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權公示的效力我們老師說包括對抗效力和生效效力,對抗效力和生效效力是什麼意思
公司登記制度是眾多公示方式的一種,我國公司法之所以採行登記制度,主要內是因為登記制度具有明容確且查證方便的優點,對於復雜的公司組織法律關系有一定的釐清作用。公司登記具有公信力,故公司登記具有影響當事人權益的實質性效果。依照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登記的效力可以分為「登記生效」和「登記對抗」兩類。前者如公司法第六條、第三十條(與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第三十七條相一致),即創設效力;後者如公司法第七條第三款、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款,這些登記事項的有效存在,並不以登記為其生效條件,公司設立後,有應登記的事項而不登記或已登記的事項有變更而不變更登記或虛假登記的,不能產生對抗效力。在實務中,一般認為未經合法程序決議的事項,申請除設立登記外的其他登記的,雖然登載於登記簿上,也不意味這些事項是生效的。
B. 物權公示有什麼作用
物權公復示的作用:為制了讓他人清楚地知道誰是權利人,以維護權利人、與交易有關的人的合法權益。除有相反證據證明的以外,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上的人是該不動產的權利人,動產的佔有人是該動產的權利人。
物權的公示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物權變動涉及一國財產的流涌,關乎一國的交易秩序,因而公示及其重要。公示將物權的實際狀態表彰於外,通過對交易人信賴的維護,向社會交易界提供統一的、穩定的、普遍信服的法律基礎。物權公示對物權法的重大意義於促進大陸法系物權法的理論研究與立法和司法實踐都是不爭的事實。
C. 為什麼要物權公示原則
為了維護交易安全
是由物權的本質屬性排他性所決定
D. 關於民法物權的公示效力
訂立合同與物的交付是兩個不同的法律行為,合同是否生效與物權是否轉移也是不同的,不要把兩者看作是一個行為。
E. 物權法中關於擔保物權公示的法律效果的內容是什麼
我國擔保物權的變動模式。我國物權法在擔保物權公示的法律效果問題上,採取了公示生效要件主義與公示對抗要件主義相結合的立法思路,只是前者為主,後者為附。
其一,就抵押權而言,依據《物權法》第187至189條之規定,不動產與動產抵押區別對待:對於建設用地使用權、已建或在建的建築物等不動產抵押,基本采登記生效主義,不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不生效。對於生產設備、原材料,產品、半成品、交通工具、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等動產抵押,采登記對抗主義,抵押合同有效成立,抵押權即設立,只是不辦理動產抵押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在此,有兩點恐生疑問,需加探討。其一,我國物權法將「第三人」限制為「善意第三人」,善意系指不應知道且實際不知道在抵押物上設定抵押權的第三人,當無異議。問題是,第三人的范圍如何確定,是否包括抵押權人以外所有對同一標的物享有債權或物權之人?依筆者愚見,所謂第三人應特指對同一標的物享有物權之人,而不包括一般債權人。一些學者擔憂,動產抵押未登記公示,如承認其優先效力,則債務人之一般債權人,必遭不測之損害。王澤鑒先生針對該觀點指出,「一般債權人借與金錢,系信賴債務人之清償能力,故應承擔其不獲清償之風險。其既與動產抵押之標的物無法律上之直接關系,實不能承認其具有對抗動產物權之效力。一般債權人為避免遭受不測之損害,應設定相保物權」。筆者甚以為然。其二,車輛、航空器等部分特殊動產在一定機構設有登記簿,登記取代了交付或佔有成為物權的表徵方式。大部分動產,以佔有或交付為其所有權取得的表徵方式,而一般動產抵押權產生對抗效力則以登記為表徵方式,這樣形成在同一物上的物權表徵方式的二元結構,是否會因此產生無法解決的權利沖突?比如,甲公司從乙公司購買的機器設備,該機器設備在出賣時系甲公司佔有,從佔用這一所有權的表徵方式看,應系甲公司所有。但從中無法判斷是否存有抵押權負擔,因為抵押權系另一公示方式。當乙公司僅從佔用判斷甲公司具有處分權而買受該機器設備,而該機器設備在此之前已抵押給其他人並辦理抵押登記時,權利沖突不可避免。為此,有學者認為這一權利沖突是物權表徵方式的二元化的必然結果,一旦沖突發生便不可化解。筆者不以為然。動產抵押區別於質押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不轉移佔用,在不能以交付作為公示方式的情況下,除非因噎廢食不承認一般動產的抵押,總要有一種公示方式,由抵押不佔有抵押物的特徵,無論選擇何種公示方式,均不可能與一般動產所有權的表徵方式相同。何況,動產抵押登記,乃最經濟且為承認動產抵押國家普遍採用的公示方式。事實上,同一動產上不同物權的表徵方式的二元化,只有在物權法對動產抵押登記機關沒有明確規定或不統一的情況下,才會使動產交易中的不測損害難以避免。在我國物權法明確規定動產所有權與抵押權不同的公示方式,且明確規定登記機關的情況下,權利沖突是可以避免的。即使沒有避免,亦是可以依據一定規則解決的、當然,交易中查閱登記資料,會增加交易成本,影響交易的便捷,這是物盡其用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F. 論物權公示的方法和物權公示的效力~望高手幫忙~小弟萬分感謝了~
物權公示的方法,因不動產物權和動產物權的不同而不同。不動產物權以登回記和登記的變更作為權利答享有和變更的公示方法,動產物權以佔有作為權利享有的公示方法,以交付作為權利變更的公示方法。對於具有重要價值的動產,其物權的變動,也須以登記來公示。應注意的是,具有重要價值的動產物權變動的登記,並不是物權變動生效的要件。通過不動產物權和動產物權的不同的公示方法,社會公眾可知曉物權的享有和變動情況。
物權公示的效力,是指物權公示所生的法律效果。關於物權公示的效力,有兩種不同的規定。1)以登記或交付的公示方法,作為物權變動的成立或生效要件;不動產物權的變動,如未經登記,動產物權的變動,如未經交付,在當事人之間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也無對抗第三人的效力;2)以登記或交付的公示方法,作為物權變動的對抗要件;不動產物權的變動,如未經登記,動產物權的變動,如未經交付,在當事人之間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而無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可以從我國《民法通則》第72條的規定看出,我國物權公示的方法,以物權變動的成立要件為原則,以物權變動的對抗要件為例外。
G. 物權公示的法律思考
最新《物權法》(草案)的思考
最新的全國人大法工委的《物權法》(草案)第四條規定 物權應當公示。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人是該不動產的權利人,動產的佔有人是該動產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法律規定不經登記即可取得物權的,依照其規定。對此條規定,本人與部分人的意見一致,認為這里規定的「物權應當公示」不妥。確立物權公示原則的目的在於保障交易安全,對於沒有交易要求的物,不應當適用物權公示原則。建議修改為: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公示。對於不動產登記的規定,本人認為草案的規定基本上有利於明確不動產物權的歸屬,防止並減少糾紛。但十九規定異議登記須經權利人書面同意,本人認為在實踐中幾乎不可能實現。還有,第十九條中「以人民法院裁定予以異議登記」的規定在民事訴訟法上沒有立法依據,法院不好操作。覺得應該修改十九條。
有關中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幾點結論
總結上述分析,對於中國不動產登記制度,可以提出以下幾點結論性意見
⑴物權公示為權利公示,不動產登記則為不動產物權之得失變更的登記行為,其或者為對已經取得的物權以及物權的不復存在進行「宣示」,或者為對依法應當取得的物權進行「確認」,但其並非一種權利創設行為。
⑵不動產物權登記與不動產(尤其是土地)的行政管理性質上非屬同一,兩者必須分開。
⑶登記機關的職能,主要在於對依法已經取得或者依法應當取得的不動產物權予以公示,故對於當事人據以取得物權的法定根據(法律行為、行政命令以及
審批文件、法院判決等)可以僅僅具有形式上的審查義務(有關文書是否真實、完備)而無實質上的審查義務(合同是否為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行政審批和
法院判決是否合法等)。
⑷不動產登記公信力之有無以及強弱,應當取決於登記制度完備之程度。以中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現狀和預期,不宜賦予不動產登記以絕對的公信力。
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不動產登記機構
⑴登記價值的沖突和平衡
便民是第一價值取向:登記除所具有的物權公示 功能外,雖然還有行政監督的作用,但這個作用是從屬的、外在的,而不是本原的、固有的,行政機關完全可利用法院登記的信息實施其行政監管的職能。效率是第二價值取向,必須建立統一的登記機關,「多頭登記」已成為眾矢之的,並被認為是導致中國登記狀況十分混亂的主要原因。成本是第三價值取向。
⑵關於不動產物權登記的考慮
登記機構定位的考慮主要是針對不動產物權本身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當前設置統一登記機關的成本和可行性也是必須考慮的。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掉當前登記體制下容易滋生腐敗低、效率和不專業的最為根本的弊端。這是中國不動產登記制度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基點。其中不動產登記的技術性問題不是最為艱難的問題,不應成為取捨各種方案的決定性因素。
⑶不動產機構設置的方案
目前國內的學術界和實務界就不動產機構設置的方案歸納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認為應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種,認為仍然應由不動產所在地的行政主管機關管轄,但在現有基礎上進行適當地非實質性改變的統一性整合;
第三種,對不動產登記實行公證部門的實質審查和登記機關形式審查的分離;
第四種,成立獨立於現有不動產行政主管部門的實行垂直管理體制的不動產登記機關。本方案也細分為兩種,或是由統一的不動產登記機關向不動產主管部門派出登記人員進行登記或者統一納入獨立的登記體系;
第五種,認為應創立具有服務功能的中介性質的登記機構體系;
當前各種方案的比較學分析
第一種方案分析:登記制度的設計首先必須符合國情,中國司法機關本身受行政權力影響及大,在法院本身還在極力尋求獨立的過程中由法院負責登記會增加法院負擔,有可能要犧牲法院的中立性 再者牽涉到推動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的艱巨長期問題。
第二種方案分析:在中國目前,登記機關屬於行政機關,行政機關行使登記權,即使採用形式審查原則,也不夠超脫。換而言之,由行政機關行使不動產物權的登記權,不利於行政機構的職能轉變。由行政機關作為登記部門,難以消除政出多門、分散林立的弊端,也就是難以確保登記部門的統一性,容易造成登記效率的低下以及登記出錯的弊端。
第三種方案分析:中國的《物權法(草案)》對不動產登記實行了實質審查原則。《物權法(草案)》排除了公證部門僅介入不動產實質審查,由專門的不動產登記負責形式審查後登記模式的可能。
第四種方案分析: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管理機構,目前看來不現實,專門重新設立一個獨立的行政機關負責登記,必要性不大,而且也不符合行政機構精簡的原則和發展方向,不確定因素也較多。
第五種方案分析:建立具有服務功能的中介機構進行登記,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不動產登記的民事行為性質,通過將不動產審批機關和登記機關的職能剝離理論上是可以實現行政機關的干擾的。應該是一種可以試點的模式。
統籌折中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出於中國機構改革的復雜性和不動產登記制度的考慮,可以實行過度性和試點性及試驗性模式相結合方案,以迎接不動產法或者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出台,恐怕這個過程不會很短。
令以及審批文件、法院判決等)可以僅僅具有形式上的審查義務(有關文書是否真實、完備)而無實質上的審查義務(合同是否為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行政審批和法院判決是否合法等)。
H. 物權公示依照的含義是否包括公示的效力 物權與債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樓主不是法本吧?前半個問題都很難看明白。物權是絕對權,對世權,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一切人。債權基於法定或者約定。典型的基於法定不當得利無因管理,侵權。合同基於約定產生債權。物權基於法定,當事人不能約定,一物一權,物權具有排他性。而債權更多體現了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只要不違法,約定就有效。
I. 物權公示的價值
物權公示原則所具有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其權利正確性推定效力,即將納入公示的物權作為正確權利的假定。如以登記的不動產權利人為正確的權利人,以動產佔有人作為正確的權利人等。物權公示原則的權利正確性推定是一種法律推定,即「法律從已知事實推論未知事實所得出的結果。」法律推定實質仍是一種法律上的假定,雖然這種「假定」的性質本身就表明了它在某種程度上的蓋然性和不絕對可靠性,但其所具有的免除主張推定事實的一方當事人的證明責任並把證明不存在推定事實的證明責任轉移於對方當事人的功能,卻能夠實現訴訟經濟、公正分配證明責任、緩解某些事實證明上的困難以及貫徹實施實體法規范宗旨等目的,同時這種假定決不是隨意而定,而是基於日常生活經驗的合乎邏輯的認定,正是法律推定所具有的這種正面功能和生活經驗基礎決定了它既能被法律所認可和容納,也能被民眾所承認和接受。物權公示原則從佔有(動產)和登記(不動產)推定權利的正確性,在物權實體法規范中進行了一次證明責任的分配。物權公示原則通過權利正確性推定而進行證明責任配置,並在當事人糾紛或訴訟中發揮對於實體權利的保護作用。
J. 如何理解物權公示原則
物權公示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是指物權在變動時,必須通過一定方式表現出來,使外界公眾知道物權發生了變動。物權之所以需要公示,是因為物權具有絕對性,具有很強的效力,可以定紛止爭。為了防止他人對物的爭奪和干涉,法律必須設立物權的公示制度及方法。基於公示制度,當事人與第三人可以直接從外部認識物權的存在,使物權法律關系得以透明。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公示方法,動產以佔有和交付為公示方法。基於這項原則,如果動產的主體發生了變動,就應該及時地轉移佔有,交給新的權利人;如果不動產的權利主體發生了變動,就應當及時地到相應的行政部門變更登記,將新的權利主體的姓名記載於登記簿上,這時,物權變動才算完成,否則,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作者:劉明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