的「物權」在社會上比較普遍化以後,形成習慣時,只要有適當的公示方法就應承認此類權利為物權。但是,法律具有穩定性,如果對物權的承認均有賴於立法,則必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與其脫節,也不能及時調整新的物權形式,對於產生的糾紛也不能很好地解決,容易造成社會的混亂。同時,還可能導致法律的朝令夕改,影響人們對法律的信任和行為預期的形成。因此,不能完全依賴立法對物權的承認。 三、我國物權法中的物權法定原則 (一)物權法定原則在中國物權法上的立法實踐 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作為我國的民事基本法,其在第五章「民事權利」中規定了債權,但沒有使用「物權」的字樣,而是規定了「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民法通則》制定之後的法律和各種民事法規,仍然沿襲了《民法通則》的做法,沒有明確地提出物權的概念。 雖然民事立法沒有明文規定物權法定原則,但我國民法學說還是接受和承認物權法定原則和理論的。但是,「由於缺乏實在法的支撐,學說並沒有指明該項學說的法律淵源與效力,司法機關也沒有以解釋或判例的形式來確立這項規則。由於學說缺少實在法上的統一性,因而民法學說關於物權法定主義的認識並不一致。」 我國《物權法》立法的啟動和制定並出台,使「物權」的稱謂為眾多的老百姓耳熟能詳,物權的觀念也日漸深入人心,物權法定原則也最終為《物權法》所確認。但是,在物權法制定過程中,雖然大多數的學者贊成在物權法中規定物權法定原則,但仍然有頗多爭議,各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所設計的物權法定原則也頗有不同。 2007年3月16日,《物權法》終於出台了。 在《物權法.》中對物權法定原則也作出了明文規定。其第5 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我們姑且不論這一原則規定得如何,其歷史意義在於物權法定原則終於在我國民事立法中得以確立了。 (二)我國物權法堅持物權法定原則的法律基礎 物權法定原則作為近現代物權法制度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各國物權法中佔有重要地位,並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物權法定原則伴隨時代的發展,顯現出某種程度的僵化性,但各國立法和民事理論並沒有全盤否定物權法定原則,而是對其進行適當的修正,彌補其缺陷,以使其順應社會發展變遷對法律提出的新要求。物權法定原則要求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設定物權類型和物權內容,而不能憑借自己的自由意志任意創設法定物權之外的物權類型。在堅持物權法定原則的前提下才能依據本國歷史文化傳統,結合本國的政治和經濟條件架構築符合本國國情的物權法體系。如果否定物權法定原則,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了整個物權法體系。當然,鑒於物權法定原則的僵化特性,考慮到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物權類型和內容不斷涌現,舊的物權類型和內容也可能不斷消亡,而法律是不可能朝令夕改的。因此,堅持物權法定原則的同時,必須配以合理的制度設計與原理的構建,應當保留有一定的靈活空間,為將來新出現的物權種類打開大門。綜上所述,物權法定原則在我國還是有必要堅持的。我們不能因為它具有一定的缺陷與不足就抹殺了它的巨大的歷史功績。我國《物權法》對物權法定原則的規定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在肯定《物權法》規定物權法定原則的積極意義基礎上,我們還必須客觀地評判物權法定原則的規定,而不能只唱高調,無視其規定的欠缺。這無異於盲目自大,而且無助於立法的發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伴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通過緩解、弱化等手段克服物權法定原則的不足與缺陷,使新的物權或物權的某些新內容也能納入到既有物權體系之內,則物權法定原則在新的時期一定能夠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C. 物權法定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內容抄
至於物權的取得方法、變動方法、效力、保護方法等,不屬於物權法定原則的內容,它們本身是可以通過協商約定的。而所謂物權的種類,其實就表現在物權的名稱上,當事人創設法律沒有規定的物權種類,其實就是自主創造一個新的物權名稱,比如我國法律目前沒有典權的規定,而當事人通過約定設典,一方當事人通過約定取得「典權」,此即創設物權種類,其方式是通過創設新的物權名稱而創設物權種類。所謂物權的內容,即物權的權能,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每一項物權在此方面的內容都是法律直接規定的,當事人不得自由創設或改變,如買賣合同中當事人約定買受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但該所有權不包含處分權,此即創設物權的內容,又如當事人通過抵押合同約定抵押權人享有抵押物的佔有權和收益權,而依法律規定抵押權人並不享有這些權利內容。
此外,物權法定之「法」當以民商事法律為限,不包括其他法律。

D. 物權法為何實行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該條即是關於物權法定原則的規定。
物權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如下:
1、物權的種類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創設,學說稱為「類型強制」
根據物權法定主義,當事人設定的物權必須符合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物權種類時,除我國《物權法》規定的物權種類外,法律不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法律禁止當事人創設此種物權。
2、物權的內容法定,禁止當事人創設與物權法定內容相悖的物權,學說稱為「類型固定」。
當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規定的物權內容的界限,改變法律明文規定的物權內容。
3、物權的效力法定,當事人不得協議變更。
物權的效力是指法律賦予物權的強制性作用力,是合法行為發生物權法上效果的保障力。物權為絕對權、對世權,具有對抗一般人的效力,關涉國家、社會和第三人的利益,影響物權的流轉和交易安全。因此物權具有的排他、優先及追及效力,都應當由法律明確規定,不容當事人通過協議隨意改變。例如,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物優先受償,如果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不具有優先受償性的抵押權,這種約定應歸於無效。
4、物權的公示方式法定,當事人不得隨意確定。
關於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世界各國的通例為:動產公示以交付(佔有)為原則,以登記為例外;不動產均以登記為公示方法。法律對物權變動時的公示方式均有明確規定,非以法定方式予以公示,物權的變動或者無效,或者不得對抗第三人,當事人不得協商不經公示的所有權轉移。例如,當事人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約定房屋不通過登記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這一約定,因為違反了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要件而無效。如果該房屋在未交付前又出賣給第三人,並且第三人已經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則第三人取得房屋所有權。
對著上面說的在物權法里找一找法條附在後面即可,自己動動手也是有收獲的。字數應該差不多了,如果不夠你自己再隨便添加幾句。

E. 物權法定主義的弊端何在,如何克服其弊端

法定的物權種類和內容失去了靈活性,抑制了在市場交易與博弈過程中自發生成的新型權利和新生權利內容,壓抑了市民社會對權利的創新功能。

F. 物權法定原則的緩和主要有幾個觀點

1、為什麼要緩抄和,因為物權法定有局限性,因為立法是有滯後性的
2、怎麼緩和,解釋上,將法定中的法擴張解釋為包括習慣法在內
3、在實際裁判中,將新創設的物權通過解釋包含在物權法的規定范圍內
4、讓與擔保就是一種非典型擔保物權,就是法官在判例中創設,在最開始創設時,可以說讓與擔保物權不是擔保物權,而是所有權加擔保合同的新型擔保形式,讓與擔保制度發展這么多年後,又可以說習慣法已經承認了讓與擔保物權的存在

G. 物權法定原則的修正

對於這一解決辦法,學者之間存在爭議,主要有以下學說:
1、物權法定無視說
2、習慣法包含說
3、習慣法物權有限承認說
4、物權法定緩和說

H. 物權法定主義意義是什麼啊

物權法定主義包括:第一,無權必須有法律設定。所謂物權不得由當事人隨版意創設。第二,物權的內權容有法律規定,而不能有當時人通過協議設定。第三,物權的效力必須有法律規定,不得由當事人隨意確定。
其意義在於:物權法定原則與合同自由原則是有本質區別的。物權禁止私人意識進入,而合同則大力鼓勵私人意識進入。

I. 請問物權法中,物權法定緩和的意義是什麼急!!!

您好,物權法定原則是指物權的種類,內容,范圍,公示方式都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由當事人自行約定。物權法定原則是由於物權是支配權,絕對權,其義務主體為不特定,因此,為了有利於權利人行使物權,義務人協助權利人行使物權,明確物權的界限,故由法律加以規定,從這個意義上說,緩和了不同民事主體間的矛盾

J. 地役權為什麼緩和了物權法定主義

物權法定可以說是大陸法系國家物權法的核心理論與原則,是因 物 而產生的權利糾葛可有效規制的基石。在當下環境之中,物權法定原則的剛性使得它不能很好滿足支配利益多樣性的需要,地役權在調和社會需求與法律規制的矛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之作用。

閱讀全文

與物權主義法定緩和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