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用益物權登記對抗主義

用益物權登記對抗主義

發布時間:2021-12-05 04:17:35

A. 結合物權法,論物權登記的效力

物權登記的效力是指登記對物權的設立或變更起何種效力的問題。由於針對不同物權,登記的效力亦不相同。
《物權法》第六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以上三個條文確定了物權登記的一般原則:不動產物權的得喪變更需要登記方能發生效力,動產則無此要求。這個原則有兩個關鍵內容:第一是區分動產與不動產物權的不同變動方式,第二是將登記生效主義為我國物權法上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基本原則。所謂登記生效主義系指以登記作為不動產變動的生效要件,它與以登記為對抗要件的登記對抗主義相對應。《物權法》在確立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作為基本原則的同時,也通過第九條和第二十三條中「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的表述表明了這個原則存在有例外。
就動產物權無需登記而言,其例外是指未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具體而言,其例外主要是指:一,所有權上,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二,抵押權上,第一百八十八條:「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款:「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概況而言,特殊動產的所有權、抵押權和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特殊抵押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這里採的是登記對抗主義。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款的特殊規定:「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也就是說,此種抵押即使登記也不能發生完全的抵押權效力。這不能不說是我國物權法上極特殊的登記規則。就不動產登記生效而言,其例外有兩個層次:其一是不經登記也能在當事人之間發生物權設立或變動的效力,但不能對抗第三人(登記對抗);其二是不經登記就能發生物權設立或變動的完全效力,即發生對世效力。就物權法本身規定而言,第一個層次的例外有:第一百二十九條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變更,第一百五十八條地役權的設立,第一百六十九條已經登記的地役權的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第二個層次的例外有:第九條第二款「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第一百二十七條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設立。此外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而依照其它法律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無需登記,變更采登記對抗主義,未經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
以上是從動產和不動產的角度討論物權登記,但已經覆蓋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抵押權的登記。除此之外,在質押權上,以權利為客體的質押權中有的也需要登記。權利質押的登記集中體現在《物權法》第二百二十四、二百二十六、二百二十七、二百二十八條的規定上。以基金份額、股權、應收賬款、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沒有權利憑證的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質權均在登記時成立。此處又採用登記生效主義。
綜上所述,我國《物權法》上登記的范圍涵蓋不動產的所有權、用益物權(地役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上存在例外)和抵押權,特殊動產的所有權和抵押權,權利質權,和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在效力上,有登記生效,有登記對抗,還有一百八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特殊登記效力。

B. 孳息的歸屬 用益物權 無權處分 返還原物請求權

一、用益物權包括動產嗎?
答:包括。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評:法條都說包括了動產了,就是包括了。雖然說《物權法》規定了十種關於不動產客體,但這動產一說的主要的作用是為將來的立法留下介面。

二:物權法116條中的用益物權人包括租賃人嗎?
答:不包括。
當事人之間的用益物權關系和租賃關系是依照兩個不同依據所產生的關系。用益物權是依法享有;租賃是依約定、依合同享有。也就是說,前者是法定、後者是約定。前者是物權關系,後者是債的關系。
物權和債在民法里是兩個平行的概念,注意別混淆。
舉個例子:雖然張三和李四長得很像,但絕對不能說這兩個人是雙胞胎,因為他們來自兩個不同的爹和媽。雖然用益物權和租賃外在表現實很相像。
牛出租:明顯是個租賃合同,在這個合同關系中,關於孳息,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孳息歸所有權人,甲是這頭牛的所有權人了,所以是甲的。
引申:
1、如果這頭牛是賣給買受人了,牛到買受人家生了只小牛,這只小牛又是誰的?
2、如果這頭牛是甲的,但甲離家多天,鄰居乙看著牛都餓瘦了,就每天都喂這只牛,丙路過,喜歡上這頭牛,就向乙購買了這只牛,(1)、如果乙誠實說這牛不是我的,但我可以賣給你(2)、乙什麼也沒說就直接了,問生了小牛是誰的?
3、如果乙是在草原上揀到甲的牛,多月後賣給了丙,問牛是誰,小牛又是誰?

評:法條里大多會出現「依法」這個詞,可我們很多時候都認為這兩個字只是一種習慣性的無意義的「法言法語」,沒有實際意義,其實,更多時候這兩個字是最核心的。

三、無權處分的債權效力(合同效力)和物權效力(所有權變動)如何?
這個提問讓我無從下手,至少能寫一篇至少1萬字的論文了。我找幾個法條吧。我感覺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公示、登記這些問題。這個問題肯定回答不好了,如果你嫌長直接看一下引申部分吧。
1、債權(合同)效力有關的法條: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合同法第44條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9條規定:「依照合同法第44條第2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手續,或者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准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該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這一解釋實際上是採納了登記對抗說,因為根據上述解釋,合同本身仍然有效,只是不能對抗第三人。
2、物權效力
這個不能復制了,很多。具體見《物權法》及其《解釋》以及擔保法。
引申:
甲有一座房屋,與乙簽訂了房屋買賣協議,但是卻把房屋過戶給了丙。
因為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登記主義,所以此時丙取得了房屋所有權。
乙無法取得房屋所有權,但基於其與甲之間的合同關系,可以向甲主張違約責任。
這個看懂了,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就清楚了。

四、返還原物請求權按照不當得利請求處理,適用訴訟時效?
答:看情況區分適用不是不適用。
1、如果原物存在,則不適用。這是物上請求權。
2、如果原物不存在了,則適用訴訟時效。因為原物不存在了,人家就只能作價賠償你了,既然是作價賠償就由物權請求權變成債權請求權,所以就要適用訴訟時效了,概括的講只有債權請求權才適用訴訟時效呢。
不當得利可是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其中的一種形式。
評:物權和債權可是你中有我,我有你的,常混在一起。對他們要時刻保護警惕,並仔細區別。

五、法定代表人在民事訴訟中的地位?
答:又是一個論文級的提問。我換種卡通風格簡單說一下吧。
法定代表人,只是代表人,他代表誰,當然是代表法人了。法人又是誰,當然是那些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司、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了。然後法律這個老大就指定這個能夠代表法人的人為法定代表人。而不是法律求他、委託他做什麼的,如果是求,那就變成代理了,而不是代表了。
這個法定代表人對外呢就是他與法人的合體,他就是法人,法人也是他。對內,他是法人的雇員。
在民訴中,不能把公司、企業什麼的搬到法庭去吧,它又不會說話,所以乾脆還是代表人來吧,這個代表人說的都是法人(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司、企業、組織)說的,但法律後果呢由法人來承擔。
建議:用半小時時間、把代理、代表、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訴訟參與人、訴訟參加人、當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定義寫在同一張紙上,逐字研讀。

六、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的關系?
我的媽呀,這個可以出書了。
從主體資格、地位、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承擔法律後果、解決糾紛途徑這六大方面下手吧。

寫在最後,你說可以不用全答的、我也不是為了分,我只是想通過你的提問來學習、檢驗和總結自己對法律知識的了解、掌握程度。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完全的、也一定會出現錯誤的,你自己甄別了哈,同時,也希望你能夠將我理解錯誤的地方進行反饋,讓我也有更大的提高。祝學習進步。
互勉。

C. 地役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什麼意思

地役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下面我舉案例說明:

A公司在離海不遠的地方建酒店,在酒店上端的旋轉餐廳就餐可以欣賞海景。B公司取得了酒店前面的土地的建設用地使用權。A公司與B公司約定,B公司10年內不修建30米以上的建築,A公司每年向B公司支付30萬元,雙方簽訂了書面形式的合同,但未進行登記。

後B公司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給不知情的C公司,A公司要求C公司履行地役權合同的義務。這時C公司在此關系中就是善意第三人,因為C公司對此毫不知情。那麼A公司是無權要求C公司履行A公司與B公司的地役權合同的。

(3)用益物權登記對抗主義擴展閱讀:

地役權是指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的權利。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我國《物權法》規定,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供役地權利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允許地役權人利用其土地,不得妨害地役權人行使權利。

地役權的分類:

1、通行地役權。即以在他人土地上通行以便到達自己土地為目的的地役權。

2、有關水的地役權。具體包括:

(1)取水或汲水地役權,即為了需役地的便利在供役地上取水或汲水的權利;

(2)導水地役權,即利用管道或溝渠經過供役地把水導入需役地的權利;

(3)排水地役權,即把生活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排入供役地或經過供役地排向他處的權利。

3、眺望地役權。即為了確保在自己的土地或建築物中能夠眺望風景,約定供役地的物權人不得建造或種植超過一定高度的建築物或竹木的權利。

4、採光地役權。即為了改善自己的土地或建築物的採光效果,約定供役地的物權人在一定的區域不得建造建築物或種植竹木,或者建築物、竹木不得超出一定高度的權利。

5、支撐地役權即利用他人已經建成的牆壁搭建房屋或其他地上定著物的權利,設立此種地役權往往為了節省建築成本或為了擴大房屋的使用面積。

6、放牧地役權。即按照約定在供役地上放牧牛、馬、驢等牲畜的地役權。

7、建造附屬設施或安設臨時附著物的地役權。需役地的物權人為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土地或建築物,可以與供役地的物權人協商,支付一定的對價,取得一項在供役地上建造建築物之附屬設施或安設臨時附著物的役權。

8、排污地役權。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排放污染物的企業,盡管其營業可能已經獲得環保部門的行政許可,但此種排污行為客觀上會給相鄰不動產的利用造成損害或不便,企業可以與相鄰不動產物權人訂立契約,支付對價,獲得一項排污地役權。

地役權的性質:

1、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之上的物權

2、地役權是以他人不動產供自己的不動產便利之用的權利

3、地役權具有從屬性

(1)地役權不得與需役地分離而為讓與

(2)地役權不得由需役地分離而為其他權利的標的

(3)地役權隨需役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消滅而消滅

4、地役權具有不可分性

(1)分生上的不可分性

(2)消滅上的不可分性

(3)享有與負擔上的不可分性

D. 用益物權中哪些是登記生效主義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無疑的登記要件主義,宅基地使用權物權法沒有明確規定,就現在的政策而言,應當也是登記要件主義(即登記生效主義。而地役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登記對抗主義。

E. 在我國,建設用地使用權是登記對抗主義嗎

不是,房產及土地使用權均遵循登記生效原則,例如《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F. 宅基地使用權的設立采登記對抗還是登記生效主義

應當是登記對抗,因為宅基地屬於村集體的財產,劃給村民的決定就標志了村民對宅基地有使用權了,村集體決定就生效了。

G. 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未登記具有對抗效力嗎

物權採用登記設立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雖然也是用益物權,而《物權法》明確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從以上可以看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對抗是沒有效力的。

相關法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7)用益物權登記對抗主義擴展閱讀: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家庭承包」第32條「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49條「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三、其他方式承包糾紛的處理」第21條「承包方未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即以轉讓、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請求確認該流轉無效的,應予支持。但非因承包方原因未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的除外」規定分析,可見,只有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才能依法流轉。

H. 我國《物權法》對不動產登記制度有何規定如何理解

《物權法》以18個條文(第九條至第二十六條)的篇幅,確立了我國不動產登記的基本結構,為將來不動產登記法的制定,提供了整體的框架和結構。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此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的法律效力。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世界各國民法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立法例:

一是登記對抗主義。

認為不動產物登記並非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必須程序。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力,但非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日本國采此立法例。

二是登記要件主義。

認為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要件,不動產物權變動除了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外,還要進行登記,非經登記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發生法律效力。德國、瑞士采此立法例。

三是地券交付主義。

又稱托倫斯登記制,該制度采任意登記制,不強制一切土地都必須申請所有權他項權利登記。

但如申請不動產物權登記,則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

(8)用益物權登記對抗主義擴展閱讀:

第一章基本原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I. 如何理解《物權法》第199條

【創新點:《物權法》關於抵押權的設立採取了二元化的立法模式。在登記生效主義立法模式下,只有「須經登記」的抵押權;在登記對抗主義立法模式下,則有「經登記」的抵押權和「未經登記」的抵押權。如何確立「須經登記」的抵押權、「經登記」的抵押權和「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之間的優先受償順位規則,《物權法》第199條在修正和繼承其前身中非但沒有趨於精緻,而且失之錯誤。因此,本文作者認為對其不足,應在說理的基礎上適時予以修正。】【關鍵詞】抵押權;登記立法主義;優先受償順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第199條對同一財產上兩個以上抵押權的優先受償順序作了規定:(一)抵押權已登記的,按照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二)抵押權已登記的先於未登記的受償;(三)抵押權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顯然,《物權法》的該條規定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第54條。[1]相對於《擔保法》第54條關於抵押權優先受償次序的規定,作為後發者的《物權法》顯然有進步:如《物權法》將《擔保法》第54條中的「擔保合同以登記生效的」這一未經「區分」的說法予以徹底糾正;將《擔保法》54條中的「抵押物登記」糾正為「抵押權登記」等。但除此之外,不無遺憾的是,對於《擔保法》54條中的精華,《物權法》在「去」與「取」中迷失了根基———「去」多了並「取」少了,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物權法》第199條沒有延續《擔保法》第54條的立法基礎———區分抵押權設立的登記生效主義與登記對抗主義;[2]二是《物權法》對登記對抗主義立法體例下未經登記抵押權的物權屬性缺乏清醒的認知,這導致了本條的嚴重錯誤。對此,本文試著在說理的基礎上提出立法修改建議。一、抵押權的設立與登記立法主義作為定限物權的抵押權,其設立或後塵於所有權或同步於所有權。抵押權的設立之所以不能先期於所有權,除了其本身「棲息」於其它物權如所有權或用益物權的特性外,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即物權之存在須以「特定物」的存在為先決客觀條件。以此為基礎,關於抵押權的設立,盡管我國《物權法》確立了不同的登記立法主義即登記生效主義和登記對抗主義,但抵押權的設立所需要的客觀條件即須有「特定物」之要求,並沒有也不可能有因登記立法主義的不同而相懸異。①暫且不論設立抵押權的主觀意思究為債權意思還是物權意思,但就抵押權設立的客觀條件即「特定物」的存在而言,抵押權設立的登記生效主義和登記對抗主義所採取的立法技術方案則大異其趣:抵押權設立的登記生效主義堅決地貫徹了物權變動的區分原則並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予以客觀化標志———抵押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而抵押權設立的登記對抗主義則沒有在時間上(盡管可以或者不排除在理念上秉持物權變動的區分原則)將物權變動的遠因行為即債權合同與近因行為即物權合同分離,而是做了一體化的處理。同為抵押權的設立,為何不同的登記立法主義就登記的法律意義採取了不同的法律效果呢?依法律行為物權變動的客觀條件,就是客觀世界中需有一個先期存在的物權,而先期物權的存在,又需要有特定化了的「物」的客觀存在為其前提。所以,一般說來,關於依法律行為物權變動的客觀條件,就因此轉化成了特定化了的「物」的客觀存在。①在民事立法中,以什麼樣的立法技術反映物權客體的特定化要求,各國民法典的立法技術頗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以「特定物」為交易前提的立法技術,此即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立法技術。從《法國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可以看出,標的物所有權的變動,僅僅依賴於當事人的債權意思(如合意、債的效果、當事人同意等)即可實現。①難道真的僅僅依據當事人之間的債權意思就足以引起物權的變動嗎?從法典的文義來分析,答案似乎是這樣的。但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不能被忽略:如果沒有先期的物權亦即沒有客觀化了的「特定物」的存在,僅依憑當事人之間的債權意思,還能引起物權的變動嗎?答案就是不能了———這是一個常常被研究者拋在腦後的常識性的答案。但如果以「特定物」的既存為交易前提,相對於交易的結果即物權變動而言,則依當事人之間的債權意思即可實現物權的變動。二是以「折射」方式表現客體「特定化」的立法技術,此即以《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立法技術。《德國民法典》關於物權變動立法主義採取的是公示生效主義,其公示形式即「登記」或「交付」所要折射的不是別的,正是以此「光源」之所在———物權的客體已經特定化了。如果沒有特定化的物權客體,哪裡能夠辦理「登記」手續以及何以能夠被「交付」?也就是說,不動產之「登記」或者動產之「交付」這些物權變動形式,其「折射」出的正是物權的客體即「物」已經被特定化了。①《物權法》第十六章關於抵押權的設立,採取了二元主義的登記立法主義:在不動產上設立的抵押權采登記生效主義,在動產上設立的抵押權采登記對抗主義。[3]這樣以來,就有「須經登記」的不動產抵押權和「經登記或未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因此,對於設立於不動產或者動產上的抵押權而言,就對應了如下的結論:凡不動產抵押權,必是已經辦理完畢登記手續的抵押權;簽訂不動產抵押合同後,未辦理登記手續者,則只能產生抵押合同之債權,絕無不動產抵押權可言。動產之上設立的抵押權則可以分為「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和「未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盡管理論上並且實踐中也存在因特定物的缺失而設立的動產抵押合同之債權。進而言之,登記在抵押權的設立中所產生的法律效果是不一樣的:在登記生效主義者,登記具有抵押權生成的效力,不登記無以產生抵押權;在登記對抗主義者,不經登記並不影響抵押權的產生,登記僅產生對抗效力。總之,依據《物權法》所確立的抵押權設立登記立法主義,現實生活中的抵押權就有了如下三類:「須經登記」的不動產抵押權、「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和「未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對於同一財產上可能產生的數個抵押權,如何確立其優先受償順位,確實需要費一番腦筋。現在看來,《物權法》第199條確立的抵押權優先受償順位規則,確有不當。暫且先不用展開來討論,僅就其中的第三項之「抵押權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來說,就與《物權法》第188條和189條確立的「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規定相沖突。[4]《擔保法》第54條的立法思路確有其科學性,該條區分了不動產抵押權設立的登記生效主義和動產抵押權設立的登記對抗主義,並在此基礎上分別處理不動產之上設立的抵押權間的優先受償順序和動產之上設立的抵押權之間的優先受償順序。《物權法》第199條為何沒有在《擔保法》第54條的基礎上對抵押權優先受償順序給出科學的規則?現在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學界以及立法者沒有抖摟清楚「未經登記」抵押權的物權法律屬性。[5] 二、登記對抗主義立法體例下未經登記抵押權的物權屬性[6] 依據上文,本標題所提出的問題本不應是一個問題了。因為我們已經確立了如下結論:在動產抵押權設立的情形,依據《物權法》確立的動產抵押權之登記對抗主義原則,非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也是抵押權。既為抵押權,其當有物權的一般屬性。在此前提下再討論未經登記抵押權的什麼屬性,似乎就顯得多餘了!但是,我們在《物權法》頒布之前甚而在其後時常聽到一些學者的如下聲音:「物權是絕對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能對抗第三人,其還算是物權嗎?」言下之意,非經登記的抵押權因缺乏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所以其不是物權。從邏輯上分析推演,所言似乎極是,因為這里推理的形式邏輯似乎沒有漏洞,但這一說法的欺騙性也就在這里。在登記對抗主義立法體例下,存在有「經登記」的抵押權和「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一如上文所述。既然有未經登記的抵押權,則從邏輯上看,未經登記的抵押權是物權之一種類型即抵押權,當屬無疑。在經登記和未經登記之間,抵押權本身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這就是《物權法》在其有關條款中坦言的「(抵押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7]將《物權法》的這一規定與「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能對抗第三人,其還算是物權嗎?」的斷言比較,我們發現,兩者之間的差異僅在於後者缺少了前者的「善意」二字。何謂「善意第三人」?這一抽象的字眼須被放置於生動活潑的物權法律關系實景中,才可以被具體化以及才得以被明晰。例如,某甲享有對某一動產之上的抵押權,某丙因其過失行為侵犯了該動產或使其價值減損,某甲是否可以其對該動產之上所享有的抵押權對某丙請求停止侵害或者損害賠償?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回答某丙算不算是第三人?其中的一種情形是,若以抵押權人某甲為第一人,抵押人某乙為第二人,則某丙就可以算是第三人;另一種情形是,若以某甲為抵押權(物權)人,則除其之外的其他所有人包括抵押人某乙在內等,則都是第三人。因為抵押權是一種物權,抵押權人不僅可以直接支配物並得以排除他人的干涉。與此同時,包括抵押人在內的其他人則負有不得侵害抵押權的義務。對於抵押權人以外的其他人而言,其可以不知悉抵押物為何人所有,但其定然知悉抵押物不為自己所有。既然不為自己所有,則不得侵犯之。就是說,在侵害抵押權的情形,一般無有侵權人因善意而免責的問題。所以,在上述兩種情形下,某甲作為抵押權人當然享有對抗「第三人」權利,且不論該第三人是否有其主觀上的善意、惡意。[8]所以,嚴格說來,前述「善意第三人」,當不包括在上述兩種情形中。[9]那麼,「善意第三人」是指哪一種情形呢?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對物權法律關系進行學理上的分類:物權法律關系可以被分為靜態物權法律關系和動態物權法律關系。②前述兩種情形,以筆者的見解,當屬靜態的物權法律關系。在靜態的物權法律關系下,物權(抵押權)人可以對任何侵害其物權之圓滿狀態者,主張權利;並且,在靜態物權法律關系下,對於侵權者而言,其責任構成或者以惡意為歸責要件者,或者不以惡意為歸責要件,但不論哪種情形之下,其中絕無可以言其「善意而又侵權者」。所以,「善意第三人」在靜態物權法律關系的社會實景中,一般無有存在空間。接下來看在動態的物權法律關系中的「善意第三人」。依據當事人之間的協議,並且在「特定物」這一物權變動之客觀條件具備的情形下,依據抵押權設立的登記生效主義,如果登記沒有出現錯誤的話,抵押權之登記名義人亦為事實上的抵押權人。在同一財產上後設立抵押權的人不能以自己不知有先期抵押權的存在而主張主觀之善意,因為法律制度對此情景下的第三人的知情採取的是推定的方式:登記的抵押權被推定為人人皆知。所以,在登記生效主義立法體例下,如果沒有出現登記錯誤,就沒有所謂的善意第三人的存在空間。這樣一來,在動態物權法律關系下,就只剩下抵押權登記對抗主義立法模式下的情形了。如在「特定物」之物權變動客觀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當事人之間協議的成立就是抵押權的設立。若此情形下的抵押權未經登記,其是否可以對抗後續設立的另一抵押權?對此一問題,《物權法》的用語是「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此所謂「善意第三人」,當是指如下情形:如甲在某一財產上設立抵押權,該抵押權未經登記,其後在同一財產上,丙又設立另一抵押權,若實行抵押權,甲與丙的抵押權誰者優先受償?筆者給出的答案如下:如丙不知甲在該同一財產上先期設有抵押權且丙未辦理抵押權登記手續,則甲與丙按照其債權比例受償;如果丙不知甲在該同一財產上先期設有抵押權且丙已經辦理抵押權登記手續,則丙優先於甲受償。此番情形之下,丙皆為《物權法》所指稱的「善意第三人」;但如果丙知悉甲在該同一財產上有抵押權,則不論其是否辦理完畢登記手續,都將因其主觀上知悉甲之先期抵押權的存在而不能優先於甲受償。至此,我們能夠抖摟清楚的是,所謂「未經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中的第三人,只有「善意的交易第三人」。《物權法》沒有在「善意」之後並「第三人」之前加入「交易」二字,導致對這一問題不能抖摟清楚的人士眾多。上述邏輯推理的隱蔽性就在這里。對此,應以回到元點的態度和方法,理出個新頭緒、整出個新結論、提出個新方案。[10] 三、二元登記立法主義下的抵押權優先受償次序規則 《物權法》關於抵押權的設立分不動產與動產之別而採取了不同的登記立法主義,已如上述。對不動產抵押權,因物權立法採取了登記生效主義立法體例,所以現實法律社會生活中就不會存在未經登記的不動產抵押權。如此一來,在同一不動產上設立的數個抵押權之間的優先受償順序,其規則就是這樣的:按照登記的先後順序確立抵押權的優先受償順位———登記在先者優先於登記在後者。除此之外,既無有抵押權的存在,也就無所謂抵押權的優先受償順序問題。在這一判斷之下,《物權法》第199條第一項的規定可以適用於不動產抵押權。該項規定與《擔保法》第54條第一項規定無異。這樣一來,從應然的角度講,《物權法》第199條第二、三項的規定應對的就不再是不動產抵押權。關於這一點,從該條之第二、三項淵源於《擔保法》第54條第二項,可以得到佐證。對動產抵押權,因我國《物權法》採取了登記對抗主義的立法體例,所以,就有了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和未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之別。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也是抵押權,抵押權的登記與否,僅有對抗力之有無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抵押權優先受償順位規則應當這樣確立:皆已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按照登記的先後順序確定受償的順位———登記在先者優先於登記在後者;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數額比例受償。既如此,《物權法》第199條第一項的規定亦可適用於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之間的優先受償順位。《擔保法》第54條中的「抵押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的,該抵押物已登記的,按照本條第(一)項規定清償」的規定,即是此理之所在。對於動產抵押權未經登記的,如果後抵押權人在設立抵押權時知悉前動產抵押權的存在,則不論後抵押權是否經登記,前後抵押權按照設立的先後時間順序確立優先受償順位———先設立的動產抵押權優先於後設立的動產抵押權受償。對此情形,《物權法》第199條未能篩理清楚並給出相應的規定。如果後抵押權人不知悉前抵押權的存在,且後抵押權人亦沒有辦理抵押權登記手續者,前後抵押權按照債權數額比例受償———前後兩抵押權都不失其身為抵押權的物權屬性,但對於不知情的善意後抵押權人需要給與平等保護。對此,《物權法》第199條第三項的規定,可予適用。如果後抵押權人不知悉前抵押權的存在,且已經辦理了抵押權登記手續,則後抵押權人善意取得抵押權———後抵押權人優先於前抵押權人優先受償。[11]對此,《物權法》第199條第二項可准予適用,但需要附加「善意」條件。這樣做是為了維護登記制度的正常運行。綜上,我們關於抵押權的優先受償順位規則簡述如下:1.不動產之上的數個抵押權以及動產之上數個經登記的抵押權之間,按照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數額比例清償;2.動產之上的抵押權未經登記的,不能對抗設立在後的善意交易第三人:(1)後抵押權人知悉前抵押權存在的情形,先設立抵押權優先於後設立抵押權受償;(2)後抵押權人不知悉前抵押權存在且已經辦理完畢登記手續者,後抵押權人善意取得抵押權,優先於前抵押權受償;(3)後抵押權人不知悉前抵押權存在的情形,抵押權按照債權比例受償。[12]四、結束語《物權法》是在一片爭論聲中通過的。《物權法》立法過程中產生眾多爭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筆者認為是包括立法者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對物權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缺乏應有的共通知識。在這樣的法制背景之下,《物權法》有關條文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甚至錯誤之處,實屬在所難免。[13]今天,面對已經頒布的《物權法》,我們的態度不應是喋喋責備。立法的目的是為了司法。因此,如何在司法實踐中對《物權法》中的明顯不足或者錯誤予以糾偏、改正,倒是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巧斟細酌的事情。因為,為了維護《物權法》的面子而不予正面應對,終究不是辦法,司法實踐方面尤有迫切的要求。面對《物權法》第199條尤其是其第三項暴露出的學理錯誤以及由此造成的司法實踐難題,筆者所要採取的就是在學理上力求給予說清楚,在司法實踐上努力給出具體操作的技術方案。當然,是否就已經做到了上述兩點,請大家批評。 --------------------------------------------------------------------------------參考文獻: ①董學立.論物權變動中的主客觀條件[J].法學論壇,2008,(3):102. ②董學立.物權法研究———以靜態和動態的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注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54條規定:「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按照以下規定清償:(一)抵押合同以登記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二)抵押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的,該抵押物已登記的,按照本條第(一)項規定清償;未登記的,按照合同生效時間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抵押物已登記的先於未登記的受償。」[2]盡管《擔保法》第54條沒有區分抵押合同之債權和抵押權,但該條立足於抵押權的登記生效主義和登記對抗主義區分之上,在設計同一財產上兩個以上抵押權的受償順位時,以區別對待。《物權法》第189條的規定恰恰就忽視了這一點。[3]盡管《物權法》沒有明言,但依據《物權法》第187條、第188條以及第189條的規定,可以確認《物權法》關於抵押權的設立採取了不動產抵押權設立的登記生效主義和動產抵押權設立的登記對抗主義。但《物權法》第187條和188條關於「未來物」上抵押權的設立,違背了抵押權設立的客觀要件即「特定物」要求。對此,請參見拙文《如何理解第187條、188條》,載《政法論叢》2009年第1期。 [4]依反對解釋,未經登記,其可以對抗惡意第三人。如果未經登記的抵押權第三人知悉,則可以對抗之,此時,後抵押權人則應後續於先抵押權人受償。[5]這並不是說《擔保法》抖摟清楚了「未經登記抵押權的物權法律屬性」,《擔保法》只是在沒有區分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的更加低級錯誤的基礎上,劃拉出了一個正確的抵押權間的優先受償規則而已,這有點像是「歪打正著」。與此相對照,《物權法》卻在區分原則的基礎上搞混了登記對抗主義法制下非經登記抵押權的物權法律屬性,這有點像是「丟了西瓜」。[6]以語義進行分析,「未經登記的抵押權」只是抵押權未經登記而已,其本身是抵押權並不因未經登記而被否定。所以,「未經登記抵押權的屬性」應當還是抵押權即物權。但因其未經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的原因,一些人士就否認了其物權屬性。[7]如《物權法》第188條、第189條,等。[8]作為物權請求權之一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和妨害預防等,不以侵權人的過錯為要件;對於侵權的損害賠償而言,一般以過錯為要件。[9]因為抵押權人享有物上代位權,所以,其完全可以直接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在抵押人怠於行使排除妨害和妨害預防請求權時,抵押權人也可以行使直接行使上述物權請求權,以保護其未來抵押權的實現。[10]所謂「回到元點的態度和方法」,即筆者在學術研究中秉持的搞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就本文研究的問題而言,物權設立的「特定物」條件、物權與公示的關系等,就是分析《物權法》199條的的基本元點。[11] 《物權法》相關條文中有關「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規定,實質上就是物權善意取得制度在抵押權變動中的應用。[12]這里省略了善意取得的第三個條件即支付了合理對價。

J. 物權法對於動產物權變動採取登記對抗主義,即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動產登記對抗是對的。但對產物權變動並不以登記為生效要件。
動產物權還要區分所有權和他物權,其變動模式是不一樣的。
(從物權法定角度來說,動產只有擔保物權沒有用益物權)

具體來說,
動產所有權依交付而生效,依登記而對抗善意第三人。
動產質押權同樣交付生效,登記對抗。

比較特殊的是,
動產抵押權依合同而生效,依登記而對抗。

所以樓主的提問失於模糊。

舉例:
你買一汽車,簽了合同交了錢、拿到鑰匙開上路,汽車就歸你了。
但如果車本(行駛證)沒過戶成你的名字,被原車主又賣給不知道你已經買了這車的另一個人並且過了戶。
這時候你就是白開心了。因你沒過戶(即沒登記)而人家登記了,人家比你牛,是可以找你要車的。而你只能找原車主的麻煩,但要乖乖的交車。

質押:還是這車。想弄點錢花,找到我借錢說把車押給我。行,錢拿走吧,車得留下,鑰匙給我。不給我車,質押權沒設立,我的錢不安全。

抵押:還是這車,還找我借錢,但又說你不能沒車用,天天上班20公里,沒車不行。那怎麼辦呢?咱倆簽個抵押合同吧,合同一簽抵押權設立了。但光設立了不行(就像所有權沒過戶一樣),得辦登記。到登記部門做了抵押登記我的錢才安全。不然,回頭你把車開走了,鑰匙在你手上,車本在你手上,你萬一賣了車我不白瞎了么?

就是這么個理兒。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用益物權登記對抗主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