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論述物權保護制度

論述物權保護制度

發布時間:2021-12-06 10:32:04

❶ 如何理解物權法律制度

《物權法》以18個條文(第九條至第二十六條)的篇幅,確立了我國不動產登記的基本結構,為將來不動產登記法的制定,提供了整體的框架和結構。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此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的法律效力。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世界各國民法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立法例:一是登記對抗主義。認為不動產物登記並非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必須程序。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力,但非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日本國采此立法例。二是登記要件主義。認為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要件,不動產物權變動除了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外,還要進行登記,非經登記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發生法律效力。德國、瑞士采此立法例。三是地券交付主義。又稱托倫斯登記制,該制度采任意登記制,不強制一切土地都必須申請所有權他項權利登記。但如申請不動產物權登記,則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澳大利亞採取此種做法。四是登記公示主義。即以登記作為公示不動產物權狀態的方法,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以當事人合意而發生效力。也就是說買賣合同有效成立,標的物所有權即行轉移,無需登記和交付。如法國的立法模式,這種立法模式不承認物權行為。本條取向第二種模式。
第十條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本條是關於不動產登記的統一性規定。《物權法》雖以法律形式規定我國實行統一登記制度,但未作具體規定。真正完成統一登記制的使命交給了未來的《不動產登記法》。
第十一條當事人申請登記,應當提供權屬證書、合同書、法院判決或者徵收決定以及標明不動產位置、面積等的其他必要材料。
本條規定申請登記的材料。
第十二條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驗申請人提交的必要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地登記有關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登記機構認為對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實際狀況需要查看的,申請人以及其他有義務協助的人應當協助。
本條規定不動產登記機構的職責。目前各國登記機關所採取的審查制度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為實質審查主義,一為形式審查主義。采形式審查主義的國家,對於登記的申請,只進行形式上的審查,至於登記證上所載權利事項有無瑕疵,則不予過問,這樣的公示不具有公信力。采實質審查主義的國家的登記具有公信力。依公示公信原則,只要無異議登記,即使登記所記載的權利與真實的權利狀態不符,因相信登記正確而與登記名義人進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其所得的利益仍受法律保護。實質審查主義與形式審查主義的主要區別,在於就作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基礎原因——債權關系,登記機關有無審查許可權。就本條來講,實行的是實質審查主義,賦予不動產登記以公信力。
第十三條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本條規定不動產登記機構的禁止性義務。
第十四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本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生效的臨界點。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本條關於物權與債權效力區分,區分了物權變動和原因行為。
第十六條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 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本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簿的證據資格和登記簿的管理。
第十七條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一致;記載不一致的,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❷ 物權的物權保護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等途徑解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版法院提起訴訟。物權的保護應當權採取如下方式: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❸ 物權保護的原則包括哪些

對於物權保護究竟應遵循那些原則,民法學界的觀點並不完全一致。有的認為僅指「一體承認、平等保護」原則;有的認為應包括平等保護原則和效率原則;還有的認為應包括平等保護原則、私力救濟與公力救濟相結合的原則、預防與救濟相結合的原則等。物權保護的原則應當包括一體保護原則、平等保護原則和效益原則三項。 一、一體保護原則 一體保護原則,是指對所有的物權,不論其性質和內容如何,都應當給予承認和保護,即不管是所有權還是他物權,在所有權中,不管是公有性質的所有權還是私有性質的所有權;在他物權中,不管是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只要其是合法的物權,都應當給予承認和保護。一體保護是針對不保護而言的,其重點是所有權。強調一體保護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對私人所有權,特別是對私人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幾乎不予承認,更談不上對其進行保護。 二、平等保護原則 平等保護原則,是指對任何一種合法取得的物權都應該給予一視同仁的法律保護。平等保護原則是針對物權保護的不平等而言的。在平等保護原則中,需要重點強調的內容有兩項:一是,他物權保護與所有權保護的平等;二是,私有物權保護與公有物權保護的平等。前者主要是針對傳統物權法理論和立法上對他物權保護與所有權保護的不平等狀況而言的,後者主要是針對我國立法和現實中對私有物權保護與公有物權保護的不平等狀況而言的。 確立平等保護原則的依據主要在於:第一,平等保護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我們知道,市場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商品交換得以進行的前提,是每一個交換者都必須承認對方和自己一樣,是自己商品的平等的、獨立的監護人即所有者,否則,商品交換將無從談起。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說: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只有堅持對不同商品生產者和交換者的所有權予以平等的法律保護,才能保障市場經濟的順利進行;市場經濟也是以競爭為動力的經濟。競爭的動力就在於市場主體的財富進取心。如果不對市場主體的財富進取心予以保護,市場經濟就會失去動力和活力。要保護市場主體的財富進取心,就要保護其合法取得的財產權利,這其中自然包括物權。只有對市場主體的物權予以平等的保護,其才有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才有有效的市場競爭。沒有平等的保護,就不會有真正的市場競爭;第二,平等保護是現實經濟生活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經濟制度。每一種經濟成分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分配方式都是黨的政策和國家的法律認可的公民合法取得收入的方式。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現實,必然要求法律作出相應的反映。同時,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財富迅速增加。雖然財富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大多數公民的個人財產都來源於勞動所得。亞當?斯密曾經指出:「勞動所有權是一切其他所有權的主要基礎,所以,這種所有權是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因此,保護勞動者的財產權也就是保護其勞動;第三,平等保護是法律上權利平等的要求。民事權利都是平等的權利,並無高低貴賤之分。物權也是這樣,並不存在一種物權比另一種物權優越的問題,因此,也不應當對一種物權給予比另一種物權更優越的保護;第四,平等保護原則也是對我國歷史上和現實中存在的物權保護不平等現象的糾正。在我國的物權保護實踐中,存在著重視所有權保護、輕視他物權保護,重視公有物權保護、輕視私有物權保護的不良傾向。這種傾向極大地限制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狀況必須予以改變。

❹ 經濟法概論簡述物權保護方式有哪些

物權法為保來護物權提供了多種方式源
物權法除規定了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各種物權的形式和內容外,還規定了較為全面的物權保護制度。當物權受到侵害時,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權利人可以行使物權請求權,如確認物權、要求返還原物、停止侵害、恢復原狀,或者進行賠償等。這些物權請求權為人們的物權保護提供了法律前提和依據。

❺ 什麼是物權保護法

物權保護法,簡單來說就是保護物權的法律,是指通過法律規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所有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對其所有的財產行使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的制度。這是物權法律制度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物權的保護也是我國各個法律部門的共同任務。每個法律部門從各自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保護物權作出了直接或間接的規定,憲法對保護物權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刑法是運用刑罰的手段懲罰犯罪,保護物權;行政法則利用行政措施和行政處罰的辦法,同破壞、侵吞財產的行為作斗爭。《物權法》第三章專門規定了"物權的保護",規定了五種對物權保護請求權,具有其他法律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物權的保護具有兩個特點:
(1)物權保護淵源的多元性。物權作為民法的一個理論范疇,盡管是私法的主要內容,但其保護卻在整個法律體系的各個部分均有體現,既包括公法對物權的保護,也包括私法對物權的保護。前者如我國憲法、刑法和行政法對財產權的保護,後者如民法,特別是物權法的有關規定,例如,我國《物權法》第三章就集中規定了物權的保護。
(2)物權保護方式的多樣性。物權保護,既可以通過權利受到不法侵害的物權人請求國家公力救濟,也可以在特定情形下依私力救濟排除他人的不法侵害,保護自己的物權。

❻ 物權的保護方法有哪些呢

‍‍物權的保護方式主要有:確認權利;請求返還原物;判處妨內害或消除危險;請求損害賠償;修理、容重做、更換或恢復原狀。《物權法》第三章物權的保護、第三十二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

❼ 根據物權法規定,物權的保護方式有哪幾種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7)論述物權保護制度擴展閱讀

物權取得

一、取得原因

1、法律行為.這是物權取得的最常見的原因,如買賣、互易、贈與、遺贈以及通過物的所有人與其他人的設定行為為他人設定抵押權、質權等他物權.

2、由於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物權,主要有:

(1)因取得時效取得物權;

(2)因公用徵收或沒收而取得物權;

(3)因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取得所有權;

(4)因附合、混合或加工取得物權;

(5)因繼承取得物權;

(6)因法律的規定而取得物權;

(7)孳息的所有權取得。

二、物權消滅的原因

1、法律行為.這又包括拋棄合同以及撤銷權的行使.拋棄就是單方消滅物權的行為;合同則是雙方約定物權存續期限或物權消滅的意思表示;行使撤銷權來消滅物權主要是在合同規定中,行使撤銷合同的權利,從而使用權合同規定的物權歸於消滅.

2、由於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消滅物權,主要有:標的物的滅失;物權的法定期限的屆滿;還有因兩主體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某種他物權,兩主體混同後,此種物權即歸於消滅.

❽ 物權的保護體系是什麼

主要是物權的自力保護(救濟)和物權的公力保護(救濟),物權的公力保公包括公法上的保護版和私權法上的保護;民法上物權保護有:1、返還原物請求權;2、排除妨害請求權和停止侵害請求權;3、物權確認請求權;4、恢復原狀請求權;5、損害賠償請求權。

❾ 什麼是物權保護

物權保護通俗的說就是如何保護物權,方法為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等。

閱讀全文

與論述物權保護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